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措施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措施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教育衔接,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幼小衔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教育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幼小衔接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我国,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和小学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的衔接存在困难。
幼儿园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往往不足,而小学的教育资源又相对充足,这种资源的不均衡会给幼小衔接带来隐患。
2.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连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幼小衔接不够顺畅。
在幼儿园阶段,注重的是启蒙式的教育,注重开发儿童的综合能力,而小学阶段则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连贯,也给幼小衔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学生适应能力差由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氛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差异,很多学生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过程中,适应能力较差,出现了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大等问题。
4. 家校沟通不畅家长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衔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家庭条件、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家校之间的沟通常常不畅,这也给幼小衔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 教师培训不足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受教育和培训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而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水平不够,导致幼小衔接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2. 强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衔接幼儿园和小学教育部门要加强研讨和交流,形成统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衔接更加连贯。
3. 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不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教育要求,幼儿园要加强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4. 积极加强家校沟通幼儿园和小学要积极开展家长会、家校互动等活动,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求。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学习衔接。
幼小衔接对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小衔接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讨论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内容的不衔接。
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后,往往会遇到学习内容的不衔接问题。
幼儿园注重的是儿童的基本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而小学则开始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
这种不一致性可能会给儿童带来困惑和压力。
2.学习方式的不衔接。
幼儿园通常采用的是自由游戏和探索学习的方式,而小学则采用更加正规和规范的教学方法。
这种切换对于儿童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他们可能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3.学习节奏的不衔接。
幼儿园的学习节奏通常比较轻松和自由,而小学则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进度的推进。
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后,可能会面临学习节奏的加快和学习难度的增加,这可能会对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学习动力产生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策略来解决:1.加强教师间的合作。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幼小衔接的教学计划。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和交流会议,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以促进学习内容的衔接。
2.建立顺畅的交流机制。
幼儿园和小学应建立顺畅的家校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家长可以通过和教师的交流,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3.启动幼小衔接课程。
幼儿园可以开设幼小衔接课程,让儿童提前接触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样可以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减轻过渡带来的压力。
4.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学校可以根据每个儿童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学校可以开设小班教学、分层教学等有助于儿童适应小学学习的教学方式。
5.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适合儿童学习的教室设施和教学资源。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也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
在重视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在加强对幼儿“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注重素质教育作为工作重心,夯实根基,帮助幼儿成功的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转变,做一名出色的小学生。
关键词: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综合能力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然而,到目前为止,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仍没得以解决,幼儿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
幼小衔接问题处理得好还是不好,会对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更会对幼儿的生活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对这个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去寻找更好的方法。
一、幼小衔接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师与小学老师应紧密结合,互相协调,注重两个时期之间的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亦明确规定:“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学校相互配合,与小学学校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资源的优势,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所以,对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进行深入地探讨,并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显得尤为关键。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情况却并不理想。
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以下几个方面:(一)突出强调学生学习成绩,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明显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更多的是以灌输的方式。
许多老师常常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进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
许多幼小衔接学前教育,忽视了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游戏性、趣味性。
也有不少的幼儿园,让孩子像小学生一样,回家做作业。
这些“小学化”现象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违背了教育原则,违背了社会的需要。
有的甚至出现了“断层”现象,不仅没有“衔接”,反而会给孩子们将来所授的小学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1. 引言1.1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幼小衔接是指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过程,是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的衔接。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幼小衔接问题导致学生适应困难。
