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专题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4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4(原创版)目录一、古代汉语的发展演变1.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2.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3.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例子1.《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答案2.《中国古代文学(B)(2)形考任务 124 答案》3.黄庭坚的名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4.江西诗派所谓的一祖三宗正文一、古代汉语的发展演变古代汉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逐渐发展,朝着一个形体一个意义一个音节的结构类型进化。
这使得古文字的表达能力更加丰富,也为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也在不断增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书写方式也逐渐规范。
这为汉语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便利。
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体现古代汉语特点的例子。
如《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答案中提到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两山排闼送青来”,以及《中国古代文学(B)(2)形考任务 124 答案》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明月夜,短松冈”。
宋代词人秦观的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也被苏轼赞赏,并曾题写在扇子上。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汉语的优美,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古代汉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黄庭坚的诗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出自《寄黄几复》一诗,是宋代诗歌中的佳作。
这句诗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了江湖漂泊的艰辛,展现了诗人的才情。
江西诗派所谓的一祖三宗中,一祖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杜甫的诗歌作品以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江西诗派的“三宗”则是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他们的诗歌风格各具特点,共同为宋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古代汉语的发展演变和古代文学作品的传世,为我们研究古代汉语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古代汉语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
古代汉语专题一、文章分析1汉字的作用题干: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基于你对汉字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结合具体案例,谈谈你对“汉字的作用〃的理解。
要求:1.理论联系实际,不空谈。
2.字数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汉字是国家事务管理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工具;汉字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重要手段;汉字记录了生产技术,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发展;汉字为中国历史记载提供了最好的手段;汉字是文化教育最重要的工具;汉字被用来著书立说;汉字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
.占文店铺牌匾上图是某市一家店面的牌匾,使用了古文字体。
请根据所学古代汉语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这五个字形的字体类别,并写出对应的简体字形;2.在图书馆、书店查询专书《说文解字》或在线查询“说文解字〃,列出对这五个古文字形的结构分析;3.结合招牌的字形含义,分析说明该店铺销售何种货物。
参考答案:1.该店铺牌匾的五个占文字为小篆字体,对应的简体字为“百草善成堂〃。
2.根据《说文解字》相关解释,可以得知各字的形体类别。
分别为:百:会意字,十十也。
从一白。
数,十百为一贯。
草:形声字,从叫|、早声。
草斗,栋实也。
善:会意字,善,吉也。
从言言,从羊。
成:形声字,就也。
从戊、丁磬。
堂:形声字,殿也。
从土、尚磬。
3.根据“百草善成堂〃字义,结合古代有“神农氏辨药尝百草〃的神话故事,可以推测出该店铺销售的是与中草药相关的货物。
2. “守株待兔”解析题干:图1 图2从学龄前时期,我们就会接触到“守株待兔〃这个成语。
知其然,应知其所以然。
观察上述两幅图画,请问:1你认为哪幅图画表达成语含义更为准确?为什么?2.查询《说文解字》或者在线查询“汉典网〃,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朱〃造字时的字形;用六书理论解释“朱〃用了哪种造字法。
A.'B.TC."∣D.3.请概括说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区别。
参考答案:1.图2更准确。
一是从古代汉语汉字知识来看,“守株待兔〃的“株〃字,本义是树桩子,它由义符"木〃和"朱"组成,侏〃又可以看作"朱"的声符。
