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医学伦理学案例

医学伦理学案例

案例一:1998年北京某医院某眼科医生为第二天的角膜移植手术做准备时, 发现储存的角膜已坏死, 于是到太平间从一具女尸眼部取出眼球, 换上义眼。

这位医生用取出的角膜为一位被烧碱烫伤眼部的病人做了移植, 后又为一个老大娘做了移植, 使他们恢复了视力。

但是家属在给死者美容时发现眼睛受损, 报案索赔50万元, 控告该医生犯了《刑法》302条“盗窃.侮辱尸体罪”。

问:从医学伦理范畴看,这位医生错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 医生可以摘取死亡病人的角膜?(1)这位医生的动机是为了通过角膜移植使失明的病人复明。

但个人的良善动机不一定是符合职业伦理与社会伦理的。

(2)这位医生错在没有做和做好对该死亡病人的家属的知情同意(没有履行告知义务,侵犯了该死亡病人的家属的知情同意权)(3)只有在什么完整正确的知情同意情况下,即充分告知该死亡病人的家属以实情和征得其同意后,医生才可以摘取死亡病人的角膜。

P41案例二:患者张某,女,29岁。

曾因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入院治疗,一年前出院回家。

患者现已怀孕7周,其母亲和丈夫担心怀孕和分娩的痛苦对他的精神状态有不良的影响,于是都劝她到医院作流产手术,但她坚决要求继续妊娠。

作为医护人员,你会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咨询?(1)建议检查患者的精神健康状况。

如果患者的精神状况良好,应该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如果患者的精神状况不稳定,应该酌情考虑家属的意见。

(2)建议建议检查患者及其胎儿的生理健康状况。

如果怀孕对患者和胎儿的身体健康不利,根据不伤害原则,应该做请考虑家属的意见;反之,则应该尊重患者的自主权。

(3)建议做遗传咨询。

如果患者的精神病史对胎儿有不良影响,根据不伤害原则,应该酌情考虑家属的意见;反之,则应该尊重患者的自主权。

P24案例三: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墨美两国的猪流感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所有国家应加强监控非正常爆发的流感类疾病和严重肺炎。

29日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到5级,各国要积极应对,并及时通报甲型H1N1流感防控情况。

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

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2: 大连市的一家三资企业厂房整洁,车间封闭,室内恒温, 玻璃窗上贴着一层防紫外线薄膜。但在1992年6月,这家企业有1,511名 女工相继发生头痛,眩晕,红、白细胞下降并伴有发热和抽搐。大连市 劳卫所对车间环境测定结果说明,空气质量恶化,负氧离子浓度仅为卫 生标准的1/5,二氧化碳浓度相当于影剧院散场时的状况。次年5伦理学分析。
案例1 :某患者因尿道口有脓液渗出到 皮科门诊就诊。医生对尿道口脓液进行淋病 双球菌涂片检查,结果阳性。按照?传染病防 治法?要求,医生应将该病例作为二级传染病 病例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防疫站,但患者以维 护隐私和声誉为由,强烈要求医生保守秘密。 同时,又以维护家庭和睦为由,要求医生对 其家属保密。从伦理学地角度医生应当如何 处理?

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分析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和医学伦理问题的学科,主要性质为跨学科性质,涉及医学、伦理学、法律学等多个领域。

医学伦理学的关注点围绕着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伦理关系,强调保持医学行为的道德性和尊重患者的人权。

好的医学伦理实践需要以受到尊敬的患者为核心,依靠保持病人福祉的基本原则和医术适度的平衡。

本文将分析几个医学伦理学的经典案例,以此为语境,讨论医生和患者的伦理关系,总结出一定的结论和启示。

1. 夏娃夏娃是一名13岁的女孩,她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叫做海绵状胶质病。

这种疾病会使她越来越虚弱,到了最后她将无法吞咽,无法呼吸。

在医师和家庭成员间的伦理争议中,被问到是否将给予夏娃生命维持治疗。

医学伦理原则:非伤害性原则、弱势群体保护原则、自决权原则结论和启示:对于夏娃的情况,医生和家庭成员应该充分尊重她的意志和自决权,与她保持充分沟通,并在充分的治疗、饮食、疼痛缓解措施、心理辅导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持,让她感受到安全和关怀。

同时,因其属于弱势群体,医务人员应加强保护,以非伤害性的原则来处理治疗。

2. John/Jane DoeJohn/Jane Doe是医学中用来描述身份不明的病例的术语。

在有些情况下,医疗人员需要在缺乏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治疗。

结论和启示:在治疗John/Jane Doe时,医学人员必须尽最大努力识别患者的身份,同时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的隐私。

如果情况紧急且患者无法表达他/她的意愿,医生可以在具备完整且相互独立的证据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同时基于尊重生命的原则治疗。

