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施工测量
盾构掘进施工测量(讲义)PPT课件
![盾构掘进施工测量(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ab9f4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c.png)
定位测量技术还包括对盾构机在掘进过 程中的姿态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盾构 机在掘进过程中的姿态符合设计要求。
盾构机姿态测量技术
盾构机姿态测量技术是利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以获取盾构 机的实时姿态信息。
姿态测量技术还包括对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的推力、扭矩和刀盘转速等参数进行监 测,以确保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的姿态稳定和施工安全。
总结词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将进一步提升盾构掘进施 工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目前,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已经在盾构掘进施 工测量中得到应用,通过将不同类型的传感 器进行融合,可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数据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多传感器融 合的精度和可靠性将进一步提高,能够更好
地满足盾构掘进施工测量的需求。
姿态测量误差问题
总结词
姿态测量误差问题表现为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其姿态与设计姿态存在偏差。
详细描述
姿态测量误差问题可能由盾构机内部的陀螺仪等传感器精度不高或受到干扰引 起。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高精度姿态测量设备,如激光陀螺仪等,同时 对传感器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以减少误差。
同步测量延时问题
总结词
05
盾构掘进施工测量常见 问题与解决方案
定位测量精度问题
总结词
定位测量精度问题主要表现在盾构机在 掘进过程中,实际位置与设计线路存在 偏差。
VS
详细描述
定位测量精度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如地面控制网精度不高、盾构机自身定位 系统误差等。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 高精度测量设备,如全站仪、GPS等,提 高地面控制网的精度,同时对盾构机自身 定位系统进行校准和优化。
某大型引水工程盾构隧道施工测量案例
总结词
盾构施工监测和施工测量
![盾构施工监测和施工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0f5c415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4.png)
第1章施工监测和施工测量1.1 施工监测1.1.1 监测目的、要求及内容(1)监测目的1)了解和掌握盾构施工过程中地表隆陷情况及其规律性;2)了解盾构掘进过程因地表隆陷而引起的建筑物、地下管线下沉及倾斜情况,确保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3)了解施工过程中地层不同深度的垂直变位与水平变位情况;4)初步了解管片的变形情况;5)了解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管片衬砌的变形情况,实现信息化施工。
(2)监测要求1)建立监测专业小组,以项目总工程师为直接领导,由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各项监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2)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并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
报告的内容包括施测程序、方法、使用仪器、监测精度、监测点布置、监测的频率和周期、检测人员的情况和安排,监测质量保证措施等;3)根据监测计划,在施工前,备齐所有的监测元件和仪器,并根据规范进行有关标定工作;4)妥善协调好施工和监测的关系,将观测设备的埋设计划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
及时提供工作面,创造条件保证监测埋设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一切观测设备、观测测点受到机械和人为的破坏,如有损失,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记录;5)保护和保存好本区间范围内全部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自己布设的网点,使之容易进入和通视,防止移和破坏;6)根据现场的实测结果,对比实测数值与初始数值,绘制各种时态曲线,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位移,应力变化趋势推算最终结果与控制值比较,确定土体及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提出分析意见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及时反馈,以调整施工参数,并提交成果报告;7)加强始发和到达的监控量测,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监测内容1)地面沉降监测①开挖时的土、水压力不均衡:由于盾构机推进量与排土量不等,使开挖面土压力、水压力与压力仓的压力产生不均衡,导致开挖面失去平衡状态,从而发生地基变形。
盾构施工测量与监测
![盾构施工测量与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e43dfe1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8.png)
盾构施工测量与监测一、施工测量测量是盾构推进轴线与设计轴线一致的保证,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采用GPS定位技术完成对业主所给导线网、水准网及其它控制点的检核。
在盾构机上配备SLS—T APD导向系统指导盾构机推进,降低人工测量的频率.同时,严格贯彻二级测量复核制度,精测组精测并交桩于工程项目部测量组,工程项目部测量组复核并负责施工放样测量,确保隧道贯通精度。
