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盾构工程施工测量和监控量测方案
盾构工程施工测量和监控量测方案1 施工测量1.1 控制测量为确保施工控制点的稳定可靠,测量与相邻标段测量点联测闭合,对地面首级和二级控制网点进行同等精度的复测工作。
(1)复测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的规定,施工前,测量队对业主在交接桩时提供工程范围测区精密控制网、精密水准点等进行复测。
复测时按照首级控制网点同等精度进行观测,并与邻近标段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进行贯通联测,做好工程测量的相互衔接。
将复测成果书面上报监理单位。
在工程施工期间,每两个月对首级控制网复测一次,并将复测成果上报监理单位。
如监测发现施工场地周围的地面有变形时,及时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复测,增加复测频率,确认控制点无误后才可以继续使用。
如发现首级控制网测量超出规范允许范围时,立即报告监理单位,重新交桩后才可以使用首级控制网。
(2)控制测量复测工作完成后,在首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需要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城市道路交通建筑物等实际情况定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方案,现场选点埋设控制网标石后组织施测。
(3)平面控制测量为满足施工需要,严格地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增设了导线点,在盾构竖井处适当位置增设了精密导线点和精密水准点。
将新增设的控制点与地面首级控制网进行了联测,确保竖井投点在多方控制中。
盾构始发井投点测量为指导盾构掘进施工,必需把导线数据导入始发井强制对中平台上,施工完成到设计标高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仪器设备,采用投点仪投点(投点仪标称精度不低于1/30000),把井口上测设的为了提高投点精度,在竖井口长边对角适当位置设置投点P1,P2点,如图10-1-1-1。
然后利用地面上的控制网进行联测,将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后,计算出P1、P2各点的坐标(或用前方交会法,定出P1、P2各点),将P1、P2点投在井下的投点板上,如图10-1-1-2所示。
为了检核投点精度,在井上作多次投点,投在投点板上的P1′、P2′、P1″、P2″…点。
盾构施工监测和施工测量
第1章施工监测和施工测量1.1 施工监测1.1.1 监测目的、要求及内容(1)监测目的1)了解和掌握盾构施工过程中地表隆陷情况及其规律性;2)了解盾构掘进过程因地表隆陷而引起的建筑物、地下管线下沉及倾斜情况,确保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3)了解施工过程中地层不同深度的垂直变位与水平变位情况;4)初步了解管片的变形情况;5)了解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管片衬砌的变形情况,实现信息化施工。
(2)监测要求1)建立监测专业小组,以项目总工程师为直接领导,由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各项监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2)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并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
报告的内容包括施测程序、方法、使用仪器、监测精度、监测点布置、监测的频率和周期、检测人员的情况和安排,监测质量保证措施等;3)根据监测计划,在施工前,备齐所有的监测元件和仪器,并根据规范进行有关标定工作;4)妥善协调好施工和监测的关系,将观测设备的埋设计划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
及时提供工作面,创造条件保证监测埋设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一切观测设备、观测测点受到机械和人为的破坏,如有损失,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记录;5)保护和保存好本区间范围内全部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自己布设的网点,使之容易进入和通视,防止移和破坏;6)根据现场的实测结果,对比实测数值与初始数值,绘制各种时态曲线,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位移,应力变化趋势推算最终结果与控制值比较,确定土体及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提出分析意见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及时反馈,以调整施工参数,并提交成果报告;7)加强始发和到达的监控量测,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监测内容1)地面沉降监测①开挖时的土、水压力不均衡:由于盾构机推进量与排土量不等,使开挖面土压力、水压力与压力仓的压力产生不均衡,导致开挖面失去平衡状态,从而发生地基变形。
盾构施工测量与监测
盾构施工测量与监测一、施工测量测量是盾构推进轴线与设计轴线一致的保证,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采用GPS定位技术完成对业主所给导线网、水准网及其它控制点的检核。
在盾构机上配备SLS—T APD导向系统指导盾构机推进,降低人工测量的频率.同时,严格贯彻二级测量复核制度,精测组精测并交桩于工程项目部测量组,工程项目部测量组复核并负责施工放样测量,确保隧道贯通精度。
1、地表控制测量我方中标后,立即组织精测组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定位资料和测量标志资料,对所给导线网、水准网及其它控制点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复测;同时测设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固定桩,并将测量成果书报请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审查、批准。
