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陕北民歌教学设计初中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陕北民歌教学设计初中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陕北民歌教学设计初中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陕北民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2. 学习陕北民歌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3. 培养学生欣赏和传承陕北民歌的意识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陕北民歌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2. 学习陕北民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3. 听、读、唱陕北民歌。

三、教学难点:1. 掌握陕北民歌的特点和唱法;2. 能够准确演唱陕北民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陕北民歌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引发学生对陕北民歌的兴趣。

2. 了解陕北民歌(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互相交流,了解陕北民歌的地域特色、表演形式及主题内容。

3. 听歌鉴赏(15分钟)老师选取几首典型的陕北民歌进行播放,引导学生聆听、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朴素的艺术魅力。

4. 学习陕北民歌的基本唱法(30分钟)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的方式,学习陕北民歌的基本唱法,包括音准、发声、气息控制等方面的训练。

5. 练唱陕北民歌(3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在分组或个人练习的基础上,尝试演唱陕北民歌,注重发音准确、情感传达和节奏把握。

6. 欣赏经典演唱作品(10分钟)老师选取一些优秀的陕北民歌演唱作品进行欣赏,通过学习他们的演唱技巧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动力。

7. 反思总结(5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分享和个人反思,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及时提出问题与困惑,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1. 教学资源:-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陕北民歌录音资料-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陕北民歌)- 教学参考书籍和资料2. 评价方法:- 学生参与度和课堂表现的观察记录- 学生个人或小组的演唱表现评价-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使学生了解了陕北民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学习到了陕北民歌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

通过鉴赏和演唱,培养了学生对陕北民歌的欣赏和传承意识。

陕北民歌概述教案

陕北民歌概述教案

陕北民歌概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2.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3.了解起源形式,发展历程,以及艺术特色.二、教学重点了解陕北民歌的背景以及它的发展历程三、教学难点分析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四、教学过程;(一)发展历史1、文化背景陕北人是汉族人,但因为民族的杂居,人种血缘的不断融合重组与其它汉族人相比,陕北人已不是纯粹的汉族人。

血脉的融合带来了人种的优势,同时也沉淀着相关民族的心理特征和表达方式,比如:陕北人能歌善舞的天性创造了《对花》、《大秧歌》、《跑旱船》等边歌边舞的艺术。

正是这种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逐渐形成了陕北浓郁的文化背景,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才形成了陕北民歌这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

2、起源形式陕北民歌的起源,源于陕北历史的变迁。

"陕北"顾名思义就是陕西省北部地区,泛指延安市和榆林市。

民歌是最简便的艺术形式,它随着陕北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陕北的历史以及民俗活动而诞生。

3、初期演变(1)语言文化的集中(2)初期的民间交流形式4、发展历程陕北民歌由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长期处于非正式的文化成分,真正把陕北民歌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形态来收集、整理和研究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

陕北民歌的研究伴随着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启动时期、发展阶段、停滞时期和丰富腾飞时期四个阶段。

(1)延安启动时期(2)新中国的推动期(3)文革时期的停滞(4)改革开放新时期(二)艺术特色1、风格特征悠久的历史赋予陕北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形成了风格粗旷洒脱、率直真诚、热情大方等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

它的艺术魅力就存在于词和曲两个方面,是音乐艺术和语言艺术的和谐统一。

(1)民歌歌词(2)方言特征(3)曲式结构五、课堂小结。

《陕北民歌》教学设计(2)

《陕北民歌》教学设计(2)

《陕北民歌》教学设计课程:公共艺术(音乐欣赏)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面向中职学生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中的音乐欣赏内容之一,宗旨是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水平。

音乐欣赏是公共艺术的重要内容,陕北民歌又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陕北是中国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养育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是民族民间文化宝库,陕北民歌独具特色,魅力感人,经久不衰,代代相传,至今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欢迎。

中职校一般专业没有开设专门的艺术课程,一方面中职生缺乏艺术修养,另一方面中职生又喜欢音乐,对[公共艺术]课充满兴趣和期望。

为此本课从陕北民歌欣赏入手,引起青年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喜爱。

教学目标:1、了解陕北的风土人情、服饰特点与民歌的风格特点;2、感受、体验陕北人民的音乐与生活;3、.通过欣赏、感受、体验,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