1、地表控制测量我方中标后,立即组织精测组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定位资料和测量标志资料,对所给导线网、水准网及其它控制点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复测;同时测设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固定桩,并将测量成果书报请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审查、批准。
(1)引测近井导线点利用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测量成果书由精测组以最近的导线点为基点,引测至少三个导线点至每个端头井附近,布设成三角形,形成闭合导线网。
(2)引测近井水准点利用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水准网,由精测组以最近的水准点为基点、将水准点引测至端头井附近,测量等级达到国家二等。
每端头井附近至少布设两个埋设稳定的测点,以便相互校核.2、联系测量(1)平面坐标传递用陀螺定向法将地面坐标及方向传递到竖井隧道中,见下图.陀螺法坐标传递示意图用逆转点法测出地面上CD和井下Z1Z2的陀螺方位角.用全站仪做边角测量,测出L1、L2、L3、L4、L5、L6的边长及∠1、∠2、∠5、∠6、∠7的角度。
利用空间三角关系计算∠3、∠4的角度,再结合控制点C的坐标推算出Z1、Z2、Z3三点的坐标.以Z1Z2、Z3Z2起始边作为隧道推进的起始数据。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坐标传递测量至少进行三次。
(2)高程传递用检定后的钢尺,挂重锤10kg用两台水准仪在井上井下同步观测,将高程传至井下固定点.用6~8个视线高,最大高差差值≤2mm,整个区间施工中,高程传递至少进行三次。
3、地下控制测量(1)地下平面控制测量先以竖井联系测量的井下起始边为支导线的起始边,待明挖区间(盾构始发井)与中间风井连通后,立即进行贯通测量以明挖区间的左右线中线为支导线的起始边,沿隧道设计方向布设导线,直线段导线边长≥200m,曲线段导线边≥100m布设一点。
盾构施工专项测量施工方案
![盾构施工专项测量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7f83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e.png)
盾构施工专项测量施工方案
一、前言
盾构施工是一种现代化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其施工需要精确的测量工作作为基础保障。
本文将介绍盾构施工中专项测量的施工方案,包括测量准备工作、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测量准备工作
1. 确定测量任务
在进行盾构施工前,需要确定需要进行的测量任务,包括地表控制点的设置、隧道轴线控制等。
2. 准备测量设备
准备好合适的测量设备,包括测距仪、全站仪、水平仪等,确保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
三、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方法
1. 地表控制点设置
在盾构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地表控制点,用于确定隧道的位置和方向。
2. 隧道轴线控制
通过测量隧道隧道轴线的位置和方向,确保隧道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
3. 岩体位移监测
通过测量岩体的位移情况,监测盾构施工对周围岩体的影响,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四、注意事项
1. 测量精度
在进行施工测量时,要保证测量的精度,避免因测量不准确引起的施工质量问题。
2. 施工环境
考虑施工环境对测量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实时监测
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结语
盾构施工专项测量施工方案是保障盾构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
合理的测量工作可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对盾构施工测量工作有所助益。
盾构施工测量
![盾构施工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ccb02169482fb4daa48d4b31.png)
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此界面可以清晰的看到油缸、 千斤顶的行程和推力,在这个管理行程时的姿态。
在盾构机的掘进过程中,站点和后视点是静态,前 视是动态的。当掘进到一定的距离时,就要移机全站仪 靠近前视棱镜的位置。在移站时,首先要在隧道的顶部 预装固定全站仪的架子,装上配套棱镜并整平。使用隧 道内的控制点,复测现在全站仪架子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并把平面坐标和高程引到新装的架子上。
同时应注意采用的坐标系统(国家或地方)。
盾构施工平面控制网一般分两级布设,首级为GPS控制网、 二级为精密导线网,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其它方法 布网。施工路线长度较短时,可一次布网。盾构施工平面首级 GPS控制网应在已有的国家二等三角网或B级GPS控制网下布设。 精密导线网应在C级GPS控制网或国家三等三角网下扩展。
2.盾构测量包括的内容
(1)盾构姿态测量
盾构姿态测量内容包括平面偏差、高程偏差、俯 仰角、方位角、回转角及切口里程。目前盾构多有自 动测量系统完成,但要、定期进行人工测量复核,测 量频率应根据其导向系统精度确定。盾构始发10环内, 到达接收井前50环内应增加人工测量频率。 以地下控 制导线点和水准点测定盾构测量标志点,测量误差应 在±3mm以内。
是对导向系统显示姿态的一个复核,内容主要包括管 片的横向和高程变化。监测间隔为每掘进5环一次。当 管片的姿态与导向系统显示的姿态有较大出入时,应 人工复测全站仪和后视棱镜的坐标,人工复测盾构机 姿态,找出偏差的原因,避免隧道轴线与设计轴线产 生大的偏差。管片的总位移量大于20mm时,应提高 监测频率,每掘进2环监测一次。管片的监测到每天的 变形量不大于1mm时为止。
盾构施工高程控制网应在已有的国家二等水准网下一次布 设全面网。盾构施工高程控制网可采用精密水准等测量方法一 次布设全面网。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视线长度小于 100m时可采用一般方法进行观测,大于100m时,应进行跨河 水准测量。跨河水准测量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 纬仪倾角法和测距三角高程法等,其技术要求应执行国家一、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盾构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盾构施工测量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f7971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f.png)
