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综合题解题技巧:地理过程性分析型(1)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综合题行为动词分析

高考地理综合题行为动词分析

高考地理综合题行为动词分析高考地理综合题行为动词分析(一)——描述描述,是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考试大纲明确要求,“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把“描述什么”和“怎么描述”落到实处,是地理高考得分能力的首要内容。

首先是审题,明确描述什么,都有什么可描述,一般的题目都有明确的指向性,要求描述的内容。

按照高考的现状和趋势,试题中都给出必要的,足够的信息。

通过文字、图像、表格等,直接或间接提供信息,要充分利用。

例如,描述某地区的地形特征,某区域某种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的时间段某地理要素的变化等等。

其次,要使用书面的,具有学科特点(术语)的语言进行描述。

在区域地图上,对于点状的地理事物,可以用多或少、疏和密等相关词语进行描述;对于线状地理事物,要描述总体走向,空间过度,局部变化和异常;对于块状地理事物,则要表达出宏观的空间位置。

在统计图或表格提供的信息中,要能够描述“构成”成分、比例大小、突出重点、注意差异、把握趋势。

【例题】1.读“世界某地区地形、降水和城市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1)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5分)【讲解】一般描述地形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地区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如何分布的,二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地势)。

有的还要大致说明各种地形(地貌)的面积大小和比例关系。

本题通过研究等高线的分布,依据,,,米以下是平原,,,,,,,,米之间是丘陵、,,,米以上是山地的分类标准,可以看出,本地区的西部多高山,东部是丘陵低山,中部是平原。

根据这样的地形分布,也能说明这里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即东西两侧较高,中部低。

【答案】地形:西部为高山、中部为平原、东部为低缓的山地(3分);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2分)(2004)36. 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

arrangements following: emergency specialist physician basedtraining 3 years clinical Rotary arrangements table Rotary Department name time (months) medical breathing section/RICU 2 cardiovascular section/CCU 2 Neurology 1 Digest section 1 endocrine section 1 kidneysection (including dialysis Center) 1 anesthesia section 1 emergency section (including emergency ICU) 15 surgical general surgical (abdominal surgical mainly) 2 orthopedic 1 neural surgical 1 heart surgical 1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1 Pediatric 1 image learn 1 can selected Rotary section Name time (months) medical (blood, rheumatism, infections and mental) IV in training, episode 11 review ... Disease species cases number (?) acute tracheal support bronchitis 2 bronchial asthma 2 bronchial expansion 2 community get sex pneumonia 2 hospital get sex pneumonia 2 breathing machine correlation pneumonia 2 COPD/lung source sex heart 5 hemoptysis 2 Pleurisy/chest product liquid 2 pneumothorax 1 ARDS/breathing failure 4 lung thrombosis embolism syndrome 1 (2) clinical operati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operation technology name cases times (?) artery blood 5 chest puncture (pumping gas , And pumping chest product liquid) 10 chest closed type drainage(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盘点地理过程分析技巧

盘点地理过程分析技巧

盘点地理过程分析技巧1. 三角洲形成过程①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

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会受流域的植被、地面坡度、土质、降水以及河流上遊河段泥沙沉积数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進河流泥沙沉积。

③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

2.辫状水系形成过程①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②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③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3.冲积洪积平原形成过程在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冲(洪)积扇;冲(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连合,形成广阔的洪积—冲积平原4.河曲以及嵌入式河曲形成过程河曲的形成:①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河曲。

②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移,形成河曲。

④由于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或构造运动造成两岸差异侵蚀而形成的河曲嵌入式河曲: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地壳的持续抬升,河流下蚀增加,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5.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丹霞地貌: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并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地壳抬升与挤压形成(垂直节理发育)中低山脉;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

雅丹地貌: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干涸(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物理风化,形成裂隙,风力侵蚀,平坦地面被吹蚀成各种形状。

6.花岗岩峰林地下炽热岩浆入侵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形成花岗岩;花岗岩体发生间歇抬升随着地壳的强烈隆升,花岗岩体受外力风化、剥蚀;形成千姿百态的花岗岩峰林景观7.石蛋和石环形成石蛋:花岗岩“石蛋”是花岗岩球状风化的产物。

