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教育学习文章】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教育学习文章】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3课时)一、考点整合:(一)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P28-30、内容:(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P28-29(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物质的)P30(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30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3、物质的含义P29:哲学上的物质是例1、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新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最终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例2、(03年全国)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XX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例3、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概念()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③它是世界的本质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④(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P3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高中政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必修4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想让我们明白应当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内容是任何哲学都不得回避的问题。

对此,本课从世界的物质性入手,说明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两个方面,因此本框分两目: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从而得出世界是个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思维能力有一定提高,思想活跃,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对一些社会现象能主动思考,但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物质与事物的区别,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别,可以说是一头雾水。

所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尤其重要,这将直接决定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教学目标分析】一、基本知识: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如何证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难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什么关系。

【教学方式】创设情景,问题导入,师生对话,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应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搜索材料,主要是关于地球起源与演变的探索。

【教学结构】一、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教学】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探索世界的本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探索世界的本质》教案

4.1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框题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1、师生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

使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2.课堂具有民主性、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

3教学中提倡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

4教师要用激情感染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材分析】知识结构分析:本框题内容从世界的物质性入手,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物质性三个方面。

因此本框题在学习物质含义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人的意识的物质性。

从而得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以学生已经具备的一定的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已有的具体知识中得出较为抽象的哲学原理。

从知识学习的意义看,本框题是哲学知识重要的基础理论部分,对学生唯物主义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4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和重点知识教师精讲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调动已有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

【学情分析】1原有知识发展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如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也对人体的大脑结构有了一定的认知,本框题的任务就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感性的、不系统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把相关知识理论化、系统化,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与严密。

3非知识因素分析:通过对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对较为抽象的哲学知识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

但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物质与事物的区别,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可以说是一头雾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所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尤其重要,这将直接决定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全面理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高中政治必修424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424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案

2.4《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案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学习目标】1.哲学中物质的概念2.哲学里运动的概念3.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4.掌握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重点、难点】1. 理解物质的概念2. 掌握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哲学还没树立用哲学的思维认识问题,所以教师要对课堂上的举例要是生活中的现象,并能及时从哲学的角度概括。

【自主学习内容】一、回顾旧知:1.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二、基础知识感知:考点1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1)物质是不依赖于,并能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特质形态。

【例】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这里的“客观存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考点2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已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是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总之,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世界的真正就在于它的________。

【例】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考点3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高中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高中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物质的概念• 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归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2、过程与方法• 联系自然界中的事物并分析其客观性,从而认识自然界的物质性• 联系社会事例,分析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然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这就是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据此,我们应该反对神创论,自觉坚持无神论思想。

二、教学重点• 运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批驳上帝创世说的荒谬性三、教学难点•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探究活动1】课本第28页●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违背客观实际的。

2、什么是物质?比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 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上所讲的物质、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属性,都是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一些具体论断,其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这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囊括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探究活动2】课本第29页●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探究活动3】课本第30页●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四、教后感。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案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案

必修4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复习目标1.一个本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2.两大原理:世界的物质性、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三对关系:运动与物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4.四个概念:物质、运动、静止、规律二、复习要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授课过程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拓展升华1.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概念温馨提示: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弄清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论界限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探究世界的本质;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辨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世界的本质是什么;2.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方法;3.学生团队合作探究世界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

2. 学习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世界的本质是什么?2.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方法有哪些?3.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

3. 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探究世界的本质。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例如:生命、宇宙、人类、自然等等。

小组成员可以自由发挥,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方法,探究自己选择的话题。

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讨论、实验、观察等方式,探究自己选择的话题。

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探究世界的本质。

4. 总结环节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让其他小组成员了解他们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们探究的话题是什么?2.你们运用了哪些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方法?3.你们的探究成果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发言、收集学生的作品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是否了解世界的本质是什么;2.学生是否掌握了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方法;3.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究世界的本质;4.学生是否具备探究精神和思辨能力;5.学生是否具备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高中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最新考纲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本课概览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

提示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唯物主义大厦的基石。

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__________,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提醒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4.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_______。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和______。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___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________的、______的和______的;而静止是________的、______的和______的。

(2)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统一。

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二者不能混淆。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_____的______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注意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更不能把规律与规则(主观)混同。

