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PPT
卫生应急培训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护理课件
卫生应急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复杂性、社会性等特点。它要求快速响应、科 学决策、协同作战,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的 影响。
卫生应急的重要性
保障公众健康
卫生应急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 手段之一。通过及时采取防控措 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实施
模拟传染病疫情爆发场景,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实操演练,包括病例发现与报告、隔离与救治、消毒与防护等环节 。
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的效果评估与改进
评估
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和考核等方式,对参与培训和演练的人员进行效果评估,了解掌握程度和存在的 问题。
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进一步完善培训和演练方案,提高应对传染病疫情 的能力。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传染病相关 知识,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
能力。
护理人员的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用品
按照规定穿戴口罩、手 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
,确保自身安全。
勤洗手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定期对手部进行清洁和
消毒。
环境消毒
对病房、医疗器械等进 行定期消毒,防止病毒
传播。
废弃物处理
按照规定对医疗废弃物 进行分类、消毒和处理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 置护理课件
目录
• 卫生应急概述 •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 • 护理在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 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 • 卫生应急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卫生应急概述
卫生应急的定义与特点
卫生应急的定义
卫生应急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 总和。它涉及到医疗、防疫、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旨在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 社会稳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ppt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定义: 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
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 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 康的事件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特性: 突发性、公共属性、危害的严重性、处理的
综合性和系统性 主要危害因素:
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
7
基本理论
判定依据 不同地区疾病的特点 社会反应程度 预警和处置能力 危害程度
8
基本知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
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四级 特别重大(Ⅰ级)——红色 重大(Ⅱ级)——橙色 较大(Ⅲ级)——黄色 一般(Ⅳ级)——蓝色
9
基本知识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 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规定,我国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共有11种:
传染病 食物中毒 职业中毒 其他中毒 环境因素事件 意外辐射照射事件 传染病菌、毒丢失 预防接种和预防性服药群体性不良反 应 医源性事件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事件
监测方法
利用网络开展监测:“国家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管理系 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开展主动监测: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职业病筛查等 现场或专题调查: 设立哨点监测:医疗机构、流动人口哨点、基础哨点
各类监测点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监测分 为应急状态和常规状态2种,并根据事件进展进行转换或 调整、撤销。
13
基本技能
参与制定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上级有关 预案要求,覆盖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
预防措施
03
避免不洁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避免接触污染血液及体液等
。
04 传染病的预防策略
控制传染源
1 2
疫情报告
建立健全的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上报传染 病病例。
隔离治疗
对确诊的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 播。
3
追踪密切接触者
对与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进行追踪和观察 ,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
在收集、使用、披露患者信息时,应征得患者同意并严格 保密。
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和相关部 门披露疫情信息,以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健康安全。
平衡隐私保护与信息披露
在遵循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的基础上,寻求患者隐私保护 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平衡。
社会责任与公众参与
政府责任
政府应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 政策措施,加强监管和投入,
处置措施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如隔离治疗患者 、追踪密切接触者、开展环境消杀等。同时,要加强宣传教 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技术
实验室检测
对疑似传染病病例,应及时采集标本 送实验室进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 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分子 生物学检测等。
诊断技术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 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 准确诊断。对于疑难病例,可组织专 家会诊或远程会诊。
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措施
对可能被病毒污染的场 所和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
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 惯,如勤洗手、戴口罩 等。
避免聚集
减少人群聚集,降低病 毒传播风险。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课件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汇报人:2023-12-16•传染病概述•传染病防控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目录•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传染病概述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定义根据传播方式和病原体类型,传染病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接触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存在于患者体内,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途径传播给他人。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等。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的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不同。
030201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残疾和长期后遗症。
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会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如造成社会恐慌、经济损失、学校停课等。
传染病的危害与影响影响危害02传染病防控措施预防措施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对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进行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对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有过接触的人进行追踪,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病原体隔离接触者追踪疫情处置医疗救治消毒灭菌防护用品配备控制措施01020304对疫情发生地采取封锁、隔离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对确诊患者进行及时救治,提高治愈率。
对疫情发生场所进行全面消毒,消灭病原体。
为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等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疫情。
监测网络建设制定严格的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报告制度建立规范疫情报告流程,确保信息畅通、不漏报、不瞒报。
报告流程规范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报告责任,确保报告工作落到实处。
报告责任落实监测与报告制度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根据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不同类别,如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
应急处置流程与措施
发现报告
一旦发现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立即报告,启动应急响应。 01
科学研判
根据疫情形势,科学制定防控策略,
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03
快速处置
迅速采取隔离、治疗、消毒等措施,
控制疫情扩散。 02
应急资源的调配与使用
调动物资资源
及时调集必要的物资资源,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确 保资源充足
01
02
定义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 能够在人群中引起疾病的传染性 疾病,以及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引发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事件。
分类
传染病按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 病毒性、寄生虫性等,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
传播途径与危害
传播途径 01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通过直接接 触、飞沫、水源、食物、呼吸等途径传播。
