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一)

合集下载

矿井发生事故后的自救和互救[1]

矿井发生事故后的自救和互救[1]

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山救护队至服务矿井的距离以行车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限,在出现意外灾变事故后报警到救护队赶到实施救援这段时间,矿工的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可以减少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第一讲矿工自救、互救矿工自救,就是当井下发生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行为。

矿工互救,就是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矿工妥善的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行为。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干部、工人都必须学习和掌握井下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一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一)矿工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四原则: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 护: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或配用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 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要以最快速度,选择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

4. 躲:如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援救,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二). 矿工互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1. 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 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3. 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三). 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 报告灾情。

立即电话报告调度室。

报告内容:(1). 事故性质。

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焰、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

不能凭主观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

(2). 事故发生地点。

(3). 灾害程度。

2. 积极抢救。

(1). 沉着冷静。

(2). 服从统一指挥,严禁单独行动。

(3). 保障救灾人员安全,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跨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煤矿工人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范本(四篇)

煤矿工人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范本(四篇)

煤矿工人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范本一、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措施1. 迅速判断,并迅速采取响应措施。

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矿工应立即判断事态的严重程度,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如果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任何可燃气体供应,同时采取灭火措施,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

2.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在矿井中工作时,矿工应始终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

这些防护装备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护矿工的头部、面部和眼睛的安全。

3. 查找最近的避险场所。

在紧急情况下,矿工应尽快查找最近的避险场所。

这些避险场所可以是安全出口、指定的避难室或其他安全区域。

矿工应清楚地知道这些地点的位置,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前往。

4. 按照正确的逃生路线撤离。

为了更高效地逃离事故现场,矿工应按照正确的逃生路线撤离。

逃生路线应事先规划好,并且矿工应了解并熟悉这些路线。

在逃生过程中,矿工应遵循指示,避免慌乱和拥挤,确保自身安全。

二、互助救援的重要性1. 建立互助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煤矿工作中,互助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应对紧急情况至关重要。

矿工应意识到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以最佳方式解决问题。

互助救援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生存率,还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安全水平。

2. 良好的沟通和配合。

在紧急情况下,良好的沟通和配合是关键。

矿工应与同事保持沟通,及时交流信息并协调行动。

通过有效的沟通,矿工可以迅速了解其他人的情况和需求,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3. 掌握简单的急救技能。

在紧急情况下,掌握简单的急救技能可以帮助挽救更多的生命。

矿工应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例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在事故发生后,如果有人受伤,矿工可以立即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为伤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4. 组织逃生和救援行动。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矿工应组织逃生和救援行动。

首先,矿工应帮助弱势群体,例如老年人、孕妇和伤员,确保他们的安全。

其次,矿工应协调行动,互相提供支持和帮助。

矿井自救与互救知识(煤矿井下自救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矿井自救与互救知识(煤矿井下自救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矿井自救与互救知识自救就是当井下发生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行为。

互救就是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人员妥善地救护灾区负伤人员的行为。

自救时应遵守“灭、护、撤、躲、报”五原则:灭。

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护。

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可使用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撤。

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要以最快速度,选择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

躲。

如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它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援救,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报。

当井下发现险情时,要第一时间向调度指挥中心汇报。

矿工互救时,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一、井下发生火灾时的自救、互救在井下不论任何人发现烟气或明火等火灾灾情,应立即向现场跟班人员汇报,并迅速通知附近工作的人员。

现场跟班人员要立即组织起来,在尽可能判明事故性质、地点及灾害程度、蔓延方向等情况的同时,迅速向矿调度指挥中心报告,并立即投入抢救。

抢救时,应及时切断灾区的电源,并迅速通知或协助撤出受火灾影响区域内的人员。

如果现场人员无力抢救,同时人身安全有受到威胁的可能,或是其他地区也发生火灾,当接到撤退命令时,就要立即安全撤退。

二、发生冒顶事故时的自救、互救当冒落的煤、矸埋压住人时,不可惊慌,要在有经验的干部或老工人指挥下,严密监视冒落的顶板及两帮情况,先由外向里进行临时支护,打通安全退路,防止顶板继续冒落伤人,再组织人力迅速抢救被埋在煤、矸下面的遇险者。

