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离子2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离子共存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离子共存离子共存在化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不同离子在一个溶液或固体中同时存在的情况。
离子的共存会影响其相互作用、溶解度、沉淀反应等方面的化学现象。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离子共存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离子共存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溶解度积常数在讨论离子共存时,我们经常会涉及到溶解度积常数。
溶解度积常数是指离子在饱和溶液中的浓度乘积,用Ksp表示。
对于给定的化学方程式,Ksp的数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容易溶解。
当有多个离子共存时,各个离子的浓度会相互影响,从而改变溶解度积常数的数值。
二、共存离子的影响离子的共存会对其相互作用和溶解度产生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共存离子可以相互干扰,降低溶解度,导致沉淀反应发生。
例如,当Na+和Cl-两种离子同时存在时,它们会形成NaCl的固体沉淀。
而在其他情况下,共存离子可能会相互促进,增加溶解度。
这取决于离子的电荷大小和化学亲和力等因素。
三、离子共存的平衡离子共存时会遵循化学平衡的原则。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有新的离子参与时,平衡会向使离子更稳定的方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
这意味着,离子共存可能会改变溶液中各个离子的浓度,从而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
理解离子共存对平衡的影响,对于预测化学反应的进行和结果的解释都非常重要。
四、常见离子共存现象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离子共存现象。
例如,Cu2+和Ag+的共存会导致银粉的沉淀;Mg2+和Fe2+的共存可能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
这些共存现象既可以用来检验离子的存在,也可以通过观察沉淀的颜色和性质来判断共存离子的种类。
五、离子共存的应用离子共存不仅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应用,还广泛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通过研究不同离子的共存形式可以了解水体或土壤的污染程度;在药物研发中,研究离子共存对于了解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也非常重要。
总结:离子共存是九年级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到溶解度积常数、共存离子的相互影响、化学平衡和一些常见的共存现象。
九年级化学离子教案
九年级化学离子教案恰当地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南蒂阿县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甚至得到发展。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史荦伯离子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有机化学离子教案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优势地位与作用《元素》一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节课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这为过渡到本节长远打算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层次为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进去打好了基础。
本段内容是后面章节《离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本段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辅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建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现通过元素周期表发现史的素质教育,体味科学探究的微生物学一般过程和方法。
3、亲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之间规律性符号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量变已引起质变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认清掌握元素符号的意义和元素周期律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二、说学情对于九年级的教师来说,经过数月的学习,他们对于化学知识以及物质的宏观组成已经有了一定积累,但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还没有太深入认识的见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
这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教法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条件分析,我已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讲解法、谈话法、指导发现法。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微专题2离子符号与化学式的书写
(2)非金属氧化物 一氧化碳 CCOO
二氧化氮 NNOO22 三氧化硫 SSOO33 二氧化硅 SiO22 过氧化氢 HH22O22
二氧化碳 CO22 二氧化硫 SO22 五氧化二磷 PP22O55 水 H22OO
(3)填写下表中酸、碱、盐的化学式
OH-
H+
H2O
NH+4
NH33•·H2HO2O
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请你仔细阅读下表中的内
容,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常见的几种离子 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H+ Na+ Ca2+ OH- Cl- SO24- CO23- +H1 N+a1 C+a2 O-H1 C-l1 S-O2 4 C-O2 3
你从上表中得出的规律是:离子的电量与化合价的数字相等;离子的电
BBaaSSOO44 CCaaSSOO44
Cl- HCl NH44CCll KCl NNaaCCll BaCl22 CaCl22
Mg2+
Mg(OH)22
Al3+
Al(OH)33
Mn2+
Mn(OH)22
Zn2+
Zn(OH)22
Fe3+
Fe(OH)33
Fe2+
Fe(OH)22
Cu2+
Cu(OH)22
Ag+
B.FeO
C.Fe2O3
D.Fe3O4
