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投放顺周期性效应的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与逆周期监管政策研究

我 国商 业银 行信 贷顺 周 期 与逆周 期 监管 政策研 究
李 铭 ,兰 鹏
( .. 疆 财 经 大 学 金 融 学 院 ,新 疆 乌 鲁 木 齐 8 0 0 ) 12新 3 0 0
摘 要 : 此 次 由 美 国次 贷危 机 引发 的全 球 性 金 融 危机 促 使 人 们 重新 审视 金 融体 系 的顺 周 期 性 。通 过 引入
收稿 日期 :2 1 - 8 2 0— 1 02 作 者 简 介 :李铭 (9 9 , , 士研 究生 ,主 要研 究 方向 为 商业银 行 经营 管理 ; 兰鹏 ( 8 一 ) 男 ,硕 士 1 8 -) 女 硕 1 8 , 9
研 究 生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金 融 工 程 。
成针 对 罗列 的各银 行顺 周期 的 因素进 行分 析 ,将 银 行信贷 与 资本监 管 的顺周 期性 结合 ,从 宏观和 微观 相 结合 的角度 ,构 建逆 周期 动态 调整 银行 资本监 管 框架 。
( )国外 研 究 综 述 二
C a do Boi l i r u o等人 分析 了金 融体 系 中的顺 周期现 象 ,随着 经 济 的波 动 ,风 险的认 识和 承担 意愿 以 及存 贷 差 、资产 价格 、银行 内部 评 级等 都会 发生 变化 ,呈 现顺 周 期性 ,并且最 早提 出了商 业银行 的顺 周 期特 征 。LB re、De 等 认 为 ,由于信 贷 双方信 息 不对称 导致 银行 信贷 的顺 周期 性 ,在 经济繁 荣 时 6 egr 】 l l 期 ,银 行通 常低 估违 约风 险而 降低授 信标 准 , 同时在 经济 萧条 时又 高估 了违 约风 险 ,导致银 行信 贷 的顺 周 期变 动 。 Wii Rwht la lm i e等人 分析 了金 融体 系 中 的 顺 周 期 现 象 , 随着 经 济 的 波 动 ,风 险 的认 识 和 承 担 意 愿 以及 存 贷 差 、资 产 价 格 、银 行 内部 评 级 等 都会 发 生 变 化 ,呈 现 顺 周 期 性 ,并 且 最 早 提 出 了商 业 银 行 的 顺 周 期 特 征 。 J
信贷分析报告(通用3篇)

信贷分析报告第1篇如果是工业项目应做简要的国际、国内及当地市场供需情况分析,内容可包括行业市场结构,如是垄断还是竞争性行业,是国家垄断还是区域垄断;过去几年的需求量变化,未来几年需求增长预测;价格变化情况和预测,价格预测是否有授权物价部门批准为依据;项目市场定位和市场开发计划;竞争对手及竞价力分析,等等。
如果是基础设施项目,也应做相应类似分析(如公路项目应分析和预测流量及通行费价格,分析与铁路,航空,水运等其它运输途径的竞争相对优势)。
信贷分析报告第2篇通过对借款人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个效益情况的分析,结合抵押担保情况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价。
通过分析,测试本笔贷款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合作潜力,调查人要在进行贷款综合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总体评价客户的“经济实力、生产经营,信用,风险状况”结合借款用途、还款来源和计划明确以下事项:1、贷与不贷;2、贷款方式;3、贷款金额;4、贷款期限;5、贷款利率;6、还款方式7、出帐前须落实的限制及保护性条款等。
尽职调查所需资料清单1、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工商登记最新查询资料原件2、经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3、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法定代表人本人签字样本4、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及其授权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5、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6、公司章程(合资、合作企业还需提供合资、合作合同)7、验资报告(借款企业成立未满一年需提供)8、最近一期财务报表和最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9、税务登记证复印件10、《公司章程》规定相关事项需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的,提供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相关决议、授权书及董事会成员认定书和签字样本11、对外担保以及未决诉讼等重大事项声明书12、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登记系统查询资料、被查询企业授权公司查询的书面授权书13、贷款证(卡)复印件及密码14、贷款申请书15、纳税记录证明文件(核实收入及担保能力)16、关系人和关联交易情况说明17、项目涉及房地产或土地抵押的,抵押率不超过70%的证明材料(对抵押房产作评估)18、项目其他(建设)资金到位方案及落实来源的证明材料19、现金流量测算(确定未来还款能力)贷前调查报告怎么写一、背景介绍(一)客户背景分析包括客户所处行业、成立时间、注册资本、经营范围、股东情况、客户实际控制者、主要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诚信情况分析等。
经济周期对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

经济周期对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内容摘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银行的信贷功能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对于经济波动日渐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众多的外在因素影响了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加剧。
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引导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实现跨越经济周期的、可持续的成长,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信贷活动中银行、借款人、监管者的心理与行为模式,研究经济周期性对其影响,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进而提出控制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周期 信贷风险 银行 金融系统 周期性一、绪论防范信贷风险是抵御金融危机的重要任务之一。
总体来看,造成银行信贷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非系统因素,即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被消除的影响因素;二是系统因素,主要是指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造成的影响因素,这类因素很难被完全消除。
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系统因素的消极影响,是学术界与金融界关注的一个重点。
2014年发布的新巴塞尔协议,将信贷风险的关注重点放在不同宏观经济周期下的信贷风险特征上,也就是重点关注其周期性特征。
具体而言,就是在社会经济的上行阶段,银行的不良贷款相对较少,信贷风险相应就降低;当社会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时,银行的不良贷款会随下行幅度的扩大而不断增大,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也就不断增加。
应当说,巴塞尔协议找准了信贷风险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的关键点。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起步较晚,并未将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动纳入到信贷风险评估系统中,因而往往使信贷风险不能及时发现,有效防范1。
针对这种情况,深入分析信贷风险与宏观经济周期之相关性,将有利于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模式,提高信贷风险的管控能力。
二、经济周期对信贷风险影响的研究1、从银行角度探讨经济周期与信贷风险的关系。
Katalin(2003)认为,正是商业银行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下,采用的信贷政策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而使信贷风险形成周期性特征2。
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顺周期性及其监管建议

