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1

合集下载

英汉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异同之剖析

英汉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异同之剖析

中国政治语言中,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隐喻的使用,有助于表达政治思想,增强政治语言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英汉政治语篇中隐喻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中国政治语言中,隐喻常常指的是一种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来描述另一种事物,从而使读者产生一种共鸣。

例如,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毛泽东用“雪”来比喻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苦难的坚忍不拔。

在这首诗中,毛泽东还用“雪”来比喻人民的希望,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英汉政治语篇中的隐喻主要指的是隐喻的一种表达方式,即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另一个词语的含义。

例如,在英文政治语篇中,“iron curtain”是指东西方两个阵营之间的分歧,这个词语的本意是“铁幕”,但它隐含着“东西方两个阵营之间的分歧”的含义。

从以上两种隐喻的使用方式来看,中国政治语言中的隐喻更多的是比喻,而英汉政治语篇中的隐喻更多的是隐喻的一种表达方式。

概念隐喻视角下红高粱文化负载词

概念隐喻视角下红高粱文化负载词

概念隐喻视角下红高粱文化负载词一、引言1.1 主体描述:红高粱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民俗和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观点阐述:作为概念隐喻的视角下的重要成分之一,红高粱文化负载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概念隐喻的方式,能够深刻剖析和理解红高粱文化的多重意义。

二、深度评估2.1 文化内涵在概念隐喻的视角下,红高粱文化负载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它不仅仅是种植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谷物,更是民间传说、历史传统、农耕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2.2 传统价值红高粱文化负载词所体现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民俗传统对当代社会仍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对于农耕生活的传承,更是对于道德伦理、家庭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延续和传播。

2.3 情感连接红高粱文化负载词作为概念隐喻下的情感连接,既承载着人们对于丰收和幸福的向往,也承载着对于困苦和坚守的坚定信念,这种情感连接构成了红高粱文化的核心精神。

三、广度评估3.1 文学作品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都以红高粱为主题,这些作品中浓缩了红高粱文化负载词的丰富内涵,通过文学的手法将红高粱文化传递给读者,使得其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得到了传播。

3.2 习俗传统红高粱文化在民俗传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在一些地方的丰收节日、婚庆仪式中,红高粱都扮演着重要的象征意义,这些习俗传统延续了几千年,使得红高粱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3.3 文化符号红高粱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在宗教、民间信仰中,常常可以看到与红高粱相关的图腾、祭祀仪式等,这些文化符号将红高粱文化与民间信仰和文化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总结回顾4.1 文章内容回顾在本文中,我们通过概念隐喻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红高粱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传统价值、情感连接,并且通过广度评估,展示了红高粱文化在文学作品、习俗传统和文化符号中的广泛应用。

4.2 意义总结红高粱文化负载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代社会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概念隐喻的方式深入挖掘其内涵,对于增进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概念隐喻理论是由乔治·莱考夫斯基(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于1980年提出的一种认知理论,它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通过使用隐喻来理解抽象概念的。

本文将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再思考,探讨其局限性和有待完善之处。

概念隐喻理论强调了隐喻在人类认知中的重要性。

隐喻帮助人们将抽象概念转化为更为具象的形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些抽象概念。

我们常常用“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隐喻来理解时间的价值,将时间的概念与金钱进行比较,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

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为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我们对认知过程的理解。

概念隐喻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在具体应用方面,概念隐喻理论对于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的适用性有待探讨。

不同文化中的隐喻可能存在差异,造成不同概念之间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在英语中,我们常常用“时间就是金钱”来隐喻时间的价值,但在一些非西方文化中,可能会使用其他隐喻来表达时间的重要性。

对于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下的隐喻使用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概念隐喻理论的解释和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

隐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到概念的映射和转化等多个层面。

目前概念隐喻理论对于隐喻的解释和应用仍较为宽泛,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指导。

如何深入研究隐喻的形成和使用规律,有效地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概念隐喻理论还可以与其他认知理论进行结合,以加深对认知过程的理解。