3. 地球人在这个案例中,一个年轻男子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他拒绝进食并坚持要求与外星人沟通医学伦理原则:自决权原则结论和启示:对于患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医务人员必须尊重患者的自决权,同时保证对他们的最佳治疗。

如果患者无法了解其状况,医生有责任寻找唯一适当的替代方案,以最低限度影响患者的自决权。

在医学伦理实践中,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伦理关系非常重要。

医学伦理案例分析

医学伦理案例分析

医学伦理案例分析医学伦理是指医学领域中涉及道德、价值观和法律规范的伦理问题。

在医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涉及伦理的案例,这些案例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处理。

下面,我们将就一些医学伦理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医生隐瞒病情。

某位医生在诊断一名患者时发现,患者患有晚期癌症,预后不乐观。

医生决定不告诉患者真相,以免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伤害。

然而,这种做法引发了伦理上的争议。

一方面,医生有义务告知患者病情,让患者有权利知道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医生也应该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过多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需要权衡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患者的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以选择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意愿,然后再决定是否告知病情。

同时,医生也可以寻求其他医疗团队成员或专业的心理医生的意见,共同商讨最合适的决策。

案例二,器官捐献。

一名患者因患有严重的器官疾病,需要进行器官移植手术。

患者的家属同意捐献患者的器官,以挽救其他患者的生命。

然而,这也牵涉到伦理上的问题。

首先,患者本人是否在意愿书上表达了器官捐献的意愿?其次,家属是否真正理解并同意了器官捐献的意义和后果?在这个案例中,医生需要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愿,但同时也需要确保患者的权益不受侵犯。

医生可以与家属进行深入的沟通,解释器官捐献的意义和程序,同时也需要尊重患者的意愿。

在整个过程中,医生需要做到真诚、耐心,并尊重患者和家属的决定。

案例三,医疗资源分配。

在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医生需要面对医疗资源分配的难题。

例如,一名急需手术的患者需要使用一台唯一的手术设备,而同时还有其他患者也需要使用这台设备。

医生需要如何决定分配这个医疗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的紧急性、患者的生存机会等因素。

医生需要权衡每位患者的权益,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需要做出公正、合理的决策,并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分析100

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分析100

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分析100【案例1】患者郑某,男,35岁,律师:因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住北京某区医院骨科准备手术,与因外伤致截瘫的王某同住一病室。

郑某的手术比较顺利,但与他同屋的王某却在郑某的术后第二天臀部出现疖肿。

又过两天,王某的疖肿化脓,细菌培养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当郑某的手术切口拆线时,伤口出现感染,于是郑某提出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即检查他的伤口造成的,并认为是医疗事故。

主管医生认为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已向家属作了交待,不属于医疗事故。

故而,医患之间发生了医疗纠纷,并很快反映到医院医务科。

医务科出面调查调解,并对手术切口感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也培养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于是,医务科答应减免郑某的一部分医疗费用和给予一次性营养补助,并保证伤口愈合后出院,这样医疗纠纷才予平息。

在上述案例中,请指出哪些是医学问题,哪些是伦理问题?并进行伦理分析。

「伦理分析」在上述案例中,两位同住一病房的患者先后受到了细菌感染,这是个医学事实,也就是医学问题。

在事实面前,患者郑某认为是医疗事故,理由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便检查手术切口造成的;主管医生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理由是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向家属作了交待。

于是,双方发生了医疗纠纷,这属伦理问题,即根据医学事实该不该行动和如何行动的理由。

医务科在进行调查和调解时,对郑某的手术切口感染进行了细菌培养,证实两位患者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但未作细菌的基因分型(一般医院此项检查有困难),因此从流行病学上既不能认定是交叉感染,又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这也是医学事实,也即医学问题,根据这个医学事实,医务科既没有认定为医疗事故,又没有简单地视为并发症,这样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从而平息了这场纠纷,这种处理也属于伦理问题。

从伦理上分析这场医疗纠纷,主管医生应负主要责任,因为他没有严格地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而且简单地将交叉感染视为医学问题,并有推倭责任之意。

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分析100

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分析100

【案例1】患者郑某,男,35岁,律师:因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住北京某区医院骨科准备手术,与因外伤致截瘫的王某同住一病室。

郑某的手术比较顺利,但与他同屋的王某却在郑某的术后第二天臀部出现疖肿。

又过两天,王某的疖肿化脓,细菌培养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当郑某的手术切口拆线时,伤口出现感染,于是郑某提出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即检查他的伤口造成的,并认为是医疗事故。

主管医生认为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已向家属作了交待,不属于医疗事故。

故而,医患之间发生了医疗纠纷,并很快反映到医院医务科。

医务科出面调查调解,并对手术切口感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也培养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于是,医务科答应减免郑某的一部分医疗费用和给予一次性营养补助,并保证伤口愈合后出院,这样医疗纠纷才予平息。

