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评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

再评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
再评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

再评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

再评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

摘要:尽管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给作为一种私权的知识产权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哲理化的讲明,但由于未界定劳动的内涵与外延,未准确处理劳动与资本等生产要素在配置财产权时的关系、劳动与劳动成果异化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时代限制等缘故,因此在讲明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性时,还存在种种缺陷。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及与之配套的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取决于劳动、人格、经济学上的效率以及法理学上的公平等各种因素。

关键词:财产权劳动理论,知识产权的合理性,劳动,效率与公平

引言

易继明博士在2000年第3期《法学研究》上撰文评财产权劳动学讲》,文章认为,洛克的财产权劳动学讲不但给有形财产权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讲明,而且也完美地讲明了知识产权的合理性。2003年11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典研究所发起的学术沙龙上,①易继明博士又将该文提交给沙龙讨论,同时发表了同样的观点。在中国物权法、民法典的制定被抄得专门喧闹的21世纪初,追咨询整个财产权的权源,所以具有专门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整体上赞成易继明博士将劳动作为社会的核心和基础价值、作为讲明财产权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的观点,也赞成易继明博士将财产权作为自由的全然保证,并以此反对财产权过分社会化的观点。然而,笔者并不赞成易继明博士认为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也为知识产权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讲明的观点。下面,笔者将紧紧结合洛克财产权劳动学讲,指出该学讲在讲明知识产权合理性时的意义与缺陷,并分析易继明博士观点的粗糙和不足之处,最后,将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现行知识产权制度设计对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进行修正的全然缘故。

一、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讲明知识产权合理性的意义②

为了批驳菲尔麦③“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的极端保皇主义论调,洛克因袭了自格老秀斯等人以来自然法的传统,提出了自己的自然法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国家与法律学讲。当洛克将其自然法理论系统化和理论化,并运用于财产权的分析时,创立了对后世阻碍深远的财产权劳动理论。洛克认为,在和平、自由、平等的自然状态下,“有一种为人人所应遵守的自然法对其起着支配作用;而理性,也确实是自然法,教诲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差不多上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看见,在洛克的自然法学讲中,财产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权益,任何社会及其法律都必须为其提供爱护,政治社会及其法律的合法性也就在于此。

洛克认为,财产权尽管是一种天赋权益,但在自然状态下,上帝只是把地上的一切给人类共有,而没有人原先就具有排斥其余人类的私人所有权。然而,地上的一切既是上帝给人类使用的,就必须拨归私用,才能对个人有所用处或好处。如何拨归私用呢?洛克认为,不是其他任何方式,而是劳动使人们对原先处于共有状态的一切拨归了私用,从而产生了私人所有权。因为“劳动使它们同公共的东西有所区别,劳动在万物之母的自然所已完成的作业上面加上一些东西,如此,它们就成为他的私有的权益了。……我的劳动使它们脱离原先所处的共同状态,确定了我关于它们的财产权。”洛克在完成自然权益到躯体所有权转变的基础上,通过劳动,又完成了躯体所有权到外界所有权的转变,从而使外界的万物都成为所有权的对象。在完成那个转变的同时,洛克也清晰地向我们展现了他的财产权劳动理论的全部内涵:1.上帝将天堂留给了自己,而将地上的一切赐给了全人类所共有;2.每一个人对他自己的人身拥有所有权;3.每一个人的劳动只属于他自己;4.当人们将他的劳动与处于共有状态的某个东西混合在一起的时候,他就取得了该东西的所有权;

②合理性是一个含义广泛的词,本书特指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及与之相应的法律制度的合理性。

③菲尔麦是洛克时代英国保皇派中的时髦人物,他在1680年出版的《父权制》中提出“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的观点,为当时英国的

封建君主专制辩护。((英)洛克。政府论(下篇)中吴恩裕所写的《论洛克的政治思想》。)

5.但人们在取得财产权时必须留有足够多的同样的好东西给他人

共有,同时以不造成白费为限。通过上述简要介绍可见,作为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为了完全批驳菲尔麦的“君权神授论”和“王位世袭论”,洛克不但从《圣经》的角度动身,论证了《圣经》并没有证实上帝给予亚当统治他人的权益,从而完全摧残了菲尔麦等保皇主义者赖以为基的牢固堡垒,而且从建设的角度提出了自由、平等的自然状态理论,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类享有生命、自由、平等和财产等不可剥夺的天赋权益,人们之因此要通过社会契约进入政治社会,唯独的目的确实是克服自然状态下缺少一个公平的裁判者的缺陷,从而更好地爱护他们的财产。而财产,作为人们生命和自由权的基础,既不是来源于君主的赐予,也不是来源于人们的相互同意,而是来源于自身的劳动。如此,洛克不但通过劳动使人与客观物质世界联系起来,而且使人与自己的主观世界联系起来,成为人的主观与客观世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劳动使人与客观物质世界联系起来,施加了劳动的客观世界就成了自身扩大化的产物,并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劳动使人与自己的主观世界联系起来,则使人获得了意志自由和人身自由。因为没有意志自由和人身自由,人就无法在客观物质上“加上自己的某些东西”,也确实是无法进行劳动。如此,我们就清晰地看出了洛克的两个良苦用心:通过劳动使人获得私有财产,通过劳动使人获得自由。也确实是讲,洛克的财产权劳动学讲实际上包蕴了近代以来市民社会的两个差不多原则:财私有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这两个原则不但从理论上证明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而且习惯了17、18世纪处于上升时期的市民阶级最大化追求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的需要,并成为市民阶级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进行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而从思想上看,自洛克以来的许多伟大思想家,如19世纪的黑格尔和20世纪的诺齐克等,无不受到洛克的深刻阻碍。概而言之,正如易继明博士恰如其分地指出的,近代以来洛克的财产权劳动学讲要紧做出了三个伟大奉献:“其一,天赋权益的学讲倡导一种权益本位,成为财产个人主义、所有权绝对思想的基石;

其二,劳动价值学讲为财产权找到了合法性基础;并确立了社会进展的核心价值;其三,扩张了人格权(制造物是自己人格的扩张),使财产权具有人格基础。”