教学重难点:1.初步熟悉陕北民歌的风格及特点;2.了解陕北民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与学法:运用任务驱动法、情景创设、对比、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方法相结合,始终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课前准备:学生自行分组,先通过网络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陕北民歌的分类,学唱《走西口》、《想亲亲》、《赶牲灵》,并了解该作品的故事情节及情感表现。

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卫星地图带到那片神奇的黄土地(了解地理位置);2.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成果:(1)陕北服饰;(2)陕北地貌;(3)陕北风俗;(4)陕北民歌的种类;3.快播多首视频音乐陕北民歌片段,带领学生走进那片神奇的黄土地。

通过这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播放视频音乐《走西口》边听边唱,了解作品表达的意境,熟悉作品描述的故事情节及情感表现。

二、播放视频音乐《想亲亲》边听边唱,了解作品表达的意境,作品描述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何种情感?三、分析这两首作品1.讨论:.这两首作品,通过对比,分别描述的是怎样的故事场景、表达了何种情感世界?根据课前学习,谈谈陕北民歌的种类,分别是何种风格?2.通过这两首作品,谈谈陕北民歌的特点;3.分组表演唱《走西口》《想亲亲》;(视频)通过创设情境,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作品情感。

小班民间文化陕北秧歌的教案

小班民间文化陕北秧歌的教案

小班民间文化陕北秧歌的教案教学目标:能主动联系自己对陕北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受陕北地区浓郁的民俗、民风及音乐、舞蹈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教学重点:在艺术活动中初步掌握陕北秧歌的步伐和舞蹈特点,能大胆愉快地学跳陕北秧歌。

教学难点:在歌唱、舞蹈及美术创作活动中,自主地进行合作与交流,能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和表演。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教师准备白毛巾、红绸带、小肚兜、塑料篮等;3、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陕北民俗民风及民间艺术的资料,学会歌曲边区好地方。

教学过程:一、欣赏陕北民歌、民俗,师:同学们,早就听说四年二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艺术,黄老师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上艺术课。

今天呀,黄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富有浓郁民间艺术的地方。

(课件播出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同时出现陕北民俗民风及民间艺术的图片。

)师:画面上给我们展示的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俗民风及民间艺术?哪陕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陕北的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吗?师:陕北民歌非常优美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课前我们听的一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就是一首陕北民歌,哪你们会唱陕北民歌吗?我们一起把边区好地方这首歌曲唱唱好吗?我请个同学来领唱。

(请学生看老师指挥)(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陕北民间艺术和民俗的热爱情感。

)二、陕北秧歌好激情(一)看一看,说一说师:同学们真能干,对陕北的了解可真多,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陕北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陕北秧歌就是其中的`一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陕北秧歌。

(揭示课题——陕北秧歌,课件出示)(二)看一看,学一学师:在平时生活中你看过秧歌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陕北秧歌。

(放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师表演一段陕北秧歌。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想跳吗?我们一起来试着跳一跳(放音乐边区好地方老师领着大家跳一遍)师:这位同学扭得不错,能教教大家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她的脚步是怎样的?我们跟着她学学。

微课堂陕北民歌教案

微课堂陕北民歌教案

微课堂陕北民歌教案教案标题:微课堂陕北民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陕北民歌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学习一首陕北民歌的歌曲内容和歌词。

3. 掌握基本的陕北民歌的歌唱技巧和表达方式。

4. 增强学生对陕北民歌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陕北民歌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在陕北地区的文化意义和传承价值。

2. 学习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陕北民歌,如《茉莉花》或《二泉映月》等。

3. 分析歌曲的歌词内容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4. 教授陕北民歌的歌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等。

教学过程:1. 初步了解陕北民歌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陕北民歌的兴趣。

2. 学习一首陕北民歌的歌曲内容和歌词,分析歌词的意义和情感。

3. 教授陕北民歌的歌唱技巧,包括咬字、抑扬顿挫等。

4. 练习歌曲的演唱,让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感受陕北民歌的魅力。

2. 听力训练:让学生听取陕北民歌的原声录音,提高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3. 分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学习和演唱陕北民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评估:1. 学生对陕北民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对陕北民歌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 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和活动,扩展陕北民歌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陕北民歌》市一等奖说课稿

