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个园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个园导游词讲解词个园讲解词

☆概况个园是扬州晚清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盐商的私家园林,而且是在盐商春风得意之时建的,所以无论从用材、耗银和画意都是毫不吝惜的。它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修建,园主人叫黄至筠是当时的两淮盐业商总,在位五十余年,家资累积巨万。是非常有钱的,那么他有钱到什么地步呢?他在造这个园子的时候用了800 万两白银,800 万两白银什么概念?这就相当于当时整个江苏省一年的财政收入了。那么这个黄至筠为什么这么有钱呢?当时盐运非常发达,而一半的盐运都集中在江苏,江苏的盐运都集中在江淮一带,也就是咱扬州这,黄至筠是当时扬州的八大盐商之首自然是非常有钱的。这是当时的一个大环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为什么其他人做不到而他能够做到呢?这就和他自身的一些条件有关了,黄至筠是读书人出身,很懂得把握时机,很有生意头脑,所以他能够做得到。总体来说黄至筠是个儒商,儒商与一般的商人不同,他在造园子的时候除了要表现他的富有之外还要表现他的文化底蕴,所以个园以叠石取胜,里面有很有名的四季假山,一会进去大家就可以体会这种“游园一周如过四季的感觉”。我们个园的游览顺序跟一般园林的先住宅后花园的顺序是不同的,在这呢给大家讲一下,我们个园的门原来不是开在这的,是开在一个小巷子里的,后来为了方便旅游车辆的停靠和游客的进出在这开了个门,所以我们一会进去会先看到它的后花园然后再看到它的住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的私家园林都是以园主人的姓来命名的,像咱们扬州的何园,园主人叫何芷舠,他的园子就叫何园,那我们刚刚说过园主人叫黄至筠,那他的园子为什么不叫“黄园”而叫个园呢?先卖个关子,一会进去再给大家解释。个园作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1998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全园占地2.3 公顷,整体布局采用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在造园上以竹石为主。植竹以品种丰富为旨归,万竿千姿,蔚为大观。叠石以分峰用石为特色,叠出独一无二的四季山,南北称奇,名闻遐迩。此外更有三路豪宅,宏达微著,余光遗响,彰显尽一代盐商家居生活的奢华气象。由于置景独特,构撰巧妙,于疏朗开阔之中,别有一种曲折幽深引人入胜的境界。个园名称中这个“个”字,最为耐人寻味,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字典里,还是语言习惯中,“个”都是用来作量词的,如:一个人,一个苹果。其实呢,“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书《史记正义》便有“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物象鲜明,意境空灵,可谓深得竹的神韵。另外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自己的别号,人与园合一,意味深长,园中竹居三一,石居三一,人居三一。分而独立成章,各奏华彩、合而大化天成,高潮迭起。人与竹与石浑然一体,宾主难分。是最具扬州地方特色的江南私家住宅园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万竿修竹] 进入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黄至筠爱竹,并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其实竹在扬州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姚合的《扬州春词》里就写到扬州人“有地唯载竹,无家不养鹅”。“竹”历来也为中国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比如张九龄的“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1997 年,个园在四季假山北建“品种竹观赏区”,逐渐恢复当初有竹“百种万竿”的历史原貌。目前 - 3 - 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总占地面积12000 平方米,现有竹60 余种,近20000 竿。设土山竹林、品种观赏、映碧水榭、竹西佳处等区域。一进门放眼望去全是竹子,园主人为什么要在自己的花园里种这么多的竹子呢?“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中都有竹子,古代那么多的诗人都那么爱竹。那么竹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竹是象征君子的,大家看竹的干是笔直的,代表正直,同时又

是一节一节的。代表有气节,竹子中间是空的,代表虚心,这都是君子的特点。同时竹还有个特

这个字,所以人们习惯称它个园,正好与竹叶形状相似,更生动形象,容易接受。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进入竹生态区,即有一条数十米长的小路穿越其间,竹影横斜,竹香清幽,筛光漏月。行至竹径尽头,就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那为什么叫竹西佳处呢?很好理解这里是看竹最佳的地方,那么怎么个“佳”法呢?大家转过来看我们刚才走过来的地方,是不是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宋代大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写到“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为什么叫淮左名都呢?在宋代的时候扬州是属淮南东路管辖的,在阴阳五行中南为极阳,东为次阳,而左也是表阳的,所以叫淮左名都,那竹西佳处又怎么解释呢?咱们扬州以前有个竹西村,那里种了很多的竹子,许多文人都喜欢去那里,而且去了之后都不舍得离开,所以用竹西来指这样的地方。进入竹西佳处是两边种着桂花树的林荫小道,桂花八月中秋左右开花,闻着桂花香走在林荫小道上是何等的舒服,那么这桂花小道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拱形的呢?在中国儒教文化比较盛行,儒教文化讲究一个中庸思想,中庸思想讲究的是保守、安逸,像这样拱形的小道人走在里面会有安全感,很舒服。 [丛书楼]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丛书楼,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桂花向来和旧时人们仕途得意、飞黄腾达密切相连。黄至筠在园中植桂花、置书楼当然是希望子孙后辈才华出众,仕途通达。楼下有楹联: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此建筑原来是马曰官、马曰璐两兄弟藏书的地方,后来被黄至筠买下来做了读书楼,马家两兄弟特别喜欢藏书,他们藏书数量之多真的是难以想像,清代纪晓岚在编《四库全书》的时候,马家兄弟捐书十四万多册,比第二名多好几万册,因为他们贡献比较大,所以总共只有四套的《四库全书》就留了一套在咱们扬州,就在天宁寺那附近。(北京、承德、杭州、扬州)。大家找找看这个丛书楼的楼梯在哪里呢?等会儿我们到秋山就能见到了。 - 5 - [住宅] 过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园主人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大门对面是座豪华大八字磨砖砖雕照壁。陈从周先生在《园林丛话》中说;“华丽的照壁,贴水磨面砖,雕刻花纹,正中嵌?福?字,像个园大门上的,制作精美”。清人金雪舫曾说个园是:“门庭旋马集名流”。传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东纵建筑:(禄)现在随我进入东路建筑,东路住宅前后三进,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以鹿喻禄。 [厨房] “民以食为天”,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这是东路建筑的最后一进房屋,格局为三间两相,从屋脊到檐口有梁七架,排山有中柱(立帖式),是非常典型的扬州民居单元形式之一。由于原厨房早已废弃,为了让人能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状况,在这里按传统厨房布局作恢复性陈设布置。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可以想象当初厨子、仆人在此忙碌的场景。清代盐商对美味的追求达到极至。民间传说黄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窝,参汤,外加鸡蛋两只。而其子黄小园则常备十几种点心和十几种粥在早晨待客。由此也可略见黄家财力的雄厚和生活的奢侈。关于黄至筠饮食的精制讲究,至今还有两则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逸事※一两纹银一只蛋有一天,黄至筠空闲无事,随手翻看记事薄,看到“卵二枚”下面注着“每枚纹银一两”,非常诧异说:“就算现在鸡蛋价格昂贵,可也不至于到这种程度阿”。立刻叫人把厨子喊来,斥责他弄虚作假。谁知那厨子说:“我每天送来的鸡蛋,不是市面上的鸡蛋能比的,每个一两银子的价钱是很便宜的了,主人要是不相信,就重新找一个人来吧,请你好好品尝分辨一下”。说完就请辞走了。黄至筠重选了一个人来代替他,鸡蛋的价格是下来了,可是味道却大不如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