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排除犯罪的事由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理论基准之确定
关 键 词 : 法 规 排 除 犯 罪 性 事 由 ; 系 ; 论 基 准 ; 会 危 害性 超 体 理 社
中图 分 类 号 : 6 l DF l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2 5 ( 0 0 0 — 1 5 0 1 0 — 3 9 2 1 ) 20 0 —4
超法规 排 除犯 罪 性 事 由 , 指 外 观 上 和 犯 罪行 是
一
为通 常违法 阻却 事 由探 讨 的 前 提 , 必须 是 与 某 种构
成要件 该 当 ( 就 是 侵 害 该 构 成 要 件 所 保 护 的法 也
益) 。所 以就 实 质 违 法 性 的 见 解 而 言 , 时 必 须 有 另 此
、
德 日法 系“ 法 规 排 除犯 罪 性 事 由” 准 之 超 基
理见 解 。
( ) 元 论 的 见 解 一 一
一
为 十分相 似 , 合犯 罪构 成 的个别要 件 , 因为不具 符 但 有社 会危 害性 , 不符 合犯 罪构 成 , 然刑 法未作 出特 虽 别 的规定 , 也应 当排 除 其 犯 罪性 的行 为口 。超 法 规 ] 排 除犯罪性 事 由根植 于文 化 , 超越 了立法 , 国的 文 各 化不 同 、 法不 同 , 本生 活理念 和普 通 民众 的法律 立 基 感 情 不 同 , 超 法规 排 除犯 罪性 事 由” 其“ 的行 为种 类
或者与 国家 的社会 伦 理规 范 的不 相 容 。从 根 本 上
说, 规范违反论 者认 为 , 法是 国民生活 的道义 、 理 , 伦 所以, 违反刑法 的实 质是 违 反规 范 背后 的社会 伦 理
规范 。
的立场 , 阻却 违法事 由的基 准分成 两种 , 将 一是优 越 利益说 , 一是欠 缺 利益 说 。优越 利 益说 又 称优 越 的
刑法总论第七章 正 当 化 事 由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如何把握? 通常采用“实质标准”来判断
●防卫过当包括:防卫手段和防卫结果明均显超过 必要限度
案例分析 被告人王某,女,35岁,个体经营者。被告人唐
某,60岁,王的母亲 一日,王某得知本街道的青年甲乙二人在自己经
营的商店里偷拿苹果,便上前制止。在相互抓扯中, 甲的手腕被抓伤。甲很愤怒。。。。。
【典型案例】 被害人李志文曾因打架斗殴、调戏妇女被劳动
教养过。李志文一直纠缠女青年朱小梅,要与朱小 梅谈恋爱,朱小梅及其家人不乐意,主要是李志文 在当地口碑不好。李志文多次在路上拦截朱小梅, 每次都被拒绝,并扬言要报复朱小梅及其家人。一 日晚上8时许………
● 法院审理 某市区法院审理查明:由于李志文持刀对朱小
●但是个人认为,如果让这个生意人承担过失致人 死亡的刑事责任,有客观归罪之嫌。从案例交代的 情况看,由于生意人有较强的防范意识,加上天黑、 紧张,以及警察、联防队员没有及时表明身份,在 经常发生抢劫案件的地段突然冒出几个人来,有谁 不吓得要死呢?!
