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
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2010)

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2010)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10.12.24•【文号】科发学部字[2010]158号•【施行日期】2010.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发学部字〔2010〕158号)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协: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将于2011年1月开始。
现将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经第六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九次会议确定,2011年增选院士名额不超过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11名。
各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到各学部的候选人人数不得超过该学部的增选名额。
二、各归口初选部门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组织所属单位推荐并初选院士候选人。
凡双重领导单位推荐的候选人,由其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初选。
推荐工作必须坚持院士标准,认真审议,严格把关。
三、请各归口初选部门要特别注意推荐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被推荐人的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1946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
四、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第二章中“凡已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停止1次院士候选人资格”的规定,凡2005、2007和2009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2011年停止1次被推荐为院士候选人的资格。
五、推荐院士候选人需填写和准备《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推荐书(部门推荐用)》(以下简称《推荐书》)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附件材料》(以下简称《附件材料》)。
院士增选指南

院士增选指南摘要:1.院士增选的背景和意义2.院士增选的流程和标准3.院士增选的现状和问题4.院士增选的建议和展望正文:一、院士增选的背景和意义院士增选是指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中,由一定数量的院士按照规定的程序,选举产生新的院士的过程。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代表着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水平。
院士增选对于激励科技工作者追求卓越、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院士增选的流程和标准院士增选的流程主要包括推荐、资格审查、初选、终选等环节。
推荐环节通常由院士、学术团体、有关部门等推荐候选人;资格审查环节是对候选人的资格进行审核;初选环节是由各学部常委会根据一定比例选出初选候选人;终选环节是由全体院士投票选举产生新院士。
院士增选的标准主要包括学术成就、科技贡献、道德品质等方面。
学术成就主要评价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学术影响等;科技贡献主要评价候选人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应用价值等;道德品质主要评价候选人的学术道德、职业道德等。
三、院士增选的现状和问题近年来,我国院士增选工作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在推荐环节,有时存在过于注重关系、地域等因素的现象;在评审环节,有时存在学术不端、人情票等问题;在增选结果方面,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人才可能因为票数不足等原因未能当选。
四、院士增选的建议和展望针对院士增选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完善推荐制度,规范推荐程序,减少不正之风;二是严格评审程序,加强学术诚信审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三是优化院士结构,关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人才,提高增选的代表性;四是加强对院士的监督和管理,建立院士退出机制,维护院士队伍的纯洁性。
总之,院士增选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件大事,对于激励科技工作者、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意见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意见一、背景介绍1.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和奖励,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推动科技发展。
1.2 我国科技事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提名对象介绍2.1 提名对象:XXX(个人/团队名称)2.2 提名理由:XXX(个人/团队在相关领域的突出贡献)三、提名意见3.1 XXX(个人/团队名称)是我国在XXX领域的权威专家/领军人物,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独特的科研思路,对相关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3.2 该个人/团队在XXX项目/成果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国家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引领性。
3.3 该个人/团队的科研成果已经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为我国科技立功。
3.4 该个人/团队在XXX项目/成果上的技术水平、科研实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结语4.1 基于XXX(个人/团队名称)在相关领域的突出贡献,我们建议将其提名为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对象。
4.2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审议提名意见,并根据科技进步奖评选标准和程序,深入了解该个人/团队在相关领域的成果和贡献,给予公正、客观的评定和肯定。
五、提名对象的具体突出贡献5.1 在XXX领域的研究方面,个人/团队通过多年的坚持与努力,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并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其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水平的进步,也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5.2 该个人/团队在XXX项目/成果上具有卓越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在XXX领域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成果,并取得了多项国际专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3 通过持续而深入的研究,提名对象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推动科研组织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推动科研组织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公布日期】2021.03.31•【文号】国知发运字〔2021〕7号•【施行日期】2021.03.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推动科研组织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知发运字〔202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科协,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中国科协所属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科研组织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坚力量,承担着突破原创性基础研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的重任。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更好地服务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科技创新、保障成果权益、支撑治理体系的制度性作用,推动科研组织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提升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高创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支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科研组织,带动行业和地方科研组织高质量发展,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各行各业中最权威的科技组织之一,是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为宗旨的全国性学术组织。
协会的设立旨在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组织各种科学技术活动,授予科学技术奖励,并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团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代表组成。
作为全国性的科技组织,协会积极承担起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和科技工作者权益维护的职责。
协会下辖数十个专业委员会,从基础科学到应用技术,从生物医学到航空航天等领域均有涉及和覆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各种形式的科普和科技教育,特别是面向中小学生和广大公众开展的科技普及活动。
协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推广科技教育的工作,包括科技知识讲解、科技展览、科技节日庆祝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协会向广大公众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科技素养,推动科技普及工作的发展。
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协会设立了许多奖项和资金,鼓励广大科技人才在各自的领域中勇攀高峰。
同时,协会还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总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和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第二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主要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作为中国科技界的重要组织之一,既承担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也致力于科技普及和科技人才培养。
协会的主要工作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
协会设立了多个科技奖励,颁发优秀科技成果、科学技术最高荣誉等奖项,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在各自领域中勇攀高峰。
协会还组织了多次科技领域的论坛和会议,为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提供了平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部门推荐用)

