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灭绝》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江宁分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回头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江宁分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回头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江宁分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回头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在较长一段稔熟地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

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

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

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奢华/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

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位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瞧)热闹了。

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瑕想..。

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显得有些孱.弱似的。

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风起云涌/叱咤风云)的气势。

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

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蔓..开来。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稔.熟(niǎn)不速之客B.炸.锅(zhà)大相径庭C.孱.弱(cán)瑕想D.不落.(là)弥蔓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奢华凑风起云涌B.奢华瞧叱咤风云C.浮华瞧风起云涌D.浮华凑叱咤风云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⑤在这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4说明文阅读(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4说明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14 说明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山西光村村居文化放异彩梁冬①光村位于吕梁山脉姑射峰东南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新绛县的一个村落。

其美丽的村名,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五彩缤纷,耀眼夺目,获名光村。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2011年被授予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②有着3000年辉煌历史的光村,经过历代村贤志士的不断创建与修葺,至20世纪40年代③光村深厚古老的文化积淀,还体现于巍然深厚的城垣堞门及城外的环城林。

它们作为光村文化的载体,不仅具有为护村安民提供优良环境的物质作用,是造就一代代光村优秀人才的文化基石。

④光村城垣呈正方形,东西、南北之长皆为一百二十丈。

村围四周城垣完整,高约四丈,车马可以环行。

东、西城墙端南正北一线贯通,不留旁门,子午为轴,南北呼应。

东、西二门又各分南、北城墙为三等份近似..黄金分割。

竖立于村四周的城垣门标新立异,城门各有寓意。

⑤西北,乾元门。

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追溯本村的起源;其二是强调这西北方向的重要。

东南,照是耀射。

“继照”二字力沉千钧,任重百世。

其含义十分明显:寄厚望于后昆,广汉门。

广者宽大也,汉可解为汉朝或银汉。

光村始建于北齐可排除汉朝说(天河),又可引申为地上的江河。

西南,大武门。

提醒本村后辈,弃燕雀之小志,学有用之大技,干利国之大业,建为民之丰功。

⑥“地上文物看山西”,在三晋大地,要找出“王家大院”那样的豪宅大院户并非难事,并不多见。

⑦因此,2008年,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来光村感慨道:“没想到这里的文化遗产这么地道,这些是时间的产物,别看这些门楼已破败,但历史的价值都写在它的上面。

”⑧光村的民居院落以四合院居多,其中最为称奇的是赵家十八座院。

该院始建于乾隆初年,建筑风格有四奇:奇一,一线建起,凡墙接处皆互相咬合绝无垂向接缝,不论面阔几间,皆用通檩;奇三,整个十八座院落院院有门;奇四,全院都是砖木结构,都是四面插廊,檐下花板雕柱,或人虫鸟兽,或山水花木,呼之欲出。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合肥市第八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

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

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

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件。

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

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中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

如籼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籼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性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

因此,对于育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

而坐落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

种子大约出现在3.6亿年前,是陆地植物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的高度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包含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通常,成熟的种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