《陕北民歌》市一等奖说课稿

《陕北民歌》市一等奖说课稿陕北民歌市一等奖说课稿一、课题背景陕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民歌发源地之一,陕北民歌以其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这些民歌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陕北民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培养学生对陕北民歌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三、教学内容1. 陕北民歌的起源和演变历程;2.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3. 陕北民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4. 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演要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陕北民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 培养学生对陕北民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陕北民歌中的文化内涵;2.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展现陕北民歌的魅力。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演示教学法:通过演唱和表演陕北民歌的形式,带领学生理解和感受民歌艺术;2.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陕北民歌的演唱和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热情。

六、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陕北民歌的音频和视频,引起学生对民歌的兴趣;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陕北民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重点讲解其特点和表现形式;3. 活动设计:-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研究,针对不同的陕北民歌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自选一首陕北民歌进行演唱或表演,展示给全班同学;- 学生观摩其他小组的演唱或表演,并进行互动交流;- 通过观看名家演唱陕北民歌的视频,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4. 总结归纳: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总结和思考,回答他们的问题。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表演和演唱的质量和效果;2. 学生对陕北民歌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陕北民歌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八、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高中音乐《陕北民歌》—山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陕北民歌》—山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陕北民歌》—山歌教案学情分析:现实生活中学生听的更多是网络中传播的流行歌曲,像陕北民歌—山歌的此类歌曲学生接触聆听的甚少,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必须把陕北民歌简洁化的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让学生对陕北民歌产生学习兴趣,乐意接受,并能主动去搜集山歌和民歌资料,从而去研究和传承中国优秀的民歌文化。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二部分内容“汉族民歌”—山歌。

教材设计了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族歌曲赏析,通过欣赏“陕北民歌”---山歌,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域山歌的特点,分析山歌的特点。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赶牲灵》《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四川》欣赏、演唱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山歌,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山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

技能目标:掌握山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判断各个不同作品体裁。

教学重点、难点:学唱陕北民歌《赶牲灵》体会陕北民歌的特点。

听赏不同地域的山歌,能根据音乐特点分辨汉族民歌的体裁教学方法通过聆听法、演唱法、体验法、对比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间播放陕北民歌《泪蛋蛋》。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泪蛋蛋》是属于什么体裁的歌曲?(山歌、民歌等)。

很好,汉族民歌从体裁形式上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等几大类。

二、新授课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生活是即兴演唱的歌曲。

我国的山歌十分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不相同,在陕北叫“信天游”,在山西叫“山曲”,在内蒙古称之为“爬山调”,在青海称之为“花儿”在四川叫“晨曲”。

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和“花儿”。

<一>信天游1、赏析、演唱《赶牲灵》在陕西、山西一带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特殊的地理环境塑造了苍凉、宏壮、个性鲜明的信天游。

在旧社会,陕北的人民生活十分贫苦,许多男人为了谋生,有相当一部分人靠用牲畜长途为他人运输货物谋生,而赶着牲畜运送货物的人被称之为赶牲灵者,他们一走就是数十天,甚至是半年、一年,所以赶牲灵的家人们非常惦念他们,凡是遇到赶牲灵的队伍通过,许多妇女、小孩就会上前探望。

课堂唱陕北民歌教案

课堂唱陕北民歌教案

课堂唱陕北民歌教案教案标题:课堂唱陕北民歌教案目标:1. 了解陕北民歌的特点和背景;2. 学习并演唱一首陕北民歌;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陕北民歌的录音或视频资料;2. 课件或展示板;3. 学生乐器(如口琴、手鼓等);4. 歌词及歌谱。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陕北民歌的图片和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陕北民歌的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陕北民歌的背景和特点,如歌曲的主题、歌词的表达方式等。

主体:1. 学习一首陕北民歌:a. 分发歌词和歌谱给学生,并解释其中生僻或难懂的词汇和乐谱符号;b. 引导学生跟随录音或老师的示范,逐句学习歌曲的旋律和发音;c.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合作,互帮互助,熟悉歌曲的整体节奏和和声。

2. 演唱陕北民歌:a.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老师可以担任指挥或伴奏的角色;b.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添加一些简单的舞蹈或动作来丰富演唱的表现形式;c. 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音准、节奏和表达。

拓展: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陕北民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陕北民歌与其他地区民歌的异同点;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陕北民歌或其他地区的民歌,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才华。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与学生一起总结陕北民歌的特点和学习收获;2. 强调音乐表达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民歌演唱会,增加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陕北民歌或其他地区的民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演唱。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评估学生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3.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创作,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才华。