附件4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部门推荐用)本推荐书的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附件材料被推荐人姓名:专业:工作单位:推荐学部:填表日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印制附件材料目录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附件2:被推荐人中国国籍证明附件3:论著目录附件4:重要引用和评价情况相关内容的复印件附件5:获奖证书和发明专利证书的复印件附件6:10篇(册)以内有代表性的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的全文说明1、本附件材料由被推荐人所在单位或由被推荐人提供。
被推荐人对附件材料的真实性向推荐单位负责,并提交确认函。
2、附件材料的附件1用“院士增选录入系统”填写,附件2至附件6不使用“院士增选录入系统”,请按相关要求填写或提供复印件。
全部附件材料用A4纸按顺序装订成册。
如10篇(册)代表性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不便装订,可以另附。
3、本附件材料内容不得涉密。
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
不得报送绝密级材料。
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1.个人信息2.主要学历(六项以内)3.主要学术经历(十项以内)4.重要学术任(兼)职(六项以内),指在重要学术组织(团体)或重要学术刊物等5.代表性的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限10篇(册)以内。
在每篇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后说明被推荐人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贡献(限100字),如,提出什么学术思想,是否执笔人,研究工作的参与程度和主要贡献。
按以下顺序填写:论文:作者(按原排序),题目,期刊名称,卷(期)(年),起止页码;著作:作者(按原排序),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出版地;研究技术报告(未公开发表的重要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完成年份;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报告年份,会议名称、地点。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09.01.13•【字号】苏科政[2009]14号•【施行日期】2009.0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苏科政[2009]14号)各省辖市科技局、省各有关部门:2009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已正式启动。
为切实做好我省院士候选人推荐工作,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发学部字〔2008〕325号)、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和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工发〔2008〕86号)和省政府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院士增选名额及候选人年龄要求2009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名额不超过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11名。
被推荐人的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1944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
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
工程院现设9个学部,分别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农业学部,医药卫生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被推荐人的年龄不得超过70岁(1939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
凡2003、2005、2007年已被提名至中国工程院和被推荐至中国科学院的有效候选人,合计连续3次的,2009年必须停止1次被提名为院士候选人的资格。
有关两院院士增选的具体通知、相关文件及增选提名系统录入软件等可分别在两院网站上查询和下载(中国科学院网址为http://,中国工程院网址为http://)。
二、推荐渠道和程序各省辖市科技局负责组织辖区内单位开展院士候选人推荐工作。
2023年院士增选指南

2023年院士增选指南一、背景介绍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最高水平。
每年,我国都会进行院士的增选工作,以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本文将介绍2023年院士增选的指南,以便广大科研工作者了解相关流程和要求。
二、申报条件1. 具有中国国籍;2. 在相关领域拥有卓越的学术成就和贡献;3. 年龄不超过65周岁;4. 对国家科技事业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力;5. 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
三、申报流程1. 确定提名单位:提名单位可以是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
提名单位需要对提名人的学术成就和贡献进行严格评估,确保提名人符合院士申报条件。
2. 提名人申报:提名单位向中国科学院提交提名人的申报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术成果清单、代表性学术论文等。
申报材料需要详实、全面地反映提名人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贡献。
3. 材料初审:中国科学院对提名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专家评审:中国科学院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提名人的学术成就和贡献进行评审。
评审过程中,专家将对提名人的学术水平、学术声誉、学术影响力等进行综合评估。
5. 决策审议:中国科学院组织院士团体进行决策审议,最终确定入选院士的候选人名单。
6. 公示和公示反馈:确定的候选人名单将进行公示,以便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对候选人进行了解和评价。
公示期结束后,中国科学院将根据公示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确认。
7. 最终决策:中国科学院根据公示反馈情况和综合评审结果,最终确定入选院士的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四、评审标准1. 学术水平:申报人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成果,包括科学发现、理论创新、技术发明等。
2. 学术声誉:申报人在学术界享有良好的声誉,被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可和尊重。
3. 学术影响力:申报人的学术成果对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引发了重要的学术讨论和研究热点。
4. 国家贡献:申报人对国家科技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林学会关于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公示-