与概念隐喻理论相关的构建主义认为,概念的形成是一种建构性的过程,通过与经验和感知的互动来形成。

将概念隐喻理论与构建主义理论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形成和认知的发展过程。

概念隐喻理论也可以结合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其理论假设。

目前,对于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语言和认知的分析,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验证概念隐喻理论的假设,进一步提高其理论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

探讨概念隐喻关照下的隐喻机制对概念整合运作的阐释 -回复

探讨概念隐喻关照下的隐喻机制对概念整合运作的阐释 -回复

探讨概念隐喻关照下的隐喻机制对概念整合运作的阐释-回复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了人们在理解抽象概念时基于具体、感官经验的概念来进行隐喻迁移。

而概念整合则是指将多个概念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使其具有更丰富的意义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概念隐喻关照下的隐喻机制对概念整合运作的阐释,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概念隐喻的定义和特点。

概念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进行对应、类比,从而使前者借用了后者的部分特征来增强其意义。

在概念隐喻中,源概念(即隐喻概念)通常是具体、感官经验丰富的,而目标概念(即被隐喻概念)则是抽象、抽象程度较高的。

通过隐喻机制,人们将具体的观察、经验转化为概念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抽象概念。

概念整合是一个基于概念隐喻的认知过程,指的是将多个概念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更复杂的概念。

概念整合的过程中,不同概念之间会发生意义和特征的转移和共享,使整合后的概念具有更丰富的表达能力和意义。

而概念隐喻则是概念整合的重要手段,是概念整合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概念整合运作过程中的隐喻机制包括隐喻映射和隐喻转喻两个方面。

隐喻映射主要指的是源概念与目标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和联系。

通过隐喻映射,人们可以将源概念的一些特征和含义借用到目标概念中,使得目标概念更容易理解和解释。

隐喻映射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源概念和目标概念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人们对源概念的理解和表征。

例如,将“时间”隐喻为“金钱”,源概念中的特征如“有限”、“可以成长”等被映射到目标概念中,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隐喻转喻是概念整合运作中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隐喻转喻主要指的是在概念整合过程中,源概念和目标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发生了转移或变化,使得目标概念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灵活。

隐喻转喻可以是直接的,即将源概念的特征直接应用到目标概念中;也可以是间接的,即通过其他概念的桥梁将源概念的特征转移给目标概念。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概念隐喻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由美国语言学家乔治·莱科夫提出的,隐喻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是一种文化的现象。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概念隐喻理论逐渐成为了认知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热点,也在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概念隐喻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一、概念隐喻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概念隐喻理论是源于西方哲学传统和语言哲学的研究,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语言的隐喻表达来揭示人类的认知结构,它认为人类在认知活动中借助于概念隐喻来完成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乔治·莱科夫认为,人们通过对概念的隐喻化来理解并解释语言。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描述对象属性和关系的工具,更多的是通过隐喻来揭示人类的认知结构,并对认知结构进行整合和重组。

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概念是认知结构的核心,概念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和抽象,是我们对世界进行认知、理解和描述的基本单位。

概念隐喻就是通过将一个概念和另一个概念做类比来实现对概念的抽象与理解。

人们通常用“时间是金钱”这样的隐喻来理解时间的价值,用“爱情是战争”来描述夫妻关系的复杂。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对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和隐喻,从而形成对事物的认知。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贯穿于人类的语言和思维之中,对人们的认知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概念的隐喻化,可以实现对复杂事物的简化和概括,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事件。

概念隐喻也是对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进行认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概念隐喻,可以实现对复杂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认知和解释。

二、概念隐喻在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概念隐喻在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中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隐喻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方面。

语言学家通过对语言文本中的隐喻进行分析,揭示了隐喻在语言中的丰富表达方式和认知作用,从而为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语言学研究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用来进行语义分析,尤其
是在探究语言中隐含的意义时非常有用。

本文将介绍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基本概念,并
以中文为例,探讨如何应用它们进行语义分析。

一、意象图式
意象图式是指一种将经验直接转化为语言表达的方式,它是一种非语言性的心理现象,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传递意义。

意象图式的含义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感官感受到的创造性形象
的方式来表示,这些形象往往是抽象的、概念性的,不能通过具体的形式来表达。