由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习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从幼儿园过渡至小学时,往往会面临适应困难,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
幼小衔接问题引发学习成绩下降。
由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学生在衔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习内容的断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幼小衔接问题还会引发学生行为问题。
学生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由于环境变化和学习压力增加等原因,容易出现不良行为,如逃课、旷课、作业拖延等问题,影响学生的品行培养和成长。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适应困难、学习成绩下降和学生行为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加强幼小衔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字数:279】1.2 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或托儿所过渡到小学阶段的重要节点,对孩子的整体发展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可以帮助学校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难,制定更合理的教育方案和支持措施。
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还有助于促进学校、家长和社区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孩子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幼小衔接问题的具体表现1.学习适应问题:许多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转变过程中会遇到学习适应的问题,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幼儿园的学习主要以游戏和体验为主,而小学则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技能的培养,这种转变对一些孩子来说会造成困扰和不适应。
2.社交障碍问题:在幼儿园中,孩子主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阶段,孩子需要面对更多的同龄人和老师,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 问题的深入探讨幼小衔接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幼小衔接,指的是孩子从幼儿园或托儿所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过程。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幼小衔接并不如人们期望的那样顺畅。
在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审视和解决这个问题。
1.1 缺乏顺畅的课程过渡很多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计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幼儿园教育可能侧重于启蒙教育和游戏式学习,而小学教育则更加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这种差异导致孩子在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1.2 学习和生活习惯的转变孩子在幼儿园时通常过着比较自由、游戏化的生活,而到了小学阶段,学习和生活都要面临着较大的转变。
这种转变可能导致孩子在学校适应性上出现问题。
1.3 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不足幼小衔接问题也部分源自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不足。
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无法很好地切换。
2. 解决对策的提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2.1 增进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应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幼小衔接的相关方针和措施。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需要教师之间相互配合,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2.2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校应该积极地与家庭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衔接时期的变化,比如通过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2.3 制定课程过渡规划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在教育计划的制定上进行衔接,将启蒙教育和学术教育相结合,让孩子在过渡时期更加顺利。
3. 个人观点和总结回顾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解决起来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之间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幼儿面对新环境不适应、小学老师对幼儿要求过高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因此需要有效的策略来解决。
本文将讨论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幼儿面对新环境不适应。
幼儿园和小学有着不同的环境和规定,幼儿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课程内容和老师管理方式。
一些孩子在幼小衔接时会感到不适应,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2. 小学老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小学老师可能会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要求过高,导致幼儿承受不了学习压力,产生抵触情绪。
3. 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协调。
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幼儿没有得到合适的引导和培养,可能无法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
二、解决的有效策略1. 加强幼小衔接的顶层设计。
幼儿园和小学可以进行合作,共同制定幼小衔接的教育方案和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衔接。
2.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应加强交流,了解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专业素养,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3. 强化家园合作。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学习和成长,积极配合幼小衔接的工作,共同关心幼儿的适应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不同于小学对成绩的评价,应通过多方面的评价方式来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避免对幼儿施加过高的学习压力。
5. 提供个性化的帮助。
学校和老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对幼儿进行个性化的帮助和辅导,帮助他们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6. 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和小学要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还要注重身心健康和品德素养的培养,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7. 给予时间适应的空间。
幼儿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校和教师应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主动融入新的环境。
幼小衔接家长问题及策略(一)

幼小衔接家长问题及策略(一)幼小衔接家长问题及解决策略问题一: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适应困难•孩子适应新环境的难题–家长可以提前在家中营造符合小学环境的学习氛围–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适龄儿童活动,提升社交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观小学,熟悉校园环境•孩子适应学习压力的挑战–家长要设置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家长要和孩子沟通,了解学习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家长要适度鼓励孩子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全面发展的兴趣爱好问题二:孩子学习动力不足•家长的激励和支持–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优势,并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家长要给予孩子鼓励和赞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家长要与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激励•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工具,并保持整洁有序–家长要减少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家长要鼓励孩子参与学习小组或学习社区,促进互动学习问题三: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知识了解不足•学习教育相关知识–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网络文章,提升自己的教育知识水平–家长可以参加亲子教育讲座或培训班,学习最新的幼小衔接教育理论和方法•寻求专业指导和支持–家长可以咨询学校的教育专家或教师,了解幼小衔接的最佳实践–家长可以加入家长群或社交平台,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和观点•持续学习和反思–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不断学习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个体差异,根据孩子的特点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以上是针对幼小衔接家长问题及解决策略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对孩子的幼小衔接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幼儿园和小学是教育体制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幼小衔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主要包括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理念不统一、师资力量不足、家长教育意识不强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解决。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理念应该统一。