降低客户满意度
如果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顺周期性导致不良贷款增 加或贷款条件变化,可能会降低客户满意度。
增加操作风险
在经济繁荣期,商业银行过度放贷可能会导 致操作风险增加,如员工违规操作、贷款审 查不严等问题。
04
商业银行信贷活动顺周期 性的监管建议
完善宏观审慎政策
01
02
03
宏观审慎政策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确保 商业银行在整体经济环境 中保持稳定和可持续的信 贷活动。
研究结构
引言、文献回顾、研究假设与模型、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研究结论与建议等。
02
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顺周 期性概述
顺周期性的定义
顺周期性是指在经济周期中,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会呈现出 一种周期性的变化趋势。在经济繁荣期,商业银行倾向于发 放更多的贷款,而在经济衰退期,则会倾向于收紧贷款。
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顺周期性表现为:在经济繁荣期,银行 信贷规模扩大,资产质量提高,利润增加;而在经济衰退期 ,信贷规模缩小,资产质量下降,利润减少。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深入探讨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顺周期性,分析其产生原因和影响,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
研究方法
文献回顾、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以商业银行信贷活动为研究对象,构建计量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内容与结构
研究内容
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顺周期性及其原因,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监管建 议。
《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顺周 期性及其监管建议》
2023-10-28
目录
• 引言 • 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顺周期性概述 • 商业银行信贷活动顺周期性的影响 • 商业银行信贷活动顺周期性的监管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我国信贷市场顺周期性实证研究--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

1 . 1 6 倍 ,为金融 与经济 的顺 周期联动性提
供了条件。
பைடு நூலகம்
国 内对 金 融顺 周 期 性的 研 究起 步较 晚, 到2 0 0 0年 以后 才开 始有学者 开始 对 金融 加 速器 理论 进 行研 究 ,并 对我 国的
文 献 综 述
验证 :
e
U
O . o 01 2 o 8 2
O . ∞O 3 6 9
0 . 0 3 4 7 5 9 7
O . O 1 9 2 O 9 9
假设一: 企 业资产 负债表 的状况是企 业投 资支 出状 况的重要 决定 因素。 这个假 设是金 融加速 器效应 存在 的前 提条件 。
促进作 用。
和 Wa s me r( 2 0 1 O)分析 了美 国劳动 力 市 场 中的金 融 加速 器效 应 。发 现工 资 和
劳 动需 求 的波 动具 有金 融 加速 器 的放大 效应 。
( 二 )国 内研 究
这 些银 行的运营效率 , 完善 了商业银行 的
竞争 机 制 ,我 国银 行体 系 的发 展 日益 成 熟 ,银行在经济 发展 中起到 的作用越来越
( 一 )国 外研 究
关键 词 :金 融 加速 器
周 期
信 贷 市场
经 济
情况 进行 分析 。袁 申 国、刘兰凤 ( 2 0 0 9】 对 制造业 3 0 个 子类 行业 的货币政 策金融 加速 器效应 进行 分析 ,认 为有 1 5个子行 业 没 有 表现 出 明显 的金 融 加速 器 效 应 ,
另外 1 5个行 业则表 现 出行 业层面 的金融
随 着金 融 加速 器 理论 的发 展 ,许 多 学者 将 其拓 展 到新 的研 究 领域 ,主要 有 开放 经 济下 的 金融 加 速器 和不 同市场 的 金 融加 速器 效应分 析 。 Ge r l t e r 、 Gi I c h r i s t 和F a b i o ( 2 0 0 7) 建 立 了开放条 件下 名义 价 格 刚 性 的小 国经 济 一般 均衡 模 型 ,分
金融系统顺周期效应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分析

1资本监 管顺周期 性 的形 成机 理。 自 .
《 塞 尔 协 议 I 实 施 以 来 , 框 架 的 科 学 巴 I》 其 性 和 合 理 性 就 备 受 质 疑 , 要 包 括 资 本 要 主 求 不 充分 、 本 监 管 的顺周 期 效 应 、 资 内部 评级不合理和外部评级缺乏可靠性等。
一
K {D NI月 ×( )0 一广 ×【9 ) = G x[ G D , 6 .9 L ( 一 P+ 】 0 9 9 ] P×Gj 一 ×+ 一. 6 DLD 0¨ n 2)】 x 5 x
当经 济周 期处于 繁荣 阶段 . 借款 人财 务状 况 良好 ,偿债 能 力提 高, D下 降 ; P 抵 押 品 可 抵 押 价 值 占本 身 价 值 的 折 扣 下 降 ,
L GD 随 之 下 降 : 经 济 繁 荣 使 得 贷 款 承 诺 而 的 提 取 比 例 降 低 , 信 用 转 换 系 数 随 之 减 少 .AD 也 就 降低 。P L E D、GD、AD 都 降低 E 时 . 险权 重 减 少 , 量 得 出 的 监 管 资 本 风 计
现行会计 准则要求 以业 已发 生的损 失
理 。公 允 价 值 计 量 方 法 分 成 两 个 层 次 : 一
着银行 的信贷供 给。贷款损 失拨 备顺周 期
性 的 原 因是 : 计 准 则 要 求 以 既 成 事 实 为 会 基 础 . 实 际 发 生 的 交 易 作 为 依 据 进 行 贷 以 款 资 产 恶 化 时 的 计 提 拨 备 , 由 于 时 滞 效
系见下式 :
在 较强 的负相 关性。该结论 支持 了贷款 损
失拨备具有顺周期性的说法。
识 较具 代 表 性 的观 点是 普林 斯 顿 大 学 的 Mak sB u n r ir等 的 研 究 成 果 . 内 ru rn emee 国
用“负债-通货紧缩”模型视角解读信贷顺周期性及其监管

