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单选题精编(下)
文学常识必考题训练及解析(二)
古代文学常识80道必考题训练及解析(二)2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合”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它指曲意逢迎。
B.“舅姑”指丈夫或妻子的父母,在本文指的是丈夫的父母。
C.“国家”在古代有国家和帝王别称两个意思,在本文中是前一种。
D.“易”指的是《周易》,它是儒家重要经典,是六经之一。
【原文:珪,字叔玠。
幼孤,性雅澹,少嗜欲,志量沉深,能安于贫贱,体道履正,交不苟合……泰每为之先拜,珪亦以师道自居,物议善之。
时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
礼有妇见舅姑之仪,自近代公主出降,此礼皆废。
珪曰:"今主上钦明,动循法制。
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国家之美耳。
……史臣曰:王珪履正不回,忠谠无比,君臣时命,胥会于兹。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叔玠有焉。
】2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
“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中国”,古指中原地区,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代,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C.“谏官”,指掌谏诤的官员,即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D.“宿儒”,“宿”指努力工作的人,“儒”指读书人,词语的意思是努力读书的人。
2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
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检测30题
2018年高考文化知识检测30 题1.以下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有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祖先追授者。
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继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之外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
详细制度因朝代而异。
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
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辈的县令。
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
《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这样。
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兵家”指军事学着作,它原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高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高官职,汉代贵左贱右的习惯已被后辈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订婚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期间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一样。
3.以下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黜陟”中的“黜”指贬职或免除,“陟”指荣膺、进用,词语指人材的进退、官吏的起落。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能够作为标准的书本、标准或法例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文籍,即四书五经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廉价行事,担当这类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4、以下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朔望,即朔日和望日。
朔是指每个月的初一,望一般是指每个月十五。
近似还有“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是指每个月三十号。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2018高考语文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那么你知道2018高考语文要如何进行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呢?下面,店铺来为你介绍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一起来做做看这些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吧。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1-5】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检测30题(含答案与解析)(共53张PPT)
宗:太宗、世宗、高宗、显宗、仁宗、中宗、孝宗、英宗、穆宗、神宗和 德宗 穆宗 穆宗都是短命君主,唐穆宗、高丽穆宗、明穆宗、清穆宗同治帝无一不是 英年早逝。 神宗和德宗 这两个庙号也不是褒义,宋神宗的王安石变法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 加剧了党争,明神宗万历的所作所为大家更是清楚了。所以,清朝也不选 神宗作为庙号。德宗其实也不是什么好的庙号,唐德宗、清德宗都是一生 遭遇离乱。
祖:太初祖、始祖、太祖、烈祖、高祖 圣祖 中国历代皇帝用“圣祖”来做庙号的仅有”唐圣祖李耳”、“大长和圣祖 郑买嗣”、“前蜀圣祖王子晋”、“北宋圣祖赵玄朗”、“清圣祖爱新觉 罗·玄烨”五人,除了郑买嗣和爱新觉罗·玄烨二人以外,其余都是死后 被后世子孙追封的。 此庙号创始于唐朝,为唐玄宗李隆基专为老子李耳所创设,后来成为历代 皇帝专门追封自己家族中有圣德的祖先,最后被游牧民族吸收,正式作为 帝王的庙号。 在中国以“圣”为庙号的皇帝,还有辽圣宗耶律隆绪和元圣宗孛儿只 斤·察合台。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 其先人追授者。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 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 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 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 《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 【解析】“相当于后代的县令”错误。地位要高于县令。汉武帝分全国为 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 司令员。
宗:太宗、世宗、高宗、显宗、仁宗、中宗 仁宗 正统王朝中有四个仁宗,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总体说 来都是他们各自王朝中中等以上的皇帝,像元仁宗居然恢复了科举制度, 这在蒙元只有世祖时期才有过的事情。 中宗 知道中宗庙号的一般都是从唐中宗那里得来的,中宗,顾名思义就是 中兴之宗。最早起于汉朝的汉宣帝,而后正统王朝中分别是晋中宗(东晋 元帝)、唐中宗。三位中除了汉宣帝还当得起中兴之名以外,其他二位都 是尸位素餐,晋中宗是被王敦气死的;唐中宗是被老婆给灭了的。 封建王朝之所以成为封建,从意识形态上说是非常迷信的,这也是封 建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宋徽宗、宋钦宗这两个庙号不能说有什么贬 义,但是,后代没有再使用这样的庙号送给他们的先帝的。特别是明清两 代尤其严重,所以,宋明清以来,再也没有皇帝的庙号叫做中宗了。宋高 宗可以说是中兴宋朝的皇帝,但是,宋孝宗也没敢送给他中宗的庙号。康
2018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精编专用)
高中语文资料精目录第一章精编古代文化常识备考要点 (3)一、年龄称谓二、主要节日三、纪年法四、刑罚五、官职的授、升、降、免、调、代六、六部职能七、地理及行政区划八、汉代的察举与征辟九、明、清科举制十、学校称谓十一、风俗礼仪十二、其他第二章古代文化常识好题集萃 (8)第三章2017年高考国标1-3古诗文题及答案 (18)附录:文言文阅读解题法:倒读反推第五章高考语文攻略 (31)一、新考标新题型新对策二、作文(一)总纲 (25)(二)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及范文(三)思辨型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及范文(四)审题立意拓展训练(五)概念泛化: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六)关于“正能量”“美德”及其他………………第六章考场作文范文选评 (49)第七章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及范文 (58)第八章语用专题病句、成语 (64)……前言语文是高考各学科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在高考中所占分值高(150分,未来可能达到180分),而且,它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表达工具,深度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语文还是高考的第一个科目,它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后几科的发挥。
