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护理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自我意识:人对自身的一种意思,由自我认识、自我体 验、自我调控等组成,是一种自我调节系统。如“我是 怎样的人,对自己是否满意、如何改变现状,使自己承 认理想的人?”等等
心理现象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意志过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 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 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自我意识系统。 人格倾向性; 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
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 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
富,开始体验 德来评价事物的好坏
成人情绪,社 与是非。
会情感开始发
展。
•生二(潘、⒊菲心)尔理脑德的的用实生微质理电研极究通证适明当:电加流拿刺大激神病经人外有科关医
脑区,证明皮层感觉区的存在,并且每个区域 都有其特殊的功能。
•近几十年对大脑左右半球不同功能的研究
运动 感觉
身体觉知
听觉
视叶
阅读 嗅觉
1.心理是脑的功能
(⒈)从动物进化看:感觉阶段(无脊椎动 物)——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思维萌芽阶 段(哺乳动物)——人的意识
----动物进化
▲感觉阶段
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动物只有感应性而无感觉 如 阿米巴原虫
环节动物(如蚯蚓)有了神经系统----产生感觉 ▲知觉阶段
脊椎动物分化出神经和脑----产生感觉和知觉
感觉
一 、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联觉
第二节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二)知觉 1、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 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 性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产生的,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 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二节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二)知觉
2、分类◎:根据知觉的对象,可以分为空间知 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第二节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三)记忆
4、遗忘: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是错误的再 认或回忆。与保持相反的过程就是遗忘。 以下是遗忘规律▢ ①时间规律:艾宾浩斯曲线,揭示了“先快后慢”的时间规律(图 片) ②材料性质:词语逻辑为内容的记忆,遗忘的快,形象动作情绪为 内容的记忆遗忘较慢。 ③学习程度:学习程度越高(低度学习,中度学习,过度学习), 保持效果越好,当过度学习程度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好。 ④遗忘与位置的关系:开头与结尾容易记忆,中间容易遗忘。因为 前面识记的内容对后面识记的内容有抑制作用,称为前摄抑制; 后面识记的内容可影响前面识记的内容的记忆效果称倒摄抑制 ⑤识记内容的骨架不容易遗忘,细枝末节容易遗忘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 一、心理现象 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 情绪和情感过程(喜、怒、哀、恶、惧等) 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 心理 现象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等) 人格 人格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系统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一、认知过程 (一)感觉: 2、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 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表现为提高感受性----进入暗室;也可以表
《护理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PPT
红、绿、圆 酸、甜 光滑、质地中等
苹果
一类事物本质特征
苹果
生吃
可口的
形状各异的
香瓜
水果
柠檬
颜色不同
质地不同
杨桃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过滤式分析:通过尝试对问题情景作初级分析
*萍果:香、甜、爽、脆、生吃
*梨子:香、甜、爽、脆、生吃
*香蕉:香、甜、软、滑、生吃
*桔子:酸、甜、软、水多、生吃
3、遗忘
●概念:对识记过的事或场景不能回忆
●遗忘曲线(遗忘基本规律)
记忆量%
100
80
60
44.2%
40
37.7%
20%
20
1 24 48
72 144 (小时)
特点:
在24小时内遗忘速度较快、内容多;以后遗忘 速度减慢,72小时后有20%内容被保留 提示:复习所学内容的时间应该在上一次学习
后的48-72小时
四、挫折: ●概念:是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
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 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常见原因: 1、外在因素: ※自然因素:指个体无法克服和避免的自然条件
引起的 挫折 ※社会因素: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政治、经
济、道德、宗教、习惯势力等因素 的制约而造成的挫折
2、内在因素:个体主观上的原因
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信念、来自个性个性的个人类型特点:性格、气质、能力 二、需要 概念:个体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分类: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示意图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与被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存需要(生理需要)
三、动机
概念:
引起人们去从事某各活动,并指引活动去满足 需要的愿望或意念
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Nursing Psych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57适用专业:护理学总学分:2学分总学时: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基础心理学后续课程:行为科学、神经心理、异常心理学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教学,系统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如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讲解,理解哪些因素导致心理健康或异常的发生、如何诊断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心理问题后怎样干预、学习了不同病人年龄、性别、病种的不同具有的心理特点也不一样,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最后还分析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怎么维护护士本人健康。
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解决临床护理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
选用教材:杨艳杰主编《护理心理学》(第三版)、新华书店、1999年。
必读书目:《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6月出版蒋继国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8月出版沈郁秋主编选读书目:《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10月第6版姚树桥孙学礼主编《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12年6月第3版杨艳杰主编二、课程总目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过程中的地位日渐明显,学习护理心理学的目的是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运用于临床护理,指导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解决护理过程中病人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实现对病人的最佳护理。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了解护理心理学的发展史、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向。
2、熟悉各类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以及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
3、掌握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疾病的病因分析、心理诊断、心理护理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护理心理学》教案
护理心理学教案课程名称:护理心理学教材:《护理心理学》蒋继国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一、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护理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之中,针对病人极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系统化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本人针对心理学基础知识这一部分进行讲解,从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及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有针对性进行讲解。
