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诵读有效指导策略论文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
教学评价
通过阅读量统计、阅 读速度测试、阅读理 解测试等方式,对学 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进 行评价和反馈。
案例三:某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
通过“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的深 度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
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
采用导读、自读、研读、讨论等多种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 主题、人物、情节等要素,同时注重
给予阅读方法指导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指导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
的信息。
做读书笔记
鼓励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提高 阅读效果。
学会阅读评价
指导学生学会评价所读内容的思想 性、艺术性和可读性,提高阅读鉴 赏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分享
组织阅读分享会
02
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阅读目标。
将阅读目标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03
确保阅读目标与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相一致,相互促进。
优化阅读教学内容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
如寓言、童话、小说等,难度适中,内容丰富。
注重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引入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教学内容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经典文学作品 ,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教学评价
通过阅读理解测试、文学评论写作、 课堂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整本书 阅读”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
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阅读材料,成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策略语文是一首诗,朗读是一首诗。
在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因此要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那么,在朗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巧妙地设境——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如导语设疑:在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上课伊始,我这样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鸟的天堂》,可奇怪的是,这个‘鸟的天堂’却没有一只鸟,你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一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争个头功了。
此外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表演读:小学生强烈的好胜心使得表演读成了他们最喜欢的朗读方式。
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了课文的情境,增进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当然并不是每篇文章都适合表演读,它只适合于那些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如《将相和》、《小珊迪》等。
二、大胆地取舍——把时间用在点子上在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进行朗读指导。
因为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大榕树的生机勃勃。
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更是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出了作者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
第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
将阅读进行到底--谈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羊式” 管理; 学生很少有进行课外
的 审美意 识就 需要 有 一种客 观 的 审 美刺激 。 美的情 景往 往 能感 染 学生从 而 引起 其强烈 的 审美愉 悦 ,进而激发 学生产生获得 审美 愉悦的心理期待。审美情景的创 设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对场 景的营造 ,如可以通过教师诗化 的语 言设 计 来 完成 ,也 可 以通 过 提 供 直观 的 画 面或 优 美的 音 乐来 完成 , 隽秀别致、 雄浑壮丽的画面 或婉 转 凄凉 、 扬雄 壮 的音 乐 , 激 就 能 抓 住 学 生 的 心 并 激 起 审 美 意 识 , 自觉地 融入 到师 生对 作 品的 共同鉴赏和品味之 中。 其二 , 文教 师 以读 传 情 , 语 引 起 学生 审 美共鸣 ,从 而激 发 学生 审 美 阅读 兴趣 。 叶 圣 陶先 生 说 : “ 叙事抒情的文章 ,最好要 ‘ 美 读 ’激 昂 处还 他 个激 昂 , 婉 处 , 委 还他 个委 婉 。 所 以对 文 学作 品的 ” 鉴赏, 就要加 强朗读的比重。 如在 朗读欧阳修 的《 醉翁亭记》 叙 时,
教 育 家蔡 元培 早就 提 出:一 “ 个 真 正 的 人 完 全 不 由 知 识 的计
较, 而由感情的陶养, 就是不源于
知 育 而源 于美育 。” 不难 看 出, 在 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美学的人
文 意 识教 育 可 以宏 扬 文 化传 统 ,
事处,读 出它的简洁明快;写景
处 , 出它 的 物 美境 幽 ; 情 处 , 读 抒 读 出它的深 沉含 蓄 。特 别 是二 十 个“ 字句 , 也” 更要读 出声律的 节奏 起伏 ,音 韵 的和 谐悦 耳 。 当 然 , 朗读 的形 式要 多样 ,要把 范 读、 引读 、 齐读 、 个别 读 、 读等 多 默 种形 式结 合起 来 ,教 师要 注 意恰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课程篇课堂阅读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开展得并不理想。
课文的解读还沿袭了照本宣科的方式,课堂模式也是老一套的分析段意等。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
本文笔者以鲁迅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谈谈自己新课程下阅读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咬文嚼字:品味关键词句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理解仅限于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他们的欣赏也仅限于基于自身经验的鉴赏。
对于文章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词句,学生可能找得到,但是却分析不出其中的苦心孤诣,自然也感受不到其中的妙趣横生。
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通过“字眼”“文眼”体会到文章中更深一层的寓意。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看到这个题目,对文字敏感的人都能注意到其中的奥妙,“从……到……”这个短语结构本身就体现着某种变化,这其中包括生活空间上的,也包括精神空间上的,同时也是一种情感和心境的变化。
