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c9965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d.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成立:由医院领导组织成立专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内的感染控制科、临床科室的专家和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
-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行业的标准,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感染预防、检测、报告、处置、培训等方面的规定。
2.感染管理流程的建立:-感染病例检测和报告:医院建立感染病例检测和报告机制,要求临床科室、专科病房等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报告可能存在的感染病例,确保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感染监测和评估:医院设立感染控制科或感染监测科,负责对医院内的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评估,采集统计相关数据,发现感染发生的趋势和高风险人群,为感染管理提供依据。
-高风险部门和区域感染管理:根据感染发生的风险性,医院建立高风险部门和高风险区域的感染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室、ICU、感染科等,严格管控这些部门和区域的感染传播,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消毒措施。
-感染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执行:医院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参加感染控制措施的培训,包括手卫生、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环境清洁消毒等,确保每位医务人员能够正确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感染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对于发生的感染事件,医院建立相应的调查和处理流程,及时调查感染原因、筛查相关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流程的监督和评估:-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评估,确定制度和流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及时进行修订和优化,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医院要求各临床科室配备感染控制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实施感染控制工作,并定期进行内外部培训和交流,提高感染控制的水平。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的建立和执行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感染管理制度和流程,不仅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还可以减少感染发生的风险,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职责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职责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a5d164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0.png)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1)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负责监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评估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3)负责协调、解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 医院感染管理科(1)负责组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负责医院感染监测、调查、分析和报告工作。
(3)负责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3. 临床科室(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实施。
(2)负责本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3)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报告和处置。
4. 医护人员(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
(2)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3)积极参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三、流程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制定(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经医院领导班子批准后,正式实施。
2. 医院感染监测(1)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包括医院感染病例、感染源、感染途径等。
(2)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报告和处置。
3.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1)医务人员发现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按程序上报。
4.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理(1)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组织相关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评估,制定防控措施。
(3)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控制和处置,防止疫情扩散。
5.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1)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2)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bc19e3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f.png)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第一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流程一、医院感染疑似暴发及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二、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置流程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流程四、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流程图五、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流程六、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处理与报告工作流程第二章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1、根据国家及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技术规范、标准等要求,及时制订或修改本院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执行措施;,或事件;9、对医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一次性灭菌医疗用品实行采购前的核证;10、处理医院感染管理的其他事宜;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总制度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拭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订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2、医院根据有关规定,制订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医疗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8、医院应对医院感染爆发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应急预案,能有效控制事件的发展;10、医院应对医院感染控制持续改进;三、医院感染办工作制度1、在分管院长及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2、负责拟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规划及年、月工作计划,提交感染委员会审定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全院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督促执行;3、每季度组织对院感管理重点部门进行坏境卫生学监测,对灭菌物品、消毒灭菌剂、灭菌效果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估,加强对风险因素的评估与监测;,发现,11、加强对手卫生规范、消毒隔离规范、空气净化规范等的贯彻、落实与实施;12、加强传染病的院内交叉感染的防控,对特殊感染和公共事件及时提供有效的处置措施;13、定期开展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与评估医院感染风险;14、每季度对医院感染信息进行统计、总结与分析,并实行信息反馈;四、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一、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疾病,特制定本制度;二、本制度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巾,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五、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碘伏,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院内多部门与科室之间的管理协作制度:一、在医院感染委员会下设立消毒、隔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工作职责:1、负责制订全院各部门消毒、隔离制度;2、定期对全院各类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教育培训及考核;3、监督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灭菌、隔离技术,,检查教育培训及考核;3、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并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及时与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沟通,制订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