二、教案编写的指导思想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管理的策略都要突出体现:1、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2、都要贯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三、教案编写的原则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2、不断充实与更新护理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注意吸收护理心理研究的新成果,力求反映出护理心理学发展的最新面貌;同时结合临床护理,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教学时数 2学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之一: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1学时第三章:心理学基础之二:信息加工过程 4学时第四章:心理学基础之三:行为控制与调节 4学时第五章:心理学基础之四:心理特性 4学时第六章:心理健康与应激 4学时第七章:心身疾病 2学时第八章:心理评估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4学时第九章:病人心理与护患关系2学时第十章:心理护理 4学时五、参考书目:1. 朱智贤(1989):心理学大词典。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阿瑟·S·雷伯著,李伯黍等译(1996):心理学词典。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3. 叶浩生主编(1998):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 杨雄里著(1998):脑科学的现代进展。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5. 罗伯特·索拉索编,朱滢等译(2002):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
《护理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06
个性心理与护理
个性倾向性与护理
需要
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满足其基本和高级需要。
动机
分析患者的行为动机,引导其形成积极的 康复动机,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兴趣
关注患者的兴趣爱好,通过兴趣相关的活 动,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个性心理特征与护理
01
02
03
气质
了解患者的气质类型,提 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避 免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护理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从早期的经验总结到现代的科学研究 ,护理心理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心理学与护理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对护理心理学的影响
01
心理学为护理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促进了护理
心理学的发展。
护理心理学对心理学的贡献
02
护理心理学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推动了心理学的应用和
研究方法
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 查法、心理测量法等,以 收集数据、分析现象、验
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02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心理现象及其实质
心理现象的定义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 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
心理现象的实质
《护理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 识
CONTENTS
• 绪论 •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 认知过程与护理 • 情感过程与护理 • 意志过程与护理 • 个性心理与护理
01
绪论
护理心理学概述
护理心理学的定义
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研究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心理活 动、心理特征及其与护理行为关系的 学科。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03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教育心理学
学科特点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认知、情 感、动机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涉及学习理论、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健 康、教师心理等方面,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应用领域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学 生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汇报人:
202X-12-22
• 心理学概述 • 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 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01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
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对人类认知、情感、动机、 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心理学性质
主要内容
探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动机、态度等 方面的问题,以及社会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研究方法
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等。
工业/组织心理学
定义
研究工业和组织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提高生 产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研究方法
实验法、调查法、案例分析等。
主要内容
包括工作分析、人员选拔、培训、绩效评估等 方面的研究,以促进工业和组织的发展。
咨询心理学
1 2
学科特点
咨询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 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内容
咨询心理学涉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评估 等方面,为个体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3
应用领域
咨询心理学在心理咨询机构、医疗机构、学校、 企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个体提供心理支持 和帮助。
2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护理心理学》课件
2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护理心理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护理心理学》的第二章,主要涵盖了心理学基础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心理学在护理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应用领域。
难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心理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护理心理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护理实践案例,引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应用领域。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心理学知识的看法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心理学定义2. 心理学发展历程3. 心理学基本理论4. 心理学研究方法5. 心理学应用领域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请列举三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并简要介绍其原理。
3. 请结合护理实践,谈谈心理学在护理领域的应用。
答案: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创时期、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
2. 心理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心理现象来研究心理问题;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心理现象的条件来研究心理问题;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来收集和分析心理现象的数据。
3. 心理学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包括心理评估、心理干预、心理护理等,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新版)
2、知觉的种类*
• 根据知觉对象的性质分类
• a.空间知觉 • (形状、大小、深度与距离、空间定向 ) • b.时间知觉 • (对时间的分辨、确认、估量、预测) • c.运动知觉 • (动静、快慢)
.