托福备考托福阅读34套TPO样题+解析+译文15--2 Mass Extinctions物种灭绝

托福备考托福阅读34套TPO样题+解析+译文15--2 Mass Extinctions物种灭绝

托福考试 复习托福阅读TPO15(试题+答案+译文)第2篇:Mass Extinctions物种灭绝托福阅读原文【1】Cases in which many species become extinct within a geologically short interval of time are called mass extinctions. There was one such event at 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 period(around 70 million years ago). There was another, even larger, mass extinction at the end of the Permian period (around 250 million years ago). The Permian event has attracted much less attention than other mass extinctions because mostly unfamiliar species perished at that time.【2】The fossil record shows at least five mass extinctions in which many families of marine organisms died out. The rates of extinction happening today are as great as the rates during these mass extinctions. Many scientists have therefore concluded that a sixth great mass extinction is currently in progress.【3】What could cause such high rates of extinction? There are several hypotheses, including warming or cooling of Earth, changes in seasonal fluctuations or ocean currents, and changing positions of the continents. Biological hypotheses include ecological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insects and flowering plants or of bottom-feeding predators in the oceans. Some of the proposedmechanisms required a very brief period during which all extinctions suddenly took place; other mechanisms would be more likely to have taken place more gradually, over an extended period, or at different times on different continents. Some hypotheses fail to account for simultaneous extinctions on land and in the seas. Each mass extinction may have had a different cause.Evidence points to hunting by humans and habitat destruction as the likely causes for the current mass extinction.【4】American paleontologists David Raup and John Sepkoski, who have studied extinction rates in a number of fossil groups, suggest that episodes of increased extinction have recurred periodically, approximately every 26 million years since the mid-Cretaceous period. The late Cretaceous extinction of the dinosaurs and ammonoids was just one of the more drastic in a whole series of such recurrent extinction episodes. The possibility that mass extinctions may recur periodically has given rise to such hypotheses as that of a companion star with along-period orbit deflecting other bodies from their normal orbits, making some of them fall to Earth as meteors and causing widespread devastation upon impact.【5】Of the various hypotheses attempting to account for the late Cretaceous extinctions, the one that has attracted the most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is the asteroid-impact hypothesis first suggested by Luis andWalter Alvarez. According to this hypothesis, Earth collided with an asteroid with an estimated diameter of 10kilometers, or with several asteroids, the combined mass of which was comparable. The force of collision spewed large amounts of debris into the atmosphere, darkening the skies for several years before the finer particles settled. The reduced level of photosynthesis led to a massive decline in plant life of all kinds, and this caused massive starvation first of herbivores and subsequently of carnivores. The mass extinction would have occurred very suddenly under this hypothesis.【6】One interesting test of the Alvarez hypothesis is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the rare-earth element iridium (Ir).Earth’s crust contains very little of this element, but most asteroids contain a lot more. Debris thrown into the atmosphere by an asteroid collision would presumably contain large amounts of iridium, and atmospheric currents would carry this material all over the globe. A search of sedimentary deposits that span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Cretaceous and Tertiary periods shows that there is a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abundance of iridium briefly and precisely at this boundary. This iridiumanomaly offers strong support for the Alvarez hypothesis even though no asteroid itself has ever been recovered.【7】An asteroid of this size would be expected to leave an immense crater, even if the asteroid itself was disintegrated by the impact. The intenseheat of the impact would produce heat-shocked quartz in many types of rock. Also, large blocks thrown aside by the impact would form secondary craters surrounding the main crater.To date, several such secondary craters have been found along Mexico’s Yucatan Peninsula, and heat-shocked quartz has been found both in Mexico and in Haiti.A location called Chicxulub, along the Yucatan coast, has been suggested as the primary impact site.托福阅读试题1.Paragraph 1 support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mass extinctions?A.They take place over a period of 70 million years.B.They began during the Cretaceous period.C.They eliminate many animal species that exist at the time they occur.D.They occur every 250 million years.2.