6.(黄冈中考)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N ②2Fe2+ ③
④
⑤
A.①表示 2 个氮分子
B.②表示 2 个铁离子
C.③和④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 Al2O3 D.由⑤可知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8.7 g
(C )
7.在下列化合物中,若 X 代表某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它只有一种化合价 ,
《离子反应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鲁科版(新课标)】
第四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离子反应的应用一、教学目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会书写离子方程式,熟知离子反应的应用,建立离子检验与推断的思维模型,学会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能从物质检验与含量测定、物质制备与纯化等化学任务角度举例说明离子反应的应用,能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反应。
二、教学重难点离子的检验与推断三、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复习回顾】✓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检验NH4+的反应;✓酸性条件下MnO4−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过渡】离子反应是多数物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一类常见反应,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可以检验一些常见离子以及测定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浓度。
【新知讲解】(一)物质检验与含量测定1. 常见离子的检验【思考讨论】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可能是稀硫酸或稀盐酸中的一种。
如何检验?4们可以通过检验SO 42-或Cl -是否存在做出判断。
SO 42-的检验一般用可溶性钡盐,Cl -检验一般用AgNO 3溶液,但AgNO 3溶液遇到SO 42-会生成Ag 2SO 4微溶物,会干扰到AgCl 沉淀的观察,所以我们选择用BaCl 2溶液检验SO 42-是否存在。
方法: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BaCl 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为硫酸;若无明显现象,则为盐酸。
【归纳总结】2. 测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1)沉淀法如溶液中SO 42-的浓度,用Ba 2+将其转化为BaSO 4沉淀,再称量沉淀的质量求得。
(2)酸碱中和滴定法如强酸溶液中H +的浓度可以用已知准确浓度的强碱溶液滴定的方法获得。
(3)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法如溶液中MnO 4−的浓度可以用已知准确浓度的Fe 2+溶液滴定获得。
(二)物质的制备与纯化 1. 物质的制备【思考讨论】哪些常见物质可以通过离子反应制备?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
• 用可溶性铜盐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氢氧化铜: • 用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备硫酸亚铁:• 用硫化物(如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备硫化氢: • 实验室制取CO 2:氯碱工业:2Cl -+2H 2O===2OH -+Cl 2↑+H 2↑ 2. 物质的纯化 ➢ 粗盐提纯【思考讨论】粗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Ca 2+、Mg 2+、SO 42−杂质。
九年级化学《离子(2)》课件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氢气(qīnɡ 、 qì) 氧气、水、二氧化碳等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含有金属元素的
化合物。如:NaCl
Na+
第八页,共十八页。
Cl-
1.构成(gòuchéng)物质的粒子分有子 原、子 离和子
。
如:
五氧化二磷由 五氧化二磷分子(fēn构zǐ) 成,
金由
金原子构成, (yuánzǐ)
Na
Cl
+11 2 81
+17 2 87
Na+
+11 2 8
阳离子
NaCl
Na+ Cl -
第三页,共十八页。
阴离子
Cl -
+17 28 8
二、离子(lízǐ)的形成
+11 2 8 1 失去1个电子
+11 2 8
钠原子 (Na)
原子核 (yuánzǐ)
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种类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粒子化学性质
举例 物质,元素(yuán sù),原子,离子,分子 间的关系图。 (jǔ
lì)
结合
单 同种元
质 素组成
原
铁,铝等
化 不同种元 合 物 素组成
元 具有相同核电荷
素
数的一类原子
结合 分 聚集 水
子
氢气
破裂
子
等
得失 离 结合
子
氯化纳等
电子
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第十一页,共十八页。
1、二氧化碳 由 (èr yǎng氧(yhuuá元àn stù素à)n)(yuán sù)、碳元素
[化学]离子反应2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 + 3H2O↑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Al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CaSiO3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2HCl + O2↑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2NO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CuSO4 + 2H2O + S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CO2 ↑+ 2SO2↑ + 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3Cu(NO3)2 + 4H2O + 2NO↑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NH3↑ + 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 + HCl↑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NH3↑ + H2O↑ + CO2↑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2HCl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59、SO2 + CaO = CaSO3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61、SO2 + Ca(OH)2 = CaSO3↓ + H2O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63、SO2 + 2H2S = 3S + 2H2O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65、Si + 2F 2 = SiF466、Si + 2NaOH + H2O = Na2SiO3 +2H2↑67、硅单质的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Si + 2CO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2Cl2 △SiCl4SiCl4 + 2H2 高温Si(纯)+ 4HCl电解食盐水制取氯气:通电2NaCl+2H2O===2NaOH+Cl2↑+H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加热MnO2+4HCl(浓)===MnCl2+ Cl2↑+2H2O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漂白粉消毒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氯气与水的可逆反应:Cl2+H2O HCl+HClO次氯酸的分解:光照2HClO=====O2↑+2HCl氯,溴,碘三种元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Cl2+2KBr===Br2+2KClCl2+2KI====I2+2KClBr2+2KI==== I2+2KBr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钠在空气中点燃:点燃2Na+O2===Na2O2点燃的钠不能用水和泡沫灭火剂来灭火:2Na+2H2O===2NaOH+H2↑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CO2+Na2CO3+H2O==2NaHCO3加热2NaHCO3=== CO2↑+Na2CO3+H2ONa2CO3与HCl反应:Na2CO3+HCl== NaHCO3+NaCl(盐酸少量)Na2CO3+2HCl== 2NaCl+CO2↑+H2O(盐酸过量) NaHCO3与HCl反应:NaHCO3+HCl== CO2↑+H2O+ NaClNaHCO3与NaOH反应NaHCO3+NaOH=== Na2CO3+H2O候得榜制碱法反应原理:NaCl+H2O+CO2+NH3=== NaHCO3+NH4Cl加热2NaHCO3=== CO2↑+Na2CO3+H2O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点燃2Mg+CO2===2MgO+C镁在空气中燃烧除了镁和氧气的反应还存在镁和氮气的反应:点燃3Mg+N2===Mg3N2制取铝的流程:Al2O3+2NaOH =2NaAlO2+H2ONaAlO2+CO2+2H2O=Al(OH)3↓+NaHCO3加热2Al(0H)3===Al2O3+3H2O通电2Al2O3 ===4Al+3O2↑氢氧化铝和强碱的反应:Al(0H)3+NaOH=NaAlO2+2H2O氯化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氢氧化钠少量)AlCl3+4NaOH= NaAlO2+2H2O(氢氧化钠过量)氯化铝和氨水的反应:AlCl3+3NH3.H2O ==Al(OH)3↓+3NH4Cl偏铝酸钠和盐酸的反应:NaAlO2+HCl+H2O=Al(OH)3↓+NaCl(盐酸少量)NaAlO2+4HCl=AlCl3+2H2O +NaCl(盐酸过量)偏铝酸钠和氯化铝反应:AlCl3+3NaAlO2+6H2O=4Al(OH)3。
阜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_原子和离子2教案新版粤教版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氧气的性质与用途34568.3 酸和碱的反应【基础知识】⒈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的是()A.硝酸钾 B.碳酸钙 C.氯化钾 D.硫化氢⒉下列各种盐中,与其它三种盐对应的酸不相同的是()A.硫酸铵 B.明矾 C.纯碱 D.硫酸钠⒊下列常见的盐中,难溶于水的是()A.氯化镁 B.硝酸银 C.硫酸钡 D.磷酸钾⒋要使洗涤用的苏打(Na2CO3)起泡,需要加入少量()A.柠檬汁 B.食盐水C.氨类清洁剂 D.自来水⒌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叙述,错误的有()A.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需要摄入食盐5 g左右B.通常的食用醋中含有3%~5%的醋酸C.医用生理盐水是0.5%的氯化钠溶液D.空气中体积分数为0.03%的CO2不可以少,但是其含量达到1%以上对人体有害⒍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有()A.烧杯 B.蒸发皿 C.量筒 D.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瓶⒎玻璃棒的下列用途,不正确的是()A.捣碎固体药品,加快其溶解速率 B.搅拌促进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充分反应C.过滤时,引流缓冲 D.蘸取溶液测定溶液的pH⒏某同学帮助校园绿化工人做花圃土壤分析,结果发现其pH小于7。
为改良土壤应选择的最合适物质是()A.氯化钾 B.烧碱 C.硝酸铵 D.熟石灰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盐就是食盐 B.纯碱就是烧碱 C.明矾就是胆矾 D.熟石灰就是消石灰⒑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
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右表。
该同学最好选用:A.尿素 B.碳酸氢铵C.硫酸铵 D.氨水⒒⑴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钠溶液;②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③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硝酸;⑵上述反应的现象分别为、、;⑶由此可见,酸碱盐在溶液中交换成分,如果有、或生成,即可以发生(填写一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反应。
【思维拓展】⒓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调至恰好显中性,应直接向其中加入稍过量的()A.澄清石灰水 B.硝酸银溶液 C.石灰石粉末 D.生石灰粉末高温⒔某同学从网上获悉:高温灼烤下,沙粒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钙会发生反应:CaCO3== CaO+7CO 2↑,含有这类沙粒的“沙尘暴”可中和酸雨。
新人教九年级上化学课题3离子2课件
再 见
制作单位: 设计制作: 修改时间: E—mail: 江宁区周岗中学 端木传胜 2004年 10月20日 dm-77@
退出
化学性质 (活泼与 否)
元 素
最外层电数
原子 结 构 (稳定情况)
得失电子
稀有气体元 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8 (He为 2 ) 一般 < 4个 一般 > 4个
稳定 结构
稳定
不活泼
不稳定 结构 易 失 电子 不稳定 结构 易 得 电子
活泼 活泼
所 以 ,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
指出下列哪几种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欢迎您莅临指导!