3、知觉的特征*
• 整体性 • 选择性 • 理解性 • 恒常性
.
(1)知觉的整体性
• 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 人们在感知它时不会把它感知为 许多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是把它 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
2
逻辑记忆
以要领和逻辑 思维过程为内 容的记忆。
.
3
情绪记忆
体验过的情绪 和情感为内容 的记忆。情绪 记忆往往是一 次形成的,而 且深刻经久难 忘。
.
4
运动记忆
以过去做过的运 动或动作为内容 的记忆,运动记 忆是形成动作性 熟练技巧的基础
.
记忆(memory)
2.记忆的种类 按照记忆时间可分为: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
• 感觉和知觉是认知的开始 • 记忆是经验的积累与再现 • 思维活动用于解决问题 • 想像用于创新 • 注意参与上述的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中
.
一、认知过程
• 概念: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又称 为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
输入
转换
支配
外界信息
头脑
心理活动
行为
加工处理
.
(一)感 觉 • 一、定义*
.
返回
保持
是信息存贮过程,头脑中对识记的事物 保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中心 环节,没有保持就无记忆。
.
(2)保持
• 将获得的信息在脑内编码、储存和保持的阶段 • 影响保持效果的因素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
10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个性对心理活动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使心理活动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 实进行反映。个性差异通常是指人们在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11
第二节
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
一、消费者的感性认识阶段(认识形成阶段) 消费者通过大脑对外部信息加以接收、整理、 加工、贮存,从而形成对商品和劳务的认知, 这一过程就是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 消费者的认识过程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机 能的活动共同完成的。构成认识过程的心理机 能包括:感觉、知觉、错觉、注意、记忆、思 维、想象、联想等。
31
二、消费者的理性认识阶段(认识发展阶 段)) (一)注意 (二)记忆 (三)联想 (四)思维 (五)想象
32
(一)注意 1.注意: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
心理活动对某一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指 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 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伴随在感 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中, 而且是这些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 因为只有注意着什么,才能感知、记忆、 思维着什么。感知、记忆、思维正因为 有了注意,才能更深刻。
8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注意、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喜、怒、哀、乐、爱、 憎、惧等。 意志过程是人确定目标,克服内外困难力 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9
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 心理特征。 (1)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 向,他决定着人对现实世界的态度以及对认识 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求、动 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人 生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 同环境中表现出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 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护理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个性与人格的形成
遗传、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等 因素共同作用于人的心理发展, 形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03
护理心理学概述
护理心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人员在护理工 作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 心理学与护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特点
护理心理学具有交叉性、实践性、应 用性和发展性等特点,旨在提高护理 质量和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护理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目录
• 心理学概述 • 基础心理概念 • 护理心理学概述 •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 • 心理护理技能与实践 • 护士自身心理调适与成长
01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01
定义
02
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旨在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 和规律。
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个体心理特征,以及人际互动、群体 行为等社会心理现象。
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 度体验,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由某种具体的刺激所引起的短暂而强烈的 情感反应,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
通过认知改变、注意转移、情绪升华等方 式调节不良情感与情绪。
意志与行为
意志
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 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行为
关注癌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提 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焦 虑和抑郁情绪。
精神疾病
与精神疾病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 供情感支持、认知重建等心理护理措施, 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适应。
06
护士自身心理调适与成长
护士工作压力与应对
工作压力来源
01
护士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环境、工作负荷、人际关系等方
(完整word版)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引言大家可能想不到,其实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心理活动的结果,我们要听,我们饿了,要吃,渴了,要喝水等等。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从心理学的概念来理解.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已得到了充分的证实,但脑本身是不会产生心理的,脑的机能只是为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和物质前提;脑只有在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心理。
一、反映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这是因为物质具有“反映"这一普遍属性。
所谓反映是指物质受到处界的影响,并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作出回答的过程。
也就是物质间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之间总是以各种形态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着,从而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反映形式。
当地球上还未出现生物时,就有了无生命物质之间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映形式。
如河水冲击石头,使石头变得圆滑;木材置于空气中会腐烂;摩擦生热、生电等等,都是无机物的反映形式。