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scientists base their belief that a mass extinction is going on at present on which of the following?A.The speed with which mass extinctions are happening today is similar to the speed of past extinctions.B.The number of species that have died out since the last extinction event is extremely large.C.Mass extinctions occur with regularity and it is time for another one.D.Fossil records of many marine species have disappeared.3.The word extended in the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A.specific.B. unlimited.C.reasonable.D. long.4.According to paragraph 3, each of the following has been proposed asa possible cause of mass extinctions EXCEPTA.habitat destruction.B.continental movement.C.fierce interspecies competition.D.changes in Earth's temperature.5.Paragraph 3 support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deas about mass extinctions?A.Scientists know the exact causes of most mass extinctions.B.Mass extinctions are unlikely to happen again in the future.C.Insects, flowering plants, and bottom-feeding predators in the oceans tend to be the first organisms to disappear during episodes of mass extinctions.D.Some mass extinctions occurred on land and in the seas at the same time.6.Which of the sentences below best expresses the essential information in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Paragraph 4)in the passage? Incorrect choices change the meaning in important ways or leave out essential information.A.Based on their studies of extinction rates of numerous fossil groups, paleontologists David Raup and John Sepkoski have determined that mass extinctions occur about every 26 million years.B.David Raup and John Sepkoski studied extinction rates of numerous fossil groups and suggest that mass extinctions during the Cretaceous period continued for 26 million years.C.Studies that paleontologists David Raup and John Sepkoski conducted of various fossil groups have revealed that extinction rates have increased over the past 26 million years.D.The studies conducted by paleontologists David Raup and John Sepkoski of the fossil remains of species suggest that the extinction rate of species started to increase by the middle of the Cretaceous period. 7.According to paragraph 4, what aspect of extinction episodes does the companion-star hypothesis supposedly clarify?A.Their location.B.Their frequency.C.Their duration.D.Their severity.8.The phrase account for in the passage(Paragraph 5)is closest in meaning toA.describe.B.challenge.C.explain.D.test.9.According to paragraph 6, what made iridium a useful test of the Alvarez hypothesis?A.Its occurrence in a few locations on Earth against several locations on other planets.B.Its occurrence in limited quantities on Earth against its abundance in asteroids.C.Its ability to remain solid at extremely high temperatures.D.Its ease of detection even in very small amounts.10.In stating that no asteroid itself has ever been recovered, the author emphasizes which of the following?A.The importance of the indirect evidence for a large asteroid.B.The fact that no evidence supports the asteroid impact hypothesis.C.The reason many researchers reject the Alvarez hypothesis.D.The responsibility of scientists for not making the effort to discover the asteroid itself.11.The word intense(Paragraph 7)in the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toA.sudden.B.unusual.C.immediate.D. extreme.12.What is the purpose of paragraph 7 in the passage?A.It proposes a decisive new test of the Alvarez hypothesis.B.It presents additional supporting evidence for the Alvarez hypothesis.C.It explains why evidence relating to the Alvarez hypothesis is hard to find.D.It shows how recent evidence has raised doubts about the Alvarez hypothesis.13. Look at the four squares [■] that indicate wher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could be added to the passage. Where would the sentence best fit? In general, it is believed that these two extinctions resulted from drastic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at followed meteorite impacts or massive volcanic eruptions.■Cases in which many species become extinct within a geologically short interval of time are called mass extinctions. ■There was one such event at 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 period (around 70 million years ago). ■There was another, even larger, mass extinction at the end of the Permian period (around 250 million years ago). ■The Permian event has attracted muchless attention than other mass extinctions because mostly unfamiliar species perished at that time.14. Directions: An introductory sentence for a brief summary of the passage is provided below. Complete the summary by selecting the THREE answer choices that express the most important ideas in the passage. Some sentences do not belong in the summary because they express ideas that are not presented in the passage or are minor ideas in the passage. This question is worth 2 points.There have been many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causes of mass extinctions.A.Asteroid impacts,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in Earth's climate and in the positions of the continents have all been proposed as possible causes of mass extinctions.B.Researchers have observed 26-million-year cycles in extinction rates of a number of fossil groups that could all be attributed to the same cause.C.According to the Alvarez hypothesis, much of the iridium originally present on Earth was thrown into the atmosphere as a result of an asteroid impact that also caused a mass extinction.D.The unusual distribution of iridium on Earth and the presence of craters and heat-shocked quartz are central to the theory that an asteroid impact caused the late Cretaceous event.E.The collision between Earth and a large asteroid resulted in massive damage and generated enough heat to cause irreversible changes inEarth's atmosphere.F.There was a particularly large mass extinction that occurred around 250 million years ago at the end of the Permian period, whose cause could not be determined.托福阅读答案1.以mass extinctions做关键词定位至第一句,说大量生物在短时间内灭绝的这种现象叫做大灭绝事件,C是原文的同义替换,所以是正确答案。