抢救时要仔细分析遇险者的位置和被压情况,尽量不要破坏冒落矸石的堆积状态,小心谨慎地把遇险者身上的煤、矸搬开,救出伤员。

矿工自救与互救课件

矿工自救与互救课件

1983.7.30
南大巷
三采皮带巷
皮 带 巷

轨 道 巷
(一)事故经过
1983.7.31.19:00许,采区正放炮出 煤,三采区第八部皮带机头发现着火, 同时,调度室也接到了采煤队的火情报 告,说机巷方向吹来皮子烧焦味儿。 19:20分,总工程师率领有关人员赶到发 火现场,由于火势大,水管无水,灭火 器材少,大火一时难以扑灭。
3.使用注意事项 (1)先吹鼓气囊,再含口具、夹鼻夹。 (2)允许短时间快跑,但呼吸阻力加大, 使用时间缩短。 (3)口具、鼻夹一定要戴好,需要联络 打手势。 (4)吸气干热要坚持戴。 (5)气囊缩小,使用时间快到终点。 (6)只能不间断的使用一次。
三、瓦斯煤尘爆炸与矿工自救
(一)瓦斯煤尘爆炸的危害 1.产生高温(温度可达2000℃以上)。 2.产生高压冲击波(冲击速度可达 1600m/s), 3.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一 氧化碳)。
压缩氧
自救器

O2 >18﹪ CO<1.5﹪
过滤式 化学氧

隔离式
压缩氧
(一) AZL-40型过虑式自救器
1.结构及工作原理
CO+O2
呼气阀 鼻夹
CO2 + Q
口具 吸气阀
触媒剂层 干燥剂层 滤尘层
2. 适用条件 (1)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要高于18%。 (2)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要低于 1.5%。 (3)空气中不含其它有毒有害气体。 (4)不超过有效使用时间。
第八部皮带司机上班后睡觉,在 机尾躲避硐内,机头摩擦到起火没发 现,火大才知道。救护队员8:00—8: 20才开始下井,戴着呼吸器,顺着灾 区方向在CO烟雾中搜索遇难人员,到 0:00左右,发现两名幸存者,11名人员已 遇难,倒在戊0—13020回风片盘处。

煤矿自救互救知识

煤矿自救互救知识

煤矿井下从业人员安全知识:自救与互救一、自救互就的行动原则自救互救是指矿井发生事故时,在现场的作业人员为妥善避灾、保护自己和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遇险煤矿作业人员自救和互救的成效如何,决定于现场准确高效的行动原则和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

自救互救是减少事故伤亡损失的重要环节。

1.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害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了解灾情。

2.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

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进行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3.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现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中规定的撤退路线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4.妥善避灾如果无法撤退到安全地点,如通路被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应迅速进入固定避难硐室或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目行动。

二、井下发生各类灾害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一)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1.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井下人员一旦遇到或发现瓦斯爆炸时,需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临危不乱,采取措施进行自救。

其具体方法如下:(1)背向空气震动冲击波到来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并暂时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造成内部烧伤。

(2)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身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

(3)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辨清方向,沿正确的避灾路线撤退。

撤退前要根据矿井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确定撤退的路线,尽量选择安全条件好、距离短的避灾路线。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矿井发生灾害时,作为矿工应当掌握自救与互救的技巧和方法,以最大程度地确保自己和同伴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关于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的一些措施和注意事项:一、自救措施:1. 保持冷静:遇到矿井灾害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不能恐慌,否则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

2. 快速撤离:在发生矿井灾害后,尽快逃离灾区,争取寻找到一个安全的位置。

3. 判断通风情况:在矿井遇到火灾或爆炸等灾害时,应该迅速判断通风情况,选择与灾害源相对立的方向逃生,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4. 使用自救器具:在逃生过程中,可以使用自救器具,如呼吸面罩等,保护呼吸道免受有毒气体的侵害。

5. 尽量保持补给:如果遇到了长时间被困的情况,应该尽量保持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储备足够的水和食物来维持生命。

二、互救措施:1. 相互帮助:在遇到矿井灾害时,应该积极相互帮助,互相照顾,特别是对于伤员和弱势人群,应该更加关注和帮助。

2. 组织自救小组:可以按照自愿原则,组织自救小组,共同寻找安全的地方,进行相互救助和合作。

3. 合理利用资源:在被困地点的人员应该合理利用自身资源,如合理分配水、食物等,共同维持生存。

4. 协作逃生:当撤离矿井时,应该保持团结和协作,共同制定逃生计划,并互相激励和支持,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安逃生。

在灾害发生前,应该经常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自己的应急能力和自救意识。

同时,矿井管理部门也应该提供必要的自救器具和应急设备,以提供有效的保护和救援措施。

总之,在矿井发生灾害时,自救与互救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正确的应急判断和行动,与同伴的互相救助,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风险,并增加生存的机会。

因此,矿工应当在平时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以确保自己和同伴在矿井发生灾害时能够及时自救并互救。