在上述案例中,请指出哪些是医学问题,哪些是伦理问题?并进行伦理分析。

「伦理分析」在上述案例中,两位同住一病房的患者先后受到了细菌感染,这是个医学事实,也就是医学问题。

在事实面前,患者郑某认为是医疗事故,理由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便检查手术切口造成的;主管医生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理由是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向家属作了交待。

于是,双方发生了医疗纠纷,这属伦理问题,即根据医学事实该不该行动和如何行动的理由。

医务科在进行调查和调解时,对郑某的手术切口感染进行了细菌培养,证实两位患者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但未作细菌的基因分型(一般医院此项检查有困难),因此从流行病学上既不能认定是交叉感染,又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这也是医学事实,也即医学问题,根据这个医学事实,医务科既没有认定为医疗事故,又没有简单地视为并发症,这样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从而平息了这场纠纷,这种处理也属于伦理问题。

从伦理上分析这场医疗纠纷,主管医生应负主要责任,因为他没有严格地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而且简单地将交叉感染视为医学问题,并有推倭责任之意。

临床医学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100例

临床医学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100例

【案例1】患者郑某,男,35岁,律师:因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住北京某区医院骨科准备手术,与因外伤致截瘫的王某同住一病室。

郑某的手术比较顺利,但与他同屋的王某却在郑某的术后第二天臀部出现疖肿。

又过两天,王某的疖肿化脓,细菌培养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当郑某的手术切口拆线时,伤口出现感染,于是郑某提出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即检查他的伤口造成的,并认为是医疗事故。

主管医生认为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已向家属作了交待,不属于医疗事故。

故而,医患之间发生了医疗纠纷,并很快反映到医院医务科。

医务科出面调查调解,并对手术切口感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也培养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于是,医务科答应减免郑某的一部分医疗费用和给予一次性营养补助,并保证伤口愈合后出院,这样医疗纠纷才予平息。

在上述案例中,请指出哪些是医学问题,哪些是伦理问题?并进行伦理分析。

「伦理分析」在上述案例中,两位同住一病房的患者先后受到了细菌感染,这是个医学事实,也就是医学问题。

在事实面前,患者郑某认为是医疗事故,理由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便检查手术切口造成的;主管医生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理由是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向家属作了交待。

于是,双方发生了医疗纠纷,这属伦理问题,即根据医学事实该不该行动和如何行动的理由。

医务科在进行调查和调解时,对郑某的手术切口感染进行了细菌培养,证实两位患者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但未作细菌的基因分型(一般医院此项检查有困难),因此从流行病学上既不能认定是交叉感染,又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这也是医学事实,也即医学问题,根据这个医学事实,医务科既没有认定为医疗事故,又没有简单地视为并发症,这样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从而平息了这场纠纷,这种处理也属于伦理问题。

从伦理上分析这场医疗纠纷,主管医生应负主要责任,因为他没有严格地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而且简单地将交叉感染视为医学问题,并有推倭责任之意。

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分析100

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分析100

【案例1】患者郑某,男,35岁,律师:因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住北京某区医院骨科准备手术,与因外伤致截瘫的王某同住一病室。

郑某的手术比较顺利,但与他同屋的王某却在郑某的术后第二天臀部出现疖肿。

又过两天,王某的疖肿化脓,细菌培养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当郑某的手术切口拆线时,伤口出现感染,于是郑某提出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即检查他的伤口造成的,并认为是医疗事故。

主管医生认为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已向家属作了交待,不属于医疗事故。

故而,医患之间发生了医疗纠纷,并很快反映到医院医务科。

医务科出面调查调解,并对手术切口感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也培养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于是,医务科答应减免郑某的一部分医疗费用和给予一次性营养补助,并保证伤口愈合后出院,这样医疗纠纷才予平息。

在上述案例中,请指出哪些是医学问题,哪些是伦理问题?并进行伦理分析。

「伦理分析」在上述案例中,两位同住一病房的患者先后受到了细菌感染,这是个医学事实,也就是医学问题。

在事实面前,患者郑某认为是医疗事故,理由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便检查手术切口造成的;主管医生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理由是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向家属作了交待。

于是,双方发生了医疗纠纷,这属伦理问题,即根据医学事实该不该行动和如何行动的理由。

医务科在进行调查和调解时,对郑某的手术切口感染进行了细菌培养,证实两位患者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但未作细菌的基因分型(一般医院此项检查有困难),因此从流行病学上既不能认定是交叉感染,又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这也是医学事实,也即医学问题,根据这个医学事实,医务科既没有认定为医疗事故,又没有简单地视为并发症,这样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从而平息了这场纠纷,这种处理也属于伦理问题。

从伦理上分析这场医疗纠纷,主管医生应负主要责任,因为他没有严格地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而且简单地将交叉感染视为医学问题,并有推倭责任之意。