的生产要素( 比如贷款和土地) 不能得到市场的定价。 价格杠 杆因此不能在投资中发挥作用。出于政治前途的考虑, 政府
-
() 7悲观情绪和信心丧失。() 8货币的囤积和流通速度下降。
() 9最后利率发生变化, 名义利率下降真实利率上升。 由于恶化而不是好转, 在更大的债务压力下, 劳动雇佣继
续减少, 企业产出下降, 破产继续增加。根据这个理论, 我们可
分
。 Q
臣\
M e a l r c lFi ncaZA c o t lu gi a na i c untn i g
膨胀“ 的三期分析理论. 以期在中国经济的总体宏观框架下
步在整个经济波动周期中观察信贷顺周期性的作用。
一
找到银行信贷的位置,以期为后面的信贷监管找到切入I。 : 1 这里需要做一个口径上的统一,关于金融加速器效应一词.
指由信息不对称引致的代理成本最终会放大初始经济变动
、
费雪的“ 负债一 通货紧 模型 缩”
发银行坏账和各种隐形赤字, 此时金融加速器加大萧条的作 用。 如果这种状况不能通过银行自身消化, 最终将不得不通
价值计量. 进一步增加了“ 账面损失” 加剧了“ 额, 价格下跌一资
产减计一恐慌性抛售一价格进一步下跌” 的恶性循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过发行货币补上窟窿, 这又引起第三期的通胀。 至此, 借助这个周期性分析, 我们就有了信贷投放在经济 周期中的作用的直观印象。 那就是, “ 火上浇油, 釜底抽薪”这 。
中国金融体系运行的“顺周期性”问题与“逆周期监管”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首。
而解决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防范金融运行的顺周期性风险问题。
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性是指在经济周期中金融变量围绕着实体经济某一趋势值波动的倾向或效应,而顺周期性增强就意味着金融运行的风险增大。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必然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常常表现出顺周期性,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鉴于资本主义周期性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我国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问题。
”[2]因此,怎么应对我国金融的顺周期性风险并进行逆周期调节,以减少经济发展中的震荡和危机,是金融工作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金融体系中“顺周期性”现象带来的各种风险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健康平稳。
但是,在当前调结构与转型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很多的顺周期性效应,需要从国家层面的高度进行逆周期监管。
在2017全国金融工作会的通稿中,“金融风险”成为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在报告中出现31次,而“金融监管”排列第二,出现28次。
[3]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2018年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在中国面临的各类风险中,金融风险尤为突出。
”[4]特别是在美国301条款的影响下,中国金融运行将面临更多的风险问题。
第一,金融市场在顺周期性效应下面临监管失控的风险。
中国金融市场总体是健康发展的,但在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不断创新,我国也将对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换挡升级,传统的产业将逐渐被新兴产业所取代,经济运行必然带来很多的顺周期性效应。
特别是在美国301条款的影响下,中国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必然受到很大影响。
浅议金融监管顺周期性

浅议金融监管顺周期性提要金融危机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诸多重大的监管问题,如金融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
金融体系顺周期性主要涉及三方面的监管政策:一是资本监管;二是贷款损失准备金;三是杠杆率。
本文分析这三个方面的顺周期性,并总结缓解顺周期性的措施。
认为可以通过调整超额资本要求等方法弱化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可以通过引入逆经济周期的要素和实行动态准备金制度平滑贷款损失拨备顺周期性;而杠杆率可以作为弥补资本充足率监管缺陷的安全网。
准确预测经济所处的周期以及商业银行潜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缓解监管制度周期性,难度是相当大的,核心问题是保证银行在经济下行时期持有充足的资本,从而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关键词:顺周期性;资本监管;贷款损失拨备;杠杆率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仍在继续。
这场危机促使国际社会重新审视诸多重大的监管问题,如金融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
在巴塞尔协议的整个审慎监管制度中,资本监管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制度安排。
而此次危机则突出反映了资本监管制度和整个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
相对较小的次级按揭贷款市场的损失,居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整个银行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信心,银行冲减损失,资本金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对企业及个人的贷款,银行业难以发挥其正常的融资功能,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
2008年初,主要负责全球金融稳定的主要国际组织,即金融稳定论坛(现改为金融稳定委员会)明确表示,将组织力量专门研究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并于2009年4月发布了解决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报告,报告的重点则是放在金融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上。
一、顺周期性的定义根据上述金融稳定论坛的报告,顺周期性是指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正向反馈机制)。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会扩大经济周期性的波动程度,并造成或加剧金融部门的不稳定性。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由金融系统波及到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恶化又冲击了金融系统,就是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顺周期性的实证研究

( ) R( 1CI 成本收入 比率) 该 比率通常被用作银行效率的反 。 映指标 ; 指标值较 高的银 行有可能是在借款人 的选择 方面 缺乏 效 率的 , 从而保 有数额较 高的准备金 ; 同时 , 率低 的银行 可能 效 倾 向于从事风险更高的贷款业 务。此外 , 些学 者一 直在讨论 有
济现象及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 , 19 和 19 在 92 93年的经 济 上行期时 , 我国商业银行大 多存在过度信 贷现 象 , 而在 19 年 98
有关变量 的具体描述如下。
1 模 型 中包括 的银 行 特 定 变量 ( S 、 B V)
经 济运行处于下行区间时 , 商业银行又普遍收紧信贷 。商业银
、
数据与样本
投资的银行 , 几乎没有风险投 资组合 。 果这是事实 , 如 该变量则
可能取负值。 () 2 ROA( 资产回报率 ) 。该比率是对贷款损失准备记录在 资产负债表 中赢利能力的度量 ; 因而主要可用于检验银行 是否 运用准备金稳定其收入 。如果该假设成 立 , 则其取值将会 是正
险 与 宏观 经 济 周 期之 间 的 关联 性 具 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本 文 运 用 面板 分 析 方 法 .通 过 分 析 20 0 2年到 2 0 08年 间我 国主 要 商 业
银 行 的数 据 源 . 图对 我 国商 业 银 行 信 用风 险 可 能存 在 的 顺 周 试
期 性进 行 探 讨 。
资产 5% 0 以上的比例 。 在变量 的选取方面 , 本文将研究所选变量
T 4 《 G.;}00 月( 5 当- ̄j 21年2 下) _- }
( ) L 不 良贷款率 ) 该比率是银行投资组合整体 质量 3 NP R( 。
我国银行业发展中的顺周期性研究