古代汉语专题
古代汉语专题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早)自来谢项王。
”这句话中,“蚤”和“早”的关系是A、异体字B、古今字C、繁简字D、通假字答案:D2.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且表示比喻的是A、船载以入B、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C、范雎到秦,王庭迎D、(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答案:D3.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乡:回声一声音B、色:脸色一颜色C、狱:案件一监狱D、坟:土堆一坟墓答案:D4.在“使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倍畔”与“凡民有丧,葡匐救之”中的“官府”与“葡匐”分别是A、合成词、连绵词B、合成词、单纯词C、词组、单纯词D、单音词连用、词组答案:C5.下列各组字中,都是形声字的是A、贡财败贞B、锦锯钙锥C、摩孥拿拜D、昩景昶昙答案:B6.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谓语前置的是A、大哉,尧之为君!B、子邪,言伐莒者?C、吾谁欺?欺天乎?D、甚矣,汝之不惠!答案:C7.下列句子,有形容词用作使动用法的句子是A、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
B、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以拙人。
C、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D、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人。
答案:A8.下列各句中,有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A、项伯杀人,臣活之B、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C、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D、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答案:D9.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A、射之,豕人立而啼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踵门而告文公答案:A10.在“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和“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中,“睡觉” 与“消息”分别是A、合成词、合成词B、词组、词组C、合成词、词组D、词组、合成词答案:B1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是A、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D、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3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3摘要:一、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1.古文字的起源与早期发展2.中古文字的演变与成熟3.晚古文字的定型与传承二、古文字的结构与特点1.古文字的构造原理2.古文字的构造类型3.古文字的结构特点与演变趋势三、古文字的音韵与语义1.古文字的音韵特点2.古文字的语义表达3.古文字的音韵与语义关系四、古文字的传承与影响1.古文字的传承途径与方法2.古文字对后世的影响与价值3.古文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正文: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三主要围绕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结构与特点、音韵与语义以及传承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首先,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
古文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骨骼等器物上的原始记号,经过早期发展,到商朝晚期和西周时期,中古文字逐渐演变成熟。
晚古文字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型,秦汉时期传承至今。
其次,古文字的结构与特点。
古文字的结构包括构造原理和构造类型。
构造原理主要采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法。
构造类型则包括单一构造和复合构造。
古文字的结构特点表现为简化、规范化和形声化。
再次,古文字的音韵与语义。
古文字的音韵特点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
古文字的语义表达则通过文字的构造方法来实现,如象形字表示具体事物,指事字表示抽象概念,会意字表示多种意义等。
古文字的音韵与语义关系密切,相互作用。
最后,古文字的传承与影响。
古文字通过传统的识字教育、经典文献的传世以及书法艺术等形式传承至今。
古文字对后世的影响与价值体现在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书法艺术等多个方面。
当前,古文字研究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一、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对汉字进行思考,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上古结绳而治.岳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央。
”这里把文字与八卦、结绳看做同类事物,而前者是由后者发展演变来的。
《系辞传》的作者认为,文字这类事物是从天地万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象”,它们的作用在于沟通神明,表现万物,因而可以用于治理社会,了解事物。
