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201X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5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学案 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目标导航] 1.从农业、封建化、汉化的角度,综合分析归纳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重点)2.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难点)
一、背景
1.前提: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状况:与汉族的经济和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3.趋势:各民族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4.矛盾:鲜卑贵族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巧取豪夺,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5.主观:冯太后和拓跋宏具有改革意识和才能。
二、内容
1.经济方面:均田制
(1)前提: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批的无主荒地。
(2)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3)作用: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2.政治方面
(1)三长制
①原因: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
②内容:设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③作用: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改变了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2)整顿吏治
①原因:吏治混乱,各级官员贪污严重;孝文帝重视对官吏的治理问题。
②措施:制定俸禄制度,按政绩的好坏考核地方官吏。
③意义:吏治得到一定的改善,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迁都洛阳
①目的: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②过程:493年,由平城迁至洛阳;秉公执法,打击以拓跋恂为首的保守派。
③意义: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文明。
(4)改行汉制
①废除鲜卑族旧制。
②官制一律改行汉制。
3.社会习俗
(1)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2)内容
①改穿汉服,改说汉语。
②改用汉姓,定门第等级。
③提倡与汉族通婚。
[思维点拨]
1.北魏统一北方之后,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但鲜卑族落后的政治制度却引起了严重的社会矛盾,使整个北魏的统治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因此孝文帝的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改革。
2.孝文帝推行均田制,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
3.孝文帝崇尚汉族文化,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提高了鲜卑族的文化水准,是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作用
1.经济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
2.民族关系: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3.政治方面:有利于加速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概念阐释] 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隔阂和民族差异消除的过程,是民族间经济、文化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提,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史论要旨]
1.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迁都洛阳,推动了洛阳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打击了保守势力,推动了北方民族融合,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3.移风易俗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民族融合,推动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
4.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可,有力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知识图示]
主题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史料一①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
——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史料二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②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史料三(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③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纪》[史料解读]
①说明北魏政权内部存在严重的民族压迫。
②表明鲜卑族统治者横征暴敛,严重破坏了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
③用来形容一个人富有才华文采,一般多指书生,是一个褒义词。
[问题思考]
(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
提示问题:民族矛盾尖锐。影响: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巩固。
(2)史料二问题的存在必将导致什么结果?
提示结果:民族阶级矛盾尖锐。
(3)结合史料三,说明孝文帝改革与孝文帝个人素质的关系。
提示孝文帝从小受到汉文化的熏陶,这对他的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史论总结]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1)有利条件
①北魏统一北方,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②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
③各民族生活在一起,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社会矛盾
①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②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
①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
②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主题二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
史料一北魏迁都后①“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
——《洛阳伽蓝记》史料二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②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史料解读]
①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后,北方的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商业也日趋活跃,《洛阳伽蓝记》描述的正是这方面的情况。
②“不期然”表明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的不一致性。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的社会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