4、对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入、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2、护理部职责1、负责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消毒、灭菌、隔离、职业防护、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教育培训及考核;2、各护理单元设立医院感染监控护士,检查督促本部门消毒隔离工;2、采购消毒、灭菌器械、一次性物品时,按照相关规范索取和保存证件以备查;3、负责对消毒器械的维护管理,并备案;4、负责对本科室维修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5、药学部仓库负责消毒灭菌剂的正确保管;三、科室感控小组1、结合实际,制订本科室消毒隔离相关制度,并落实到位;2、负责监督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3、负责监督本科室人员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掌握科室使用的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正确选择和使用;统、和感染病例的诊断、治疗和上报工作;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患者住入病房,住院医生就应开始对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24小时内填写感染调查表;怀疑有医院感染时,及时查找感染因素,并采集相应标本送病原微生物检查;二、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怀疑或确诊为院内感染病例,经治医师应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送医院感染办,医院感染办应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并与临床医师、护士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三、当科室内在短时间内有三例或以上相同病原体感染或患者有相同感染症状时,按照医院感染暴风的监测报告程序立即上报;四、发现院感病例为传染病时,还应按照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向防保科年,一、环境卫生学生物学监测:院感管理重点科室:手术室、供应中心无菌间、产房、人流室、空气传播性疾病病房等每季度做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每季度自检一次,每个季度第一个月完成,感染办对重点科室每年抽检一次,其他科室如若怀疑院感与环境有关时及时监测;二、灭菌物品,使用中的灭菌剂生物学监测:凡穿破皮肤粘膜的物品、各种灭菌的器械、每个月监测一次,其中手术室、供应室每月采样不得少于3份,临床使用科室每月采样一份,无灭菌物品使用科室可以不采样,一次性无菌物品无需再采样监测;三、消毒剂生物学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做生物学监测一次,各科室将本科使用的消毒剂轮流采样送检;四、高压锅生物学检测:高压锅常规生物学检测每周一次,外来器械时,灭菌。
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
![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2858e4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b.png)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门诊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及流程适用于我院门诊各科室、各部门及全体医务人员。
三、组织机构1. 成立门诊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及流程,协调各部门共同做好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 设立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四、制度内容1. 预防与控制原则(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加强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和防护面罩等。
(2)加强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污染物品、医疗器械进行有效消毒灭菌。
(3)加强通风换气,保持门诊环境清洁、卫生。
2. 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流程(1)患者就诊流程1)患者进入门诊,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病情及传染病情况。
2)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如有传染病症状,立即安排至隔离诊室就诊。
3)医务人员根据病情开具检查、治疗处方,患者按处方完成相关检查、治疗。
4)患者离开门诊时,医务人员再次告知注意事项,如有传染病症状,提醒患者及时就医。
(2)医务人员工作流程1)医务人员进入工作区域,主动进行手卫生,穿戴整洁的工作服。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对患者进行诊疗。
3)诊疗过程中,如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通知感染管理办公室。
4)诊疗结束后,对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进行消毒灭菌。
5)离开工作区域时,脱掉工作服,再次进行手卫生。
五、监督检查1. 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对门诊各科室、各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及流程的落实。
2. 对违反制度及流程的科室、个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追究相应责任。
3. 定期对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制度及流程。
六、附则1. 本制度及流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及流程由门诊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e5072b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f.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流程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1医院感染管理目标-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1.2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医务部门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组织和督导-护理部门负责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院感科负责医院感染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供相应的防控建议1.3医院感染管理流程-数据收集:每日收集和汇总医院感染相关数据,包括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情况、感染部位和病原学等信息;-数据分析:对汇总数据进行分析,查找异常和高危区域,并提出改进建议;-高危区域评估:定期对医院各科室进行高危区域评估,包括手术室、ICU、感染病房等;-制定防控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防控方案,并进行宣导和培训;-监测和反馈:建立感染病原学监测系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追踪和监测,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和手卫生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技能;-外部合作:与卫生部门和疾控中心建立合作机制,及时获得最新的感染防控技术和政策指导。
二、医院感染管理流程2.1感染源管理-医务人员:医院要求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接种疫苗;-患者:对每位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针对高危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预防措施;-环境:定期清洁和消毒医院各个区域和设备,确保环境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2.2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建立感染病例监测系统,对每一例感染病例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医务人员和患者感染病例发生后,必须及时向院感科报告,并提供详细的调查信息。
2.3医院感染控制策略-手卫生:医院推行正确的手卫生制度,包括手消毒和手洗等操作;-隔离措施:对感染患者进行合理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医疗器械消毒和灭菌:采取严格的消毒和灭菌流程,确保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抗生素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长期用药,减少细菌耐药性;-废弃物管理:对医院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处理,避免感染因废弃物而传播。
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bd9820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1a.png)
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部门、科室及全体医务人员。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具体实施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3. 各科室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四、防控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防护等各项措施。
3.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医院感染病例。
五、防控措施1. 手卫生(1)医务人员应养成良好手卫生习惯,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
(2)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使用卫生间后等情况下,应进行手卫生。
2. 隔离措施(1)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将患者分为不同隔离区域。
(2)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 消毒灭菌(1)按照消毒、灭菌技术规范,对医疗器械、物品、环境等进行消毒灭菌。
(2)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4. 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2)患者应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医疗废物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规定。
(2)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监测与报告1.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包括病例报告、分析、调查和评估。