因此,认定为意外事件可能更加合情合理也合法
【典型案例】 谢立强假想防卫过失致人重伤案
三、排除正当防卫的六种情形
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欠缺防卫意图—— 具体包括:1、互殴行为、
2、防卫挑拨、3、偶然防卫 二是欠缺不法侵害—— 具体包括:
1、假想防卫、 2、防卫不 适时(事前防卫、事后防卫)、
3、保护非法利益
(一)欠缺防卫意图的情况
1、互殴行为。其是非法的。但如果互殴的一方已经 明确表示不再打下去,而另一方依然不依不饶。。
——结合主观定罪
(二)欠缺不法侵害的情况
1、假想防卫 ——指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不法侵害,行为人误以为发 生了不法侵害,采取自以为是正当防卫的行为的,属 于假想防卫。
正当行为(违法阻却事由)
构成要件的修正(正当行为)一、概述(一)概念:排除违法性事由(正当化事由)+(排除责任事由)正当行为、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客观上造成一定损害结果,形式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既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例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依法执行职务、正当冒险行为等(二)排除犯罪事由的要件超法定事由:超刑法的,或许在民法中自力救济是法律规定的。
执行命令:战争中杀人(纳粹有争议)被害人承诺:“我有一辆车,请你砸掉”;推定的承诺,受害人昏迷了,但你要给他做手术;但是这个承诺是否有效,或者是说请你把我们整个宿舍的电脑都砸掉,这样的可以吗,很复杂,不讲了。
(三)研究意义:研究正当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司法实务意义。
1、有利于理解犯罪的本质特征,更好地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有利于犯罪构成理论的深化,有助于司法实践中区分正当行为与相关犯罪行为的界限。
2、有利于保障公民充分行使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执行命令,公民实行自救、自损等行为,都是其依法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行为,明确这些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充分行使和义务的有效履行。
医疗、竞技等正当业务行为中造成的难以避免的损害,属于人类科技文化发展中付出的正常代价,明确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并予以保护,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有利于鼓舞人民群众积极地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培养广大公民顾全大局的意识。
例如,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的积极手段,公民可以运用正当防卫权有效而及时地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紧急避险是法律肯定的公民在合法权益遭受危险时积极采取避险措施减少危害程度的一种可能的选择,它有利于培养广大公民顾全大局的意识。
二、正当防卫(一)概念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排除犯罪事由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犯罪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其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破坏了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某些行为虽然看似具有犯罪嫌疑,但实际上并不构成犯罪。
这种情况下,如何排除犯罪事由,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排除犯罪事由的概念、法律依据、具体情形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排除犯罪事由的概念排除犯罪事由,是指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某些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但依法不构成犯罪。
排除犯罪事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
三、排除犯罪事由的法律依据1.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 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3. 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因不可抗力不能抗拒而发生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是犯罪。
4. 我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因意外事件而发生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是犯罪。