九年级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题3 离子
唐福三
一、核 外 电 子 的 排布:
1、分 层 排 布
电子层数: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
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2、 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各部分的意义:圆 圈表示原子核 ,圆 圈内的数 字表示 质子数,弧 线 表示电子层 , 弧线上数 字 为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 原子核
微粒结构
区 别
电性
符号
一般易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
反应中 得到 或 失去 电 子(稀有气体原子除外)
化学性质一般比较 稳定 .
联 系
(1)都是构成成物质的
粒子
;
得到或失去 离子
(2)在化学反应中可以相互转化:原子
结合 具有相同核电荷 数的一类原子
金刚石、铁、 汞等
聚集
结合
元素
原 子
不 同 种 元 素 组 成
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离子》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3离子【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学策略】1.利用图4-9理解电子层概念(即电子的分层运动),制作动画片更好,让学生建立起原子中各粒子运动相对位置的印象。
2.根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引出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氦为2个),最外层电子不达8个即为不稳定结构。
3.利用图4-10,让学生理解不稳定结构是如何转变成稳定结构的。
知道离子也能构成化合物(建议趁势提出化合价的概念,但不要解释)。
4.学生讨论:上述有几种离子?怎么称呼?相互作用能构成几种化合物?怎么书写化学式?5.物质与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网络,由教师点拨讲解。
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至于核心概念仍要理解清晰。
建议习题结合课堂学习,在课上完成。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在含有多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离核远近是不同的,为了形象他说明运动者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我们引入电子层的概念,这样就可以形象地认为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那么它们的运动是杂乱无规律的,还是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呢?答案是肯定的,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那么它们运动规律如何呢?这里仅介绍几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供参考。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2个,其中n代表电子层数2.各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即倒数第二层)不得超过18个,……3.电子的排布。
一般由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以上几条规律要相互联系地理解。
另外.核外电子排布非常复杂,还有许多其他规律将在今后学习中会接触到。
课题3 离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2课时 离子与相对原子质量 课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分子
原子
氢分子
离子
汞原子
氯离子
钠离子
正
阳
负
阴
离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4)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4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较易 电子;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4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较易 电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有 个电子(氦有 个电子),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B
D
4.从附录Ⅱ中查出氮、硫、氯、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氮:14.0 硫:32.1 氯:35.5 钙:40.1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5.从附录Ⅱ中查出钠、镁、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所查数据,比较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哪一种所含的原子最多?哪一种所含的原子最少?为什么?
6.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分子
离子
结合
分解
结合
聚集
得失
电子
结合
同类
同种元素组成
不同种元素组成
单质
化合物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ACD
E
BE
在阳离子中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包括电子层数相同,各层容纳的电子数也相同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4.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状元成才路
九年级化学《离子》的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离子》的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离子》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能力培养]: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教学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离子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①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②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③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④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哪些?[新课引入]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除了分子和原子以外,还有一种粒子是离子。
什么是离子?它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要研究原子的结构。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
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
那么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又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板书]一、核外电子的排布[讲述]在含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我们将电子离核远近不同的运动区域叫电子层。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此向外类推,分别叫二、三、学生回答: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子和原子学生倾听注意想象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复习巩固旧知识通过设问,激发求知欲这方面的知识学生缺乏,老师讲解要详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四、五、六、七层,即在多个电子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九年级化学上 离子、相对原子质量
7.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 比较所得的 比值 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 质子数 和 中子数 之和。
(3)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与质子、中子相比 ,电子的质量 很小 ,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不正确的是( C ) 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B.相对原子质量代表各类原子实际质量的相对大小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实际质量
D.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11.(1)已知某原子的质量为 3.816×10-26 kg,一个碳 12 原子的质量的 1/12 为 1.66×10-27 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是
NaCl
。
8.(4分)根据下面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 (1)属于原子的是 ACD
;
(2)属于阴离子的是 EF ;
(3)属于阳离子的是 B ; BCEF
(4)达到稳定结构的是
。
9.(6分)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和H3分子,试回答:
(1)一个H3+离子中含有 3 个质子和 2 个电子;
2.(2013,福州)根据右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 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3.(2014,宁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
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2)构成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C (填序号)。