医学伦理案例分析集

医学伦理案例分析集

讲真话的艺术
• 讲真话原则的关键在于如何对病人讲 真话,即讲真话的艺术 • 1、让病人提前担心 • 2、帮助病人对付坏消息 • 3、帮助病人渡过消极阶段
• 1、患不同疾病的病人 • 2、不同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的病人 • 3、不同心理特征的病人
• 有利原则要求医务人员的行为对病人确有 助益,为此,医务人员的行为要与解除病 人的痛苦有关; • 医务人员的行为可能解除或减轻病人的痛 苦; • 医务人员的行为对病人利害共存时,要使 行为给病人带来最大的益处和最小的伤害; • 医务人员的行为是使病人受益而不会给他 人带来太大的伤害。
案例分析
1、某医院的太平间存放了一位刚刚因心 肌梗死而死亡的病人尸体,心外科的医 师刘某知道后,认为这是让实习医生了 解心肌梗死病人心脏病变的好机会。但 因无法联系到死者家属,且若是等到第 二天,尸体会被拉走火化,实习学生也 将返校。因此,刘某便于当晚召集学生 观看了他所做的该尸体局部解剖,并在 结束后,与学生一起将尸体擦洗干净, 穿好衣服。
• 3、患者宋某,男,56岁,农民。因小 腿丹毒复发到某医院就诊,医生给他 开了价格较贵的抗生素,患者要求改 用以前复发时有效而便宜的青霉素。 因此,医生不耐烦地说:“是你说了 算,还是我说了算?难道我会害你。” 患者无奈,只得百思不得其解地离去。 • 请对上述案例中医、患的言行进行伦 理分析。
• 4、李某,男,40岁,建筑工人,因公 伤送入医院抢救。医院遂进行了积极 的抢救,但一周后,病情未好转又发 生了感染性中毒休克,继而出现循环 和肾衰竭,难以康复。家属和单位得 知病人预后的消息后,出现了两种态 度: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和抢救,而单 位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在继续为之抢救 与治疗。 • 面对家属与单位的意见冲突,医生应 如何做才最符合医学伦理相关原则。

医学伦理学100个案例分析(全)

医学伦理学100个案例分析(全)

【案例1】患者郑某,男,35岁,律师:因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住北京某区医院骨科准备手术,与因外伤致截瘫的王某同住一病室。

郑某的手术比较顺利,但与他同屋的王某却在郑某的术后第二天臀部出现疖肿。

又过两天,王某的疖肿化脓,细菌培养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当郑某的手术切口拆线时,伤口出现感染,于是郑某提出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即检查他的伤口造成的,并认为是医疗事故。

主管医生认为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已向家属作了交待,不属于医疗事故。

故而,医患之间发生了医疗纠纷,并很快反映到医院医务科。

医务科出面调查调解,并对手术切口感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也培养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于是,医务科答应减免郑某的一部分医疗费用和给予一次性营养补助,并保证伤口愈合后出院,这样医疗纠纷才予平息。

在上述案例中,请指出哪些是医学问题,哪些是伦理问题?并进行伦理分析。

「伦理分析」在上述案例中,两位同住一病房的患者先后受到了细菌感染,这是个医学事实,也就是医学问题。

在事实面前,患者郑某认为是医疗事故,理由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便检查手术切口造成的;主管医生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理由是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向家属作了交待。

于是,双方发生了医疗纠纷,这属伦理问题,即根据医学事实该不该行动和如何行动的理由。

医务科在进行调查和调解时,对郑某的手术切口感染进行了细菌培养,证实两位患者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但未作细菌的基因分型(一般医院此项检查有困难),因此从流行病学上既不能认定是交叉感染,又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这也是医学事实,也即医学问题,根据这个医学事实,医务科既没有认定为医疗事故,又没有简单地视为并发症,这样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从而平息了这场纠纷,这种处理也属于伦理问题。

从伦理上分析这场医疗纠纷,主管医生应负主要责任,因为他没有严格地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而且简单地将交叉感染视为医学问题,并有推倭责任之意。

医学伦理法律法规案例(3篇)

医学伦理法律法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医生是某医院心内科的主治医师,乙患者因心悸、胸闷等症状就诊于甲医生处。

甲医生在初步诊断后,认为乙患者的病情可能为冠心病,但为了不影响乙患者的情绪,甲医生未将病情告知乙患者,而是安排其进行了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乙患者的病情与冠心病不符,甲医生便告诉乙患者病情较轻,只需按时服药即可。

然而,乙患者的病情并未得到缓解,反而逐渐加重。

在另一家医院就诊时,乙患者被诊断为心肌炎,此时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二、案例分析1. 医疗伦理角度(1)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

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应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向患者提供真实、准确的病情信息。

本案中,甲医生未告知乙患者病情,违反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伦理原则。

(2)保密原则。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得泄露患者的病情信息。

本案中,甲医生在未告知患者病情的情况下,泄露了患者的病情信息,违反了保密原则。

2. 法律法规角度(1)侵权责任法。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甲医生未告知患者病情,导致患者误诊,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本案中,甲医生未遵守诊疗护理规范,导致患者误诊,构成医疗事故。