我国银行业发展中的顺周期性研究2010-12-3引言顺周期性是指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正向反馈机制)。
这种互相依存的作用关系会扩大经济周期性的波动程度,并造成或加剧金融部门的不稳定性。
所谓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即亲周期性)指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活动推动经济周期的形成,并加剧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威胁金融体系的稳定。
商业银行顺周期效应会扩大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加剧经济系统的不稳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效果。
在经济衰退期,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中央银行会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由于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过高估计,会减少信贷投放。
反之亦然。
因此,无论在经济繁荣期还是萧条期,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都会使得中央银行为平抑经济周期,稳定经济波动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我国银行业发展中所呈现的顺周期性在改革开放的30年来,以基础业务发展起来的我国银行业表现出显著的顺周期性,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一)银行放贷行为与经济周期平行由于在经济周期的整个变化过程中,银行资本受到盈利水平、贷款质量变化、贷款损失拨备水平等内部因素的影响以及筹集新资本的成本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银行顺周期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资本的顺周期变化。
对我国1994-2008年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增长周期与商业银行各种贷款总额有明显的关联,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亲周期性是十分显著的。
中国经济波动的轨迹体现出了明显的信贷周期特征:经济波动的轨迹总体上与银行信贷的波动轨迹趋于一致。
1994和1995年年我国GDP分别以高达10.9%和10%的水平迅速增长。
同时商业银行受经济发展的刺激,面对大好形势,对信贷风险的偏好加强,相应贷款总额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此后由于国家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GDP增长率随之开始下降,但一直保持在7%以上。
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从1995年到1997年平均维持在20%左右,但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放缓,贷款总额水平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解读

经济评论 2010年第2期ECONOM I C REV I E W No.2 2010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解读黄飞鸣3 摘要:在信息不对称性和金融市场不完善条件下,金融体系自身具有顺周期变化的特点。
金融加速器机制、《巴塞尔协议》的资本约束监管机制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行为都会导致信贷供给更为严重的顺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影响宏观政策的效果。
而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进一步加重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
因此,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值得梳理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体系 顺周期性 金融加速器 巴塞尔协议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诸多重大的问题,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就是其一。
与历史上历次重大金融危机相似的是,在危机发生前的经济景气阶段,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都存在以信贷扩张和信贷条件放松、杠杆化经营为特征的过度风险承担(risk-taking)行为。
这是内生于金融体系的所有金融危机的共性。
研究表明,金融危机根源于危机前经济金融状况良好时的过度信贷扩张和风险承担。
在经济景气时段,这种过度状况往往被强劲有力的经济增长所掩饰。
当经济运行到难以承受这种过度的信贷扩张和风险承担时,其对金融、经济的巨大杀伤力就充分显现出来,导致金融动荡、经济恶化,直至经济衰退。
这使金融系统呈现显著的顺周期性(Pr ocyclicality)特征。
近期,金融稳定委员会发布了解决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报告,重点讨论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
因此,本文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进行文献梳理,以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一、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特征金融系统是顺周期性的(Pr o-cyclical),直观的表现就是银行信贷总量和新债券的发行在经济繁荣时都会比衰退时增长得多(Amat o and Furfine,2004)。
但是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更多地表现为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即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活动推动经济周期的形成和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中国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影响 ,提出 “ 银行信贷波动是否是经济增长周期波 动 的根 源” 和 “ 信贷恐 慌 和金 融危 机与 经济周 期 波
动 的 关 系 ” 等 问 题 。] [ 费舍 尔 ( i e)通 过 债 务 4 Fs r h
资渠道单一等原因,以银行业 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在
体 经 济 的关 系提 出 了 “ 融加 速器 ”理 论 ,即信 贷 金 对 于 经济 的刺 激作 用 在经 济增 长周 期 的不 同阶段 作 用 不 同 。在金 融危 机 或经 济衰 退 时期 ,经济 体对 外
平 稳性 ,因此本 文对 所有 变量 的原 始值 和一 阶差分
值 进行 带截 距项 的单 位根 检验 ,使用 增广 迪基一 富
对 商业 银 行准 备金 要求 的变化来 代 表 “ 信贷 冲击 ” , 认 为 “ 贷 冲击 ”会 对 投 资 、真 实 G 信 NP和 工 商 业 贷 款 产 生 负 向 冲击 。] 国学 者 也 对 我 国 的信 贷 增 l我 7 长周 期 与经 济增 长周 期 的相关 性 问题展 开 了诸多 研 究 。陈磊 考察 了经济 转轨 时期 不 同阶段 的信 贷波 动
[ 收稿 日期 ] 2 1 —1 —2 01 1 0
[ 基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项 目 (0 7 19 14 02 78 10 ;7 110 ) [ 作者 简 介] 程 棵 ( 9 6 ) 1 8 ,男 ,江 苏南 京人 ,中 国科 学 院数 学与 系统科 学研 究 院管理 决策 与信 息 系统重 点 实验 室博 士研 究生 ; 刁 思聪 (96 ) 18一 ,男 ,四川成 都人 ,中 国科 学 院数 学 与系统 科学研 究院管理 决 策与信
勒 ( g n e c e ul ,AD )算 法 。 Au me tdDi yF l r k e F 本 文 中所有 变量 的名称 、数据类 型 以及相 应 的
商业银行中顺周期性现象及对我国的启示