先秦的学者对于汉字的构造也有所思考,《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
这一时期,人们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
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李斯编写了《仓颉篇》,赵高编写了《爰历篇》,胡毋敬编写了《博学篇》。
他们对汉字的形体和用字都进行了规范,并以之作为朝廷制定的标准字样,用于正字与教学。
二、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1、许慎创造了“部首”。
2、部首是《说文解字》各部字的第一字,也是每部字所共有的偏旁。
《说文解字》按照偏旁相同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
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部首”。
3、许慎用540个部首统摄了9353个汉字,不仅建立起汉字部首系统,而且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揭示了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建了一种优秀的范式。
另外《说文解字》的编排方法为辞书的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三、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连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1、郑樵、戴侗等人在许慎的“六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汉字子母、父子相连的理论。
古代汉语专题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一。
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单选题(3分)3分A.先秦B.东汉C.魏晋D.三国正确答案:A2.汉字学创建于()时期。
单选题(3分)3分十六国D.晚唐正确答案:B3.()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单选题(3分)3分A.《汉书》B.《诗经》C.《周礼》D.《三国志》正确答案:C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
单选题(3分)3分A.太学B.大学C.中学D.小学正确答案:D5.“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出自扬雄()。
单选题(3分)3分A.《博学篇》B.《说文解字》C.《易经》D.《扬子云集》正确答案:D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
单选题(3分)3分A.《系辞传》B.《说文解字》C.《山海经》D.《尚书序》正确答案:B7.提出“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等说法的是()。
单选题(3分)3分A.《大禹谟》B.《尧典》C.《左传》D.《公羊传》正确答案:C8.提出“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等说法的是()。
单选题(3分)3分A.《老子》B.《庄子》C.《尸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D9.写出了汉字学经典著作《仓颉篇》的是()。
单选题(3分)3分A.仓颉B.李斯C.胡毋敬D.赵高正确答案:B10.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指的是()。
单选题(3分)3分A.《仓颉篇》B.《山海经》C.《说文解字》D.《大荒北经》正确答案:C11.唐()注《汉书》曰:“小学谓之文字之学也。
”单选题(3分)3分A.颜师古B.李白C.胡亥D.赵构正确答案:A12.宋晁公武著有()是研究汉字学的重要著作。
单选题(3分)3分A.《郡斋读书志》B.《汉书艺文志》C.《隋书经籍志》D.《魏书地理志》正确答案:A13.提出形音义互求方法的是()代著名学者段玉裁。
单选题(3分)3分A.清代B.三国C.隋代D.唐代正确答案:A14.著名学者()认为研究汉字的学问、训诂等“小学”应改为“语言文字之学”。
古代汉语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期末纸考卷考题目答案
【题库】古代汉语专题-客观题一、单选题二、1、“六书”的类别名目是()提出的。
(2101)三、 A、《汉书·艺文志》 B、《说文解字》 C、《周礼》答案:《汉书·艺文志》2、汉字“伐”古文字形的汉字结构类型为()。
(2101)A、象形字B、会意字C、指事字答案:会意字3、汉字“北”古文字形的汉字结构类型为()。
(2101)A、象形字B、会意字C、指事字答案:会意字4、“画成其物,随体洁屈”是许慎给六书当中()所下的定义。
(2101)A、象形B、会意C、指事答案:象形5、《说文解字·叙》说“上、下”二字的构字类型是()。
(2101)A、象形B、会意C、指事答案:指事6、《说文解字·叙》说“考、老”二字的构字类型是()。
(2101)A、形声B、转注C、会意答案:转注7、许慎说“建类一首,同意相授”,其下定义的对象是()。
(2101)A、转注B、形声C、假借答案:转注8、许慎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其下定义的对象是()。
(2101)A、转注B、形声C、假借答案:假借9、现在常见的六书排列顺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确定下来的。
(2101)10、 A、班固《汉书·艺文志》 B、许慎《说文解字·叙》 C、张参《五经文字·叙》答案:张参《五经文字·叙》11、下列字形中,属于会意字的是()。
(2101)12、 A、哀、问 B、牧、取 C、安、吻答案:牧、取13、下列字形中,不属于形声字的是()。
(2101)14、 A、辨、基 B、赌、松 C、从、降答案:从、降15、下列现代人书写的书法条幅中,简体字转换为繁体字出现错误的是()。
(2101)16、答案:17、下列关于汉字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2101、2107)18、 A、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系统B、汉字字形是孤立存在的C、汉字体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答案:汉字字形是孤立存在的19、关于小篆的论述,错误的是()。