三、案例分析结论1. 医疗伦理方面,甲医生违反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保密原则,应承担相应的伦理责任。

2. 法律法规方面,甲医生未遵守诊疗护理规范,导致患者误诊,构成医疗事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案例启示1.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伦理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2.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诊疗护理规范,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确保医疗安全。

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供参考)

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供参考)

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供参考)案例一:孕妇李丽云因难产被肖志军送进北京医院,肖志军自称是孕妇的丈夫。

面对身无分文的夫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面对生命垂危的孕妇,肖志军却拒绝在医院剖腹产手术上面签字,焦急的医院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19点20分),医生宣布孕妇抢救无效死亡。

手术前医师都要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术中或术后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列出一份可能发生危险的文书,让患者或家属签名同意,然后才能实施手术。

手术同意书是现代医疗制度中医患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书。

肖志军作为丈夫,妻子手术有决定签字的权利,丈夫拒签字孕妻身亡,是否这是一个不可规避的结局———医生遵守法律,就只能生生眼看着患者死亡。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手术同意书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但同时也部分限制了医生治病救人的权利。

在家属比医生拥有更多手术决定权的法律语境下,会使得医生对患者即使有明确诊断,也不敢贸然违背家属的意愿给患者做手术。

医务人员的义务包含了为病人治疗疾病,消除病痛的义务,病人有接受医生治疗的义务,在此案例中,这些都没有见到。

这就显示了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

医生和肖志军都应该遭到伦理道德的谴责。

案例二:某医院接到农村一位小学教师的来信,他提出愿意将自己的角膜献出,以换取一定的报酬用于办学。

他的理由:1·当地经济状况极差,政府虽多方筹资,但仍有数百名适龄儿童无法人学。

2·他本人年近46岁,在40岁时全身浮肿,确诊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

自感生命有限,愿将其角膜献出,为改善本乡办学条件做点贡献。

医学伦理学i案例分析

医学伦理学i案例分析

案例一:2007年11月21日下午4点左右,孕妇李丽云因难产被肖志军送进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肖志军自称是孕妇的丈夫。

面对身无分文的夫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面对生命垂危的孕妇,肖志军却拒绝在医院剖腹产手术上面签字,焦急的医院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19点20分),医生宣布孕妇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手术前医师都要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术中或术后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列出一份可能发生危险的文书,让患者或家属签名同意,然后才能实施手术。

手术同意书是现代医疗制度中医患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书。

肖志军作为丈夫,妻子手术有决定签字的权利,丈夫拒签字孕妻身亡,是否这是一个不可规避的结局———医生遵守法律,就只能生生眼看着患者死亡。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手术同意书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但同时也部分限制了医生治病救人的权利。

在家属比医生拥有更多手术决定权的法律语境下,会使得医生对患者即使有明确诊断,也不敢贸然违背家属的意愿给患者做手术。

医务人员的义务包含了为病人治疗疾病,消除病痛的义务,病人有接受医生治疗的义务,在此案例中,这些都没有见到。

这就显示了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

医生和肖志军都应该遭到伦理道德的谴责。

案例二:某医院接到河南某县农村一位小学教师的来信,他提出愿意将自己的角膜献出,以换取一定的报酬用于办学。

他的理由:1·当地经济状况极差,政府虽多方筹资,但仍有数百名适龄儿童无法人学。

2·他本人年近46岁,在40岁时全身浮肿,确诊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

目前虽能坚持工作,自感生命有限,愿将其角膜献出,为改善本乡办学条件做点贡献。

医学伦理学案例

医学伦理学案例

案例十:哈佛大学校长的道歉
据报载,2019年,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 生学院在中国安徽农村进行15项人体医学研 究计划,对象时安徽大别山区岳西县的农民。 根据计划,数以万计的农民参加了“体检”, 先后被抽取了2次以上血样。但是这些农民事 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家人的血样被送到何处, 以及被做何种用途。2019年5月,哈佛大学校 长劳伦斯·萨默斯在访问北京大学并做演讲时, 公开承认哈佛大学在中国安徽农村进行的人 体研究,侵犯受试者的知情权,不只是错误 的,而且是极其错误的。
案例十五:做人流遭观摩
2019年8月13日,梁小姐在某医院被诊断为早孕。 9月2日上午,梁小姐在朋友初小姐的陪同下到该院 做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手术中,医院组织了八九名 医学院的男女学生,对手术过程进行了教学观摩。 这些实习生进出手术室时,在门口等待的初小姐就 此向值班医生提出质疑,医生说已经征得梁小姐的 同意。手术结束后,初小姐询问梁小姐是否同意让 学生观摩,梁小姐当即否认了此事。随后两人一起 找值班医生,可是医生只是说病人同意了,但不肯 当面对质。
END
案例十三:谁是真正的患者
患者男性,48岁,某钢铁厂工人,已婚。患者主 诉最近2个月以来,头晕,乏力,胸闷,肢体麻木, 失眠,食欲缺乏。血压:140/80毫米汞柱,脉搏62次 /分,体温正常。各种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接诊 医师初诊为“神经官能症”。近来患者反复到各综合 医院的内科和神经科就医,但是治疗效果不好。后来 患者找到某社区医疗站刘医师,抱着试试的心态就诊。 刘医师认为对于这类经过各种大医院诊治过,病情治 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当不急于下结论,决定先和患 者交朋友,建立朋友式的医患关系,进一步了解真实 的深层次的资料,才能有助于诊断。
案例二:患者配偶不同意

