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分类鉴赏练习:山水田园类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
宁静、静谧、纯朴、自然、 美好、平和、和谐、恬静、 幽雅、空灵、安逸、安详、 清幽、明净、飘逸、清新、 清淡、旷远、雄奇、迷离、 孤寂、凄凉、凄清、萧瑟
活用诗中字与 词,双音节词 写意境。
整理课件
7
整理课件
8
1.描绘山川美景,钟情山水,表达对大自然 的喜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而自然
,寓深沉于平淡之中。(第二步)全诗景中
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
之情。(第三步)
整理课件
18
整理课件
19
山居即事 王维08天津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
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
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zǎn:赶快。③苫:用草覆 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 分析。(4分)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整理课件
4
山水诗常见意象
山、河、泉、溪、桥、 樵夫、渔翁、山客、隐者、 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 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 鸟鸣、猿啼等
整理课件
5
画面的共同特征
• 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 2.听觉角度:宁静 • 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
机或农村气息
整理课件
6
整理课件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含解析)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足()A.首句写园内之景,正面描写池水清澈,池边大树倒映池中的景象。
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第二句中“窥”字让诗句活了起来。
移诗人情感于山峦,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亦从正面突出了园中最物之富有魅力,其匠心令人叫绝。
C.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
黄叶满山,斜晖映照,尽显山光之致。
D.颈联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表现环境的清冷、寂寥,因此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
E.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
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怀。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3.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的“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闲散安逸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唯有木槿、露葵相伴,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
C.尾联运用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
D.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山水田园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越调]柳营曲·江上查德卿烟艇闲,雨蓑干,渔翁醉醒江上晚。
啼鸟关关,流水潺潺,乐似富春山①。
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
回头贪兔魄②,失意放渔竿。
看,流下蓼花滩。
注:①东汉初年,严子陵不愿意出来做官,曾隐居在富春江边钓鱼。
②兔魄:指月亮。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调”是元曲宫调之一,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
“柳营曲”是曲牌名。
B.开篇描绘了一幅渔翁荡舟图,烟雾笼罩,小船自在悠闲,蓑衣雨湿风干。
C.“关关”指鸟鸣声,“啼鸟关关”与“关关雎鸠”在诗歌中的作用相同。
D.曲末以景结情,有画面感,引发读者想象,产生了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2.有人认为曲中的渔翁表面醉心山水,实则怀有心事,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田舍(其一)文同园林晓气清,篱巷夕阳明。
石窦闻寒碓①,烟坡见晚耕。
豚蹄供祷赛②,龟壳问阴晴。
欲识丰年乐,一村鸡犬声。
【注】①碓:舂米的用具。
②祷赛:古时农事完毕后举行谢神的祭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围绕“田舍”展开描写,展现农家生活情景,暗含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B.无论晨昏,“园林、篱巷”中都是一派清明景象,反映出农家的祥和美好。
C.颔联视觉与听觉结合,描摹了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写出丰年的来之不易。
D.颈联写乡亲们祭祀祈祷、占卜问事,写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这首诗与《归园田居•其一》都是田园诗,两首诗都写到了鸡、犬的叫声,但其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①。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②。
一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注释】①菑,此泛指农田。
①野老:此是诗人自谓。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五)--山水田园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五)--山水田园诗歌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五)--山水田园诗歌【含义界定】: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辽阔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
人们把以此为内容创作的诗歌称为山水田园诗。
【发展历程】:在《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后来至陶渊明全力写田园诗,是田园诗的第一座丰碑,南朝的谢灵运、谢眺等诗人大量写山水诗。
此后,山水田园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
到了盛唐时代,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了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的诗人,人们称之为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代表是孟浩然和王维,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
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盛行基础】山水田园诗的盛行有它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繁荣,社会安定,南北统一,给人们提供了怡情山水的物质条件,使人们能四处游览,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也不断提高,漫游之风在文人中间吹开。