关于劳动产生私有财产的状况以及劳动的意义,经典作家们也作过杰出的论述。马克思在分析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时讲:“对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与其讲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按照和缘故,还不如讲它是外化劳动的结果。”又讲:“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恩格斯在《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开门见山地指出:“政治经济学家讲,劳动是一切财宝的源泉。……然而劳动还不止如此。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差不多条件,而且达到如此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讲:劳动制造了人本身。”

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不但为讲明有形财产权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且为讲明无形财产权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产权,尽管由于其客体-知识产品的非原子世界的物质外部特点和形状而让人们觉得它捉摸不透,但知识产品同样是人们劳动的产物。既然知识产品是劳动的产物,而劳动是人自身的自然外在延伸,人的天赋权益中又包括人对自身的所有权,因此人理所所以应对知识产品享有财产权。这种懂得不但获得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普遍道德认同,而且得以在各国知识产权法和国际知识产权公约中体现。各国知识产权法和国际知识产权公约无一例外地规定,第一爱护知识产品制造者而不是投资者的权益,那个地点面表现出的首要法理观念确实是对人的劳动的尊重。

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关于知识产权制度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专门难想象,如果不以劳动为基础和前提,而以“信息自由”、“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公平”等观念为基础和前提来确认、设计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品制造者还会存在主动性,整个社会还会存在进展动力。不但如此,整个社会专门可能再次陷入平均主义的可怕深潭,从而成为懒汉和不劳而获者的天堂,主动努力者和能人的人间地狱。正是在那个意义上,我们不赞成或不完全赞成以下三种观点:一是知识产权纯粹由国家授

予的观点,二是以“信息自由”的名义否定设置知识产权的观点,三是那种认为许多数字化制品由机器完成,劳动相对变得简单,而且成本低廉,因而没有必要对数字化制品创设权益的观点。

由以上的分析能够看出,一旦否定了劳动在知识产权形成中的基础和核心作用,不但会使人们失去对制造了人本身的劳动的美好信仰,而且会在“君权神授论”论的变种-“权益国家授予论”的论调中变成政治强权的附庸,或者会在所谓的“社会公共利益”、“信息自由流通”的论调中变成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或者会在所谓的“价值最大化”论调中否定整个知识产权制度。同时,更加无法懂得什么原因在猎取私人财产权的可供选择的强权原则、利他原则、平均原则、分封原则和劳动性先占原则中,①惟有先占原则最能获得大多数人心理和道义上的认同与支持,什么原因现代社会的人们普遍认为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私权。或许,这正是洛克理论的魅力所在。

①关于这几个原则技术上的优劣,可参考有关论著。(徐国栋。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第1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154-156.)

二、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讲明知识产权合理性存在的咨询题和缘故

论证知识产权的合理性时,不但要讲明它整体上作为一种私权的合理性,而且要讲明与之配套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合理性(所以,这并不是讲,每一项具体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差不多上合理的).只有如此,某种提供合理性讲明的理论才能够令人信服。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也是如此。然而通过研究,笔者发觉,洛克的劳动理论尽管能够从整体上为知识产权的私权性质提供一个合理性的讲明,但用于讲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时,仅仅从自然权益动身,单纯通过劳动来讲明仍旧存在许多咨询题。这些咨询题归纳起来要紧有:

(一)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是以上帝将地球上的一切给予人类共有为前提的,而且这种共有状态是一种自然共有状态,在那个状态中,完全没有人类劳动生产过的痕迹。在有形财产世界,人类之初也许存在过如此一个状态,但在无形的知识产品世界中,从来就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如此一个自然共有状态。因为知识产品从来确实是智力劳动的产物。更为重要的是,在知识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或多或少利用了前人的劳动成果,而不可能是一个自然挖掘的简单过程。时下人们常讲的“公有领域的知识财宝”,①事实上经历了一个从私有到公有的转换过程。即使存在这么一个自然共有状态,关于通过“自然挖掘”获得了知识产品的人而言,也不可能象有形财产那样,通过事实上的占有(具有公示意义)取得其所有权。因为知识产品没有任何物理形状,其他人全然不可能明白该人差不多挖掘出了某种知识产品,因此其他人也能够通过同样的挖掘找到同样的知识产品,如此导致的结果必定是一个知识产品上附着多个所有权。其后果不但会导致资源的白费,而且会引发许多的纠纷。因此讲,要想取得知识产权,仅仅有自然挖掘即劳动是远远不够的。

①有学者认为存在“从来就处于公有领域的知识财宝”,值得商榷。(郑成思。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0.)(二)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专门难讲明知识产权主体与客体无限分离的现象。从洛克对财产权的整个论述来看,劳动产生财产权是以劳动者事实上占有财产为前提的。如果劳动者事实上没有占有财产的实物形状,尽管施加了劳动,也不能取得该物的所有权。例如,跑过某人土地上的一只野兽,土地主人加以追赶但未能捕捉,他虽施加了劳动但仍旧不能取得该野兽的所有权。在有形财产世界情况尽管往往如此,但对知识产权却无法适用。知识产权客体的非物质形状使得知识产权人全然无法发生物理世界中的那种排他的事实上的占有。某项知识产品一旦公诸于世,任何人都能够通过学习或受让(劳动)而同时“拥有”它,从而无限脱离知识产权人事实上的操纵。

(三)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无法讲明许多知识产权(例如专利权、商标权、植物新品种权)的原始取得必须通过申请、审查、登记和公告等程序的现象。因为既然劳动直截了当产生了财产权,那么只要通过自然的挖掘就能够了,这些程序明显是余外的。易继明博士认为知识产权原始取得的这些方式并不与知识产权来源于劳动的观点相背。因为这些程序“旨在考察该项劳动成果是否具有‘摆脱自然状态’的先进性和可识别性;