例如,“时间是一条河流”这个比喻中就运用了意象图式,将时间通过一个物理实物——河流来
表现。

在中文语言中,意象图式运用相当广泛,例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用意
象图式来比喻人们习惯于积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二、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是指将一个领域的概念运用到另一个领域,以便对后者的理解加深和丰富。

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有着类似之处,它们都是通过转化和表达概念来传递意义,但是概念
隐喻更加具体和局限,只适用于限定的一些领域,比如将“公司”这个经济概念隐喻到政
治领域中,比如“各部门是公司的基石”。

在中文语言中,概念隐喻的应用也相当普遍,例如,“脱胎换骨”就是将生理学的
“脱胚换骨”隐喻到社会学中,表达了人们改变自己的基本现状希望自我进步的想法。

三、中文语言的语义分析
总之,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可以用来进行中文语言的语义分析,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
加深入地理解语言中的隐含意义,为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概念隐喻发展历程

概念隐喻发展历程

概念隐喻发展历程
概念隐喻发展历程是指一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中的隐喻化进程。

隐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给予原事物新的意义或理解的修辞手法。

概念隐喻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知和认知。

在这个阶段,概念开始与其他事物相关联,通过感知和认知过程开始形成隐喻。

例如,在感知到“时间”为可感知的物质时,我们可以将时间看作是水流般的东西。

第二阶段是语言使用的隐喻。

在这个阶段,通过语言的使用,人们开始将概念与隐喻进行联系。

例如,我们可以说“时间就像一条河流”,以便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第三阶段是文化和社会的隐喻。

在这个阶段,隐喻不仅仅是限定在个体认知和语言使用上,而是成为了文化和社会共同的知识和理解。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时间被隐喻为一种有限的资源,需要节约和管理。

第四阶段是象征和创造力的隐喻。

在这个阶段,隐喻超出了简单的类比,成为了一种象征和创造力的工具。

例如,著名的隐喻“时间是金钱”就超越了简单的类比,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象征说法,用来表达时间的宝贵和需要管理的意义。

总的来说,概念隐喻发展历程是一个在个体认知、语言使用、文化和社会层面不断演化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隐喻将从
个别的类比发展为社会共同的知识和象征,给予人们对概念的更深层次理解和表达。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们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某种含义。

隐喻的存在与使用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被广泛研究。

本文将就该领域常见的文献进行综述。

George Lakoff 和 Mark Johnson 是该领域的两位重要学者,他们于1980年合著了《隐喻的语言》一书,在其中全面地阐述了隐喻的认知和语言作用。

他们提出,隐喻是理解概念的基础,可以使人们将抽象的、复杂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易于理解的形象概念。

他们指出,隐喻可以改变人们的观点和认知方式,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以脸盆为例,Lakoff 和 Johnson 在书中指出,当人们将脸盆看作一个容器时,它就被隐喻为一种“容纳”的概念;而当人们将脸盆看作一个运载工具时,它就被隐喻为一种“载物”的概念。

这样的转化在语言中也经常出现,比如“思维就是计算”、“生命是一条河流”等都是隐喻的使用。

除了Lakoff 和 Johnson,其他学者也对概念隐喻进行过深入研究和发表了相关文献。

例如,Rita F. Teutsch 在她的论文《隐喻在中西文化中的使用》中探讨了中西方文化中隐喻的运用,并指出中西方文化中有明显差异。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常见的“时间就是金钱”隐喻,在中国文化中则经常采用“时间就是水流”隐喻。

Teutsch 还认为,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中隐喻的使用对于进行跨文化交流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隐喻的使用与情感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

例如,Pan (2016) 的研究认为,正面隐喻可以增强人们的心理幸福感,而负面隐喻则会导致人们的心理不健康和心理压力。

Ellsworth 和 Smith (1988) 也提出,在情感上,隐喻可以传递喜悦、快乐或者沮丧等情感。

此外,还有一些对于隐喻的使用和理解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

例如,Gibbs 和Steen (1999) 的研究认为,隐喻的理解是一种类比过程,通过将源领域与目标领域进行比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隐喻的含义。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研究了思维中把一个概念(被表达的概念)通过隐喻与另一个概念(隐喻概念)联系起来的方式。