另外,隐逸之风在唐代也很盛行,唐代士人把隐居待仕当作与应举求官并行的政治道路,而隐士的生活正是与山水田园分不开的。
加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使得一些文人身在官场而心存江湖,向往到山水田园中荡涤污浊,平息纷争,求得安宁。
这些构成了山水田园诗流行的基础。
【共同特点】仔细品味山水田园诗,会发现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田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
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
诗歌题材分类鉴赏系列(1)之山水田园类

诗歌题材分类鉴赏(1)之山水田园类江苏省涟水中学郑加伦山水田园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山水——风光优美田园——生活恬然常见意象:山水川石泉树林花草松竹桑麻禾苗场圃蓬门篱笆柴扉田园蝶蜂莺燕子鸥鹭鱼鸡鸭鹅狗猪牛羊分析重点:抓住所写景物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来概括,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清、宁静幽僻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题材情感主旨: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怀才不遇的苦闷,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④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⑤反映农村生活以及人民生活的贫困。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描写方法:写景角度顺序、正面与侧面、虚实结合、联想想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动写静、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绘声绘色、修辞等。
抒情方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从对方入笔等举例赏析A、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B、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陶渊明《归园田居》C、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D、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或禅意的寄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课本题例:《山居秋暝》王维P12 《客至》P30 《破阵子》晏殊P61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理想?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
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山水田园系列(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山水田园系列(附答案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林卧岑参偶得鱼鸟趣,复兹水木凉。
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臼中西山药①,袖里淮南方②。
唯爱隐几③时,独游无何乡。
【注】①西山药:仙药。
②淮南方:一说为失传医药著作。
一说为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书中内容有神仙黄白之术。
③隐几:靠着几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题目仅有两字却蕴含丰富,“林”点明地点,“卧”摹写出诗人的情态。
B.“鱼鸟”是隐逸诗中常见景物,第一句写偶然体会到观赏山林中鱼鸟的趣味。
C.“兹”指现在、此时,第二句从触觉来写诗人此时又感受到水木带来的阴凉。
D.颈联中的“西山药”“淮南方”表明了诗人立志修仙从而脱离凡世的决心。
2.这首诗颔联和尾联分别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七)(晋)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②其英③。
泛④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通“浥”,沾湿。
②掇(duō多):采摘。
③英:花。
④泛:浮。
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菊有佳色”中“佳色”意思是“欢笑”,写诗人看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高兴的表情。
B.“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4.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塞山泊渔家皮日休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两句塑造了一位垂钓者形象,钓者头戴白纶巾,发如银丝,静坐水边垂钓。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一、常见意象(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竹林、霞光、露珠(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3)农具:耒、耜sì、锸、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诗人常会选取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等体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意象。
选取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超凡脱俗的灵鸟)、孤云、禅房、古寺、暮钟等具有隐逸特点的意象,用五柳、接舆、伯夷、叔齐等历史人物和僧道、林叟、樵夫、幽人等山野之人来自比。
二、思想情感(1)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2)心物相融的恬淡、闲适自得的心情。
(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
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4)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5)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描写手法①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高低远近的顺序。
②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③白描与工笔。
白描,简单地罗列,简单地描写。
工笔,细致入微地刻画,重彩浓墨地描绘。
④虚实结合(眼前景与想象景)。
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乐景写哀(反衬),用欢乐的景物或场景写哀伤的心情。
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1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6分)4.[正宫] 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山水田园诗

《绝句》 杜甫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山居秋暝 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江雪 柳宗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题方法点拨】 •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
