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性论文
分析化学论文范文(6篇阅读参考)
分析化学论文范文(6篇阅读参考)在全球化的趋势和知识经济的要求下,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从理念到形态都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学习改革乃至传统大学的教学改革已成为关乎国家兴衰的大事。
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界都在努力寻求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的生产具有无限性和快捷性的特点,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积累事实和原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方法,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以下是6篇分析化学论文,希望带给你启发。
分析化学论文一题目:环境监测中分析化学法的应用探析摘要:当前分析化学法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中,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监测效果。
运用分析化学法监测环境质量, 不论是监测技术还是对环境的适应方面都有很大的优越性, 下文主要就分析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并提出几项优化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 分析化学法; 应用;社会生产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破坏了生态的平衡, 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使人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为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 各类环境监测技术出现, 但是现代应用最广泛的环境监测技术为分析化学法, 环境化学法能够较为准确的检测出环境的变化, 并且对于环境的适应度以及抗干扰方面也十分的有优势, 下文我们从分析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检测原理以及实际的应用等方面谈谈化学分析法的相关问题。
1 分析化学法概述分析化学法也可称为环境分析, 属于环境监测中的重要内容, 并且几乎占据着环境监测技术的核心地位。
分析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是指通过利用一些先进的化学技术、监测仪器以及理论知识方法, 检测环境中的相关污染物质, 并对污染物质进行分析处理, 分析出具体的数据为环境治理策略提供依据, 使环境治理能够有目标、有成效的进行, 可以说分析化学法对现代的环境保护以及发展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当前我国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到的分析化学法主要有中子活化法、分光光度法、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法, 这些方法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之后, 都已经日趋成熟, 并且被广泛的应用。
化学实验创新论文(8篇)
化学实验创新论文(8篇)化学实验创新是化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创新化学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以进行新颖的研究,开展前沿领域的探索。
本文将介绍8篇化学实验创新论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一篇论文的题目是“硒化铋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通过实验室制备并表征硒化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硒化铋在光电领域的应用。
其中,硒化铋的制备可通过沉淀法、水热法等方法实现,而硒化铋的光电性质则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等手段进行测定。
该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整合了硒化铋的制备和应用两个方面,探索其在光电领域中的潜在应用。
第二篇论文的题目是“基于碳氢化合物的反应机理研究”。
作者通过对苯甲酸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反应过程进行研究,探索了反应机理中碳氢化合物的作用。
其中,作者采用了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手段,对反应中间体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该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深入探索了碳氢化合物在反应机理中的作用,为类似的反应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篇论文的题目是“基于纳米材料的催化反应研究”。
作者以银纳米颗粒为催化剂,研究了硝基苯在银纳米颗粒表面上的加氢还原反应。
该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将纳米材料应用于催化反应中,实现了对硝基苯的高效加氢还原,同时也探索了银纳米颗粒的催化机制。
第四篇论文的题目是“新型有机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作者制备了一组新型铂配合物,以此作为有机金属催化剂,研究了其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该论文的创新点在于设计了新型有机金属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为有机合成反应开拓了新的途径。
第五篇论文的题目是“氮气还原反应的机理研究及其应用”。
作者以氨为还原剂,研究了氮气还原反应的机理,并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其中,作者采用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手段对反应中间体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该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深入研究了氮气还原反应的机理,并实现了氮气的高效转化。
第六篇论文的题目是“基于材料科学的石墨烯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在化学研究性学习环境教育论文
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环境教育摘要:环境保护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化学教学体系中,环境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三个角度对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环境教育进行论述,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去,突出环境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化学研究型学习环境教育所谓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是直接、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体。
现在一般讨论的环境主要上指自然环境。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由空气、水、土壤、阳光和各种生物所构成。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可以使我们社会更大限度的享受着自然给我们带来的资源。
但是我们人类不能过于沉溺于这种享受,否则我们渐渐的会失去控制,做出伤害大自然的事情。
这里指的正是在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同时,要求保护和改善环境以求建立新的平衡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和人的关系明确规定:“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生活居住区等。
”一、关于环境教育在环境教育是指传授有关环境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从身边到全球范围的环境,理解不同群体对待环境所持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
包括:这个环境是如何形成的?那些自然力和那些人力在影响环境?环境的未来是怎样的?对环境的不同期望如何导致对环境的不同理解?相关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可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从学生身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进行环境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行为对大气的影响。
如温室效应人类行为导致草木植被严重破坏,氟利昂的大量使用和进入大气、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的肆意排放,造成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的破坏。
2、水体的污染和防护。
3、土壤的污染和防护。
如过量的喷洒农药、化肥,废弃家用塑料薄膜的危害等。
化学实验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初中化学实验导学的实践…