随着有生命物质的出现,便产生了生物的反映形式,这种反映形式叫感应性.所谓感应性是指生物体对与维持生存直接相关的外界影响的反映.它主要是保证生物体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保持与环境的平衡,维持其生存。
比如:植物的向光性、生物的同化和异化、生物体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防御反应,都是生物体为了生存所表现出来的反映形式,即感应性。
这种反映形式与无机物的反映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感应性表明生物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独立的、积极的反映能力,即生物体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按照环境变化因素和自身的生存关系来调整自己的活动的感应性是一切有机物都有的,然而,感应性还不是心理。
在日益复杂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动物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动物机体的结构和机能也在不断发展。
由单细胞动物发展到多细胞动物,开始出现了神经系统,动物机体不仅能对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还能对无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不仅能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能对一些刺激的信号作出反应,产生了心理的反映形式。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
现在八十一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影响遗忘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 3)识记程度; 4)材料的系列顺序; 5)识记者的因素。
现在八十二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2)遗忘的原因: 衰退说 干扰说
压抑说
提取失败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现在八十三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选 择 性
现在五十二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三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四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五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六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七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五十八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理 解 性
现在五十九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现在六十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幻想
现在九十一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五)注意(attention) 1、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2、特点:
指向性
集中性
试一试:用手术刀剥离鸡蛋壳,你能做到吗?
3、种类:
无意注意
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现在九十二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4、品质:
广度
稳定性
分配
转移
现在九十三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再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现在八十七页,总共一百二十九页。
4、过程:
分析与综合
分类与比较
抽象和概括
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患者,男,80岁,因高血压病入院一周。该患者较 少下床走动,脾气较为暴躁。一周后,患者报告较 少排气、排便。 Q:该如何处理?
《护理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护理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一、引言护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护理学相互融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心理因素在护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护理质量。
心理学基础知识是护理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前提。
二、心理学基本概念1.心理:心理是指人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总称,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指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活动,包括知觉、思维、情感、动机、人格等。
3.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心理现象在时间上的展开,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
4.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是指人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化的特点,如智力、性格、气质等。
5.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和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
三、心理学基本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主张通过分析潜意识来揭示心理问题的根源。
2.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强调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代表人物有斯金纳等。
3.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如知觉、思维、记忆等,强调认知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4.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潜能,认为人有自由意志和选择的能力,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5.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而习得的,代表人物有班杜拉等。
四、心理学基本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和表现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控制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从而探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3.调查法: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被研究者的意见和看法的方法。
4.测量法:测量法是指研究者通过量表、测验等工具来测量被研究者的心理特征的方法。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知 觉
三、种类:
1.依据知觉对象的性质: 空间知觉(距离、方向、位置) 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 运动知觉(位置移动) 2.根据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 视知觉 旅游者 听知觉 学生听课 触知觉 弹琴 3.根据知觉能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把不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b.近几十年对大脑左右半球不同功能的研究 临床观察: a. 脑震荡后的顺行性遗忘 b. Broca 发现“运动性失语”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1)反映: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的痕迹,他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包括物理反映、化学反映和心理反映。 (2)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人的情感、兴趣、信念、 能力、性格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是反映形式不同;人不仅 能对现实事物作出反映还能反映过去的事物,另外还能在头脑 中创造出自己没有经历或世界上不曾存在的东西的形象。