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一般是以游戏为主,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而小学的教育理念则更加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这种差异会导致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环境和方法不一致,孩子们容易出现适应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推动幼小教育的整合,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使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理念趋于一致。
第二,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很多地方的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都存在一定的师资短缺问题,这导致了幼小衔接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可以引进更多的优秀教师,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
家长教育意识不强也是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之一。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幼小学习态度不够重视,缺乏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和学习环境的关心,这容易导致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出现适应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学校和家长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机制。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们普及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共同努力解决幼小衔接问题。
除了以上问题之外,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幼儿园和小学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不同,容易导致孩子们在进入小学之后出现学习上的困难。
我们需要对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设置进行整合,确保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学习内容连贯、衔接顺畅。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有效策略。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加大对家长的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他们对幼小衔接的关注和重视。
学校和家长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机制。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1. 引言1.1 概述幼小衔接问题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教育之间的过渡与衔接。
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幼小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和小学阶段的教育之间存在断层,学生在过渡时缺乏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容易出现适应不良、学习困难等情况。
幼小衔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过渡时无法顺利适应。
幼小衔接问题不容忽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
一个良好的幼小衔接过渡可以帮助学生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动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培养。
解决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衔接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才能确保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要性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幼小衔接是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一个成功的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确保他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能够适应和融入。
幼小衔接问题的存在会导致学生在学业和心理发展上遇到困难,甚至可能出现辍学等情况,从而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上。
一个完善的幼小衔接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通过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重视并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才能真正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各方应该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幼小衔接策略,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幼小衔接问题的表现1. 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差: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孩子可能在适应新环境和学习方式上出现困难,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情绪波动大等问题。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
幼小衔接问题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由于幼儿园和小
学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要求的不同,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下面将
探讨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学习环境的差异性。
幼儿园通常注重游戏和自由探索,而
小学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学习。
这种环境的突变可能会给幼儿带来压力和困惑。
为解决这
个问题,可以通过幼儿园和小学的教材、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的衔接,使孩子在从幼儿园
过渡到小学时更加顺利。
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也非常重要,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和指导,帮助
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第二,幼小衔接还存在教学方法的差异性。
幼儿园强调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小学更加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
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可能会造成幼儿在学习上
的困惑和不适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幼儿园阶段引入一些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提供一个有趣和
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幼小衔接问题在幼儿教育领域一直备受关注。
通过适当的措施和策略,可以帮助孩子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过程更加顺利和有效。
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时期的合作和沟通也是
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关键。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
教育环境和发展机会。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小衔接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它是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幼小衔接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质量,也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如何解决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内容不顺畅衔接。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断层,导致孩子们在小学入学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