从2017年开始,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客观题分值达到创记录的58分(比2016年增加11分)。
这个变化的结果是:高考语文区分度明显提高(语文优生和差生得分差拉大)。
从全省统计来看,2016年我省语文平均99.6分,2017年不到92.5分。
语文越好的学校平均分降得越少,全省的高分段和往年一样在130到140分。
也就是说,2017年高考中我省语文高分段并没有比2016年明显下降,这说明语文尖子的高分优势明显放大!因此,说语文是如今高考全局的重中之重,绝不为过。
除了客观题58分明显拉开分差,作文得分也是语文成败的关键。
每年高考,都有大量考生作文偏题(得分很可能低于40),甚至离题(不及格)。
而近几年我省作文平均分在45~46分。
作者把自己二十多年专心研究所得的部分成果汇集精编而成这本资料,希望它对你的语文学习和考试有帮助。
2018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国学常识200题
国学常识200题0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0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喜事是:(C)C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0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C、酒0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0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0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0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0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0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B、元宵节D、七夕节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B、巫C、肖D、萧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B、女角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A、50元B、100元C、200元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22.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23. 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24.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5. 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6. “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 “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 、众多宫殿28.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B、鉴真29. 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2018高考语文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一起做一做这些古代文化常识题吧。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part1】81.(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82、C(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8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
冠礼在宗庙L}I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83.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8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
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为为君主侍从之官。
B、迁,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
C、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的“奉钱”即是此意。
D、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2018高中高考文化常识包括答案、拓展.doc
2018 高考文化常识 ( 含答案、拓展)古代文化常识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 )、户部 (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礼部 (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 ·全国卷Ⅱ)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 ·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 ]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 ·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 ]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2018高考文化常识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2018高考文化常识专题训练题及答案第一篇:2018高考文化常识专题训练题及答案高三文言文文学常识专题练习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科举时代用来称呼殿试考取的人。
考中进士的人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B.“博士”古为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五服”制度是中国统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
D.“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需离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含答案)
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
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摘要:08高考语复习古代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析【5,08高考语复习古代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析【60,下页更多08高考语复习古代化常识选择题答案</08高考语古诗部分增加了并掌握常见古代化常识考容那么你知道08高考语要如何进行古代化常识复习呢?下面编你介绍08高考语复习古代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析起做做看这些高考语古代化常识题吧08高考语复习古代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析【5】涉及些国化常识下列理不正确项是(3分)(▲)润例请人作诗画酬劳称润笔而将所定标准就称润例或润格B阳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器物或印表面上形成凹下或图案金石国古代以前朝铜器和碑石研究对象涉及、历史、法、学等闲国传统人常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镌刻成容广泛趣盎然答案B印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凸出或花纹凸起阳凹陷阴下列对言有关词语释不正确项是(3分)矣作古代言助词用句末与了相矣作通假通也;言主要表示感叹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现代汉语多指山东省简称国汉代、南北朝南海称涨海、沸海清代以逐渐习称南海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四库全》是乾隆皇帝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分、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上囊括了国古代所有图故称全答案B(鲁班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言有关词语释不正确项是(3分)、六宗般指是古所尊祀六神有也指汉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帝(显宗)指是尊祀六神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居住区称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楚辞是屈原创作种新诗体也是国学史上部浪漫主义诗集其历了屈原作品始创、屈仿作、汉初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学科今称楚辞学、姬姓华上古八姓得姓始祖华夏民族人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姓答案考古化常识题着重考了古代帝王谥项汉明帝谥显宗汉帝谥肃宗题难较要考生长期重化积累下列对加词语相关容说不正确项是(3分)受禅也叫禅让制是国上古期以推举首领种方式即群体人表以多数定B阙是宫门两侧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06年高考复习备考化常识00题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