同时也发挥登记的公示作用和统计学意义。”咨询题看起来没有这么简单。第一,按照洛克的讲法,只要劳动者在某物上“加上了一些东西”,使其“摆脱了自然状态”,劳动者就自然而然取得了该物的所有权。“先进性”和“可识别性”明显是违抗洛克情愿的。其次,知识产权原始取得中的程序现象只是“发挥公示作用和统计学意义”的讲法也不足以令人信服。因为要让他人明白自己差不多使某项知识产品摆脱了自然状态,完全能够通过私人途径,例如告诉、展览、广告等方式进行,毫无必要建立一整套官僚机构代替进行公示。因为这不但会增加自己的成本(申请费、坚持费、差旅费,等等),而且会膨胀官僚机构,间接增加社会成本,而从成效上看,私人途径和官方途径的公示成效完全是一样的。既然如此,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法什么原因还要规定一系列复杂而繁琐的程序呢?明显,这些程序的功能大大超过了公示和统计学意义。

(四)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的核心,即只要劳动与处于某个共有状态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劳动者就自然取得了该东西的所有权,也无法适用于知识产权合理性的讲明,否则便会从全然上否定整个知识产权制度。从洛克的理论动身,明显能够合乎逻辑的得出如下结论:看看某本书就能够取得该书的著作权,读读某套专利资料就能够拥有某项发明制造的专利权,假冒、仿冒同样能够取得知识产权。因为这些人同样投入了劳动并使劳动与知识产品结合在一起了呀!在那个地点,洛克未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关于劳动的确定性的内涵和外延,因而把人们引入了歧路。其结果不但会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倡导和形成一种“海盗横行”的纷乱局面,从而否定葛西尼所讲的知识产权的否定性功能:“阻止他人为某些行为-换句话讲是一种阻止海盗者、伪造者、假冒者,在某些情形下甚至阻止独立获得同一构思的第三人未经权益人许可而进行营利。”而且真正会使知识产权倒退到“过去财产权的黑暗时代”,倒退到“暴徒的神圣权益时代。”关于洛克的那个核心论点,许多人都提出过批判。其中以诺齐克嘲讽似的批判最为典型。诺齐克第一对洛克的劳动对确定财产权边界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如果一个私人宇航员在火星上清理出一块地点,那么他是将他的劳动同所有未被居住的宇宙混合了呢?依旧仅同某一专门地点混合了呢”,诺齐克接着对洛

克的劳动同某物混合因而取得财产权的必定性提出了质疑:“如果我拥有一盒番茄汁,我把它撒在海里使它的分子(使其具有放射性以便我能检查)平均地溶合于大海,我是因此达到了对海洋的拥有,依旧愚蠢地白费了我的番茄汁?”

(五)洛克财产权学讲中的两个条件同样无法讲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的许多专门现象。按照洛克的第一个条件,劳动者要想取得财产权,还必须“留有足够多的同样好的东西给他人所共有”。那个条件的成就存在两个前提。第一个是人类必须是道德上的完人,否则他就可不能自觉给他人留下足够多的同样好的东西。然而,那个前提在现实生活中是专门难成立的。在社会生物学和经济学看来,人本质上是自利因而也是自私的。第二个前提则是有形和无形的财产应当无比丰富,在满足了自私的占有者没有止境的欲望的同时,总是剩下足够多的同样好的资源供他人占有和享用。那个假设同样缺乏现实基础。因为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不管是有形的物质资源依旧无形的知识资源,其储量总是有限的,是稀缺的。洛克潜意识当中看起来也意识到了资源的稀缺性,因此要求先占者必须留下足够多的同样好的东西给其他人占有。但有一点能够确信的是,按照洛克的原理推演下去,当资源稀缺时,尽管有人施加了劳动,也不能进行占有。这正如沃尔夫在评判洛克条件和诺齐克条件时所讲的:“如果他人都依靠沙漠中唯独的水井,那么就无人能够随便占有它,因为缺乏对水的自由使用权明显会使那些人的情形变得比没有这种占有时更糟糕。”然而,此种情形恰恰不适用于知识产权。因为在特定的知识产权领域内,一旦某人获得了某项知识产权,就排除了其他任何人再获得同一项知识产权的可能性。这种状况在专利领和商标域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某人申请并获得了球形把手专利,就排除了任何人再就具有同样技术特点的球形把手获得专利的可能性。

按照洛克的第二个条件,如果导致白费的话,占有者也不能取得超过那个限度的东西的所有权。洛克的原话是:“谁能在一件东西败坏之前尽量用它来供生活所需,谁就能够在那个限度内以他的劳动在这件东西上确定他的财产权,超过那个限度就不是他的份所应得,就归他人所有。”尽管洛克出于崇高的道德目的设定了那个有限标准,意在爱护稀缺的资源,

使更多的人得到财产和粮食,但关于差不多广泛改变了人们生活而又变幻莫测的知识产权而言,同样也不适用。例如在著作权领域,某人制造了一部剧本因而享有了著作权,但该人全然不使用而将他锁在了抽屉里,这对他人来讲的确是一种“白费”(因为现在他人完全能够将该剧本进行营利性活动),但著作权人并可不能因此而丧失著作权。其他知识产权领域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综上所述,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尽管从最本源的、自然法的高度为知识产权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哲理化的讲明,让人们看到了隐藏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背后的劳动的价值,从而掀开了覆盖在知识产权上面的奇异的面纱,复原了劳动在社会价值制造中的应有地位,有力的批驳了种种否定知识产权的论调,而且让人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有利地提升了人们的权益意识和主体性,但也还存在专门多不合理因素。这些不合理因素的存在尽管并没有从全然上否定劳动用于讲明知识产权合理性时的基础作用,但讲明知识产权的合理性有着多方面的缘故,例如意志和人格方面的缘故、经济方面的缘故,等等,而不能仅仅通过劳动那个唯独因素来加以讲明和论证。什么原因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在讲明知识产权的合理性时会显现上述与各国知识产权制度不相一致的地点呢?除了未能正确处理劳动与资本等生产要素在财产权配置过程中的作用以外,要紧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缘故:一是时代背景的限制。洛克所处的时代,依旧一个有形财产居主导地位的时代,知识产权现象虽早已产生,但从立法上看,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著作权法-《安娜女王法》显现1709年,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专利法-英国的《垄断法》显现于1624年,而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商标法-《法国商标法》显现于1857年,而洛克出生于1632年,卒于1704年,这种状况讲明在洛克的有生之年,知识产权尚未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知识产权咨询题还没有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咨询题,因此洛克只可能以有形的物质世界作为他财产权劳动理论的逻辑起点,对知识产权咨询题还不能主动进行系统摸索,因此他的财产权劳动理论不能充分讲明复杂多变的以无形的知识产品为客体的知识产权现象是在所难免