2. 教学方式不适应。
幼儿园教育以玩耍为主,小学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这两者的教学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孩子们在适应小学教学方式上存在困难。
3. 家长参与程度不足。
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导致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的参与程度不够,家校互动不畅。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个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1. 推进教育内容的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效衔接,构建统一的教育体系,确保孩子们在升入小学后能够顺利接轨,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
各地教育部门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制定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确保幼小衔接的顺畅进行。
2. 整合教学方法并注重过渡。
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整合,逐步让孩子们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适当引入小学的教学方法和学科内容,提前让孩子们熟悉小学的学习方式,从而减少幼小衔接造成的适应困难。
3. 加强家校合作。
家长是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加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和了解,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
1. 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
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互通有关孩子学习和发展的信息。
这样可以让小学老师更好地了解新生儿童的情况,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措施

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措施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过渡和衔接问题。
幼小衔接的顺利与否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备受教育界和家长关注。
目前,我国幼小衔接存在不少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1. 教育理念不统一幼儿园注重以玩为主,小学更倾向于以学为主。
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间的冲突,常常引起幼儿过渡不畅或者适应不良的问题。
2. 学科内容的过渡幼儿园的学习内容以游戏、想象等为主,而小学则开始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
学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可能由于学科内容的过渡而出现学习上的不适应。
3. 家庭教育环境的转变幼儿园与小学的家庭教育环境也存在差异,幼儿园的家长更多是陪伴式教育,小学的家长则更多地参与子女的学习。
这种家庭教育环境的转变,也成为影响幼儿园生适应小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4. 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不同幼儿园老师以温和和体贴为主,小学老师更加注重纪律和知识的传授。
这种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幼小衔接的措施1. 教育理念的统一应当加强幼小衔接中教育理念的统一。
幼儿园和小学要加强交流,形成统一的教育理念,确保学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不至于出现大的适应问题。
3. 家庭教育环境的引导应当及时引导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
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沟通,指导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并根据孩子的情况给予合理的教育引导。
4. 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的整合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并加强幼小衔接时教师之间的教学方法交流。
通过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加强教师身心的研究,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5. 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家庭和学校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应当加强合作、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协同发力。
学校可以组织“入学前家长教育”;成立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组织,将幼小衔接情况纳入学校行政管理的范畴等。
三、结语幼小衔接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研究

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研究一、问题分析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阶段。
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不适宜衔接。
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与小学有很大的差异,幼儿园侧重于游戏和玩耍,小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种环境和方式的变化会给幼儿的适应性带来困难。
2.教育教学目标的不协调。
幼儿园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感知、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小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学目标差异导致了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困难。
3.学生个体差异大。
幼小衔接时,幼儿园的教育经验和小学的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些幼儿可能是在家庭中得到过大量的教育和培养,而另一些幼儿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
这种差异会导致幼儿园幼小衔接时的学习和适应困难。
二、问题原因分析上述问题的出现有多个原因:1.教育体制和政策的分割问题。
我国目前的幼教和小学教育是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
这使得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难度增加,无法形成有效的教育衔接机制。
2.师资力量不足。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教育和培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幼儿园教师可能没有接受过足够的小学教育培训,而小学教师对幼儿园特殊的教育需求也缺乏了解。
这使得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上的统一性得不到保证。
3.教育体制变革的不完善。
当前,幼儿园教育在我国正面临着一系列改革和调整,比如幼儿园的普及率的提高、课程改革等。
这种变革给幼小衔接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衔接工作的困难。
三、解决策略为了解决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合作。
通过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幼小衔接工作的沟通机制,形成统一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
同时,可以组织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相互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
2.加强师资培训体系建设。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过渡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幼小衔接能否顺利进行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幼小衔接存在着不少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育机构、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策略。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1. 教育内容的断层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内容设置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幼儿园,教育内容主要是以游戏为主,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情感认知和语言交流能力为主要目标,而小学则开始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孩子可能会面临教育内容的断层问题,导致学习困难和适应问题。
2. 教学方式的转变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小学则更加注重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而有些孩子可能会因此感到困惑和焦虑。
3. 家长的期望和压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期望和压力,他们可能对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感到焦虑和担忧。