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潮汐.(xī)劫.难(jué)天衣无缝.(fènɡ)B.褶.皱(zhě) 地震.(zhèn) 海洋深渊.(yuān)C.追溯.(sù) 陨.落(yǔn) 地壳.运动(ké)D.彗.星(huì) 衍.射(yǎn) 两栖.动物(xī)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是大陆在(漂移迁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漂移迁移)。

(2)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迅速)。

3.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大约经历了一亿年,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①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②气候逐渐变冷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④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A.②④③①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①③④②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2)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3)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4)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5.填空。

(1)本课两篇短文的作者是,他是国作家、科幻小说家。

(2)《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 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人类灭绝了多少物种阅读答案

人类灭绝了多少物种阅读答案

人类灭绝了多少物种阅读答案【篇一:人类与物种灭绝】txt>我们美丽的星球上生活着很多不同的物种。

根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上报道的最新研究结果,地球上已经被定义、命名的生物约有1000万种左右。

包括我们人类在内,这些物种还算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天敌,通过相互制约来达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的破坏,地球上的物种开始锐减。

近日美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上刊登的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我们只知道人类史破坏自然界的最大凶手,却可能不知道,对于物种灭绝,人类的的效率是自然的1000倍。

物种灭绝,人类的效率是自然的1000倍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北卡罗莱纳州杜汉姆市的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斯图尔特?皮姆早已致力于研究物种多样性科学20多年。

此次关于全球物种灭绝速率的新的估计数据依然是来自斯图尔特?皮姆和他的同事们。

这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又一次给人类敲响警钟。

其实早在1995年,皮姆就曾估计,人类活动造成物种灭绝的速率是环境背景绝灭速率的100到1000倍。

然而事实上,皮姆当年的研究既低估了物种目前消失的速率,也同时高估了在过去1000万年到2000万年中环境因素造成物种灭绝的“背景速率”。

他们近日公布的研究成果将这个数字定在了当年的最高上限。

有人可能会好奇,科学家是怎样得知大自然对于物种的灭绝效率。

其实计算自然对于物种的灭绝效率是个巨大的工程,主要通过化石记录和遗传数据。

其中的各项步骤繁琐而复杂,需要很多科学家研究团队来共同协作完成。

皮姆称:“物种灭绝的自然速率很难衡量,但还是有办法的。

在我们开始破坏栖息地之前,新物种出现的速率似乎比原有物种消失的速率要快。

换言之,自然灭绝的速率不会超过自然形成新物种的速率。

”来自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瑞士格兰德团队的成员托马斯?布鲁克简单地向《新科学家》杂志记者解释了物种起源的计算方法:“通过研究动物的dna,动物学家们可以得出很多动物种群的家谱,这样就让他们可以计算新物种要花多久才会出现。

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太原市2024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9:00—11:30)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编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今天,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对应着2亿只昆虫。

你坐在那里阅读这句话的同时,有无数只昆虫正在这个星球上迤逦、爬行,或是展翅飞舞,比全世界所有海滩上的沙砾还多。

无论你喜欢与否,它们都包围着你,因为地球本就是昆虫的星球。

它们的数量多到让人难以想象,而且它们无处不在:森林和湖泊、草原和河流、冻原和高山。

石蝇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约6000米高的寒冷之地,而水蝇则生活在黄石公园滚热的泉水中,那里的温度高于50℃。

世界上最深的山洞那永恒的黑暗里生活着盲眼的穴居蚊,也有昆虫生活在洗礼池、计算机和原油坑里,或者在马胃里的酸液和胆汁之中。

它们还生活在沙漠里、冻海的冰层之下、雪中,以及海象的鼻孔里。

昆虫也许很小,但它们的成就是绝对不容小觑的。

远在人类踏足这个星球之前,昆虫就已经开始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了:白蚁培养真菌作为食物,而蚂蚁则将蚜虫当作奶牛圈养起来;胡蜂是最早用纤维素造纸的生物。