中国林学会关于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公示
正文:
----------------------------------------------------------------------------------------------------------------------------------------------------
中国林学会关于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公示
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组织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发学部字〔2014〕206号)、《中国工程院关于做好由学术团体提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工作的通知》(中工发〔2014〕143号)、《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中国科协组织推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协办发组字〔2015〕1号)和《中国林学会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经中国林学会有关分会(专业委员会)初选推荐,并经中国林学会院士候选人推荐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拟推荐杨忠岐、张启翔、刘世荣、蒋剑春、鞠洪波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拟推荐林金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6人的详细情况见附件)。
现予以公示,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有异议,请书面署名向中国林学会反映。
地址:北京颐和园后中国林学会,邮编:100091
电话:************
附件:杨忠岐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
张启翔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
刘世荣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
蒋剑春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
鞠洪波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
林金星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
[两院院士推荐候选人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中国林学会
2015年2月15日
——结束——。
2023院士增选指南

2023院士增选指南一、引言2023年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举办的院士增选年份。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界的最高学术荣誉,院士的增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增选条件、程序和评审标准等方面介绍2023年院士增选的指南。
二、增选条件1. 具有中国国籍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2. 为科学技术事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3. 在相关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享有较高的国际学术声誉;4. 年龄不超过70周岁(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
三、增选程序1. 提名:由科研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提名候选人,并填写提名表;2. 审核:提名材料经初审合格后,进入正式审核环节;3. 评审:由评审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评议;4. 公示:公示通过增选的候选人名单;5. 投票:由院士大会对候选人进行投票;6. 结果公布:公布当选院士名单。
四、评审标准1. 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对候选人在所从事领域的创新能力、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和重要性进行评价;2. 学术声誉和影响力:考察候选人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3. 突出贡献:评估候选人对科学技术事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4.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考察候选人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的贡献;5. 遵守职业道德:评估候选人在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
五、注意事项1. 提名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包括个人简历、科研成果、学术荣誉等;2. 提名材料应由提名单位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单位公章;3. 提名材料一旦提交后,不得更改或补充;4. 评审过程严格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或插手。
六、增选结果1. 当选院士:获得超过半数院士票的候选人当选为院士;2. 未当选院士:对于未当选的候选人,可以在两年后重新提名。
七、结语2023院士增选是中国科学技术界的一次盛会,将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希望候选人和提名单位共同努力,确保提名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增选工作顺利进行做出积极贡献。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和提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和提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1.24•【文号】农办人[2011]005号•【施行日期】2011.0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和提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农办人[2011]005号2011年01月24日)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发学部字[2010]158号)和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和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工发[2010]113号)(以下简称“两院”《通知》)精神,现就我部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下简称“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通知如下:一、推荐提名候选人的条件和名额(一)“两院”院士候选人要符合《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和《中国工程院章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条件。
(二)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1946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不得超过70岁(1941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
(三)凡2005、2007、2009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有效候选人而未能当选者,2011年停止1次被推荐和提名为院士候选人的资格。
(四)2011年“两院”增选院士名额均不超过60名,我部推荐名额不能超过“两院”相应学部的增选名额总数(具体名额见“两院”《通知》)。
二、推荐工作要求(一)各单位推荐、提名候选人要做到公开透明,应在本单位范围内征求意见,要成立由同行专家组成的材料审查委员会,负责对候选人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要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条件,认真推荐。
