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本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的本色
作者:谢文献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06期
摘要:语文课的本色是“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是语文教学充满灵性的一剂灵丹妙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的“读”,激活学生思维,激活语文课堂。“读”让语文教学拥有了灵性。
关键词:读;语文教学;本色;灵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00-01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方风景,是一种美丽,是一片真情,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而所有这些都是以语言为载体,借助语言展现语文的内涵与神韵。我认为语言的学习就必须依赖于反复的读。可是“读”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已有逐渐淡化的趋势,相当一部分教师以“机械的识记、繁琐的讲析、零散的问题”代替了学生的读,代替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与感悟,从而让语文教学也逐渐丧失了原本的灵性。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真正认识到:“读”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我们应该通过“读”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大世界,欣赏语文独特的美,让我们的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如何把冷冰冰的文字转换为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文字,这需要学生去倾心的阅读,这是生命的本色阅读。
一、语文课“ 读”的步骤
1、亲近文字,读出文章“写什么”。在语文课上,每接触到一篇新的作品,我首先让学生去读,一人一段赛读,做到:读准字音,读准句读,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重复。当堂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错误的及时纠正,读后再交流感悟,说一说这篇文章的要义是什么?想像作者要传达什么样的内容,这里主要以读解决文章“写什么”的问题。在学生赛读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位同学都当评委,及时有效地评价,以提高学生读的欲望,读的兴趣,激励他们向自己的朗读极限挑战。
2、走进文本,读出“怎么写”。当学生完成了对语言文字的阅读,读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就可以引领学生去自由阅读,读出文章的美,读出文章的特色。品读欣赏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看一看作者如何布局谋篇,如何表达立意,让学生在读中欣赏、感悟、理解、点评,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议一议。这里的阅读是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因为阅历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视角的不同,审美能力的差异等,学生的感悟都是独一无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默雷特”。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对于有
新意的品赏要特别激励,以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张扬自我风采。这一次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深入接触,主要探究文章的写作艺术特色,可以与写作教学巧妙融合,在对文本的赏析中,让学生品味文章的高妙之处,从而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这一次的阅读主要是读出文章“怎么写”的问题。
3、走近作者,读出“为什么写”。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集真善美一体的经典作品,像诗词歌赋的韵律、凝练、想象之美,散文的抒情,议论文的睿智,说明文的科学,小说的动人情节,戏剧的尖锐冲突,都是作家的生命智慧之作。作为语文教师的终极任务不是让学生去读懂一篇文章,去欣赏文章的艺术特色,而是去欣赏文章中的灵魂之美,也就是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就是我们要探究的文章的主旨。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思想有所净化,情操有所陶冶。
所以语文课要重视阅读,在了解了内容,欣赏了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阅读,延展式的阅读,读出文章“为什么写”。在阅读时,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穿越时空,读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品格。
二、语文课“读”的方式方法
1、范读,读出作品的情感之美。虽然现在新课改倡导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是语文课的范读还是必要的。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笔优美,生意盎然,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喜悦,又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情调。如果教师不进行范读,学生一般是很难读出那种矛盾之情的,激情的范读,让学生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侠肝义胆;让学生听“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豪情壮志……范读,引领学生走进语文情感大世界,去体会文学作品的情境之美。
2、朗读,读出文章的意境之美。语文课如果没有了读书的声音,就像是没有歌声的乐谱,就没有了音乐的声之美。再美的文章,如果不朗读出来,我们就感受不到它的独特的美。特别是优美的散文,诗词歌赋,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奇景的辽阔意境之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高远境界之美……可以说文本中优美经典的部分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感悟其中优美的意境,这些优美的句段往往具有文学艺术的三大美感:形式美、音乐美、绘画美。所以我们要通过声音传达出作品独特的音乐美,通过视觉、思维、想象欣赏它们的形式美与绘画美。
3、诵读,读出学生的个性之美。当学生对一篇美文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程度,就可以向阅读的最高境界——诵读发展。学生了解了文章的精华美处,情感思想,就可以通过自己对文本独特的感悟来处理作品的朗读。对文章进行诵读,也就是朗诵,在朗诵中完成对文本思想情感、意境的升华。当我们上完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现代诗词后,同学们有了朗诵的欲望和情怀。有的同学朗诵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有的同学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的同学朗
诵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他们的朗诵各有特色。我知道,他们都是用了自己的心,自己的情,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作者作品产生了共鸣,才会朗诵得动情精彩……
4、齐读,语文课上的天籁之音。有的人认为语文课上的齐读是华而不实,没有什么意义。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在欣赏诗词歌赋时,齐读不但需要,而且是非常的必要。不信,你听学生一起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那声音如海浪,有低,有高,有婉转,有澎湃,……闭上眼睛,让你沉醉,让你享受。最爱语文课让学生齐读优美经典的诗词歌赋,句段名篇,真是一种听觉的盛宴,犹如天籁之音,沁人心脾。齐读是语文课上的交响乐,是师生与作者心灵共振的展示……
语文课堂,“读”为基础,“读”是本色,唯有读可以铸造语文万紫千红的春天。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王国,去朗读,诵读,品读,研读;读出真,读出善,读出美。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才能让学生走进课文,真切实在的美美的赏、细细的品、深刻的悟,学生才能真正的享受语文的神韵与奇妙,才能享受语文带来的灵魂的洗礼与思想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