性;相反 ,在经济萧条时期,银行本身公允价值部分迅速下跌, 为了改善财务状况 ,银行 不得不 出售一部分公允价值计量资产, 然而这种行为则会导致市场上资产价格 的进一步下跌 , 形成恶性 循环 。因此,在这个角度上,公允价值 计量也带来的顺周期性。
( 三 )金 融加 速 器 理 论与 顺 周 期 性 金融加速器 是指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 的放大作用 , 银行金融 加速器理论引发顺周期性主要是从企业 融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 按照现代经济学理论 ,企业融资主要有内源融资、债券融资和股 权融资三种方式,其 中后两种方式是外源 融资 ,其融资成本是依 次上升的。在经济繁荣时期 ,企业本身的财务报表状况改善,对 银行 方面释放的信 号是本身 内源融资的可能性增加,因此 ,此时 无论是本身进行内源融资还是贷款 , 其融资成本均会下降。 相反, 在经济萧条 时期, 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 此 时不得不依靠外源融资, 而 银 行 方面 则 会 在 判 断企 业 财 务报 表 的 基础 上 ,为 了 防 范风 险 , 会增加企业 的融资成 本,使得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从而最终使得 整个经济更加萧条 。
新经济
2 0 1 5年 5月 ( 中)
商业银行 中顺周期性现象及对我 国的启示
商 旭
摘 要:顺周期性现 象广泛存在于现 代商业银行制度 中,其 自第二版巴塞 尔协议颁布 以来开始受到关注,并在 2 0 0 8年世 界金融 危机爆发后得到 了 较 为广泛的关注,其被认为是促进 国际金 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和蔓延 的重要原 因。本文通 过探讨顺周期性 的定义 、 表 现和成 因,尝试提 出解决顺周期性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顺周期性 启示 顺 周期性现象广泛 的存在和表现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 中, 特 别是在经济 危机 和金融危机爆发的时 间,会受到广泛 的关注 。 2 0 0 7年始 于美 国的次贷危机最终转化为全球性 的金融海 啸, 商业 银行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其 中,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现象 被认为是促使此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发展和恶化 的重要原因。 顺周期性现象的定义 顺 周期性 ,又称为亲周期性 ( p r o c y c a l i t y ) ,目前 尚未有一 个统一官方标准 。 所谓顺周期就是指新 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在经 济紧缩时期,多配置资本 防范风险,而在经济繁荣景气 的时候, 配 置较 少 的资本 ,获取利 润 ,使得 经济周 期 的加剧波 动现 象 ( A 1 l e n a n d S a u n d e r s 2 0 0 3 ) 。上述定义是 目前为止 比较有代表 性 的说法 。从本质上讲,商业银行顺周期性体现 了金融通 过和实 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对 实体经济的放大效应 。在经济上行时 期 ,商业银行的通过信贷等措施,进一步促进 实体经济的繁荣; 在经济下行甚至经济危机 出现之时,商业银行 的资本紧缩 ,信贷 收紧,使得经济下行压力加剧 ,甚至造成经济因 截至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顺周期性现象的研究成果较 多, 且 很多学者从不 同的角度 ,通过各 自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方
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与逆周期监管问题研究

[ .0 . 4 8 7 1 1 3
Hale Waihona Puke 济周期性 变动的指标 , 选择 贷款增 长率 ( L s ) 作为衡 量银 行贷款 总 量增 长水 平 波 动 的指 标 , 选取 1 9 9 2 -2 0 1 2年 的数 据 进行 实 证分 析, 数据来源 中经 网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
1 、 平 稳 性 检 验
0 . 0 6 1 3 6 4
E o . 2 6 8 1 1 ]
L s ( 一2 1 —0 . 0 8 2 8 2 2
E o . 3 5 4 4 2 ]
—0 . 0 8 2 5 3 5
[ 一1 . 2 8 1 7 3 ]
注: L j 为t 统计值。 4、 结 论
为避 免 伪 回归 , 首 先采用 A D F检 验 进 行 平 稳 性 分 析 , 结 果 在 l %、 5 %、 1 0 % 的置 信 水 平 下 , G D P s 和 L s 都不能 拒绝原假设 , 即序 列是非平稳 的 。因此对变量 进行 一阶差 分 , 对 一阶 差分序 列再进 行A D F检验 。结果如表 1 。一 阶差分后 变量是平稳 的, 因此 G D P s 和L s 是 一 阶单 整 序列 。 表 1 一 阶差 分序 列 A D F检 验
从 以上实证检验可 以看 出经 济增长 是信贷增 长 的原 因, 经济 增长率 的上一期 水平会影 响当期 的信 贷增长率 , 即经 济周期是信
贷周期 的先导 , 这就表明我国 的信贷是具有 明显 的顺周期性 的 , 但
信贷增长对经济增长 的推 动作用有 限。
三、 信 贷顺 周 期 性 与 逆 周 期 监 管 l 、 设 置 动 态 的监 管 资 本要 求
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互关系分析

