(完整版)《赤壁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赤壁赋教案(精选多篇)
赤壁赋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赤壁赋教案1赤壁赋教案第一课时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相关材料《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3、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平均水平分为若干小组(4-6人之间)。
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整理材料,养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2、解题:(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筛选信息的重要性。
展示课前所学,得到认可,激发兴趣。
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
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检查学生有无动笔勾画)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说明:此步骤重在倡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
最新赤壁赋教案及板书赤壁赋教案第一课时((1)
最新赤壁赋教案及板书赤壁赋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文章内容梳理、主题思想探讨等。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唐宋八大家”第五节“苏轼与《赤壁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赤壁赋》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朗读、赏析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是作者情感变化的分析。
2.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探讨,以及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赤壁赋》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课文学习:(1)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教师进行解答。
(2)课文朗读:学生分组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3)内容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情感变化。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6.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题思想,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第一课时2. 内容:(1)作者:苏轼(2)背景:北宋时期,赤壁之战遗址(3)文章结构:起、承、转、合(4)情感变化:怀古→伤今→乐观→奋发(5)主题思想:人生如梦,珍惜当下,奋发向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文章中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3)谈谈你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文章内容: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作者情感变化。
教学设计1:赤壁赋(第1课时)
第15课《赤壁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赤壁赋》是一篇哲理性很强并蕴涵了作者深沉的情感的散文。
由以前的自读课文升格为讲读课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且,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影响深远的巨匠,他的很多作品都被选入教材,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和学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理解文本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重点难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3.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投影:“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讲解:这是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分析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后,得出的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的结论。
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绝唱的独特魅力。
齐读二、指导诵读1.读出重音。
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脚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问词重读。
2.读出气势。
如“方其破荆州,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3.读出情感。
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其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
赤壁赋教学设计(5篇)
赤壁赋教学设计(5篇)赤壁赋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赤壁赋》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后,处在事业和人生的低谷,闲暇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借以排遣内心苦闷忧愤而写的一篇游记。
文章虽然采用赋体的形式,但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及由景物引发思想情感的复杂变化和最后作者旷达人生境界的呈现,使文章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体会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体会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设想:立足文本以朗读为依托,抓住关键问题师生研究探讨。
教学法:朗读法,研讨法,圈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设计:读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时,我们看到了一位享受闲适的苏轼;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我们认识了一位充满理趣的苏轼;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时,我们读出了重情而伤痛的苏轼;而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时,我们更能感受到一位豪迈而旷达的苏轼。
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经历,同一个创作个体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不同的生命特质,那么通过《赤壁赋》的学*,我们从中又能品出一个什么样的苏轼呢?(板书课题)文体介绍:“赋”以楚辞为源头,到了荀况才有定名。
它出现在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这种文体一般描绘客观事物,极尽夸张铺排之能事,形象绚丽,规模壮阔动人,多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行文。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泛读课文,解决句读。
2、设置问题,学生参照课文注释自由朗读课文。
圈点法勾画文中写景、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文章感情变化的脉络,梳理文章结构。
《赤壁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word文档
《赤壁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赤壁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5.知识与技能(1)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2)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特点。
2.过程和方法(1)熟读成诵,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2)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四)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3.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解题,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史实;2.正音,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初步感知课文。
、3.讲解1、2两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人,了解一段史实,学习一种文体,感受一种胸襟和气度。
这篇文章就是《赤壁赋》。
(板书题目)(2)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简介(四)苏轼及“乌台诗案”师:《赤壁赋》作者是谁?(苏轼)那么同学们了解苏轼多少呢?(同学起来发言,老师总结整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七岁知书,十岁能文。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但以苏轼的影响为最大,他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实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做地方官。
新法实行得很有成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害他坐牢。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后来又被贬到黄州,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没有实权。
《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
《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赋》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把握词类活用;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感悟语言运用上骈散结合的妙处,能够全文背诵;4、学会懂得与自然、与他人、与文字等多种交流方式,释放胸怀,提高自身修养。