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

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

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在医疗领域中,医学伦理学的考量无处不在,它关乎着患者的权益、医疗决策的合理性以及医疗行业的道德规范。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医学伦理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案例一:器官移植的伦理困境患者姓名是一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生命垂危,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然而,可供移植的心脏器官稀缺,等待名单上有众多患者。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团队面临着艰难的决策:应该如何分配有限的器官资源?从公平原则来看,每个在等待名单上的患者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器官移植。

但公平不仅仅是简单的排队等待,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紧急程度、术后的生存预期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因素。

如果仅仅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可能会导致一些病情更为危急但排队较晚的患者失去生存的机会。

另一方面,从效益原则出发,将器官移植给术后生存预期更长、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患者,似乎更能体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但这种观点也引发了争议,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同等的价值,不能仅仅用社会贡献来衡量一个人获得生存机会的权利。

此外,还有一些伦理问题需要考虑。

比如,如何确保器官分配的过程公正透明,避免权力寻租和不公平的现象发生?如何平衡患者和家属的期望与医疗资源的有限性?这些都是器官移植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伦理难题。

案例二:医疗保密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患者姓名被诊断出患有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但患者本人拒绝透露其密切接触者的信息,以保护个人隐私。

然而,不告知密切接触者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大规模传播,威胁公共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团队陷入了两难境地。

医疗保密原则要求医生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不得随意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但当个人隐私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权衡?从保护公共利益的角度来看,告知密切接触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是必要的。

这可以有效阻止疾病的传播,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

但这样做可能会侵犯患者的隐私权,导致患者对医疗系统失去信任。

为了寻求平衡,医疗团队可以在法律和伦理的框架内,采取适当的措施。

医学伦理案例分析

医学伦理案例分析

医学伦理案例分析在医学实践中,伦理问题常常是十分复杂和敏感的。

医生面临的选择往往需要在保护患者生命、尊重患者自主权、遵循职业道德等多个因素之间权衡取舍。

本文将以多个医学伦理案例为基础,分析其中的伦理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选择生与死之间小明,一个13岁的男孩,被诊断出患有晚期癌症。

经过多次治疗,情况并未好转,医生表示他的治愈希望非常渺茫。

小明十分痛苦,连续两周不愿意接受治疗,不再进食。

医生好心地与小明交流,尊重他的意愿,但同时担心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

家属也陷入痛苦的纠结中。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面临着伦理问题。

他们应该如何权衡尊重患者意愿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之间的冲突?解决方案:1. 尊重患者意愿:医生应当尊重小明和家属的意愿,与他们进行坦诚交流,充分了解小明停止治疗的决定背后的原因。

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面对艰难的处境。

2. 留有余地:医生可以与家属商议,商讨适当的治疗调整和缓解症状的方法。

通过疼痛控制、心理辅导等方式来提高小明的生活质量,给予他更多的舒适感。

3. 合理告知:医生可以与小明和家属一起讨论治疗效果、预后、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等真实情况,提供全面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理性和权衡取舍的决定。

案例二:医疗资源有限某市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导致多名伤者需要紧急救治。

医院面临医疗资源有限的困境,无法同时满足所有伤者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必须做出艰难的决策,选择哪些患者首先接受救治,哪些患者可能需要暂时等待。

解决方案:1. 公平原则:医生应该遵循公平原则,即不偏袒任何一名患者,依据医学判断和伦理指导原则来确定治疗优先级。

不应因个人喜好、地位或其他非相关因素而做出决策。

2. 最大化效益: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生可以采取最大化效益的原则,优先治疗那些预后良好且救治所需资源相对较少的患者,以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3. 透明公开:医生应当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向他们解释医疗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决策原则。

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精选】

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精选】

案例一:2007年11月21日下午4点左右,孕妇李丽云因难产被肖志军送进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肖志军自称是孕妇的丈夫。

面对身无分文的夫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面对生命垂危的孕妇,肖志军却拒绝在医院剖腹产手术上面签字,焦急的医院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19点20分),医生宣布孕妇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手术前医师都要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术中或术后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列出一份可能发生危险的文书,让患者或家属签名同意,然后才能实施手术。