(1)引测近井导线点利用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测量成果书由精测组以最近的导线点为基点,引测至少三个导线点至每个端头井附近,布设成三角形,形成闭合导线网。
(2)引测近井水准点利用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水准网,由精测组以最近的水准点为基点、将水准点引测至端头井附近,测量等级达到国家二等。
每端头井附近至少布设两个埋设稳定的测点,以便相互校核.2、联系测量(1)平面坐标传递用陀螺定向法将地面坐标及方向传递到竖井隧道中,见下图.陀螺法坐标传递示意图用逆转点法测出地面上CD和井下Z1Z2的陀螺方位角.用全站仪做边角测量,测出L1、L2、L3、L4、L5、L6的边长及∠1、∠2、∠5、∠6、∠7的角度。
利用空间三角关系计算∠3、∠4的角度,再结合控制点C的坐标推算出Z1、Z2、Z3三点的坐标.以Z1Z2、Z3Z2起始边作为隧道推进的起始数据。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坐标传递测量至少进行三次。
(2)高程传递用检定后的钢尺,挂重锤10kg用两台水准仪在井上井下同步观测,将高程传至井下固定点.用6~8个视线高,最大高差差值≤2mm,整个区间施工中,高程传递至少进行三次。
3、地下控制测量(1)地下平面控制测量先以竖井联系测量的井下起始边为支导线的起始边,待明挖区间(盾构始发井)与中间风井连通后,立即进行贯通测量以明挖区间的左右线中线为支导线的起始边,沿隧道设计方向布设导线,直线段导线边长≥200m,曲线段导线边≥100m布设一点。
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XX地铁XX号线XXX站~XXX站区间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方案编写:审核:日期:监测单位:目录一、工程沿线环境概况‥‥‥‥‥‥‥‥‥‥‥‥‥‥‥‥‥‥‥‥‥3二、监测依据‥‥‥‥‥‥‥‥‥‥‥‥‥‥‥‥‥‥‥‥‥‥‥‥‥‥4三、监测目的‥‥‥‥‥‥‥‥‥‥‥‥‥‥‥‥‥‥‥‥‥‥‥‥‥‥5四、监测项目‥‥‥‥‥‥‥‥‥‥‥‥‥‥‥‥‥‥‥‥‥‥‥‥‥‥5五、监测点的布设与埋置‥‥‥‥‥‥‥‥‥‥‥‥‥‥‥‥‥‥‥‥5六、监测控制网布设及各项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15七、监测频率及监测报警值‥‥‥‥‥‥‥‥‥‥‥‥‥‥‥‥‥‥17八、仪器设备‥‥‥‥‥‥‥‥‥‥‥‥‥‥‥‥‥‥‥‥‥‥‥‥‥‥18九、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9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方案一、工程沿线环境概况1、XXX站~XXX站:该区间段为单线单洞圆形隧道,设计起止里程为:右DK16+067.9~右DK17+1.7m(左DK17+67.2m),右线全长933.8m,左线全长1002.268m。
其中设防灾联络通道及水泵房一座。
该区间段自XXX站南端头始发,以直线推进开始,过渡至直缓,再到缓圆、圆缓、缓直、直缓、缓圆、圆缓、缓直到XXX站。
隧道沿线均在市区主要道路干线及商业、居民区建筑物下;盾构自XXX 站始发后,沿XX路向南推进约290米后(即在左KD16+790m处)进入楼房集中区,楼房集中区域长约690m(楼房集中区内房屋简介见P7~P8之表1);隧道沿线地下设施较为复杂,主要为雨水、污水管线及自来水管等。
2、XXX站~XXX站:该区间段为单线单洞圆形隧道,设计起止里程为:右DK17+292.7~右DK17+747.455m,右线全长454.755m(左线全长475.757m)。
其中设防灾联络通道及水泵房一座。
该区间段自XXX站北端头始发,向北推进约40m后进入XX路与XX路的十字交叉路口,推进约140m后进入楼房集中区域下方,隧道沿线上方主要为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及众多的建筑物(建筑物集中区内房屋简介见P9~P10之表2);沿线地下设施复杂,主要为雨水、污水管线等。
区间盾构施工监测方案
区间盾构施工监测方案一、监测内容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土体的缺失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地面和隧道沉降,从而会影响到周围的地面建筑、地下管线等设施的正常使用。
针对该区间隧道沿线的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设施,结合盾构推进施工中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进行如下监测内容:1)道路与管线沉降监测2)一般建(构)筑物沉降3)隧道轴线上方地表沉降监测4)地面裂缝的观察二、监测的意义和目的1)监测的意义在软土地层的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由于盾构穿越地层的地质条件千变万化,岩土介质的物理力学性质也异常复杂,而工程地质勘察总是局部的和有限的,因而对地质条件和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的认识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不完善性。
由于软土盾构隧道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设计和施工的,为保证盾构掘进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并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改进施工工艺和参数,需对盾构推进的全过程进行监测。
在设计阶段要根据周围环境、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特点,编制施工监测方案,在施工阶段要按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合理调整施工参数和采取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层移动,确保工程安全并保护周围环境。
2)监测的目的(1)认识各种因素对地表和土体变形等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和修改施工参数,减小地表和土体的变形。
(2)预测下一步的地表和土体变形,根据变形发展趋势和周围建筑物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检查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和隧道沉降是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4)控制地面沉降和水平位移及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以减少工程保护费用。