家长的过度干预和焦虑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孩子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和适应困难。
4. 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方法也存在着差异。
一些幼儿园教师可能缺乏小学教学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而小学教师也未必具备幼儿教育的素养。
这种专业能力的不足也会对幼小衔接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解决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1. 建立顺畅的教育过渡体系教育机构应建立顺畅的教育过渡体系,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部门应明确相关政策,为幼小衔接提供统一的指导和规范。
学校和幼儿园之间可以建立合作机制,开展教学交流和资源共享,有针对性地推进幼小衔接。
2. 优化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学校和幼儿园应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学习需求,优化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
引入跨学科、综合课程设计,让幼儿接触到更贴近小学课程的内容,有助于顺利过渡到小学学习。
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研究

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研究幼儿园幼小衔接是教育系统中的一道重要环节,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顺畅过渡、学习压力过大和课程转变等。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问题的存在1.缺乏顺畅过渡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但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流程来帮助幼儿过渡。
很多幼儿在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任务时出现焦虑、适应困难等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2.学习压力过大小学课程相对于幼儿园来说更加繁重,要求幼儿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然而,由于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很多幼儿在小学阶段很难适应新的学习压力,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3.课程转变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存在差异,幼儿园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与社交能力,而小学则更注重知识的传授。
这种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转变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他们重新适应新的学习目标和模式。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1.教育体系不协调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体系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衔接机制。
这导致幼儿在过渡期间很难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进程受到阻碍。
2.教育方式的差异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存在差异,由于没有过渡的培训和引导,幼儿在面对新的学习模式时很难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教师教育水平不同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不一致。
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转变,很容易产生困惑和学习障碍。
三、解决策略1.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学校和幼儿园之间应该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制定科学的幼小衔接计划,包括过渡课程、过渡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幼儿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
2.提供适当的过渡培训学校可以提供过渡培训,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式。
通过提供普及性的学习材料和简单的测试,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研究

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研究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研究一、问题概述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过渡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教育难题。
目前,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幼小学科目划分不清晰,幼儿园的学习内容较为宽松,小学的学习内容相对较为严谨,导致学生在学科认知上存在断层;二是教育方式不适应,幼儿园强调游戏性质的学习,小学注重知识的学习,两者之间教育方式的转变给学生带来了困扰;三是学校环境变化带来的适应问题,幼儿园通常是温馨亲切的家庭环境,而小学则是严肃、正式的学校环境,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1. 教育理念的不同。
幼儿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侧重于情感的培养;而小学则注重学习的规范和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训练,两者教育理念不同,导致了幼小衔接问题。
2. 学科划分不清晰。
幼儿园学习内容相对宽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小学学科划分明确,需要学生学习特定课程,这使得幼儿园学生在刚进入小学时往往对学科和学习方式产生不适应,出现了学科认知上的断层。
3. 教育方式的不适应。
在幼儿园,老师主要通过游戏等方式来教育幼儿,而在小学,教学方式更加严谨、系统,需要学生进行规范的学习活动。
这种转变给学生带来了困扰,很多幼儿转入小学后存在适应问题。
4. 学校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是一个温馨亲切的家庭环境,小学则是严肃、正式的学校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从家庭环境到学校环境的转变是非常大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
三、解决策略研究为了解决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 强化教育理念的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案,确保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内容、方式和目标的衔接,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
2. 清晰划分学科。
幼儿园和小学应合理划分学科,确保学生在幼儿园时就接触和学习一些小学的学科内容,逐步引导学生适应小学的学科要求,避免学科认知上出现断层。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幼小衔接,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承载着连接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关键使命。
然而,在现实中,幼小衔接却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对儿童的后续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深入剖析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探寻有效的解决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一)教育理念的偏差幼儿园阶段,教育更多地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兴趣培养和个性塑造,强调游戏化教学和活动体验。
而小学则以知识传授和学科学习为主要任务,教学方式相对较为严谨和规范。
部分幼儿园和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未能正确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过于强调知识的提前灌输,忽视了儿童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儿童在进入小学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的不衔接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相对简单、直观,以生活常识、艺术、体育等领域为主,而小学的课程则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多个学科,知识的难度和深度逐渐增加。
这种教学内容的不衔接,使得儿童在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上存在差距,在小学一年级往往会出现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的情况。
(三)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小学的学习环境相对幼儿园更加严肃和规范,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学习任务也更加繁重。
小学的生活方式也与幼儿园有很大不同,如作息时间更加规律、自主管理要求更高等。
对于一些年幼的儿童来说,难以迅速适应这种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容易产生焦虑、抵触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四)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不畅教师和家长是幼小衔接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两个主体,但在实际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往往不够顺畅。