手术同意书是现代医疗制度中医患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书。

肖志军作为丈夫,妻子手术有决定签字的权利,丈夫拒签字孕妻身亡,是否这是一个不可规避的结局———医生遵守法律,就只能生生眼看着患者死亡。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手术同意书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但同时也部分限制了医生治病救人的权利。

在家属比医生拥有更多手术决定权的法律语境下,会使得医生对患者即使有明确诊断,也不敢贸然违背家属的意愿给患者做手术。

医务人员的义务包含了为病人治疗疾病,消除病痛的义务,病人有接受医生治疗的义务,在此案例中,这些都没有见到。

这就显示了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

医生和肖志军都应该遭到伦理道德的谴责。

案例二:某医院接到河南某县农村一位小学教师的来信,他提出愿意将自己的角膜献出,以换取一定的报酬用于办学。

他的理由:1·当地经济状况极差,政府虽多方筹资,但仍有数百名适龄儿童无法人学。

2·他本人年近46岁,在40岁时全身浮肿,确诊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

目前虽能坚持工作,自感生命有限,愿将其角膜献出,为改善本乡办学条件做点贡献。

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

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

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1.患者雅各斯,49岁,英国人。

患者出生20个月,突然出现呼吸窒息现象。

送入医院后,医生发现气管壁上长出一颗息肉,阻碍呼吸。

医生通过外科手术把息肉切除。

术后2周,息肉再度长出,结果又进行了第2次手术。

但息肉重生问题仍然无法根治。

在其1~5岁的五年里,每隔2周接受一次切除术。

在二战期间,因麻醉药缺乏,在未经麻醉的情况下手术。

患者疼痛不已,嚎叫声震撼医院。

在第2次手术时还做了气管切开术,在喉部开了一个小孔,插入一条胶管,使他能呼吸。

但患儿无法发生,变成了哑巴。

20岁时,一边肺叶感染,于是又做了肺侧切除术。

至49岁时,他先后一共接受了324次手术,成为世界上接受手术最多的人,《海外文摘》称他是“最痛苦”的人。

问题:(1)此案例医务人员遵循的是什么道德观?(2)从生命质量观看此举对病人、家属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2.患者王××,女,28岁,已婚。

2005年2月20日晚,因左下腹剧烈疼痛就诊于某医院,经门诊医生诊断为“腹痛待查”而收治入院。

当晚病人腹痛症状一直未见缓解,此时经普外科值班医生简单查体,凭经验武断地诊断为“急性肠炎”,并给与止痛、止泻的简单对症治疗。

其后未再给予其他特殊监护措施。

至凌晨1点,病人症状非但没有好转,反有加重趋势,且患者出现了心率加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的表现。

家属将医生叫醒后,医生极不耐烦地检查后,告知家属,问题不大,只需输液、消炎就可以了,嘱护士输500毫升5%葡萄糖加40万单位庆大霉素后,便又继续休息了。

大约凌晨4点钟,病人突然出现病情急剧变化,血压严重下降,虽经极力抢救,但却未能奏效,病人死亡。

事后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做尸检,报告表明,王某患的是急性左输卵管宫外孕,因破裂导致大量失血,因未及时止血而导致病人失血过多而致失血性休克,又因没有及时大量补液补血,从而进一步导致患者死亡。

经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定为一级医疗事故。

结合医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展开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四:患者李某,男,40岁,因患肝癌转移在家接受一般性治疗。

由于患者疼痛难忍,多次恳求妻子王某帮他结束生命。

夫妇俩平日感情深厚,王某不忍丈夫在生命的晚期再经受这些痛苦,于是王某含泪给丈夫。

服了农药,丈夫不久死亡。

事后李某的弟弟向法院起诉王某,结果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分析:
1、患者在癌症晚期疼痛难忍的情况下求妻子结束其生命,这确是令妻子为难的事情,但妻子在医学和法律上的无知,反而又使患者本已痛苦的身心倍受煎熬。

2、安乐死目前虽无法律,但安乐死是否符合道德还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领域,我国对安乐死的定义为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患者寻求安乐死需满足以下条件:患者疼痛难忍、疾病晚期、有诚挚解脱之意愿、家属同意。

本案例中,家属中成员未达成一致意见,而且死亡方式上也不舒适,患者很痛苦,这便触犯了法律。

3、一般来说,法律和道德是一致的,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依据,法律为道德提供保障,但有时二者并不一致。

本案例中患者的妻子本质上是为丈夫提供帮助;自己忍受精神的痛苦而帮助丈夫死亡,道德上值得人们同情,但是,在法律上她考虑得不周全,与法律相抵触,事先未解决好可能存在的纠纷,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未处理好医学中法律与道德关系之苦果,也是后人应吸取教训的。

医务人员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医患道德关系?
答题要点:
1、社会主义医患道德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卫生经济关系基础上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基础的、以社会主义伦理原则为指导的友好合作型的医患道德关系。

(1分)
2、要建立社会主义医患道德关系,医务人员应做到:
(1)充分认识到患者的价值地位:他们是医务人员职业价值的唯一确定者;是社会对医务人员奖偿的资格发言人。