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下一次教学做出调整;2. 总结教案的有效性和改进之处,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陕北民歌教案

陕北民歌教案

陕北民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陕北民歌特点,能辨别陕北民歌。

2、知道山歌、信天游等知识。

3、用豪迈、乐观的情绪演唱《黄河水手歌》。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欣赏陕北歌曲,使学生了解这种音乐体裁,并能分辨。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们欣赏风光片思考:这是中国什么地区的风光?(陕北)2、请同学来描述一下陕北人民生活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二)欣赏歌曲1、今天,我们来欣赏两首陕北民歌。

第一首《黄河水手歌》第二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思考:你们能听出这是我国哪一种类型的民歌吗?(山歌)2、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自由抒发内心思想情感的抒情小曲,它不受劳动节奏和动作的约束。

各地山歌的风格、色彩和特点也各不相同。

一般说来,高原地区的山歌比较高亢、嘹亮、粗犷有力;平原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山歌比较流畅、秀丽;草原上的牧歌则辽阔、舒展而热情奔放。

山歌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歌词常带有即兴性。

因此山歌的节奏大多是舒展而自由的,音调悠长飘逸,节奏、曲调可随意伸长、缩短,加以变化。

有时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使歌声传得更远,还可以加入呼唤性的衬词、衬句。

3、《黄河水手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同属于山歌类。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首歌虽然同属于陕北的山歌,但他们有没有各自的特点?特点是什么?下面让我们再次聆听。

4、《黄河水手歌》用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黄河岸边水手们豪放的性格和在平水行船时的舒畅心情。

在歌词中,出现了很多次“九十九”,请问:“九十九”是代表具体数字吗?并非表示具体数字,而是“很多很多”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5、《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也属山歌类。

这首歌反映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与场面。

6、刚才我们提到了一种山歌题材“信天游”,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种音乐体裁。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高中音乐《陕北民歌—山歌》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音乐《陕北民歌—山歌》教学课件设计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信天游的特点:
1、旋律
高亢辽阔、粗犷、豪放、舒展 又跌宕起伏、 委婉动听
2、歌词
即兴创作,语言生动、 多用重词、 叠字突出歌词的节奏美、音律美与 修辞美
产生并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的一 种山歌。花儿种类较多,而影响最广、最 具代表性的要属甘肃地区的“河湟花儿” 。
《下四川》(花儿)
第三单元 音乐与民族
《陕北民歌》 —— 山歌
主 讲: 单 位: 教 材: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
教学内容:
了解 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山歌。欣赏、演唱、分析《赶牲灵》, 听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四川》,总结山歌
特点。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 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山歌,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 乐的热爱 。
歌 词: 结 构: 节奏、旋律: 演 唱 形 式:
多为即兴创作
上、下句式较多 比较自由,高亢悠长
独唱、对唱 、领唱、 合唱等
听赏音乐片段,请说出哪段音乐属于陕北民歌 中的山歌体裁
《四季歌》
《脚夫调》
《川江船夫号子》
《小河淌水》
80年代初“西北风”的盛行
《黄土高坡》
我 不家 管住 是在西《黄北信土风天高,游坡 还》, 是大 东风 南从 风坡 ,都上是刮我过的。歌我 我 满 的 我家低 山 歌住。头 谷在向,《黄山不妹土沟见高妹,我坡你,追 的大日逐 童胆头流 年的从逝 。往坡的 大前上岁 雁走走月 听过》。,过风我沙的茫歌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谢
歌曲分析:
演唱形式: 独唱( ) 对唱( )
旋律: 高亢悠扬( ) 柔美低沉( )
节奏:
紧凑 ( ) 规整而又灵活( )

陕北秧歌基本动作教学教案

陕北秧歌基本动作教学教案

陕北秧歌基本动作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陕北秧歌的基本动作进行。

重点讲解和练习陕北秧歌的基本步伐、手势、身段等动作要领,让学生能够掌握并熟练表演陕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陕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增强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自信心。

2. 通过学习陕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陕北秧歌的基本动作中,步伐、手势、身段的协调配合。

教学重点:陕北秧歌的基本步伐、手势、身段的动作要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黑板、粉笔、教学视频学具:舞蹈服装、舞蹈鞋、手绢花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陕北秧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陕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教师讲解陕北秧歌的基本步伐、手势、身段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3. 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陕北秧歌的基本动作,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和规范性。

