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论文

合集下载

浅析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论文[5篇范例]

浅析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论文[5篇范例]

浅析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论文[5篇范例]第一篇:浅析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论文摘要: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是从民法的平等原则中发展出来的,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这项原则符合我国的宪法相关规定,其他物权方面的规定也不存在冲突,主要是为了保护物权方面的利益。

本文主要对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内容、制定原因和存在的错误认识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清晰的阐述。

关键词: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体现了我国的法治精神。

我国在依法治国中就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原则是一项非常基本的原则。

所以在对公民财产权进行保护时也应该受到平等原则的保护。

而且这项原则在世界物权法中都有明确的体现,所以在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快的发展当中,这项原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就是物权主体的相关物权在受到侵害时,其相关的权利都会受到物权法的保护。

物权法主要就是保护公民的物权。

物权的内容包括国家、集体和个人物权等,这些物权在法律面前地位都是平等的。

物权中的平等保护原则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相关执法人员在开展物权保护工作时主要依据的指导思想。

而且这项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物权法制定平等保护原则的原因(一)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存在各类经济主体,为了保证他们可以在同一个市场上得到正常的发展,每个市场主体都可以很好的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国必须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原则,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市场正常的运行。

物权法主要就是对财产归属和相关利用进行规定的法律,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保证市场各个主体之间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保他们的合法权利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的发展。

所以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是非常必要的,其保证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

也只有这项原则得到了很好的确定,才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到很好的法律保护。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因为市场的自由度更高,平等保护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来说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

物权法的论文

物权法的论文

物权法的论文物权法的论文范文【摘要】这篇文章首要从物权法的概念,我国物权法的定位,论述现代物权法的研讨。

【关键字】物权法的概念;我国物权法的定位一、物权法的概念物权法是内地法所特有的概念,在内地法的民法体系中,物权法是其间一个首要的法则。

一些专家认为,物权法与债款法相分别的观念来历于罗马法。

罗马法曾存在“对物法(iura in rem)”和“对人法(iura in personam)”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现代物权法与债款法分立的来历。

实际上,罗马法中并不存在着物权与物权法的概念,罗马法连物与物权甚至连权力的概念都没有严峻区别,直至罗马帝国期间查士丁尼拟定的《法学畅谈》(The Institutes of Justinian)中对物和物权的概念都未作严峻区别。

《法学畅谈》中将物与用益物权、全部权、地役权等都是混杂在一起的。

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也深受罗马法上述规则的影响,仍然没有严峻区别物与物权等概念,然后也没有明确提出物权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无缺的物权法。

但是,17世纪当罗马法在德国得到广泛传播时,德国法学家便初步提出物与工业的区别,然后初步构成物权的概念。

与罗马法的上述体系不一样,1900年《德国民法典》将物作为权力客体移到总则有些,并将物权、债款和继承作为三种不一样性质的工业权,分别成编加以规则,物权法恰是从《德国民法典》初步才实在构成为具有本身独立体系的、内容无缺的法则,并成为民法中的一项首要原则。

英美法本无所谓民法的概念,当然也不存在物权法的概念,有关物权的法则规范在英美法中被称为工业法,它是与合同法、侵权做法法对应的法则。

从内容上看,英美法的工业法基本上包含了内地法的物权法有些,甚至在内地法系通常是包含在合同当中的疑问,如租赁、赠与等也包含在英美工业法的规划当中。

二、我国物权法的定位尽管专家关于是不是需要做出私法与公法的区别,存在各种不一样的观念,但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区别公法和私法仍然是必要的。

论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_民法论文

论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_民法论文

论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_民法论文民法论文「内容提要」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物权法始终的、反映物权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和规律的最根本规则。

它是研究、制定、适用物权法的出发点。

由于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权法仍然是调整人(自然人、法人,特殊情况下可以是国家)对于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物权是对于物的直接支配的权利,具有绝对、排他的法律属性。

因此,从立法技术上考虑,我国物权法仍需以一物一权主义、物权法定主义、物权优先效力、物权行为无因性、公示和公信为其基本原则,仍应以这些基本原则为其体系结构之支柱。

唯有如此,我国物权法才能对现实的财产交配关系进行准确、有效的调整。

「关键词」物权法/公示原则/公信原则一、物权法与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调整人(自然人、法人,特殊情况下可以是国家)对于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在人们的日常用法中,物权法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涵义。

广义的物权法即实质意义的物权法,凡是调整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都是广义的物权法,因此不仅民法物权编包括在内,其他如《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中有关物权的规定都属于物权法;狭义的物权法即形式意义上的物权法,专指民法中的物权编而言。