化学实验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改革2、初中化学实验导学的实践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4、研究性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5、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化改革全文总字数:14415 字篇一: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摘要】为了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可以从考试方面、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内容上对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医用化学作为医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教学对象是医学学生。
一、调整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1.设置医用化学实验课程要紧密配合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并且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教学目标调控、管理着整个教学过程,是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
作为实验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合理规划实验教学目标,调整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结构,全面提高医学化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水平。
2.调整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时要坚持拓宽专业性、增强基础性、加强适应性的基本理念。
当前化学医用实验教学主要以基本理论为教学基础,实验课程的设置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依据,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很小,验证性实验占据比例比较大,从而造成实验课成了理论课的补充。
3.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实验课是对学生科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的训练,医学院校的化学实验课非常具有特点,实验课程的学习能够为药物分析、生化实验、临床诊断等后面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要根据实际状况以及学科自身的特点,把纯理论的化学知识删除实验教学内容中,并对不合理的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恰当的改革。
4.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要尽量选取与药物分析和临床诊断有关联的实验,如:咖啡因、荟丁等的提取实验和定量、定性实验;磺胺类、阿斯匹林等各种药物的合成。
在化学实验的内容设计和安排上,要坚持以实验技术为核心,坚持三部曲的实验策略。
研究性学习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近年在我国中小学活动课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旨在实现学生的内在提升和主体解放。
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通过个体或群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培养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形成探究品质的学习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好方法。
现结合个人的教学及体会对研究性学习谈几点认识。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养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史料阅读、问题讨论、实验操作、课题研究中获得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式,学会学习,使思想品质、道德水平、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得到和谐统一、全面提高。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研究性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通过自已实践获取经验知识,养成科学的态度,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2.研究性学习以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为内容。
学习内容不限于课本知识,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未经加工处理的资料,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以自主性、探索性为学习基础。
学生仿照科学家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自己发现、提出、探索解决问题,或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再现知识发现的过程,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
4.采用时间、空间开放的组织形式。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题研究,学生是研究课题的指出者、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为主体性、创新性、开放性、研究性、先进性、统一性、过程性、多样性、灵活性和互动性。
对于中学生,主要通过多样化的具体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研究性学习的种类1.实验探究型。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研究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参与实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由发挥和互相配合。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更灵活地创学内容与手段,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有位名人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这充分说明学生的亲自体验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大多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配合或独立完成。
如比较常见金属(Mg、Zn、Fe、Cu)的活动性顺序时,我们以金属Mg、Zn、Fe、Cu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速度确定它们的活动性强弱。
如果仅是老师演示,一来学生看到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二来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可以请学生上来与教师共同完成或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在一边适当指导),既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充分调动其他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又如“在比较NaOH溶液与Ca(OH)2溶液吸收CO2气体的效果谁好时”?我事先收集好两可乐瓶的CO2气体和配置好饱和石灰水与NaOH溶液,课堂上请学生上来做:在一瓶中倒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在另一瓶中倒入等量的饱和NaOH溶液,再分别振荡并观察变化。
明显看到两瓶都变瘪,加入NaOH 溶液的可乐瓶变得更瘪,从而知道NaOH溶液比Ca(OH)2溶液吸收CO2气体的效果更好。
因此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亲自参与实验,积极性很高,整个实验过程兴趣盎然,同时课堂气氛活跃,比教师在讲台上单纯地演示、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效果要好得多。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学生实验潜能对于初中化学教材而言,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让学生从已知结果推算过程,这对喜欢追求未知与新奇的学生来讲略显枯燥,所以教师要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探索。
大学化学实验论文范文(共4篇)
大学化学实验论文范文(共4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对饮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他们想让食品更方便、更多样、更有风味、更有营养、更加的高级,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仅仅利用我们的天然资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渐渐开始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了。
食品添加剂是我国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近年来,国内外由于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故而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至关重要。