昆虫在千百万年前就解决了空气动力学和导航方面的复杂问题,并且学会了——即使不算是驯服火,至少也算是驯服光,甚至将光掌控在了它们自己的身体里。

不管我们是选择一只一只地数,还是一种一种地数,都可以很有底气地说出昆虫是这个星球所有动物当中最为繁盛的一个纲。

昆虫不仅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个体数量,而且拥有大约100万个不同的种类。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思维实验吧: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所有已知的物种——无论大小——都被授予联合国会员国的席位,那么会议大厅里将会挤成一锅粥,因为即使每个物种只派一位代表,加起来仍然超过150万位。

考研阅读解析1简介

考研阅读解析1简介

31. The extinction of large prehistoric animals is noted to suggest that提及大型史前动物的灭绝是为了说明[A] large animals were vulnerable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大型动物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B] small species survived as large animals disappeared.当大型动物消失的时候小型物种存活了下来。

[C] large sea animals may face the same threat today. 大型海洋动物今天面临相同的威胁。

[D] slow-growing fish outlive fast-growing ones. 成长缓慢的鱼要比成长快速的鱼活得长。

【答案】 C 【考点】推断题。

【分析】通过题干关键词“大型史前动物的灭绝”可以定位到第一段。

作者提到它们的灭绝是由于人类的捕杀,作者在第一段最后一句提到,“如今类似的事情可能会发生在海洋中”。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作者是为了引用大型史前动物的灭绝来引出海洋物种同样面临着由于人类过度捕捞而灭绝的这个话题,故正确答案是[C]。

[A]、[B]、[D]选项都没有能够表达出作者的这个意图,而只是很浅层去分析表象。

32. We can infer from Dr. Myers and Dr. Worm’s paper that从迈尔斯博士和沃尔姆博士的论文中我们可以推断出[A] the stock of large predators in some old fisheries has reduced by 90%.一些老渔场里大型捕食类鱼种的贮存量已经减少了90%。

[B] there are only half as many fisheries as there were 15 years ago.现在渔场的数量只有15年前数量的一半。

《物种灭绝》阅读答案

《物种灭绝》阅读答案

《《物种灭绝》阅读答案.doc》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小编...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18591.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的数量及分布。

2.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

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地球物种(1)数量:500万~5 000万种。

(2)分布:3/4生活在热带地区。

(3)寿命:平均大约为 500万年。

(4)自然灭绝:平均 1.1年灭绝一个物种。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1.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增加。

2.物种灭绝的种类:植物和昆虫为主。

3.物种的作用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无从估计。

4.人类的措施扭转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现象。

(√)2.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 3.随着人口的加速增长,物种灭绝有加速的趋势。

(√)4.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要把所有濒危动植物移出原生长地,移入动植物园进行特殊管理和保护。

(×)5.我国在黄河三角洲上发现大面积的野生大豆种群,国家有关部门下令大力保护。

保护野生大豆种群的主要原因是( A )A.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从中获取人类有用的生物基因B.野生大豆是上等的饲料,经济价值高C.野生大豆的水土保持作用比较其他植被强D.野生大豆是常见的美化绿化植被知识点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探究]读教材P67图4.13,探究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300年来世界人口数量呈________趋势,世界物种灭绝数呈________趋势,两者之间呈________相关。

(2)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或推论?(3)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答案:(1)上升上升正(2)人类活动(人口增多)加速了物种灭绝。

(3)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将濒危物种移入适宜环境——迁地保护和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离体保护以及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措施。

湖南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语文含答案

湖南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语文含答案

湖南2024届模拟试卷(二)语文(答案在最后)命题、审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假如地球只有一岁(节选)①①第三次物种大灭绝结束两小时后,中生代继之而来。