(5)建立预警机制,保证工程安全,避免因结构和环境安全事故引起的工程总造价增加。
(6)为研究土体性质、地下水条件、施工方法与地表沉降和土体变形的关系积累数据,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7)为研究地表沉降和土体变形的分析计算方法等积累资料。
三、监测实施的重点1)各区间沿线建(构)筑物2)隧道影响范围内的管线四、监测内容的实施1)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布设(1)变形监测控制网的起算点或终点要有稳定的点位,应布设在牢靠的非变形区。
盾构施工测量方案
目录一、VMT导向系统 (1)1、盾构施工的坐标系统 (1)2、定向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2)3、定向基本原理 (3)二、盾构机始发掘进阶段测量 (4)1、始发定向测量 (4)2、观测要求及精度 (5)3、盾构机始发托架及反力架安装测量 (7)1)始发托架的高程控制 (7)2)始发托架的平面位置控制 (8)3)始发托架、基准环及反力架的检查 (9)4、始发掘进阶段测量 (9)1)、盾构机姿态人工复测 (10)2)、环片测量 (11)3)、盾构机姿态测量的误差分析 (12)三、隧道洞内施工测量 (12)1、激光站的移站 (12)1)、移站距离的确定 (13)2)、激光站的移站 (14)2、激光站的人工检查 (15)3、洞内精密导线网和水准网的测设 (16)4、盾构机姿态人工复测 (18)5、隧道环片测量 (18)四、贯通误差预计 (19)1.平面贯通误差分析 (19)⑴平面贯通误差的主要来源 (19)⑵各项误差源的分析 (19)⑶平面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23)2.高程贯通误差分析 (23)(1)高程贯通误差来源 (23)(2)各种误差源的分析 (24)(3)高程贯通误差的预计 (25)五、竣工测量 (25)1、贯通测量: (25)2、竣工验收测量: (26)六、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26)一、VMT导向系统在掘进隧道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隧道掘进机(TBM)发生意外的运动及方向的突然改变, 必须对TBM的位置和DTA(隧道设计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持续地监控测量。
TBM能够按照设计路线精确地掘进,则对掘进各个方面都有好处(计划更精确,施工质量更高)。
这就是TBM采用“导向系统”(SLS)的原因。
德国VMT公司的SLS-T系统就是为此而开发,该系统为使TBM沿设计轴线(理论轴线)掘进提供所有重要的数据信息。
1、盾构施工的坐标系统(1)D TA坐标系DTA坐标系是盾构施工坐标系统,它是以线路设计中线为参照的一种三维坐标。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方案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技术方案二〇一四年十二月盾构区间施工监测技术方案编写:审核:批准:目录1. 方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2. 工程概况 (1)2.1工程简介 (1)2.1.1 拟建工程的交通位置 (1)2.1.2 拟建工程的基本特性 (1)2.2工程地质水文 (2)2.2.1 工程地质 (2)2.2.2 水文条件 (4)2.3工程环境条件 (4)2.4工程的特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4)3. 施工监测技术方案 (5)3.1监测内容 (5)3.1.1 监测项目 (5)3.1.2 监测要求 (6)3.2监测点的设置 (6)3.2.1 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6)3.2.2 地面监测点设置 (7)3.2.3 建(构)筑物监测点设置 (7)3.2.4 管线监测点设置 (7)3.2.5 管片衬砌变形监测点设置 (7)3.2.6监测点数量统计表 (7)3.3测量高程控制网 (8)3.3.1 建立高程控制网 (8)3.3.2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联测 (8)3.4监测作业方法 (9)3.4.1 垂直位移监测 (9)3.4.2 净空收敛监测 (9)3.5监测频率和报警值的设定 (10)3.5.1 监测工作计划、周期及频率 (10)3.5.2 监测报警值 (11)4. 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 (11)5. 监测人员组织与安全管理 (12)5.1 监测人员组织 (12)5.1.1 监测人员的构成及分工 (12)5.1.2 项目组人员组成: (12)5.1.3 项目管理网络: (12)5.2 安全文明作业的保障措施 (13)6. 监测信息反馈体系 (13)7. 监测质量及精度保证措施 (13)7.1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3)7.2 保证观测精度的几项必要措施 (15)8. 项目管理及信息化处理流程 (15)8.1项目管理 (15)8.2工作信息流程 (16)8.3信息施工保障 (16)9. 应急预案 (17)9.1应急小组 (17)9.2应急小组职责及工作程序 (17)10. 附表附图 (18)10.1 监测日报表样表 (18)10.2监测点平、断面布置示意图 (20)1. 方案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5)《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7)《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8)国家有关管线保护、管理、监督、检查的文件等9)业主提供的本工程相关勘察、设计文件和资料1.2 编制原则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掘进会使地下土压力、孔隙水压力产生变化,地下土体的应力场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体的位移和隆沉,从而会对地面的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物体的稳定产生影响。
最新地铁培训资料盾构隧道监控量测技术ppt课件
第五部分 目前国内施工导向控制系统的简介