的。二是财产权劳动理论本身的缺陷限制。这种缺陷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洛克未能对其理论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劳动作出界定。这极其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以致将盗窃、抢劫、战争等都懂得为劳动。这正如美国当代闻名经济学家斯密德在批判劳动概念含混不清所可能引起的后果时所讲的:“……如果也是劳动(指印地安人从牛仔的牛群中掳杀一头牛的劳动,笔者注),那么行窃或战争也是一种劳动,由此,在森林中采集坚果的劳动与随后把坚果偷走的行窃劳动就不能区分开来。”这种含混不清的劳动观念专门可能为知识产权领域中的盗版、假冒、仿冒等非法行为提供合法性借口,从而引起极为严峻的后果。

其次,洛克将财产权劳动理论建基于自然法理论的基石上面,虽使其具备了抵抗一切现行不合理权益分配制度的坚强力量,但另一方面则使其理论显得过分理想主义色彩。自然状态、自然法、自然理性、自然权益、社会契约等概念构建的自然法理论虽富于批判精神,但离社会现实过于遥远,无法回应现实经济生活中利益的复杂性,专门是人性的复杂性。财产权劳动理论要想变为一种现实可行的理论,必须解决四个前提,一是劳动财产权这一自然权益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变为法定权益?二是不同人的相互冲突的劳动财产权之间如何并存?三是如何解决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的权益咨询题?四是如何解决劳动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关系?对第一个咨询题,洛克尽管通过一个假想的社会契约解决了咨询题,但社会契约又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基础之上,因此专门难有什么讲服力。对后面三个咨询题,洛克没有能够为我们提供任何答案。明显,对权益现实分配的忽视使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还停留在人与自然共有物关系的层面。但在现实生活中,自然共有物的种类、范畴在地球上差不多专门少或几乎不存在,因而劳动不大再有可能在自然状态中进行。这讲明,劳动者在进行劳动时,不但应当面向自然,更应该面向社会。劳动所要解决的不仅是人与物的关系,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财产的本质是人与物的关系引起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人与人的关系,与讲明人与物的关系有所不同。权益是种手段,社会依此操纵和和谐人类的相互依靠性,解决人们利益分

配咨询题。”劳动尽管能够导致劳动者占有劳动产品这一自然事实,但这一事实还远远不能称之为稳固的法律上的财产权。关于这种劳动(单纯的占有)并不必定产生私有财产权的状况,马克思作过专门好的讲明:“私有财产的基础,即占有,这是一个事实,是不可讲明的事实,而不是权益。只有由于社会给予实际占有者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方具有私有财产的性质。”康德也表达过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权益第一涉及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外在的和实践的关系。因为通过他们的行为这件事实,他们可能间接地或直截了当地彼此阻碍。”这深刻讲明,尽管劳动为财产权的取得提供了必要条件,但并没有提供充分条件,从劳动到法律上的财产权益,还必须走过一段漫长的道路。

三、制度①设计-对财产权劳动理论的修正

及其根源上一部分分析了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在讲明知识产权合理性时存在的种种矛盾,这些矛盾事实上确实是制度有意超越财产权劳动理论的结果。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看,制度要紧是通过对知识劳动价值的再分配实现对知识产权的设计的。从作用上看,制度给予了自然的劳动财产权以确定性、稳固性、可操作性和实实在在的生命力,从而使劳动财产权真正成为包含“利益、主张、资格、权能和自由”[21]五大要素的多方面属性构成的权益。从具体内容上看,知识产权制度设计要紧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提升了知识产权领域中劳动的要求,确认了制造性劳动在形成知识产权过程中的基础和核心作用。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劳动不再是那种“采摘橡果”式的相对简单和重复的劳动,而必须是一种区别于前人劳动的制造性劳动。例如,我国著作权法要求的劳动应当是独创性的直截了当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仅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再评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一文由中国搜课网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再评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