矿工自救与互救方法

矿工自救与互救方法

矿工自救与互救方法【提示】对的人工呼吸法,大多用于触电者,方法如下:1、让伤员平卧仰面,头部尽量后仰,鼻朝天,解开腰带、领扣、衣服。

2、撬开嘴,清除中异物,并将舌头拉出来,以防止堵塞喉咙。

3、深吸一气,贴伤员嘴大吹气〔捏紧伤员鼻子〕。

4、反复操作每分钟1416次,直至伤员能自己呼吸。

【提示】人工呼吸法,大多用于溺水者,方法如下:1、背部朝上,操骑跨在伤员的背上,双膝跪在他的大腿两旁,两手放在下背部两边,拇指指向脊椎拄,其余四指向外上方伸开。

2、握住伤员的肋骨,向前倾身,慢慢压伤员的背部,以自身的重量压迫伤员的胸廓,使胸腔缩小。

操身体抬起,两手松开,回到原来姿势,使伤员胸廓自然扩张,肺部松开,吸入空气。

如此反复操作,每分钟大约1416次,直到伤员能自己呼吸为止。

【提示】此法多用于有毒气体中毒或窒息的人,以及有肋骨骨折的人。

1、伤员仰卧,腰背部垫一个低枕或衣服,使其胸部抬起,肺部扩张。

2、操跪在伤员头部的两边,面对伤员,两手握其小臂,上举放平,2秒后再曲其两臂,用自己的肘部在胸部压迫两肋约2秒钟,使伤员胸廓受压后,把肺部的空气呼出来。

3、把伤员的两臂向上拉直,使其肺部张开,吸进空气。

反复均匀而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呼气时压胸,吸气时举臂,直至伤员复苏,能自己呼吸为止。

【提示】对的人工呼吸法,大多用于触电者,方法如下:1、让伤员平卧仰面,头部尽量后仰,鼻朝天,解开腰带、领扣、衣服。

2、撬开嘴,清除中异物,并将舌头拉出来,以防止堵塞喉咙。

3、深吸一气,贴伤员嘴大吹气〔捏紧伤员鼻子〕。

4、反复操作每分钟1416次,直至伤员能自己呼吸。

煤矿自救与互救教案

煤矿自救与互救教案

煤矿自救与互救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节矿工自救互救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区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互救:是指井下发生事故以后,每个现场作业人员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到伤害的人员妥善地救护伤害人员的方法。

一、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及时报告2.积极抢救3.安全撤离4.妥善避灾二、自救器和避难硐室(一)自救器过滤式自救器分为:隔离式1.过滤式自救器作用: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爆炸时矿工及时戴上,用来防护一氧化碳中毒。

氧气浓度≥18%适用条件:一氧化碳≤1.5%工作原理:使用方法:(1)取下橡胶保护罩;(2)拉开封口装置;(3)去掉上部外壳;(4)取出过滤罐;(5)将口具放入口中,咬住牙垫;(6)夹鼻夹,用嘴呼吸;(7)取下矿帽,戴上头带;(8)戴上矿帽,立即撤离灾区。

佩戴注意事项:2.化学氧自救器适用范围: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使用,缺氧的情况下也可以用。

工作原理:使用方法:1.取下橡胶保护罩;2.拉开封口装置;3.去掉上部外壳;4.取出生氧罐;5.拔掉口具塞,整理气囊;6.将口具放入口中,咬住牙垫;7.夹鼻夹,用嘴呼吸;8.戴头带,戴矿帽。

3.压缩氧自救器【提问】我矿使用的是那种自救器?【互动练习】(二)避难硐室概念:避难硐室是供矿工在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

分类:永久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分为: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事先设在井底车场附近或采区工作地点安全出口的路线上。

要求:设有与矿调度室直通电话,构筑坚固,净高不低于2米,严密不透气或采用正压通风,并备有供避难者呼吸的供气设备、隔离式自救器、药品和饮水等;设在采区安全出口路线上的避难硐室,距人员集中工作地点应不超过500米,其大小应能容纳采区全体人员。

临时避难硐室是利用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由避灾人员临时修建的;所以,应在这些地点事先准备好木板、木桩、粘土、沙子或砖等材料,还应装带有阀门的压气管。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矿井发生灾害时,矿工们面临着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

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矿工们需要迅速展开自救与互救行动,以保护自己和同事的生命安全。

一、自救行动1.保持冷静:面对突发状况,矿工们首先要保持冷静。

冷静的头脑能够帮助矿工们更好地分析形势,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2.迅速寻找避难场所:当发生矿山灾害时,矿工们首先要迅速找到避难场所,尽量保护自己免受进一步的威胁。