2. 医务人员发现疑似医院感染病例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
七、培训与教育1. 医院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2. 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认识,提高防控能力。
3.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八、奖惩1. 对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医院感染防控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九、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医院感染规范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感染规范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6ad499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d.png)
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因接受医疗、护理等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感染。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特制定本规范管理制度及流程。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3. 各科室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实施。
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包括感染病例报告、感染原因分析、感染控制措施等。
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环境卫生、医疗废物处理等。
3. 医院感染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4.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制定医院感染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
四、医院感染流程1.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流程:(1)发现疑似医院感染病例,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组织专家会诊。
(3)对疑似医院感染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感染传播。
(4)根据感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调整治疗方案、加强消毒隔离等。
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流程:(1)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
(2)加强消毒隔离,定期对医疗设备、病房环境进行消毒。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预防交叉感染。
(4)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包装、运输和处理。
(5)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隐患。
五、医院感染监督检查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3. 对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规范管理制度及流程适用于医院全体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制度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制度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d45e02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b.png)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制度流程一、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制定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医院应制定感染控制制度,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的目标、原则、要求及责任分工。
2.资源投入:医院应保证感染控制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确保感染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组成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推广和执行感染控制方案。
4.审查和更新制度:医院应定期审查和更新感染控制制度,根据医院内的感染状况和新的研究成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二、感染防控流程1.感染患者筛查: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患者筛查机制,识别出有感染风险的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2.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教育,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
同时,医院还应确保病房、手术室等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3.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流程,确保其在使用前得到适当的处理。
4.医疗废物处理: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制度,确保废物不泄露或污染环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相关职责1.感染控制专业人员:负责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包括感染监测、检验、数据分析及研究,制定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2.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感染控制工作的执行者,他们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做好手卫生等基本防护措施。
3.患者及家属:患者及家属也应参与感染控制工作,尊重医务人员的建议和指导,遵循医院相关规定,主动配合进行必要的隔离和防护。
4.医院管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确保感染控制制度的正常运行。
他们还应当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感染控制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包括制定感染控制制度、建立感染防控流程和明确相关职责。
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及其它就诊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b00635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a.png)
一、概述医院感染是医疗行业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本制度规定了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流程和措施。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全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 设立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3. 各科室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三、管理制度与流程1. 标准预防原则: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安全注射等。
2.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1)医护人员工作期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离开岗位时应脱掉,每周更换清洗一次,污染严重或接触传染病后应立即更换。
(2)严格执行隔离制度,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
(3)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4)接触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5)接触经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3.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1)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2)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3)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
(4)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2)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3)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4)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四、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制度、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制度、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9b014f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f.png)
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制度、流程医院感染管理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可能导致患者、医务人员及访客感染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地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过程。
为了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各级医疗机构应明确感染管理职责、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流程。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医院感染管理职责1. 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医疗机构应成立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
组长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感染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等相关人员。
2. 感染管理部门:感染管理部门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负责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染监测、感染暴发调查处理等工作。