TBM 激光导向系统具有施工数据采集功能、 姿态管理功能、施 工数据管理功能以及施工数据实时远传功能, 可实现信息化施工。其 中, 激光导向技术的应用, 可以准确地控制TBM 沿着设计的隧洞轴线 方向掘进。 激光导向系统能自动精确测定IBM 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掘进方向, 它还 给出TBM 偏离设计中线的所有必要的导向信息, 计算机屏幕可显示 。 总体可分为四种:PPS导向系统 、TACS隧道导航系统 、SLS-T隧 道导向系统 、ZED隧道导向系统 。
(4). 特殊管线监测点的设置
施பைடு நூலகம்影响范围内的所有管线监测严格按“地面建筑物监测”有 关条款执行。
当地下管线密集地段时,监测测点布置根据地下管线与隧道的 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一般情况下按照地下管线长度方向每5米布施一 个监测点,监测点将布置在管线垂直正上方。 针对较为特殊的管线根据设计及业主的要求进行,条件允许的情况 下可将管线挖出实施直接观测,同时对较为危险的管线实施提前加 固处理观测其变形规律。
第八部分 施工监控测量技术的前景
随着隧道施工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化,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 也在不断的提高,高精密的测量仪器及设备不断诞生,隧道施 工自动导向系统在机械化隧道施工中起着指导掘进方向的重要 作用。不同制造厂商生产的激光导向系统可能在各单元的元器 件上有所不同,不管它们在结构组成中有多么不同,但其基本 原理是相同的。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方案针对某隧道工程项目制定,该隧道全长XX米,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特编制此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二、监控量测内容1.拱顶沉降量测:在隧道开挖后,定期监测拱顶的垂直位移变化,以评估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
2.周边收敛量测:对隧道开挖面周边的围岩变形进行连续监测,防止因收敛过大导致的安全风险。
3.地表沉降观测:通过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实时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情况。
4.锚杆(索)应力监测:监测锚杆(索)受力状况,确保其工作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5.洞内环境监测:包括通风、排水、瓦斯、地下水位等参数的监测,保障施工环境安全。
三、监控量测方法与设备选择根据上述监测内容,采用全站仪、收敛计、多点位移计、应力传感器等专业设备进行量测。
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隧道施工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
四、监控量测实施步骤1.量测点布置:根据隧道断面结构、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量测点,并做好标识。
2.初始值测定:在施工前先测定各量测点的初始值,作为后续对比分析的基础。
3.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按照预定频率进行持续监测,及时记录并分析数据,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4.数据处理与预警机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设置合理的预警阈值,当达到预警条件时,启动应急预案。
五、安全保障与质量控制所有监控量测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与施工进度紧密配合,将监控量测结果作为调整施工方法、优化支护参数的重要依据,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盾构施工监测
盾构施工监测
一、施工监测的目的
通过对地铁工程和周边环境的全程监控量测,预测和评估工程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及风险程度;
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为施工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和积累,为今后的地铁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类比依据。
二、监测内容及实际作用:
地表沉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反映出掘进参数选择的合适与否,为调整参数提供依据。
建、构筑物(管线)变形:为保证建、构筑物(管线)的安全提供依据。
管片位移(姿态):及时发现管片位移为采取措施保证成型隧道质量提供依据,通过数据分析应证盾构机姿态。
三、常用方法:
四、注意事项:
1、地表及建筑物沉降应在全线布设经统一平差的控制网。
2、管片位移监测必须每天至少一次。
3、监测数据既要及时又要有长期积累和分析,得出规律性结论。
五、问题
1、根据不同地段,怎样确定变形控制标准。
2、怎样较为准确的量测管片的旋转、椭变
3、还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方便的对变形进行量测。
盾构施工段监测方案B版
目录1.监控量测依据 (1)2.工程概况 (1)3. 监测目的与意义 (2)4. 监测内容 (2)4.1必测项目 (2)4.2选测项目 (3)5. 监测方案 (3)5.1仪器设备和人员 (3)5.2监测方法 (4)5.2.1 必测项目 (4)5.2.2 选测项目 (6)5.3监测流程 (7)6. 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反馈 (8)6.1数据采集 (8)6.2数据处理 (8)6.3量测数据的分析及预测预报 (8)6.4监测控制标准 (9)6.5信息反馈与监控 (10)6.5.1 监测管理方式 (10)6.5.2 监测数据的反馈 (11)7. 监测项目的技术要求 (12)8. 监控量测断面及量测频率 (13)9. 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14)10. 监测作业安全文明要求 (14)1.监控量测依据(1)台山核电站取水隧洞工程盾构施工设计图(2)台山核电站一二期取水隧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4)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7)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8)水工隧道设计规范(SL279-2002)(9)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12)吕康成,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2.工程概况广东台山核电站位于珠江八大口门的崖门和虎跳门出口黄茅海西侧,距离台山市44.5km,隶属广东江门台山市赤溪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9′、北纬21°54′。