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和实践,建立了基于化学工程视角的“2121”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即,建设校内和校外“两支”师资队伍、构建“一个”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特点的培养方案、打造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个”培养平台、建立“一个”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企业实际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该研究将为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依据,为其他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与实践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大学化学论文范文一: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摘要:针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模式代替传统式实验教学的模式。
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让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教学又是化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好化学就必须做好实验教学。
化学的四大分支学科之一的无机化学是以无机化学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无机化学实验是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各专业跨入大学校园后所接触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是老师与学生在教学科研相结合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无机化学实验具有独特性:一是所用仪器设备、药品种类等都很多;二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操作虽然简单但是多样化;三是实验现象复杂。
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与认识[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面对高度信息化社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社会赋予教育的新使命。
研究性学习,犹如一场春雨,滋润学生渴望实践探索的心田;研究性学习犹如一声春雷,唤醒了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
通过几年的探索性学习的指导实践,课堂教学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宰”,也不再是课堂的“主演”,而是学生实践的引路人,是课堂的组织者、探索的参与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下面我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谈谈看法,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指正。
一、以“问题解决”为载体,体现探究性让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到底研究什么呢?所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立每节课的研究课题。
也就是说,问题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核心,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围绕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为课程的展开方式,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亲身感受并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会学习,培养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化学研究性学习具有专题性、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等主要特征。
为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重视专题性。
化学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问题(或专题、课题)的提出和解决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从生活、工农业生产、化学实验中,甚至是国防科研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化学研究专题,发现和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的;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性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
2.呈现开放性。
化学研究性学习要研究的问题(或专题、课题)多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资源,学生学习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
因此,化学性研究性学习必然要突破原来的化学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动态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
高中化学研究性课题论文(2)
高中化学研究性课题论文(2)高中化学研究性课题论文篇2论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研究摘要:高中化学实验中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内容存在很多缺陷,学生也因此在学习化学实验过程中遭遇到了不同的难题。
本文笔者对高中化学实验中教学方法和实验内容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并以一些实验为例,分析了高中实验教学和实验内容中需要进行改进的方向,旨在提高学生的探索、动手、创新能力及在实验中的环保、安全意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问题;改进;主要方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不仅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还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目前,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课时、实验条件、自身能力、学生安全等诸多因素限制,使化学实验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学生学习化学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根据高中化学教学实验部分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是提高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化学实验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功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而,在现在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高中化学的教学情况令人堪忧。
1.学校方面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的影响,很多地方并不具备开展实验的条件。
虽然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部分有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外实验活动,但学校对课外实验活动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2.学生方面学生的兴趣与动机、情绪与态度,以及科学精神与责任感是影响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
其中,学生的兴趣与动机是影响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因素。
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会影响他们对实验部分的动手愿望。
然而,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部分的学习仍然停留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或应付高考上面。
3.教师方面大部分教师认为实验仅仅是书本知识的一种补充方式,它在高中繁忙的教学过程中可有可无,甚至有时候还觉得它耽误了教学进度。
因此,教师经常是以对实验的讲述来代替演示实验。
这些现象的出现以及产生的根源表明了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研究性课题论文
