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Ⅱ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Ⅱ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Ⅱ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发展规律,进行必要的基本训练,提高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今后胜任古文的教学与研究打好基础。

The course aims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velopment ven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to understand the basic theory and law of development,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on and appreciation ability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reading,to cultivate better a aesthetic ability and humanistic literacy,to laya better foundation for further teaching and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2.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之关联(1)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熟悉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各个阶段的重要作家、重要作品以及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发展规律。

课程教学目标2:使学生具备阅读和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各种文体作品的能力,为今后胜任古诗文教学和古代文学研究打好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

(2)本课程主要支持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2-2: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有积极的情感和乐观的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ii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ii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I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22302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II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I二、课程简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II》,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

中国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产生了不少经典作家作品,这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本课程按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进程,精选各阶段最具代表性作家的诗、赋、小说、词若干篇,对其要义及艺术特色给予评析。

对这些优秀作品进行仔细阅读、重点分析,可以使学生具备清晰可感的传统文化印象,具备文言文熟练阅读的能力。

另外本课程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和高尚的情感,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努力探索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把握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深重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性,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生命情感、审美特性和理性精神,在思想和人格建构方面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品位,健全和完善其道德人格的目的。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II》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II》相联系,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

2、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重在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旨在使学生在阅读与品鉴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文学作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由简单的文本研究拓展至对文学现象、文学流派乃至文学精神的感悟与把握上。

3、思政育人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爱国、爱家、爱人民等文学作品的选择和讲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高超艺术水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通过对文学家苦吟和努力创新事迹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文学作品前后源流关系的勾连与梳理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弘扬。

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设计

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设计

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文学体裁的分类及特点、重要文学家和作品的概况等。

具体包括:1.能够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阶段特征。

2.能够识别和分析不同文学体裁(如诗、词、赋、散文等)的风格特点。

3.能够列举并简要介绍重要的古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培养文学鉴赏和批评的能力,以及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具体包括:1.能够运用正确的文学鉴赏方法,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2.能够运用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文本细读、比较分析等)进行文学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同和理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

具体包括:1.能够感受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化素养。

2.能够理解文学在历史和社会中的作用,培养正确的文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涵盖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重点包括文学史的发展、文学体裁的特点、文学家的生平和作品分析等。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1.中国古代文学概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史的划分和文学研究的意义。

2.诗歌:讲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著名诗人的作品,如唐代诗歌、宋代词等。

3.散文:分析古代散文的起源、发展和主要风格,涵盖诸子百家、唐宋八大家等。

4.戏曲:介绍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形式和著名作品,如元杂剧、明清传奇等。

5.小说:阐述古代小说的起源、发展和主要类型,如明清小说、古典名著等。

6.重要文学家:对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家进行介绍,包括他们的生平、思想和代表作品。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教师对文学史、文学体裁、文学家及其作品进行系统的讲述和解读。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八部分 魏晋南北朝散文
一、文学知识学习要点
1.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
2.〈〈水经注〉〉
3.魏晋南北朝小说
二、精读篇目学习要点
1.出师表(诸葛亮)
2.桃花源记(陶渊明)
3.三峡(〈〈水经注〉〉)
4.过江渚人(〈〈世说新语〉〉)
四、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考查考试等。
4.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5.《长生殿》、〈〈桃花扇〉〉的作者及其主要内容
6.元代散曲前后期主要作家
7.清代诗歌发展线索
8.诗界革命
二、精读作品学习要点
1.关汉卿<<窦娥冤>>
2.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第一部分 先秦两汉诗歌
一、文学知识学习要点
1. 先秦诗歌的发展过程
2. 〈〈诗经〉〉的成书时间、分类、艺术成就、思想内容,关于"赋、比、兴"
3."楚辞"的定义与发展;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作品
4."汉乐府"民歌的特色;〈〈古诗十九首〉〉的定义,艺术成就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徐中王 金启华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自学指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黄桥喜
3.中国古代文学史
六、说明
1.本课程的教学须由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讲师以上教师担任。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请各部门按要求认真填写附件有关表格,其中附件2《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申请表》和附件3《第二课堂学分审核汇总表》于4月2日前纸质一份(签字盖章)交教务处实践科、电子版发到实践科邮箱:sjjxk@,附件4《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记录表》各部门自行记录留存待检查。

联系电话:62158062。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编号:0931020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总学时数:48学时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教学对象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中国古代文学是大学所有中文本科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几千年来留存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一部分是对这几千年文学发展变化之线索的梳理、描述,以及对于其中规律性问题的初步探讨。

这两部分内容,既有区别又密切关联,本教程打破以往的惯例,尝试将其穿插、组编到一起,以利于实际的教学安排及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整体性把握。