盾构施工测量施工方案一、引言在盾构施工过程中,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盾构施工测量旨在确保隧道的准确位置和尺寸,以便保证隧道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盾构施工测量的方案和流程。
二、测量设备和工具在盾构施工测量中,需要使用以下设备和工具:1.全站仪:用于进行地面控制点的测量,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角度和距离测量。
2.探测器:用于检测盾构机的推进位置,并确定盾构机的准确位置。
3.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隧道的长度和宽度。
4.水准仪:用于确定隧道的坡度和高程。
5.GPS定位系统:用于测量盾构机的实时位置和导航数据。
三、测量流程盾构施工测量的流程如下:1.建立地面控制点: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周围建立地面控制点。
使用全站仪测量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并将其记录在施工测量控制表中。
2.盾构机的起始位置确定:在盾构机开始推进之前,需要确定盾构机的起始位置。
使用探测器对盾构机进行测量,并确定盾构机的准确位置。
记录盾构机的起始位置坐标。
3.推进位置测量:在盾构机推进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盾构机的位置进行测量,以确保盾构机推进的准确性。
使用探测器对盾构机的位置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施工测量控制表中。
4.隧道尺寸测量: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尺寸是非常关键的。
使用激光测距仪对隧道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并记录在施工测量控制表中。
5.坡度和高程测量:使用水准仪对隧道的坡度和高程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施工测量控制表中。
6.盾构机位置监控:使用GPS定位系统对盾构机的实时位置进行监控,并实时记录盾构机的位置。
四、施工测量控制表样例测量项目起始位置(坐标)推进位置(坐标)长度(米)宽度(米)坡度高程1 (X1, Y1, Z1) (X2, Y2, Z2) 100 10 1/100 02 (X2, Y2, Z2) (X3, Y3, Z3) 200 12 1/150 23 (X3, Y3, Z3) (X4, Y4, Z4) 300 15 1/200 5 …………………五、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盾构施工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使用测量设备和工具时,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盾构法隧道施工测量精度控制措施
![盾构法隧道施工测量精度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0793a1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8.png)
盾构法隧道施工测量精度控制措施摘要:本文介绍了从地铁盾构施工全过程中从施工测量技术方面提高贯通精度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零位测量法、联系测量、陀螺定向、交叉导线;盾构法隧道是指使用盾构机,一边控制开挖面及围岩不发生坍塌失稳,一边进行隧道掘进、出渣,并在机内拼装管片形成衬砌、实施壁后注浆,不扰动围岩而修筑隧道的方法。
盾构施工的主要原理就是尽可能在不扰动围岩的前提下完成施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面建筑物及地基内埋设物的影响。
盾构法隧道施工测量按施工工艺分为始发测量、地下导线测量、掘进轴线测量、接收到达测量。
1.盾构始发测量控制措施1.1 盾构机零位测量盾构始发测量,在盾构始发前,需要进行盾构机零位测量,确定盾构机姿态与盾构内布设的特征点之间几何关系,为后期掘进过程通过特征点位置调整盾构机姿态提供可靠的依据。
盾构机零位姿态测量常用的方法为分中法、侧边法进行测量。
侧边法的测量方法是在靠近盾首、盾尾处分别悬挂一根钢丝,钢丝下端悬挂重锤并置于油桶中,通过测量钢丝上的反射片坐标来计算盾构机首、尾的平面坐标。
盾首的钢丝悬挂在靠近刀盘和盾体的接缝处,盾尾的钢丝悬挂至靠近盾构(或铰接油缸)中盾与尾盾接缝处,钢丝至盾首、盾尾的距离用钢尺量出,取多次量取距离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计算依据。
当现场受到条件限制无法悬挂两根钢丝时,也可以悬挂一根钢丝,偏移计算出盾构中心线坐标。
高程测量:根据盾首、盾尾测量计算的平面坐标,将盾首、盾尾平面坐标测放至盾体顶面,利用全站仪三角高程直接测得盾首、盾尾处高程,通过反算得到盾首、盾尾的中心高程。
分中法测量:在盾首、盾中、盾尾按图1.1-4的方法找到盾体中心,使用全站仪分别测量盾首、盾中、盾尾中心C点的坐标,通过反算得到盾首和盾尾的坐标。
本次结合实际项目分别采用分中法、侧边法悬挂2根钢丝测量结果如下:虽然测量结果相近,但侧边法与设计值对比相差较小,如果现场有条件尽量采用侧边法悬挂2根钢丝进行施测。
盾构测量知识点总结
![盾构测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d97115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c.png)
盾构测量知识点总结盾构是一种在地下挖掘隧道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地下管线等工程中。
盾构测量是盾构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负责确定隧道的位置、方向和姿态,确保盾构在地下进行准确、安全的施工。
在盾构测量中涉及到很多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下面就盾构测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分析。
一、盾构测量基本概念1. 盾构测量的定义盾构测量是指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盾构进行控制和监测。
它是盾构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盾构的导向、水平、垂直和姿态控制。
盾构测量的目的是确保盾构在地下进行准确、安全的施工。
2. 盾构测量的作用盾构测量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确定盾构的位置、方向和姿态。
(2)监测盾构的变形、位移和姿态变化。
(3)调整和控制盾构的导向、水平和垂直度。
(4)确保盾构在地下进行准确、安全的施工。