幼儿园教师对小学教育的了解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地指导家长进行幼小衔接工作;而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也缺乏清晰的认识,无法与教师形成有效的合作。
这种交流不畅导致双方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存在差异,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幼小衔接的质量。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北京顺义电大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作者:杨茜专业:学前教育学号:1211001254951指导老师:王新洁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一、幼小衔接教育的内涵 (1)二、幼小衔接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2)(一)突出强调学生学习成绩,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明显 (2)(二)学前班违规举办,阻碍幼小衔接 (2)(三)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幼小衔接的专业授课教师 (3)(四)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恰当,阻碍孩子幼小衔接过度 (3)(五)三、解决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3)(一)转变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3)(二)相关部门完善学前教育法规,加强管理检查力度 (4)(三)园校之前加强合作,培养专业方向的教师团队 (4)(四)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5)四、总结 (6)参考文献 (6)【内容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在注重幼小衔接教育的同时也要深刻认清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同时教育者也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帮助他们顺利过渡。
以下是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
问题1:学习环境的转变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的课程更加正规,教学方式也更加严谨。
幼儿在面对这种变化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策略1:提前了解小学教学内容幼儿园可以与小学老师合作,了解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幼儿园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逐渐引导幼儿接触小学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使他们在开始小学时更加得心应手。
策略2:提供过渡环境在幼儿园中设置一个类似小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逐渐接触小学的学习方式。
可以设置一个小学模拟课堂,让幼儿在这个环境中进行一定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他们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问题2:学习内容的难度增加小学的学习内容相比于幼儿园更加复杂,难度也更高,这对幼儿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
策略1:个别辅导教育者可以提供个别辅导来帮助那些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幼儿。
通过与幼儿进行一对一的学习指导,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能够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内容。
策略2:分阶段推进小学的学习内容是有一定的阶段性的,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有所不同。
教育者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将学习内容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渐推进学习难度,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
问题3:自理能力的提升小学对幼儿的自理能力要求更高,例如自己换鞋、整理书包等,这对幼儿的独立性提出了要求。
策略1:家园合作幼儿园和家长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园可以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自理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使幼儿能够在小学中更好地独立自理。
策略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幼儿体验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在幼儿园中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负责组织和完成一些任务,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幼小衔接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过程。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幼小衔接是指学生从幼儿园或托儿所步入小学时面临的过渡阶段。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存在差异,幼小衔接常常会出现问题。
以下是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1. 学习方法的转变:幼儿园的教学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小学则更加注重学习科目的知识和技能。
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小学的学习时可能会感到挫折和困惑。
解决策略:提前引导学生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
可以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学业压力的增加:小学的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学生需要面对更多的功课和考试,这对于许多幼儿园毕业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和压力。
解决策略:学校和家长要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减轻学业压力。
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作业和评估机制,不过分追求分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度的支持和鼓励,要有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3. 生活习惯的改变:幼儿园的生活规律相对较为宽松,小学则要求学生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时间。
许多学生在幼小衔接时很难适应这种改变。
解决策略:学校和家长要一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协作能力。
家长也要给予孩子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引导,帮助他们逐步适应小学的生活需要。
4. 社交能力的发展:幼儿园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社交环境相对较为宽松。
而小学生往往需要更多的社交交流和合作。
解决策略: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团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多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丰富孩子的社交圈子。
学校和家长也要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解决社交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北京顺义电大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作者:杨茜专业:学前教育学号:指导老师:王新洁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一、幼小衔接教育的内涵 (1)二、幼小衔接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2)(一)突出强调学生学习成绩,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明显 (2)(二)学前班违规举办,阻碍幼小衔接 (2)(三)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幼小衔接的专业授课教师 (3)(四)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恰当,阻碍孩子幼小衔接过度 (3)(五)三、解决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3)(一)转变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3)(二)相关部门完善学前教育法规,加强管理检查力度 (4)(三)园校之前加强合作,培养专业方向的教师团队 (4)(四)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5)四、总结 (6)参考文献 (6)【内容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在注重幼小衔接教育的同时也要深刻认清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我们在抓好智力开发的同时,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基础,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关键词】: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综合能力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入到21 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的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很多家长也应时代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着重地培养自家孩子,有的家长甚至从孩子一出生就已经规划好了孩子十多年的教育轨迹。