两个完全不相干的生活环境就通过一组关联词联系在了一起,既体现了鲜明的对照,又表现出一种顺势发展的必然性,其中暗含的情感态度也是复杂而微妙的。
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肯定都能够注意到“从……到……”这个在文章标题中很少见的关联结构,也能够很轻易地找到文章中对“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具体描写,却很难看到这种关联背后的深意。
笔者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首先请学生找到文章中关联两个部分的“关键句”,大家基本上都能够找到“我将再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这一句,然后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思考题:这个连结句是怎样起到联结的效果的?学生首先考虑到空间的转移,接着又会体会到情感的落差,感受到前后两部分的对比意味,这已经达到我的教学目的了,但没想到有一个学生表示她还体会到了情感的顺承关系,她概括为“成长的苦恼和必然”,我对她的见解给予了肯定,由此,文章中那复杂难言的微妙情绪就被学生通过关键句关键词的解析体会出来了。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论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论文第1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应对策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将无声的文字内容和语言转换成有声的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的核心内容,朗读既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和情景美,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朗读教学,不断优化朗读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朗读教学,对学生朗读缺少指导,失去了朗读教学自身的价值。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小学生对朗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教师教,学生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为主要的状态,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没有问题意识,只知道教师怎么教,我们就应怎么做。
因此,教师在让学生朗读时,学生只是重复、机械朗读,对朗读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形式的朗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无任何意义。
1.2教师忽略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怡当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读和集体朗读。
然而,事实上教师根本没有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朗读,也没有引导学生怎样读,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指导,但缺少目的性,过度关注声音,忽略内心情感体验,注重表面技巧,忽视语文的内涵,这制约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1.3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在视觉、听觉等方面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感官需求。
因此,一些语文教师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课件制作上,并在学生朗读时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
绘声绘色的课文录音,取代了教师范读,形成了教师手握鼠标,学生紧盯大屏幕的语文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多媒体课件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变成了观众。
1.4朗读过于形式化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课堂上,存在男女生穿插阅读、个人和集体交替阅读、自由阅读和小组阅读等形式,在一节语文课堂上,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虽然贯彻了以读为本的精神,但是学生却在教师的鞭策下阅读,大部分学生均是为了应付教师而读,根本没有完全投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
小学 语 文 教学中 的朗 读指导策 略
■ 陶二梅
叶圣 陶先生说 : “ 熟读名文 ,就是在不 知不 觉之 中追求语 言的完美 。诵读的工夫 , 无论对语体 、 对 文 言都很重要 。 讨论仅仅只是知识方 面的事情 , 诵 读却 可以养成 习惯 , 使语 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 。 ” 可见 , 朗 读可以加 深学生对文章 的理解和体验 ,发展语 言和 思维 , 使学生受到情感 熏陶。此外 , 一堂好 的阅读课 的标 准是 什么? 专家认为应该 具备 三个要素 : 书声琅 琅、 议论纷纷 、 情意浓浓 。 在这三个要素 中 , “ 读” 是根 本, “ 议” 是关键 , “ 情” 是纽带 。 由此 可见 , 阅读教学中 必须重视 朗读训 练 , 要让 “ 读” 贯穿 于阅读教学 整个
教 坛 天 地
一
0
嗉 享教学新琴 一
■ 周 国 涛
作能力 的途径 , 通 过成立作文兴趣小组 , 开展作文竞 赛 等活动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 的写 作兴趣 。
三、 采用 崭 新 模 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促 进了教育思想 、 教学方式 、 学 习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下面从创设和谐课 堂、 激发学 习兴 趣 、 采 用崭新模式 、 兼顾课 堂内外等 方面来探讨语文谐课 堂
营造 和 谐 的 课 堂 教 学 氛 围 ,能消 除学 生 学 习上 的种种心理障碍 ,能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容易 使学生理解 的内容 。美国教 育家罗杰斯 曾说 : “ 成功 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理解的师生关 系 ,依赖一种和 谐 安 全 的教 学 氛 围 。 ” 因此 , 课堂教学 中, 教 师应 以饱 满 的精神状态 、 抑扬顿挫 的语调 、 幽默风趣 的语言来 调节 课堂气氛 , 做到松紧有 弛 、 严肃 活泼 , 让 学生在 轻松愉快 中学 习知识。 同时, 教师要善于克制 自己的 感情 , 做 到从 不 向学生发脾气 , 始终保 持一种平稳 、 积极 、 乐观的情绪 , 构建一种和谐 温馨 的课堂氛 围。
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首先介绍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语感和修养等方面的优势。
然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如选择适合学生阶段特点的文本、培养正确的发音和流利的语速、加强情感体验和表达等。
这些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朗读质量,并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实施这些策略将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方法、学生发展引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技能,也是培养学生语感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挑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1. 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的意义1.1 增加儿童语言输入语言输入是培养儿童语言能力的基础。