【重点难点】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正音壬rén戌xū 属zhǔ客冯píng虚御风愀qiǎo然窈yǎo窕tiǎo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旌旗jīng舳zhú舻lú 横槊shu 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尊蜉fú蝣2.对照注释,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1)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酒)(2)山川相缪(通“缭”)3.知识了解学生参看《成才之路》“资料园地”二、诵读文章,整体感知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一、(1)月下泛舟乐二、(2~3)吊古伤今悲三、(4~5)阐述哲理乐四、精读1——2段,背诵、积累、感悟、体会。
三、研习文本1、第一段①自由诵读第一段,本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讨论明确: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第一课时教案
《赤壁赋》第一课时教案鹿邑县第三高级中学郭敏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2.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旷达风貌之下满腔的悲愤。
领悟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品味如散文诗一般精练优美的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背诵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教学设想1.本文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写景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二是像意味深长的散文诗。
教学中要注意突出这两个特点。
课前预习,可要求学生分别划出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或段落。
在教读中,又可要求学生找出标志情、景、理三者转换的语句。
这样,既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又便于学生对全文结构的把握。
2.这篇课文为辞赋,特别注重声韵美。
在预习和教读中,宜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教学中可根据“诵读提示”的要求,让学生注意韵脚和对偶句。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领悟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是理解鉴赏上的难点。
解决办法: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壬戌(rãn xū)之秋举酒属(zhǔ)客窈窕(yǎo tiǎo)之章斗(dǒu)牛之间冯(píng)虚御风桂棹(zhào)兮兰桨溯(sù)流光倚歌而和(hâ)之余音袅袅(niǎo)嫠(lí)妇苏子愀(qiǎo)然山川相缪(liáo)舳舻(zhúlú)千里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江渚(zhǔ)之上扁(piān)舟举匏(páo)尊寄蜉蝣(fúyóu)无尽藏(zàng)也相与枕藉(jiâ)乎舟二、聆听录音。
(完整版)《赤壁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赤壁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思想,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弄清字音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3.积累第一自然段的重点文言字词,学习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弄清字音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积累第一自然段的重点文言字词,学习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拔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很熟悉了,同学们一起背诵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了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而苏轼在《赤壁赋》中又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呢?是否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相似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赤壁赋》。
(板书课题、作者)二、作者、写作背景及解题1.走近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与其父、其弟同列“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后人称之为“三苏”。
他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最新赤壁赋教案及板书赤壁赋教案第一课时(
最新赤壁赋教案及板书赤壁赋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赤壁赋》,主要讲解第一课时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作者简介、课文朗读与解析、段落大意梳理、名句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壁赋》的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2. 通过课文朗读和分析,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层次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味,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名句的赏析。
重点: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结构层次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文的韵味,激发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赤壁赋》的背景,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
3. 课文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的基本内容、结构层次和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名句赏析:挑选课文中的名句,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第一课时2. 主要内容:作者:苏轼背景:赤壁之战结构层次:起、承、转、合修辞手法:对偶、排比、夸张、拟人等3. 名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概括赤壁之战的背景和经过。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名句,进行赏析。
2. 答案:赤壁之战背景:曹操率军南下,刘备、孙权联合抗曹。
经过:周瑜、诸葛亮策划火攻,曹操败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赤壁之战的篇章。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1.〈赤壁赋〉教案篇1《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品鉴技巧之美。
:3、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课时:二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位旷世奇才的佳作——《赤壁赋》。
(二):教师配乐朗诵全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找出韵的韵脚,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
(三):读课文,疏通字词,注意特殊用法及句式。
(四):具体方式:学生把在课前预习整理的材料进行交流。
首先交流实词和虚词,把它们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在校教师及时作判断,给出正确的答案。
(实词和虚词略)。
接着交流词类活用情况: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状语;东望武昌接着交流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字词和句式特点,全面解决文章的边面意思。
(五):全面分析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
第一段作者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样的景?看到这样的景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教师点拨: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果然秋景如画,风月无边,一路乐景。
看了这样的文字,我们真的很佩服苏轼。
第二段思考:(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明确: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4)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学习第三段思考:(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明确: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2)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六)讨论话题1欣赏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谈谈古人的山水意识。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散文,它需要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知识。在课前,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以及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文。
学生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 讨论等互动环节的表现。
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
评估学生对《赤壁赋》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 值观的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度和质量,以评估学生 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式
01
02
03
04
课堂小测验
在每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进 行一次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 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线教学平台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课程资料、作业和讨论主题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课堂互动
利用课堂互动软件,进行实时问答、测试和投票, 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性。
学生活动设计
80%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赤壁赋 》的主题、意境和艺术手法进行 讨论,并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
100%
角色扮演
课堂观察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 ,包括听讲、笔记、回答问题 等情况,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 状态。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 力。