再评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 摘要:尽管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给作为一种私权的知识产权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哲理化的解释,但由于未界定劳动的内涵与外延,未准确处理劳动与资本等生产要素在配置财产权时的关系、劳动与劳动成果异化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时代限制等原因,因此在解释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性时,还存在种种缺陷。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及与之配套的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取决于劳动、人格、经济学上的效率以及法理学上的公平等各种因素。 关键词:财产权劳动理论,知识产权的合理性,劳动,效率与公平 引言 易继明博士在2000年第3期《法学研究》上撰文评财产权劳动学说》,文章认为,洛克的财产权劳动学说不但给有形财产权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解释,而且也完美地解释了知识产权的合理性。2003年11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典研究所发起的学术沙龙上,①易继明博士又将该文提交给沙龙讨论,并且发表了同样的观点。在中国物权法、民法典的制定被抄得非常热闹的21世纪初,追问整个财产权的权源,当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整体上赞成易继明博士将劳动作为社会的核心和基础价值、作为解释财产权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的观点,也赞成易继明博士将财产权作为自由的根本保障,并以此反对财产权过分社会化的观点。但是,笔者并不赞成易继明博士认为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也为知识产权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释的观点。下面,笔者将紧紧结合洛克财产权劳动学说,指出该学说在解释知识产权合理性时的意义与缺陷,并分析易继明博士观点的粗糙和不足之处,最后,将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现行知识产权制度设计对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进行修正的根本原因。 一、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解释知识产权合理性的意义② 为了批驳菲尔麦③“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的极端保皇主义论调,洛克因袭了自格老秀斯等人以来自然法的传统,提出了自己的自然法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国家与法律学说。当洛克将其自然法理论系统化和理论化,并运用于财产权的分析时,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财产权劳动理论。洛克认为,在和平、自由、平等的自然状态下,“有一种为人人所应遵守的自然法对其起着支配作用;而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看见,在洛克的自然法学说中,财产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任何社会及其法律都必须为其提供保护,政治社会及其法律的合法性也就在于此。 洛克认为,财产权虽然是一种天赋权利,但在自然状态下,上帝只是把地上的一切给人类共有,而没有人原来就具有排斥其余人类的私人所有权。但是,地上的一切既是上帝给人类使用的,就必须拨归私用,才能对个人有所用处或好处。如何拨归私用呢?洛克认为,不是其他任何方式,而是劳动使人们对原来处于共有状态的一切拨归了私用,从而产生了私人所有权。因为“劳动使它们同公共的东西有所区别,劳动在万物之母的自然所已完成的作业上面加上一些东西,这样,它们就成为他的私有的权利了。……我的劳动使它们脱离原来所处的共同状态,确定了我对于它们的财产权。”洛克在完成自然权利到身体所有权转变的基础上,通过劳动,又完成了身体所有权到外界所有权的转变,从而使外界的万物都成为所有权的对象。在完成这个转变的同时,洛克也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财产权劳动理论的全部内涵:1.上帝将天堂留给了自己,而将地上的一切赐给了全人类所共有;2.每一个人对他自己的人身拥有所有权;3.每一个人的劳动只属于他自己;4.当人们将他的劳动与处于共有状态的某个东西混合在一起的时候,他就取得了该东西的所有权; ①此次沙龙的所有文章已经上载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创办的私法上,有兴趣的学者可

马克思主义意义分析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查论文 社会学院10(2)班级姓名宋欢欢学号23 等第 马克思主义意义分析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成就;无产阶级;科学体系;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从产生以来,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它不仅使人类的很大一部分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方向,而且,它对资本主义严重弊端的深刻批判从反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使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明显增长,大大提升了整个世界的文明水平。在当今世界上,马克思主义尽管不占主流地位,但其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其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 二、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一)“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体正确自我认识的产物。 它是我国社会主体的一次寞正的自我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我国当前改革和整个现代化迸程的根本意义,也向我们证明了确立主体性思维的方法论意义。我国正在进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论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 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 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 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 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8 一249 页)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 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 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 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 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 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 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 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 页)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 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 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 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 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

洛克财产权理论分析

洛克财产权理论分析 The Analysis of the Locke’s Theory of Property 论文作者:张斌 专业:法学 指导老师:陈云中 完成时间: 2016年04月10日

摘要 洛克的财产权理论,作为其经典作《政府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为诸多学者评述探讨数百年。本文在诸多学者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凯尔森等人的学说理论,试图大致勾勒出洛克理论的建构与局限。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ocke’s classic work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his theory of property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lots of scholars for hundred year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se scholars and the theory of Marx or Kelsen, this article try to sketch out the construction and limitations of Locke’s theory. 关键词:洛克;财产权;劳动;局限 Keyword: Locke;property;labour;limitation

目录 一、前言 (4) 二、财产:起源与发展 (4) (一)、上帝的意旨 (4) 1、共有的释义 (5) 2、理性 (5) 3、劳动 (5) 4、无限的资源 (5) (二)、神谕的限制 (6) 三、局促 (7) (一)、法律与权利的关系 (7) (二)、本质:旧有思维下的新式描述 (8) 四、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要多得多。”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2.【材料1】英国着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着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我经历的大学生活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我经历的大学生活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这门课,我学会了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问题,看待事物,对世间万物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我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我经历的大学生活。 转眼大学生活已过了快三年了,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要面临毕业。在这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学会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1.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当我们大一刚开学的时候,大家都是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大学的,都是互相互不认识来到同一个大学同一个班。大家每天都基本是同样的作息时间,起床、去上课。这就是事物的普遍性的体现。 然而,事物发展也存在着多样性。例如,每个人对自己大学生活的规划不同。有的人认为大学应该好好学习,因此每天努力学习,拿奖学金;而有的人认为大学锻炼自己能力更重要,因此加入各种社团,努力“上升”,当主席;当然也有一些人在经历了高中“黑暗”的学生生活之后决定在大学好好享受,于是每天玩电脑、打游戏、谈恋爱。

2.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免不了有很多的人际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的矛盾,在社团里跟上级的矛盾,班上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室友的矛盾等等。但这些矛盾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正是因为有这些矛盾的存在,才能让大家去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提高自我。然而,矛盾又存在斗争性,许多的交往中由于矛盾的存在,便会使交往关系越来越恶化,甚至导致关系的破裂。 而矛盾不仅是存在人与人之间,自己与自己也存在着矛盾。人都是有惰性的,就拿我自己举例吧,其实心里是很想上进的,很想成绩名列前茅,拿奖学金,参加各种活动、社团,让自己更加优秀。可有的时候却也想坐下来玩玩电脑看看电影,想着期末突击就行了,以“趁着自己年轻,想干嘛就干嘛”来安慰自己,让自己心安理得的玩,心安理得的睡懒觉。然而,正是因为自己心中有那么一股上进心,才使自己不至于太堕落,作为大学生该完成的任务还是会完成的。这便是矛盾的统一性的体现。 3.实践检验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要通过实践才能检验他的真实性,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因此,学校除了开设理论课,还会开设一些实验课,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检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来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样,作为大学生,光靠在学校里上课时所学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所以我认为大学生出去做兼职实习时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外面兼职,除了能挣点生活费以外,更重要的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案例分析.