通过朗读教学,可以给儿童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丰富他们的词汇量、语法结构和表达能力.朗读教学不仅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提高对语文材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 提高儿童听说读写能力朗读是儿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反复朗读和模仿,儿童不仅能够提高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阅读理解和书写技巧。
通过朗读教学,儿童可以锻炼口腔肌肉,提升发音清晰度和语音准确性,提高阅读流畅度和准确性。
1.3 培养语感和修养朗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感。
通过感受文本中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儿童可以提高对语言美的欣赏和感知能力。
朗读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修养。
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和经典材料,儿童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的意义在于增加儿童的语言输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培养语感和修养。
这些是儿童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得到重视和积极开展。
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
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摘要:兴趣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相对而言还是较为枯燥乏味的。
教学质量要是想得到提高,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读和写的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读与写的能力培养绝不能摆脱一个完整的体系,二者要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做到让学生读之有益、学之有味,让老师可以有一个针对阅读和写作相互融合、相对统一的教学观念,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促进整个读与写的水平的整体提高,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找到一个好的阅读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读与写引言:读与写这两个阅读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的相互分离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教学方式。
但就目前的小学教学来看,很多老师都出现了此类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单一的将重点放在阅读上,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存在很大弊端的方式。
读与写没有得到有机结合,这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肯定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无法得到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也将遇到很大的沟壑。
所以老师在上课教学是应当主动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要做到探讨和分析阅读资料的同时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使读和写的比重得到相对的平衡,二者互为表里,相对统一。
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阅读的成果才会最佳,所以老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可以掌握读与写的融会贯通,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写作的同时,加强对阅读的文章的理解,还可以为学生在阅读阶段提供非常坚实的基本保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指导策略(一)在写作的感知度上需要加强,平时的佳文美句的积累需要强化我们发现学生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作文,我们在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调研中就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且发现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日常学习中并没有刻意的去针对阅读素材和美文中出现的优美的句子和词汇进行一个有效的综合积累,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效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效指导策略摘要:朗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是教学的主线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受到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但是,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常常会出现学生朗读效果不佳的状况。
这样现象的产生,多半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语文知识,对朗读的目标、意义、方法理解不到位导致的。
因此,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通过有效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提升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指导策略前言:朗读是一种多元性的语文学习活动,它不仅需要发出声音,还应匹配一定的情感,同时要通过眼睛看,准确的将文字读出来。
这样需要内在、外在共同合作完成的学习项目,可以锻炼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做到表达能力的提升、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时,应从目标的明确开始,让学生理解朗读的意义以及利好,并经过朗读方法的掌握,不断提升其朗读能力。
一、明确朗读目标,规范指导朗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应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龄效的特点,使其明确朗读的目标,而后带着目标进行朗读,并进行规范性的指导,使学生明白朗读是为了什么,这样学生朗读时,才可以进行认真的朗读,并有效的完成朗读目标。
因此,教师进行朗读目标明确时,可从朗读声音要洪亮、字音要准确、情感要饱满等方面,进行规范。
如,朗读《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朗读这篇课文的目标,并以规范化的指导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朗读才可以做到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并且情感饱满。
这样的目标明确为主的指导方式,教师可先进行示范朗读,经过自己的示范性朗读,让学生明确目标。
这就要求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进行示范性朗读时,自己做到仿佛身临其境,好像自己就是在雪地里,感受着“下雪了”的快乐,使学生受到熏陶,继而朗读时模范教师的朗读情感表达方式,做到绘声绘色的朗读,达成朗读目标的同时,使得规范性的朗读目标要求了然于心,为有效的提升朗读能力做好方向上的指导。
二、了解朗读意义,巧妙点拨朗读是陶冶情操的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可通过让学生了解朗读的意义着手,进过教师的巧妙点拨。