高中备考-高考地理过程性问题简析

高中备考-高考地理过程性问题简析
3.本组试题高考四项能力指向十 分清晰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板块碰 撞挤压
地形隆起, 河流发育,
岩层断裂
侵蚀下切
流水搬 运磨蚀
金矿石风化 崩解
金矿 出露
流速下降, 沙金沉积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第37(3)题要注意“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这一重要信息。
第(4)问失分在于考生只会机械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地理过程性问题简析(最新版本)推荐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 岩层发生断层,金矿就比较容易在断层面出露; 记忆外力作用的过程。不会结合具 (2014年高考全国Ⅱ卷) 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 5、促进地理实践力的落地 体问题个性化的描述。我们平时的 采用小步调探究性设问,形成起点低,间距小,调整快,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
过程性描述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 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
答案:
受到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
处于从青藏高原 (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 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 动活跃。
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 断裂发育。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一、试题特点
1.特别突出过程性思维的考查。

【通用版】高考地理综合题 成因分析类 答题模板(含练习题及答案)

【通用版】高考地理综合题 成因分析类 答题模板(含练习题及答案)

【通用版】高考地理综合题成因分析类答题模板一、设问形式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的设问类型。

命题形式上,本模板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考查地理环境要素时空分布产生的原因以及某种地理环境要素变化的原因。

,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阐释……变化的原因等。

二、思维建模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明确设问形式及分析主体确定针对地理现象的主要设问词,是“简析”“解释”“分析”还是“阐释”等,并要确定针对何种地理现象进行分析2:结合图文信息确立正确的分析思路A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B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包括自然原因与人文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文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国家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3:简洁、准确巧作答解答时注意因果联系,要语言简练、层次性强,把握关键词,要避免因果倒置答题模板专题练习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4分)2018年上半年,新疆清洁能源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得到有效使用。

截至2018年6月底,全疆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835.4万千瓦,占装机总容量的22.9%,装机规模仅次于内蒙古位居全国第二位。

位于乌鲁木齐和吐鲁番之间的达坂城,是目前新疆九大风区中开发建设条件最好的地区。

下图为新疆地形简图。

(1)据图说明达坂城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6分)(2)简述新疆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

(8分)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非洲西南部的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冬雨较多,使多肉植物疯狂繁殖,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之六——过程类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之六——过程类

⾼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之六——过程类来源:⾼考地理资讯⼀、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

⼀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

⼆、解题技法(⼀)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向主要为:1.有限时段内的依时⾏为。

在⼀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2.对未来可能发⽣的地理⾏为进⾏模拟和预测;3.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

(⼆)答题思路解题步骤:第⼀步,确定区域位置;第⼆步,调⽤相关原理;第三步,按照时间维或因果链,⽤地理语⾔叙述其过程。

三、答题模板答题过程中应注意地理事物的以下特性:1.时间性:答题过程要遵循发⽣、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

如地理事物的发⽣过程:a→b→c→d,不能写成d→c→b→a,要注意过程的时间性。

2.因果性: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发展、演变的过程不仅有时间先后顺序,⽽且⼀般有明确的因果联系,答题过程中注意要由因索果,保证答题过程的逻辑性。

3.完整性: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般是按点给分,要求考⽣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把地理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因果关系⽤地理语⾔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遗漏其中的过程。

如地理事物的发⽣过程a→b→c→d,不要跳跃式写成a→c→d。

4.精细化:答题过程要精细化,既然是⼀个过程,就要把每个过程都逐⼀写下来,切忌⼀个过程⼀句话就概括完毕。

但不能出现滔滔不绝、下笔千⾔,不能把简单题写成⼩作⽂。

四、过程类试题分类1.⾃然地理部分(1)⼤⽓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辐射、⼤⽓逆辐射等⼤⽓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和对地⾯的保温作⽤等。

(2)热⼒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冷热不均引起的⼤⽓垂直运动、同⼀⽔平⾯上⽓压⾼低的变化、空⽓的⽔平运动、等压⾯的弯曲变化及热⼒环流的典型案例(如⼭⾕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学法指导 专题--地理过程分析

学法指导 专题--地理过程分析

学法指导专题--地理过程分析(word版学生资料)三轮复习专题:地理过程分析1.三角洲形成过程①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

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会受流域的植被、地面坡度、土质、降水以及河流上遊河段泥沙沉积数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進河流泥沙沉积。