本文综述了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概念隐喻理论起源于语言哲学家理查德·雷克提出的“概念间隐喻”的概念。

他认为,人们通过将一个抽象的、较为复杂的概念与一个具体的、较为简单的概念连接起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

他的论文《概念隐喻论》(Metaphors We Live By)于1980年出版,为后来的概念隐喻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概念隐喻理论发展的早期,主要关注的是语言中的隐喻表达。

现在的研究则更加关注隐喻在思维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料库分析、实验研究、脑成像等。

语料库分析用于发现和分析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实验研究通过心理学实验验证隐喻的认知机制,脑成像则用于探索隐喻在大脑中的神经基础。

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包括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者关注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如“时间是空间”、“情感是温度”等。

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则探索隐喻对思维和认知过程的影响,如隐喻对决策、判断和思考的影响。

神经科学的研究则揭示了隐喻在大脑中的加工机制,如隐喻的脑成像和大脑区域的活动。

概念隐喻理论在应用方面也有广泛的研究。

在教育领域,隐喻理论被应用于教学设计和教育策略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政治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隐喻理论被用于研究政治演讲和社会认知,揭示语言在塑造社会观念和认知方面的重要作用。

概念隐喻理论通过研究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和思维中的隐喻作用,揭示了语言和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

它在多个学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以及隐喻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限制。

概念隐喻的意思

概念隐喻的意思

概念隐喻的意思概念隐喻是一种通过比较和联想来建立两个概念之间关系的语言现象。

它通过将一个概念(源概念)和另一个概念(目标概念)进行类比,来传达出一种隐含的意义。

概念隐喻是语言和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概念、构建新的概念并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概念隐喻的基本结构由源概念、目标概念和隐含的比较关系组成。

源概念是一个具体的、易于感知的概念,而目标概念则是一个抽象的、难以感知的概念。

通过将源概念中的特征和目标概念进行类比,我们可以传达出目标概念的意义和特征。

例如,将时间看作是空间的一个维度,我们可以用“时间流逝”来形容时间的变化。

概念隐喻在日常语言中是非常常见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使得复杂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易懂。

例如,我们常常会用“时间是金钱”来形容时间的宝贵和珍贵,这里的金钱就是源概念,时间则是目标概念。

在文学和修辞手法中,概念隐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家和诗人经常使用概念隐喻来创造形象化的语言,以便更加生动地描绘出他们的思想和感受。

例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用“生命是一场短暂的舞台”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有限。

概念隐喻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范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它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建立新的概念,从而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例如,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使用了时空隐喻,将时间和空间进行统一,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框架。

同时,概念隐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它有时候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歧义,因为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联想和理解。

概念隐喻还受到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表达可能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概念隐喻是一种通过比较和联想来建立两个概念之间关系的语言现象。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概念、构建新的概念并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概念隐喻在日常语言、文学和修辞手法中广泛应用,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范围。

然而,概念隐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注意不同人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差异。

莱考夫概念隐喻专题研究

莱考夫概念隐喻专题研究

莱考夫概念隐喻专题研究一、本文概述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和认知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研究逐渐从修辞学的边缘地位走向了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中心舞台。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莱考夫(George 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其理论框架、核心观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莱考夫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我们理解隐喻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首先将对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理论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等。

随后,本文将重点分析莱考夫理论中的核心观点,如隐喻的认知性、系统性以及文化依赖性等,并探讨这些观点如何影响我们对隐喻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还将对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

通过对具体语料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将展示该理论在解释语言现象、揭示文化特征以及指导语言教学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本文将对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莱考夫隐喻理论概述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约翰逊(Mark Johnson)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对隐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知世界、构建概念系统的一种基本方式。

隐喻的本质在于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即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的映射。

莱考夫认为,隐喻是普遍存在的,它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语言、思维、行为甚至信仰。

隐喻的生成和理解过程是一种概念化的过程,它涉及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一系列映射关系。

这些映射关系不是随意的,而是基于人类共有的经验和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莱考夫进一步指出,隐喻具有三个主要特点:普遍性、系统性和概念性。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概念隐喻是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之一,其理论源自于拉克杜华(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1980年代的研究。