四、排除犯罪事由的具体情形1. 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行为针对不法侵害人、防卫行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
2. 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包括:危险正在发生、避险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避险行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
3. 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战争等。
4. 意外事件: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过错,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情况。
五、排除犯罪事由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排除犯罪事由的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即不受刑事处罚。
违法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体系
违法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体系一、本文概述在刑法学的广阔领域中,违法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体系是两个核心且紧密相连的概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将首先概述违法阻却事由的基本定义和类型,然后分析其与犯罪构成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探讨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合理运用这些理论,以确保法律的公正和公平。
违法阻却事由,是指在特定情况下,虽然行为在形式上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该行为不被视为违法,从而阻却了犯罪的成立。
这些特殊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等。
这些事由的存在,使得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行为表面上看起来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也不应被视为犯罪。
犯罪构成体系,则是刑法中用来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一套理论体系。
它通常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的主观方面和行为的客观方面等要素。
只有当这些要素都满足时,一个行为才可能被视为犯罪。
本文将通过对违法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体系的详细分析,揭示它们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以确保法律的公正和公平,同时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能为刑事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违法阻却事由的概述违法阻却事由,又称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由于某种原因,法律上认为没有违法性或者没有犯罪性而排除犯罪的情形。
这一概念在犯罪构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对犯罪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确保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违法阻却事由的存在,基于法律对于某些特殊情形的考虑和权衡。
这些情形可能涉及到行为人的主观动机、行为的客观环境、行为的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
例如,紧急避险、正当防卫、被害人承诺等行为,虽然在客观上可能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由于符合法律所规定的特定条件,因此被认定为不具有违法性,从而不构成犯罪。
违法阻却事由的种类繁多,每一种事由都有其独特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
刑法 正当行为
(二)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 只有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才能实施正当 防卫。
❖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尚未结束的持续状态。
❖ 关键: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 1.开始时间
二、正当行为的种类