③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

2.辫状水系形成过程①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②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③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3.冲积洪积平原形成过程在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冲(洪)积扇;冲(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连合,形成广阔的洪积—冲积平原4.河曲以及嵌入式河曲形成过程河曲的形成:①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河曲。

②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移,形成河曲。

④由于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或构造运动造成两岸差异侵蚀而形成的河曲嵌入式河曲: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地壳的持续抬升,河流下蚀增加,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5.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丹霞地貌: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并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地壳抬升与挤压形成(垂直节理发育)中低山脉;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

雅丹地貌: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干涸(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物理风化,形成裂隙,风力侵蚀,平坦地面被吹蚀成各种形状。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精华整理版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精华整理版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精华整理版影响等;比较--对两个或多个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指出异同点;评价--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评价,提出优缺点、改进措施等。

在备考高考地理综合题时,首先要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其次,要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最关键的是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包括答案组织模式和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行为动词的答题要领,如简述、简析、描述、综述、说明、写出、分析、比较和评价等。

同时,要注意分布规律问题,把握"点""线""面"的分布趋势。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案组织模式包括原因、条件、影响、区位、效益、措施、重大工程意义和要素等。

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包括自然地理特征、位置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降水特征、气候特征、地形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工业生产特征和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等。

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题目要求和行为动词的要求,准确简洁地回答问题。

最后,要注意提升自己的答题水平,不断练和总结,熟练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度。

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例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在实践中,文综规范化答题的宗旨是“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

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

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3.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

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

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

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

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4.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5.在指定试卷区内作答,书写整洁,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

高考地理的综合思维特点及解题方法(附典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的综合思维特点及解题方法(附典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的综合思维特点及解题方法(附典题及答案)地理的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包括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域综合。

当前高考的题中也非常重视关于地理综合思维的考查。

1.地理的综合思维全面性:综合思维应做到全面考虑各个要素,不遗漏重要信息,这是进行思维活动的基础。

系统性:由于各个要素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综合思维应考虑到所有要素的整体性和各个要素的差异性,这就需要对各个要素的属性及其关系有较深刻的理解。

动态性:地理事物的发展和演变和其各个要素的变化息息相关。

综合思维要求不仅能阐述静态的要素属性,更能捕捉动态的要素变化。

动静结合方能全面综合。

2.地理综合思维的解题方法(1)地理的要素综合例1:(2019·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1.A 2.D 3.C【解析】1.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D错误。

故选A。

2.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

高三地理中的解题分析与解题思路分享

高三地理中的解题分析与解题思路分享

高三地理中的解题分析与解题思路分享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解题能力的要求较高。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解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分析高三地理解题的一般思路,并分享一些解题技巧,旨在帮助广大高三学子提高地理解题水平。

一、解题分析的一般思路高三地理解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仔细阅读题目:在解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内容,包括题目中的条件、要求以及解题思路。

2. 分析问题:在理解题目后,需要对问题进行仔细分析。

可以将问题进行拆解,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明确问题的要求和限制条件。

3. 查找相关知识:在进行问题分析后,需要查找相关的地理知识。

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籍或者搜索互联网等途径来获取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解答问题。

4. 运用知识解题: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问题的要求和限制条件,进行分析和推理,运用相应的地理理论知识和方法解题。

5. 检查答案:在解题完成后,要对答案进行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可以通过自己再次核对解题过程,或者请教老师或同学进行对答案的核对。

二、解题技巧分享1. 理清题目逻辑关系:在解答地理题目时,要善于理清题目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以通过画图、列式、构建模型等方式来帮助理清逻辑关系,更好地理解题目和解答问题。

2. 熟练运用地理专业术语:地理学中有许多专业术语,掌握和熟练运用这些术语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和解答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点掌握地理学相关术语,并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

3. 学会归纳总结:地理学科内容较为广泛,解题中涉及的知识点也较多。

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类题目,可以归纳总结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

这样在解题时可以更快速地找到相关知识点并加以运用。

4. 注重实际应用:地理学科注重实践应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提高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地理相关新闻、案例等,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5. 多做例题进行练习:地理学科的解题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2023届高三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和分析技巧汇编(精华版)

2023届高三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和分析技巧汇编(精华版)