10.(12 分)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离子》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离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第四单元课题三。
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局部内容,教学分两课时完成。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到达了解水平的根底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翻开一扇窗口;为学生后面学习酸碱盐打下根底。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的根底上进一步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从而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能力。
〔2〕学习方法与过程:学习“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
能在特定情景下,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唤起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初步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确实定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2〕教学难点:离子的表示。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模拟微观变化,帮助学生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和学会离子的符号表示。
这样,不但能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也促进了学生微观想象能力的开展。
二、教法与学法:1、学生情况分析?初三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在课堂上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时机。
所以本节课我设置了许多活动:比方,“我会答、“我会写〞、“讨论与交流〞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2、教学方法依据新课程教育理念及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我对本节课的教学采取了如下方法:利用课件优势,充分展示Nacl的形成过程,从而了解离子的形成,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学法指导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本课题介绍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
九年级化学离子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离子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通过离子间的电荷转移来实现物质的变化。
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本文将对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进行详细说明。
一、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反应物中存在离子的反应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离子的形成与消失是化学物质发生变化的基本机制。
离子反应的核心是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结合形成化学键,并在反应过程中交换或转移电荷。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离子方程式描述了离子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离子种类、离子之间的配对与重新组合。
下面将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一)离子方程式的基本规则1.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离子种类和数目。
2. 在方程式中用合适的符号表示电荷的转移过程。
3. 方程式中应保持电荷平衡。
(二)离子方程式的例子以氧化铁为例,氧化铁可以与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氯化铁和水。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过程如下:反应物:Fe2O3 + HCl生成物:FeCl3 + H2O对于氧化铁Fe2O3,它可以分解成两个Fe3+离子和三个O2-离子,因此反应物可以写作:Fe2O3(s)→ 2Fe3+(aq)+ 3O2-(aq)盐酸HCl溶解产生离子H+和Cl-,因此反应物可以写作:HCl(aq)→ H+(aq)+ Cl-(aq)将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配对,可以得到离子方程式:Fe2O3(s) + 6HCl(aq)→ 2FeCl3(aq) + 3H2O(l)离子方程式中,化学式和电荷被准确地表示出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离子配对也符合电荷平衡的要求。
三、离子方程式的应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我们可以了解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离子种类和数目,进而推断出反应的类型和性质。
离子方程式还有助于分析反应物的浓度变化和反应速率的计算。
四、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离子的电荷符号应写在右上角,如Fe3+。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PPT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精品课件
一个原子的质量 2.公式:相对原子质量=(一个C-12原子的质量)×112。
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一个 C-12 原子质量的 112,而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 8136,可 以 忽 略 不 计,所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
量≈质子数+中子数。(例如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3=11+12)
【易错提示】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只是一个比
值,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四、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
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 高。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 推为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也叫最外层。核 外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做分层排布。
七、离子
1.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作离子。
2. 分类: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作阳离子;带负电 (63)硫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Na2SO4+Ba(NO3)2 BaSO4↓+2NaNO3(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其他可溶性硫酸盐与硝酸钡溶液也
有类似反应,可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2)G 氢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或F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
为8(He为2),不易得失电子。 (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7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 C6H12O6+6O2
(2)①SO2+H2O H2SO3 ②2H2SO3+O2 2H2SO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3.2 原子的结构——离子 (共23张PPT)
数为13,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_1_0___,该离子的名称是铝__离__子__,
符号是_A_l_3_+ ,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是:
+13 2 8
• 根据右边的结构图回答: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X值为___,
该10原子的符号是____。Ne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正电
荷的阳离子,X值为_1_2_,符号是 _Mg_2_+_。
书写离子的方法
Mg2+ Cl-
镁离子
氯离子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 荷的正负,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
离子符号的意义: Mg2+上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O2-上的2表示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每个铝离子
3个 铝离
3Al 3+
带三个单位 正电荷
子
铝离子或 一个铝离 子
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 ”
的意义
2Mg2+ 、2 S2-
离子符号前面的系数只表示 离子的个数。
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某些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金属 另一些单质由分子构成。如:气态非金属
化合物由分子或离子构成。 一般情况下,有金属阳离子(或铵 根离子NH4+ )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否则由分子构成。
原子结构 示意图
电子层
S +16 2 8 6
核内质子数
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
+1 1
氢H
+2 2
氦He
+3 2 1 +4 2 2 +5 2 3 +6 2 4 +7 2 5 +8 2 6 +9 2 7 +10 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