隐喻是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概念隐喻则是指将一个概念诠释为另一个概念的方式。

概念隐喻的理论比较复杂,需要运用到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下面将从其相关的文献综述阐述其理论。

首先,概念隐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语言存在的一定历史时期。

Lakoff和Johnson (1980)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在不断演变,人们会将已有的概念和经验与未知的领域进行比较,从而构建新的概念和认知方式。

这个过程是基于“概念映射”的机制,即将一个已有的概念映射到另一个领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领域。

第二,隐喻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由于隐喻涉及到语言、认知、文学、音乐、艺术等多个领域,因此引起越来越多领域的学者的研究。

例如,Fauconnier和Turner (2002)将隐喻应用于语言的意义和推理中,并提出了“认知隐喻”和“语言隐喻”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

第三,概念隐喻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分析研究。

实证研究基于语料库分析,通过探究大量现实语言数据中的隐喻使用,来揭示隐喻所反映的人类认知机制。

例如,Steen(2011)提出了“批评与理解的多维隐喻分析”方法,探究不同领域的隐喻,如政治、商业和艺术等。

而分析研究则主要考虑隐喻的构建和分析,从而揭示隐喻与人类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例如,Lakoff和Johnson(1980)通过对英语中的“生命”隐喻的分析,发现“生命”隐喻是一种基本的、普遍存在于人类思维中的隐喻。

第四,概念隐喻的研究也涉及到具体的领域或主题。

例如,政治领域的概念隐喻研究表明,政治人物和政治团体的角色在公共领域的表述中,可以通过隐喻与非隐喻的方式进行呈现(Musolff,2016)。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语义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意象图式是指通过描述图像、形象等来传达信息的方式,而概念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进行类比来传达信息。

这两种方法在中文语义分析中都有较广泛的应用。

意象图式的语义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并理解描述图像、形象等的语言表达和内涵来推断其潜在的意义和象征意义。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人的直觉和感知能力,将观察到的图像或形象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和分析,从而得出图像或形象所表达的具体含义。

当我们看到一幅描绘夏天的图画时,会联想到阳光、绿树、蓝天等,从而理解这幅图画所传达的是夏季的气息和意境。

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方法则是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进行类比来传达信息。

这种方法主要利用了人们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心理认知模型,在理解一个概念时,将其与其他概念进行类比,从而推断出其潜在的意义和隐含信息。

“时间是金钱”就是一个常见的概念隐喻,它将时间比喻成金钱,意味着时间很宝贵,要善于利用。

通过理解这个隐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重要性和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

以古诗词为例,古诗词中常常用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图式,我们可以理解其中的图像和景物所代表的含义和象征意义,从而洞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而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概念隐喻,我们可以理解其中的概念之间的类比关系,从而理解诗词的语义和修辞手法。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中文语义分析中重要的方法。

通过运用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中的意义和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

从1到10的隐喻

从1到10的隐喻

从1到10的隐喻本文将从数字1到10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概念和应用。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喻和暗示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