2023届高三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和分析技巧汇编(精华版)一、常见答题模板(一)地形地势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②经纬度位置;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⑤经济和军事位置;⑥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7.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三江平原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河流较多,植被茂密;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青藏高原 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冰川积雪融水较多;③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聚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长江中下游平原 ①降水丰富;②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二)气候1.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地势。

阴坡阳坡,海拔高度(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2.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1)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含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含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含答题模板)
(2)列出“模板”。

(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②经纬度位置;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⑤经济和军事位置;⑥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
②河流流向
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7、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高中地理评价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高中地理评价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高中地理评价类题目的答题方法评价类试题是高考常见题型之一,几乎每年高考都会消失,但是很多同学甚至是老师对此类问题却经常无法下手。

笔者在平常教学中,尤其是高三二轮复习时也曾尝试(总结)评价类题型的设问形式、常见考点和答题模式,但发觉在答题模式的建立上还不是很到位。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评价类题目的答题(方法),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高中地理评价类题目的答题方法一、答评价类题目常见的问题对于评价类题目来说,同学主要的问题是第一,概括不全面,简单遗漏要点;其次是审题时对限定性词语把握不够;第三是答题不够规范。

下面,笔者针对评价类考点进行了归纳,明确了各类考点的区位分析的要点,讲授时运用这类模板同学就不简单遗漏要点,另外模板的应用有助于同学答题用词的规范性。

二、评价类题目常见的设问形式常见评价类设问词“评价……”“……的影响”“分析……的利弊”等。

高考评价类题目的主要涉及的关键词为条件、影响,包含区位条件、进展条件、有利条件、不利条件、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等限定性词语。

三、评价类试题常涉及的考点评价大型工程带来的影响(如水资源、油气资源跨区域调配,水利工程等),分析区域进展条件的优劣,考点可以涵盖农业、工业、城市、可持续进展、交通站点建设,自然灾难等点多面广,考查内容特别广泛。

同学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很简单冲动,往往没有理清晰题意就开头答题,常常造成答非所问。

四、评价类题目的答题思路首先要做的是对区域进行定位,知道设问地区在哪里;其次需要留意的是,依据题意,找出关键词语,是对哪一考点设问,有没有有利或者不利,自然条件或者社会经济条件,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等类似的限定性词语,以便答题时做到有的放矢,不偏离答题方向;第三就是进入答题阶段后,先不急下笔,充分调动自己的学问储备,分析该考点的影响因素,然后回顾定位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经济进展水公平,做出评判后才下笔,这样答题时才不会盲目,导致答非所问。

高考地理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各题型的答题技巧高考地理各题型的答题技巧一、选择题答技巧1、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

2、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性信息);3、在解连锁题时,往往题的解题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

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4、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

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5、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6、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二、非选择题答题技巧1、准确定位,弄清是哪里。

首先可利用经纬网准确定位,其次可以根据特殊的形状进行区域定位。

2、描述分布,注重极值与递变。

分布规律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3、如何描述地形特征: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②.地势起伏状况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④.(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三、双项选择题地理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单题分值超过单项选择题,而从阅卷情况看,双选题错误率较高。

从答案组合情况看,双项选择题有六种组合,而单项选择题只有四种,因此双项选择题的难度相对较大。

要顺利解答双选题,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1、运用排除法。

在双选题中运用排除法比在单选题中更直接有效,排除选项中两个明显错误的答案,正确的选项就“水落石出”。

2、对选项进行分类组合。

将四个选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分成两组,再对照题意确定一组佳的选项。

3、对于难以取舍的选项,适当运用“量化法”“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来确定终的答案。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技巧1. 理解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自己完全理解题目的要求和限制条件。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先标记下来,等回答完其他问题后再回来解答。

2. 利用关键词:在题目中找出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你快速定位答案的相关信息。

例如,如果题目问到某个地区的气候特征,那么“气候”、“温度”、“降水”等词就是关键词。

3. 结构化思考:在回答问题时,要尽量结构化自己的思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答案。