一般来说,矿工们可以选择最近的地方躲避,比如矿井的凹陷处、支撑结构较好的地方等。

3.佩戴呼吸器:如果发生煤矿事故或其他有毒气体泄漏,矿工们需要紧急佩戴呼吸器,以免吸入有毒气体而危及生命。

4.注意安全通道:在矿井中,有一些既定的安全通道。

矿工们可以借助这些通道,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

在疏散过程中,矿工们要保持队伍整齐,避免踩踏等安全事故。

5.根据求救设备进行求救:矿井内通常设有求救设备,矿工们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同时,矿工们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比如手机等,向亲友或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息。

二、互救行动1.寻找失踪的同事:在矿井事故中,有可能会发生矿工失踪的情况。

在自己求救之后,矿工们可以组织力量寻找失踪的同事。

这样可以提高寻找行动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加失踪同事的生存机会。

2.互相搀扶:在撤离过程中,有可能会有矿工因各种原因而行动不便。

这个时候,其他矿工可以互相搀扶,帮助他们迅速离开危险区域,增加大家的生存机会。

3.组织协作行动:矿井事故发生后,矿工们应该组织协作行动,相互支持,共同度过难关。

可以建立一个指挥中心,协调各方救援力量和资源,统一行动。

4.互相守望:在矿井自救与互救过程中,矿工们应该互相守望,提醒对方注意安全,防范意外的发生。

5.共同评估风险:矿工们在自救与互救过程中要共同评估风险,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救援策略,并选择最安全的行动方式。

总之,在矿井发生灾害时,矿工们需要迅速展开自救与互救行动,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同事的生命安全。

矿工自救与互救

矿工自救与互救

第一节:矿工自救与互救煤矿开采条件较为复杂,经常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五大灾害的威胁。

部分矿井受到冲击地压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威胁,如果管理失控,就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其后果非常严重,因此要抓好煤矿安全工作,防止瓦斯、煤尘等重大事故。

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抓紧抓好。

所以,我们广大员工井下现场作业时一定要兑规作业,各级管理干部入井要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要检查重点和薄弱环节。

所谓的重点:不被人们重视的大小工程。

所谓的薄弱环节:拆、装、卸、运等零散的各项工程。

因此,我们井下员工要做到不违章作业,广大干群要齐抓共管,齐心协力抓安全,做到矿井安全生产,人矿平安。

煤矿井下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事故的初期,波及范围及危害程度较小,这时是消灭事故,减少事故的有利时机。

现场人员要沉着冷静,可能利用的现场条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抢救,将灾害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当灾情严重时,现场不具备消灭灾害的条件,或来不及抢救,并可能威胁人身安全时,现场所有人员必须服从领导,组织起来迅速撤离灾区,进行避灾自救。

一、煤矿井下自救煤矿井下自救:就是井下发生意外事故灾害时,在灾区内或灾区影响的区域内的职工躲避灾害,保护自己的行为。

二、井下避灾自救的原则井下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报”五字原则。

1、灭:将事故消灭在初级阶段。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例如:井下的棉纱着火、木料着火等都可以在初期阶段消灭,进行控制。

2、护:用器材保护自己。

当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时,及时进行个人安全防护,佩戴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鼻、口等。

3、撤:用最快的速度撤离灾区。

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立即选择安全的、距离最近的路线,以最快的速度撤离灾区。

煤矿工人安全知识—矿工的自救和互救及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煤矿工人安全知识—矿工的自救和互救及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煤矿工人安全知识—矿工的自救和互救及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一、什么是矿工的自救和互救为了保护煤矿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党和国家制定了“安全第一〞的方针,颁发了一系列安全工作法令和规章制度。

只要人人都自觉地按照这些规定去做,煤矿的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但是,作为一名煤矿工人,仅仅知道怎样防止和排除事故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并且要熟练地掌握,在一旦碰到意外灾变时,怎样正确而又迅速地进行自救和互救,使自己和其他人员能够安然脱险得救。

如果只注意预防事故而忽视了自救和互救,就不能算作是一名合格的矿工。

这本书就要专门讲讲矿工的自救和互救。

什么叫矿工的自救和互救?所谓自救,就是井下发生意外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内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而互救则是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地救护灾区内受伤人员的方法。

首先要做好自救,才有可能进行互救。

矿工的自救和互救包括:熟悉并掌握所在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熟悉避灾路线和安全出;熟练地使用自救器;发生各种灾害事故时的避灾方法,抢救灾区受伤人员的基本方法以及学会最基本的现场急救操作技术(包括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止血、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