4.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监督、纠正动作,提高动作质量。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选取一段陕北秧歌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自由练习,培养节奏感。

6. 汇报展示(10分钟):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陕北秧歌基本动作要领步伐:X、X、X手势:X、X、X身段:X、X、X2.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学生回家后,练习本节课所学的基本动作,录制视频至班级群。

2. 作业题目:分析陕北秧歌的动作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陕北秧歌动作特点包括:X、X、X。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观看更多关于陕北秧歌的视频,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步伐、手势、身段的协调配合2. 教学重点:基本步伐、手势、身段的动作要领3. 分组练习:互相监督、纠正动作,提高动作质量4. 作业设计:分析陕北秧歌的动作特点,并举例说明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步伐、手势、身段的协调配合1. 慢动作示范:教师以慢动作展示步伐、手势、身段的配合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个动作的细节。

《陕北民歌》教案-新

《陕北民歌》教案-新

《陕北民歌》
教案设计冯雷徐照亭
课程标准
初步体验、了解陕北民歌的地域特征,认识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及环境与民歌之间的关系,感受陕北民歌特有的美,并体验、认识陕北民歌对于现代流行音乐产生的巨大影响。

学情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喜欢流行歌曲,也喜欢阿宝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引领学生体验、赏析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使之成为年轻一代音乐文化积累中的应有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上一道坡下一道梁》等几首陕北民歌的聆听、欣赏、分析,使学生能够对陕北民歌
这一民族音乐文化的地域特征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演唱歌曲《黄土高坡》体验陕北民歌文化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能体会到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评价设计
通过《上一道坡下一道梁》等三首原生态陕北民歌的赏析,分别使学生体验、感悟到陕北民歌的“土气、大气、美气”的地域特征;通过“西北风”代表歌曲《黄土高坡》的赏析,感悟陕北民歌这一流行音乐现象的作用和影响,认识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话筒等。

陕北民歌萨克斯教学教案

陕北民歌萨克斯教学教案

陕北民歌萨克斯教学教案教案标题:陕北民歌萨克斯教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陕北民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学习并演奏陕北民歌曲目,通过萨克斯演奏展示陕北民歌的独特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陕北民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介绍。

2. 选取适合萨克斯演奏的陕北民歌曲目。

3. 萨克斯演奏技巧的训练。

4. 合奏和团队合作。

教学准备:1. 陕北民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萨克斯乐器。

3. 陕北民歌曲谱。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陕北民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引发学生对陕北民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体:2. 听取学生对陕北民歌的了解和感受。

3. 播放陕北民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4. 选取一首适合萨克斯演奏的陕北民歌曲目,向学生介绍曲目的背景和意义。

5. 分析曲目的结构和乐曲要点,引导学生理解曲目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

6. 分组训练萨克斯演奏技巧,包括音准、气息控制、音色和表情等方面的练习。

7.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演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交流能力。

8. 指导学生根据曲目要求进行个人或小组的自由演奏,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特色和创造力。

总结:9. 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10. 引导学生思考陕北民歌对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认同的影响。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自主寻找更多陕北民歌资源,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演奏。

1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表演活动,展示他们的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的萨克斯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陕北民歌

幼儿园大班教案陕北民歌

幼儿园大班教案:陕北民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陕北民歌,使幼儿了解民族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2.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鼓励幼儿发掘和表达自己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1.陕北民歌《茉莉花》;2.陕北民歌《二泉映月》;3.陕北民歌《三秋桂子》。

教学过程第一节:了解陕北民歌1.让幼儿听陕北民歌《茉莉花》并观看茉莉花的图片,解释陕北民歌和茉莉花的关系;2.让幼儿听陕北民歌《二泉映月》并观看夜景的图片,解释陕北民歌和月亮的关系;3.让幼儿听陕北民歌《三秋桂子》并观看桂花的图片,解释陕北民歌和桂花的关系;4.引导幼儿感受陕北民歌的旋律和节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节:学习陕北民歌《茉莉花》1.教师演唱《茉莉花》,引导幼儿跟唱;2.小组合作绘制茉莉花的图画并展示,让幼儿欣赏和讨论;3.教师带领幼儿合唱《茉莉花》,注重节奏和音准;4.让幼儿分角色演唱《茉莉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第三节:学习陕北民歌《二泉映月》1.教师演唱《二泉映月》,引导幼儿跟唱;2.让幼儿模仿《二泉映月》中的月亮形态动作,加强幼儿对音乐和动作的理解;3.教师带领幼儿合唱《二泉映月》,注重情感表达和协调性;4.让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月亮形态动作并配合音乐演唱。