古代汉语语法专题大全
古代汉语语法专题大全第一讲绪论一、古汉语的概念和范围。
1、从时间上看,在“五四”以前的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它是通过书面形式保留下来的。
2、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尚书·盘庚》)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尚书·说命上》)玩物丧志,玩人丧德。
(《周书·旅獒》)《史通·杂说》:“晋楚方言,齐鲁俗语,六经诸子载之多矣。
”《史记》中也夹杂着不少方言口语,而《汉书》在语言上却主要是模仿先秦。
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也是在不断地发展着的。
而书面语却不愿意发展了。
于是,此两者便渐渐有了差异。
到六朝时,文人也多不满意作文的一味仿古,所以也开始书写当时的口语。
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及至唐代,故白话发展达到成熟期。
当时出现了一种说唱形式的,称为“变文”。
(“变文”原称“转变”,原用以宣传佛经故事。
常常是一幅图加上一段文字,有些像我们现在的小人书。
)古白话到了宋元明发展到最高阶段。
二、古汉语语法教学体系。
实际上,我们所讲述的,是一种共时的语法。
以先秦为基础,兼顾两汉的和古白话。
三、古今语法的主要不同点。
语法,包含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词法,是指词的结构和部分变化形态的规则。
句法,是指用词造句的规则。
例: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现代汉语语法相同)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了)1、文言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优。
(1)文言中的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复音词。
例:骊(黑马),浸(渐渐),驰(放松),稚(年轻),日(太阳)等。
(2)文言的单音词包括在鲜蛋汉语的复音节词中。
例:蚁(蚂蚁),月(月亮),厌(厌恶),朋(朋友)等。
(3)文言的词组在现代汉语中成为一个复音词。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三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三一、古代汉语的概念和特点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的语言现象。
古代汉语是汉字记音文字的说文解字方式,是古代汉语教育学科的基础。
古代汉语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第一,汉语是古代汉语文化的传承方式。
古代汉语是古代文化的一种方式。
它是以书面文字为表现形式的一种语言。
第二,汉语是古代文化的传承方式。
古代文化是通过书面文字为传承回承的文化传承方式。
古代汉语是通过文字的传承方式,是书面文字的传承方式。
第三,汉语是古代汉语的基础。
汉语是古代文化的基础。
古代文化是以书面文字为基础的文化。
古代汉语是古代文化的基础。
二、古代汉语的发展过程古代汉语经历了从简切到繁华的发展过程。
从最初的简切文字到到汉字符号的繁华后来,古代汉语史就是沧海一粟的实例。
不过,古代汉语的发展并不完全是一片一片刚刚染上印度红色的故事。
到《汉书》和《汉书》,我们对古汉语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
例如《汉书》中就有一些关于古汉语的早期形态和早期语汇的一些记录。
《汉书》中是1:30的字标。
从这些文字的表达方式、字体、语气等方面可以了解一些古代汉语的形态。
三、古代汉语的影响古代汉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对中国文化和国际文化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古代,古代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交流方式,是中国儒家思想的载体。
古代汉语的发展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汉语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表征之一。
古代汉语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全世界人民都应该重视。
在当今社会,古代汉语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人们生活中,古代汉语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一部分。
四、古代汉语的研究古代汉语的研究在当今社会也是非常活跃的。
通过在古代文献中的语言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宗教、文化和其他方面,以及古代汉语的形式和演变。
古代汉语的研究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古代汉语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通过古代汉语的研究,我们可以促进中国文化的交流和交流。
古代汉语专题之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字与后面括号里的字关系与“佗: 他”两字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 ) A、螾(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征)。 C、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公子取(娶)季 ,生伯儵、叔刘。