感染管理部门应具备专业能力,配备足够的专职人员。
3. 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主战场,科室负责人应全面负责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关键,应具备感染防控知识,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积极参与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5. 患者及家属:患者和家属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参与者,应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无菌操作、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2. 感染监测制度:包括感染病例报告、感染监测、感染暴发调查处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3. 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明确感染暴发的报告、处置、调查和总结等环节,确保感染暴发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4. 感染培训与教育制度:制定感染防控培训计划,对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
5. 感染考核与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感染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总结。
三、医院感染管理流程1. 感染病例报告流程:医务人员发现感染病例时,应按照规定及时报告感染管理部门,确保感染病例得到有效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b7deb6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3.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1.1 制定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安全和社会公共卫生的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医院应制定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
1.2 制度内容(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3)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漏报调查。
(4)加强感染源控制,对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行分类管理。
(5)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预防意识,加强手卫生、个人防护和无菌操作等培训。
(6)加强医院环境清洁消毒,确保医疗设备和器械消毒灭菌合格。
(7)建立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及时应对和处理感染暴发事件。
(8)开展感染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感染防控意识。
1.3 制度实施(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各部门和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执行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3)感染管理办公室加强对感染监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指导临床科室改进感染防控工作。
(4)医务部门加强感染预防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能力。
(5)后勤部门确保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和医疗设备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
(6)临床科室发生感染暴发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启动应急预案。
(7)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持续改进。
二、医院感染管理流程2.1 感染防控流程(1)患者入院时,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预防措施。
(2)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加强手卫生和个人防护。
(3)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
(4)对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行分类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5)定期对医院环境、医疗设备和器械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消毒合格。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ab3b5a402768e9950e73893.png)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标准预防原则(一)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和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含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因子的原则。
(二)基本特点: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保护。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三)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1、接触隔离: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2、空气隔离: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3、飞沫隔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1、医护人员工作期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离开岗位时应脱掉,每周更换清洗一次,污染严重或接触传染病后应及时更换。
禁止穿工作服、鞋、帽上街、去食堂、卫生间、会议室等。
2、工作人员在技术操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3、医护人员应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4、卫生员使用的清洁工具与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5、各科室工作人员每天工作结束后,对室内环境及桌椅、门把手、诊查桌、工作台等用清洁抹布擦拭或消毒剂擦拭。
地面每天拖擦1-2次,遇污染要随时消毒。
6、病房内要保持卫生整洁,空气新鲜,医院各科不得有蟑螂、苍蝇、蚊子、老鼠等有害动物。
7、严格执行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的规定,化验室污水、传染病患者排泄物,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医院要有污水净化措施,进行污水无害化处理。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3c31e2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5.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院感染问题日益凸显。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给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相关政策、指南、规定等,旨在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为了制定出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各医疗机构应该组建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相关政策,并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该委员会还应负责整合各科室感染管理的工作,加强协调和沟通。
二、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医院感染管理流程涉及到感染防控的诸多环节,以下将从预防、控制、监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预防阶段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预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医疗机构应积极推行感染控制及预防标准,培养医务人员的卫生习惯。
科学的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和正确使用消毒物品都是预防感染的基本要素。
此外,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持续改善医疗设施和设备的设计与使用,提高消毒杀菌效果。
2. 感染控制阶段为了尽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首先,把项目管理的思想引入感染控制中,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范。
其次,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根据感染风险进行分级,以便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另外,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隔离制度,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隔离措施,如空气传播疾病采取负压隔离等。
此外,定期检查环境和设备的清洁消毒情况,加大感染监测的力度,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所在。
3. 监测阶段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监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旨在保障医院感染的发现和处理。
医疗机构可通过建立感染监测部门,进行感染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感染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与相关疾控机构建立联络机制,及时报告和交流感染疫情信息,达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的目的。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b7a264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5.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一、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建立1.1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由院领导担任主任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感染控制专家组成。
1.2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制定感染控制策略和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