通 过后者影响商业银行 的信贷业务发 展。三是宏观 经济 系 ; 其次 , 利用增长 率指标 , 分 析经济周期 与商业银行信 中的进 出 口也会影 响商业银 行信贷投放 的结构 , 出 口增 贷业务之 间的关系 , 表明商业银行 信贷业务具 有明显 的
加 时商业银 行 的信 贷投放会偏 向出 口部 门 , 进 口增 加 时 亲周期性 特点 。
或平 滑宏观经济 的波动 。事实上 , 商业 银行的信贷业 务 宏 观经济形势好转 时 , 顺周期行业 的运营态势会 随之好 已成为 现代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1 ] 。 转, 行业 的投资规模更大产 出更多 , 从而有信 贷需求 。逆
一
、
分析
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互关 系的理论 周期行业对商 业银 行信贷业务 的作 用机制则与 此相反 。 在经济周期作用 下 , 中观层 面的因素对商业银行 信贷业 务的影响 主要 看顺 周期行业 和逆 周期行业 的力量 对 比 ,
业 银行 作为宏观 经济 体系 的有机构成 部分 , 其经 营活动 行信 贷发放将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 。 势 必会受 到宏观 经济周期 的影 响 ; 另一方 面 , 商业银 行 从 中观层面看 ,不同行业对经济周期 的反应存在差 又不是被动地适应宏 观经济波 动 , 其 经营活动也会 加剧 异 , 部分行业 为顺周期行业 , 部分行业为逆周 期行业 。在
经 济周期 是宏 观经 济在 长期增 长 中不可避 免 的现 的信 贷需求 ,为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放提供 了条件 。在 象, 其 对经济体 系中的各类经济 主体有 着深刻而 广泛 的 宏观经济处 于下行 区间时 , 企业 和个 人也会根据 预期减
影响, 商业银行作为经济主体之一也不例外 。一方面 , 商 少投 资和消费需求 , 削减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需求 , 商业银
顺周期效应

顺周期效应当今社会,经济上的顺周期效应似乎在重演着历史。
大家不难看到,每逢全球金融危机,国内股市都会跌得一塌糊涂。
所谓“要理解经济的周期性运行规律,必须首先了解金融市场的顺周期特点”,其实就是为此做出的解释。
由此可见,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中国还不够成熟,远没有形成完善的金融体系。
所以只要有政府“主导”,市场经济总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化险为夷。
但“政府干预”也会有失手的时候。
虽然中国古代曾有过一段时间的“乱世”,但那种自然灾害与战争动荡根本无法与现在的市场相提并论。
换句话说,政府对于自己的“控制力”实在太低。
可是,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或者对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若想使自己的金融体系安稳,则只能仰仗于“政府干预”。
2004年2月19日晚9时许,北京奥运圣火传递途径浙江绍兴。
11时50分左右,当第68棒火炬手何建华跑过终点时,一辆载满砖头的大货车迎面冲来,直接撞向了火炬手的汽车。
而火炬手的伤势十分严重,医院称如果再迟5分钟送医,其生命就难保了!最终,这位为人民服务的英雄倒在了血泊中。
这起事故轰动了全国,最后交警认定:何建华遇难是因为司机为了避让不得不采取紧急刹车,而何建华下车检查时又妨碍了司机转动方向盘,造成事故。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央视曾报道过的神六事件。
2002年5月5日,神舟六号升空成功。
7月25日,由于返回舱提前分离,发射后3天,航天员杨利伟及刘伯明、汤洪波被迫结束“太空行走”。
而这次事件最终的原因竟是发射前一小时技术人员将轨道舱设置为休眠状态,没有征求航天员意见,且该技术人员没有通过监测数据确定处于良好状况。
之后,事件经过重新调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部终于对外公布:两名航天员在任务前未得到口令,在执行出舱作业时,三名航天员均违规下舱活动,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事故发生。
而每个月大量热钱流入我国这已是屡见不鲜。
仅仅几年时间里,国际热钱从当初的500亿美元,激增至目前的千亿级别。
而热钱的投资路线,很少有关注中国市场的。
金融系统顺周期效应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分析

金融系统顺周期效应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分析作者:唐怡苏锦山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1年第09期摘要:金融系统顺周期效应主要表现在监管资本、贷款损失拨备和公允价值计算的顺周期性三个方面。
金融系统顺周期性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加剧金融经济周期波动。
有必要深入探讨顺周期效应产生的原因、形成机理和影响途径,从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关键词:顺周期效应;资本监管;贷款损失拨备;公允价值。
一、引言金融系统顺周期性是专家们在描述金融系统稳定性时结合控制论的“正反馈机制”概念提出的。
金融稳定论坛(2009)认为顺周期性指在时间维度上,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形成的动态正反馈机制,放大了经济周期中的繁荣周期和萧条周期,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导致并增强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系统顺周期性”迅速成为了国外相关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对“金融系统顺周期性”的认识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是普林斯顿大学的Markus Brunnermeier等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李文泓(2009)、谢平(2010)等的研究成果也与Brunnermeier的相吻合,将金融系统顺周期性分为三个方面:资本监管顺周期性、贷款损失拨备顺周期性和公允价值计算顺周期性。
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主要表现在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经济繁荣周期放松,允许更高的杠杆率以支持经济扩张,鼓励了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经济萧条周期收紧,保证金、抵押品可抵押价值占本身价值的折扣将上涨并制约着银行的信贷供给。
贷款损失拨备顺周期性的原因是:会计准则要求以既成事实为基础,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作为依据进行贷款资产恶化时的计提拨备,由于时滞效应,规则使得金融系统在经济繁荣周期鼓励并增加了对企业的信贷供给,在经济萧条周期计提拨备的增加又迫使金融系统减少对企业的信贷供给。
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性主要表现为:准则促使金融系统对资产价格波动的放大,资产价格的迅速下降使得信息更加动荡,并可能引发投资者的抛售行为,加剧资产价格的下跌。
信贷投放顺周期性效应的分析