本文所论述的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就狭义的物权法展开的,但这些基本原则对于广义的物权法仍具有指导意义。

物权法调整的是人对物的支配关系,较之民法的其他部分,它更为直接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所有制关系。

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物权法确认着生产和交换的前提,体现了分配的结果,并且也决定着消费的范围。

所以,物权法对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财产问题从来就随着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成为这个或那个阶级的切身问题。

”〔1〕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权法》,有关物权的规定只是散见于众多的法律之中,但我国立法机关已展开物权法的制定工作。

物权法的定位研究论文

物权法的定位研究论文

物权法的定位研究论文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个人、组织对物的支配关系,纠正不当占有,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作为法律实践与社会发展的产物,物权法的定位不仅影响着其法律效力和适用范围,还直接关系着实践价值和学理意义。

本文将围绕物权法的定位问题展开讨论,旨在揭示其规范特点、历史沿革及现实意义,为深入理解物权法提供研究支持和策略指导。

一、规范特点物权法是一门极具特殊性和实用性的法律,其规范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契约化物权法是以合同自由为基础的一门法律,因此其规范内容和方式都以契约为主。

在物权法中,物权的形成和转让几乎都是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的。

例如,在房屋买卖过程中,产权转移主要通过买卖合同进行。

因此说,物权法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2.绝对性在物权法中,各种物权都是甚至可超越他人权利的绝对权利。

例如,合法拥有土地权的人可以对土地进行任意支配,包括出租、出售、抵押等。

这种绝对性不仅保护了物权人,也加重了其责任和义务。

此外,物权法还规定了对不当侵害物权的保护措施和制裁手段,保证了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3.实用化物权法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实用效果是其重要特征。

其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原则性。

物权法的规范主要以原则性条款为主,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裁量。

(2)具体性。

物权法中的规定十分具体明确,能够勾画出物权人和不动产物之间的各种关系。

(3)灵活性。

物权法注重在一定程度上以适当的方式反映各种社会关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历史沿革物权法作为法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各种社会制度。

比如在家族制社会中,家族成员的财产关系和交往方式往往都具有明显的物权色彩。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作为封建主义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也具备了自己的及其法律体系。

而在现代社会中,物权法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法律体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物权法也随之建立,从195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民法物权法论文4900字_民法物权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民法物权法论文4900字_民法物权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民法物权法论文4900字_民法物权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民法物权法论文4900字(一):民法典如何对待物权法的结构原则论文一、物权法的四项结构原则依据学界通说,物权法存在四项结构原则:与物权的类型有关,存在物权法定原则;与物权的客体有关,存在物权客体特定原则;与物权的变动有关,存在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与物权的效力有关,存在物权效力优先原则。

无论是2 007年3月16日审议通过、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还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二审稿),其中对物权客体与物权客体特定原则、物权效力与物权效力优先原则并未以具体法律条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物权客体与物权客体特定原则为什么没有以具体条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对此,目前未见学界有更多的讨论。

但对于物权效力与物权效力优先原则不以具体条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曾展开过讨论。

2006年6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曾用半天的时间组织专题研讨会,讨论要不要在物权法第一章就物权效力优先原则作出明确规定。

据笔者了解,当时尽管存在激烈的争论,但立法机关采纳的意见是不支持在物权法第一章规定物权效力优先原则。

对此,比较有力的理由是:物权效力优先原则与通常意义上的法律原则是不一样的,物权效力优先原则只是对物权法及其他法律所规定的物权与物权之间、物权与债权之间关系所涉及的调整规则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该原则本身没有任何特定的价值取向,因而不能成为裁判者处理纠纷的裁断依据。

在法律就特定纠纷未设明文规定的时候,裁判者不能依据物权效力优先原则创制对相关纠纷进行处理的具体裁判规则,也无法就现行法上特定法律条文的复数解释结论,依据物权效力优先原则进行筛选。

因此,《物权法》也就没有规定物权效力优先原则。

但是,笔者注意到,在《物权法》《民法总则》《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二审稿)中,有两项物权法的结构原则被保留了下来。

这两项原则即:物权变动的公示原则,物权法定原则。

物权法论文-物权法中物权行为理论的适用性

物权法论文-物权法中物权行为理论的适用性

物权法论文:物权法中物权行为理论的适用性-法律物权法论文:物权法中物权行为理论的适用性摘要:物权行为理论具有多种特性,这一理论是德国民法体系中的标志性建筑,对于德国物权法乃至于整个世界物权法的制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从这一理论诞生之后,就成为了学界讨论的重点。