1.劳动 使猿脑变为人脑,提供意识的物质器官; 产生语言并为意识完善提供了必要形式;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促进意识向深层次发展。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真正科学的理论。 3.正确区分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论断既肯定又给予否定的自相矛盾现象。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而辩证矛盾则是指在客观现实中,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前者是一种认识上的逻辑错误,应予排除;而后者则是认识对象所固有的,应予正确地反映。 4.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就是全盘抛弃。 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典型:尼采的历史虚无主义、俄国的无产阶级文化派、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例如:对待自己的态度,不能是否定一切,容易导致抑郁 5.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重大发现之一。 第一、克服了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 第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三、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第四、对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6.西方经济学 价值:无差别的效用 价值量:边际效用决定价值量。“物以稀为贵” 稀缺性scarcity:经济学分析的前提 资源稀缺与无穷欲望的基本经济矛盾 7.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劳动价值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并发展;丰富和发展 8.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是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暴力机关。资本主义宪法实行私有制、主权在民、分权与制衡和保护人权等四个基本原则,归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建立。 资本主义选举制度名义上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形式,实际上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一种政治机制。 资产阶级的政党是代表国家内部不同阶级。竭诚或集团利益而夺取政权或保持政权的一种政治组织。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其局限性表现在:其民主是在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其平等是用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其政党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9.垄断价格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价值,价值仍然是价格的基础; 垄断价格不能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从全社会看,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 垄断价格的制定和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商品生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化。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了两项重要成果。一个是分析马 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一个是市场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这是 一个重大的思想进步。众说周知,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以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国家,20世纪开始到二次大战后遍布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但是自从恩格斯逝世后,经典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分化:一是正统方向,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方向,或者叫辩证唯物主义方向;一是非正统方向,即西方马克思主义方向,过去许多人也叫它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或唯心主义方向厂正统马克思主义主要继承了马克思的实践理念和实践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付诸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则主要在理论层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涉及的诸 多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各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或者说各种类型的马克思主义都站 在自己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解读,并在解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扬弃和创造,形 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理论和学说。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针对经典马克思主义 自身的精确性问题和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日益盛行的人本主义,以及黑格尔式的唯 心主义、绝对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潮,站在科学主义角度,利用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的 方法,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一种新的论证和阐述。它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 英美国家,体现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文化特征和人生观、价值观上的转换。如果把 各国共产党使用暴力推翻旧政权的运动称为“武器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话,那么可 以从积极方面称“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创发展了“文化批判”类型的马克思主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受益于或者产生于逻辑分析哲学,它的开辟者是英国逻辑分析家柯亨(G.A.Coher}。以后在美国,有埃尔斯特

目标设置理论

目 标 设 置 理 论 在 新 飞 集 团 的 应 用 分 析 系别: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1142 学号:201111210229 姓名:钟倩

目标设置理论在新飞集团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标设置理论最初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目前,目标设置理论在管理学领域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目标设置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针对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类型的目标以及如何在目标与绩效之间作出合理的调整与修正,使目标影响动机,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并使人们根据目标难度的大小来调整努力的程度,进而影响行为的持久性,是目标设置理论应用的关键。 关键字:目标设置理论新飞集团应用分析 一、目标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目标机制 (一)目标通过四种机制影响绩效: 1、目标引导注意和努力指向目标行为而脱离非目标活动,这一影响同时发生在认知和行为中 2、目标有决定努力付出多少的作用,高目标比低目标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3、目标影响行为的持久性。研究发现,当参与者被允许控制任务时间,困难目标延长了努力时间,然而在平衡了工作时间和努力程度之后会缩短努力时间。面对一个困难目标,个体可能会在短期内工作得更快更紧张或者在长期内工作得更慢更轻松,有研究发现,紧密的工作日程比宽松的工作日程更会导致较快的工作节奏 4、目标会通过唤醒、发现或目标任务知识和策略的使用来间接地影响行为。所有的行为都是认知和动机的结果,但目标的元素又能以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 在关于目标设置的研究中可发现这样一些结论: 1、面临任务目标时,人们会自觉地使用与目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洛克财产权理论的内在逻辑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31期2011年第21期Serial No .131 No .21,2011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自由主义的奠基人、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杰出代表之一。洛克的一生见证了整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他的政治思想是为通过1688年的妥协而奠定的议会制资产阶级国家辩护的。洛克生活的17世纪,“君权神授论” 还占有统治地位。在这个时期,国王以上帝将世界给予亚当和他的继承人为理由,对臣民巧取豪夺,使臣民的人身和财产都无保障。在英国革命的前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所处的正是这种一种状况。 为了批驳“君权神授”以及“王位世袭”等论调,洛克继承了格老秀斯、霍布斯等人以来的自然法学派传统,并借助自然状态和契约论学说,将其自然权利学说系统化和理论化。洛克的财产权理论也正是在从事这种批判过程中提出来的。 一、洛克财产所有权理论的自然状态基础 “光荣革命”前的英国,社会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复杂,社会政治思想领域的斗争纷呈激烈。保王党人沿用中世纪神权理论的陈年老调,大肆宣扬“君权神授”、“王权世袭”是不可动摇的真理,为复辟王朝的合理性进行辩解。洛克在其政治哲学名著《政府论》一书中,系统地批判了这些陈腐的观念,认为父权理论和君权神授这些形而上学的政治观念超出了人类的经验和理性的能力,宣称自己具有这种知识即意味着宣称自己取得了超出人类心灵能力的成就。 他从自然状态出发,分析了国家的起源,划定了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界限,明确了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而财产权利是一切权利的基础和核心。 与同时代的很多政治思想家一样,洛克在论述自己的政治哲学理论之前,首先在逻辑上假设了一个自然状态,这是 一个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前就已经存在自然状态。 在洛克之前,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就曾经从自然状态出发,系统论述过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霍布斯把哲学建立在一种自然资源的绝对匮乏之上,他认为在所谓的原始状态下,自然界能够提供给人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人与 人像狼与狼一样” [1] 的自然状态便不可避免。相比之下,洛克的观点与之不同,他提出了一种自然资源较为充裕的假设,他认为在前社会的自然状态下,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基本上是充足的,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人们有关建立政治社会的契约更多的是基于人的天赋权利。洛克的财产权理论也是建立在这种自然状态概念之上的。 洛克在《政府论》下篇第二章开篇写道:“为了正确地解明政治权力并追溯它的起源,我们必须探究人类原来自然地处于什么状态。那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人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决定自己的行为和处理自己的财产和人身,而无须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 何人的意志”[2] 。可见在洛克那里,自然状态是一个完全自由 且平等的生活状态。自然状态尽管是一种自由状态,但却不是一种放任状态,在那里存在着约束每个人的自然法。人的自然自由受制于并且仅受制于自然法,除了自然法以外不受任何其他的限制。 洛克认为,他的自然学说是一种奇怪且新颖的学说[2]。他区分了战争状态和自然状态。他写道:“尽管有些人将自然状态和战争状态混为一谈,但它们之间的区别,恰如和平、善意、互助和安全状态与敌对、恶意、暴力和相互残杀的状态之间的区别那样遥远。人们受理性支配生活在一起,不存在拥有对他们进行裁判的权力的人间的共同尊长。当对另一个人的人身用强力或表示企图使用强力,而又不存在可以诉请救 收稿日期:2011-04-29 作者简介:陈留彪(1982-),男,河南叶县人,教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政治哲学研究。 洛克财产权理论的内在逻辑 陈留彪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财产权理论在洛克的政治哲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一切物品都为全人类共同所有,正是劳动的因素导致了财产由“公有”转化为“私有”。同时,基于其天赋权利的学说,洛克倡导一种权利本位,从而成为财产个人主义、所有权绝对思想的基石;其劳动价值学说更是为财产权找到了合法性基础。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对后世在建构财产权理论基础、解释传统财产权的合理性方面依旧具有重大的价值。研究洛克的财产思想对理解其整个政治学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财产权;天赋人权;自然状态;财产权劳动理论中图分类号:F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1)21-0011-03 11——