核电站循环冷却水在大襟岛南侧取得,通过1、2号机组取水隧洞穿越海底引入核电厂区。
隧洞进水口布置在大襟岛西侧取水明渠头部闸门井内,出水口位于陆地核电厂取水闸门井内。
暗挖隧道盾构区间联络通道施工监测监控方案
暗挖隧道盾构区间联络通道施工监测监控方案为了确保水平冻结暗挖隧道施工安全优质地按时完成,须对冻结系统、地层和支护结构进行必要的监测,使监测的资料得以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以便调整施工工艺并采取措施。
一、监测内容1、水平孔施工监测内容钻孔长度;铺设冻结管长度;冻结管偏斜;冻结器密封性能;供液管铺设长度;2、冻结系统监测内容冻结器去回路盐水温度;冷却循环水进出水温度;冷冻机吸排气温度;盐水泵工作压力;冷冻机吸排气压力;制冷系统冷凝压力;制冷系统汽化压力;3、冻结帷幕监测内容冻结帷幕温度场;开挖后冻结帷幕表面温度;开挖后冻结帷幕暴露时间内冻结帷幕表面位移;周围环境和隧道土体进行变行监测内容隧道变形监测;隧道的沉降位移监测;隧道的水平及垂直方向的收敛变形监测;地面管线沉降的观测;监测点位布置图二、监测方法、手段及说明1、冻结孔偏斜冻结器密封性能监测水平冻结孔偏斜的监测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结合灯光进行。
冻结器密封性能的监测采用管内注水,试压泵加压的方法试漏,试漏程序及指针符合水平孔冻结器设计要求,每孔测量一次。
2、温度监测盐水系统和冻结帷幕温度监测,使用测温仪。
制冷系统和冷却水循环以及冻结帷幕帮壁温度使用测温仪并结合精密水银温度计测量,监测频率每天1~3次,必要时每2小时一次。
3、压力监测制冷系统和盐水系统的工作压力安装氨用压力表和通用压力表量测,制冷高压系统选用0~2.5MPa压力表,中低系统选用0~1.6MPa压力表,监测频率,每2小时一次。
4、位移监测隧道内各测点的位移监测,使用全站仪,开挖工作面帮壁位移量测使用收敛仪,钢尺、水准仪、经纬仪。
位移监测频率:隧道内每天一次;必要时,随时跟踪监测。
开挖工作面:每个循环一次,必要时,随时跟踪监测。
5、冻胀与融沉的监测在已施工好的联络通道内测点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进行监测,监测频率每天1~2次,必要时随时跟踪监测。
(1)测点布设基准点布设:在联络通道50m以外的稳定区域分别布设水平位移检测基准点和两个垂直基准点(其中一个作为复合点)。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切实开展好监控量测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施工,确保隧道工程结构、周边环境及建(构)筑物的安全,并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和原铁道部《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城市轨道其它行业相关标准、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项目经理部承建的公路、铁路等山岭隧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
第二章管理机构、职责第三条监控量测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凡从事公路、铁路等山岭隧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项目经理部,必须组建专门的监控量测队负责施工监控量测工作,必须将监控量测工作纳入关键工序进行管理。
总工程师负责直接领导本单位的监控量测管理工作,工程管理部负责本单位具体的监控量测日常管理工作。
若因项目经理部资源不足或建设单位要求等其它原因不能自行组建监控量测队,可委托第三方组建,第三方监控量测队亦应在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监控量测队的组建、工作内容、职责与分工应符合本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
第四条项目经理部职责(一)负责组织项目监控量测工作,对项目监控量测工作负全面管理责任。
(二)负责制定项目监控量测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监督实施。
(三)负责项目监控量测大纲的编制,并组织审核;负责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的审批。
(四)负责监督监控量测工作的开展情况。
(五)组织和参加监控量测预(报)警处理会,监督做好处理措施的落实。
(六)协调解决监控量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条监控量测队职责(一)负责项目监控量测的实施工作,并接受项目经理部第三方监测单位及监理的监督和管理。
(二)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的规定,建立合理、合法、合规的满足施工要求的监控量测体系,配足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健全管理制度。
施工监控量测
第三章施工监控量测3.1监测原则及要求3.1.1监测原则坚持“安全可靠、多层次系统监测、重点监测、方便实用及经济合理”的原则。
3.1.2监测项目本工程土建施工包括三个盾构区间:北京东路站~上海路站、上海路站~青山湖大道站、青山湖大道站~高新大道站;三个地下车站:上海路站、青山湖大道站、高新大道站。
根据《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的规定,站体监测除了大幅度增加施工期间的监控量测内容,还把土体内部分层沉降和位移、孔隙水压力,钢格栅应力等多种规范列出的选测项目同样确定为本工程的必测项目,以便更好的指导施工。