本文主要针对物权法中物权行为理论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物权法;物权行为理论;适用性德国民法中提出的物权行为,对世界各国物权法理论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物权法》编制时,对是否使用物权行为理论进行深刻地探讨,法学家们各抒己见,观点不一,到今天依旧无法定论。

本文对物权行为理论对我国适用性做出辨析,认为物权行为理论应该被我国民法采纳。

一、物权行为理论的内涵德国法学家萨维尼首次提出的物权行为理论主要包含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又被称为是分离原则,是指物权的转换需要一个脱离交易、赠送、买卖等债权行为之外,而以物权变动为基础的法律规定,从而在理论体系内,物权行为的存在不包含在债权行为之内。

德国民法中,物权行为无因性是以独立性为基础的,没有分离,即没有抽象性。

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是指物权行为的效力不受自身原债权行为的约束,债权行为的发生、撤销或者失效,也不能影响到物权行为正常运作,依旧可以独立地行使物权变动的法律条例。

由于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物权行为不仅在其表面形态上存在独立性,而且在行为效力上也具备独立性。

物权发生变动与否,没有必要找到其原因行为才对法律效力作出判断,只需要从物权行为着手即可证实。

二、物权行为理论之辨析1.德国民法典》是以物权行为理论为基础德国民法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了以大陆法系的物权和债权二分权利,总则编中和法律行为有关的概念是从物权与债权行为中提取而形成的上位概念。

物权行为的独立性是法律行为的基础,如果物权行为不具备独立性,那么其法律行为将无法进行;如果债权行为包括了大部分的法律行为,那么总则编中法律行为的出现将会变的没有依据。

物权法中所有权制度论文

物权法中所有权制度论文

物权法中所有权制度论文物权法中所有权制度是民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个人和企业财产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物权法中所有权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实践应用和存在问题。

一、相关法律规定所有权是一种绝对物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以物为客体,只针对特定的物体;二是具有绝对性,即所有人对物享有最高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利;三是长期性,具有永久性;四是相对性。

在我国民法典中,物权法是关于物权的一个重要法律,旨在保护个人和企业的财产权益。

其中,所有权制度的相关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所有权的范围所有权范围包括对物体的使用、收益和处分权。

所有人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合法地支配自己的财产,并享有相应的权益。

2. 所有权的取得根据法律规定,所有权的取得可以通过自然法定移转、依法占有、继承等方式进行,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例如,依法占有时,必须具有该物体的实际控制权;继承时,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关系取得。

3. 所有权行使的限制所有权行使的限制包括因公共利益需要限制、因法律规定而限制、因合同或协议约定而限制等。

例如,土地所有权不能随意转让,必须遵守相关的土地管理法规;商品房所有权不能随意转让,必须遵守相关的房地产管理法规等。

二、实践应用所有权制度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所有权制度保护了财产权益,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企业拥有自己的生产设备和资产,可以在市场中获取利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所有权制度也促进了资源合理配置,保障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例如,国家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保证土地合理利用,保障生态环境和公共利益。

三、存在问题1. 法规不完善。

虽然物权法中对所有权制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如产权纠纷、拆迁补偿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缘于对所有权制度法规的理解和应用不当,使得所有权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2. 产权链条不明。

在国有土地、房地产等领域,由于历史原因或其他因素,产权链条通常比较复杂,而且不易查明。

物权法小论文

物权法小论文

婚姻法浅析物权法在生活中的使用在各国的民法制度当中,物权制度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均赋以完善、详尽的各种物权法律,而在我国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摆脱资本主义列强对新中国的影响和快速回复国民经济,实行的一直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的高度集中使得新中国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并快速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也逐步恢复。

但在计划经济下,一切都是公有制,所以不存在物权,所以新中国的一直没有一部《物权法》。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也急需要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权法,来保护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发的进行,我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财富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民逐步富裕。

有了财产,百姓自然关心自己的财产安全和自身利益,财产的日趋纠纷复杂多变。

解决这些纠纷适用的具体法律就是物权法。

我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物权法》是调整有形财产关系的法,其根本意义在于为我们的市场经济生活找到了一个产权的制度基础。

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物权法确认着生产和交换的前提,体现了分配的结果,并且也决定着消费的范围。

所以,物权法对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说明我国在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规则中,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物权法的实行,使得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更有利于我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保护我们的自身利益,所以我们要学在生活中使用物权法去保护我们的切身利益。