首先登场的是槽齿龙和板龙。

不过,要想称霸地球,恐龙还得等待时机,静候又一场大灭绝的“洗礼”。

12月15日,地球迎来了第四次物种大灭绝。

这一回,气候成了致命因素。

曾经干热的环境逐步变得温湿,适应不了新时代的生物只能被淘汰出局,特别是那些古代大型裸子植物,几乎无一幸免......。

接下来的两天,现代蛙类、海龟和咸水鳄这些现存的活化石登场,令人欢欣鼓舞。

恐龙注定是这个时代的“天之骄子”。

它们非但没有灭绝,反而变得更加昌盛兴旺。

腕龙、剑龙和雷龙,割据三地。

尽管爬行动物看似统治了这个时代.........,但内部却已经出现了分化。

有一部分爬行动物悄然变身,成了早期的哺乳动物,它们在大地上游走,暗暗积蓄力量,为日后的霸权易主埋下了伏笔。

但此时的哺乳动物只有老鼠般大小,在狭缝中求生和挣扎。

②还有一部分爬行动物向往天空,于是,始祖鸟诞生了。

随之而来的则是有羽毛的温血鸟类。

12月26日,即距今7500万年前左右,恐龙家族的巨无霸霸王龙登场了,它们横行于大地。

12月26日,地球遭遇了第五次物种大灭绝。

距今6500万年前,恐龙全军覆没。

一个主流说法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了火山爆发,并导致了一系列灾难性的连锁反应。

爬行动物“逊位”,鸟类动物和哺乳动物“登基”,新生代展开了。

12月28日,齿鲸和须鲸诞生,它们属于现代鲸类,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哺乳动物。

物种灭绝阅读答案

物种灭绝阅读答案

物种灭绝阅读答案阅读短文《物种灭绝》,完成后面的题目。

(9分)①现在地球上的物种正处于地质史上又一次大灭绝时期。

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踪影全无,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二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本次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

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也就是说一年可能会有27000个物种灭绝,而其中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地消失了。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却是由人类所驱动的。

④过渡地垦荒伐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

据统计,目前地球上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已被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

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有六个天安门那么大面积的雨林在消失。

⑤大肆地狩猎、捕捞是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

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到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头,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几千头。

联合国声称由于过度捕捞,目前海洋中最主要的17种鱼类已有15种数量大幅减少,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种国际贸易一年的净利润能达到100亿美元,它的规模超过了非法军火贸易,仅次于毒品交易。

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就被国际社会明令禁止,但时至今日每年仍有4000头大象遭到猎杀。

⑦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剂等到处散播,无处不在;污水、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等正在不断蹂躏着生态系统。

⑧可见,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不理性行为,严重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如果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还不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那么,今天的物种灭绝就会拉开明日人类终结的帷幕。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廊坊市文安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4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廊坊市文安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4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廊坊市文安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4 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约7.5万年前的一天,人类几乎就灭绝了。

②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一场惊天动地的火山喷发将一团巨大的火山灰送上了天空,火山岩屑覆盖了几千英里(1英里≈1.61千米)。

这次多巴火山的喷发是如此猛烈,是过去2500万年时间里最猛烈的火山喷发事件。

它不可思议地把670立方英里(1立方英里≈4.17立方千米)的灰尘喷入了大气层,致使马来西亚和印度的大片地区被30英尺(1英尺≈0.305米)厚的火山灰覆盖。

最终,这些有毒的烟尘还飘到了非洲,仿佛留下了一条死亡和毁灭的轨迹。

③想象一下,这次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混乱。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炙热的和被火山灰云层遮挡的暗淡太阳的恐怖环境中。

许多人因这些烟尘窒息而亡或被毒死。

之后,温度急剧下降,引发了一季“火山寒冬”。

人们眼睁睁地看着植物和野生动物相继死去,留下了一派荒凉且毫无生气的景象。

④这次灾荒的残酷证据也许能从我们的血液中找到。

⑤遗传学家已经注意到一个奇特的事实,那就是任何两个人都有几乎相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

相比之下,任何两个黑猩猩所携带的基因之间的差异都比整个人类群体之间的差异大。

从数学上看,解释这种现象的一个理论是,假设在那次火山爆发时大部分人都死了,只留下了我们中的一小部分——大约2000人。

出乎意料的是,这群肮脏、衣衫褴褛的人将成为古代的亚当和夏娃,他们的后代最终遍布整个地球。

我们所有人几乎是另一个人的克隆体,是一小群强壮人类后代的兄弟或姐妹,这群人少到可以很轻松地被一家现代旅馆的舞厅容纳。

⑥当他们艰难地穿越贫瘠的地带时,他们根本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子孙后代会占领我们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