优化配置
优化人力资源、医疗资源和后勤保障资源,发挥其 最大效益,有效保障应急处置的进行
协作与共享
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是实现有效应急 处置的重要条件
传染病及突发公 05 共卫生事件的国
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各国在防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互相 分享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提高全球应对能力。
加强监测和预警
宣传教育
传染病及突发公 03 共卫生事件的监
测与报告
监测系统与监测内容
1
监测系统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包括医疗机构监 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测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监测。
2
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病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 环境卫生学调查等,以全面了解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置PPT课件
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新增加:甲型H1N1流感(26种)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新增:手足口病(11种)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一次性食物中毒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
根据病原体的类型,传染病可分 为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等 。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 2
3
空气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病原体可随飞沫、气溶胶 传播。
接触传播
病原体可通过握手、拥抱、共同用具等方式传播。
食物传播
病原体可污染食物或水源,经口摄入后导致感染。
传染病的影响与危害
影响个人健康
传染病可导致身体不适、残疾甚至死亡。
3
应对策略
各国应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提高疫苗的可及性 和接种率,以实现全球疫苗接种的平衡。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仍需完善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现状
虽然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但在应对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时仍暴露出诸多不足。
体系完善的方向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应包括预防、检测、响应和恢复四个方面。
国际合作与互助
关闭活禽市场、禁止活禽交易、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 查。
疫情缓解期应对措施
逐步恢复禽类市场交易,实施免疫接种和消毒措施,加强公众健康 教育。
应对效果
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减少了感染人数,保护了公众健康。
案例三: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对及效果
疫情初期应对措施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调动医疗资源,加强病例发现和隔离治疗, 实施疫区封锁和消毒措施。
明确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 以及政府和卫生健康部门的监督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解读
应急条例概述
介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条例》的立法背景、 目的和意义。
应急响应机制
详细解读针对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 包括预警分级、应急处置 措施等。
法律责任与监督
2024版传染病防治法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 宣传教育活动。
强化学校教育
将传染病防治知识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和培 训。
21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自我保护能力
1 2
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度 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传播 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传染病监测与预警能力不足
目前传染病监测网络覆盖不全,预警 系统敏感性有待提高,导致疫情发现 和响应不及时。
防控措施执行不力
部分地区和部门对传染病防控重视不 够,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存在疫情 扩散风险。
2024/1/29
医疗资源紧张
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医疗资源需求激 增,现有医疗资源难以满足需求,导 致救治不及时。
体系结构
包括总则、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 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保障措施、法
律责任和附则等章节。
01
疫情报告和处置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报告疫 情信息;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
防治,切断传播途径。
03
监督和管理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传染病的监督管理工 作;对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依法给予处罚。
法律责任追究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律法 规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 追究其法律责任。
17
监管措施及处罚力度
监管措施
政府部门将采取定期巡查、专项 检查、投诉举报等方式,对单位 和个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
管。
处罚力度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单 位和个人,将根据情节轻重,依 法给予警告、罚款、吊销执照等 处罚措施;构成犯罪的,将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信用惩戒
对严重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的单位和个人,将纳入信用惩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及时公开 相关信息,提高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度。
协作与参与
部门协作
社会参与
各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应对工作,提高应对效果。
国际合作
信息共享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及时获取最新的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应对经验,提高应对效 果。
3
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程度和防范意 识不断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情引导。
突发事件的历史与发展
01
我国曾经历过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2003年SARS、2008年汶川地震和 2014年H7N9禽流感等。
02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不断加强能力建设 ,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提高技术水平等。
04
公共卫生体系与作用
公共卫生体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 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 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普遍性和非常规性的特点,其影响范围广、 社会危害大,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
确性。
信息分析研判
02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提出预警建议,为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信息报告的反馈
03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并根据反
馈调整报告内容。
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
信息公开透明
2024版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PPT课件pptx
介绍了当前传染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和药物,以及近年来在药物研发和创
新方面的重要突破和成果。
新型传染病挑战分析
新冠病毒等新型传染病的出现
阐述了新冠病毒等新型传染病的起源、传播方式、症状表现以及对全球公共卫 生带来的巨大挑战。
应对新型传染病的策略与措施
探讨了针对新型传染病的应对策略,包括快速检测、有效隔离、科学治疗、公 众教育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方法和措施。
个人自我约束与参与
个人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做好自我防护 和健康管理;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活 动,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05
实际操作防护服
演示如何正确穿戴防护服,包括 防护帽、防护口罩、防护服、防
护鞋等。
佩戴护目镜或面罩
讲解护目镜或面罩的选择及佩戴方 法,以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污染。
时有效的救治。
科研诚信与责任
科研人员在进行传染病相关研究 时,应遵守科研诚信原则,确保 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疫情防控
贡献力量。
社会责任感培养
强化公众健康教育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 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形成全民参与传染病防治的良好 氛围。
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员工健康管理,保障员工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 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废弃物处理规范
废弃物分类
讲解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及标识方法, 以便正确处理不同类型的废弃物。
废弃物收集
废弃物处置
介绍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法和流程, 包括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方式。 同时强调废弃物处置过程中的安全防 护措施。
演示如何正确收集医疗废弃物,包括 使用专用包装袋、锐器盒等。
突发公卫生事件培训课件PPT
建立更加完善、高效的预警系 统,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突发
公卫生事件。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 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 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加强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加 强在突发公卫生事件应对方面 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
加强公众教育