如在物权法的存在善意取得制度,善意第三人,是指该第三人不知道法律关系双方的真实情况,通常是指合法交易中,不知情的,已经办理了登记的权利人。

他就可以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我们只能请求转让人赔偿损失,所以这一点告诉我们在一些房屋买卖中一定要到有关部门登记,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生活中还经常用到处理相邻关系,<<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关于物权法的论文

关于物权法的论文

从暴力拆迁事件中看《物权法》2007年3月16日,在中国法律史上是不平凡的一天,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胡锦涛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2号主席令,批准法律,并于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所谓物权是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是一种重要的财产权,与债权、知识产权等其他财产权不同,物权的客体主要是动产和不动产。

《物权法》全面肯定和建立了我国的物权制度和物权体系,规定权利人依法享有物权,特别是《物权法》对所有权平等保护;把我国近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胜利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改革开放的继续;它的通过,标志着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完成了关键的核心部分,使民法典的起草工作从此进入了顺畅的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完成了最为重要的部分。

可以说这部法律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物权法的制定筹备工作始于1993年,2007年3月16日,物权法被审议通过,前后历时13年。

从2002年12月物权法初次审议,到2007年审议通过,共经过5年8次审议,审议次数之多在我国立法史上是空前的,创下了中国人大立法史上单部法律案审议次数的纪录。

可就是这样一部重要的法律在今年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们从近几年发生的一些事件中看一下《物权法》在房屋拆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009年11月13日早晨,在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金华村发生一起恶性“拆迁”事件,女主人唐福珍以死相争未能阻止政府组织的破拆队伍,最后“自焚”于楼顶天台,烧得面目全非。

2010年3月27日上午,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黄川镇一户村民为阻拦镇政府强拆自家的养猪场,二人浇汽油自焚,68岁的男子陶会西死亡,其92岁的父亲陶兴尧被烧伤。

2010年9月10日上午,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凤冈镇发生一起强拆引发的自焚事件,三人被烧成重伤,目前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2010年10月30日上午9时,黑龙江省密山市发生一起抵制强迁的自焚事件。

物权法结业论文2200字_物权法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物权法结业论文2200字_物权法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物权法结业论文2200字_物权法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物权法结业论文2200字(一):浅析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论文摘要:物权法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权利人的物权而制定的法规。

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有序和谐的社会,而物权法作为调整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其中的平等保护原则更是构建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平等保护原则是物权法中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为了保护权利人物权方面的利益,对物权法中的平等保护原则进行贯彻落实,对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从多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一、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的概述我国的物权法指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護权利人的物权而根据宪法所制定出来的法规。

物权法是基于民法的性质之上产生的,是私法的性质,物权法所调整的基本内容是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同时,物权法还是普通法,是固有法,也是财产法和强行法。

基本原则是贯穿一部法律始终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平等保护原则就是物权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物权法主要是为保护公民的物权而设立的,物权的内容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而物权法中的平等保护原则就是指权利人的相关物权在受到侵害时,与其相关的权利都会受到物权法的保护,也就是说国家、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物权在法律面前地位都是平等的。

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是物权法的首要基本原则,是制定物权法的主要指导思想,也是相关工作人员在行使物权法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原则。

由于物权法维护的是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因此物权法中的平等保护原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1]。

二、确立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的原因(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同时存在多种经济主体,为了使这些经济主体能够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了这些经济主体能够实现自身良好、稳定、长远的发展,我国必须制定可行的原则来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有序运行。

物权法定的小论文

物权法定的小论文

物权法定的小论文第一章物权法定主义及其当代命运目次一、问题的提出二、物权法定主义的确立(一)法定主义与物权法定主义(二)物权法定主义的理论基础三、物权法定主义的内容(一)关于物权法定主义内容的争议(二)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理解与适用四、违反物权法定主义的后果(一)法律有特别规定时,从其规定(二)法律无特别规定时,其创设物权的法律行为无效五、物权法定主义之检讨3一、问题的提出从权利的安全性着眼,物权除了应采取适当方法公开之外,法律更应将物权的种类和内容事先予以确定,因此,我国《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此即物权法定主义,或曰物权法定原则。

物权法定既已确定为物权法之基本原则,其理论基础是什么?物权法定应法定什么?什么“法”可以定物权?是否可以类推适用?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回答的问题。

以下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8年第2期公布的一则案例,探讨上述问题。

某公共设施有限公司为装修地下商贸城,与交通银行某分行签订了两份借款合同,约定:交通银行某分行分别借给公共设施有限公司人民币610万元、美元100万元。

人民币借款以月利率10.98‰计息,美元借款为年利率472%计息。

借款期限分别为4个月、5个月。

双方同时签订了两份抵押合同,约定:公共设施公司以其对地下商贸城(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的管理权和出租权分别为这两笔借款进行抵押担保。