(11) 洪水横流,氾(泛)滥于天下。(《孟子·许 行》) (12) 孟子曰:无(毋)或(惑)乎王之不智也。虽 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未 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13) 不临深谿(溪),不知地之厚也。(《荀 子·劝学》) (14) 故不积蹞(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5)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16) 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剱(剣)养。(《韩非 子·五蠹》)
(三)简答题 1、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造字本义 是昏暮,但是它被借用作语言中的否定性的 无定代词,后来用“暮”字表示昏暮的意思。 疲劳的意思本来用“疲”字表示,但古书里 常用“罢”来代替“疲”,表示疲劳。请分 析一下这两种用字现象各自的性质,并说说 它们的区别。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括号中的字都具有 一定的对应关系,请指出它们的关系属于假 借字、古今字、异体字中的哪一类。 (1) 姜氏何厌(餍)之有?(《左传·郑伯 克段于鄢》) (2) 臧宣书逆晋师,且道(導)之。(《左 传·鞌之战》) (3) 公惧,隊(墜)于车,伤足。(《左 传·公孙无知之乱》) (4)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 封不树,丧期无(無)数。(《周易·系辞 下》)
(二)多项选择题 1、指出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 ) A、反——返 B、芸——耘 C、归——馈 D、塗——途 E、知——智 2、 指出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是( ) A、时——伺 B、脩——修 C、伯——佰 D、辟——避 E、矜——鳏 3、指出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是( ) A、溪——谿 B、志——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遁——遯 D、隙——隟 E、敛——殓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1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1答案一、简答题1.古代汉语有何特点?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人民的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字音:古代汉语的字音与现代汉语存在区别,主要体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
例如,古代汉语的一些辅音在后来的发展中发生了变化,而且声调的使用也与现代汉语不同。
- 词汇:古代汉语的词汇比较繁琐,有很多古老的词汇,有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
- 语法: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句式多为主谓宾的结构,没有现代汉语中的复杂的修饰成分。
- 文化影响:古代汉语中的许多词汇和表达方式都带有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色彩。
2.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并简要介绍各个阶段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上古汉语(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上古汉语是古代汉语的最早阶段,受到古代中国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影响。
其特点是字音较古老,词汇较繁琐,语法结构相对简单。
- 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至公元14世纪):中古汉语是古代汉语的中期阶段,受到佛教经典翻译和外来语言的影响。
在中古汉语中,字音发生了一些变化,词汇增加了一些外来词,语法结构相对复杂。
- 近古汉语(公元15世纪至20世纪初):近古汉语是古代汉语的后期阶段,受到外来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近古汉语的字音和词汇已经比较接近现代汉语,语法结构也趋向于现代汉语。
3.古代汉语中的“四声”指的是什么?它们分别如何发音?古代汉语中的“四声”指的是声调,用来区分词义。
它们分别是平声(第一声)、上声(第二声)、去声(第三声)和入声(第四声)。
•平声:发音平坦,声调平稳。
例如,“父”、“山”。
•上声:发音上扬,声调上升。
例如,“母”、“上”。
•去声:发音下降,声调下降。
例如,“地”、“后”。
•入声:发音浊,声调降低。
例如,“穷”、“心”。
二、分析题1.根据以下句子,分析并解释古代汉语中的“按语法词类分类”的特点。
在古代汉语中,按语法词类分类是将词语按照其在句子中的功能和用法进行分类。
古代汉语专题(121202)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专题(121202)-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早)自来谢项王。
”这句话中,“蚤”和“早”的关系是A.异体字B.古今字C.繁简字D.通假字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2、《李将军列传》:“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句中“苦”的用法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D.名词用作状语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3、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A.然煮烹烧B.徒道建造C.鄙阶阵都D.物特牢牺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4、《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这句话中“但”的词性是A.转折连词B.范围副词C.情态副词D.程度副词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关系的一组是A.叛畔采彩B.