信贷投放顺周期性效应的分析一、我国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效应1.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首先表现在信贷增长与实际GDP增长表现正向关系。
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带动信贷增速的提升,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则导致信贷增速的下降,两者趋势吻合,相互强化,放大经济波动幅度并引发或加剧金融不稳定。
从图1能够看出,信贷增长与实际GDP增长存有这种正向变动关系,而且在1998年央行取消信贷“限额管理”之后表现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率较小的上升会带来信贷增长率较大的上升,而经济增长率较小的下降则会导致信贷增长率较大的下降。
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政府多措并举保增长,维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金融系统恐慌性紧缩并没有消除,信贷在1998年、1999年连续出现大幅度下跌,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在1999年跌入低谷。
2.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同样表现在信贷增长与产出缺口的变动关系上。
使用消除趋势法②计算出1979年至2012年中国的潜在产出,并由此得到产出缺口(实际产出-潜在产出)/潜在产出)。
产出缺口为负值,表示存有生产水平不足,若信贷增速下降,则说明信贷投放存有顺周期效应;反之亦然。
从图2能够看出在产出缺口为负阶段,如1980-1983、1985-1987、1994-2000、2003-2005、2007-2010,均存有不同水准的生产水平不足,而与之相对应,则存有若干个明显的信贷收缩区间,如1980-1982、1986-1987、1997-2000、2003-2005、2009-2011。
产区缺口为正的阶段,如1983-1985、1991-1994、2005-2007存有明显的生产水平过剩,而与之相对应的存有干信贷扩张区间:1983-1984、1991-1993、2005-2007。
由此说明,信贷投放存有明显的顺周期效应。
3.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还表现在银行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长的反向关系上。
动态地看,银行不良贷款是信贷周期形成过程中的产物。
当经济出现上行拐点时,借款需求增大,出现银行群体性多贷,造成信贷扩张;而当经济出现下行拐点时,银行贷款意愿下降甚至拒贷,造成信贷紧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贷投放顺周期性效应的分析一、我国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效应1.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首先表现在信贷增长与实际GDP增长表现正向关系。
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带动信贷增速的提升,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则导致信贷增速的下降,两者趋势吻合,相互强化,放大经济波动幅度并引发或加剧金融不稳定。
从图1能够看出,信贷增长与实际GDP增长存有这种正向变动关系,而且在1998年央行取消信贷“限额管理”之后表现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率较小的上升会带来信贷增长率较大的上升,而经济增长率较小的下降则会导致信贷增长率较大的下降。
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政府多措并举保增长,维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金融系统恐慌性紧缩并没有消除,信贷在1998年、1999年连续出现大幅度下跌,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在1999年跌入低谷。
2.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同样表现在信贷增长与产出缺口的变动关系上。
使用消除趋势法②计算出1979年至2012年中国的潜在产出,并由此得到产出缺口(实际产出-潜在产出)/潜在产出)。
产出缺口为负值,表示存有生产水平不足,若信贷增速下降,则说明信贷投放存有顺周期效应;反之亦然。
从图2能够看出在产出缺口为负阶段,如1980-1983、1985-1987、1994-2000、2003-2005、2007-2010,均存有不同水准的生产水平不足,而与之相对应,则存有若干个明显的信贷收缩区间,如1980-1982、1986-1987、1997-2000、2003-2005、2009-2011。
产区缺口为正的阶段,如1983-1985、1991-1994、2005-2007存有明显的生产水平过剩,而与之相对应的存有干信贷扩张区间:1983-1984、1991-1993、2005-2007。
由此说明,信贷投放存有明显的顺周期效应。
3.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还表现在银行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长的反向关系上。
动态地看,银行不良贷款是信贷周期形成过程中的产物。
当经济出现上行拐点时,借款需求增大,出现银行群体性多贷,造成信贷扩张;而当经济出现下行拐点时,银行贷款意愿下降甚至拒贷,造成信贷紧缩。
这个松一紧,既形成了信贷周期,也使银行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获得中央汇金注资前的不良贷款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波动情况能够看出,两者表现出明显反向的关系(见图3)。
如1997年和2003年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分别为24%和20%),对应的实际经济增长率最高(分别为9.3%和10.0%)。
1999年不良贷款率最高(39%)而对应的经济增长率最低(7.6%)。
这清楚地表明了银行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长的负相关性,从而说明信贷投放具有顺周期性。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信贷顺周期效应相对小一些,这是因为我国信贷周期波动明显带有转轨时期的特点,贷款规模不但在一定水准上受工业生产等实体经济因素的制约,更受到体制变迁和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
二、信贷顺周期性效应的产生与传导机制:基于金融加速器机制的分析(一)金融加速器的内涵与传导渠道Bernanke④等(1989)提出,信贷市场不完全性会引起借贷双方的代理成本,从而使企业资产负债状况(企业净值)的改变能够引起投资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引起下一期产量的变化,造成更大的经济波动。
企业净值扮演了加速经济增长或衰退的角色:企业净值上升,一方面增加了内部融资的来源,另方面能够减少外部融资的成本;企业净值下降,提升了外部融资所需支付的溢价,同时也提升了外部融资的需求量,因而减少了企业的投资和生产。
企业净值的顺周期性和银行代理成本的逆周期性对经济波动具有放大效应。
Bernanke等(1996)正式地将这种周期性的放大效应称为“金融加速器”(financialaccelerator)机制(见图4)。
由此看出,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传导渠道有两个,一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二是银行信用渠道。
前者的主体为信贷需求方,后者为信贷供给方,影响信贷供需的顺周期因素通过上述两个渠道产生了信贷的顺周期性效应,从而产生“小冲击,大波动”现象。
(二)金融加速器机制下的信贷顺周期性效应1.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
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主要是通过企业现金流和企业资产价格与抵押资产价值变动实现的。