交通银行某分行于签约当日分三次向公共设施有限公司发放了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的贷款。

这两笔借款到期后,交通银行某分行仅收回利息人民币113862.60元和美元11243.84元,因此提起诉讼。

该地下商贸城是某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修建的地下设施。

在修建过程中,曾投资约5000万元参与建设,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此下达文件确定:该项设施的产权归国家所有,公共设施有限公司对投入建设部分有长期使用管理权、出租权。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公共设施有限公司地下商贸城的长期使用管理权、出租权因现在的权利人不能履行债务而转移给他人行使一事,5表示同意。

物权法相关论文2600字_物权法相关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物权法相关论文2600字_物权法相关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物权法相关论文2600字_物权法相关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物权法相关论文2600字(一):探讨物权法中的若干行政法问题论文【摘要】物权法中涉及很多与行政法相关的问题。

例如“公法遁入私法”的现象与行政法的内容相互联系;关于基层民众的自治组织对财产的支配问题和国家的间接行政相关联;关于公共利益的规定涉及公权力的干预基础进行讨论;不动产登记行为和公权力间的关系等。

【关键词】物权法行政法相互间关系第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进行通过,强调了其作为私法的性质,并且明确规定了因物的归属权和利用产生的所有民事关系都适用物权法。

物法权所规范的不仅仅是物本身的权利,而是规范因物的归属权问题和利用因物产生的人和人之间的法律的关系。

这种法律关系可以是私法的法律关系,也可以是公法上的法律关系。

物权法中涉及的法律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应当按照法律就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关公权力的干预基础公权力的行使是存在边界和限制的。

对私人使用或者所有的物,公权力机关要介入必须具备干预基础。

干预基础是指行政公权力在哪种情况时才能干预公民的合法权益。

一般认为,干预基础包括公共利益和法律授权两方面。

行政公权力的机关必须基于公共利益或者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实行行政行为。

为此,很多行政法相关方面的学者认为,行政行为的目的是公共利益,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指以公众利益为目标的行政。

所有行政行为的界限和理由都是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这也是私人追求的和大众福祉涉及的利益以及行政机关想要达到的大众福祉的区别。

在物权法上,对于公共利益的重点强调体现在对涉及影响到公民的不动产等重大权益问题时。

一般情况下,公权力机关具备干预基础,只有当符合公共利益的时候。

在实际中,许多国家的民法典和宪法都对公共利益进行了系统的规定。

公共利益是不确定的法律概念。

在物權法制定时,公民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发生了激烈辩论。

曾经一部分常委会委员提出,应明确公共利益的界定范围,才能有效地限制地方职能部门滥用征收权力,使群众利益遭受侵害。

物权法论文

物权法论文

物权法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经过充分较长一段时间的调研、论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于二OO七年三月十六日通过,并于二OO七年十月一日实施。

《物权法》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物权制度的共性问题和现实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作出了规定,对不合适宜的司法理念、民法理论和法律规范进行了修正。

本人在文中简单分析了其中两方面的突出变化,从而凸现出该法实施的积极意义。

关键字:该法的产生、平等原则、私有财产保护、善意第三人保护、重要意义正文:物权法出台以后,最令百姓关注的,便是其对私有财产保护上的问题。

2002年,中国共产党在其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2004年,“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突破性条款写入宪法;2007年,旨在平等保护公、私物权的《物权法》颁布实施。

从这个被学术界称为“私有财产保护五年三步走”的实施战略,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它对私有财产的认可和保护。

谈及产权保护观念的变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曾先后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群众对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财产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长期的穷苦似乎使老一代中国人根深蒂固地认为“贫困就是社会主义”,这一错误观念让中国人对财产所有、财产私有的观念相对淡漠。

长久以来,人们缺少财富,甚至讳言财富,中国并没有真正保护个人财产权利的法律体系。

如今的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

让每个中国人喜上眉梢的是私人财富随之不断增加,种类繁多的股票、债券、私车、商品房……也逐渐紧密地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使得人们对所有物,对物的所有权问题就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物权法》于是应运而生。

《物权法》正式实施,那么这部惠及千家万户民生的法典,将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首先,最大的特点是《物权法》第一次将保护个人财产权利的法律规范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使人们对财富的取得与使用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物权法论文