从阅读到“悦”读有效指导策略论文
从阅读到“悦”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重语言知识处理,轻阅读能力培养,对教材知识点的“细嚼慢咽”,不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所以英语“悦”读教学的有效指导方法值得探讨。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悦”读有效指导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31现实中的阅读教学与学生“悦”读能力的培养存在着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研究符合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的“悦”读教学途径,探求“悦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要注重词汇教学的整体性和情境性词汇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它有自己的搭配,还有上下文联系。
大部分课文的故事性或描述性很强,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编一段话,并和课文有关的词汇巧妙地连接起来。
如在教7b unit 1 dream homes的阅读课中,我看到文中词汇很多:wooden, town, sea,beach,balcony等三十多个词汇,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习单词,上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海边公寓的图片,并对图片做了以下描述:look,this is my new house near the sea.it is a wooden house.the house is in a quiet street.after school i can take a walk on the beautiful beach.there is a big garden near our house.在描述时我再次把生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加深印象。
学生聚精会神的看着画面,饶有兴趣的听着我的描述,看到他们快乐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听懂了我的描述。
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英语的信心,又让课文与词汇紧密联系起来。
二、巧妙导入课文课文的导入实质上是课文内容的最初呈现,也是课文教学的“序曲”。
巧妙而恰当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摘要:在小学教授语文的过程中,课后阅读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的语文语言技能有积极作用。
因此,有必要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外阅读。
在语文小学开设课外阅读课时,语文教师应选择有效的策略来指导学生,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取得更理想的成绩,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机会和水平。
关键字:语文小学;课后阅读;训练策略前言:《中国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范围,鼓励更少的问题,多读书,多读书,多读书,多读书。
” 《生活标准》反映了该国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课后阅读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阅读应该成为学生的终生习惯。
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
课外阅读与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审美趣味和文化成就四个方面密切相关。
因此,只有热爱阅读,一个人才能更爱语文,只有快乐阅读才能更好地利用语文知识。
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当前的初始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中,课后阅读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和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水平。
通过阅读课外学生,学生可以学到更多关于课外知识和内容的知识,鼓励他们积累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并为将来的进步提供帮助。
其次,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在各种基础班中,阅读语文的能力非常重要。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还可以通过广泛阅读使学生掌握重要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最后,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语文是语言学科的一部分,全面的语文技能的发展也应以语言为基础。
课外阅读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掌握语言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技能。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问题和不足(1)课外阅读的内容比较单一在小学教授语文课程的同时,学校和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课后阅读,但课后阅读的实际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
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
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
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
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
飘溢着浓浓书香。
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
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才能开发心智。
主动去了解、研究。
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
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情朗读的指导策略
色 的 神 态语 气 。苏 珊 就 仿 佛 是 “ ” 我 的妈 妈 , 调 语 舒 缓 , 常 有 爱 心 ; 我 ” 个 小 孩 子 , 砸 伤 手 时 非 “ 是 被 伤 心 痛 苦 。 学 生 的 表 演 惟 妙 惟 肖 , 气 也 很 到 语
三、 乐, 配 以情 激情 的朗读
养 和 内涵 的重要 途 径 。我认 为 , 导 学 生感 情 朗读 人 的情 感产 生往 往具 有综 合作 用 。在 欢乐 的情境 氛 指
要 牢记 五点 策略 。
一
围中, 人会 产生 愉 快 的情 感 ; 悲 愤 的情 境 中 , 就 在 人 会 产生 悲愤 的情 感 。文 艺 作 品之 所 以感 人 , 因为 是
小 学 教 材 大 都 是 图 文并 茂 , 以利 用挂 图 、 可 插 投 多 帮 人情入境 , 有的学生模仿 出来 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 图 、 影 、 媒 体 等 模 拟 文 本 中 的 情 景 , 助 学 生 感 引 这 师 。教师 范读 时 的语 气 、 态 、 情 、 态 都 能 作 为 理 解 、 悟 , 出学 生 有 感 情 地 朗 读 , 样 也 能 更 语 表 体
文的感情基调是高兴的, 还是悲惨的; 还可减少朗读 是表演 体会 情 境 ; 是 语 言 描 绘 情 境 。 教 师 应 创 六 激发学 生的学习情感 。 训练的无 目的性, 加强针对 性,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设具体生动 的场景 , 再加上学生天性爱模仿 的特点 , 范读能使学生很快
要求。感情朗读 , 作为朗读的最高要求 , 是在准确把 学生的感情 , 使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得情感信息, 进而