提高公众对突发公卫生事件的 认知和应对能力,培养公众的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模拟 演练,提高学员的应急处置能
力。
小组讨论:鼓励学员交流心得 ,分享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
力。
演练组织与实施
演练组织 确定演练目标:明确演练的目的和重点,确保演练有针对性。
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演练组织与实施
• 发布演练通知: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参与演练,确保参与人 员了解演练内容和要求。
02
突发公卫生事件的应 对措施
预防措施
建立预警系统
通过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 潜在的突发公卫生事件,采取预
防措施。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突发公 卫生事件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
强化基层防控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的防控能 力,做好疫情的早期发现和报告。
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卫 生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 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 任分工。
失败教训
准备不足
应对突发公卫生事件,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人员、物资 、设施等方面的准备不足,可能导致应对不力。
协调不力
政府和相关机构之间的协调不力,可能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影响应对效果。
信息隐瞒或误导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ppt课件
? ⑥诊断日期
? ⅰ.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
? ⅱ.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 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 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填写确诊的日 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 仍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 期。
? ⑦注意“报告病种”、“病例分类”和实验室 结果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流程图及说明 ? 第三节 工作内容与要求 ? 第四节 服务对象和服务要求
第一节 概 述
? 一、目的意义 ? 二、基本概念 ? 三、主要制定依据
一、目的意义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常是患者就诊的首诊场所, 也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 告的关键环节;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传 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以及落实各 项预防控制措施的重要参与者。为了进一步明 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报告的任务职责,规范报告与处置工作,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制定本规范。
? 对于涉及10人以上人员伤亡事件的不良医疗救援信息, 各地专业技术机构(通常为急救中心和医疗机构)直 接报告或在收治伤员并初步确认后,应当立即向所在 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续 保。
? 二、处置
?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
? 1.1传染病病人管理
? 对病人和疑似病人积极做好临床治疗,对诊断或疑似 诊断为传染病的患者,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和所 患传染病的传染性、危害性、传播途径,相应地采取 严格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肠道防护或分泌 物/引流液防护措施。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标本 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 物、可能被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及污水, 按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报人:某某某
主要内容
目录
1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2 传染病应急处置概述 3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4 预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 的有传染病性的疾病。 法定传染病 39种
•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
传染病疫情报告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与控制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 • 1989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修订,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主要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执行职务 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 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谁接诊、谁报告,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方式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小时内 乙、丙类和其他传染病:24小时内 传染病报告实行网络直报。 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如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发现传染病病人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由 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辖区疾控机构核实后,按规定时限进行网络代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要 求
传染病应急处置
释义:传染病流行病学在现场中的实际应用,传染病现场流 行病学,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 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行病学
• 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并研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和措施,最终达到消灭传 染病的目的。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发展的源头。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 有病原体 • 有传染性 • 有流行病学特征 质 、量、时间、三间分布 • 有感染后免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 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 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 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
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 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 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 腹泻病、手足口病。 •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 传播途径 • 空气、飞沫、尘埃 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 • 水、食物、苍蝇 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 • 手、用具、玩具 日常接触传播 • 吸血截止动物传播 虫媒传播 • 血液、体液、血制品 • 土壤 • 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 比例 流行周期
传染病概述
非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 • 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新疆出血热、森林脑炎、猴痘、诺如病毒腹泻、轮 状病毒腹泻、基孔肯雅病、Handra病毒病、Niphel病毒病、西尼罗热、人疱疹病毒-6、埃博拉出 血热、嗜人T细胞白血病I型病毒、黄热病等。 • 细菌性传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莱姆病、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肺炎球菌肺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等。
现场流行病学 • 主要针对疾病流行、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调查、预测与调查控制),以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为主要目的,采用现代流行病学和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时作出科学的调查结论,并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响应原则
几个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 判定标准。
• 传染病类 • 食物中毒 • 职业中毒 • 其它中毒 • 环境因素事件 •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依据: • 《传染病防治法》 •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职责》
内容: • 各类传染病聚集病例、暴发疫情
指标: • 各类传染病聚集病例、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率要达到100%,规范处理率要达到85%以上。 • 每次处理工作要及时撰写现场调查报告,要做到格式规范、内容详实、数据准确、控制措施合 理。 • 调查报告要及时进行上报和存档。
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新发传染病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 生物、化学和核辐射恐怖事件 自然灾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特别重大(Ⅰ级、红) 重大(Ⅱ级、橙) 较大(Ⅲ级、黄) 一般(Ⅳ级、蓝) 报告主体: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时限:2小时 形式:网络直报 电话 传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组织体系
应急指挥系统----保证行政组织、社会动员、指挥协调; 医疗救治体系----保证病人救治、控制、监测前哨;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通过技术手段保证预防控制措施到位; 卫生执法监督体系----通过法律手段保证预防控制措施到位 其他----公安、交通、农牧等
特别重大(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国务院决定启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重大(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省政府决定启动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较大(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市政府决定启动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般(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政府决定启动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