3. 盾构测量的方法盾构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导向测量:用于确定盾构的位置和方向。
(2)水平测量:用于控制盾构的水平度。
(3)垂直测量:用于控制盾构的垂直度。
(4)姿态测量:用于控制盾构的姿态。
二、盾构测量原理1. 盾构测量的基本原理盾构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测量仪器和设备对盾构进行控制和监测。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1)测量原理:利用测距仪、角度仪等测量仪器对盾构进行定位和测量。
(2)控制原理:利用控制系统对盾构的位置、方向和姿态进行调整和控制。
(3)监测原理:利用监测系统对盾构的变形、位移和姿态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
2. 盾构测量的误差分析盾构测量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误差:(1)仪器误差:由于测量仪器本身的精度和稳定性导致的误差。
(2)环境误差:由于地下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导致的误差。
(3)操作误差: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
(4)系统误差:由于盾构控制系统本身的误差导致的误差。
盾构测量的误差分析对于准确测量和控制盾构非常重要,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小误差并提高测量精度。
盾构施工测量专项方案
![盾构施工测量专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96a1a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9.png)
一、方案概述本专项方案旨在为盾构施工提供精确的测量服务,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本方案将详细阐述盾构施工测量的目的、内容、方法、精度要求以及实施步骤。
二、测量目的1. 确保盾构掘进方向、姿态和速度符合设计要求。
2. 监测盾构隧道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 为施工管理和质量验收提供数据支持。
三、测量内容1. 地面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2. 竖井联系测量:将地面控制网传递至竖井,建立竖井内的控制网。
3. 地下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用于指导盾构掘进。
4. 掘进施工测量:监测盾构姿态、掘进速度和隧道结构变形。
5. 竣工测量:对隧道结构进行测量,为质量验收提供依据。
四、测量方法1. 平面控制测量:采用GPS、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测量,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的规定执行。
2. 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的规定执行。
3. 竖井联系测量:采用GPS、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测量,将地面控制网传递至竖井。
4. 地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按照《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执行。
5. 掘进施工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监测盾构姿态、掘进速度和隧道结构变形。
6. 竣工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按照《地铁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技术规范》DG/TJ08-2041-2008执行。
五、精度要求1. 地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cm,高程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mm。
2. 竖井联系测量:平面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cm,高程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mm。
3. 地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cm,高程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mm。
4. 掘进施工测量:盾构姿态精度应达到±0.5cm,掘进速度精度应达到±1cm/min,隧道结构变形精度应达到±0.5cm。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e74be56767f5acfa1c7cd7e.png)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盾构施工测量的管理,更好的在掘进过程中监控盾构姿态,确保盾构掘进方向正确,并且使各相关单位、部门及时掌握盾构掘进姿态情况,现对盾构施工测量要求如下:一、控制测量1、地面控制测量与联系测量应同步进行,在隧道贯通前,测量次数不能少于四次。
宜在盾构始发前、隧道掘进至100m、300m以及距贯通面100~200m时分别进行一次。
当地下起始边方位角较差小于12″时,可取各次测量成果的平均值作为后续测量的起算数据指导隧道贯通。
2、地下平面控制点布设应采用强制对中装置,隧道内控制点间平均边长宜为150m,曲线隧道控制点间距不应小于60m。
地下控制点应避开强光源、热源、淋水等地方,控制点间视线距隧道壁应大于0.5m。
每次向前延伸地下控制导线前,应从地下起始边开始进行延伸测量。
3、地下控制点布设完毕,在隧道贯通前应至少测量三次,地下控制导线的起始边应取第1条规定的平均值。
重合点重复测量坐标值的较差应小于30×d/D(mm),其中d为控制导线长度,D为贯通距离,单位为米。
满足要求时,应取逐次平均值作为控制点的最终成果指导隧道贯通。
4、地下控制点延伸测设,施工单位每次向前延伸新的控制点时,新控制点的测量成果必须经过监理单位检验复核,第三方复测审批。
施工导线延伸布设新点时,测量成果需报送监理检验。
5、对于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必须遵循“施工单位先测,监理单位检验复核,第三方复测审批”的原则,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必须经过监理单位、第三方审批合格后,方能用于指导施工。
二、盾构姿态及管片姿态测量1、盾构机姿态测量的内容包括平面偏差、高程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滚转角及切口里程;管片姿态测量内容至少包括平面偏差、高程偏差。