年长儿子继承乞骸骨请退职思即请使骸骨归葬故乡答案(嫡长子继承制而非年长儿子继承继承地位不定是年长儿子)5下列对加词语相关容说不正确项是(3分)牙门与牙旗样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子女要守丧谓丁忧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样是上而下选拔官吏制乡、闾古代各指种行政区域名合起还可以泛指乡故里、父老乡亲答案察茂才举孝廉,是下而上08高考语复习古代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析【60】6下列对加词语相关容说不正确项是(3分)每月初称望日夏四月望是指初夏四月日B野史是私编撰史野史氏是作者谓古代科举殿试及者称进士武侯是丁丑年进士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答案【析】农历每月十五日称望日每月初称朔夏四月望是指夏历(农历)四月十五日7下列对加词语相关容说不正确项是(3分)()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掌地方军政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使持节得诛杀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践莅、践事等等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高官死薨也可用皇帝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皇子公主或者封王贵族答案践政、践莅当政任践事供职、充役践蹈沿用8下列对加词语相关容说不正确项是(3分)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所谓年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纪年种名B礼部是古代六部管理国制、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立生祠是古代种民俗即老姓发地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官员御史是古代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秦朝开始御史专监察性质官职直延续到清朝8【析】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官员说法不正确有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其势焰者所;奉祀对象也不定是深得民心官员9下列对相关容说不正确项是()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迁指官员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丧事河北古代指是黄河以北这是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行政区划是不旧给己取都是士夫和人墨客因属通晓翰墨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答案左迁必是降职0对下列句子加词释不正确项是(3分)()太学古代设京城高学府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地方床古代坐具肃宗皇帝谥肃恭敬、肃穆0【答案】【析】皇帝庙下页更多08高考语复习古代化常识选择题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题”专项练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题”专项练含解析古代文化常识题”专项练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太学是我国汉代出现的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是古代学官名,也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之人和从事某些服务行业的人。
B。
盐引是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
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D。
循吏指循礼守法的官吏,“循”在这里用“顺着,沿着”的引申义“依照,遵守”。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明经是科举的科目之一,隋置明经、进士二科,唐增至六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明经废于宋。
B。
行在是“行在所”的简称,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到的地方。
C。
社稷是土神和谷神。
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家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社稷”便成了国家的代称。
D。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XXX。
如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XXXXXX的年号。
B。
疏,又称“奏议”或“奏章”,是臣子向帝王进言使用的文书的统称。
C。
XXX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XXX”。
在古代,官员的父母亲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守丧。
即丁忧期间,不能为官。
D。
箕踞是一种倨傲无礼的姿势。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
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
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XXX两种。
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C。
在古代地理术语中,“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XXX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两都”在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D。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天天练32 古代文化常识(二)
天天练32 古代文化常识(二)[基础过关]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
B.“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天的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C.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
D.“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皇子读书,为其讲学,供其咨询。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B.“台阁"在东汉时是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
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还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为“梏”。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
“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中国",古指中原地区。
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C.“谏官”指掌谏诤的官员,即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D.“宿儒”,“宿”指努力工作的人,“儒”指读书人,该词的意思是努力读书的人。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来定赏罚。
5.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顿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
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顿首"。
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表致敬。
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四锱,一锱为六铢,后用“锱铢"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大都
北京
东京、汴京
开封
京口
镇江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 南京
临安
杭州
姑苏
苏州
会稽
绍兴
长安
西安
奉天
沈阳
直沽
天津
2021/5/27
26
四、天文地理
2021/5/27
27
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
星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
行星运动的坐标,并划分若干
区域来识别它们。例如“二十
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集群。
——”笑牵牛”写唐玄宗和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 好时光
2021/5/27
31
五、古代计时
2021/5/27
32
纪 年: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 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 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 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2021/5/27