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3563374.html, 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作者:郑正真朱文雁 来源:《知与行》2015年第05期 [摘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将分析的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试图运用精确的语言和严谨的论证来重建马克思主义。当前,国内对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国内研究的现状而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思考,辩证地审视分析马克思主义具体思想的当代意义,肯定其积极方面,扬弃其不足之处。一方面,对柯亨的发展命题和生产力首要性命题、罗默的剥削理论、赖特的阶级理论和埃尔斯特的思想展开深入的专题研究,促使我们更好地全面理解、分析和把握他们的思想;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维度,在批判和吸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境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而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域。 [关键词]分析马克思主义;柯亨;罗默;赖特;埃尔斯特 [中图分类号]D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5-0005-05 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柯亨、罗默、赖特和埃尔斯特等。随着1978年柯亨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的出版,引发了一股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分析思潮,对我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学者开始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展开具体的探讨,由余文烈教授撰写的《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这一思潮基本观点的著作,为读者进一步全面了解这一思潮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文通过国内学者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研究思想的现状分析进行理论反思,认为我们应当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维度,在批判和吸取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境况为出发点,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深刻内涵。 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概述 1.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美国当代哲学家M·怀特在评述当代哲学倾向时指出,20世纪是“分析的时代”,分析将会成为“最强有力的趋向”。当然,形成这种“趋向”并不是偶然的。它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第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相应地得到了改善,但资本主义暴露出尖锐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第二,英美国家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视角分析当前社会现象;第三,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从学术背景上来分析,首先,分析哲学为分析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研究方法;其次,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的内在要求,一些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试图运用精确的语言和严谨的论证来重建马克思主义。具体而言,在20世纪30年代起,由于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不同的派别,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认识程度不同。分析马克思主义以重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己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试图寻找出另外一种研究理论,运用更为精确的言语和严谨

“目标设置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目标设置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目标设置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爱德温?洛克(Edwin Loche)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形成人的内驱力,指向行为,使人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那么,目标设置理论如何应用,才能使学校管理达到最优化呢? 1.明确作用,全员重视。在学校管理中,要让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明确目标设置的重要性。明确的目标就是一种动力,要帮助全体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目标设置理念,合理地、科学地、规范地设置目标,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内驱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2.目标匹配,适应需要。对于各级各类人员,在制定目标时,要关注明确的近期可达到的目标。学校部门设置的目标,同样也要具体、明确、适宜难度、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因为具体的目标提供了判断行为的标准,适宜难度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挑战,近期便可达到的目标不会被日常事物所干扰,这样就能使教师从目标反馈信息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要认识到这类目标能够使教师做出目标承诺,使他们的内驱力不断强化,完成任务的努力度不断维持。当然,不同的人

员,不同的部门,目标设置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但设置所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所以在设置过程中有些方面是可以借鉴的。 3.全员参与,激发效能。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参与目标设置比被分配目标更能获得高的工作绩效。在学校管理中,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目标的设置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员工明确自己的目标在所属部门、所属组织中的目标定位,自己的目标在部门和组织目标体系中的地位,才能明白自己的目标的实现对组织目标、部门目标的最终实现所起的作用。积极参与目标的设置能增强员工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参与目标设置,使员工在自我的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和情绪反应等方面得到历练,强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使员工在面临困难目标时,能充分相信自己,勇于挑战自我,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4.适时调整,获得满意。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会获得满意感,拥有成就感。一个目标的实现,往往会激发另一个目标的确定,甚至是更高、更难目标的确定。学校的各级各类目标既要服从于学校总的发展目标,又要服务于学校总的发展目标以及每一个子目标的实现。有时,子目标的实现无法触动层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及时调整子目标的目标体系以适应为实现层目标服务的要求。例如,教导处所制定的质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教学目标、教研