(二)各单位要积极推荐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及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并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专家。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人事部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人事部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日期】2007.01.24•【文号】•【施行日期】2007.01.24•【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人事部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现将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发学部字〔2007〕10号)和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和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工发〔2006〕77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07年院士增选工作从2007年1月开始启动,中国科协负责初、遴选中国科协所属的有关全国学会推荐、提名的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现就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荐、提名单位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可以推荐、提名本学会的专家学者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二、标准和条件1.各学会要按照两院《通知》和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要求的标准条件(见附件1、2),在学科专业范围内进行院士候选人的选拔。
在推荐、提名过程中,要坚持标准,实事求是,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把好质量关,增加透明度,在本学会范围内征求意见,特别是要听取同行专家的意见。
2.被推荐、提名的人选为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高级工程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且必须是本学会会员。
3.在坚持标准条件的前提下,要特别注意选拔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及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并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专家。
三、名额及要求各学会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的人数,由各学会按照增选院士的标准掌握。
被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即为1942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被提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70岁,即为1937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院士提名用样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候选人提名书
(院士提名用)
被提名人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专业或专长:
拟提名学部:
提名院士:
中国工程院印制
2023年度
一、基本信息
二、主要学历(从大专或大学填起,6项以内)
三、主要经历(10项以内)
四、主要学术团体兼职(4项以内)
五、在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突出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贡献,对科学
七、科技奖项〔限填4项以内。
同一成果相关科技奖项,只填写1项最高奖项。
请在“基本信息”栏内按顺序填写成果(项目)名称,奖项名称,获奖类别(国家、省部等),获奖等级,排名,获奖年份,证书号码,主要合作者〕
八、发明专利(限填6项以内。
请在“基本信息”栏内按顺序填写已实施的发明专利名
九、论文和著作〔限填6篇(册)以内代表性成果。
论文原则上至少有1篇在中国优秀期刊上发表。
设计报告、技术报告等视同为著作。
请在“基本信息”栏内按
十、被提名人个人声明(略)
十一、被提名人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审核意见(略)十二、院士提名意见(略)
附件清单(略)。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资格单位名录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资格单位名录一、为了充分发挥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激励和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制定了《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资格单位名录》,并将不断加强和完善名录管理,落实奖励对象管理和评审责任。
二、《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资格单位名录》的设立旨在规范奖励提名资格单位的管理,明确奖励提名资格单位的范围和条件,对建立科学、公平、公正的奖励提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三、列入《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资格单位名录》的单位,是指科学技术奖提名资格单位名录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奖励提名资格范围内的单位。
这些单位在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和奖励提名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四、经过审核认定并列入《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资格单位名录》的单位,享有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资格。
这意味着该单位在未来的科学技术奖评选过程中,将有资格提名科学技术奖项目,并参与科学技术奖的评选工作。
五、列入《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资格单位名录》的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科技管理部门;2. 具有从事相关科学技术研究、技术开发、科技管理等工作的基本条件和保证;3. 具有完善的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和科学技术服务体系;4. 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工作成绩和业绩。
六、作为列入《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资格单位名录》的单位,应当承担提名责任,认真履行提名职责,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并且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科技奖项的推荐申报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
七、列入《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资格单位名录》的单位,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列入名录的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品质,保证科技奖励评选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公正性。
八、在建立和管理《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资格单位名录》的过程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将积极倾听各界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名录的管理办法和标准,保证名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科技奖励工作不断向更加科学、公正和规范的方向发展。
两院院士候选人的专业范围及标准条件