高三政治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三政治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一、教学目标:把握高考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规律的概念(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教学过程一)学生讲评时事二)导入复习三)复习过程构建知识框架复习考点典型例题讲评学生学案1.构建知识体系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世界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探索世界物质性人类社会的本质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运动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认识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把握规律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典型例题自然界的物质性 D1.人们能够利用木料制出桌椅来,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

但是,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是A.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C.人有动物所没有的制作能力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D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为反物质。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回答以下两题。

1、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 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 人类可以有意识的改造自然C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所以,社会的发展不是由某个人的意识决定的,是客观的,是有客观规律的。人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板书设计
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一)世界的本质
1、物质含义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三)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社会的存在来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物质的。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由某个人的意识决定的。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今天,是有客观规律的。我们不能随意改变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
从现实状况看,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人想怎样就怎样的。实践证明,建国初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就不符合当时的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使我国经济停滞不前,人民贫穷落后。这就证明,从资本主义一下子跨入共产主义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因为中间还有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二)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共同点,比如苹果和菠萝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水果。苹果和狗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生物。苹果和石头的共同点是什么?原子。
读课本29页第一段。
老师:马克思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什么是物质?(列宁下的定义)
学生: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规律,如何利用规律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规律的客观性难点:物质的含义【教学方式】学案导学法、讨论法、自学阅读法与教师启发法【教学过程】【导入课程】:罗斯福总统打狼的故事【讲授课程】:一、知识梳理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世界是物质的(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考点二物质的运动及其规律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观点辨析:(1)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2) 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在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

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

(3)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4)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5) 飞驰不动。

考点三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教案标题: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本质是由各种自然、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构成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是多元的。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思考的方法,探究世界的本质。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与沟通,共同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学生用品:笔、纸、课堂笔记本等。

3.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实物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世界多样性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世界多元性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探究(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例如:自然界、文化、科技等),并通过观察、讨论和调查等方式,探究这个主题在世界中的表现。

2. 提供一些资源供学生使用,如图片、视频、实物等,帮助他们收集信息。

3. 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和提问的方法,记录他们的发现和疑惑。

总结(10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探究结果,并展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

2. 引导学生总结世界的本质是由各种因素共同构成的,并帮助他们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3. 引导学生思考:你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你觉得探究世界有什么意义?拓展活动(15分钟):1. 邀请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社会、文化等特点,并制作展板或海报进行展示。

2. 鼓励学生通过互动问答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其他小组展示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和讨论。

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世界多样性的短文,包括他们在探究世界的本质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2. 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世界多样性的例子,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与沟通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等。

高中政治必修4《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课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一、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3、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

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1)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2)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1)运动和静止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3、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辩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四、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物质的概念• 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归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2、过程与方法• 联系自然界中的事物并分析其客观性,从而认识自然界的物质性• 联系社会事例,分析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然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这就是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据此,我们应该反对神创论,自觉坚持无神论思想。

二、教学重点• 运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批驳上帝创世说的荒谬性三、教学难点•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探究活动1】课本第28页●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违背客观实际的。

2、什么是物质?比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 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上所讲的物质、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属性,都是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一些具体论断,其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这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囊括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探究活动2】课本第29页●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探究活动3】课本第30页●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四、教后感第二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 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联系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要遵循规律,否则会受到惩罚,可以结合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事例加深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反对否认运动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否认静止的诡辩论•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二、教学重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三、教学难点•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规律与规律的表现形式四、教学过程(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什么是运动?【探究活动1】课本第31页(上)●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基本知识—理清楚]1.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2.把握——物质概念(1)物质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2)理论意义澄清错误认识1.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认识、改造自然需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顺应自然规律,认为人征服自然的观点是对自然界客观性的否定。

2.并非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物质现象,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现象都是物质现象。

3.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不意味着物质是不可认识的,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说明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基础巩固训练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解析:选B客观实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但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故A项错误;也不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故D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2.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对这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前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外延,后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内涵B.前者认为物质是实物,后者认为物质是实在C.前者认为物质是抽象的,后者认为物质是生动具体的D.两者都揭示了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解析:选A恩格斯的观点说明了物质与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是从千千万万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而来的,具体物质形态都是物质的表现,从而揭示了物质的外延;列宁的观点指出了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与可知性,从内涵上揭示了物质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割裂了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材料未涉及运动,D项不当选。