当实体经济受到负向冲击时,经济总产出减少,一方面会降低企业的现金流,从而增加企业外部融资的需求,增加代理成本(违约风险上升);另一方面,未预料的经济负向冲击,会使市场减少对资本品的需求,造成资产价格下降,使得企业向银行贷款时可提供的抵押品价值减少,从而外部融资溢价上升,企业减少当前投资和下一期的产出、现金流。
预期现金流和企业净值的减少会进一步降低资产价格。
当经济受到正向冲击时,上述过程刚好相反。
总来说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净资产大小)状况就成为影响信贷周期的关键因素。
此外,企业的净资产值和内在信贷需求还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最突出的就是信用评级和会计准则等外生变量。
周小川行长(2009)深刻地指出,世界金融体系的信用评级由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等几家大型机构把持,并且评级高度同质化,叠加在一起产生了强大的周期性力量,称之为“来自外包的羊群效应”。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普遍实施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加剧了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并通过公允价值计价工具的损益变动增大了收益的波动性,进而形成了“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
2.银行信用渠道。
金融加速器机制的另一传导渠道是银行信贷渠道。
银行的信贷供给行为受到两个方面的约束,一是监管当局的最低资本约束,二是银行自身的信贷行为倾向。
首先,对于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一是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实现,当货币当局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下降,不得不收缩信贷;二是通过银行资本渠道实现,在不完全竞争的银行市场中,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缩小银行存贷利差,使得银行资本的期权价值下降,导致了未来资本要求对信贷扩张的约束效应进一步增强。
另外,《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允许金融机构采用的内部评级法给金融体系带来顺周期性的影响。
资本充足率计算中的风险权重来自内部模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经济高速增长时,风险权重通常较低,资本充足率因而较高;在经济衰退时,风险权重通常较高,资本充足率则较低。
所以,金融机构倾向于在好年景时提升杠杆率,而在年景不好时则降低杠杆率,从而促动了繁荣期的泡沫积累,以及衰退期的信贷紧缩与资产抛售,导致周期性波动上升。
其次,银行自身的信贷行为倾向也导致信贷供给的顺周期性。
实践表明,银行的很多信贷决策错误都是发生在经济繁荣时期。
一方面,在景气时期银行对于企业的投资项目和偿债水平往往过于乐观,导致信贷政策放宽,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也能获得融资并在后期出现坏账,此称为一类错误信贷政策;另一方面,在衰退时期银行不良资产增加,信贷政策趋于保守,正净现值的项目被拒贷,犯了二类错误信贷政策。
这两类错误信贷政策的产生,是基于银行信贷行为中存有“灾难短视”和“羊群效应”。
“灾难短视”是指银行有遗忘过去危机的倾向。
随着时间推移,银行会认为再次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以至于承担了与其资本实力相比较大的风险敞口。
信贷的“羊群效应”是指因为有限理性,银行会出现认知偏差,在经济波动出现上下行拐点时,信贷市场上会出现群体性多贷和群体性拒贷现象,信贷的“羊群效应”造成信贷扩张与紧缩并形成信贷周期,信贷周期反过来又强化了实体经济的波动。
三、信贷顺周期性效应的应对策略:构建基于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逆周期政策金融体系所具有的内在顺周期性(pro-cyclicality),加上资本监管、会计准则、信用评级等外部规则对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进一步强化,成为近年来金融失衡加剧、金融脆弱性增强,并最终导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
因而,缓解金融系统顺周期性和建立相对应的逆周期机制,将成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宏观层面的逆周期政策1.推动利率市场化,建立“相机抉择”逆周期利率政策。
利率作为重要的资金价格,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但因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准较低,利率水平无法反映真实的资金供求,一定水准上使货币政策“失灵”,利率的“自动调节器”功能更是无从发挥。
所以,应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存量上,放开管制、简化利率档次、扩大浮动区间,在增量上,允许发行替代性产品(如同业大额存单CDs),以增量发展带动存量改革,完善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和利率体系。
同时,在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建立央行政策利率为核心的“相机抉择”逆周期利率调控机制。
即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相机而动,灵活微调利率以适合经济周期的波动。
在经济上行周期,伺机上调利率,抑制信贷过快扩张,拉长繁荣期,在经济下行周期,相机下调利率,降低融资成本,缩短衰退期,以此减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达到逆周期调节的目标。
2.建立和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制度。
人民银行于2011年起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具体计算公式为:法人金融机构执行的差别准备金率=稳健性调整参数×按宏观审慎要求测算出的资本充足率-金融机构实际资本充足率(即Ri=αiC*i-Ci)。
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制度充分考虑了银行信贷存有的顺周期性行为,将宏观经济热度纳入信贷顺周期贡献参数从而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将在一定水准上抑制信贷的顺周期性效用,熨平因为信贷周期而产生的经济波动,从而缓解“小冲击,大波动”的现象。
但从实际情况看,全国地区间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加之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各地区的发展要求也不同,设定全国统一的宏观经济热度参数并不能反映地区的实际情况。
所以,建议宏观经济热度参数的设定能够根据全国(地方)GDP实际增速与政府公布的目标GDP增速的偏离水准来确定,当GDP实际增速高于政府公布的目标GDP增速时能够认为存有经济过热,偏离越大,宏观经济热度参数取值越高,反之亦然。
(二)设计微观层面的逆周期政策1.引入逆周期资本缓冲制度。
逆周期资本缓冲制度能够实现在经济上行期抑制银行信贷的过度增长,在经济下行期缓解银行信贷的收缩,从而减小银行信贷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放大作用,同时进一步抵消巴塞尔新协议的顺周期效应。
但当前针对逆周期资本要求如何计算尚未形成一致意见,主流观点是使用逆周期乘数对监管资本实行调整。
巴塞尔Ⅲ规定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范围为0%-2.5%,但并没有明确其具体的应用方式。
中国银监会参照巴塞尔Ⅲ制定并于2013年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也仅仅确定了逆周期资本要求的范围0%-2.5%。
在具体应用时,要考虑到我国金融市场机制尚待完善的国情,逆周期资本缓冲制度应采取“相机抉择”的决策方式,建立资本充足率与GDP增长率、信贷和银行收益等关联函数,在景气好时,资本充足率逐渐上升,直至达到最高上限,而在景气坏时,资本充足率依据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状况而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