原源昏婚C.知智扣叩D.责债桮杯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6、下列各组汉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上下甘未B.曰末一果C.瓜又亦刃D.上云寸中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7、在“失期,法皆斩”中,“法”当作A.宾语B.定语C.主语D.状语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8、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A.射之,豕人立而啼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踵门而告文公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1、下列字母中不属于全浊声母字的是A.並B.澄C.定D.日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2、《李将军列传》:“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句中“苦”的用法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D.名词用作状语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3、下列句中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B.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C.人狂我,我焉得不狂也D.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4、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A.射之,豕人立而啼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踵门而告文公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5、在“失期,法皆斩”中,“法”当作A.宾语B.定语C.主语D.状语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6、下列汉字中,属于象形字的是A.牧B.村C.行D.本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7、下列各组汉字,都属象形字的一组是A.目眉象人木B.具走行羽刃C.马本虫佳鸟D.上鱼然燕奉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8、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关系的一组是A.原源、张胀B.叛畔、反返C.采彩、极及D.责债、杯坏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1、《论语·子路从而后》:“(丈人)植其杖而芸。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三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三1. 请列举一些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如成语和俗语等。
- 成语:四面楚歌、天下无敌、一日千里、有目共睹、见利忘义、不可救药、黔驴技穷、画蛇添足、狐假虎威、鸡犬不宁。
- 俗语:天塌不下来、大过年的、青出于蓝、不打不成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美中不足、不是滋味、水至清则无鱼、一边倒、讲道理。
- 古诗词:庐山谣、登高、将进酒、长恨歌、静夜思、滕王阁序、雨霖铃、卜算子、江雪、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式有哪些?请给出例子并简要解释其意义。
- 虚实相生句:形式上虚,实际上是实的。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转折对比句:一句话中出现对比或转折的情况。
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并列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用连词或标点符号连接的句子,具体有并列结构、主谓结构、主语结构以及宾语结构等组成。
如“鱼跃此时海,花开彼岸天”。
- 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劝告等的句子。
如“请看左右两岸的山,一道朝阳铺满山巅。
”- 疑问句:陈述意义的语句变成疑问语气。
如“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3. 什么是古代汉语的“八股文”?古代汉语的“八股文”指的是在明清时期,应试教育中对于文化方面考试内容的严格规定,文化复习时都有八种固定的格式作为参照范例,是一种套路化的说写方式。
在八股文中,一篇文章被分为八部分,即“状物、描写、承题、起讲、正议、贯末、赣宾、拗句”等八个部分。
这种写作方式具有一定的千篇一律的特征,难以体现作者的思想和创造力。
在现代已经逐渐淘汰,但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较大的影响。
古代汉语专题讨论题目大全
古代汉语专题讨论题目大全
一、甲骨文研究
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
甲骨文的文字特点与演变规律
甲骨文中的商代社会生活记录
甲骨文与其他古代文字的比较研究二、篆书的发展与演变
篆书的起源与早期形态
篆书在秦代的统一与规范
汉代篆书的继承与发展
篆书对后世书法的影响与价值
三、简牍帛书的语言特点
简牍帛书的文字特点与书写风格
简牍帛书中的语言结构与语法特点简牍帛书中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简牍帛书与其他古代文献的比较研究四、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与声母韵母系统古代汉语的声调及其演变规律
古代汉语的语音变化与方言差异