2、盾构机姿态测量标志不少于3个,且标志点间距离应尽量大。
3、对于配备导向系统的盾构机,在始发前,必须利用人工测量的方法测定盾构机的初始姿态,成果应与导向系统测得的成果一致;在始发10环内,每一环都应对盾构机姿态进行人工测量;在盾构机正常掘进过程中,盾构人工姿态测量应在导向系统换站后进行;在到达接收井前50环内应增加人工测量频率。
盾构(TBM)施工测量要求
![盾构(TBM)施工测量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0e756f290c69ec3d4bb7557.png)
关于盾构(TBM)施工测量的若干技术要求各盾构(TBM)项目部(工区):近年来,随着盾构(TBM)法施工的工地不断增多,与其相配套的施工测量技术也逐渐成熟,但因测量人员经验及素质原因和导向系统设备原因、加上洞内施工和环境的影响、盾构(TBM)和导向系统之间设计配套、以及隧道平纵线形设计因素、地质因素等客观原因,部分工地出现了导向系统故障多、误差大、影响掘进时间长、一些工地甚至多次出现了较大的掘进偏差等现象。
为使施工测量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现场,高可靠性、高精度地实时提供盾构(TBM)姿态数据,使盾构(TBM)按照设计轴线精确掘进,各项建筑能够满足设计、限界要求,现根据相关测量规范、导向系统工作特点及各工地施工测量经验总结,列出以下盾构(TBM)施工测量若干要求,请各项目部根据本工地实际情况参照执行:一、盾构(TBM)初始姿态测量与人工导向1、机器初始位置测量盾构(TBM)组装完成/始发前,必须用人工测量方法测定机器盾壳或内部精密结构件特征点,计算机器姿态数据:包括刀盘切口里程、切口处平面、高程偏差、盾尾处平面、高程偏差、偏航角、俯仰角、滚动角等。
对于新机器,需要自行安装或要求导向系统技术服务人员安装若干个人工测量点,然后测量、计算人工测量点在盾构独立坐标系中的坐标并妥善保存,建立掘进过程中的人工导向系统。
对于旧机器,也需恢复、测量并计算复核人工检查点既有数据。
人工测量点位布置原则:(1)人工测量点位应布置在与TBM掘进轴线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动的地方,能够真实反应机器姿态;(2)点位之间尽可能拉大距离,提高推算刀盘切口姿态数据的精度. (3)在掘进过程中,置镜同一地方应至少能够观测到三个以上符合以上两条要求的点位,可多设几个检查点以备选择;同时根据掘进时通视条件,在机器上合适位置焊接仪器强制对中钢板(保证在人工测量过程中不发生移动即可)。
2、导向系统导向系统测量结果与人工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较差不大于导向系统中误差的2倍(导向系统中误差由项目部测量组根据不同的机器和导向系统,以及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规定的掘进偏差中误差确定),如超出限差时应查找原因。
盾构施工测量
![盾构施工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c8a6e4cf7f1922791688e8d1.png)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盾构法隧道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的施工技术,它是将隧道的定向掘进、运输、衬砌、安装等各工种组合成一体的施工方法。
其埋设深度可以很深,不受地面建筑、天气和交通等的影响,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很高,是一种先进的土层隧道施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越江隧道等的施工中。
盾构施工测量主要是控制盾构的位置和推进方向,目的是确保盾构按照设计轴线推进,管片拼装后型后满足隧道轴线误差控制要求。
利用洞内导线点测定盾构机的位置(当前空间位置和轴线方向),通过推进油缸施以不同的推力,调整盾构的位置和推进方向,使盾构机的掘进按照设计的线路方向推进。
盾构推进只是盾构施工技术的一部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测量还包括地面测量(地面控制测量﹑沉降观测和井位放样等)﹑联系测量(方位传递﹑坐标传递和高程传递等)以及地下施工测量(地下导线点的测设、洞门钢环的安装、始发台的定位、反力架的定位、盾构始发测量﹑盾构掘进过程中的测量、隧道沉降测量﹑联络通道的施工测量、盾构到达测量、贯通测量、断面测量以及竣工测量等)。
每一步的测量工作都十分重要,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施工。
在各项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和盾构施工测量。
这些工作决定着隧道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盾构机能否准确进入接受井并确保隧道准确贯通。
一、地面控制测量1、地面平面控制测量对于隧道工程,地面控制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合适的测量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地面控制点,为联系测量和地下控制测量提供起算依据,同时也作为以后复核测量和竣工测量的起算数据。
地面测量控制网的点位和起算数据由建设单位负责提供,一般要求暗挖隧道的地面控制网精度不应低于国家四等三角网测量的技术指标及精度要求,同时要根据盾构隧道的贯通长度、联系测量和地下控制导线的精度等条件,估算地面控制网应达到的精度。
施测时,以现有平面GPS控制点为依据布置平面控制点,建立地面导线控制网。
2、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以现有的二等水准点从工作井至接收井布设水准线路,用此精密水准点来控制隧道的施工高程。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2803d6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8.png)
盾构隧道施工测.技术任何一个盾构测量项目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三大要素来展开。
从测量方案的制定到测量过程的实施都是为了如何保证三大要素的质量来最终保证隧道施工的精度。
地铁施工测量按服务性质分类可以分为施工控制测量、细部放样测量(铺轨基标测量)^竣工测量和其它测量等作业。
一、施工控制测量1、地面控制测量:维护施工期间地面的平面、高程主控制网完整,维持其可靠、可用;为施工方便加密地面控制点(包括地面工程、明挖工程的地面中桩)并维持其可靠、可用。
2、联系测量:明挖工程投点、定向,暗挖工程竖井投点、定向向地下传递高程。
3、地下控制测量:明挖地下中桩体系控制测量,暗挖地下主导线控制测量,明、暗挖工程地下主水准网控制测量,进行分段贯通测量,平差地下平面、高程主控制网,照顾各段工程间的衔接。
贯通后平差确定地下主控制网的坐标、高程。
二细部放样测量1、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和装修工程放样,设备、管网安装工程放样,包括暗挖法中为施工导向,盾构机定位、纠偏和装配式衬砌的拼装等要求而进行的测量作业。
2、精确铺轨要求的测量作业。