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常见问法: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题模式: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雄浑壮丽、闲适恬淡、清 幽明净、萧疏凄寂、淡雅幽远、清冷幽静等。
②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一要忠实 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 语言力求简练优美。
• 参考:1.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2.回归闲适恬淡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 3.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3.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手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山居秋暝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明月松间照”是静景,后三句是写动景,有动 有静,动静结合;而后三句所写动态景物,又反 衬出山中的宁静,显出动静相谐的意境。
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
宁静、静谧、纯朴、自然、 美好、平和、和谐、恬静、 幽雅、空灵、安逸、安详、 清幽、明净、飘逸、清新、 清淡、旷远、雄奇、迷离、 孤寂、凄凉、凄清、萧瑟、
活用诗中字与 词,双音节词 写意境。
4、品味语言,感受特色
诗歌语言题一般出题的方式:
⑴评价作品选词炼句的功夫(炼字) ⑵评价语言的整体风格
高考诗歌题材分类鉴赏山水田园诗

第四讲诗歌题材分类山水田园类(含隐逸诗)一、山水田园诗概况1、概念诗人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2、山水田园诗特点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语言质朴淡雅,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
二、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表达对仕途官场的厌倦,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和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是山水田园诗中最常见的情感。
为了表现这些情感,诗人总会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融入了自己爱憎情感的景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这类诗歌中,诗人往往用饱蘸热情的笔表达自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同时,这类诗也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歌颂农人勤劳,热情、淳朴及乡村生活的幽静平和等。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孟浩然《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中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
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此诗为访友人陆羽不遇之作, 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
前半部分通过对陆羽幽僻高雅 的隐居之地景物的描写,表现了 他的高洁不俗;
后半部分通过西邻对陆羽行踪 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羽的潇洒 疏放。
练习1
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汉江临泛
这首诗表达了
王维 对美好山河的热爱,对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田园生活的热爱。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寄情山水 赞美山河 热爱自然
温故而知新3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结
1、寄情山水 赞美山河 热爱自然
山
水 2、隐居之乐
田
园 诗
3、对官场的厌恶
4、对现实的不满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练习1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
王维
清泉石上流。 这首诗,动静结合,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达了诗人对幽静的秋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晚景的喜爱之情,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温故而知新2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山水田园类

古代诗歌阅读:山水田园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谷田舍储光羲县官①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②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③,前村酒可赊。
【注】①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
②碓(duì):用来舂米谷的器具。
③稔(rěn):庄稼成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了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了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风光的描绘。
B.颔联的“人”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日图景。
C.尾联的“自说”是作者说,说近年以来收成不错,体现了农人对生活的满足。
D.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欣喜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清江引·野兴(元)马致远东篱本是风月①主。
晚节园林趣。
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
是搭儿②快活闲住处。
【注】①风月:指大自然。
②搭儿:地方。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用一个判断性语句对自己的情趣、爱好及人生追求作了概括,从而为全曲的思想内容定下了基调。
B.第二句点明了作者晚年的志向、爱好在于寄寓园林。
正因为如此,他对自己的园林进行了苦心的经营。
C.第三四句两句选取葫芦架、垂柳,以形传神,不仅写出了园林的形貌,更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之意。
D.最后一句充分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喜悦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也正因前面对园林的赞美而显得更加自然。