矿工的自救和互救技术是煤矿工人的基本训练内容之一。

每个煤矿的领导者,应有计划地对所有煤矿工作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凡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不能熟练地掌握自救和互救技术的人员,都不同意下井工作。

二、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我们在同大自然作斗争时,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

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在从事生产和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的工作成绩;同时又要充分预见到可能发生的最坏状况,并做好充分准备,随时排除和应付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把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就是本着这个目的而编制的。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针对本矿井具体条件采用的预防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和人人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定。

露天煤矿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

露天煤矿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

露天煤矿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露天煤矿是一种开采煤矿的方式,它的开采方式主要是依靠露天作业,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较薄的煤层、煤层倾角较小的场合,是煤矿开采的一种常见方式。

露天煤矿的开采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将给生产和人员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煤矿工人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一、自救方法1. 保持镇静:在煤矿事故中,冷静的头脑是最重要的。

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避免因惊恐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2. 佩戴救生装备:煤矿工人在进入煤矿作业时,应佩戴好安全帽、防毒面具、救生绳等救生装备,以防万一。

3. 寻找避难点:在灾难发生时,要尽快寻找避难点,避免暴露在危险的地方。

可以选择平缓的地方,大型机械设备等强固的结构作为避难点。

4. 保护呼吸器官:如遇到瓦斯爆炸或煤尘爆炸,应第一时间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二、互救方法1. 互相搀扶:在灾害事故中,煤矿工人可以相互搀扶,共同前行,避免出现因个人脚步不稳而造成的意外伤害。

2. 加强沟通:在灾害发生时,要加强沟通,及时向他人呼救,确保团队成员的安全。

3. 分工合作:灾害发生时,如果需要紧急救援,煤矿工人要根据各自的特长和条件,进行相互配合,分工合作,以争取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

三、避灾方法1. 定期检查设备:进行煤矿作业前,要对设备和环境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 遵守操作规程:煤矿工人在进行作业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随意跳过流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

3. 加强安全知识培训:煤矿工人要定期接受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增强遇险时的应急反应能力。

露天煤矿灾害事故时常发生,矿工在采矿作业中,随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危机。

在露天煤矿灾害事故中,矿工要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加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充分掌握自救、互救和避灾方法,以便在危险来临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矿井下发生事故时如何自救互救

矿井下发生事故时如何自救互救

矿井下发生事故时如何自救互救随着矿井行业的发展,矿工在日常生产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险。

尤其是在矿井下发生事故时,常常会出现生命威胁。

因此,矿工应该了解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和同伴的生命安全。

1、心理准备矿井下发生事故时,首先要保持冷静。

正确评估事故情况,明确自己的位置和安全出口,才能采取最合适的应对措施。

如果情况非常紧急,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或相关人员报告,争取救援。

2、自救当矿工遇到事故时,首先要考虑自救。

自救的具体措施如下:2.1、迅速寻找安全出口矿井下通常会标注着安全出口的位置,当发生事故时,要迅速找到这些标识,沿着安全出口方向进行疏散。

2.2、佩戴防护装备矿工在日常生产中必须佩戴相关的防护装备,这些装备在发生事故时也能对身体提供一定的保护。

如:矿灯、安全帽、防护服、防毒面具等。

2.3、避免吸入有毒气体矿井内通常都会有各种有毒气体存在,当事故发生时,要及时使用防毒面具等防护设备,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2.4、不随意乱动在事故发生的矿井内,地面、墙壁和支撑格栅都可能发生塌方和崩塌,这时一定不要随意乱动,以免造成更大的危险。

2.5、准备应急工具矿工应该在工作中携带必要的应急工具,如扳手、钳子、锤子等,这些工具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派上用场。

3、互救当自救无效时,矿工也可以利用互救的方式保留生命。

互救的具体措施如下:3.1、互通消息在事故发生后,矿工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电或者其他通讯设备互相联络,了解对方的安全情况和位置,协同救援。

3.2、合作疏散当某些矿工自救受阻时,其他同伴可以协助他们疏散。

为避免塌方和崩塌,可以使用扳手、钳子和锤子等工具摧毁一些道路障碍物,帮助营救。

3.3、进行心肺复苏当矿工受伤晕厥时,同伴可以进行心肺复活术,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