数字1到10作为常见的数值,可以用于表达各种不同的隐喻含义。

1. 单一与独特数字1常常被用来表示单一和独特的概念。

例如,我们常说“独一无二”来形容某件事物的独特性,这就是利用了数字1的隐喻含义。

数字1还可以表示最高、最好或最重要的事物,比如“第一名”、“头等事务”等。

2. 对比和二元选择数字2可以被用来表示对比和二元选择。

例如,“黑白分明”就是一种利用数字2的隐喻表达方式。

数字2还可以表示夫妻、对等、相互对立等概念。

3. 完整和稳定数字3可以被用来表示完整和稳定的概念。

例如,“三位一体”表示一个完整和稳定的整体,数字3还可以表示过去、现在、未来等时间维度的完整性。

4. 四季循环和全面数字4可以被用来表示四季循环和全面的概念。

例如,“春夏秋冬”就是用数字4来表达四季循环的隐喻方式。

数字4还可以表示方位,如东南西北。

5. 平衡和和谐数字5可以被用来表示平衡和和谐的概念。

例如,“天人合一”就是用数字5来表达天地和谐平衡的隐喻。

数字5还可以表示人体的五脏,即心、肺、肝、脾、肾。

6. 运动和发展数字6可以被用来表示运动和发展的概念。

例如,“六六大顺”表示一切顺利、万事如意的隐喻。

数字6还可以表示一个周期的完成,如六十年代、六十年。

7. 吉祥和灵性数字7可以被用来表示吉祥和灵性的概念。

例如,“七彩虹”表示幸福和美好的隐喻。

数字7在宗教和神秘领域中也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8. 财富和繁荣数字8可以被用来表示财富和繁荣的概念。

例如,“八方来财”表示财富源源不断的隐喻。

数字8在中国文化中有很高的象征意义,常用于吉祥事物的命名。

9. 长久和永恒数字9可以被用来表示长久和永恒的概念。

例如,“久久为功”表示坚持不懈、持久努力的隐喻。

数字9还可以表示结局、收官、结束等含义。

10. 完美和圆满数字10可以被用来表示完美和圆满的概念。

第三章 概念的隐喻与转喻-1

第三章 概念的隐喻与转喻-1
• ①一般而言,隐喻的源域为具体范畴,而目标域 是后认知的具体范畴或抽象范畴,而不是相反。 • ②常规隐喻是一个语言集团文化和经验的沉淀。 人们根据经验和文化传统来选择源域。
• ③源域与目标域之间形成一定的隐喻结构网,同一 源域可以隐喻多个目标域, • LIFE IS A JOURNEY, AN ARGUMENT IS A JOURNEY
•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隐喻和
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
工具,不仅是语言的,更是认知的、概念的。
• 9) head of department, of state, of government
of page, of a bed mouth of a hole, of a tunnel, of a cave …… • 表示人体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的用法。
• 30) We are out of trouble now.
• TROUBLE AS CONTAINER
•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
• 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 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 谈论另一概念。
• IDEAS (or MEANINGS) ARE OBJECTS
• 25)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有所下降。
• MORE IS UP; LESS IS DOWN.
• 顺接原则(principle of good continuation)
• 在识别和记忆事物时,人们倾向于寻找有规律、变 化小的整体。
• 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
It also serves the function of providing understanding.

汉英数字“1”的概念隐喻

汉英数字“1”的概念隐喻

在 人的认知 领域里 的联 想和 创造 。根据 L kf o no aof h sn的 “ 念 隐 喻理 论 ” 隐 喻是 从 始 源域 到 目标 域 &J 概 , 的结构映射 。王勤 玲认 为 , 个概 念隐 喻 是 由一 个概 念 域 到 另一 个 概 念 域 的 基 本 结构 的映 射 。 一 ¨ 这种
第2 2卷 第 3期 21 0 0年 9月
宁波 工 程 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NI NGB UNI RS T OF TE O VE I Y CHNOL OGY
V0 . 2 N . 12 o 3 S p. 0 0 e t2 1
汉英数字“ " 1 的概 念 隐 喻
源域 与 目标域 之间存 在 的对应 关 系其 实 就是一 个概念 , 具有抽 象 性和 系统 性 , 对 一般 隐喻性表 达的高 是
度精 炼 、 概括 和抽象 , 不 是语 言 的 全部 而 是 归 纳语 言 事 实 后 的抽 象 , 两 个 概 念 域 之 间 的映 射 , : 它 是 如
() 1 女人 如水 女孩 儿是清晨 的露水 … …。及笄 之年 的少女 犹如 山间淙淙 小溪 … … 。二 十几 岁 的女子 如美 丽的瀑
十几 岁女 人 的热 情奔放 与 自信 , 湖 水 的怡人 突 出三 十几 岁女 人 的优 雅端 庄 , 江河 的水 对 自然万 物的 用 用 恩泽 突 出 四十多 岁女性 的无 私养 育儿 女 , 大海 的深 邃 突 出五 十 多 岁 女人 的丰 富 阅历 与 深藏 不 露 。用 用 水 的各种 形态 来 赞扬 女人 不 同 阶段 的性 格与 外貌 , 不 同的视 角 和焦 点 凸显 女人 如 同水 的不 同画 面 , 用 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概念隐喻的例子