典客
(外 交和 民族 事务)
宗正 治粟内 少府
(皇族、史
宗室 (租税 事务) 钱谷财
皇室需 用的山 海池泽
政收支) 之税及
官府手 工4 业
二、科举制度
2021/5/27
5
1、含义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 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 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 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 深远的影响。
5. 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 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 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 一段时间。例如《孔雀东南飞》“往昔 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50题(含答案)
•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 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 “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 C.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 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 伍”泛指军队。 • 8.下列对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 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 • B. 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 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 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 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 相反。 • D.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 有 “左迁”“右迁”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
•7.C(“除”,任命官职。) •8.答案C。“解职”与“致仕”词义相近。
• • • • • • • •
•
•
9.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校尉,官名。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西汉,汉 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 声、虎贲八校尉。八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 B.游徼,乡官之一。原为泛称,意为有秩禄的官吏中最低级人员。秦末始为官 名。汉沿设。掌巡察缉捕之事。魏、晋、南北朝多沿设。 C.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 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 右藏内府。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爵,在文中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 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周以后各封建王朝都有封爵制度,爵称和爵位制度 虽然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10.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 “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 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 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 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 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 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 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2018年高考考点之文化常识习题精编含答案(附答案可编辑精品)-物理小金刚系列
2018年高考考点之文化常识习题精编含答案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荫:古代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
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
古代帝王祭祀它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后用作国家的代称。
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罢免家居或丁忧回籍的官吏被重新起用,是古代选拔、授予官职的一种方式。
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授”“除”“辟”“举”等。
B.乞骸: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与其表示同一意思的还有“致仕”“乞身”“下车”等。
C.开府仪同三司:开府指古代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
开府置官属,本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隋、唐以开府仪同三司为文散官的官阶。
D.谥:就是用一两个字对逝者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
分官谥和私谥两种。
官谥主要是对帝后和诸侯大臣的评价,由朝廷赠予;私谥主要是对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的评价,由其亲戚、门生、故吏议定。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母忧,即遭逢母亲的丧事。
古时官员遇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孝三年。
B.宰相初为古代高级官员的泛称,后成为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C.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檄文是官府用以声讨的文书,二者不同。
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他的具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所取,以供长辈称呼。
B.居丧,古代为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含答案)
2018 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 题(含答案)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
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2018年高考复习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
专题十古代文化常识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
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
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
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
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践祚、荣登大宝等。
答案C解析C项“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错,嫡母是“妾生的子女对父亲的正妻的称呼”。
2.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
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
“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3.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
庶,平民百姓,与“士”相对;孽,邪恶,也指不孝。
B.圣人,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出类拔萃的人。
C.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D.五伯,即“五霸”,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答案A解析庶孽,指庶子。
庶,与“嫡”相对,非正妻所生之子;孽,妾所生的儿子。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
如“知高平、潍二县”就是先后任高平县、潍县的县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单选题精编(下)永州一中刘小忠2018年3月15日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