⑦今天,当我们畅想未来时,我们发现7.5万年前发生的那一幕实际上可能是一场未来大灾难的大彩排。

我是在1992年回想起这些的,当时我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一颗环绕着遥远恒星运转的行星首次被发现。

语文(二)-2024年1月新“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 (原卷+解析)解析版

语文(二)-2024年1月新“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 (原卷+解析)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

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

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

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件。

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

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中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

如籼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籼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性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

因此,对于育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

而坐落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

种子大约出现在3.6亿年前,是陆地植物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的高度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包含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通常,成熟的种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

但有时,种子也会因进入休眠状态而无法萌发。

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种子自身的原因,如胚还需要继续发育或被种皮密封而未能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另一种则是外部原因,种子已充分成熟,只因环境不具备萌发所必须的条件而被迫处于暂时停顿状态。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①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大地獭、柱牙象、北美野牛、蓝鲸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

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的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②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型动物”( Megafauna)指的是体重在45公斤以上的动物,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也就是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至少有120种大型动物在这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

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

③如果说河流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

④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即使有了洋流也还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

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

⑤2015年10月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

⑥这篇论文是由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

研究人员发现,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头。

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导致被从海底运到海面上的磷元素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8万吨。

⑦除此之外,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

同样拿磷元素来说,300年前每年都有15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96%,只剩下大约6000吨了。

《生物物种大灭绝》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物物种大灭绝》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物物种大灭绝》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①地球上自6亿年前出现动物以来,曾发生过6次“生物物种大灭绝”事件。

除了最为著名的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规模最大、对生物开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发生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未期。

近日,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由中、澳、美、德等国科学家的最新发现:导致2.5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元凶”,极有可能是硫化氢。

②根据化石记录,在寒武纪末期、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末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和白垩纪末期均发生过物种大灭绝事件。

其中,2.5亿年前的二叠纪生物灭绝事件是规模最大、涉及生物类群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次。

研究说明:二叠纪未期,陆生生物大约70%的科未能摆脱灭绝的命运:海洋中那么至少有90%以上的物种在这一时期消失。

在陆地上超过3/4的脊椎动物消失了,蜥蜴类、两栖类、兽孔目爬行类也急剧衰落。

繁盛于古生代早期的三叶虫、四射珊瑚、横板珊瑚、蜓类有孔虫以及海百合等全部绝灭,腕足动物、菊石、棘皮动物、苔藓虫等也遭受严重的打击。

在这次大灭绝中,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也彻底更新,成为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

其发生原因,科学界曾经提出过种种猜想,有的认为是超大规模火山爆发或者海平面的下降导致,有的认为是由于彗星、小行星等天体对地球的撞击,但是各种说法一直以来都未有充分证据证明,大灭绝的原因一直是个谜。

③xx年,一个由中、美、德、澳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开始对二叠纪生物物种大灭绝的成因进展研究。

澳大利亚科学家葛瑞斯在从帕斯盆地提取的岩芯样品中发现了于绿硫细菌特征的分子化石。

绿硫细菌是一种适合生存于厌氧、硫化氢丰富的透光带环境中的自养型菌类,能利用硫化氢、单质硫等进展光合作用。

他们并且发现,岩石中的碳、硫同位素、铁离子丰度等都出现异常变化,由此推断出生物大灭绝期间帕斯盆地一带的海区严重缺氧和水体富含硫化物,现在唯一和当时情况类似的地区就是死海。

专家推测:当时可能是因海洋透光层(海底200米左右,生物能自主进展光合作用生存的最远间隔)带有有毒硫化氢,“杀死”大量需要氧气呼吸的海底生物,并且这种有毒气体到达富集状态,向陆地扩散,造成陆地生物短时间内同样大面积“消失”。