高中化学研究性课题论文推荐文章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论文热度: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热度:课题活动主持人主持词热度: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热度:课题研究计划怎么写热度: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中化学研究性课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化学研究性课题论文篇1谈高中化学翻转课堂研究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高中课程改革。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既可以突出化学课程研究性强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又可以通过各种学习任务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课内、课外有机整合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高中化学;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可以将网络技术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适时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课堂翻转成为可能《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因此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教师必须合理规划自己的教学时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习内容以合理的形式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要与学生有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设置的每个教学活动,而且课时紧、班额大等问题给高中化学教师带来重重困难。
网络延伸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
有了网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重新划分,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课堂上讲解,其他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自主学习。
化学实验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学应用实践…
化学实验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2、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学应用实践3、化工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实践4、分析化学实验研究性教学探索5、初中化学绿色化学理念实践研究全文总字数:16088 字篇一: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新时代,这就对于相关院校及研究所机构的应用课程教学有了最新的要求,同时对于人才的栽培机制也要有所完善。
实验教学是以上环节中的关键,以无机化学实验为例,它是一门专业基础实践课。
为了满足新工科视域下教育的发展并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文章通过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未来新工科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工科视域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引言新阶段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国家要想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对于工科人才培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针对全国各高校及研究所机构等重要人才输出区域。
这些地方务必要做好基础实践实验的训练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以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为例,它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
学生们要在经过长时间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后,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此外,为了满足新工科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该课程教学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
1传统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缺点首先来介绍一下传统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缺点。
在以前的实验室内,为学生们提供的无机化学实验科目操作过于简单,且其中很多是验证型实验,学生们只要结合实验教程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即可,缺少了额外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最终也就使得整个实验课程变得更加单一,此外学生也就失去了深入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课程教学方式亟待完善;另一方面,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主要就是先由实验课老师进行统一的基本实验操作流程及相应的注意事项的讲解,之后再有学生按照老师的简述进行操作[2]。
化学实验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化学实验的价值充分体现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探讨(3篇)…
化学实验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化学实验的价值充分体现探讨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探讨(3篇)3、初中化学实验下的实践探究教学4、化学实验探究课的创作反思探索5、高中化学实验能力的做法探讨全文总字数:16189 字篇一:化学实验的价值充分体现探讨化学实验的价值充分体现探讨【摘要】化学是九年级的起始科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实验内容,其中有演示实验也有探究实验,教师合理安排这些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实验过程,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活动与探究;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科学态度引言化学实验至关重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活动与探究”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而设置的,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也是积极的学习方式,在当前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活动中,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重视对实验的探索和认识也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预习习惯化学是九年级的起始学科,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一开始就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带着问题听课,把书本知识和教师授课内容融合起来,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一个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化学实验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一个过程,一种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观看演示实验的热情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渴望。
布置学生预习,培养学生有目的、手段、方法后,再动手操作,让初三化学中有限的实验探究充分发挥作用。
例如:第一章中《走进化学实验室》要学生认识多种化学仪器和药品,我课前布置预习如下内容:1.把书上所有的仪器图和名称看一看。
2.你对哪些仪器特别有兴趣,为什么?3.你能记住哪些仪器?根据以后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你能和老师一道画一些常见的仪器吗?画时你发现有规律可寻吗?上课时,我首先有序地安排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的药品、仪器盛列,并把课本中要求的仪器放在实验台上,请学生介绍他感兴趣的仪器并把仪器名称写在黑板上,以及他看一遍记住的仪器:哪些仪器不容易记住?为什么?上台介绍仪器的同学十分投入,台下的学生听得非常认真。
化学研究性论文铁元素
化学研究性论文铁元素【研究目的】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食用富含铁元素的食品,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体验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阅读材料】一、铁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成年人体内含有4~5克铁,根据在体内的功能状态可分成功能性铁和储存铁两部分。
功能性铁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一些酶中,约占体内总铁量的70%。
其余30%为储存铁,主要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把新鲜氧气运送到各组织。
铁缺乏时不能合成足够的血红蛋白,造成缺铁性贫血。
铁还是体内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酶和电子传递体的组成部分,如过氧化氢酶和细胞色素都含有铁。
二、人体铁元素的来源动物内脏(特别是肝脏)、血液、鱼、肉类都是富含血红素铁的食品。
深绿叶蔬菜所含铁虽不是血红素铁,但摄入量多,所以仍是我国人民膳食铁的重要来源。
三、常用的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方法1.苯酚检验法铁离子与苯酚反应,可生成显紫色的络离子(络合物)。