物权法论文

物权法论文
物权法是指国家对人们对物体享有的权益的规范和保护。

物权法对于保护个人、社会和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家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权法主要包括了物权的获取、变动和消灭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物权的获取主要包括通过协议、继承和法律规定等方式获取物权;物权的变动主要包括转让、抵押和租赁等;物权的消灭主要包括放弃、销毁和没收等。

这些规定确保了物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保护了物权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在物权法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物权保护优先原则”。

即在涉及到物权纠纷时,法律应优先保护物权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这一原则确保了物权交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物权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在与环境保护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中,如何平衡个人物权和公共利益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物权法的完善和具体应用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总之,物权法在保护个人财产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物权法也会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

物权法案例分析法律论文(3篇)

物权法案例分析法律论文(3篇)

第1篇摘要:物权法是调整物权关系的法律规范,对于保护物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一起典型的物权法案例为切入点,对物权法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物权法的适用和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为我国物权法的完善提供参考。

一、案例背景某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于2008年取得一块土地使用权,用于开发住宅项目。

在开发过程中,甲公司将土地使用权分割成若干块,并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出售给购房者。

2010年,购房者乙公司将所购房屋抵押给丙银行。

2011年,甲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债务,被法院裁定破产。

此时,乙公司发现,甲公司在出售土地使用权时,未将该土地分割后的部分权利登记在购房者名下,导致其无法取得完整的物权。

乙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二、案件分析(一)物权法的相关法律规定1. 物权法第二条: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

2. 物权法第三条: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登记。

3. 物权法第四条:权利人因物权受到侵害,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保护。

(二)案件焦点1. 甲公司是否构成违约?2. 乙公司是否享有完整的物权?(三)案件分析1. 甲公司是否构成违约?根据物权法第三条的规定,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登记。

在本案中,甲公司未将土地使用权分割后的部分权利登记在购房者名下,导致乙公司无法取得完整的物权。

因此,甲公司违反了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构成违约。

2. 乙公司是否享有完整的物权?根据物权法第二条的规定,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

在本案中,乙公司已支付购房款,并与甲公司签订了购房合同,依法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权。

然而,由于甲公司未将土地使用权分割后的部分权利登记在购房者名下,导致乙公司无法取得完整的物权。

因此,乙公司仅享有房屋的所有权,而土地使用权分割后的部分权利尚未取得。

三、结论本案中,甲公司因未履行登记义务,导致乙公司无法取得完整的物权,构成违约。

物权法论文制定物权法的几个特点

物权法论文制定物权法的几个特点

物权法论文制定物权法的几个特点今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全国人大五次听证会高票通过、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条》是新中国历史历史上才第一部物权法,它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权制度。

物权法的地位尤为重要,是仅次于我国宪法的基本法律,是我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法律。

物权法立法,以其历时之久、社会参与度之高、争议之激烈成为中国司法立法史上的“新标杆”。

回顾制定专利法的过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民选始终体育精神坚持质量第一的精神,因此制定整个过程十分谨慎,不急于求成,不赶进度,使我国物权法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经济客观规律的良法。

物权法的起草在工作中始于2021年,可谓十三年磨一剑。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制定物权法高度重视。

根据立法法的新规定,在我国,一部法律草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一般就会付诸表决。

但是,物权法草案却在反复修改后进入五年来的第八次步入修订。

这是全国人大修订立法史上第一部进入八审的法律草案,也是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

第十四条从起草到通过十多年的十多年,正是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渐进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重要时期。

立法机关专题讲座通过不断座谈和论证,深刻把握我国社会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深刻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而转化为法律条文,上升为法律规范,为巩固和发展我国重要市场经济提供了十分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

此外,一般而言,两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越多,质量也就越高。

物权法从拟订到通过历时十三年,经过八次审议,无疑从程序上保障了物权法的立法质量。

第二,物权法立法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则。

物权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基本法律,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广泛听取意见,尽可能协调各方意见、兼顾各方利益,是制定物权法过程中的鲜明特点。

物权法不动产论文

物权法不动产论文

物权法不动产论文物权法不动产论文摘要:好心获得准则是物权法是物权上的一项主要准则,是国际各国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建立的一项民事准则。

传统好心获得准则,将标的物限定为动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则对好心获得准则作了最为完好的规则,其间将不动产及一切物权载体归入好心获得,是立法上的主要打破,但其利害仍然是值得讨论。

关键字:好心获得;物权法;不动产论物权法中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一、好心获得准则的历史沿革及概略(一)好心获得准则的历史渊源罗马法时期在《十二表法》中规则了好心受让人得主张时效获得,而且其获得时效时期较短。