例如,可以先描述事实,然后解释原因,最后得出结论。

4. 使用地理术语:在回答问题时,要尽量使用地理学的专门术语,这不仅可以展示你的地理知识,也可以使你的答案更准确。

5. 提供证据:在回答问题时,要尽量提供具体的证据来支持你的观点。

这些证据可以来自于教材、地图、图表等。

6. 注意字数和时间:在做大题时,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字数。

一般来说,每道大题的答题时间应该在15-20分钟左右,字数应该控制在200-300字左右。

7.检查答案:在完成大题后,要留出一些时间来检查自己的答案。

检查的重点应该放在是否理解了题目的要求,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地理知识,是否有遗漏或错误的信息等。

8. 举例说明: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通过举例子来更具体、生动地阐述你的观点。

这些例子可以是教材中的案例,也可以是你自己的经历或者观察到的现象。

9. 图表解读:如果题目中有图表,那么首先要仔细阅读图表的标题、图例和注释,然后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和信息,结合题目的要求来解答问题。

10. 对比分析: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或者不同情况下的地理现象或特征,以此来深化你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11. 预测推理:有些大题可能要求你对某个地理现象或趋势进行预测或者推理,这时你可以根据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推测。

12. 保持客观:在做地理大题时,要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要因为自己的主观感受或者偏见而影响对问题的理解和答案的表述。

解题能力微专题--地质地貌形成过程类问题解题技巧

解题能力微专题--地质地貌形成过程类问题解题技巧

微专题地质、地貌形成过程类问题答题方法技巧学习目标复习地质地貌相关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掌握地质、地貌形成过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课标和考情分析地理过程是指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其在地理课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的地理课程性质,反映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的课程设计思路。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高考对地理事物“动态变化过程”的考查逐渐成为新课标高考的亮点。

地质地貌形成过程是地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始终是最近几年高考的重点。

2018年考了扎龙湿地形成演变过程、龙卷风的形成过程、锋面天气形成过程。

2019年考了里海由海成湖,再进一步先后演化为淡水、咸水湖。

2020考了长白山北坡岳桦林林线从上升到稳定的演进过程、玄武岩台地向平顶山和尖顶山的演进过程。

单元知识体系构建解题方法技巧指引一、环境类型、岩石类型、地质作用类型不同,地质、地貌发育结果不同。

1.环境决定地质作用,环境变迁决定地质地貌变迁2.不同物质性质或者岩石,地质成因不同,识别岩石类型成为判定地质作用的关键依据。

3.内外力性质不同,地貌形态不同。

所以内外力变化,地貌会发生变化。

二、地质作用的发生空间顺序规律:1.同一位置的沉积岩,越往下去,越老,形成越早。

2.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侵入岩分布在地下,固结成岩形成的沉积岩分布在地下。

外力形成的沉积物分布在地表。

如果变质岩和侵入岩分布在地表,必然经过地壳抬升。

已经形成的岩石又发生变质作用,往往有下降运动。

3.风化和侵蚀作用分布在地势相对高的地方,沉积和固结成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地方。

三、地质作用的发生时间顺序规律1.一般而言风化、侵蚀先于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沉积岩是一层一层沉积,上层压着下层,下层固结成岩,分层的,下层先形成。

3.被侵入者早于侵入者。

4.一般是先褶皱后断层。

5.一般先有内力作用,后有外力作用。

高考地理综合题解题技法(教案)

高考地理综合题解题技法(教案)

高考地理综合题解题技法【教学目标】通过代表性立体学习,能正确掌握地理综合题解题的一般步骤,熟悉几种常见综合题的解答框式【教学重点】1、地理综合题解题的一般步骤;2、“特征类”综合题的答题框式;3、“原因类”综合题的答题框式。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阅读、分析文字、图形材料和设问,解决“解读信息细审题,找准切入点”的问题;2、如何调动学生的基础知识,解决“回归教材找情境,选准思维落点”的问题;3、如何训练学生正确书写,解决“思全答精”的问题。