2.硫氰化物鉴别法取溶液各少量,滴入可溶性硫氰化物(如KSCN、NaSCN等)溶液,变红色的是铁离子溶液,因为生成了显红色的络合物。
3.碱鉴别法加入氢氧化钠、氨水或氢氧化钾等碱性溶液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检测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发现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常温下)为2.7~3.7的是铁离子。
4.亚铁氰化钾溶液法(黄血盐溶液)铁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与亚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称为普鲁士蓝。
【实验仪器】研钵、烧杯、剪刀、漏斗、玻璃棒、试管、滴管、滤纸。
【实验药品】菠菜、蒸馏水、稀硝酸、KSCN溶液。
【实验步骤】1.取新鲜的菠菜10 g,将菠菜剪碎后放在研钵中研磨,然后倒入烧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搅拌。
将上述浊液过滤,得到的滤液作为试验样品。
2.取少许试验样品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少量稀硝酸(稀硝酸具有氧化性),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化学实验小论文(5篇)
化学实验小论文(5篇)化学试验小论文(5篇)化学试验小论文范文第1篇一、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进展师范生的教学模式理念讨论和探究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乐观展现和推动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活跃教学思想,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优化组合,提高老师素养,而且对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学模式理念,规范教学行为,培育从教力量具有剧烈的示范作用。
90年月初期以来,我有幸得到化学教育界老前辈刘知新、潘鸿章、马经德等先生的指教,在系统学习和把握了化学课程论、化学教学系统文化、化学学习论等化学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与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构建了在老师引导下以同学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分层递进引导、组织探究发觉为主旨,以“激趣——疑问——假设——验证——结论”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以同学自主发觉学习为主旨,以“定向——自学——争论——精讲——演练”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自学”教学模式;结合对化学试验教学的讨论,构建了以试验探究发觉学习为主旨,以“观看试验——预备试验——操作试验——串联试验——设计试验”为主要教学环节的“试验串联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的总结论文多篇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运用上述教学模式执教的多堂公开课均获得好评。
为了提高同学综合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为了将来在教学中能引导学校生教学中注意讨论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这是对化学教学较高层次的探究。
初期,我较多地采纳在活动课程中进行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讨论。
其一般程序可概括为:选择讨论课题设计讨论方案实施讨论方案信息加工处理成果沟通评判。
例如:引导同学就铜与浓硫酸试验中对浓硫酸浓度的选择和反应装置的防污染设计进行讨论。
通过试验操作、比较分析、查阅文献、归纳演绎等方法得出结论:当浓硫酸的浓度范围为84%~90%时,反应速度较快,反应现象明显稳定。
通过讨论,同学还设计了成套防污染试验装置,撰写的小论文《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条件选择》获省和全国中师生化学小论文评比一等奖。
化学研究性学习论文
化学研究性学习初探【中图分类号】g6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很好载体。
化学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化学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化学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研究性学习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研究性学习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教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化学研究性学习要重视以下5个方面问题。
1、重自主化学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
学生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同学在一起学习,全由学生自己做主,老师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给学生做指导,提看法,完全不受老师的限制。
例如学生想研究白色污染、本地水资源短缺原因、空气受污染的情况,有这一爱好的同学可以分别组成一组,开展研究。
对实验教具的改进有兴趣的同学,又可组成一组进行探讨。
研究性学习自主就自主在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可以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研究方式。
可以说整个研究小课题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表现形式等都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努力。
2、重过程化学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化学实验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会…
化学实验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2、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会3、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4、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模式5、中职教育化学实验教学全文总字数:13115 字篇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当代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化学,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实验是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一样。
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人才标准的毕业生,能够加大化学教学的意义。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认识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才能提升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1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现状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许多教师没有重视实验教学,更没有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诸多能力进行培养。
下面,笔者对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现状进行几点分析:第一,化学实验所受重视不足。
在高校的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所受的重视力度远远不足。
许多教师重视化学理论教学,将理论教学作为了化学教学的重点。
在课时安排上,教师利用大部分时间讲解课本上的化学理论,不会单独安排实验时间。
一般来讲,高校教师会利用学期末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统一实验学习。
这个阶段实验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将课本中的实验都操作一遍,以便应付考试。
教师对于化学实验的重视力度不足,影响了实验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
第二,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兴趣不足。
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缺乏积极性,其意义也不能得到发挥。
当代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大。
学生在课堂中是教师的服从者,教师要求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是被动学习者。
在高校教学中,当教师给让他们自由去设计与操作实验,他们反而会不习惯这种做法。
学生习惯了死记硬背与题海战术的学习模式,很少通过实践进行探究。
初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3篇
初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3篇第一篇一、巧设导入,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教学中的引入,它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导入常规的方法是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新内容,也即承上启下。