洛克的财产权理论

1.从最初占有的角度讲,自然界的所有物品都归人类所共有 人类一出生即享有生存的权利,因而可以享用肉食和饮料以及维持他们的生存的自然供应物品,土地和其中的一切,都是给人们用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存和舒适生活的。自然生产的果实和它所养活的兽类,既是土地自然自发地生长的,就都归人类所共有 2.从私有产生的角度讲,自然共有物的某些部分成为人们的私有财产,并不需要经过全体世人的明确协议 人类所共有的东西,既然是供给人类使用的,那么就必须通过分给个人使用来实现。如果任何个人都不把某种共有的东西变为己有,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结果将是自然状态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为人类所享有,从而人类也就无法存在下去了,所以这种私有化是全体世人所默示而不需要经过明确协议的。 从共有的东西中取出任何一部分并使它脱离自然所安排的状态,也就形成了财产权。3.从个人私有的角度讲,个人通过劳动使自然共有物转变为私人财产 每个人对他自己的人身享有所有权,也就是人身权,同时每个人的人身权是不可转让的。劳动作为个人支配自己身体和行动的产物,理所应当的为这一个体所有,所以任何人对自己身体所从事的劳动具有所有权,自然状态的任何东西为一切人所共有,只要有人对共有的物施加劳动,使之脱离自然所安置的状态,他对该劳动产品也具有所有权,那就是他的财产。 因此,在洛克看来个人正是通过在自然共有物中渗入自己的劳动才确立起了对分离物的私人财产权的。 4.从私有程度上讲,个人通过劳动把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东西变为私有的东西是有条件的 洛克认为财产的获取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存在两个条件:第一,“还留有足够的同样好的东西给其他人所共有”;第二,“取得的财产数量以够享用为限度” 对于第一个条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世界上自然物资丰富,消费者很少,所以有给别人留出足够的同样好的东西的可能,这时,你和别人对你确定的财产发生争执或纠纷的机会减少。 对于第二个条件,洛克主张把人类共有变为个人私有应有一定限度,这就是以供人们享用为度,满足生存,因为人们对自然,状态下的任何东西的共有正是出于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超过此限度就不是他们的应得的,因而也就不是正当的,而人类理性和自我控制也使之可能。 5.从私有效果上讲,私人财产不仅不减少反而增加了人类的共同积累 洛克认为:“一个人基于他的劳动把土地划归私用,并不减少而是增加了人类的共同积累。因为一英亩被圈用和耕种的土地所能生产的供应人类生活的产品,将比一英亩同样肥沃而共有人任其荒芜不治的土地要收获更多。”所以从全人类所有财富总和的角度看,私人财产的出现不仅不会减少人类的总财富量,反而会使得财产总量增加。 在这里,劳动所产生的财产权是由人们对自己人身的所有权推导出来的,每个人对他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种所有权,除他以外任何人都没有这种权利。如果他在自然所提供的那个东西所处的状态中,掺进他自己无可争辩的所有物———劳动,那么对于这一被掺入了他的劳动的自然物,除他以外就没有人能够享有权利,因而它就成了他的财产。

目标设定理论

目标设定理论: 目标设定理论(英语:Goal-setting Theory)是一个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爱德温·洛克(Edwin A. Locke)提出的动机理论。研究发现,外来的刺激,例如奖励、工作反馈、监督压力等,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目标设定理论认为,工作目标的设定会直接影响到工作表现,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能把个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的行为向特定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一个明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配合合适的反馈,可以令个人的工作表现获得更大的提升。 目标设定理论的相关研究指出,设定的目标具有以下特性时,会有较好的激励效果。 1.目标定义明确:目标的定义包括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完成的时间等。 2.目标挑战性适当:设定的目标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其难度又不超过个人的承受范围,这样的目标可以产生激发潜力的效果,反之,太简单的任务容易让人觉得无聊,太难的工作则让人有挫折感。 3.回馈:人们不仅应有目标,更应定期地得到有关这些目标的达成状况。 目标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明确度和难度。 从明确度来看,目标内容可以是模糊的,如仅告诉被试“请你做这件事”;目标也可以是明确的,如“请在十分钟内做完这25题”。明确的目标可使人们更清楚要怎么做,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目标设定得明确,也便于评价个体的能力。很明显,模糊的目标不利于引导个体的行为和评价他的成绩。因此,目标设定得越明确越好。事实上,明确的目标本1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这是因为人们有希望了解自己行为的认知倾向。对行为目的和结果的了解能减少行为的盲目性,提高行为的自我控制水平。另外,目标的明确与否对绩效的变化也有影响。也就是说,完成明确目标的被试的绩效变化很小,而目标模糊的被试绩效变化则很大。这是因为模糊目标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多种可能的结果。 从难度来看,目标可以是容易的,如20分钟内做完10个题目;中等的,20分钟内做完20个题目;难的,20分钟内做完30个题目,或者是不可能完成的,如20分钟内做完100个题目。难度依赖于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样的目标对某人来说可能是容易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难的,这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经验。一般来说,目标的绝对难度越高,人们就越难达到它。有400多个研究发现,绩效与目标的难度水平呈线性关系。当然,这是有前提的,前提条件就是完成任务的人有足够的能力、对目标又有高度的承诺。在这样的条件下,任务越难,绩效越好。一般认为,绩效与目标难度水平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是因为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难度来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 目标对绩效直接产生的影响,可用模型表示,见图1。

马克思主义理论.doc

马克思主义理论 代码0305 一、培养目标 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性和整体性教育,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胜任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 年。在规定基本年限内,未达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学业者,按退学处理。延长学习年限的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延长期学费。 三、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研究方向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与发展观,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研究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本方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在基础理论方面,侧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问题的研究;在应用方面,注重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分析工具,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劳动理论研究 该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资关系理论为基础,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的地位、权利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相关问题,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研究 该方向以克思主义价值学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中外价值观比较;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山西文化发展等问题。 四、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参见附表“教学进度表”) 2、补修课程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者必须补修与本学科相关的本科生核心课程2-4 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五、专业实践和学术活动 1、专业实践。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课堂教学实践不少于10 学时;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专项社会调研,每次社会调研写出不少于2000 字的调研报告。达到规定要求的记2 学分。 2、学术活动。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学术活动和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活动不少于10 次(2 次为跨二级学科),其中参加校外学术活动1 次。要求每次活动必须写出不少于500 字的小结。达到要求的记2 学分。 六、学位论文 (一)论文开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确定,根据导师(组)的要求制定论文研究计划。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及预期目标。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向导师提交论文选题报告,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并由学院组织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先由研究生报告学位论文的设想,包括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资料准备情况和研究进度安排等内容,再由导师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填表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