孩子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是重要的。
幼小衔接工作是做好学生入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幼儿园、小学、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
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
到了小学后,出现经常生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握笔姿势错误率高、生活不能自理、学习成绩跟不上等现象,造成一些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厌学的现象。
幼小衔接问题处理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更加影响孩子的一生,可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涌现了很多幼小衔接性质的学校、学前班,适龄儿童的家长们也纷纷报名参加,为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的确,现在的幼小衔接教育很有必要,大部分孩子通过此种教育也取得了进步。
但,不容忽视的是现在的幼小衔接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就是对目前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幼小衔接教育的内涵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就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其核心是这年龄段幼儿的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主要是针对5—6周岁的幼儿。
教育专家李生兰老师指出:幼小衔接教育,就是学前儿童思维方式、自控能力、行为习惯飞跃的一个过程。
幼儿从以游戏为主的学校生活逐步适应以游戏、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从以以幼儿教师为主要护理人到自觉、独立的在校生活学习模式过度的过程。
幼儿通过接受幼小衔接教育,逐步摆脱对于成人过度依赖的阶段。
在进入小学生活后不感到茫然和陌生。
学前教育研究院庞丽娟老师认为:从学前儿童心理学层面谈及幼小衔接,就是四个字“良好适应”。
幼儿的每个人成长阶段都有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变化的过程,经过幼小衔接教育,幼儿在思维上逐渐接受简单的小学知识,从意识上,认识到小学阶段是相对于幼儿园阶段的高级阶段,在生活、学习、知识水平上要求更高。
学生心理上接受此种意识越早,那么“心理准备”也就越充实,到了小学适应的也就越快。
也就达到了“良好适应”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所认识到的“幼小衔接”即幼儿介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姐之间的过度阶段。
幼儿在此阶段,会逐步适应小学的生活模式、学习模式。
在心理上、生理上都是有所提高的。
也就是说,幼儿为适应小学在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上的提高过程。
二、幼小衔接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相互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现实工作中的幼小衔接工作形势一直不容乐观。
主要问题体现在一下几方面内容:(一)突出强调学生学习成绩,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明显在一些幼小衔接的私立学前班和部分公立幼儿园,在以“幼小衔接”为教学总目标的同时过度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个别教育机构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输送给学生过多的知识概念,讲解则以灌输知识为主。
很多教师往往会只注重教学进度、知识深度、广度,而忽略了教育理论和幼儿心理、生理的发展。
很多幼小衔接学前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忽略了幼儿一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在授课过程中缺少游戏性、趣味性,缺少生动形象的教具、彩色的图片课件。
三四十分钟一堂课,满满当当。
还有很多学幼小衔接前班在学生学习一天后还要像小学生那样回家完成家庭作业。
诸如此类的小学化现象严重影响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违反了教育原理,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
有些甚至不是“衔接”,而是“断层”,对幼儿今后接受的小学教育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恶性循环。
(二)学前班违规举办,阻碍幼小衔接随着家长们对孩子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视,近几年,社会上涌现了大量的以“幼小衔接”为名义的办学机构。
这些教育机构中大多数都是私立机构。
其中,有些机构缺少办学资质,租赁某些正规学校教室办学,假借他人名义招揽学生。
还有一些公立幼儿园,没有得到教育审查机关允许,为了盈利创办学前班。
在教育教学方面,这些所谓的“幼小衔接学前班”,往往都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很少考虑到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过度时期特殊的心理、生理发展状况。
还有很多幼小衔接的学前班,只是深度甚至已经超出了一年级的学习范畴,过度地加重了数学、语文这类主课课程的课程量,给还处在学龄前的幼儿加重了负担。
这些现象,都是阻碍幼儿顺利进行幼小衔接过度的重要因素。
之中不可合理的教育形式,不见得还会取得多少效果,而一旦实施不当,便会引起幼儿厌学、自卑等不良情绪。
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是一种摧残。
(三)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幼小衔接的专业授课教师现代幼儿的幼小衔接教育是家长的责任,更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责任,需要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合作沟通。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虽然熟悉幼儿园的教学生活,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习生活了解的少之又少,不能良好的帮助孩子度过此阶段;小学低年级教师虽然了解小学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但对于出于学前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了解还不充分。
所以,在师资上不能绝对的说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教学任务应该归于谁。
也就是说社会上是缺少正真了解有效衔接教育和能够有效实施的专业教师的。
(四)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恰当,阻碍孩子幼小衔接过度当代家长的不当教育理念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家长,超前教育幼儿的家长。
他们过多的注重幼儿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
无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
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哪些知识,至于孩子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有学习兴趣,这些家长并不关心。
第二种家长,过分的迁就幼儿。
他们往往存在一种矛盾心理:既想让孩子有效过度,进步提高。
又溺爱孩子,拒绝教师对孩子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方面的教导和训练,怕孩子“受委屈”。
会给老师提出各种要求和条件来“照顾”自己的孩子,最后不利于孩子发展。
这两者两极分化严重,都是不可取的。
三、解决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一)转变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幼儿智力发展的确重要,但是不论是家长、教师还是社会都应该认识到除了“智”之外,“体”“德”“美”“劳”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未来人生生涯的发展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在这几项的学习中也更容易获取快乐,培养兴趣。
只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才是帮助孩子长远发展。
在教育理念的转变上,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合作,加强联系,确立共同的教育目标,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配合,不要背道而驰,长期坚持才能把幼儿的良好习惯培养起来,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如加强学生适当体能训练、互帮互助活动、传统美德教育、劳动技能大赛等;开展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能力和进步,把好习惯贯穿到生活中。
例如,优帮学校幼小衔接班的老师们在设置课程表的过程中,合理安排了兴趣课,兴趣课程与只是课程穿插进行,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知识,以下是优帮学校学前班的课程设置情况:表从课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教师们注重对幼儿全方面素质的培养。
也符合幼小衔接的教育原则。
另外,学校还在每学期其中和期末分别举行“劳动技能大赛”和“课外知识竞赛”等亲子活动,幼儿在感受快乐的同时,提高了更方面素质。
(二)相关部门完善学前教育法规,加强管理检查力度对于社会上那些违规办学的教育机构,首先,作为教育检查机关应该加大对教育机构办学的审核力度,同时实行定期检查,检查项目要全面、细致,不断完善相关教育法规,规范教育市场。
其次,作为家长,要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办学机构,不要盲目效仿、跟从,多方查证,多听课,多询问,为孩子选择真正适合他们的幼小衔接学前班。
例如,相关的教育监督检查部门,应该每年固定时间有计划地走访各大幼儿园、小学的老师和家长,对他们设置有针对性的开设网上调查系统,公众微信平台,鼓励不同教育环境下的老师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鼓励家长们积极地向相关教育部门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