2.请简要赏析这首元曲的写作技巧。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移居(其一)陶渊明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1】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释:【1】邻曲:邻居。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多”两句是说南村多有本心朴素的人,诗人愿同他们一同度日,共处晨夕。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山水田园类

古代诗歌阅读:山水田园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家留客行范成大行人莫笑田家小,门户虽低堪洒扫。
大儿系驴桑树边,小儿拂席软胜毡。
木臼新舂雪花白,急炊香饭来看客:好人入门百事宜,今年不忧蚕麦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直截了当地劝说路过田家的人,不要嫌弃农舍窄小,要看到它干净整洁。
B.诗中所写大儿帮诗人将驴拴在桑树边,小儿将坐席拂拭干净,极富生活气息。
C.“雪花”比喻新收的白米,形象贴切;“看客”不是来看望客人,而是款待客人。
D.从题目中的“行”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中间两联不需要对仗,押韵也比较自由。
2.“好人入门百事宜,今年不忧蚕麦迟”表现了田家怎样的情感和品格?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晏村居石介岁晏有余粮,杯盘气味长。
天寒酒脚落,春近臛【注】头香。
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
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粱。
【注】臛:肉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岁暮之时家有余粮、饮食无忧的场景,表达出了喜悦之情。
B.颔联承接第二句,对仗工整,叙写了室内餐桌上有美酒佳肴的场面。
C.颈联转写室外,写出蔬菜、茶叶已经发芽,但长势不佳,令人担忧。
D.本诗将景、事、情融为一体,描写农家生活恬淡自然,有陶渊明之风。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宋]吴潜家山好,好处是三冬。
梨栗甘鲜输地客,鲂鳊肥美献溪翁。
醉滴小槽红①。
识破了,不用计穷通。
下泽车安如驷马,市门卒②稳似王公。
一笑等鸡虫。
【注】①小槽红,一种红曲糯米酿制的酒。
②语出《汉书·梅福传》:“变名姓,为吴市门卒。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梨栗甘鲜”、“鲂鳊肥美”紧扣“好”字来写家乡物产之丰饶,勾画了一幅风俗画面。
B.词人认为做个农人乘坐轻便板车在田间劳作或者做个看守市门的小吏也和贵族一般惬意。
语文高考试卷的山水田园诗

【甲】试题一:请根据以下情景,创作一首山水田园诗。
情景:夏日午后,阳光透过树梢洒在青石板上,微风拂过,一片清凉。
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近处小溪潺潺,水草丰茂。
要求:诗歌要求运用至少五种感官描写,不少于二十行。
【乙】试题二:请从以下诗句中选出一句,作为自己诗歌的结尾。
A. 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B.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C.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冯唐《车遥遥篇》)D. 清泉石上流,竹影溪边舞。
(王维《山居秋暝》)【丙】试题三:请根据以下要求,完成诗歌创作。
要求:以“梦回田园”为题,写一首山水田园诗。
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少于三十行。
【甲】夏日午后,梦回山水田园。
阳光透过树梢,洒在青石板上,斑驳的光影舞动。
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香,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
远山起伏,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山间流水潺潺,如丝如缕,滋养着这片土地。
近处小溪清澈见底,水草丰茂,鱼儿嬉戏。
绿意盎然,鸟语花香,夏日午后,梦回山水田园。
感受大自然的温柔,倾听大自然的呢喃。
试题一参考答案:青石板上光影舞,微风轻拂送清凉。
远山起伏云雾绕,近溪潺潺水草长。
翠竹摇曳舞风姿,桃花盛开映日红。
蜻蜓点水留涟漪,蝴蝶翩翩舞花丛。
试题二参考答案:D【丙】梦回田园梦回田园,遥想那一片绿意盎然。
桃花笑春风,柳絮舞飞扬。
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升起。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远山含翠,近水含情。
春风拂面,夏日炎炎,秋月皎洁,冬雪纷飞。
田园生活,诗意盎然。
鸟语花香,鱼跃水面。
梦回田园,心向往之。
题材02山水田园类诗歌鉴赏-诗歌鉴赏常见题材过关演练

题材 2 山川田园类诗歌鉴赏(一)山川田园派以山川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歌唱田园生活,大多以乡村的光景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川或乡村自然光景、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安闲的野外,创建出一耕田园村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寂静平易生活的神往。
山川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围,这种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全部景语皆情语” ,亦即作者笔下的山川自然光景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素,或许借景抒怀,或许情形交融。
各地高考试题中,山川田园诗是重中之重,复习时,应作为要点。
(二)山川田园诗知识(1)山川田园的详细风格:清爽、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2)山川田园诗常有意象:江水:光阴的流逝。
烟雾:感情的模糊、暗淡。
东风:春季、美好。
西风:落寞,难过、衰落。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迫、愁苦、孤独。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毅、不卑不亢。
兰:高洁。
牡丹:荣华美好。
松柏:傲岸坚毅、生命力。
竹:时令、踊跃向上。
梧桐:凄凉。
柳:送别、伤感、春季的美好。
( 3)山川田园诗常有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川;②描述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嫌弃政界黑暗,抒发安逸情调,表达自己决不狼狈为奸的高洁品行。
解题技巧方法①掌握诗歌意象的特点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掌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 “秋” 三个意象不但点了然光景、节气,还经过这三个意象独有的属性衬着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悲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常常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引发想象,产生奇异的审美成效。
②体会诗歌情形交融的境界。
经过描绘光景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点,山川田园诗更是这样。
自然光景一经诗人摄取笔端,就必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感情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练习:山水田园类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