第四节:学习陕北民歌《三秋桂子》1.教师演唱《三秋桂子》,引导幼儿跟唱;2.让幼儿捏制桂花模型,增强幼儿对音乐和手工的结合理解;3.教师带领幼儿合唱《三秋桂子》,注重节奏感和声部协调;4.让幼儿在音乐和手工中表达属于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评价1.通过幼儿对陕北民歌的学习和表演,能够体现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和分角色表演,能够体现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通过幼儿创作月亮形态动作和捏制桂花模型,能够体现幼儿的创新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了解了陕北民歌,并在音乐表演、手工制作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案:,陕北民歌欣赏

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案:,陕北民歌欣赏

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案:,陕北民歌欣赏教育专区幼儿教育唐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案:,陕北民歌欣赏活动准备PPT课件和图卡音乐CD纱巾、红绸人手一条音乐图谱幼儿已学习过多种地方民歌及舞蹈开展过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歌唱及韵律活动有演唱衬词的初步经验活动目标能看图谱演唱和探索舞动红绸的方法积极参与民歌欣赏活动体验陕北民歌的情趣和健康美增强对各地民歌的喜爱之情初步感受陕北民歌悠扬高亢、热烈喜庆、粗犷奔放的风格;尝试演唱B段衬词感受陕北民歌衬词衬腔的韵味儿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音乐声中唤起幼儿对审美活动的热情指导语:听优美的音乐响起小朋友们找一个舒适的地方一起舞动纱巾分享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芬芳2.出示幼儿民歌会PPT重温对地方民歌的记忆(1)已知的地方民歌经验指导语:美丽的茉莉花绽放江苏大地的枝头今天老师带来了上学期你们开民歌会的精彩片段看一看、听一听你们表演了些地方的民歌幼儿逐一欣赏民歌会PPT片段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的民歌(2)拓展民歌传唱的地域经验指导语:我们的国家很大民歌种类非常多在中国的地图上都能找到刚才听到的这几段民歌的传唱地幼儿观察中国地图的PPT找到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了解不同民歌的传唱地域二、基本部分1.导入陕北民歌的欣赏指导语:今天我们还要来欣赏我国陕北地区的民歌这个地区的民歌非常特别提问:认识这位歌星(出示歌手阿宝剧照的PPT)2.欣赏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1)完整倾听初步感受陕北民歌的韵味儿提问:听了这首歌你们觉得它跟我们平时唱的歌一样个不一样引导幼儿从歌曲的旋律、速度、音色等方面描述自己的直觉与感受(2)通过声音游戏体验陕北民歌的悠扬高亢、粗犷奔放指导语:陕北民歌唱起来声音为什么那么高、那么长、那么粗我们来看看陕北人民生活的地方儿童网幼儿观看黄土高原PPT画面倾听教师讲解并尝试用声音游戏体验游戏一“问候游戏”:向坐在最后排的客人老师问好游戏二“山谷回音”:师幼借用歌曲旋律哼唱“大二班的那个小朋友你好哎——”(3)再次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指导语:陕北民歌除了唱起来声音很长、很高、很粗你还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观看歌曲PPT画面再次欣赏歌曲(4)观看图谱感受歌曲内容及A、B两段的节奏特点指导语: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对这首陕北民歌什么地方最有印象出示图谱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指图并随机清唱(5)运用图谱尝试演唱B段衬词提问:陕北汉子唱歌听起来样他在唱什么“哎嗨哎嗨哟”这句唱得一样里唱得最长、最难请看着图谱跟着音乐在图谱上对应唱歌的地方拍拍手跟随钢琴伴奏师幼进行接唱练习教师唱歌词叙述部分幼儿唱衬词部分三、结束部分1.观察秧歌画面体验陕北秧歌的热烈、喜庆出示PPT画面提问:陕北人跳秧歌时拿什么在舞动2.探索红绸的舞动表现陕北民歌的韵律美指导语:把红绸系在腰间试试看你的红绸可以舞动幼儿尝试用团拢、张开、挥动、抖动等方式舞动红绸教师提问:还可以用你学过的什么动作来跳陕北秧歌幼儿迁移经验用秧歌十字步、娃娃步等已有的下肢舞蹈经验表演3.与客人老师共舞结束活动指导语:去邀请旁边的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舞起来、跳起来吧!师幼在舞蹈中结束活动。