3.1.2.1车站施工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地质及支护观察、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周边建筑物、管线裂缝沉降、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钢支撑轴力监测、桩后土体变形的监测、桩身应力监测、基底隆起竖井净空收敛、外侧土压力监测、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及周围道路、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监测等。
3.1.2.2盾构区间隧道监测项目主要有:洞内洞外情况观察、洞周收敛、洞顶沉降、周边建筑物管线沉降、裂缝和倾斜、地层及支护情况观察、地表沉降、净空收敛、底部隆起等。
1、盾构区间段监控量测项目详见下表3.1-1。
2、地面沉降监测测点布置原则:测点布置在地面上,监测断面垂直于线路方向,在中线的两侧23米范围内布置测点,按照设计要求的在隧道的上方沿隧道方向布设1断面,10~30米,为了保证盾构施工时地面安全,采取加强地面建筑物监测、地表沉降情况联系地表建筑物监测的数据来分析,达到及时掌握地表变化。
3、盾构隧道收敛和拱顶下沉测点布置原则:共设置2个断面。
当洞内收敛和拱顶下沉过大,需要加大监测频率,必要时停工检查原因,采取加设支撑,处理地层的方式保证施工安全。
4、各项监测工作的监测频率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
结构变形过大或场地情况变化时加密量测,必要时则需连续监测。
盾构机监测专项方案
盾构机监测专项方案批准:审核:编制:二〇二〇年八月目录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背景 (1)1.2. 建设内容 (1)1.3. 设计原则 (1)1.4. 设计依据 (1)2. 系统方案 (2)2.1 总体施工计划 (2)2.2 施工准备 (2)2.2.1 施工现场准备 (2)2.2.2 材料与设备准备 (2)2.3 盾构机瓦斯监测 (3)2.4系统功能 (4)2.4.1.施工管控 (4)2.4.2.实时监控 (4)2.4.3.盾构视频监控 (5)2.4.4.安全预警 (5)2.4.5.进度管理 (6)2.4.6.质量管理 (6)3. 施工工艺技术 (6)3.1 施工技术要求 (6)3.2 设备组成 (7)3.3 工程验收 (8)3.4智慧监管平台接入 (9)4.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9)4.1 施工进度计划 (9)4.2 监测技术保证措施 (10)4.2.8.盾构隧道施工监测 (12)4.3 监测安全保障措施 (14)4.4 质量保证措施 (15)盾构机监测专项方案1. 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工程由输水干线、×××分干线、×××分干线和×××支线组成,输水线路总长度143km。
××标为×××分干线××水库至××水库段的一部分。
标段起点为位于××市××水库的输水隧洞进口,线路向东南布置,从××市宝安区××公园的山体下穿,后沿××高铁北侧规划路布置,再转入××路下至××市××区×村××1#工作井。
盾构工程监控量测措施
盾构工程监控量测措施1 监测目的在盾构推进过程中,因对原土的破坏,导致土体内应力的变化,引起周围土体及建筑物基础发生变形。
为检验设计形变、力变参数,并对形变参数进行控制以及对地下管2 监测项目1、地面变形监测2、地面建(构)筑物调查及沉降监测3、隧道收敛变形监测4、拱顶下沉观测3参考依据1、《某市地铁五号线xx至xx线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某市地铁五号线xx至xx线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5、《铁道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6、《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4具体实施方法4.1 建立监测网误差±地下管线监测布设示意图4.2.2 地面建(构)筑物调查及沉降监测根据某市城建勘察院提供的资料和现场踏勘情况,结合线路的埋深情况,需要监测的建筑物有:华龙饭店,国泰证券某市营业部。
地面建(构)筑物沉降监测是通过测量建筑物基础相对沉降的方法来确定建筑物的倾斜:由相对沉陷与两点间距离之比换算成倾斜角。
首先在需要监测的建筑物的四个墙角各埋设精密水准点观测标志。
利用建立好的精密水准网,用附合水准环线测出已埋设好的精密水准点观测标志的水准数据。
以此数据作为初始值,控制施工过程的建筑物沉降监测。
使用仪器为:DNA03精密水准仪、铟瓦尺。
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
精度要求:附和闭合差0.8√Lmm。
建筑物的裂缝监测需要在工程施工前,观测建筑物的已有裂缝,布设量测标志,进4.4 监测频率4.5 监测管理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监测对象的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
根据以往的经验,以《铁路隧道施工规范》的Ⅲ级管理制度作为监测管理方式。
U--实测位移量;U0 ---最大允许值。
盾构监测方案
北京地铁16号线21标段丽泽商务区站~丰益桥南站区间盾构段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依据、原则1.1监测目的1)掌控围岩、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动态,利用监测结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2)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补浆的施作时间。
3)监测数据经分析处理及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以便为工程和环境安全提供可靠地信息。
4)研究岩土性质、地下水条件、施工方法与地表沉降和土体变形的关系积累数据,积累资料和经验,为今后的同类工程设计提供类比依据。