3.4、提供必要的食品和药品在被困的过程中,矿工可能会遭遇饥饿和口渴,因此可以通过协助转移物资的方式提供必要的食品和药品。

4、结束语在矿井下发生事故时,自救和互救是非常重要的。

矿井火灾发生自救与互救方法

矿井火灾发生自救与互救方法

矿井火灾发生自救与互救方法一、自救方法1. 逃生通道:在矿井火灾发生时,首先要根据熟悉的矿井布局,迅速找到逃生通道,避免迷失方向。

2. 保持冷静:在火灾发生时,矿工们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要清楚地思考和判断,做出正确的决策。

3. 佩戴好防护装备:矿工要随身携带好防火面罩、救生绳索等防护装备,以便在火灾中保护自己。

4. 找到避难点:在火灾发生后,矿工要尽快找到避难点,远离火源,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

5. 使用灭火器:如果遇到小规模的火灾,矿工可使用手持式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控制火势蔓延。

6. 寻找通风口:矿工在火灾中要尽量寻找通风口,获取新鲜空气,以保障呼吸道通畅。

7. 与外界沟通:火灾发生后,矿工要和外界进行及时的沟通,向外界报告火灾的情况,寻求帮助。

二、互救方法1. 协作逃生:在火灾中,矿工要互相协助,共同逃生,尤其是帮助受伤或身体残疾的同事,确保大家安全撤离。

2. 通报信息:在火灾发生后,矿工应该积极向其他同事通报火灾的情况,提醒大家迅速采取逃生措施。

3. 救援受困者:如果有同事被火灾困住或受伤,其他矿工要尽最大努力进行救援,不放弃任何生存希望。

4. 救护伤者:对于受伤的同事,其他矿工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扎伤口、止血等,争取争分秒的时间救助伤者。

5. 保持联系:在逃生过程中,矿工要保持与其他同事的联系,确保大家能够相互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在矿井火灾发生时,自救与互救是至关重要的,需要矿工们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共同努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希望矿工们都能够牢记这些自救与互救方法,在面对火灾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周围的同事。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自救:是指当井下发生灾害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一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互救:是指在有效的进行了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人员妥善地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方法。

每个入井人员都必须熟知以下内容:1、熟悉所在矿井的《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有关内容。

2、学会识别各种灾害发生的预兆和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

3、熟悉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

4、掌握井下发生各种灾害时的避灾方法,学会使用自救器。

5、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创伤急救的操作技术。

第一节自救器与避难硐室一、自救器及其使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

自救器是一种个人呼吸保障装置。

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井下人员佩戴自救器可有效的防止中毒或窒息。

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

隔离式的自救器根据氧气来源不同又分为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

(一)过滤式自救器1、用途和适用条件:用于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时,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呼吸保护装置。

(仅能防护一氧化碳一种气体,对其他毒气不起防护作用)。

其适用条件是:灾区空气中的氧浓度不低于18%和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1.5%,过滤式自救器只能使用一次,且不能重复使用。

2、过滤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①、掀开保护罩②、用拇指掀起红色开启扳手,拉断封印条,扔掉封口袋。

③、去掉上外壳,抓住头带取出滤毒罐,丢掉下外壳。

④、拉起鼻夹,将口具放入嘴内,使口具片完全含在嘴唇与牙齿之间,牙齿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⑤、两手拉开鼻夹,夹在鼻子的两侧,开始用嘴呼吸。

⑥、取下矿灯帽,带好头带,戴上矿灯帽,开始撤出灾区。

3、使用过滤式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①.在井下工作,当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爆炸现象时,必须立即佩戴自救器,撤离现场。

②.必须佩戴到安全地带,方能取下自救器,切不可因干热感觉难受而取下自救器鼻夹和口具。

③.佩戴自救器撤离时,要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

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一)

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一)

矿⼯⾃救与互救安全技术(⼀)⼯作⾏为规范系列矿⼯⾃救与互救安全技术(⼀)(标准、気整、实⽤、可修改)FS-QG-79646编号:矿⼯⾃救与互救安全技术(⼀)Miner self-rescue and mutual rescue safety tech no logy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化作业⾏为,使⼈员管理⼯作有章可循,提⾼⼯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矿⼯⾃救与互救安全技术矿⼯⾃救与互救矿井发⽣灾害事故时,灾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地保证灾区⼈员的⾃⾝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

⼤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灾害事故后,矿⼯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的智慧和⼒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救、互救措施,是最⼤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发⽣事故时现场⼈员的⾏动原则及时报告灾情发⽣灾变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作⼈员尽快知道灾情。

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烟、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象判定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员,应沉着冷静。

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法和措施,及时投⼊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于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范围,最⼤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和惊慌失措,严禁各⾏其事和单独⾏动;要采取防⽌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次突出、顶帮⼆次垮落等再⽣事故的发⽣。