【学习内容】{引题} 例1(2013 泰州模拟节选)右图为“云南省地形图”。

读图回答问题。

云南省地形特征是。

①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什么地形)②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南部为崎岖的高原;(怎么分布)③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走向)④山河相间分布,且山高谷深(特殊地形){讲解点评} 高考地理综合题一般解题步骤四步:一审二捕三思四写三落实:落实材料落实设问落实知识{过渡}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常见类型(1)特征类(2)原因类(3)判断类(4)比较类(5)措施类(6)意义类(7)评价类{学生活动} 讨论“特征类”综合题答题的一般框式{归纳}“特征类”综合题答题框式:地理视角地理要素位置绝对位置、相对位置自然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人文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旅游、市场、政策、科技、历史、文化等地理要素思维方向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④相对位置地形①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分布;②地势(海拔、地形倾斜方向、地势起伏状况);③特殊地形气候①气温:高低、月份、较差;②降水:总量、季节分配;③光照状况;④光热水组合状况水文①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②结冰期;③汛期(凌汛);④含沙量;⑤水位;⑥流速;⑦水能水系①长度;②流向;③流域面积;④支流湖泊的数量、形态;⑤河网形态、密度;⑥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⑦落差、峡谷{思维巩固}例2(2010·重庆卷节选)孔子学院是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基本任务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下图是A国孔子学院(堂)分布图,图10是A国局部地区河流分布示意图。

高三地理知识结构及综合题答题技巧指导

高三地理知识结构及综合题答题技巧指导

前言:以下答题指导只是为你提供每一类问题解答思路而已,同学们在具体答题时,要适当增减一些内容,使答案更加完满。

另外,有些知识难免遗漏,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增补。

●总指导:心态平稳、审题第一、构建模型、列出思路、规范作答●要答好地理题,你一定要熟记以下地图,这是做题的基础。

1、经纬网,各大洲和各主要国家和各主要地形区的经纬网图,因为这些年高考都是只画经纬线出来让考生来做题的。

2、世界地形图。

注意各主要经纬线经过地形区的地形剖面图。

3、世界气候分布图。

4、世界海陆轮廓图,包括主要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5、世界洋流分布图。

6、世界自然带分布图。

7、板块构造图。

8、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9、世界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0、中国各地形区的经纬度。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秦岭,台湾岛,海南岛,北回归线、25°N、30°N、40°N、45°N、90°E、105°E、110°E、115°E、120°E、125°E穿过的地形区)。

11、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12、中国地形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13、各种光照地球图的判读方法。

14、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

●答题总的原则: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大的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压带和风带、大气环流、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等;人为因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历史等。

解答地理综合题要掌握技巧

解答地理综合题要掌握技巧
理 及 解 题 方 法 ,这 就 只 起 了 强 化 记 忆 的 作 用 。 而 开 放 题 教 学 的 课 堂 总 结 应 作 为 画 龙 点 睛 的 环 节 .让 学 生 比 一 比
发展 、演变过程 ,而不是寻找一个简单的答案。③示范
能否 取得高分 的关键 。

掌 握 的知 识 ,结 合 每道 题 的分值 进 行合 理 作答 。切忌 没
看 清 试 题 ,没 弄 懂 题 目就 急 着 下 定 论 。 因 此 , 必 须 认 真

审 清 题 千 。有 效 作 答
认 真 审题是 解题 的第一 步 。但 学 生在 做题 时 普遍 存 在重 解题 、轻 审题 的现 象 ,因为 综合 题 往 往 图文材 料 篇 幅很 长 ,而 问题 篇 幅较 短 ,造成 一些 学 生在 做 题 时匆 匆 浏览 题 目便 急 于下 笔 ,结果 是 “ 失之 毫 厘 ,差之 千 里 ” , 因审 题不 清而 导致 失分 的现 象 时有 发生 。殊 不 知 .材 料 是 命 题者 经过精 心筛 选 提供 给考 生 的资 料 ,其 中隐 含 了 很 多答题 必 不可 少 的信息 。因此 ,应 提醒 学 生在 做 题时
于 增进 学 习 。② 过 程性 原则 。过 程性 原 则 ,就是 要 求教
师 在 教 学 中 通 过 数 学 思 维 过 程 的 暴 露 和 问 题 的 解 决 过 程 来 启 发 、 引 导 学 生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感 受 、体 验 知 识 的 产 生 、
索性 越俎 代疱 ,匆 匆在 最 后阶段 总 结本 节课 的定 义 、定
时 ,考生 可 根 据题 目的 分值 、答 题 卷 所 留空 白的 大小 .
性 。 一 节 课 上 不 能 完 成 的 问 题 ,也 可 安 排 到 课 后 完 成 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综合题解题技巧:地理过程性分析型一、考点梳理1.自然地理部分(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8)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海洋渔场的形成过程等。