二、感染监测和报告2.1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包括对医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
2.2感染病例应及时报告给感染控制委员会,并进行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工作。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3.1医院应加强职工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3.2医院应设立有效的隔离和消毒制度,对病人和医院环境进行适当的隔离和消毒。
3.3医院应加强手卫生的宣传和培训,定期进行手卫生质量检测,并建立监测指标。
3.4医院应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策略,遏制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传播。
四、感染事故的处理与总结4.1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对感染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
4.2医院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感染事件的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4.3医院应将感染事件的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分享,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五、持续改进5.1感染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5.2医院应与相关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进行合作,开展感染控制研究和推广先进技术。
六、监督与督导6.1监察部门应对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督导,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6.2医院应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感染管理工作的情况,接受监督和评估。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流程包括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感染监测和报告、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染事故的处理与总结、持续改进以及监督与督导等环节。
这些流程有助于提高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724b4b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7.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作为一个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的规范和执行至关重要。
正确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可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和传播。
本文将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建立感染管理委员会为了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医院应建立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
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评估感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监测和报告感染事件等。
2、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感染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1)感染风险评估制度:该制度可采用常规风险因素及医疗操作等因素,对患者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
医院可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预防措施,以预防和控制感染事件的发生。
(2)感染控制流程:该流程包括感染事件的预防、监测、控制、报告等多个环节。
医院应对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及时评估和报告感染事件,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感染继续扩散。
(3)消毒灭菌制度:医院应制定规范的消毒灭菌制度,包括消毒灭菌设备和药品的选择、运行、维护及质量检测等方面。
(4)感染防控培训:医院应定期召开感染防控和消毒灭菌的相关培训和教育,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
培训对象应包括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等。
3、通过ISO认证ISO认证是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有效保障。
医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及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并在日常运行中严格遵守体系要求,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化水平。
二、医院感染管理流程1、感染控制的预防医院应在感染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预防措施。
(1)患者的感染监测:不同的疾病和手术有不同的感染风险。
医院应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监测,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切实提高手卫生水平:手卫生是感染控制的第一道防线。
相关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方面的培训,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515857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a.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由于接触医疗环境或接受医疗操作导致的各种感染。
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的流程,以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患者的安全。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1. 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工作责任、感染控制措施、培训要求等内容,以确保全院员工能够掌握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
2. 建立感染监测机制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机制,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感染监测。
通过对感染病例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三、感染管理流程1. 清洁与消毒医院应设立清洁与消毒部门,负责医疗环境和器械的清洁工作。
包括对病房、手术室、医疗工具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无菌状态。
2.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
医务人员发现可疑感染病例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感染传播。
3. 职工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加强手卫生等基本操作的培训,降低感染的风险。
4. 隔离与防护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对疑似或已确诊的感染病例进行隔离。
同时,医务人员在进行接触感染患者操作时,应佩戴防护设备,以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5. 感染处理与药物管理医院应建立感染处理与药物管理机制。
及时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和处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防止感染的继续传播。
四、质量控制与评估1. 感染检查与评估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状况的检查与评估。
通过对医疗环境、医疗操作的检查,评估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并针对性地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 安全意识宣传医院应加强安全意识宣传工作,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提醒他们主动防范感染的风险。
五、结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院感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院感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b952f5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a.png)
院感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一、引言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院感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二、院感规章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临床科室、检验科、药剂科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决策和协调工作。
2、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专职机构,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计划、监督检查、培训考核等。
3、临床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兼职监控医生、护士组成,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1、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病原体种类、耐药情况、医院环境的卫生学监测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流行趋势。