❖ 刑法明文规定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 其他正当行为的范围,包括:
(1)依照法令的行为,又包括依照法律的行为,职务行 为,执行命令的行为;
(2)业务正当行为,如医疗行为、竞技行为等; (3)自救行为; (4)自损行为; (5)被害人同意的行为,包括事前同意的行为,推定承
是并列的,只有两者同时具备,才能认定为超过了正 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案例:女司机遇劫撞死劫匪无罪
❖ 37岁的容女士是小有成就的生意人,居住在顺德伦教鸡洲某社区。2008年7月13 日凌晨5时许,容女士驾车驶出车库,准备出门做生意。不料,两名年轻人早已 埋伏在她家车库旁,他们手持铁制钻头,一左一右站在容女士驾驶的小车两侧, 用钻头敲打两侧车窗。
❖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 属于正当防卫
❖ 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 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 防卫过当
❖ 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 故意杀人
❖ (02.卷二.单.6)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 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 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是什 么性质?( )
诺的行为,以及事后的同意或宽恕行为;(安乐死?) (6)其他正当行为,如义务冲突行为、警察圈套等。
第二节 正当防卫
❖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 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 行的不法侵害,而以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 的方式制止不法侵害,尚未明显超过必要限 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排 除 犯 罪 的 事 由
正
当
防
卫
一
般
正
当
防
卫
(1)起因: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包括犯罪与违法;不法侵害时现实的,否则构成假想防卫,按照过失或者意外事件处理
应
当
减
轻
或
者
免
除
处
罚
(2)时间:防卫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但在财产性犯罪中,如抢劫,行为已即遂,但在现场还来的即挽回损失的,仍可实行防卫。
(3)主观:具有防卫的意识,排除防卫挑唆、偶然防卫
(4)对象:不得已损害另一合法权益
(5)限度: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避险引起的损失应当小于避免的损害
(4)对象:针对不法侵害人实行防卫
(5)限度: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不负责刑事责任。
特
殊
正
当
防
卫
(1)对象: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无
过
当
(2)限度: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不负责刑事责任。
紧
急
避
险
(1)时间:合法权益正面临现实危险
应
当
减
轻或Biblioteka 者免除处
罚
(2)时间:危险正在发生
(3)主观:具有危险意识
排除犯罪的事由
二、排除犯罪的事由的种类 我国刑法上对排除犯罪的事由,只规定了正 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而客观上还有如执 行命令行为、正当业务行为、经受害人承诺 的行为、自救行为、自损行为,尚未作出明文 规定。
(一)法令行为 一是法律基于政策理由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即某类行为本来具有犯罪性,但法律基于 政策上的考虑,将其中的某种行为规定为 合法行为。 如发行彩票本来可谓赌博行为,但基于财 政政策等理由,有关法律允许特定机构以 特定形式发行彩票。
第九章
排除犯罪的事由
第一节 排除犯罪的事由概述 一、排除犯罪的事由的概念 排除犯罪的事由(有的称排除犯罪性行为, 有的称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是指虽然 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表面上符 合某些犯罪的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 社会危害性,实质上并不符合犯罪构成要 件,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
如受到便衣警察的盘查,误以为受到抢劫, 反抗杀死警察,属于假想防卫,例:赖某天 黑在公园打三个流氓,来一个便衣警察,将 其扎其轻伤(过失扎成轻伤不能追究刑事责 任,有可能认为是意外事件)
(二)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防卫时机 条件 防卫不适时 1、事后防卫 认为是属于故意犯罪,不成立正当防卫。, 2、 事先防卫 如果他人尚未着手实行不法侵害,行为人预 先加以打击,属于“事先防卫”。