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或有经验的⽼⼯⼈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矿井灾害自救和互救

矿井灾害自救和互救

矿井灾害自救和互救引言矿井灾害是指在矿井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事故,包括瓦斯爆炸、矿井塌陷、火灾等。

矿井工作环境恶劣、危险系数高,一旦发生灾害,往往很难迅速获得外界的救援。

因此,矿井工人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以提高生存率和减少伤亡。

本文将介绍矿井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帮助矿工们在危险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互相帮助。

自救方法提前准备在进入矿井工作之前,矿工们应该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熟悉矿井的布局和逃生出口位置。

此外,矿工们还应该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尘口罩等,以保护自己免受外界伤害。

保持冷静在发生矿井灾害时,保持冷静非常重要。

矿工们应尽量压制恐惧和焦虑的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

只有在冷静的状态下,才能有效地思考和采取正确的行动。

寻找安全位置在矿井灾害发生时,矿工们应尽快寻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躲避。

这个位置应该远离可能的危险区域,如火源、瓦斯泄漏等。

如果有逃生出口附近的安全室或避难所,矿工们应尽快进入并封闭门窗,以避免烟雾和有害气体进入。

使用呼吸器如果矿井中有烟雾或有害气体泄漏,矿工们应及时佩戴呼吸器。

呼吸器能够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帮助矿工们维持正常呼吸。

在佩戴呼吸器时,矿工们应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操作,以确保呼吸器能够有效地起作用。

保持通讯联系在矿井灾害发生时,矿工们应尽量保持与外界的通讯联系。

他们可以使用无线对讲机或手机等通讯工具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报告自身的位置和情况。

保持通讯联系可以帮助矿工们及时获得外界的援助和指导。

互救方法分工合作在矿井灾害中,矿工们应该分工合作,合理利用各自的力量和技能。

他们可以分成小组,分别负责救援、疏散、医疗等任务。

每个小组需要制定清晰的行动计划,并密切合作,共同努力。

救援伤员在矿井灾害中,很可能有矿工受伤,需要紧急救治。

其他矿工应该尽快对受伤的同事进行急救,如止血、包扎等。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伤员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

疏散其他矿工在矿井灾害中,矿工们应尽快疏散至相对安全的地方。

第一节 矿工自救与互救

第一节    矿工自救与互救

第一节矿工自救与互救一、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及时报告灾情2.积极抢救3.安全撤离4.妥善避灾二、自救器和避难硐室《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在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并设置有供给压缩空气设施的避难硐室。

(一)自救器自救器是一种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戴用迅速、作用时间短的个人呼吸保护装备。

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供人员佩戴和使用,可有效防止中毒或窒息表7-1 自救器种类及其防护特点1.过滤式自救器是利用装有化学氧化剂的滤毒装置将有毒空气氧化成无毒空气供佩戴者呼吸用的呼吸保护器。

仅能防护一氧化碳一种气体。

适用于灾区内空气中氧浓度不低于18 %和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1.5%。

(1)使用方法(2)注意事项:①在井下工作,当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爆炸现象时,必须立即佩用自救器,撤离现场。

②佩用自救器时,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或超过0.5%,吸气时会有些干、热的感觉,这是自救器有效工作的正常现象。

必须佩用到安全地带,方能取下自救器,切不可因干、热感觉而取下。

③自救器撤离时,要求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

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夹、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④在佩用自救器时,因外壳碰瘪,不能取出过滤罐,则带着外壳也能呼吸。

为了减轻牙齿的负荷可以用手托住罐体。

⑤平时要避免摔落、碰撞自救器,也不许当坐垫用,防止漏气失效。

2.化学氧自救器是利用化学生氧物质产生氧气,供矿工从灾区撤退脱险用的呼吸保护器。

用于灾区环境大气中缺氧或存有有毒气体的条件下。

3.压缩氧自救器它是利用压缩氧气供氧的隔离式呼吸保护器,是一种可反复多次使用的自救器,每次使用后只需要更换新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钙吸收剂和重新充装氧气即可重复使用。

用于有有毒气体或缺氧的环境条件下。

(二)避难硐室避难硐室是供矿工在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

分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2种。

矿山井下发生事故或遇险后避灾与互救的方法

矿山井下发生事故或遇险后避灾与互救的方法

矿山井下发生事故后避灾与互救的方法一、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避灾方法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强大的爆炸声和连续的空气震动,产生很强的高温气浪,并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这时候,一定要沉着,不可惊慌,也不要乱喊乱跑,应该积极自救。

自救的方法是:(1)迅速背向空气震动的方向,脸向下卧倒,头要尽量低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等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肉体的外露部分。