2、教学目标和意义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脉络,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具体文学篇目的学习,领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学的鉴赏和分析能力,提升对古代文学现象的思考深度,为继承和弘扬古老的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较为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至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包括各种文体、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兴起与发展变化,同时还包括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等内容,重点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著名、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各种文学现象的来龙去脉,掌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背诵其中的一些重要名篇,领会其艺术精髓。

本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言先秦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言秦汉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三章两汉辞赋第四章两汉诗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二章正始诗歌第三章两晋诗歌第四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言隋唐五代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坛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言宋代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七编明代文学第八编清代文学第九编近代文学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各种文体、文学思潮的演变、主要作家的艺术成就以及名篇的学习等。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WZB205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Ⅱ【总学时】68学时【学分】12学分【理论学时】68学时【实验、实践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获得阅读、分析、鉴别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

课程具体要求:1、本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近代文学四部分。

2、对文学发展史,要有系统地了解;对重点作家和作品,必须较详细、深入地了解,并能比较正确地加以评价;对一般文学史知识和一般作家作品,则要求概略了解即可。

3、通过典范性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作品的能力,掌握古代作家遣词、造句、修辞、谋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一般文言作品,要求学生能凭借工具书和注释读懂并能加以分析、欣赏。

4、对讲析的作品,要求熟读,部分篇目要求背诵。

背诵篇目应占讲析篇目的三分之一。

5、对所学到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要求能举一反三,运用到一般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及文字表达能力。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2. 了解魏晋南北朝复杂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的自觉、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二、文学批评的兴盛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文人心态及思想学说一、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二、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三、玄学对文学的渗透四、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建安文学的特点;2.三曹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3.简单了解“七子”的诗歌创作;4.掌握阮籍、嵇康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一)(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Ⅰ)课程编号:182132总学时数:48学时讲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古代汉语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章培恒、骆玉明编著,《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通过系统地介绍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包括《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汉乐府民歌、《史记》、《汉书》等,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端及此期文学的基本发展状况,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化遗产。

并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增强古代文学修养,提高鉴赏和利用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中文人才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必要的古代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鉴赏与评论的方法,为今后从事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必须了解先秦两汉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现象,能够通过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勾勒出文学史发展的脉络。

能够将文学现象放在文学史中加以关照,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能够在课本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中国古代文学(一)》授课课时分配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

第一章:总绪论主要内容是: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中国文学的演进。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重点、难点:文学史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方法,中国文学宏观演进的特点。

第二章:先秦文学绪论主要内容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的形态。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重点、难点:重点是先秦文学的形态、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院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课程编码:041012学分:4分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4学时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非师范)先修课程:古代汉语执笔人:审订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内容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至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和明清至近代文学四编。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学自先秦到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把握其间重要作家作品的创作特色、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以及上述种种文学现象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选修课程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传承并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必不可少的方面。

文学史是人类的心灵史,是文化传统中最生动可感的部分。

学习文学史,最能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以创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实现这一目标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表现第一节时代特点第二节环境和心态第三节文学的自觉第四节文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建安文学(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建安风骨;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第一节建安文学的时代特征第二节建安三曹第三节建安七子和蔡琰第二章正始文学(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第一节正始之音与“竹林七贤”第二节阮籍第三节嵇康第三章西晋文学(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永嘉文学的特征;陆机诗歌的艺术成就第一节西晋文学概貌第二节西晋初中期文学第三节西晋末期文学第四章晋宋文学(6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玄言诗的影响;陶渊明诗歌的文学史地位;山水文学的兴盛原因;鲍照歌行体的艺术成就第一节东晋文学与玄言诗第二节陶渊明与田园文学第三节谢灵运与山水文学第四节鲍照与颜延之第五章齐梁陈文学(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永明体”的概念;宫体诗的影响第一节沈约、谢朓和永明体第二节梁陈文学和宫体诗第三节骈文与骈赋第六章北朝文学(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庾信晚年诗歌的艺术成就第一节北朝文学概说第二节庾信与王褒第三节北朝三部名著第七章南北朝乐府民歌(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吴歌和西曲的特征;《西洲曲》的艺术特色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小说”的来源;《世说新语》的成就第一节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第二节志怪小说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唐诗的发展历程;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第一节唐代文学的总体风貌第二节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第一章隋和初唐文学(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陈子昂的文学主张;《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唐代宫廷诗人第三节王绩和初唐四杰第四节陈子昂第五节张若虚和刘希夷第二章盛唐诗坛(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高适边塞诗与岑参边塞诗的异同第一节盛唐前期诗人第二节盛唐山水田园诗第三节盛唐边塞诗第三章李白(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李白的生平;李白乐府诗和歌行体的艺术成就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三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第四章杜甫(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杜甫的生平;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三节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第五章中唐诗歌(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韩孟诗派第四节刘禹锡与柳宗元第六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新乐府运动;《长恨歌》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第一节新乐府运动与元白诗派第二节白居易第七章古文运动(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古文运动;韩愈古文的艺术成就第一节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的古文第八章晚唐诗歌(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杜牧和李商隐的咏史诗;李商隐的无题诗第一节杜牧第二节李商隐第三节晚唐其他诗人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唐传奇的分期和艺术成就第一节唐传奇第二节俗讲和变文第十章唐五代词(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词的起源;花间词派;李煜词的艺术成就第一节词的起源第二节温庭筠、韦庄和花间词第三节李煜与南唐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2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1.《中国古代文学史》,袁世硕陈文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二)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第二版),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中国古代文学》,张新科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年版。