概念隐喻的例子

概念隐喻的例子什么是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解释或理解目标概念。

它在文学、修辞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概念隐喻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比较和类比,使得抽象概念变得更具体、形象化,并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目标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概念隐喻,我们将以“人生是一场旅程”为例进行讨论。

我们将通过一步一步的分析和解释,来揭示这个隐喻的内涵和意义。

第一步:揭示隐喻中的两个概念在这个隐喻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概念,即“人生”和“旅程”。

人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而旅程则是一个更具体、形象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人离开家乡、前往某个目的地的过程。

第二步:比较和类比在这个隐喻中,我们通过将人生与旅程进行比较和类比,来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人生就像一场旅程,我们都会经历起点、途中和终点,经历不同的风景和挑战。

第三步:解读隐喻的内涵和意义这个隐喻的内涵和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首先,这个隐喻强调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就像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和挑战一样,人生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经历和困难。

旅途中我们可能会迷失方向,遇到坎坷,但也会有惊喜和收获。

同样,人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和挑战,同时也要珍惜其中的每一个瞬间和经历。

其次,这个隐喻提醒我们人生中的目标和意义。

在旅程中,我们通常会有一个目的地或者一个目标,它可以是一个海滩、一个山顶、一个城市或者是一个国家。

同样,在人生中,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让我们的人生更具意义和方向。

第四步:举例解释隐喻的应用这个隐喻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和方面。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家经常使用概念隐喻来描绘人物的成长和变化。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成长过程就被隐喻为一场旅程,他在沉闷的城市中迷失了自我,最终找到了回归本真的道路。

在商业和领导力领域,也可以运用概念隐喻来激励员工和团队,引导他们在工作中找到目标和意义。

概念隐喻的幽默

概念隐喻的幽默

概念隐喻的幽默概念隐喻的幽默是一种利用比喻和隐喻手法来创造幽默效果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它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不相关的概念进行联想和比较,创造出出乎意料的笑点和启发,让人在不经意间产生出笑声。

概念隐喻的幽默可以分为字面意思与实际意义不一致、转换概念的两种类型。

在字面意思与实际意义不一致的幽默中,人们通过固定的概念职能转到与之相反的实际行为上,产生出一种出乎意料的效果。

比如,在中国的大胃王表演中,一个年轻人能够一口气吃下几十个包子,这与我们通常的认知和预期不符,会让观众感到惊讶和好笑。

而转换概念的幽默则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转换,使其互相关联并产生出幽默效果。

比如,在一些搞笑综艺节目中,演员会以草坪把玩具车当成真实的车子来开,这种场景的出现会让观众在短暂的时刻内感到困惑和滑稽。

幽默概念隐喻的表达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使用谐音、谐义、夸张和比喻等手法是比较常见的。

例如,在一些广告中,会使用谐音或者谐义来突破信息传达的平凡和常规,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另外,夸张和比喻也常常用于幽默表达中,通过夸张的描述和比喻的意象,突出笑果和幽默效果。

在中国文化中,概念隐喻的幽默在民间故事、笑话和戏剧等各种形式的表达中都有出现。

比如,神话故事《石破天惊》中的人物石兰因为一次意外事件而丧命,但他的灵魂转世到了日本的传说中生长在竹子里的人偶“斧头豆腐”身上,从而形成了新的身份和概念。

这个故事运用了转换概念的手法,将中国的传统故事与日本的传说相结合,产生了出人意料的笑点和幽默效果。

总的来说,概念隐喻的幽默是一种通过比喻和隐喻手法创造的幽默效果。

它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不相关的概念进行联想和比较,创造出出乎意料的笑点和启发,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思考。

这种幽默形式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不仅是一种社交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