至日耳曼法时期,呈现"以手护手"准则,任意与他人占有者,除得向相对人恳求返还外,关于第三人不得追回,惟得对相对人请示损害赔偿。

比较两种准则日耳曼法有利于维护买卖安全,使买卖愈加快捷。

因而为近代各国民法所承继并加以改造,变成现在通行的好心获得准则。

跟着国际商场经济的开展准则的不断完善,现代好心获得准则与日耳曼法相去甚远。

(二)国外好心获得准则的立法概略近现代各国民法典,如《法国民法典》以及英美法系国家的民法都规则了好心获得准则。

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第2279条规则"关于动产,占有具有与权力证书持平的效能"。

《美国一致商法典》改变了传统态度,把法令维护的要点搬运到了好心买受人的身上。

该法第2403条规则:"购货人获得让货人所具有的或有权转让的一切一切权,但采购有些产业权的采购人只获得他所采购的那有些一切权。

"(三)好心获得的意义好心获得又称即便获得,是指无处置权人转让一切权或别的物权给好心第三人时,好心第三人依法令规则获得该标的物的一切权或别的物权,一切权人不得恳求好心第三人返还的准则。

这一准则的意图在于建立买卖次序,并使之准则化,维护和推进商业信用,然后使买卖活泼、商业昌盛,使得一连串的买卖得到维护,从总体上看达到了使买卖成本最低化的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权法》课后作业论文题目:社会团体财产所有权问题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法学班级:法学2012-1班教师:朱海坤教授目录摘要 (2)Abstact (2)第一章引言 (2)1.1研究背景 (2)1.2参考文献 (2)第二章社会团体 (3)2.1社会团体的概念 (3)2.2社会团体的概述 (3)2.3社会团体的举例 (4)第三章所有权 (4)3.1所有权的简介 (4)3.2所有的权特征 (5)3.3所有的权权能 (5)第四章财产所有权 (6)4.1财产所有权的概念 (6)4.2财产所有权的种类 (6)4.3财产所有权的特征 (6)第五章宗教团体 (6)5.1宗教团体的概念 (6)5.2宗教团体与宗教法 (7)第六章结束语 (7)社会团体财产所有权问题摘要宗教组织的财产权问题是衡量其法律地位的要素之一,对此世界各国的一般做法是赋予宗教组织以法人资格和财产所有权。

基于我国的宗教政策和宗教生活的实际情形,尽快转变观念,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宗教管理体制,即宗教法人财产所有权制度,既可明确宗教组织的法律地位,也便于加强政府对宗教管理。

AbstractProperty ownership issues of social groupsProperty right problem of religion organiz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o measure its legal status, the general practice in the world is to give the religion organization with legal personality and property ownership.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religious policy and religion based on life, change the idea as soon as possible, establish to adapt to market economy system of religion management system, namely religious corporative property ownership system, which can clear the legal position of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also facilitate the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religion.研究目的:明确社会团体的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研究方法:引用文献资料进行论述研究结论:在我国建立宗教法人制度,既能明确宗教组织的法律地位,也能消除宗教财产所有权主体不确定、性质不鲜明的弊端。

关键词:社会团体、财产所有权、所有权、宗教团体、等第一章引言1研究背景我国宗教组织财产所有权问题刍议,综观世界各国的宗教立法,依法赋予宗教组织财产权是普遍的做法。

但是在宗教组织的财产权是财产所有权,还是管理权,宗教组织所有权归属于国家、集体、私人,还是该宗教法人,以及该宗教组织的财产属于公有还是私有的问题上,各国法律的规定不尽一致,在我国,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宗教组织财产权的内容,并体现宗教立法的宗旨,可以认为,是宗教立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参考文献[1]梁惠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建议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张照东,郭小东.企业法人财产权辨析[C].又,孔祥俊.企业法人财产权研究[C].伍中信.现代财务理论与产权理论的相关性研究[C].北京:中国民商法律网.2004年3月18日[3]柳经纬.债权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4]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①] 这里有关各国法的资料转引自:星云宗教立法之刍议[C],台北:普门学报[J],2002(7)[②] 本文关于日本宗教法人法的条文均采用平成13年11月28日法律129号文修订的最新版《日本宗教法人法》(日文),2004年2月下载自《houko》[③] 目前,关于产权的概念,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一是把产权等同于所有权,二是认为产权区别于所有权,并认为产权比所有权更宽泛"三是认为产权有别于所有权,但产权是所有权运动体系中的特定条件下的一组权利,包含在广义所有权范畴之中。