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
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
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
《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兵家”指军事学着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左贱右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典籍,即四书五经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1守”。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朔望,即朔日和望日。
朔是指每月的初一,望一般是指每月十五。
类似还有“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是指每月三十号。
B.“宣德”“正统”都是帝王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刘彻。
后世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帝、康熙帝等。
C.侍郎,中国古代官名。
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每部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尚书是正职,侍郎是副职,地位次于尚书。
D.诣阙,即“赴朝堂”或“赴京都”。
阙是指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按其所属建筑性质,可分为城阙、宫阙、墓阙、祠庙阙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代及以后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C.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为宋朝四大书院之一。
复兴于明代。
D.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秋闱”。
中试称为“举人”,顾宪成乡试第一,称“解元”。
吉林省普通高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
B.堂邑氏奴甘父: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
后文提到被封为“奉使君”的堂邑父,就是指他。
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
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汉文帝也曾派遣魏尚持节去云中赦免冯唐之罪。
D.大行: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员,西汉张骞二度出使西域后被汉武帝封为大行。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虽然官位并不高,但是权限很广。
B.《易》指《易经》,它是“六经”之一,向来专门用作卜筮,对事态的发展走向以及结果进行预测。
C.马政指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
马政为国家重务,也是百姓的重要义务。
D.五品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官品。
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两级之分,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司,源于三公。
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
三司掌管度支、户部、盐铁。
B.太祖,庙号称谓。
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宗”区分。
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
C.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
在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有“署”、“假”、“摄”、“领”、“行”等。
D.节度,节制约束、调度指挥之意,掌握古代地方军政大权。
唐朝初期在边境设置,宋代初期解除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
9.下列对文中加点阏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服除,服丧期满。
我国古代的服丧制度有一定的规格和时间等规定,又分为五服,B.便籴是宋朝政府购买粮草等战略物资时的一种商业性活动,其特点是相对方便。
C.“英宗”属谥号,不仅对皇帝一生的作为给予了评价,而且表明这不是开国皇帝。
D.致仕,即把禄位还给国君辞去官职的意思,古人还常用致亊、致政、休致等词。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
3C.“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D.“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
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 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B.“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
“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
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为“有司”。
B.拜:文中指授予官职。
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辟”“除”“征”等。
C.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科举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恭敏。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楮币,也称楮券,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
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
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
B.工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由隋文帝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与吏、户、礼、兵、刑并称六部。
C.《易》为《易经》的简称,又称为《周易》,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
与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D.给事中,秦置,汉魏相沿。
为将军、列侯、九卿等的加官,加此号能侍奉在皇帝左右。
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4A.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
“国本”也指国家藏本。
例如韩愈《画记》中“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C.闾阎,闾泛指门户;人家。
阎指里巷的门。
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房屋建筑。
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D.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
“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三公”即是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之“三公”指少师、少傅、少保,也有说为司马、司空、司徒。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崩,本义是山倒塌,古时认为帝王或太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样,因此,常用此来指称古代帝王或太后逝世。
B.炮烙是古代酷刑,用炭火烧热铜柱,令人爬行柱上,即坠炭上烧死。
也指用烧红的铁烧烫犯人的刑具。
C.宿卫是指古时候在宫禁中住宿,值班守夜、担任警卫,有时也可专指皇帝的警卫人员,现在一般指保卫、守护。
D.社稷是太阳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君主为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而每年都要进行祭祀,后便用“社稷”来代称国家。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B.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
5D.《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名字的名和字有区别,名主要用于自称,字有尊重之意,文中的“以字行”是指称呼某人时,以字代名。
B.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因此天子死叫“崩”诸侯王死叫“薨”,士大夫死叫“卒”。
C.“对策”,又叫“策试”,明代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考试形式,应考的人在会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D.“文穆”是谥号,表达了朝廷对胡广一生作为的肯定,而“少师”是一种官职,这是朝廷在胡广死后对其的追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