通过概念隐喻的幽默,我们可以在细微处感受到语言的智慧和幽默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ome area is seen as containers • The boy jumped into the water. • (the water or river as a container with walls, windows, doors, etc. with boundaries)
• we may win or lose in an argument as we may win or lose in a war. • We will attack our opponents in an argument as we will attack our enemies in a war. • We may plan tactics战术, 策略in expressing our opinions or prove our opinions, defend our opinions, and counterattack反击, 反攻in an argument as we may plan tactics, defend, and counterattack in a war • And so on.
• VISUAL FIELDSARE CONTAINERS (the space in front of us that can been seen with our eyes is conceptualized as container) • For example: • My friend is out of sight. • The ship is in sight now.
• Event, actions, activities and mental states can be metaphorically conceptualized as containers. • For example: • Are you in the contest on Sunday? (contest as a container object) • How did Mary get out of the tough work? (Event work as a container) • She is in a good state. (The abstract term state as a container)
• More examples: • My fear of insects is driving my wife crazy. • There is so much hatred in the world. • I can't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modern life. • Our influence in the world has declined because of our lack of moral fiber.
2.1 container
• We view physical objects like a tub(管 道), a room, some substances like water, air, abstract states like love, or activities like cleaning, washing, as container.
1.与空间相关 与空间相关
• 1.HAPPY IS UP; SAD IS DOWN • I'm feeling up. That boosted my spirits. My spirits rose. You're in high spirits. • I'm feeling down. He's really low these days. My spirits sank. • 2.CONSCIOUS IS UP; UNCONSCIOUS IS DOWN • Get up. Wake up. I'm up already. He rises early in the morning. He fell asleep. He dropped off to • sleep. He's under hypnosis催眠状态. He sank into a coma昏迷. • 3.HEALTH AND LIFE ARE UP; SICKNESS AND DEATH ARE DOWN • She rose from the dead. He’s in top shape. As to his health, he's way up there. He fell ill. He’s sinking fast. • He came down with the flu. His health is declining. He dropped dead.

• • • • • • • •
PLETION IS UP eat up, chew up, wind up, give up 12.UNKNOWN IS UP bring up, crop up(突然出现), and pop up (突 up , 然出现) 13.OBSTRUCTION IS UP hold up, catch up追上, 吸住, and tie up 14.WRITTEN or RECORDED IS DOWN put down, run down(浏览), write down
• 7.HIGH STATUS IS UP; LOW STATUS IS DOWN • He has a lofty position. She'll rise to the top. He's at the peak of his career. He's climbing • the ladder. He's at the bottom of the social hierarchy. She fell in status. • 8.GOOD IS UP; BAD IS DOWN • Things are looking up. We hit a peak last year, but it's been downhill ever since. Things • are at an all-time low. • 9.VIRTUE IS UP; DEPRAVITY堕落 DOWN 堕落IS 堕落 • She is an upstanding citizen. • That was a low trick. • 10.RATIONAL IS UP; EMOTIONAL IS DOWN • The discussion fell to the emotional level, but I raised it back up to the rational plane.
3.
• One abstract concept is metaphorically structured in terms of another concrete concept . • Eg: • ARGUMENT IS WAR. • THE MIND IS A MACHINE
• ARGUMENT IS WAR • a. Your claims can be easily defended. • b. He tries to attack every weak point in my argument. • c. I can always win an argument with him, because I know his weak points in argument. • d. It seems that he has lost his target in the argument. • e. If you use that strategy, he’ll be defeated. • f. In an argument, each party should try to counterattack whenever it is possible.
2.2
• Abstract concepts are identified as visible and tangible entities, to those metaphors in which words indicating concrete visible objects are applied to abstract invisible concepts. • Eg: • The glass bottle is fragile. • Her mind is fragile.
• 4.HAVING CONTROL Or FORCE IS UP; BEING SUBJECT TO CONTROL Or FORCE IS DOWN • I am on top of the situation. He's in a superior position. He's at the height of his power. He's in the high command. • He is under my control. He fell from power. His power is on the decline. He is my social inferior. • 5.MORE IS UP; LESS IS DOWN • The number of books printed each year keeps going up. His • draft number is high. My income rose last year. The amount of artistic activity in this state has gone down in the past year. The number of errors he made is incredibly low. His income fell last year. • 6.FORESEEABLE FUTURE EVENTS ARE UP • All up coming events are listed in the paper. What's coming • up this week? I'm afraid of what's up ahead of 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