1.2监测的依据1.2.1《北京地铁十六号线工程丽泽商务区站~丰益桥南站(含联络线)地下区间盾构段结构施工图》1.2.2《北京地铁十六号线工程丽泽商务区站~丰益桥南站(含联络线)地下区间施工组织设计》1.2.3现行测量规范、规程、标准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2)《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3)《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2003)4)《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9)《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 50652-2011)10)《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12)《北京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13)《北京地铁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要求》1.2.4《北京地铁十六号线工程土建施工21标段沿线周边建(构)筑物及管线调查报告》1.3监测原则1.3.1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
为了确保其可靠性,必须做到:1)仪器先进、可靠;2)做好测点保护;1.3.2多层次监测原则多层次监测原则的具体含义有二点:1)在监测方法上以外表动态监测与结构内部应力监测相结合,并辅以巡检的方法,以便相互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地铁一号线九标盾构区间隧道监控量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标段设计为两段区间。
第一段区间从南直路站向东沿桦树街直行至哈尔滨东站站,设计区间里程SK16+618.485~SK17+133.428总长约514.943m。
区间沿线主要为多层建筑物,地下管线较多,路面交通繁忙,区间隧道纵坡为“V”型坡,最大坡度9.3‰,平面为直线。
第二段区间从交通学院站出站后向东以R=350m的曲线斜穿太平公园,横穿宏伟路,再以R=450m的反向曲线转向南直路站。
设计区间里程为SK15+746.436~SK16+438.485,总长约692.049m。
隧道地质多为沙层和粉沙层,土质松散土体自稳能力差,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对土体的扰动较易反映到地表土体及周边建(构)筑物上。
二、编制依据1.《地下铁道、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三、盾构隧道监测根据区间隧道穿越建(构)筑物及地面情况,结合盾构施工特点考虑施工过程会对地层产生扰动,有可能引起地表、管线、高架桥等的沉降。
故根据区间隧道穿越建(构)筑物及地面情况,结合盾构施工特性确定以下监测方案:1、在盾构试掘进100m范围内,每10m设一断面,其中每一断面设9个监测点,并且在线路中心线上方(含左右线)纵向每5m埋设一个监测点;在试掘进50m 附近处埋设分层土体沉降监测点和土体位移监测点(埋设倾斜管)。
2、其余地段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埋点,一般间距30m设1个监测断面,同时在线路中心线正上方一般间距5m埋设一个监测点,在各监测断面中根据实际情况,分埋设主副两种监测断面形式,即当线路中线周边属于敏感地段,诸如交通密集型道路,或高建(构)筑物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则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埋设监测断面,此种情况下称为主断面;反之,若线路(含左右线)上方均为空旷地段,或者仅单线上方属敏感地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布设监测断面和监测点,一般较主断面情形下的断面监测点数少若干,同时断面间距略长于主监测断面间距。
3、对距线路边线10m范围内的较高或重点建(构)筑物的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进行严密监测,一般是在此类建筑物桩基处埋设监测点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在建筑物房体中上位置处设置监测标志,以便对房体倾斜等各类变化严密监测。
在隧道沿线此类典型建(构)筑有:SK16+775南直路立交桥桩基、SK15+910工程大学游泳馆、SK15+970太平文化宫、SK16+250市政排水管修工程处、SK16+300太平房产住宅楼5号楼。
4、隧道内的管片监测,在衬砌成形的管片合适位置处标出监测标志,利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同时对管片的三维坐标进行定时监测,防止管片的上浮和沉降,同时对管片进行净空收敛监测。
5、始发井桩顶和主体结构侧墙的水平位移监测,在始发井四周埋设监测点位,利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同时对其三维坐标进行定时监测,由于现在处于盾构机掘进状态,始发井已逐步处于稳定的运营状态,故可适当的降低监测频率。
盾构隧道施工监测项目和仪器见下表:四、监测方法(一)、地表沉降、隆起监测(1) 测点布置盾构推进过程中会对临近土体产生扰动,进而在盾构推进面附近产生接近椭球形的地面凹槽,在沿隧道中线的横断面来看,会形成所谓的沉陷槽;为此进行地面沉降和隆起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沿隧道中线一定间距布置一个地面变形监测断面,在横断面上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测点,监测范围约为40m,即布置9个点,其中在隧道中线上各布置一个点,根据本工程情况,沿线路中线监测断面的间距取为10~30m。
每个点位埋设一根大约0.7m长的光圆钢筋,顶部略微底于地面。
埋设时在地面钻挖一个直径10cm左右,深70cm的柱状孔,在孔中灌入水泥砂浆插入钢筋。
砂浆只能与周围土体固结在一起,但不能与地面混凝土硬化层粘结。
钢筋头低于混凝土地表面5mm,并在旁边用红色油漆标注点号(如图所示)。
图1 地面沉降观测点埋设结构图(2) 监测仪器沉降监测采用索佳B1C精密水准仪配测微器及相应的铟钢水准标尺,读数精度为0.01mm(3)监测方法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较差不宜超过0.5mm,监测完成时要闭合至控制水准点以作核对。
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频率:掘进面前后小于20m时测1~2次/天;掘进面前后小于50m时测1次/2天;掘进面大于50m时测1次/周,直至稳定停止监测(三)、周围建筑物沉降、倾斜监测主要根据地面建(构)筑物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地面建(构)筑物结构形式及基础类型、地层条件、施工方法等,对沿线建(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形情况做出的预测。