们的知觉经验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视 知觉中的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表现:形状恒常性 及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其他恒常性{听觉(火车鸣笛声) 味觉(糖、醋) 嗅觉 正是由于人们知觉具有恒常性,才使我们客 观地,稳定地认识事物,从而更好地适应环 境。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普通心理学概述
心理活动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 意志过程:有目的的克服困难调节支配活动 心理 活动 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特征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世界观等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最新护理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一)感觉与知觉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 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级功能区(投射-联 合区)
功能:主要负责产生 整体知觉和机体的高 级运动 。
总目录
学习 目标
教学 内容
关键 词汇
阅读 材料
思考题
上一页
下一页
16
护理心理学 nursing psychology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2. 脑功能是心理活 动的生物学基础
(1)大脑皮层的三级 功能区:
一级功能区(投射区)
功能:主要负责特定感 觉功能,或运动发起和 执行功能。
总目录
学习 目标
教学 内容
关键 词汇
阅读 材料
思考题
上一页
下一页
15
护理心理学 nursing psychology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一)感觉与知觉
1.感觉 2.知觉
(5)感觉的特性 ③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作用停止 后,还能暂时保留 一段时间的感觉形 象
注视30秒钟之后点 击鼠标,会出现视 觉感觉后像。
总目录
学习 目标
教学 内容
关键 词汇
阅读 材料
思考题
上一页
下一页
31
护理心理学 nursing psychology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新皮层面积与整个皮层面积的比例关系
种别 人 黑猩猩 猿猴 兔
新皮质(%) 94.9 93.0 85.0 56.0
总目录
学习 目标
教学 内容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二节
心理过程
10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意志过程
情绪与情感过程
11
一、认知过程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注意
12
(一)感觉
1 . 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其个别属性开始的,一切较高级的心 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感觉,人们可以从外部世 界和身体内部获得信息。例如,看到某种颜色、听到某种声音、闻 到某种气味、感受到一定的温度等。
20
1. 知觉的概念
(二)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 属性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 的,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客 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 信息,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也不是 感觉信息的简单相加,而是借助于个体的知识经验,对 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形成的更高级的认识。
(2)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指在不使用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 下,个人对时间的长短、快慢等变化,以及客观 事物的延续性、顺序性和周期性的感受与判断。 获得时间知觉的线索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 在线索,如太阳的升落、月亮的圆缺、昼夜的更 替、四季的变化,或生活、工作中的工作程序等; 二是内在线索,如人体自身的呼吸、脉搏、消化 及生物节律等。
客观现实是指在主体之外存在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切事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全部社会 关系。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大脑的刺激是心理活动的最根本来源;社会环境, 特别是人际交往,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知觉 1.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整体反映。
例如,一个物体,看着粉红的,摸着圆圆的、 硬硬的,闻着香香的,尝着甜甜的,综合这多种感 觉人们知道它是一个苹果,这就是知觉。
2.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和知觉这两个概念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同点: 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 都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离开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的 直接作用,感觉和知觉都无法产生。 不同点: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是通过某一感觉器 官摄取事物单个属性信息的过程。 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应,往往是多种感觉器官 协同活动,在头脑中把多种感觉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整体映 象的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 记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记忆内容可以把记忆分类为 (1)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 (4)运动记忆
2.按记忆时间可以把记忆分类为
(1)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三)记忆的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1.识记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 识记是记忆的开始阶段,是再认和回忆的必要前提。 识记事物有不同形式。 (1)根据有无明确的目的可将识记分为: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分析可分为: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2.保持 保持是把知识经验储存在头脑中的过程。
保持是识记和再现的中间环节,记忆保持的最 大变化是遗忘。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就是遗忘。
图2-9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先研究了遗忘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 斯遗忘曲线。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
识记感知觉的概念、种类,结合实例解释感觉和知觉的基本特征。
2
识记情绪情感的概念。
3 能评价自己的意志品质并能设计自我良好意志品质培养和塑造的途径。 4 识记个性、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等概念。
5
能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析和区别人的各种需要。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例如,门在关闭与半开时,它在人们视网膜上的投影形 状是不同的,但人们知觉到门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4.知觉的种类
传统的心理学,通常把知觉分为四类。
(1)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 空间知觉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 觉、深度知觉。
(2)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包括:对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分辨、对时 间的确认和对时间的预测。
(1400g)
(大脑皮层)
(600g、2200c㎡)
二、脑的基本功能及大脑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 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
功能
视觉 听觉 运动
语言
空间和数学能力
左半球
概念、字母及单词识别 言语性声音 复杂随意运动
听说读写
数学能力
右半球
(二)想象
1.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