必修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案教案

必修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案教案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2、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和。
3、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的承担者。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
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和。
4、静止是运动的一种。静止是、和。
5、物质世界是与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的不
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⑴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⑵ 新陈代谢 ⑶ 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返
⑷ 阶级斗争规律⑸ 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⑹ 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⑺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⑻ 苹果落地⑼ 市场上商品价格时涨时落 ⑽ 水往低处流 ⑾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A⑴⑸⑼ B⑶⑸⑻ C⑺⑽⑾ D⑵⑷⑹⑺
4、“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表明()
6、所谓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的联系。
7、规律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规律是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
8、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而不能。
9、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和利用规律,
改造,造福于人类。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专业班教学案
教学内容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
2、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过程与
方法
联系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要遵循规律,否则会受到惩罚,可以结合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事例加深理解

【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关键字】教案第四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一、本单兀的地位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怎样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本单元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人手,通过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本单元最基本的知识目标。

从能力目标来说,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意识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牢固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总之,本单元探讨世界的本质,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这一内容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因此,本单元在整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必修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案教案

必修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案教案

第四课《研究世界的实质》专业班教教案教课内4. 2 认识运动掌握规律课型新授课时2 容知识与1、识记看法:运动、静止、规律2、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技术教3、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联系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学过程与关系目方法要按照规律,不然会遇到处罚,能够联合办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案例加深理解标感情、态?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反对否定运动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否定静止的狡争辩度与价? 规律拥有客观性和广泛性,我们要尊敬规律,自觉地按客值观观规律做事教课要点和难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别状态 4 、规律与规律的表现形点式预习完成阅读教材,达成以下内容: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2、任何详细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和。

3、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此运动是和。

4、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的肩负者。

世界上全部事物都处。

静止是、、和。

5、物质世界是与的一致。

只认可静止而否定运动是的不变论,只认可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则致使和。

6 、所谓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的联系。

7、规律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可以被,也不可以被。

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想,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

8、规律的客观性和广泛性要求我们,一定,而不可以。

9、人能够在认识和掌握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和利用规律,改造,造福于人类。

学习过程学习导航情形设置一、运动是多媒体展现材物质的根本料:属性多媒体展现图片多媒体展现材料多媒体展现材料问题研究体验结论思虑:什么是1、运动的的含义:运动?2、概括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静止的含义2、认识运动的4、静止和运动的关系形式3、运动的主体是什么?思虑:什么是静止?静止和运动的关系?二、运动是多媒体展现材认识什么是规规律:有规律的料律?资料说了然:多媒体展现材资料说了然什料么?知识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不过在看法中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
度与价值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反对否认运动的不变论,也 要反对否认静止的诡辩论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 律办事
教学重点和难

八、、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4、规律与规律的表现形式
预习完成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6、 所谓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的
联系。
7、 规律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规律是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
有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而不能。
9、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和
利用规律,
5、“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6、“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
3、静止的含义
4、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二、运动是有 规律的
多媒体展示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
认识什么是规
律?
材料说明了什
么?
规律:
材料说明了:
知识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着名 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 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1、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2、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
和。
3、 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的承担者。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
变化中,没
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和。
4、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静止是、
和。
5、 物质世界是与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的不
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教容内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型新授课时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
2、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过程与
方法
联系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要遵循规律,否则会受到惩罚,可以结合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事例 加深理解
D.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
2、“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地球围绕太阳转等等,这都是规律”。这种判断()
A.否定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
B•混淆了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C•认为规律是不可认识的
D.没有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教与学
的反思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3、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⑵ 新陈代谢⑶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返
⑷ 阶级斗争规律⑸ 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⑹ 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
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1、“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
中。这句话是说()
A.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B.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一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改造,造福于人类。
学习过程
学习导航
情景设置
问题探究
体验结论
—■、运动是物 质的根本属 性
多媒体展示材料: 多媒体展示图片 多媒体展示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
思考:什么是运 动?
2、认识运动的 形式
3、运动的主体 是什么?
思考:什么是静 止?静止和运 动的关系?
1、运动的的含义:
2、归纳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等价交换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⑻苹果落地
⑼市场上商品价格时涨时落⑽水往低处流(11)种瓜得瓜,种豆得

A⑴⑸⑼B⑶⑸⑻C⑺⑽(11)D⑵⑷⑹⑺
4、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表明()
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