(二)正当业务行为 职业性的体育活动,属于正当业务行为;遵 守了体育规则的行为,即使造成了他人伤害, 也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律师的辩护活动也是正当业务行为。 医生基于患者的承诺或推定的承诺,采取医 学上所承认的方法,客观上伤害患者身体的 治疗行为,可谓正当业务行为, (三)被害人的承诺
刑法之违法阻却事由
理解要点
(1)“不法”是指客观违法,不要求不法侵害人具有责 任
首先,不法行为不限于犯罪行为,还包括其他一般
违法行为;其次,不法行为并非任何违法犯罪行为,只能
是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紧迫性而且采取正当防卫可以减
轻或者避免危害结果的违法行为;最后,对未达到法定年
龄、不具有责任能力的人的不法侵害,允许实行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
案情:2009年5月10日晚8时许,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 政府3名工作人员在该镇雄风宾馆梦幻城消费时,涉嫌对当 时在该处做服务员的邓玉娇主动进行骚扰挑衅,邓玉娇用 水果刀刺向两人,其中一人被刺伤喉部、胸部,经抢救无 效死亡。邓玉娇当即拨打110报警。次日,警方以涉嫌“故 意杀人”对邓玉娇采取强制措施。
首先,防卫不适时包括事前加害(事前防卫)和事后 加害(事后防卫);其次防卫不适时如果成立犯罪,可能 成立故意犯罪或者过失犯罪,
案例:甲与乙发生争吵,丙过来劝说,甲转而辱骂丙并将 丙踢倒,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丙,丙起身逃跑,甲随 后追赶,丁见状,随手拿起石头朝甲仍,致使甲昏迷,丙 顺手拿起石头转身回来朝甲的头上猛砸数下,致甲死亡。
(1)防卫挑拨:故意挑逗对方进行不法侵害而借机加害 于不法侵害人的行为,该情形原则上不成立正当防卫,如 《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情节,鲁达为替民 女出气,有意激怒屠夫郑某,致郑某主动攻击鲁达,鲁达 趁机实施加害行为,属于典型的防卫挑唆
(2)相互斗殴:原则上不成立正当防卫,但一方停止斗 殴,求饶或逃跑,或者一方手段突然升级而导致重大身体 伤害或者死亡的,可能成立正方防卫。
,但应但尽量限制在必要的场合。
(2)“侵害”
首先,不法侵害包括故意的和过失的不法侵害,也
《刑法》重点法条大全
学习索引一、刑法概述 (2)二、犯罪概述 (2)三、排除犯罪的事由 (3)四、故意犯罪形态 (4)五、共同犯罪 (4)六、刑罚 (5)七、刑罚的裁量 (7)八、刑罚的执行 (9)九、时效 (11)十、危害国家安全罪 (11)十一、危害公共安全罪 (12)十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16)十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28)十四、侵犯财产罪 (33)十五、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37)十六、危害国防利益罪 (47)十七、贪污贿赂罪 (47)十八、渎职罪 (50)十九、军人违反职责罪 (51)一、刑法概述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4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6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相关法条】第11条: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第90条: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
【司法解释】1998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在国际列车上的犯罪,按照我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有关管辖协定确定管辖。
没有协定的,由犯罪发生后该列车最初停靠的中国车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铁路运输法院管辖。
第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违法阻却性事由是什么,有哪些类型
违法阻却性事由是什么,有哪些类型有这样的现象,故意杀⼈与正当防卫时致⼈死亡,从结果上都造成了他⼈的死亡,但因正当防卫有益于社会,故没有社会危害性,阻却了刑事违法性。
那么,违法阻却性事由是什么?⼜有哪些类型呢?店铺⼩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资料供您参考。
违法阻却性事由是什么,有哪些类型⼀、违法阻却性事由的定义符合要件的⾏为虽然原则上具有违法性,但也存在例外现象,即在具有特别理由、根据的情况下,也可能否认符合构成要件⾏为的违法性,这便是违法阻却性事由,⼜称排除犯罪的事由,所以违法阻却性事由是从反⾯否认⾏为构成犯罪。
⼆、违法阻却性事由的类型(⼀)法令⾏为法令⾏为是指基于成⽂法律、法令、法规的规定,作为⾏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所实施的⾏为。
1.法律基于政策理由排除犯罪性的⾏为。
发⾏体育彩票。
2.法律有意明⽰了合法性条件的⾏为。
如规定了堕胎罪的国家,其优⽣法往往规定符合⼀定条件的堕胎⾏为不成⽴堕胎罪。
3.职权(务)⾏为。
如执⾏死刑的警察枪杀罪犯。
4.权利(义务)⾏为。
如公民扭送犯⼈。
(⼆)正当业务⾏为是指虽然没有法律、法令、法规的直接规定,但在社会⽣活上被认为是正当的业务上的⾏为。