这对于唤起学生旧知识的回忆和巩固旧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准备,对吸引学生注意力,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是,它对于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却产生不了很好的效果。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标、新理念,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突出时代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课堂引入也要更新观念,要符合新课标、新时代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情绪。
二、妙用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行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这些实验具有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特征。
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妙用化学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氧气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课前准备好一个集满气体的瓶子,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里,让学生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学生发现,原来只是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后却发生了剧烈的燃烧。
此时学生产生了疑问,集气瓶里装的是什么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发生剧烈燃烧?此时,面对学生的好奇,我告诉学生,瓶子里装的是人类及动物生存所必需的气体——氧气。
这样,在鲜明的实验现象和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得知氧气最显著的化学性质就是支持燃烧。
化学实验具有揭示事物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安全、环保、合作、节约等教育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研究性论文
———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
作者:陈丹妮陈灿钿
指导老师:徐婉
完成时间:2012年1月19日
学校:庵埠中学年级:高一级
关键词:二氧化硫的来源、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二氧化硫的防治
硫是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的化学符号是S,原子序数是16,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
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无味的非金属,纯的硫是黄色的晶体,又称做硫磺。
在自然界中它经常以硫化物或硫酸盐的形式出现,尤其在火山地区纯的硫也在自然界出现。
对所有的生物来说,硫都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是多种氨基酸的组成部分,由此是大多数蛋白质的组成部分。
它主要被用在肥料中,也广泛地被用在火药、润滑剂、杀虫剂和抗真菌剂中。
虽然,硫是工业中的重要材料,但是,当它接触氧气时,它将发出无比刺
激的气味,那就是二氧化硫(SO
2)它的化学方程式是S+O
2
===SO
2。
它无色,常温
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约为1:40)密度2.551g/L,(气体,标准状况下)熔点:-72.4℃(200.75K),沸点:-10℃(263K)它呈现的是气态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
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以上就是它的物理性质。
它的化学性质为:能与水、氧气、碱性化合物反应等等。
一、二氧化硫的来源
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含硫化石燃料如煤、褐煤和重油的燃烧,其中煤和褐煤约占全世界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0%,剩余的20%来自石油,它们所占的比例因各国能源结构而异。
城市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火力发电厂、工业锅炉、金属冶炼厂、造纸厂、生活取暖、炊事、垃圾焚烧及柴油机动车的排放等。
农村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农民家的烧煤球或煤饼及蜂窝煤等等燃料是排放的废气。
有关研究表明目前90%二氧化硫排放是来自燃煤的废气。
二、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
它不仅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也是酸雨的基本。
它形成酸雨有两种形式:
一是二氧化硫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形成三氧化硫(2SO
2+O
2
===2SO
3
),然后再与空气
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SO
3+H
2
O===H
2
SO
4
);二是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谁生气反
应形成亚硫酸(SO
2+H
2
O===H
2
SO
3
),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
(2H
2SO
3
+O
2
===2H
2
SO
4
)。
这就是两种由二氧化硫变为硫酸的方式,也是变成酸雨
的途径。
酸雨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酸雨使土壤和河流酸化,并且经过河流汇入湖泊,导致湖泊酸化。
湖泊酸化以后不仅使生长在湖中和湖边的植物死亡,而且威胁着湖内鱼、虾和贝类的生存,从而破坏湖泊中的食物链,最终可以使湖泊变成“死湖”。
酸雨还直接危害陆生植物的叶和芽,使农作物和树木死亡。
它不仅可以形成酸雨,同时也可以形成温室效应。
过量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温室气体层,将地面向空间撒发的热量反射回地面,是全球的平均温度升高,形成了温室效应。
据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要上升1—5℃。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后带来的后果有:①生物圈的平衡遭破坏,生物难以生存;②地球南、北级的冰盖逐渐消融使海平面上升;③海平面升高,海岸和岛国被淹,占世界人口1/3的近海岸居民将有失去家园的危险;④海水倒灌,良田因盐碱化而变成荒地等等。
三、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
二化硫不仅对环境有影响,也对人体有影响。
当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
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
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
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
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
二氧化硫浓度为10~15ppm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粘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
浓度达20ppm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
若每天吸入浓度为100ppm8小时,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
肺组织受损。
浓度达400ppm时可使人产生呼吸困难。
二氧化硫与飘尘一起被吸入,飘尘气溶胶微粒可把二氧化硫带到肺部使毒性增加3~4倍。
若飘尘表面吸附金属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增强约1倍。
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由于二氧化硫和飘尘的联合作用,可促使肺泡纤维增生。
如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纤维性病变,发展下去可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
二氧化硫可以加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
据动物试验,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因子的发病率,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胞癌。
四、二氧化硫的防治
正因为二氧化硫对环境、对人体的的危害非常大,所以我们应该尽力的防止二氧化硫的产生。
首先,我们应该尽量少燃烧化石燃料;其次,应该多使用和开发新能源;最后,应该种植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的树木等。
同时,也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处理二氧化硫,如:碱吸收法处理与回收二氧化硫。
它是用钠碱吸收法处理与回收二氧化硫的优点也非常多::①吸收剂在洗涤过程中不挥发;②具有较高的溶解度;③不存在吸收系统中结垢、堵塞问题;④吸收能力高。
根据再生方法不同有亚硫酸钠循环法、钠盐—酸分解法、亚硫酸钠法。
还有吸附法除二氧化硫,而它是用吸附剂,吸附剂常用活性炭、活化煤、活性氧化铝、沸石、硅胶。
吸附过程有物理吸附,也有化学吸附。
通过加热或减压将已被吸附的吸附SO
2
SO
解析出来。
2
希望大家能珍爱我们的地球,永远爱护我们的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