(1分)
(2)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患者有享受防病治病、卫生保健和礼貌待遇;知情同意;保守个人秘密;监督防治;要求解释防治费用的权利。

(5分)
(3)认真履行医德原则和医德规范。

(1分)
3、医务人员自觉克服任何妨碍和破坏建立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思想和行为。

(2分)
※动机与效果论
答:动机论:是认为道德评价只能看行动动机,只能以行为动机为依据的理论。

动机论的代表主要是义务论者。

在动机论者看来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出于一定的动机,并且受这一动机的支配。

因此道德评价只能以行动动机为依据,至于行为的后果如何,是无关紧要的。

效果论:是认为道德评价只能看行为效果,只能以行为效果为依据的理论。

效果论的代表是功利主义者。

关系:1二者是统一的:a两者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行为。

医学行为就是有医学行为动机和医学行为效果构成的,医学行为动机构成了医学行为的主观方面,是意识中思想中观念中的医学行为;而医学行为效果是客观的实际的方面;b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思想中的医学行为通过医务人员的主观努力能够变成实际的医学行为;同样,在实际的医学行为中,医务人员会形成新的医学行为思想;
2二者又是对立的。

a二者的属性不同:医学行为动机论是主观因素;医学行为效果论是客观因素b二者的善恶表现时常表现不一致:由于医学行为受复杂的主客观条件影响,对同一医学行为,有着好的动机,但是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好的医学效果不一定意味着好的
医学动机;
※反对安乐死/当前关于安乐死的争论/支持安乐死的依据
答:★安乐死讨论★:1定义:指医务人员应濒死病人或其家属的自愿请求,通过作为或不作为,消除病人的痛苦或缩短痛苦的时间,使其安详地度过死亡阶段,结束生命。

2安乐死执行者的动机和意图必须是道德的安乐死必须由医务人员参与安乐死的对象必须是目前医学条件下身体品质无法复原的绝症患者安乐死必须是由病人或家属自己提出要求,才可以实施 3正确对待安乐死:a 正确对待这一概念b进行死亡教育,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适应心理c加强安乐死的立法研究,不仅仅是伦理问题而且要有法律保障,,立法是安乐死作为一种干预措施走向临床的唯一通道。

4支持论据:a人权主义的观点(三段论证明)死亡是一种人权,而人权是合乎伦理的要求。

安乐死是死亡方式之一种,所以安乐死是一种人权,是合乎伦理的要求。

b功利主义的观点c医学人道主义观点。

弗兰西斯•培根说:“医务人员有两个基本职责:一是延长病人的生命,另一个是减轻病人的痛苦。

”d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观点。

5反对论据1、生命神圣论的观点2、医学人道主义观点3、不可逆的诊断未必绝对4、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5、违背了传统的血缘亲情观念6、自愿安乐死中的“自愿”值得怀疑7、实施安乐死可能会给社会带来许多消极后果(赡养,老年压抑,多米诺骨牌)
简述传统医学伦理学与现代医学伦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答:传统医学伦理学也称狭义医学伦理学,它以医疗实践中的医患关系为研究核心,强调医务人员的个人品质,把医务人员对患者应尽的义务作为学科理论的基础。

现代医学伦理学也称广义的医学伦理学,它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增添了由于医学高技术化与医学社会化发展所带来、新的伦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两者联系在于现代医学伦理学是传统医学伦理学的扩展,是前者对后者的包容和发展,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两者的区别表现在内容和研究范围两个方面:
传统医学伦理学现代医学伦理学
内容:美德论、义务论美德论、义务论和社会公益论
研究医疗实践中整个社会保健事业所
范围:的伦理问题涉及到的伦理问题
赞成和反对安乐死的伦理依据各是什么?
答:赞成安乐死意见认为:
①安乐死是帮助病人结束痛苦的死亡过程,符合病人自身的利益,是最根本的人道主义。

②可以使社会将有限的资源合理使用于急需之处,减少社会,家庭不必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③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人有选择死亡及其方式的权利.
反对安乐死的意见认为:
①生命神圣,不能主动促其死亡,否则是不人道的;②、安乐死与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不相容;③、有生命现象就有被救治的可能,安乐死可能使病人错过自然改善、恢复和出现新的治疗方法的机会④防碍医务人员对晚期病人的救治研究无益于功克医学难关;促进医学的进步;⑤不利于维护法制和社会安定.
我国首次安乐死学术讨论会认为关于实施安乐死的条件有哪些?
答:我国首次安乐死学术讨论会认为实施安乐死的条件应该有三个:
①、对象必须是患有不治之症并且已经临近死期的人:②、病患者极端痛苦,且已达到
不堪忍受的程度;③病患者主动提出安乐死的要求,或同意对自己实施安乐死。

同时在程序上要经过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决定和一定的司法机关审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