(三)在线资源知网学术论文(图书馆网络平台)(四)学术期刊文学遗产文学评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于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样式,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理清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能认识并牢固掌握各个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熟识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钻研学术问题的兴趣与能力;加强学生古典文学修养,承传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汲取优秀作家、作品蕴含的优秀思想,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怀与道德品格。

课程目标1:掌握古代文学文学的基本知识点基本的理论,以及秦汉魏晋文学的流变与主要文体、代表作家作品的艺术特点与成就。

并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古代文常见问题,初步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学学科的研究能力。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3.1】课程目标2:能够界定有关两汉魏晋南北朝各类体裁尤其是诗歌、散文、辞赋的文体特征,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解读和研究方法,评判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进而具备分析、研究、评论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能够借助文献资料收集与检索等现代信息技术,写出研究小论文或鉴赏文章。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3.3】课程目标3:能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传统,关注语文学科前沿领域和教育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2)课程代码:1C11047 学分:4总学时数:64 理论时数:64先修课程:《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1》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古代文学2》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第二部分,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和元代文学。

为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现对《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改由主讲教师大班讲专题、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班讨论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

其中,大班授课主要是勾勒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对其中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进行理论梳理,小组讨论部分由学生精读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在此基础之上,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第1章初唐诗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初唐诗歌的文学知识,了解“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等诗人的创作概况。

课堂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期,了解初唐诗歌在整个唐代诗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鉴赏具体的初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什么是“上官体”?(2)“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位诗人?其代表诗作各是什么?(3)律诗是由谁完成最后定型的?(4)陈子昂的代表作是什么?为什么说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复古倾向?(5)张若虚和刘希夷的代表作各是什么?2.课堂讲解(1)唐代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有什么关系?(2)唐代诗歌发展有着怎样的脉络?。

(3)“初唐四杰”对唐代诗史有何贡献?(4)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什么?有何意义?3.课堂讨论(1)赏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2)初唐诗歌在哪些方面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1.初唐诗歌的历史地位2.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第2章盛唐诗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等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盛唐诗歌相关的文学知识,了解主要诗人和流派。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理解盛唐主要诗歌流派的题材特点、艺术特色和不同的审美特征。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在熟读或背诵指定诗作的基础上,理解盛唐诗歌的艺术成就,提高对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哪些?代表作各是什么?(2)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哪些?代表作各是什么?(3)“七绝圣手”是指谁?其代表诗作有哪些?(4)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5)李白的诗歌有哪些体裁?各有哪些代表作?(6)李白的诗歌对后世有何影响?(7)了解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8)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哪几首诗歌?(9)杜诗的艺术风格是什么?(10)杜甫诗歌对后世有何影响?2.课堂讲解(1)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有着怎样的总体审美特征?(2)孟浩然诗歌有什么艺术特征?(3)王维诗歌有什么艺术特征?(4)高适诗歌有什么艺术特征?(5)岑参诗歌有什么艺术特征?(6)李白有着怎样的思想和人格?(7)李白乐府、歌行诗有什么艺术特色?(8)李白绝句有什么艺术风格?(9)李白诗歌有着怎样的艺术个性?(10)李白有诗歌史上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11)杜甫的诗歌为何被称为“诗史”?(12)杜甫律诗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13)杜甫诗歌有着怎样的艺术风格?(14)杜甫诗歌在文学史上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3.课堂讨论(1)以具体诗作为例说明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赏析高适《燕歌行》。