例如:(1)职业性的体育活动,只要遵守了正常的规则,就不认为是犯罪。
(2)医疗⾏为。
不包括⼈体试验、患者所要求的超出过分的实验。
(三)被害⼈承诺被害⼈的承诺符合如下条件时,才阻却⾏为的违法性:1.承诺者对被侵害的法益具有处分权。
——个⼈对⾃⼰财产的承诺没有限制,⼈⾝权利的承诺仅限于轻伤及以下的。
2.承诺者必须对所承诺的事项的意义、范围具有理解能⼒。
3.承诺必须出于被害⼈的真实意志,戏⾔性的承诺、基于强制或者威压做出的承诺,不阻却违法性。
(1)承诺的动机错误,承诺仍然有效⼒。
例如,妇⼥以为与对⽅发⽣性关系,对⽅便可以将其丈夫从监狱中释放,但发⽣性关系后,对⽅并没有释放其丈夫。
(2)因为受骗⽽承诺的,承诺⽆效。
侵害⼈的⾏为成⽴犯罪。
⾏为⼈冒充妇⼥的丈夫实施奸淫⾏为时,⿊夜中的妇⼥以为对⽅是⾃⼰的丈夫⽽同意发⽣性关系的,其承诺⽆效。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体系建构
在 德 日法 系中 , 如何 构建违 法阻却 事 由的体系 , 刑法 学
者 历 来 都 是 从 实 质 违 法 性 的 观 点 来 探 讨 违 法 性 阻 却 事 由 的
分类 的 。迈 兹格将 违法 阻却事 由分 为基 于利益 阙如 的违 法 阻却事 由与基于优越 的利益 原则的违法阻却事 由 ; 绍尔将 违
2 1年 5 00 月
河南社会科学
HE NAN 0CI C ENC S S AL S I E
Ma . 2 0 y , 01
第 1卷 第 3 8 期
V 1 8 No3 o . . 1
超 法规 排 除犯罪性 事 由的体 系建构
陈庆 安
( 海社会科 学院 法 学研 究所 , 上 上海
系化 , 们就 能 准确地 把握 各 类超 法规 排 除犯 罪性 事 由的个性 与共性 , 而加深认 识 , 我 从 并进 一 步指 导立 法和
司法工作 。
关键词 :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 系; 体 一元论 ; 多元论 ; 社会危 害性 中图分 类号 : 9 D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7 9 5 2 1 ) 3 0 7 - 0 10 - 0 X(0 0 0 - 0 3 4
此 , 多 学 者 担 心 它 会 导 致 理 论 凌 驾 于 立 法 之 上 , 成 司法 许 造
超 法 规 排 除 犯 罪 性 事 由 , 指 外 观 上 和 犯 罪 行 为 十 分 相 是
似 , 合 犯 罪 构 成 的个 别 要 件 , 因 为 不 具 有 社 会 危 害 性 , 符 但 不 符 合 犯 罪 构 成 , 然 刑 法 未 作 出 特 别 的规 定 , 应 当 排 除 其 虽 也 犯 罪 性 的行 为 0 一 般 认 为 ,超 法 规 ” 概 念 是 受 德 日法 系 。 “ 的
被害人的过错能否成为排除犯罪性行为的原因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
司法 实务 中 , 条 件 、 原 因 ( 处 仅 指 被 害 人 有 有 有 此 过错 的情 形 ) 实施 犯 罪 的行 为 并 不少 见 。 此 类 行 为 而 对 作 何 评 价 , 系到 准 确适 用 法 律 的 问题 。 解 决 这一 问 关 要
题, 以下 几个 方 面 是 必须 要 明确 的 :
下 : 李 某 有 使 用暴 力 劫 取 财 物 的 行 为 , 从 前 后 因果 虽 但 关 系 足 以看 出 , 疑 人实 施 该 行 为 的动 机 系 因泄 愤 。 嫌 主 观 上并 无 意 图非 法 占有 他 人 财 物 的故 意 ,且 其 行 为 与 有 预 谋 实 施 的 使 用 暴 力 强 行 劫 财 行 为 有 本质 不 同 , 故 其 行 为不 构 成 犯 罪 。 第 二 种 意 见认 为 , 某 的行 为 构成 抢 劫 罪 。 由如 李 理 下 :张某 在 拾 得 李 某项 链 后 拒 不 退 还 的 行 为确 有 一 定 过错 , 在 张 某 交 出项 链 后 , 某 又 继续 施 暴 并 强 行 索 但 李 财 的行 为应 另 当别 论 。首 先 , 链 失 而 复 得后 , 某 对 项 李
2 1年 第 1 期 ( 01 O 经典案例 ) 总第 1 4 / 3 期
某 具 有 刑事 违法 性 与 应 受 制裁 性 ,但 被 害 人 有 相应 过 错 甚 至 过 错 程度 成 为 犯 罪 直 接诱 因 的情 况 能 否 对 嫌 疑 人 的过 错产 生影 响 ? 观 点 指 出李 某 因 激愤 而 劫 财 . 有 不 具有 非 法 占有 的主 观 故 意 ,该 观点 错 在 混 淆 了犯罪 动
三 、 析 意见 评
李 某与 张 某 均 系一 租 房 处 的房 客 。20 年 3月 2 08 1 日早 , 某 在 住 处公 共 洗 水 池 洗 漱 时, 将 项 链 遗 失在 李 误
司考刑法 排除犯罪性行为
司考刑法:排除犯罪性行为(一正当防卫的认定1.正当防卫五条件:(1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不法侵害不必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如违反治安法行为;不必是故意的,如过失行为;*客观性,含精神病人和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人的侵害。
*对合法行为不得防卫,如避险行为。
(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具有紧迫性。
①来不及求助公权力救济;②可以减少侵害。
重婚、受贿、非法经营等,没有急迫的侵害,没有必要采取防卫行动。
*预见会遭到不法侵害并有所防范,如带把刀,不影响紧迫性认定。
(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在不法侵害人抢劫、抢夺、盗窃、诈骗财物已经得手尚未离开现场之际,仍有紧迫性,可实施防卫。