重点是控制铺轨基标测设来保证轨道的设计位置和线路参数,同时亦保证行车隧道的限界要求。
三、竣工测量竣工测量主要包括与线路相关的线路结构竣工测量、线路轨道竣工测量、沿线设备竣工测量以及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等。
其他测量作业是指为工程前期、后期工作,为工程措施服务的测量作业和控制施工影响的地上、地下及周围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等测量作业。
盾构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地面测量控制网的交接桩。
地面测量控制网点复核及加密。
贯通测量技术方案的制订。
联系测量。
地下控制测量(地下主控导线测量、施工导线测量)。
盾构机的导向测量。
竣工测量等等。
贯通误差:地铁的贯通测量是指盾构从始发井始发沿设计线路方向和坡度到达预留洞门贯通。
此时盾构中心与预留洞门中心的偏差即为贯通误差。
贯通误差包括测量误差和施工误差两部份。
地铁隧道的贯通施工影响环节多。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1、地面控制测量误差2、竖井联系测量误差3、地下导线测量误差4、贯通处洞门中心坐标测量误差5、盾构姿态的定位测量误差一、施工测量质量管理目标和基本质量指标(GB50308-2008)⑴质量指标:在任何贯通面上,地下测量控制网的贯通误差,横向中误差不超过±50mm,竖向中误差不超过±25mm。
盾构隧道施工测量
![盾构隧道施工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ebf5718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1b.png)
盾构隧道施工测量施工测量内容主要有:盾构机始发反力架定位测量、盾构机始发定位测量、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的检查检验、盾构掘进时盾构姿态测量(自动导向系统的日常操作及护理和人工测量盾构机姿态)、隧道环片姿态测量。
盾构隧道洞内温度高、湿度大、不良地质及盾构机掘进时振动的影响,盾构机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之间会有一定的偏差。
为了保证设计线路的准确复现,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对盾构机的姿态和管片姿态进行测定,以便使盾构机和管片能正确归位。
一、始发托架的定位测量图11.2.1为某盾构机始发托架图,此构件是根据盾构机的外径尺寸预制而成的,并且整体吊装下井,几何尺寸在安装过程中可不考虑变形。
某盾构机始发台座的设计高度是590 mm,但是此尺寸最后是多少应根据洞门环实际中心而定。
洞门环的实际中心应在托架定位前进行重新测量,求得的实际中心若不大于设计限差,则可按照设计隧道中心线放样台座高程。
高程可用先定4个周边点(必要时也可增加中间2个点),再定其他各点的方法。
以轨面高程为准,高程中误差为±2 mm(见图11.2.2)。
台座平面设计值是 1 574 mm,此值应和高程一样一并考虑设计限差,中线中误差为±2 mm。
考虑到盾构始发后,盾构机有可能下沉,故在始发托架放样过程中整体抬高30 mm。
待台座完成后,放样出隧道中心线点3~4个,并且测量出混凝土浇筑后台座实际高程,根据此高程数据决定是否需要增设垫片,然后吊装托架放置台座上,依据设计测量托架的位置关系,做好调整工作,使托架实际位置与设计相符,托架定位后必须连接牢固且可以抬高2~3 cm。
由于始发托架的定位,存在定位后盾体(质量约300 t)放置其上且不能再移动的特点,盾构始发定位是否准确关系到盾构机开始掘进时,盾构机的实际中线和设计中线的偏差大小以及盾构机的掘进姿态是否理想等问题,所以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就整个放样过程包括内业资料计算,都必须有相应的检查和复核,确保定位准确,一次成功,为顺利始发打好基础。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DOC)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DOC)](https://img.taocdn.com/s3/m/6589816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1.png)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盾构是一种重要的地下建筑施工技术,也是地下铁道、管道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盾构施工中,测量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地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本文将介绍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盾构施工测量工作的目的盾构施工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1.确认隧道的轴线及其地貌特征;2.分析隧道的地质条件及稳定性;3.确定隧道工作面的位置和方向;4.监测隧道结构的位移和变形;5.评价和控制隧道施工质量。
二、盾构施工测量的方法盾构施工测量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传统测量法传统测量法主要包括三角测量、水平测量、高程测量、方位角等传统测量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精度高,缺点是测量效率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2.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其能够满足盾构施工测量的高精度要求。
全站仪测量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测量方法,能够准确地获取隧道轴线、隧道地貌、隧道变形等信息。
3.三维激光扫描法三维激光扫描法是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它可以直接获取隧道内部的三维点云数据,对隧道的结构进行完整的建模和分析。
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测量效率高,精度高,可以快速获取隧道内部信息。
三、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的实施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规划阶段:在盾构施工规划阶段,要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确定测量的范围和精度要求。
2.施工前期:在盾构施工的前期,要进行初步测量,确定盾构轴线和地貌等信息,以及确定隧道工作面的位置和方向。
3.施工中期:在盾构施工的中期,要采用全站仪、激光扫描等测量方法,对隧道轴线、地貌以及隧道结构进行测量和监测。
4.施工后期:在盾构施工的后期,要对隧道结构进行最终验收测量和结构监测,并进行开挖指数控制。