作业评阅
认真评阅学生的课后作业,了 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16.1《赤壁赋》第一课时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赤壁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人生经历及其作品,把握苏轼的思想。
2.把握主客问答赋体传统手法,赏析景、情、理的写作特点。
3.体会作者因自然之景触发的情怀及人生感悟,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提高熟练翻译文言语段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主客问答赋体传统手法,赏析景、情、理的写作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激发想象和联想,品味景物的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因自然之景触发的情怀及人生感悟,培养学生旷达乐观、勇于面对坎坷战胜困难的精神。
三、预习检测壬戌()酾酒()桂棹()横槊()袅袅()渔樵()幽壑()扁舟()嫠妇()匏樽()愀然()蜉蝣()相缪()无尽藏()狼籍()舳舻()旌旗()枕藉()四、文化常识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
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
匏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
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学生活动安排与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请大家根据《苏东坡传》或有关作品,制作“苏东坡小传”,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思想轨迹。
活动展示一:人物: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时代:北宋身份:文学家、书画家。
官场: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杭州通判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任知州县令、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郎知登州(蓬莱)、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皇帝起草诏书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赤壁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赤壁赋》教学设计命途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二次备课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反而在遭遇人生挫折期间成就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⑶他的特别的精神世界: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
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三、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
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
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四、解题1.赤壁这赤壁是不是就是当年曹操和周瑜赤壁大战之处呢?学生阅读课下注释①。
明确:黄州赤鼻矶。
并非赤壁大战之处。
但色为赤赭,形如鼻子,也叫赤鼻矶。
苏轼前后两次游览此地,写下了前后赤壁赋,本篇为前一篇。
那么,什么是赋呢?2.赋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
有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
赋在形式上有三个特点: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
赋在内容上的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赋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五、整体感知1.播放朗诵。
任务:注意读音;学生找出情感词明确:乐哀喜2.总结:本文的情感线索:乐→悲→乐作者泛舟赤壁,有什么可以让他开怀的呢?六、诵读品乐1.学生集体朗诵第一段。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文段内容。
人教统编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赤壁赋第一课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赤壁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人生经历及其作品,把握苏轼的思想。
2.把握主客问答赋体传统手法,赏析景、情、理的写作特点。
3.体会作者因自然之景触发的情怀及人生感悟,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提高熟练翻译文言语段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主客问答赋体传统手法,赏析景、情、理的写作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激发想象和联想,品味景物的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因自然之景触发的情怀及人生感悟,培养学生旷达乐观、勇于面对坎坷战胜困难的精神。
三、预习检测壬戌()酾酒()桂棹()横槊()袅袅()渔樵()幽壑()扁舟()嫠妇()匏樽()愀然()蜉蝣()相缪()无尽藏()狼籍()舳舻()旌旗()枕藉()四、文化常识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
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
匏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
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学生活动安排与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请大家根据《苏东坡传》或有关作品,制作“苏东坡小传”,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思想轨迹。
活动展示一:人物: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时代:北宋身份:文学家、书画家。
官场: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杭州通判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任知州县令、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郎知登州(蓬莱)、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皇帝起草诏书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苏轼《赤壁赋》教学设计(精选6篇)
苏轼《赤壁赋》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赤壁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赤壁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苏轼月夜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苏轼在主客问答的理性思辨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2、熟读成诵,感受文辞优美的语言特色。
3、积累文言词语【学习重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苏轼在临终前写了一首题为《自题金山画像》的诗总结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对于诗中提到的黄州,余秋雨如是评说:“黄州成就了苏轼,抑或苏轼成就了黄州”。
黄州,是一个很难被人想起的长江边上的一座小城,作为苏轼人生的转折,却怎么也抹不掉它留给中国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它目睹了一个正直官员的倒下,也见证了一位智者文豪的站起。
黄州永远是苏轼生命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先后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赤壁赋二、解题1、作者及背景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
(1)(虽然) 才高八斗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列“苏黄米蔡”之首(2)(但是)仕途坎坷宋神宗熙宁年间。
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课时教案(精选7篇)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课时教案(精选7篇)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课时教案(精选7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2、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初步感知苏轼词的风格特点。
2、难点:本词的语言美,思想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教学时教: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预习反馈(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查找资料,说说对__几作者的了解)。
了解内容:介绍“东破突围”,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资料: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总之,苏轼贬黄州,是因为遭人暗算,不知不觉转入斗争漩涡,而不是什么因写诗攻击新法。
他这次受打击,心情是复杂的,所以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抱负。
教师课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补充。
二、整体感知,重视朗读1、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注意多种形式朗读,指读、范读、齐读等读中引导了解词的大概。
2、读后反馈: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
三、精读词句,注重鉴赏,①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学设计 4篇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人文性:体会苏轼由乐转悲再转喜的情感历程。
2、工具性:领悟文中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本怎样表现苏轼的情感变化。
2、领悟景、情、理三者如何相互交融。
【教学设想】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认为既要考虑文学作品的本质特点,又要揣摩课文的个性特征。
作为一篇赋,我觉得应该把握其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点;针对本文,我又以其线索──苏轼的情感变化为重点组织教学。
再者这篇文本要求全文背诵,应把朗读、背诵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1、余秋雨散文《东坡突围》。