在爆炸的一瞬间,要尽可能屏住呼吸,防止吸入大量的高温有害气体。

与此同时,要迅速取下自救器,按照操作方法把它戴好。

(2)戴好了自救器,就要辨清方向,沿避灾路线,尽快进入新鲜风流中离开灾区。

撤离中,要由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同行。

假如巷道中破坏很严重,又不知道撤退路线中是否安全,就要设法找到永久避难硐室或自己构筑临时避难硐室或到较安全的地方去暂时躲避,安静而又耐心地等待救护。

躲避的地方要选择顶板坚固,没有有害气体,有水或离水较近的地方,并且要时时注意附近情况变化,发现有危险时,就要转换地方。

(3)避灾中,每个人都要自觉地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并严格控制矿灯的使用。

要主动照顾好受伤的人员,还要时时敲打铁道或铁管,发出呼救信号,并派有经验的老工人(至少两人同行)出去侦察。

经过探险确认安全后,大家就可向井口退出,并在沿途做出信号标记,以便救护队跟踪寻找。

如有可能,要寻找电话及早同地面取得联系。

二、火灾事故避灾方法在井下不论任何人发现烟气或明火等火灾灾情,应立即向现场领导人汇报,并迅速通知附近工作的人员。

现场人员要立即组织起来,在尽可能判明事故性质、地点及灾害程度、蔓延方向等情况的同时,迅速向矿调度室报告,请求救护队的援救,并立即投入抢救。

抢救时,应及时切断灾区内的电源,并迅速通知或协助撤出受火灾影响区域内的人员。

如果火势不大,就应根据现场条件立即组织力量将火直接扑灭。

如果火灾范围大或是火势猛,则应在撤出灾区人员,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稳定风流、控制火势发展,防止人员中毒和预防瓦斯、煤尘爆炸,并随时保持和地面指挥部的联系,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行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
(一)
(标准、気整、实用、可修改)
FS-QG-79646编号:
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一)
Miner self-rescue and mutual rescue safety tech no logy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
矿工自救与互救
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
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
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
及时报告灾情
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

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烟、飞尘等)、听
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象判定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积极抢救
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
应沉着冷静。

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于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事和单独行动;要采取
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安全撤离
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
众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灾区人员撤出路线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自救的成败。

妥善避灾
如无法撤退(通路被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动。

事故现场实例表明:遇险人员在米取合适的自救措施后,是能够坚持较长时间而遇救的。

例如:1983年1月23某矿掘
进巷道发生火灾后,除3名工人及时冲出火源脱离危险外,还有23名工人被堵在灾区里面。

他们迅速撤退到平巷迎头,并用竹笆、风筒很快建造了一道临时密闭,又在这个密闭内8米处,用溜槽、工作服、竹笆、风筒等物建造了更严密的第二道临时密闭。

然后,派一个人在密闭附近监视,其他人员躺下休息。

5小时后,由救护队救出。

相反,如果自救措施不当,则可能造成死亡。

例如:1961年某矿井下配电室发
生火灾,53名遇险人员中有45人所处的地点、环境相近似,但是在事故发生18小时后,只有18人还活着。

现场勘察和被救人员介绍表明:
①凡避难位置较高的均死亡,位置较低的绝大部分人保存了生命;②俯卧在底板上并用沾水毛巾堵住嘴的人保住了生命;与此相反,特别是迎着烟雾方向的人均死亡;③事故发生后,恐慌乱跑、大哭大叫的人大部分死亡' 利用自救器和避难硐室自救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在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并设置有供给压缩空气设施的避难硐室。

自救器
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应及时使用自救器自救。

对流动性较大,可能会遇到各灾害威胁的人员以及在煤
与瓦斯突出矿井或突出区域的采掘工作面和瓦斯矿井的掘
进工作面的人员应选用隔离式自救器;其他情况下,一般可
选用过滤式自救器注意事项:
在井下工作,当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爆炸现象时,必须立即佩用自救器,撤离现场。

佩用自救器时,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或超过
吸气时会有些干、热的感觉,这是自救器有效工作的正常现象。

必须佩用到安全地带,方能取下自救器,切不可因干、热感觉而取下。

佩用自救器撤离时,要求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

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夹、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在佩用自救器时,因外壳碰瘪,不能取出过滤罐,贝U带
头外壳也能呼吸。

为了减轻牙齿的负荷可以用手托住罐体。

平时要避免摔落、碰撞自救器,也不许当坐垫用,防止漏气失效。

使用化学自救器撤离灾区时若感到吸气不足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 shi on Desig 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