2、医务人员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及时报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并在 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等,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工作,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卫生学监测,确保医院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5、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使用后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与教育1、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2、新入职医务人员、实习进修人员必须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制度、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制度、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628491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f.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职责流程xxxxx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7、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8、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主要职责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5.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7.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8.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9.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10.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11.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临床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职责1、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负责指导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门诊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
![门诊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7863e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3.png)
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及流程适用于门诊部所有科室、医务人员和患者。
三、管理职责1. 门诊部主任负责制定和实施门诊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门诊部护士长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施。
3. 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实,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加强个人防护,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四、制度及流程1. 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培训、宣传栏、海报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2)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处理污染物品前后应进行手卫生。
(3)个人防护:根据病情和操作需要,医务人员应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4)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转运和处理。
(5)消毒灭菌:定期对门诊部环境、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2. 报告与监测(1)医务人员发现患者有医院感染症状时,应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和医院感染管理科。
(2)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医院感染病例,定期向医院领导报告。
(3)门诊部应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对感染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和处理。
3. 应急处理(1)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门诊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感染传播。
(2)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组织专家对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并向医院领导报告。
(3)根据感染暴发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隔离、消毒、防护等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五、培训与考核1. 医院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能力。
2.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考核,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2ce8136852458fb770b5697.png)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诊疗和护理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巾,要保证充足的光 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以使用 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 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五)、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75%乙醇或者 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如被 HBV 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气刺伤,应在 24 小时内 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 注射乙肝疫苗。 5)、发生 HBV职业暴露,根据暴露级别、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等不同 采取基本用药或强化用药程序。 (六)、登记和报告:医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后, 按照医院“职业暴露处置方案”进行登记、上报、处理及追踪。 五、 ****** 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多部门协作管理制度
二、 ******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总制度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 公室、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拭和国传染病 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 、《医院感染管理办 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订 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 2、医院根据有关规定,制订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 隔离及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 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 重要内容。 4、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微生 物室、化验室、供应室等重点管理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督导,对临床科室抗 菌药物使用率、菌检率、清洁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 6、应当按照 《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 《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弃物进行管理,并有医疗废弃物的流 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和执行措施。 7、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在职职工 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8、医院应对医院感染爆发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应急预案,能有效控 制事件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标准预防原则(一)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和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含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因子的原则。
(二)基本特点: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保护。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三)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1、接触隔离: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2、空气隔离: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3、飞沫隔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1、医护人员工作期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离开岗位时应脱掉,每周更换清洗一次,污染严重或接触传染病后应及时更换。
禁止穿工作服、鞋、帽上街、去食堂、卫生间、会议室等。
2、工作人员在技术操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3、医护人员应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4、卫生员使用的清洁工具与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5、各科室工作人员每天工作结束后,对室内环境及桌椅、门把手、诊查桌、工作台等用清洁抹布擦拭或消毒剂擦拭。
地面每天拖擦1-2次,遇污染要随时消毒。
6、病房内要保持卫生整洁,空气新鲜,医院各科不得有蟑螂、苍蝇、蚊子、老鼠等有害动物。
7、严格执行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的规定,化验室污水、传染病患者排泄物,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医院要有污水净化措施,进行污水无害化处理。
8、非洁净区域(如治疗室、抢救室、换药室等)每天2次空气消毒,时间为30-60分钟,有记录,根据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要求做细菌培养。