(9)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10)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2.人文地理部分(1)聚落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聚落(如乡村、城市等)的形成过程及其差异。

(2)城市化的过程及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分化过程。

(3)不同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及其对工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过程。

(4)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化过程、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过程。

(5)区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推进、区域资源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二、答题技巧1.概念探知: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

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方向主要为:①有限时段内的依时行为。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②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

2.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自我知识储备(1)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要充分理解和掌握。

(2)学会使用地理语言描述地理现象。

(3)平时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答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时间性:答题过程要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

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能写成d→c→b→a,要注意过程的时间性。

(2)因果性: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不仅有时间先后顺序,而且一般有明确的因果联系,答题过程中注意要由因索果,保证答题过程的逻辑性。

(3)完整性: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一般是按点给分,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把地理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因果关系用地理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遗漏其中的过程。

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 →d,不要跳跃式写成a→c→d或a→b→d。

(4)精细化:答题过程要精细化,既然是一个过程,就要把每个过程都逐一写下来,切忌一个过程一句话就概括完毕。

但不能出现滔滔不绝、下笔千言,不能把简单题写成小作文。

三、典例剖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变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

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解析】第(1)题,本题需要结合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来解答,考查综合思维能力。

山脉隆起引起地貌变化,导致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山脉形成分水岭,导致里海汇水面积减小,汇入水量减少进而导致湖泊面积减小;里海位于盛行西风带内,山脉隆起后,阻挡湿润西风气流进入,局部气候变得干旱,水量减少、蒸发加剧,湖泊水量减少、面积缩小,向内陆湖演化。

(2)冰川晚期依然属于冰期,气温较低,因此里海蒸发较弱;冰期地面和高山积累大量冰川和积雪,随着晚期气候变暖,冰雪开始融化且水量增大,里海的水量补给较大。

在一定时期内,里海补给量大于蒸发量,因此湖泊含盐量低,一度为淡水湖。

(3)根据上一问提示,里海一度为淡水湖时,其主要补给为冰雪融水,融水量大且杂质(含盐量)较低。

后气候继续变暖,冰川大幅消退,冰雪融水量减少,结合图中所示多条河流注入里海可知,此时里海补给形式变为河流补给。

河流补给量有限且携带盐分注入里海,由于里海没有出水口,盐分难以排出,又因气候变暖蒸发加剧,里海水量减少,最终导致盐度升高。

(4)本题需要学生结合已知材料进行迁移和推演,难度较大。

材料提示“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这句话说明了里海形成湖泊的必要条件为两大板块的北移,并且也说明了里海成为湖泊的过程: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导致山脉隆起和地中海萎缩,促使里海与海洋完全分离,成为湖泊。

因此推断,如果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推动更多山脉隆起,加剧地中海萎缩,可能会促使黑海和地中海与里海一样,演化为湖泊。

所以,两大板块继续保持目前运动趋势不变继续北移,是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解析】图(a)中只有天然次生林、灌丛,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此时天然次生林、灌丛下面地下水位高于沼泽地,则可稳定地为沼泽提供水源。

具体过程为树叶、树冠、树干等截留降水,阻挡地表径流,致使地表水流速减缓,增加雨水下渗量。

【答案】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3.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优特产,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a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b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指出图b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解析】从景观图和地貌类型素描图看该地貌位于山前地带的河流流出山口处,呈扇形分布,可判断为冲积扇或洪积扇。

该处正处于由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的流速度减缓,导致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

【答案】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缅甸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经变质而形成。

清代,主要是人工在旱季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如图a),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

左图为缅甸翡翠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图b为M地区的人们在左图M地区地表发现的海螺化石。

(1)推测乌龙河“水石”的形成过程。

(2)描述M地区地表有含有海螺化石的岩石的形成过程。

【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后经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再经地壳运动,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搬运、堆积而形成。

(2)地表物质经过风化、侵蚀、搬运等过程后,堆积在地势较低的地方,经过压紧固结形成沉积岩;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动植物遗体或遗迹逐渐变成化石;随着板块挤压,含有化石的岩层逐渐被抬升到地表。

5.下图中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2)说明图中M地区河谷地貌的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答案】(1)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2)V型河谷。

地势高差大,水流湍急,河流下蚀作用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