2、林语堂《苏轼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第十六章《赤壁赋》。
【教学过程】一、联系背景,迁移导入步骤:谭嗣同绝命诗→苏轼绝命诗→苏轼《赤壁赋》。
导语:古时文人狱中常作绝命诗,大家一定很熟悉谭嗣同临刑前的《狱中绝笔》: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苏轼也曾作绝命诗《狱中寄弟弟子由》两首,请看大屏幕投影:《狱中寄弟子由》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千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狱中寄弟子由》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有趣的是,这两首诗使苏轼逢凶化吉,死里逃生。
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投狱中,绝望之余作此诗,传到宋神宗手里,神宗看后大为感动,对他从轻发落,贬到黄州。
这就有了苏子泛舟赤壁,忆古抚今,千古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也得以诞生。
板书课题:前赤壁赋二、听读全文,间接感知1、听录音:播放著名话剧演员濮存昕朗读《前赤壁赋》的录音带,感受苏轼的文风。
2、作标记:听读过程中注意纠正字音,划清句读,标注节奏,体会其中的抑扬顿挫。
《赤壁赋》优质教学设计1(第1课时)
《赤壁赋》优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2.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难点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其风格。
2.了解有关赋的文学常识。
3.学习、积累、整理本课文言知识点。
4.分析课文第1、2段。
重点难点1.学习、积累、整理本课文言知识点。
2.分析课文第1、2段。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绝望之余,苏轼曾作两首绝命诗。
有趣的是,这两首诗使苏轼逢凶化吉,死里逃生。
苏轼的绝望之作,传到宋神宗手里,神宗看后大为感,对他从轻发落,贬到黄州。
这就有了苏子泛舟赤壁,忆古抚今,千古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也得以诞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前《赤壁赋》。
二、简介作者、作品及其风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是一位旷世奇才,他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多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都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人才。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父子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上与欧阳修齐名,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上,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史称“宋四家”。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散文名篇有《赤壁赋》《石钟山记》等,诗歌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其思想,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 弄清字音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3. 积累第一自然段的重点文言字词,学习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弄清字音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积累第一自然段的重点文言字词,学习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拔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
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很熟悉了,同学们一起背诵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了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而苏轼在《赤壁赋》中又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呢?是否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相似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赤壁赋》。
(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写作背景及解题
1.走近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与其父、其弟同列“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后人称之为“三苏” 。
他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
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
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
辛” ,共为豪放派词人;书法名列“苏、黄、米、蔡”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黄庭
坚、米芾、蔡襄)。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的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寻求解脱,自号“东坡” 居士,并写了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2.背景链接.
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
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
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
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
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题材。
宋代画家李火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3.文体《赋》的名称最早见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
《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选用散文化的句式。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三、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读课文,纠正字音,结合课下注释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壬戌之秋()()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苏子愀然()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举匏樽以相属()()挟飞仙以遨游()
渔樵()举酒属()客徘徊于斗()牛之间
山川相缪()驾一叶之扁()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少()焉冯()虚御风桂棹()嫠()妇
横槊()赋诗麋鹿()枕藉()江渚()蜉蝣()肴()核狼藉()
检查预习,纠正字音,熟读课文
3.速读课文,了解本文的感情思路小组讨论,后有一人总结发言,教师引导)
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描述了主客泛舟江上,观赏赤壁美景,饮酒放歌吹箫以及探讨
人生态度的生动场面,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发出了世事变幻、人生短暂的感慨,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仍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作者以“乐—悲—乐”的情感线索贯穿全文,自然融合,构思精巧,思路缜密。
四、分析第一段
1、疏通文句,落实重点文言知识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十六日)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句式为:介宾短语后置)
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修辞格为:互文)
④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句式为:介宾短语后置)
⑤白露横(笼罩)江,水光接天。
⑥纵(任凭)一苇之所如(动词,到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句式为:定语后置)。
⑦浩浩乎(形容词词尾)如冯(通“凭”,乘)虚御风,而(表转折)不知其所止;
⑧飘飘乎如遗世(遗弃尘世)独立,羽化而(表順承)登仙。
2、本段写诗人夜游赤壁的情景
①看到的景色有: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净、平淡、开阔)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皎洁、幽静、动态美)露——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朦胧、开阔)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梦幻神奇、浪漫)苏轼这寥寥几笔,就写出了长江赤壁风月露舟的
绚丽景色。
②诗人的活动有(动作):
诵---歌---纵---凌---
③诗人的感觉如何: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遗世:离开人世)(道家追求超脱的思想)④
诗人会有何种心情呢?
第一段,写了苏轼游历赤壁的时间、地点,并写了赤壁的山光水色。
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
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
重点字词补充
Ⅰ一词多义
(1)如
A.纵一苇之所如(往)
B.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好象)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比得上)
D.如期完成(按照)
(2)属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劝酒)
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C.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D.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亲属)
E.举匏樽以相属(劝酒)
F.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3)而
A.而(表转折)不知其所止
B.羽化而(表順承)登仙
Ⅱ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Ⅲ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五、教师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苏轼的文学常识,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
熟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大体通过文意,重点分析了第一段的内容,需要掌握重点的实虚词和句式。
六、布置作业
背诵第一段,并预习课文剩下的部分。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