两院院士候选人的专业范围及标准条件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年(卷),期】1996(0)S1
【摘要】两院院士候选人的专业范围及标准条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称号,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代表我国科技队伍的水平和声誉。
关于两院院士候选人的专业范围及标准条件如下:1、专业范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总页数】1页(P133-133)
【关键词】专业范围;候选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标准条件;工程科学;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学;成就和贡献;矿业工程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22
【相关文献】
1.中国造纸学会推选2017年两院院士候选人评审会在北京召开 [J],
2.中国造纸学会2019年两院院士推荐候选人公示 [J],
3.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两院院士候选人推选专家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 [J],
4.2017年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揭晓 [J],
5.学会启动两院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 [J], 刘静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

出版物刊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6-26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6期
主题词: 科技期刊;学术评价;五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竞争力;学术影响力;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合理引导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传播行为,不断优化学术生态,让科技期刊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学术繁荣,11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就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具体意见:。
4.问:什么叫学术诚信?

4.问:什么叫学术诚信?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并没有对学术诚信作出明确的界定。
由于学术和科研具有同质性,甚至可以相互替代使用,可以参考科研诚信的定义来界定学术诚信。
科技部、教育部等机构于2009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了“科研诚信主要指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弘扬以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
3据此,学术诚信是指学术工作者在开展学术活动时应当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恪守求真务实的科学道德准则、科学精神,遵循学术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
科研的一个最基本出发点是将现实世界中一些客观规律发掘出来,并准确预测其发展变化,求真是其基本的伦理要求和目标导向。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追求真理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和责任。
不可以因为其他功利性的目的,就篡改、抄袭、剽窃或者作任何其他不必要的隐瞒。
在当今社会,学术研究的社会意义日益增强,任何人的成果都可能成为后来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如果一个科研工作者有不诚信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的工作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浪费学术资源,干预社会的良性运行。
只有所有参与科研学术的人恪守诚信,尽可能提供真实的研究结果,才能使得学术领域有序、健康3科学技术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2009年)第1条第1款。
发展。
没有学术诚信,就会破坏学术研究的秩序,就会影响科研工作者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和创造活力,科学事业将无法向前发展。
求真求实永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是不适合从事学术事业的,欠缺诚信的学术活动是没有前途的。
从某种意义上,学术成就和人才质量是与学术品格和学风成正相关的联系。
因此,爱因斯坦毫不掩饰自己对学术品格重要性的认同:“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
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人员
【发文字号】科协办发组字[2009]1号
【发布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日期】2009.01.07
【实施日期】2009.01.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团体规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科协办发组字[2009]1号)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09年院士增选工作从2009年1月开始启动,中国科协归口负责组织所属全国学会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提名单位
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全国学会)可推荐、提名本学会的专家学者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二、标准和条件
1.各全国学会要按照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
发学部字〔2008〕325号)和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和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工发〔2008〕86号),以及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和标准条件(见附件1、2),在推荐、提名过程中,坚持标准,实事求是,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把质量关,增加透明度。
在本学会范围内征求意见,要注意征求同行专家的意见。
2.被推荐、提名的人选应为本学会会员,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高级工程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
3.要特别注意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中青年及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并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科技专家。
三、名额及要求
各全国学会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的名额,由各学会按照增选院士的标准掌握。
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即为1944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70周岁,即为1939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
凡2003、2005、2007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的有效候选人和被提名至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2009年停止1次被推荐和提名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资格。
四、组织机构及工作程序
1.各全国学会由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负责,成立由本会相应专业的9-11名科技专家组成的“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负责本学会两院院士候选人的推荐、提名工作。
按照工程院要求,提名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全国学会,须在工作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由3-5名同行专家组成的“材料审查委员会”,负责对被提名人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2.各全国学会要根据两院增选院士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学会的实际情况,制定推荐、提
名两院院士候选人的办法、工作程序及要求。
各全国学会对拟推荐、提名的候选人要按规定的办法进行投票评选。
3.全国学会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由工作小组负责填写《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推荐书》中推荐单位意见;全国学会提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由材料审查委员会负责填写《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中材料审查委员会意见,由工作小组负责填写提名单位意见后,按要求将有关材料报送中国科协。
4.对全国学会推荐、提名的院士候选人有争议或投诉的,需由推荐的全国学会负责调查核实并写出调查报告和结论性意见。
五、需报送的材料
1.各全国学会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须提交工作情况报告。
包括工作小组成员名单、材料审查委员会成员名单;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的办法、工作程序及要求;推荐、提名投票结果(总票数、候选人得票数及排序)。
报告需加盖推荐学会印章。
2.《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一览表》(附件3)1份,《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一览表》(附件4)1份。
3.被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材料。
包括:
(1)《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一式18份,其中原件3份;
(2)《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附件材料》中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表》一式18份,其中原件3份;
(3)《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附件材料》中附件1至附件6,一式1套;
(4)被推荐人向推荐单位提交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原件2份。
被提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材料。
包括:
(1)《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一式21份,其中,6份原件,《提名书》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并出具候选人所在单位关于非涉密的证明;
(2)候选人重要奖项获奖证书材料复印件一式1套(不超过6项);
(3)实施的发明专利证书及其实施情况的复印件等证明材料一式1套(不超过6项);(4)有代表性的著作和论文(不超过10篇、册);
(5)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不超过5篇、册)。
材料具体要求详见两院《通知》。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被推荐人基本情况表》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须由两院院士增选系统形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录入系统”可从中国科学院学部网址(http://)下载;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名系统”可从中国工程院学部网址(http://)下载。
使用方法和要求详见网页上的说明。
4.报送的所有材料原则上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需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办理报送手续。
5.上述有关材料的填写,请一律用电脑操作打印,同时报送数据光盘。
材料一般不退还,特殊需要退还的请注明。
6.对两个及以上全国学会共同提名的候选人,由全国学会相互协商后只报送一套材料,请全国学会在《提名书》或《推荐书》推荐、提名单位意见处加盖推荐学会(两个或多个)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