9、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的皮肤和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10、传染病患者污染的环境、家具、用品、被服、餐具、便器等必须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其排泄物、呕吐物、引流物必须经消毒处理后倒入下水道。
11、严格区分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生活垃圾装黑色袋,医疗废物装黄色袋,分类存放,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12、凡手术、分娩、内镜等诊疗前应进行抗-HIV、抗-HCV、HBsAg、ALT、抗TP等筛查,结果阳性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1、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3、各临床科室24小时内对感染病例进行上报。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同时上报防保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5、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与本科“临床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做进一步的分析及辅助检查,确定的院内感染病例及时上报。
6、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总结,上报主管院长及相关职能部门,每季度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效果评价,提出预防措施。
监测资料应妥善归档保存。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器械和器具管理制度1、各科室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器械和器具,由设备科统一集中采购,并保证证件齐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购买。
医院感染管理科需对购入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器械和器具的相关证件进行定期审核。
2、医院加强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设备科负责临床常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的发放工作,并负责对其质量进行检查监督,严禁在临床使用不合格产品。
3、凡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与器具,各科室使用后均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灭菌,规范化处理。
4、各科室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均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程序进行处置。
5、建立质量验收制度,按国家标准抽检每一批号产品的批次检验报告、灭菌日期、出厂日期(必须超过10天以上方可应用)、无菌有效期、灭菌标识、包装、灭菌方法等符合要求。
6、严格保管,不得将包装破损、超过“灭菌有效期”以及包装上未注明灭菌日期的产品进入临床,确保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7、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认真做好查对工作,凡包装破损或过期产品一律不得使用,对产品质量怀疑时,应停止使用并报设备科监测处理。
8、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天花板50cm、距墙5cm。
9、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转入无菌物品存放区,拆除小包装后转入无菌物品存放柜。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各科室使用医疗废物包装袋、利器盒的标准规格技术性能等要求,均按法律、法规执行。
2、各科室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均按照医院医疗废物产生及处理程序进行处置。
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在标签上注明。
4、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5、各科室生活垃圾桶与医疗废物桶放置合理、规范,分类收集、装满3/4时密封,应防止污染袋、污物桶泄露,如发生泄露立即加套加袋,并以文字标明科室。
禁止任何科室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6、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废物应用双层医疗废物袋,并及时密封。
7、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放置在医疗废物包装袋、桶、利器盒内,由专人按照本院规定的时间、污染物行走路线,将各科室收集的医疗废弃物密闭运送到医院暂存点,转运工具和容器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8、为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转运、贮存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在接触和处置医疗废物时,必须穿戴工作衣、帽、鞋、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每次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按规定对污染防护用品进行清洗和消毒。
防护用品有破损时,应当及时更换。
9、运送前应检查医疗废物标识、标签、封口,防止运送途中流失、泄露、扩散。
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10、医疗废物暂存点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专人管理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做到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11、在医疗废物暂存点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贮存设备配备齐全,并应定期消毒和清洗。
12、设置两种以上的污物袋,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疗废物。
13、病理性废物应低温贮存,手术切除的残肢器官、感染性病人的胎盘作为病理性废物收集。
手术取出的内固定装置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14、我院将医疗废物转移给集中处置单位,统一进行处置,并建立签收制度,做好医疗废物交接联单及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记录。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一)、严格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
(二)、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①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②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三)、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洗手与手卫生消毒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①直接接触每个病人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②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④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⑤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⑥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四)、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五)、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 先洗手,后消毒。
b) 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c)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d)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
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e)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f)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六)、医生查房时可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医生护士操作时治疗车、换药车、扫床车均配置快速手消毒剂。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2、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
3、凡遇有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4、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床铺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
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被服。
并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
5、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
遇特殊感染病人每日用循环风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小量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大量污染,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消毒。
6. 病房每天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巾,用后清洁消毒,干燥保存备用。
⒎治疗室、病房、卫生间等拖把应标识清楚,用后分开清洗,每日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后,悬挂晾干备用。
8. 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遇污染时在清洁的基础上浸泡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
9. 体温计使用后用75%酒精浸泡消毒30分钟,干燥保存。
10. 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应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
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检查室)消毒隔离制度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流动水洗手设备,配备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剂;室内严禁闲杂人员入内,以减少污染机会。
2、坚持每日清洁消毒2次,每次30-60分钟;地面湿式清扫,每日1-2次,保持物体表面清洁,每日开窗通风2-3次;重点部门每季做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细菌菌落数应达到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