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五、繁体字与简体字的比较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起源与演变历程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影响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优缺点比较评价
汉字简化与规范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六、先秦诸子的语言风格
先秦诸子的语言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先秦诸子语言风格的文化内涵与影响
先秦诸子语言风格的异同比较研究
先秦诸子语言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七、古代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修辞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作业一,1. 《说文解字》以“六书”理论为中心的文字学正式创立。
2.3. 古代的文字,秦以前流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如:甲骨文、金文。
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4. 卢戆章卢戆章《切音新字序》,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简字全谱》5.结绳说、书契说、八卦说、仓颉说、画图说。
6.图画文字7.图画刻划符号8.甲骨文龟甲、兽骨。
9. 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0.金文11.战国时代12. 小篆形体匀称,笔画婉转流畅,象形程度不断降低。
13.1415.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16. 秦国篆书改篆书的形象化而为点划符号化;字形改篆书的圆长而为方扁;笔划有折无转,并有波挑。
方笔和圆笔兼用。
17. 小篆隶书18. 碑刻、砖刻、简牍19. 笔画横平竖直,不再有波势,收笔不再上挑,以顿笔收笔,左撇不再有粗的收笔,采用了草书的细尖,右捺不上挑,但有捺脚,楷书较为集中,稍显竖长。
二,简答1.东周已有些探索汉字学的零星材料了。
“六书”之名始见《周礼》,而学者大多认为《周礼》是春秋时期某人所作。
仓颉造字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文献《世本》、《韩非子》等。
周代出现了童蒙识字课本《史籀篇》,旧说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编者选取了当时的常用字,编成章句、韵语行文,以便儿童学习,象后来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千字文》一样。
秦代天下一统后,文字也统一了。
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博学篇》,这些都是推行小篆的范本。
但还没有系统研究汉字的著作出现,先秦只能说是汉字学的萌芽时期。
2.部首是许慎创造的。
《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
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
《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3.4.唐颜元孙《干禄字书》张参《五经文字》3卷每字多以反切或直音注音,辨每字的异体、形似、异读、假借等。
玄度《九经字样》l卷,为补充《五经文字》而作,收字42l字。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40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5.6.孙让的《名原》1905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金石学和传统文字学的圈子﹐是古文字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一部著作宣统二年(1910)﹐罗振玉作《殷商贞卜文字考》﹐考定甲骨出土之地是殷都故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遗物﹐把甲骨文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唐兰在1935年写成了《古文字学导论》。
郭沫若他在收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的《殷彝中图形文字之一解》(1931)这篇论文里﹐指出殷周铜器铭文中的很多“图形文字”是“国族之名号”﹐一扫过去把这类文字任意释为“子”﹑“孙”等字﹐或视为非文字的图画的谬说。
上述这几位学者和其他一些学者的努力﹐古文字学终于摆脱了金石学和传统文字学的束缚﹐呈现了新的面貌。
7.汉代开始形成﹐许慎撰写《说文解字》﹐为古文学家对文字的研究作了出色的总结。
从魏晋一直到宋初﹐古文字的研究没有很大的进展。
郭忠恕《汗简》。
是按部首编排的﹐宋代﹐由于金石学的兴起﹐古文字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
郑樵《通志》元﹑明两代是古文字研究衰落的时期。
顾氏《集古印谱》清代以后﹐金石学和小学复兴﹐古文字研究重新得到发展。
孙让《名原》民国时代﹐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现代的历史学﹑考古学和语言学逐渐形成﹐古文字学也逐渐加强了科学性。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20年代以后﹐古文字学正式成为独立的学科﹐郭沫若《卜辞通纂》和《殷契萃编》﹐8. p79. P29.p3010.1、表意方式的演变从象形表意发展为符号表意。
2、字体的演变:字的总体风格古文字:线条“随体诘诎”,图画、写实性3、字型构件的演变(1)笔画多少(2)总体趋势是由繁难到简单三,翻译1.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
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
(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
2.《周礼》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教育他们,先教六书。