2024届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届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C.建立“冰冻动物园”,可以保存一些珍稀濒危动物的遗传物质,为利用克隆技术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必要条件。
D.科学家们相信,随着基因技术的改良,以及全球性的动物基因库的建立,未来有可能找回和救许多全球濒临灭绝的物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本身可能会直接损害生物多样性,因此,未来制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目标需要特别重视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材料一: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所在生态复合体的种类丰富度和相互间的差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
(摘编自李忠东《动物的“诺亚方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多样性是核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B.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若不采取相应措施防范治理,物种灭绝风险将加剧、同时可能导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提前到来。
截至目前,科学家们已经用保存在冷冻基因库里的遗传物质克隆了4种濒危动物、克隆技术似乎成为拯救濒危动物或灭绝动物的最后希望。如果这项技术在未来能够继续顺利使用、那么可能是找回和拯救许多物种的重要途径。“冰冻动物园”已经成为动物的“诺亚方舟”,下一步科学家们希望能和其他动物园合作,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动物基因库。科学家们相信,基因技术的改良最终可令人们安全地复制全球濒临灭绝的动物。
随着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影响日益明显,气候变化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成为全球性现象,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种的迁移会使其进入新的栖息地范围和地缘政治区域。一方面,新物种的到来表明物种生存范围的成功扩展;另一方面,这些物种也可能代表入侵者与历史上现存的物种竞争或捕食,引起额外的社会成本。在气候变化下管理和保护重新分布的物种,可以从生态社会冲突与再分配、气候变化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全球再分配的共同治理等层面着力进行。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现有的国际生物多样性目标都忽略了气候变化的影响,且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本身也可能直接损害生物多样性。通过确定现有和拟议的2020年后的生物多样性目标,学者们发现即使消除了实现目标的其他障碍,也有可能因气候变化而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下一套生物多样性目标应明确处理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风险,采用灵活动态的保护方法而不是静态的目标,这将使各国能有效地应对生境、遗传资源、物种组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并利用生物多样性的能力来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灭绝
①地球上的生命正处于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

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芳影不存,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2/3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或者说一年灭绝27000个物种,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从这个星球上消失。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灭绝却由一种智慧但不理性的物种--人类所驱动。

60亿人口蜂拥在这个星球上,以各种方式消灭着生物多样性。

物种的形成和灭亡本是自然进化的组成部分,然而一些科学家推测当前物种灭绝速度是这种自然进化过程中灭绝速度的100倍甚至1 000倍,而这正是人类破坏力触目惊心的显现。

④随着农业的开发,人类成为一种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

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90000平方千米的森林在消失。

南美亚马刊、河区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消失六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

据统计,目前超过四分之一的地球土地正在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

⑤狩猎、捕捞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

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条,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千条。

今天人类继续通过过度捕捞蹂躏着海洋,联合国声称最主要的17种鱼类有15种数量已大幅下降,过度捕捞也必然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是一项规模比非法军火贸易还大而仅次于毒品交易的买卖,其一年的净利润达100亿美元。

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被国际禁止,但每年仍有4000头大象遭遇到猎杀。

⑦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剂和其他碳氢化合物(如DDT和聚氯联二苯)现在到处散播、无处不在。

致癌污染物、污水、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正在不断蹂躏海洋和生态系统。

⑧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要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但最重要的是人类应走下凌驾于自然的神坛,重新融入自然的怀抱,尊重和善待生命,以对人的理性和道德来对待大自然,唯有此,人类方能感受到大自然馈以的博大之爱,今天的物种灭绝方不会成为拉开人类明日终结的帷幕!
阅读题:
1.根椐文章内容,概括物种灭绝的人为因素。

(4分)
2.文章第①段到2025年,全球2/3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一句中的将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3.第④段除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述其作用。

(3分)
参考答案:
1.(1)农业的开发 (2)狩猎、捕捞 (3)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4)环境污染
2.不能。

因为将是表示推测,如果删去,句子意思就变为:到2025年,则全球三分之二的海龟一定会与我们永别,这与实际不符。

原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3.举例子、作比较。

作用:通过举例和比较,更具体地突出了农业的开发是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