*安装防卫装置,造成无辜者损害的,不是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损害的,可成立防卫。
(3具有防卫意识。
防卫意识:①防卫认识,即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②防卫意志,具有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
关于防卫意识,存在A“必要说”和B“不要说”。
持违法是客观的观点,主张“不要说”。
主张“必要说”,又存在a防卫认识必要说,即只要认识到“发生不法侵害事实”即可,不必深究有没有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的意志。
b防卫认识、意志皆要说。
防卫认识必要说为通说。
不要说对于防卫认定会有细微的影响。
【例题·多选题】乙基于强奸故意正在对妇女实施暴力,甲出于义愤对乙进行攻击,客观上阻止了乙的强奸行为。
((2011年A.主张正当防卫不需防卫认识的,甲成立正当防卫B.主张需要防卫认识的即要求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甲成立正当防卫C.主张需要防卫意志即要求防卫人具有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的,甲不成立正当防卫D.主张正当防卫既需要有防卫认识,也需要有防卫意志的,甲不成立正当防卫[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正当防卫中防卫意识“必要说”、“不要说”对结论的影响。
甲主观上除了见“乙攻击妇女”感到气愤外,没有“保护合法权益”或“制止不法侵害”意志。
如果持①和②不要“防卫意志”的观点,不影响成立正当防卫;如果采要“防卫意志”必要的观点,则影响正当防卫成立。
2019法考违法阻却事由必背考点:紧急避险 其他违法性阻却事由
2019法考违法阻却事由必背考点:紧急避险其他违法性阻却事由一、其他违法性阻却事由(一)法令行为1.法律基于政策理由排除犯罪的行为,如发行彩票。
2.职权职务行为,如逮捕犯罪嫌疑人、司法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自由刑、死刑。
3.权利义务行为,如公民扭送现行犯。
无法律依据行为或虽有一定规定但实体或程序上违反的行为不属于法令行为,可能成立犯罪。
(二)正当业务行为基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复实施的行为,属于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
主要有职业体育比赛、正当医疗行为和其他正当业务行为。
如新闻报道、职业体育、律师辩护、医学治疗(不含人体实验、性转换手术)等。
(三)自救行为1.本质是一种事后救济行为。
某一行为被认定为正当防卫,就不再认定为自救行为。
二者区分是不法侵害是否已经结束。
如果不法侵害仍在进行,就构成正当防卫。
如果不法侵害已经结束,所进行的救济构成自救行为。
2.成立条件非常严格:法益已经受到违法侵害;行为人具有需要实现的请求权;有现实必要,来不及请求公权力救济或公力救济不可能;手段具有适当性,所造成的侵害和救济的法益具有相当性。
(四)被害人承诺1.区分三种承诺(1)犯罪成立条件的承诺:引诱他人卖淫罪、引诱唆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罪(2)不影响犯罪成立的承诺:拐卖儿童罪、强奸罪(奸淫幼女行为)、拐骗儿童罪、猥亵儿童罪(3)阻却违法性的被害人承诺:仅存在违反被害人意志为前提的犯罪中,如盗窃罪、侵犯通讯自由罪、故意毁坏财物罪。
2.阻却违法性的被害人承诺成立条件有效承诺七条件:处分权限、承诺能力、对结果承诺、真实意愿、现实承诺、结果发生前承诺、不超承诺范围。
(1)承诺范围:被害人对承诺的法益具有处分权任何人对国家法益、社会法益等公共法益或者他人法益都没有承诺的权限。
被害人原则上只能承诺自己的个人法益,但被害人承诺的法益仍有一定限度:财产、名誉、自由、性权利可放弃,生命权不可以放弃。
身体权在轻伤的范围内可以放弃,但重伤害承诺无效。
拐卖儿童的,儿童及其父母的承诺绝对无效,但经监护人同意收养儿童是合法的。
刑法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江西师范大学
刑法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江西师范大学第一章测试1.关于我国刑法的发展与完善。
从1997年至2020年1月1日,我国刑法总共出台了相关刑法典、单行刑法、修正案。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一部刑法典,一个单行刑法,十个刑法修正案2.刑法的任务就是用刑罚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
参考答案:错3.甲怀疑医院救治不力致其母死亡,遂在医院设灵堂、烧纸钱,向医院讨说法。
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刑法规定,下列哪一看法是错误的?参考答案:如以寻衅滋事罪判处甲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为有效维护医疗秩序,法院可同时发布禁止令,禁止甲1年内出入医疗机构4.根据刑法通说观点,刑法的价值包括:参考答案:刑法的公正性;刑法的歉抑性;刑法的人道性5.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参考答案:为项目筹集资金,向亲戚宣称有高息理财产品,以委托理财方式吸收10名亲戚300万元资金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6.有的行为尽管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只要它具有社会危害性,就可以比照刑法相关规定定罪处罚。