(六书的名称,)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义是: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即属此例。
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义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属此例。
第三叫形声,形声的含义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叫法,挑选可相比譬的声符和义符组成文字,江河二字即属此例。
第四叫会意,会意的含义是:比联起事理有关的字素,构成文字;掺合字素的意义,可以得知新字的字义或旨趋,武信二字即属此例。
第五叫转注,转注的含义是:立一字为头、为根,创制类属字,类属字对根字的形音义有所承袭,与根字意义相通,考老二字即属此例。
第六叫假借,假借的含义是:没有为某事某物造字,而按照某事某物的叫法,找一个同音字代表它,令长二字即属此例。
3.4.5. 汉字(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不必所有都是圣人所作,各地的人们,语言不同,名称不一,文字不通。
圣人所做的只是,命上古乐官(神瞽)帮他辨认发音;命史官辨认文字,删改一些复杂错误的,归纳整理一下而已。
第二次作业一,1.《周礼》《汉书·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问、假借2.许慎3.戴震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是用字的方法。
4.象形、假借、形声5.能表示事物意义的文字6.有些象形字,所象之物难以单独画出来,或难以辨认,于是相关部分也画出来加以衬托7.通过描摹词概括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8.表示较为抽象的概念9.把几个相关的字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意义10.同形重复、不同形重复11.图形式会意字、主体与器官会意字12.会意是“合文”为字,可以拆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独立表示的文,指事拆开不成文,会意合体、动态而示意;指事独立、静态而名物。
13.用字形(符号)直接表示字音的文字类型14.最初为某词造的字义与词义不一致的字。
15.所借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16. 既示意又示音的字17.18.19.20.2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22.23.为了字形的整体匀称整齐,汉字隶变时常常直接省略某些部分,造成了隶变以后的许多今文字结构上偏离了原来的造字意图,无法通过今文形体了解文字本义,这就是文字演变过程中的讹变现象.24.一个字的职务过多或兼有多种意义,影响交际,于是为这个字后起的意思造分别字。
25.26.二,1.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2. 班固、郑众、许慎三家对六书的解释,虽然名称用字及次序有所不同,因其同出一源,基本内容和思想是一致的。
这是汉儒古文经学派对汉字造字理论的认识。
3.4. 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
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
因此,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
然而,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
5. 假借的原则是借字和被借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虽然借用同音字来表达词语的意义很方便,但因为它无法区别同音词,如果毫无节制地大量使用,势必削弱文字的功能,因此在汉字体系中,假借字所占的比例很小6. 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字的最初的一种意义叫做“本义”。
如:“日”“月”“水”“火”的古文字就很像太阳、月亮、滔滔的流水:熊熊的烈火的形状。
7.8. 字形结构就是汉字的字形是什么样的结构,比如上下结构(昌),分为笔画、部件、整字。
9.10.三,鼎,象形字皿,象形字舌,会意字须,象形字本,指事字朱,指事字。
淼,会意字睡,会意字。
劣,会意字储,形声字四,警,从言,从敬,敬亦声。
珑,从玉,龙声。
颗,从页( xié),果声。
都,从邑,者声。
完,从宀( mián),元声。
窘,从穴,君声。
基,从土,其声。
常,从巾,尚声。
忝,从心,天声。
徒,从辵( chuò),土声。
第三次作业一,1.反切法、直音法、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法2.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3.通用假借、古今字、外来语以及古书注解相沿,再有“破读”所致。
4.不合标准的异音;讹变的字音5.6.假借、分化、简化、异体7.假借字所表示的本字的意义8.假借、分化、简化、异体9.引申是一个词词义的发展,是历时的,纵向的。
分化是一个字产生引申义后,为原字义造一个分别字或为引申义造一个分别字。
10.二,1.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
分类1、同音同形词。
语音相同,书写形式相同。
2、同音异形词。
语音相同,书写形式不同。
作用1、一语双关2、构成歇后3、粘连对举1. 1)受形声字中声旁和本字读音完全相同这一类字的影响2)多音字读音混淆3)声调未把握准4)改变了声母,有的改变了声调5)改变了韵母,有的改变了声调6)形似字误读7)受土语影响8)古汉语读音的影响3.4.三,芳非反fēi虚应反xīng苦瓜切kuā胡到切hào都宗切dōng侯古切hǔ基烟切jiān息救切xiù奴案切nàn许良切xiāng四,丁丁zhēng龟兹cí大宛yuān月氏yuèzhī康居qú吐谷浑yù吐蕃bō镐京hào阿房宫ē天姥山mǔ会稽kuài哑然失笑yǎ心广体胖pán造诣yì抨击时弊pēng毗邻pí瞠目结舌chēng怙恶不悛quān刚愎自用bì草菅人命jiān五,1.进攻2.敲击,拍打3.古代一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4.抵触,不顺从5.迎着6.抵触,不顺从7.特指河流8.大水,水灾9.一种决水淹敌之法10.泅水,游泳六,1.太阳要出来的时候;本义2.登,升;本义3.长形东西从中间断开;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