握 和领会 文章 内容 、 刻体会 和感 悟 思 想情 感 、 复 较 好地 感悟 到语 言 文字 的情感 内涵 。 深 反 琢磨 和透 析语 言魅 力 的基础 上进 行 的 。有感 情 地 朗 读课 文不 仅 可 以让 学 生 体会 到文 章 的音 韵 之 妙 、 意
小学语文开展阅读教学的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开展阅读教学的策略论文一、以读为本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
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有些同学读出惊奇的语气,有些同学读出得意的语气……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的教学理念。
"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机械重复,而是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
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这些内容,然后才是怎样读好的问题。
如要求孩子们在读中找出不会读的词语;读准词语的音;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后把不明白的地方告诉老师,以便顺学而导;读流利课文;读中体会文章的标点符号、词语、句子表达的效果,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读中要求领悟修辞表达的妙用;读中发现文章重点段落的构段方法;读中揣摩文章写作的顺序……只有把读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习得方法、运用语言、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读中感悟到语言的点点滴滴的妙用。
二、读中感悟感悟,感知而领悟。
在读中领悟。
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学生对课文有所领悟,有利于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是谓"善教者授其法也"。
小学课文都是经编者精心推敲选择的佳作,均有启智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特别注意对重点语句的点拔,诱导通过朗读吟诵,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诵读指导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诵读指导策略作者:马红艳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15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齐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实际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而正确地运用诵读这一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心、眼、口、耳各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诵读,加强对学生进行诵读的训练和指导。
一、提出诵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诵读,做到胸中有数,能够避免诵读的盲目性,提高诵读的效果。
因此,在每次诵读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训练重点提出指向性的问题:或理解什么内容,或诵读达到怎样的要求,或思考什么问题等。
提出的问题一要具体,二要适中。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是写百草园的景色。
如果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段景物描写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读后不容易回答正确,因为这样设计的问题太抽象。
如果改为:这些景物各具怎样的形态?哪些句子写声音?哪些写色彩?哪些是写味道?等,这就具体了,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读课文后容易回答。
所谓适中,一是指问题的多少要适量。
过多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效果不佳;过少浪费时间,效率不高。
二是指问题的难易要适度。
教师提出问题,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即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思考后能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那么,怎样才合“度”呢?应根据学生水平而定。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以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留足诵读的时间学生要诵读就要有诵读的时间,有了充裕的诵读时间,才能边读边思考,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才可以参与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足诵读的时间。
留给多少时间,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读《背影》一文,如果让学生把课文结构层次划分出来,就要留给一定的时间;如果再把课文第二部分划分层次,还应给学生一些诵读的时间;如果再让学生画出写父亲的服饰、动作、语言的语句,也应该给学生一些诵读的时间。
阅读教学中的美读指导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美读指导策略作者:聂荣才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1年第11期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对阅读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阅读教学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
“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
”可见美读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
然而,朗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朗读时间不充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讲解和分析充斥整个课堂),朗读训练缺乏指导,缺乏目的,缺乏层次(曲解以学生为主体,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的自主异化为自流)。
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充分体现朗读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训练过程。
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的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的熏陶,加强美的熏陶。
充分有效地读书就要“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杨再隋语)我们要研究读的目的,读的方法,读的时机,读的检测,提高读的质量。
1 教师范读,引发情感共鸣“该出手时就出手”,教师的范读有其主导的必要作用。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能准确地传情达意,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积极情感,引发情感共鸣。
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因此,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学习运用语气、语速、语调等技巧,在教师情感的引发下,通过对课文情感的领悟,积蓄了丰富而炽热的情感,心潮澎湃地进入朗读实践。
但是,教师的范读也要适时和适量。
过早地范读,以教师的情感替代了学生对课文的体验,限制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少了思考和想像的空间。
经常性地范读,谨防学生纯粹地模仿,养成依赖思想。