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觉得“蜀道难”;再看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的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峦密集好像攒集在一起;烟霭中的山色一片苍翠,高耸的树木下,阴沉幽暗,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满了密密的鲜花。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觉得富有情趣,所以就不觉得道路艰难了。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示例一“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示例二“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的心态。
【解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考生作答时应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说明理由。
重点注意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回答。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析暗含的情感。
技巧点拨1.套用法。
试题中常见“炼字”有两种。
一是动词。
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
二是作为修饰语的形容词、虚词等。
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2.删换法。
先整体把握诗歌中某一句的内容,然后再把该句中的关键字删去或换成另外一个字,看其内容及表达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而这个变化就体现了该字的关键之处,在赏析时往往是答题的要点。
3.倒推法。
一种情况是先看命题者所给出的提示,如:“全诗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作者在某联中用了某字,这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一般要说该字用得好,而“好处”中的其中一点就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
另一种情况就是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或说明的道理,根据某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行倒推分析。
学科#网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复何求?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描绘草堂周围的环境,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
B.“长夏江村事事幽”的“幽”字,既写环境的宁静清幽,又表现日子悠长,诗人悠然忘机。
C.颈联两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但十分温馨,传达出一种普通的温暖亲情和生活的闲适美好。
D.中间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
E.尾联两句说老朋友已经给我送来粮食和他的俸禄,我因为自己是个平凡卑贱的人不敢再奢求别的东西。
2.杜甫在自道其作诗的甘苦时说“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这首诗的“转凄凉”体现在何处?试作解析。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河中作赵鼎尽日东风吹绿树。
向晚轻寒,数点催花雨。
年少凄凉天付与,更堪春思萦离绪!临水高楼携酒处。
曾倚哀弦,歌断黄金缕。
楼下水流何处去,凭栏目送苍烟暮。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尽日东风吹绿树”描绘了东风吹拂大地,树上绿意盎然的景象,点明了时令。
B.“向晚轻寒”一句,写傍晚时分,空气中伴着轻微的寒意,点明了具体的时间。
C.“年少”本是青春与欢乐的时节,词人却把它和“凄凉”连在一起,并且认为这是“天付与”的,体现了词人的宿命思想。
D.“楼下水流何处去”一句化用杜牧的“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以“水流”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
E.结尾句写在高楼上凭栏远望,寄托遥思,不觉暮烟四合。
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有着悠悠不尽的余味。
2.后人评价赵鼎这首早年词“情致缠绵”,请结合相关词句分析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缠绵的情致。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表现出“我”的流连忘返。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
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一1.B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 项,“表现日子悠长”没有根据。
E项,“我因为自己是个平凡卑贱的人不敢再奢求别的东西”理解有误。
尾联中的“但”字作“只要”来理解:只要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我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这种微薄的期待隐含着悲苦和辛酸。
2.①诗歌尾联“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复何求”体现“转凄凉”;②诗人前文通过景、事、人表现闲适心境;结尾以“故人赠米,残生无求”来收束全文,通过作者简单的自我满足,从侧面表现其常年奔波、安宁难得的酸楚与凄凉。
二1.C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项,作者将“年少”与“凄凉”“天付与”连在一起,表达的是自己的离愁别恨是不可解脱的,强调离愁之深,并不是一种“宿命思想”。
D项,“水流”比喻的是人的离去,不是“时间一去不复返”。
2.①春尽花落时孤寂落寞的心情。
东风吹拂,虽然树已绿,但傍晚还有些轻寒,微雨摧落枝头残花,诗人独自一人,心中不免发出无限的孤寂落寞之情。
②无尽的思远怀人之情。
青春年少本是欢乐时节,但却为“春思”和“离绪”所困,心中充满着难以忍受的思念与离愁别绪。
③人去楼空的凄凉伤感之情。
曾经相伴喝酒、倚弦听歌的高楼,如今携酒再来却是孤独只身,相伴之处却也是离别之所。
④思人不见的无奈与悲痛之情。
望着楼下不知流向何处的流水,诗人凭栏远眺,望尽天涯,却不见思念之人,有的只是眼前的日暮苍烟。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本题题干考查词人“哪些缠绵的情致”,在答题时,应结合全词分析。
由词的上片“催花雨”可以看出词人的伤春之情,以及友人离别后自己的孤独寂寞,“春思”“离绪”直接点明了自己的离愁别绪。
下片中的“曾”字,可以看出曾经相伴喝酒听歌的场景,而如今人去楼空,不知离人在何处,只见满目苍烟,表达内心思人不见的无奈与悲痛。
三1.BC2.景象: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
作用: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题干上有两问,一问是前三句所描写的景象,需要结合具体意象概括所展现的意境。
第二问是前三句描写的景象具有怎样的作用,回答“作用”类的问题,需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等几个方面回答。
山水田园类诗歌鉴赏(二)一、【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题目。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A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B【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B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符合题干要求。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