参考答案:错7.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有以下观点:①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②罪刑法定既约束司法者,也约束立法者,符合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③罪刑法定的核心是限制国家机关权力,保障国民自由,与执法为民的理念相一致④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刑法领域的具体表现关于上述观点的正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参考答案:第①②③④句均正确8.相对于宪法而言,刑法是子法;相对于民法而言,刑法是公法;相对刑事诉讼法而言,刑法是实体法。
参考答案:对9.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判决10.甲与乙女恋爱。
乙因甲伤残提出分手,甲不同意,拉住乙不许离开,遭乙痛骂拒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司法考试网上辅导 刑法学
第1页 第七章 排除犯罪的事由
一、概述:
排除犯罪事由,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似乎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甚至是社会所鼓励的,因而不应当以犯罪来处理的情形。
排除犯罪的事由,我国刑法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情况。
理论上还有一些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司法考试也可能考到,大家也应当注意,这里重点讲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以及被害人承诺。
二、正当防卫:
(一)成立要件:五项条件
1.起因条件:必须存在不法侵害行为。
(1)只能针对人的行为。
对动物的自发侵害进行反击不成立正当防卫;动物受人驱使袭击他人,被害人无论是对动物进行反击,还是对驱使动物的人进行反击,都成立正当防卫。
(2)对过失行为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3)不存在不法侵害以为存在不法侵害对他人进行打击是假想的防卫,定过失犯罪或意外事件。
(4)不法侵害行为必须侵害了个人权利,如果不法行为只侵犯国家或社会公益,没有侵犯公民个人权利时,不得进行正当防卫。
【例题·单选题】关于正当防卫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2-2-7)
A.甲将罪犯顾某扭送派出所途中,在汽车后座上死死摁住激烈反抗的顾某头部,到派出所时发现其已窒息死亡。
甲成立正当防卫
B.乙发现齐某驾驶摩托车抢劫财物即驾车追赶,2车并行时摩托车撞到护栏,弹回与乙车碰撞后侧翻,齐某死亡。
乙不成立正当防卫
C.丙发现邻居刘某(女)正在家中卖淫,即将刘家价值6000元的防盗门砸坏,阻止其卖淫。
丙成立正当防卫
D.丁开枪将正在偷越国(边)境的何某打成重伤。
丁成立正当防卫
[答疑编号506046070101]
【答案】B
【解析】选项A 错误。
甲致“反抗”的犯罪嫌疑人顾某死亡,属于防卫过当,
不成立正当防卫。
选项C 、D 错误。
并非对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可以进行防卫,
只是对那些具有进攻性、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在采取正当防卫可以减
轻或者避免法益侵害结果的情况下,才宜进行正当防卫。
因此,对卖淫、嫖娼
行为、偷越国(边)境的行为、重婚行为、假冒注册商标行为、贿赂行为等不
能进行正当防卫。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必须正在发生。
也就是不法侵害即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
否则是事先的防卫和事后的防卫(防卫不适时),构成故意犯罪。
(1)开始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自不法侵害人着手实施不法侵害行为时开始。
但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危险十分明显、紧迫,待其着手实行后无法避免危害结果时,也应认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2)结束的时间: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结束包括侵害人被制服、自动停止侵害、逃离现场、已经造成损害后并且不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后果。
事后防卫:在不法侵害行为结束后进行防卫属事后防卫。
事后防卫考得较多,按故意犯罪处理。
一个重要例外:在财产犯罪中,行为虽然已经结束,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因为财产还没有完全脱离控制),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正当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