四、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的应用盾构施工测量技术在地下建筑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地铁、管道、电缆隧道等建设项目。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能够提升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地下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
盾构法隧道测量
![盾构法隧道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114f50e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3.png)
盾构法隧道测量
盾构法是修建地铁、隧道等地下项目中的一种常见方法。
在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以确保施工的精度和安全。
下面是关于盾构法隧道测量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测量方法
1.定位测量
定位测量是确定盾构机前进位置和建筑物结构的位置。
包括定位测量的设备有钢筋探测仪、测量仪器、万能仪器、激光测距仪等。
2.导向测量
导向测量是确定盾构机推进方向和隧道的姿态和位置。
这种测量方法包括角度测量、方位测量和测高测量。
导向测量设备包括导向测量仪、方位仪、全站仪等。
二、测量标准
在盾构法隧道测量中,需要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应的标准规定。
比如,在测量高程时,需要使用校准合格的高程仪和三角测量法。
同时,在测量过程中需要考虑因素包括土层的不均匀性,地下水位的影响,以及隧道的变形等。
三、测量工作流程
盾构法隧道测量的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测量前期、进尺测量和数据处理等环节。
测量前期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实际的地形情况确定测量基准点和控制点。
在进尺测量的过程中,需要记录盾构机的前进位置、姿态、深度以及地质情况
等数据。
数据处理需要使用专业软件进行,以得出相应的测量结果。
综上所述,盾构法隧道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进行严格的操作和技术保障。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预防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同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案,确保最终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盾构法隧道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的施工技术,它是将隧道的定向掘进、运输、衬砌、安装等各工种组合成一体的施工方法。
其埋设深度可以很深,不受地面建筑、天气和交通等的影响,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很高,是一种先进的土层隧道施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越江隧道等的施工中。
盾构施工测量主要是控制盾构的位置和推进方向,目的是确保盾构按照设计轴线推进,管片拼装后型后满足隧道轴线误差控制要求。
利用洞内导线点测定盾构机的位置(当前空间位置和轴线方向),通过推进油缸施以不同的推力,调整盾构的位置和推进方向,使盾构机的掘进按照设计的线路方向推进。
盾构推进只是盾构施工技术的一部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测量还包括地面测量(地面控制测量﹑沉降观测和井位放样等)﹑联系测量(方位传递﹑坐标传递和高程传递等)以及地下施工测量(地下导线点的测设、洞门钢环的安装、始发台的定位、反力架的定位、盾构始发测量﹑盾构掘进过程中的测量、隧道沉降测量﹑联络通道的施工测量、盾构到达测量、贯通测量、断面测量以及竣工测量等)。
每一步的测量工作都十分重要,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施工。
在各项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和盾构施工测量。
这些工作决定着隧道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盾构机能否准确进入接受井并确保隧道准确贯通。
一、地面控制测量1、地面平面控制测量对于隧道工程,地面控制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合适的测量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地面控制点,为联系测量和地下控制测量提供起算依据,同时也作为以后复核测量和竣工测量的起算数据。
地面测量控制网的点位和起算数据由建设单位负责提供,一般要求暗挖隧道的地面控制网精度不应低于国家四等三角网测量的技术指标及精度要求,同时要根据盾构隧道的贯通长度、联系测量和地下控制导线的精度等条件,估算地面控制网应达到的精度。
施测时,以现有平面GPS控制点为依据布置平面控制点,建立地面导线控制网。
2、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以现有的二等水准点从工作井至接收井布设水准线路,用此精密水准点来控制隧道的施工高程。
在施工前、施工中和进洞前分三次复核水准路线。
二、联系测量为了保证地下工程的正确贯通,使得=地下控制与地面控制建立一定的几何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坐标系统,必须将地面控制网中的坐标、方位角和高程通过联系测来那个传递下去。
对于盾构法隧道工程,联系测量是通过施工竖井将方位、坐标及高程由地面上的控制点传递至地下控制点以及地下水准点,从而确定地下控制测量的起算点。
1、平面坐标和方位角传递联系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一井定向法、两井定向法、陀螺定向法等。
但在具体实施时,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应用最多的是一井定向。
一井定向法实施方便,但容易受到投点误差、井口大小和竖井深度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减小一井定向时垂线投影的误差,条件允许时可以采用两井定向。
两井定向能显著的提高无定向地下导线最后一条边的方向角的精度。
陀螺经纬仪定向速度快、操作简便,但在使用时其精度可能受到隧道施工环境中电磁波的影响,必须注意陀螺方位角与坐标方位角之间的差异。
T'一井定向示意图稳定液重锤钢丝绞车桶定位板支架滑轮支架定位板桶绞车重锤稳定液A钢丝滑轮两井定向示意图2、高程传递高程传递一般采用悬挂钢尺法,即将钢卷尺悬挂于竖井内,钢尺下面悬挂一定重量的重物,两台水准仪在井上和井下同步观测(如下图所示)。