参见刘诚:论产权、产权法与财产法的体系[C],成都:天府评论[J],2001年10月23日第二章社会团体1社会团体的概念社会团体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目前的社会团体都带有准官方性质。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成立社会团体必须提交业务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业务主管部门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授权的组织。

社会团体实际上附属在业务主管部门之下。

中国的社会团体是社会组织的一种。

2社会团体的概述分别是:中国文联、中国科协、全国侨联、中国作协、中国法学会、对外友协、贸促会、中国残联、宋庆龄基金会、中国记协、全国台联、黄埔军校同学会、外交学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欧美同学会、中华职业教育社。

以上20个社会团体的主要任务、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由中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直接确定,它们虽然是非政府性的组织,但在很大程度上行使着部分政府职能。

被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

在国际上,由于各国在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同,社会组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多种不同的称谓。

如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第三部门或独立部门、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免税组织。

等等。

这些叫法在内涵上区别不大。

与政府、企业相区别,社会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独立性、志愿性、公益性等基本特征。

2社会组织称谓的提出和使用,有利于纠正社会上对这类组织存在的片面认识,形成各方面重视和支持这类组织的共识。

我国将社会组织分为三类,即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是由公民或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按章程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包括行业性社团、学术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

基金会是利用捐赠财产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包括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分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劳动、民政、体育、中介服务和法律服务等十大类。

3社会团体的举例1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

是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华侨、外籍华人、香港澳门同胞境内投资企业和地方侨商组织、知名侨资企业家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国务院侨办是协会的主管部门。

协会接受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的主要任务是反映侨资企业要求,沟通侨资企业与政府的联系,促进侨资企业之间的合作,帮助解决侨资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维护侨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引导侨资企业规范经营和行业自律等。

2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是民政部主管、由中国社团研究会更名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其宗旨和使命是:动员和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与发展的理论研究,密切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推进社会组织的自律与诚信,扩大我国社会组织与国际社会组织的交往与合作,同时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和促进社会组织规范运作、健康发展。

3、中国消费者协会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以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消费者合理、科学消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为宗旨。

第三章所有权1所有权的简介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

它是一种财产权,所以又称财产所有权。

所有权是物权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种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永续性三个特征,具体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四项权利。

产权和所有权房屋的所有权的区别是:产权是一个较大的概念,产权包括所有权。

房地产所有权只是房地产产权中主要的一种。

2所有的权特征所有权具有以下的特征:第一,所有权是绝对权。

所有权不需要他人的积极行为,只要他人不加干预,所有人自己便能实现其权利。

第二,所有权具有排他性。

所有权属于物权,具有排他的性质。

所有权人有权派出他人对于其行使权力的干涉,并且同一物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而不能并存两个以上的所有权。

第三,所有权是最完全的物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对于其所有物进行一般的、全面的支配,内容最全面、最充分的物权,它不仅包括对于物的占有、使用、收益,还包括了对于物的最终处分权。

第四,所有权具有弹力性。

所有人在其所有物上为他人设定地役权、抵押权等权利,虽然占有、适用、收益甚至处分权都能与所有人发生全部或者部分的分离,但只要没有发生使所有权消灭的法律事实(如转让、所有物灭失),所有人仍然保持着对于其财产的支配权,所有权并不消灭。

第六,所有权具有观念性。

观念性,是指近代以来,所有权的存在已具观念化,即所有人不以对所有物的现实支配为必要,发生了重要的从所有到占有“所有人支配观念”的转化——把所有权行使带来的利益看得比所有物的控制更为重要的观念,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属于“所有人实现利益观念”的范畴。

第七,所有权具有平等性。

所有权作为私权,其法律地位应当无差别给予保护的物权属性。

3所有的权权能所有权的权能是指所有人为利用所有物以实现其对所有物的独占利益,而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采取的各种措施与手段。

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1、占有权能:对所有物加以实际管领或控制的权利。

占有权与所有人发生分离。

占有权与占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民法上的占有是指主体对物的实际控制。

占有本身只是一种事实而不是权利。

2、使用权能:在不损毁所有物或改变其性质的前提下,依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的权利。

使用权能也可以转移给非所有人行使,并且使用权能仅适用于非消耗物。

3、收益权能:收取所有物所生利息的权利。

收益权是与使用权有密切联系的所有权权能,因为通常收益是使用的结果,但使用权不能包括受益权。

4、处分权能:对所有物依法予以处置的权利。

处分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

处分权能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和拥有所有权的根本标志。

其通常只能由所有人自己行使。

所有权的限制:民法和其他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对所有权进行的限制主要表现为:(1)行使所有权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2)行使所有权不得妨害他人的合法权益(3)行使所有权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