在建(构)筑物周围设置测点,观测盾构穿越前后建(构)筑物发生的不均匀水平位移和倾斜以及由于变形而产生的裂缝,据以判定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建(构)筑物变形监测在盾构机开挖面附近每天进行及每周进行后期观测直到沉降稳定,当建(构)筑物的某一部位或构件变形过大时,迅速采取有效的维修加固措施,确保建(构)筑物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1) 测点布置区间盾构施工会引起周围建筑物产生沉降,较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都会危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为全面了解施工引起的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情况,并能根据监测信息实时的调整施工参数,以确保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在施工期间内对建筑物的沉降、倾斜等进行观测,测点结构图参见下图,周围建筑物监测点宜根据现场踏勘确定。
如下图所示,图7 建筑物沉降测点结构图(2) 测量仪器沉降监测采用索佳B1C精密水准仪及相应的铟钢水准标尺,读数精度为0.01mm;平面位移监测采用徕卡TC1800全站仪,测角精度为1"级,距离为2mm。
(3) 监测方法沉降监测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施测,每次测量时直接用基本水准点(控制点)作单点引测。
房屋的倾斜监测倾斜观测采用垂线投影法,每次观测时将仪器置于倾斜观测基本点上,照准建筑物顶部标志,在垂直方向上向建筑物底部对应的标志处打出垂直线,直接在底部的钢尺上读取倾斜值,读至1.0mm 。
为了避免仪器误差,每次观测时分别用经纬仪的盘左和盘右两个位置做向下投点,分别读取倾斜值,取算术平均值频率:掘进面前后小于20m 时测1~2次/天;掘进面前后小于50m 时测1次/2天;掘进面大于50m 时测`1次/周(四)、地下管线变形监测(1) 测点布置针对盾构隧道区间沿线的城市管线,对在开挖影响区域内的重要管线进行重点监测,就本工程而言较为重要的管线有:1、污水管 2、煤气管 3、 给水管管线监测点布置形式为直接测点结构参见下图所示布置直接测点时将测点布置处的管线暴露,严格按照图所示埋设,在开挖管线过程中遇困难不能布置时,按图 所示布置地表点,通过地表的变位来反应管线的变位。
依据有关规定,管线的测点间距约为30m ,尽可能在管线的检查井位置布设沉降观测点。
图8管线测点结构图 图9 地面测点结构图各地下管线的测点布置详见附图,在测试点位的设置上,采用按与隧道走向垂直方向呈断面布置,断面间距为30m。
重要管线(如煤气管)尽量埋设直接点,设观测井加盖保护,测点间距及监测频率等根据管线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调整。
(2) 测量仪器沉降监测采用索佳B1C精密水准仪及相应的铟钢水准标尺,读数精度为0.01mm;平面位移监测采用徕卡TC1800全站仪,测角精度为1"级,距离为1mm级。
(3)监测方法每次观测宜按照相同路线进行,仪器摆设点及转点位置根据需要做标记,保证观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不变。
同时工作中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各限差要求进行测量,并符合国家二等水准的各项精度要求;平面位移观测采用小角度法或视准线法进行监测频率:掘进面前后小于20m时测1~2次/天;掘进面前后小于50m时测1次/2天;掘进面大于50m时测`1次/周。
(五)、管片收敛及隧道位移监测衬砌环片检测:在衬砌环片时,及时测量衬砌环的环中心偏差和管环的上浮和下沉。
测量频率1次/天,当环片上浮较大时将加大监测频率。
保证每环都能测到,并测定待测环的前端面。
断管环中心的位置,如果是在曲线段时,可以通过测量出来的管环中心的大地坐标,然后在CAD里,通过作CAD 里事先绘出的隧道轴线(空间)的垂线就可以计算出管环中心的偏差。
相邻衬砌环测量时重合测定约10环片,环片平面和高程控制在±15mm之内。
衬砌环片检测采用铝合金尺,通过测量铝合金尺的中心坐标来推算管环中心的坐标,测量时,铝合金尺一定要通过水平尺置平。
计算管环中心偏离隧道轴线时,在直线上可以通过建立施工坐标系,通过测量出来的施工坐标就可以直接判断图10 管环测量示意图表2 隧道内各项变形测量项目的测量频率(d为天数)(七)、盾构始发井的变形监测为了保证在盾构施工阶段始发井的稳定,我部决定做始发井桩顶和主体结构侧墙水平位移监测。
其监测点布置图如《盾构始发井施工监测平面图》。
在桩顶埋设钢筋头,在主体结构侧墙埋设钢钉,并在桩身每5m贴反射片布成一个横断面。
采用的测量方法是水平角观测法: 在测站上直接观测观测点和后视固定点的夹角,以所测角值和距离计算桩顶和主体结构侧墙的水平位移值。
监测频率是1次/7天,以确保基坑支护和周边环境安全为宗旨。
当出现位移速率异常时,将加大监测频率及时报警。
当出现裂缝的时,我部还会增加裂缝监测,及时掌握裂缝的变化。
监测控制标准及预警值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
根据以往经验以《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的Ⅲ级管理制度作为监测管理方式(见下表)表3 监测管理表Un——允许位移值Un的取值,也就是监测控制标准。
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经验、有关规范规定设计要求,提出控制基准见表《监测控制标准表》、表《各种管线允许沉降控制标准》。
根据监测管理基准,可选择监测频率:一般在Ⅲ级管理阶段监测频率可适当放大一些;在Ⅱ级管理阶段则应注意加密监测次数;在Ⅰ级管理阶段则应密切关注,加强监测,监测频率可达到1~2次/天或更多。
1、基坑监测控制标准:本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为一级。
其位移要求为:(H为基坑开挖深度)⑴、主体结构侧墙水平位移≤10mm。
⑵、桩顶最大水平位移≤30mm。
根据招、投标文件、相关设计图纸确定本标段工程监测各项目的允许值,并按业主要求确定允许值的一半为预警值,具体结果见下表表4 盾构工程监测控制基准表5 各类建筑物允许倾斜值表6 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精度要求和适用范围(mm)监测中若发现监测值突然增大或达到预警值,立即通知施工现场,引起注意;若达到警戒值时应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五、监测反馈程序1.数据采集通过现场监测取得的数据和与之相关的其它资料的搜集、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