(3)以具体诗歌为例说明李白雄奇壮美的诗风。

(4)以具体诗歌为例说明李白清新优美的诗风。

(5)试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为例说明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6)杜甫的《登高》为什么被誉为“七言律第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2.盛唐边塞诗的审美特征3.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4.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色彩第3章中唐诗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等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唐几个主要诗派的代表诗人及代表作品。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理解中唐诗风转变的原因、中唐几个主要诗派的风格特点。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熟读或背诵指定诗作,并学会分析具体的诗歌,提高对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中唐诗歌有哪几大流派?(2)中唐诗歌几大流派各有哪些代表诗人?(3)中唐几位代表诗人各有哪些代表作品?2.课堂讲解(1)中唐诗歌几大流派各有什么显著的艺术特征?(2)引起中唐诗风流变的原因何在?3.课堂讨论(1)韩愈《山石》是如何体现他以文为诗的特点的?(2)白居易《长恨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李贺《李凭箜篌引》是如何来表现音乐的?(4)《西塞怀古》体现刘禹锡诗歌什么特点?(5)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怎样融情入景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白居易等人诗歌的艺术成就第4章晚唐诗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等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杜牧的咏史诗、李商隐的朦胧诗创作情况。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杜牧、李商隐诗歌的题材内容、艺术成就和风格特征。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熟读或背诵指定诗作,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晚唐大致有哪些诗人?(2)杜牧咏史诗与前人咏史诗有什么不同?(3)贾岛、姚合诗歌创作有什么特点?(4)李商隐的生平与他的诗歌创作有什么关系?2.[课堂讲解](1)晚唐诗歌创作与社会现实有什么关联?(2)杜牧的人生与诗风有什么关系?(3)李商隐诗歌有哪些艺术成就?3.[课堂讨论](1)杜牧的《江南春绝句》、《泊秦淮》、《九日齐山登高》等诗是如何体现俊健苍劲的诗风的?(2)李商隐的《重过圣女祠》、《锦瑟》、《夜雨寄北》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领会李商隐、杜牧诗歌风格第5章唐散文[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等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唐代古文运动、韩柳散文创作情况。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理解韩柳散文在复古中创新。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就具体作品谈韩柳散文特点。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唐代古文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韩愈、柳宗元提出了哪些文学主张?(2)韩愈的散文分哪几类?各有哪些代表作品?(3)柳宗元的散文有哪些代表作品?2.课堂讲解(1)我们读韩愈散文可以学到什么?(2)柳宗元散文有什么特色?3.课堂讨论(1)韩愈的《进学解》是如何发牢骚的?(2)《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如何体现柳宗元山水游的特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领会韩柳散文的妙处和贡献第6章唐传奇[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等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唐传奇的概念及其发展阶段。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唐传奇的文学史地位。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就具体作品深入理解唐传奇的文学成就。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什么是唐传奇?(2)唐传奇相对于魏晋小说有什么不同?唐传奇发展分哪些阶段?各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2.课堂讲解(1)唐传奇有哪些文学成就?3.课堂讨论(1)蒋防的《霍小玉传》是如何刻划人物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唐传奇的文学史地位第7章北宋词[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北宋词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柳永、苏轼等代表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把握晚唐五代以来形成的传统词的特征,了解词在宋代兴盛的原因以及北宋柳永、苏轼等人对传统词的新变。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指定的北宋时期代表词作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掌握重要作家作品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写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并在小组讨论和小班交流。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什么是《花间集》?(2)了解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的内容和风格。

(3)被誉“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是哪位词人?其代表作是什么?(4)范仲淹的哪首词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5)北宋时期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得以与小令平分秋色的词作家是谁?(6)怎样理解苏轼诗词一体的词学观?2.课堂教学(1)什么是词?它还有哪些别名?(2)词在宋代兴盛的原因是什么?(3)晏殊和欧阳修的词有何特点?(4)柳永词的新变表现在那些方面?(5)张先词的特征及地位。

(6)苏轼对词的发展有何贡献?(7)周邦彦的词有何特点?3.课堂讨论(1)读晏殊词《鹊踏枝》和柳永词《蝶恋花》,谈谈你对王国维“三种境界”说的理解。

(2)赏析柳永词《雨霖铃》。

(3)柳永的《八声甘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在艺术上有何特点?(4)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说明他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迪?(5)为什么秦观的《鹊桥仙》能够在众多同类题材作品中独标胜境?(6)以《兰陵王〃柳》为例,说明周邦彦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柳永、苏轼、周邦彦的词风2.理解苏轼对词体的革新第8章南宋词[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南宋词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李清照、辛弃疾等代表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南宋时期词的总体面貌,了解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代表作家对词史的主要贡献。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精读教师指定的南宋词的代表作品,写出对作品的自己感悟,并在小组讨论和小班交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对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南渡词人的代表作家有哪些?其创作有何共同特点?(2)怎样理解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论?(3)李清照婉约词的代表作有哪些?(4)从晚唐五代到南宋,词史上的典型的意象群出现了哪几次大的转换?2.课堂教学(1)南渡词人的时代背景及作品的总体特征。

(2)李清照在词史上有怎样的贡献和地位?(3)辛弃疾对词境作了哪些开拓?辛词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辛派词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为什么姜夔的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3.课堂讨论(1)赏析李清照词《醉花阴》。

(2)以《声声慢》为例说明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3)赏析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以《摸鱼儿》为例说明辛词的主要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李清照对婉约词的贡献2.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第9章宋代诗文[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等三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