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种类 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可把想象分为: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四、意识、注意
(一)意识
1.意识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 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 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和活动,与 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 体,由思想、幻想、梦等构成。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脑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以人脑为核心的 神经系统中实现的。
(一)脑干、丘脑和小脑
(二)边缘系统
(三)大脑
第一节 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基础
二、脑的基本功能及大脑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1. 纵裂、胼胝体、大脑灰质、大脑白质、基底核
(左、右大脑半球)(大脑皮质)
(大脑灰质核团)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虽然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首先, 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可以了解外界 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感觉是认识的开端, 知识的源泉。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 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 可忍受的。
脱离现实、脱离人类社会的交往和实践活动,即便 有健全的人的神经结构,心理也会变得畸形。可见, 人的正常的心理功能是离不开人的社会环境及人的社 会实践的。
第三节 认 知 过 程
一、感觉、知觉 (一)感觉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例如:人们看到某种颜色,听到某种声音,嗅到某种气 味,感到肚子饿,感到手很冷等。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整个记忆通常是从识记开始的。识记是保持的 必 要前提,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回忆和再认是识 记 的体现。
三、思维、想象
(一)思维 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人类通过思维,能够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属性、 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2.思维的特征:概括性 间接性
这条曲线说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最初遗忘得很快以后 逐渐缓慢。
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时间规律。
3.再现
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记忆好坏是通过再现表现 出来的。
它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
(1)再认: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叫做再认。
(2)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现叫做 回忆。可把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评 析: 这个案例刚好发生在科学家们着手构想脑功能
与复杂行为之间的关系时期,虽然没人想把盖吉作 为典故,但他的故事却提供了较早的证据,证明脑 是心理过程的基础。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社会学基础
一、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和源泉,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言语交往、人际关 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是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源泉。
不消失的现象。
感觉后象
感觉后象
感觉后象
感觉后象
(4)联觉 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冷色
联觉
暖色
(5)感觉的补偿与发展 人的感受性不仅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暂时性的变 化,而且能在个体实践活动中获得提高和发展。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 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 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 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 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 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 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 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1)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感觉能力强,感受性就高,感觉能力弱,感受性就低。 (2)感觉阈限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 感觉阈限低的,很弱的刺激就能感觉到,其感受性就高;
感觉阈限高的,需要较强的刺激才能感觉到,其感受性就低。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的,两者成反比关系。
4.感觉的特性
(1)感觉的适应 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 闻其臭”就是嗅觉的适应。
(2)感觉的对比 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使感觉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暗
亮
(3)感觉的后象 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在短暂的时间内仍
每个感觉器官对物体一种属性的反映就是一种感觉。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2.感觉的种类 根据信息的种类,可以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两大类。
(1)外部感觉: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并反映它 们的个别属性,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2)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并反映它 们的个别属性,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二、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一个自然 人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个性,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 方式,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案例评析:
【案例2-3】
1920年在印度一个狼洞里发现了两个小女孩,大的 七八岁,小的二三岁。她们在狼窝里生长,习性如狼, 不会说话,四肢爬行,舔食物品,白天挤压、卷曲在 一起睡觉,夜里像狼一样嚎叫。牧师辛格夫妇把她们 送进孤儿院,精心抚养,期望消除她们的狼性,恢复 人性。他们给大女孩取名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 阿玛拉因感染疾病一年后死去,卡玛拉经过耐心培养 和教育,两年后学会了直立,6年后能单独行走。进入 人类社会4年,只能听懂几句简短的话,直到17岁时 才学会54个单词,智力水平仅相当于3岁半的孩子。 【评 析】
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 在知觉它时都能依据既往经验组成一个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指人们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依据既往经验来加以认识、理 解和解释。知觉经验越丰富,知觉越深刻、精确、迅速。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物体的知觉仍然 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活动的社会学基础 认知过程 情绪与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
预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