导入时,改变仪器高或适当错动钢卷尺,共测量三次,测定的高差必须进行温度、尺长改正,三次高差较差小于3mm 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洞内高程传递的依据。
高程传递示意图三、地下控制测量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由于隧道呈狭长形状,在加上盾构掘进和测量几乎同时进行,因此洞内平面控制只能采用支导线的形式。
因为支导线是随着隧道的开挖面而向前延伸的,为了保证横向贯通误差不超过限差,应减少导线转折角数,即导线边应越长越好,但为了利用导线点进行方向监控,变长又不能太长,所以,在布设地下导线时最好采用分级布设的方法布设两种导线:主导线和施工导线。
因为主控导线是选择一部分施工导线点布设而成的,因此只能在施工导线布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布设。
随着盾构的掘进,应首先布设施工导线,再用主控导线来检核施工导线。
两种导线应布设成跳点式导线(如下图)。
ABC…为主控导线 123456…为施工导线2、洞内高程控制测量以竖井传递的水准点为基准点,沿隧道直线段每150m左右布设一固定水准点,曲线段每100m左右布设一个水准点。
其闭合差≤±8√Lmm(L为全程长度,单位:km)。
地下控制水准测量在隧道贯通前独立进行三次,并与高程联系测量同步;重复测量的高程与原测高程之差≤5mm时,取其加权平均值做为下次水准控制测量的起算值。
地下施工测量一、洞门钢环的安装定位洞门钢环的安装包括始发洞门钢环和到达洞门钢环的安装,它是盾构机始发和到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洞门钢环内圆设计半径为3.25米,外圆半径为3.40米,在内圆和外圆之间有螺栓孔,螺栓孔圆心与钢环圆心距离为3.31米,相邻螺栓孔间距0.174米,弧度为3度。
洞门钢环通常是整体安装,但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有时候会采用分块安装的形式。
1、对于整体钢环,在安装前需要把钢环放在地面上,用水准仪抄平钢板面,在不同的位置用钢卷尺检查洞门钢环的直径,保证直径没有大的偏差。
在吊装前需要对检查好的钢环进行加固,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出现大的变形。
安装时,测量人员只需控制住A、B(如图1-1)两点的高程和里程,同时保证C、D两点的里程就可以。
2、对于分两块安装的洞门钢环来说,通常是先安装下面的一块,下板块钢环的安装直接影响整个钢环的安装。
在安装时保证B、C、D(如图1-2)三点的高程和里程, B、C两点一定要在同一个高度上。
如果B、C两点高程有较大的出入,则洞门钢环的中心会出现偏移,直接影响盾构机进洞时的姿态。
下半部分固定好以后,就可以将下半部分直接放上去。
上半部分放上去以后,测量A、C′、D′(如图1-3)的里程和高程,若A点的高程低于设计高程,则在C′与C或者D′与D 之间加焊钢板,保证洞门钢环的净空。
DC AB图1-1 DC B图1-2 D'C'A图1-3 3、 对于从上往下分层安装洞门钢环并浇筑混凝土的情况来说,最关键的是第一层和最后一层的钢环。
第一层钢环安装时同样是要控制住A 、E 、F (如图1-4)三点的高程和里程,保证E 、F 两点在同一高度;第二层钢环可在第一层的基础上直接安装;第三层钢环安装时要用倒链将G、H两点的弦长拉长2公分(目的是为第四层钢环的安装预留空间),将钢环加固好后再浇铸混凝土;第四层钢环安装时可根据GH 和G ′H ′的实际弦长来调整,如L GH >L G ′H ′,则在两层钢环之间加焊一块钢条,如L GH <L G ′H ′,则需将G ′H ′向内拉紧,保证洞门钢环的净空要求。
D CA E FH GBH'G'图1-4 洞门钢环安装的总体原则是保证洞门的净空,就大不就小,为盾构机进洞和出洞提供足够的空间。
洞门钢环安装时,我们可以将线路的大地坐标转化为施工坐标,X 是里程,Y 是偏轴,Z 是高程。
洞门中心坐标为(X,Y,Z ),钢环上任意点坐标为(X 2,Y 2,Z 2),通过计算(Y,Z)和(Y 2,Z 2)的距离与半径相比较,就可以知道钢环的净空。
二、始发台的安装定位始发台既是盾构机进洞的平台,也是盾构机出洞的承接台。
盾构始发的时候定位尤其关键。
盾构始发分直线和曲线两种情况,直线始发比较简单,曲线始发相对复杂。
1、直线始发直线上始发台定位时,我们仍然可以将线路的大地坐标转化为施工坐标,X 是里程,Y是偏轴,Z是高程。
只需控制好ZQ、ZH(如图2-1)的里程和偏距,然后调整导轨Z1、Y1和Z2、Y2到设计标高,整个始发台的定位工作基本上完成。
通常情况下为了转动盾构机刀盘,检查刀盘,始发台前端和洞门钢环之间有0.8-1米的空间。
ZQZH Y2Y1 Z1Z2始发台前端里程LQ始发台后端里程LH图2-1始发台导轨的高程通过如下关系换算,以海瑞克S-261(如图2-2)为例:现场量取始发台导轨(中对中)之间的距离为 2.66米,盾构机刀盘直径 6.28米。
OA BC图2-2则盾构机前体圆心到始发台导轨的垂直距离为:OA=√(OB2-AB2)=2.8444m导轨中心B点标高=圆心标高-2.8444m2、曲线上始发曲线上始发通常有两种方式:切线始发和割线始发(如下图)。
最需要关注的是盾构机进洞时在始发台上没法调向(图2-3),如果曲线半径过小,盾构机进洞后姿态很容易超限。
盾构始发时既要保证进洞的姿态,同时还要给盾构机一个转弯的趋势,使得盾构机完全进洞后能平滑的沿着隧道线路中线前进,因此在始发台定位时就需要固定住始发台前端,把始发台后端往线路转弯的反方向偏移一定的距离(如图2-4),因此,曲线上始发时,始发台前中心点和线路中心重合,而始发台后的中心与线路中线不重合。
由于洞门钢环的位置已经确定,始发台前端的里程和中线点也就跟着确定下来,所以M点的坐标就是固定的。
我们假设盾构机离开始发台后到达隧道中线的设计位置Q,那么Q、M两点就决定一个方向,可以做为盾构机进洞的方向。
有始发台前端中线坐标、始发台的长度,始发台的方向,通过坐标正算,我们就得到始发台后端的中线坐标S。
可以看出,相对于始发台偏移前(用绿色表示),后端产生了一个偏移值SS’。
偏移值我们不予考虑,只需将始发台后端中心定位到S点即可。
曲线上始发台高程的定位可以参考直线上始发台高程定位的计算方法。
线路前进方向盾构机进洞前盾构机进洞后HM始发台隧道中线图2-3线路前进方向盾构机进洞后盾构机进洞前HSMQ始发台隧道中线S'图2-4始发台定位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根据始发的方式和盾构机的不同,始发台的尺寸也不相同,再加上始发台加工的精度,经过多次始发等因素,始发台有可能变形,因此定位前需要人工现场量取导轨中对中的尺寸;2、由于盾构机主机前体重量大,重心在前体,因此始发台前端就容易变形下沉,盾构进洞时容易发生“低头”现象,尤其是大坡度始发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为了减缓出现“低头”现象,给盾构机一个向上抬头的趋势,始发台前端高程应当在设计高程上抬高2-3cm。
为了使盾构进洞时与洞门钢环的相对关系美观,我们也可以在做洞门的时候就将洞门圆心标高抬高2-3cm;3、始发台底部一定要垫密实,固定牢固,以免盾构机放上去之后始发台发生大的变形,造成盾构机放样姿态与实际姿态产生大的出入。
三、反力架的安装定位一般情况下,反力架的长度为6.6米,宽度为1.1米。
反力架的定位里程往往跟联络通道有关系,正常情况下,联络通道的中线里程正好在相邻两环管片的环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