另外,教师也不宜全文、大段的范读,这样,容易成为教师的表演,减少了学生练习朗读的时间,只有在关键句子上,在学生的情感体验表达不上来时,给予必要的示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教学中诵读的有效指导策略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
、眼、口、耳齐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而正确地运用诵读这一教学手段,调
动学生的心、眼、口、耳各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
忆,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诵读,加强对学生进行诵读的
训练和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诵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
情感。
同时,诵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
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
高效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诵读指导要明确诵读要求,进行有效指导;要创
设教学情景,营造诵读氛围;要学会表达交流,拓展文化积累。
一、要明确诵读要求,进行有效指导
南宋朱熹说:”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
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
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
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还要眼到口到心到,全身心地投
入,从抑扬顿挫的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诵读要注意三个层面要求:一是有声有色
,二是正确流利,三是富有感情。
根据学生的特点,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有效诵读。
首先诵读要有声,李雪健说”没声音再好
的戏也出不来”,诵读时学生就是演员,古诗词文本就是剧本,根据剧本要求学生读时可大声朗读,气势
磅礴,体验壮志豪情;也可低声呤诵,韵律宛转,想象诗情画意。
其次正确流利地诵读则是指文中的准确读音和正确的节奏,不误读字音和不读破句子,古诗文诵读要重视
其韵律感、格律感。
”诗歌是一种有格律的语言。
它节奏和谐,它声调抑扬顿挫,它押韵。
”①朗读时要指
导学生读准读音,特别是课文中有注音的、多音字,如可汗、燕山。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可以按音节兼
顾意义来划分如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
故人╱具鸡黍。
也要注意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还要根据古代文化常识
,正确划分节奏。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还可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再次是有感情,诗歌诵读的感情是通过语气轻重、语速快慢和语音高低来体现出来。
教师可以示范诵读技
巧进行有效指导,为学生朗读,是介绍优秀作品,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言感知能力的好方法,教师
在朗读时,要掌握朗读技巧,有声有情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你在教《岳阳楼记》时的激
情配乐朗读,就深深吸引学生和在场听课的老师。
让学生多听听录音带中播音员的朗读。
杜伟东在《普通
话朗读指导与点评》一文中提出”字正腔圆的语音会使你朗读魅力四射”②。
通过多听录音,揣摩朗读时的
语气轻重、语速快慢和语音的高低。
教师指导时不要只有一个模式,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对对诗
中形象、情味等,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
因此,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诵读,拿什么腔什么调读都可以。
只要真正进入角色,发挥主动性、读出语文的味道,读出语文的表现力感染力就行。
二、要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诵读氛围
要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就必须有师生情感的共同投入,创设
教学情景,营造诵读氛围,引起学生积极的
、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
行的、快乐的事情。
创设情境式朗读可用故事设景,在朗读前,可以先将朗读内容编成一个非常优美的故
事,吸收学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或用图画设景,在我国古老的文化建构中,诗与画是一对十分密
切的姐妹艺术,所以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使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互相生发,相得益
彰。
或用歌曲呤唱设景,历来古诗就讲究”吟”。
在许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我们也都能看到古代文人
摇头晃脑吟唱诗句的情景。
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境,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有效落实
朗读教学目标。
三、要学会表达交流,拓展文化积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
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
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初步学会文
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
神。
学习语文要为人们的日常交际服务,应具有日常交际工具的功能。
而人们的日常交际最主要还是通过
口头表达的形式来进行的。
朗读是说话训练的最有效方法,通过朗读领悟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提高审美
情趣,激发情感之美,激发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积累语言知识,发展学生智力,陶冶美好情
操。
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课堂中重视朗读,锻炼学生胆量,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
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和拓展文化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表达思想
、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
出声的读,方能读准字音,大声朗读,方能有抑扬顿挫。
读出语感,体会词语的
妙用,悟出篇章结构的章法与机巧,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都会在朗读中得以解决,而且还会在”润物细
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不经意中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
章都会受益匪浅。
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听录音看视频,自己范读
,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通过训练,学生的朗读有气势有感情,可谓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
更为重要的
是,学生在朗读中体味到了语言的魅力,领会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特色,而且能够将自己的看法用准
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课堂效果非常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