黄土地的回声――《陕北民歌》

黄土地的回声――《陕北民歌》

黄土地的回声――《陕北民歌》黄土地的回声――《陕北民歌》教学设计背景:本课教学内容取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欢腾的大西北》的第三个课题《黄土高坡鼓喧天》。

我又对本课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再挖掘和深加工。

我感觉到学会《领唱秧歌》这首歌曲还不能完全感受到陕北民歌的特点,领会陕北民歌的真髓。

所以我又选取了几首更有代表性的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东方红》等,让学生欣赏,体验,表现。

本课中,我力求把自己对陕北民歌的那份热爱传达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爱听爱唱陕北民歌。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是陕北民歌产生的基础。

教学目标:一、通过带领学生欣赏陕北地区的衣着服饰,地域风光和陕北民歌,让学生了解陕北地区的地域特点,民俗风貌及特有的民间艺术。

二、学生通过欣赏陕北民歌,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体验陕北民歌特有的风格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陕北和陕北民歌的热情。

教学过程:一、请学生欣赏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思考三个问题1、片中那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片中的人物阿宝的衣着服饰有什么特点?3、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听赏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了解陕北的风情、服饰特点。

初步感受陕北民歌的奔放豪迈的气势。

从而让学生了解陕北的腰鼓:在尘土飞扬中放肆的狂舞,折射出陕北人豪爽,粗犷的性格特点。

陕北人的服饰特点:毛巾头上戴,皮袄板在外,腰扎红腰带。

以及初步感受陕北民歌的粗犷激昂的旋律特点。

二、走进黄土高原,了解陕北民居――窑洞的特点1、自身特点:冬暖夏凉,造价低廉,不占用耕地,不破坏地貌,向地下争取居住空间,音响效果好等。

2、艺术特点:洞门装饰精致的隔扇。

花饰多样。

三、欣赏陕北的剪纸艺术,从而进一步了解陕北人的生活。

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四、从陕北的`地域特点来了解陕北民歌的产生及特点。

自由疏散:教师演唱《圪梁梁》即兴性:视频欣赏《黄河绝恋》片段聆听欣赏陕北民歌,感受陕北民歌的特点。

高中音乐_《陕北民歌》—山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陕北民歌》—山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陕北民歌》—山歌教案学情分析:现实生活中学生听的更多是网络中传播的流行歌曲,像陕北民歌—山歌的此类歌曲学生接触聆听的甚少,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必须把陕北民歌简洁化的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让学生对陕北民歌产生学习兴趣,乐意接受,并能主动去搜集山歌和民歌资料,从而去研究和传承中国优秀的民歌文化。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二部分内容“汉族民歌”—山歌。

教材设计了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族歌曲赏析,通过欣赏“陕北民歌”---山歌,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域山歌的特点,分析山歌的特点。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赶牲灵》《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四川》欣赏、演唱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山歌,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山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

技能目标:掌握山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判断各个不同作品体裁。

教学重点、难点:学唱陕北民歌《赶牲灵》体会陕北民歌的特点。

听赏不同地域的山歌,能根据音乐特点分辨汉族民歌的体裁教学方法通过聆听法、演唱法、体验法、对比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间播放陕北民歌《泪蛋蛋》。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泪蛋蛋》是属于什么体裁的歌曲?(山歌、民歌等)。

很好,汉族民歌从体裁形式上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等几大类。

二、新授课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生活是即兴演唱的歌曲。

我国的山歌十分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不相同,在陕北叫“信天游”,在山西叫“山曲”,在内蒙古称之为“爬山调”,在青海称之为“花儿”在四川叫“晨曲”。

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和“花儿”。

<一>信天游1、赏析、演唱《赶牲灵》在陕西、山西一带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特殊的地理环境塑造了苍凉、宏壮、个性鲜明的信天游。

在旧社会,陕北的人民生活十分贫苦,许多男人为了谋生,有相当一部分人靠用牲畜长途为他人运输货物谋生,而赶着牲畜运送货物的人被称之为赶牲灵者,他们一走就是数十天,甚至是半年、一年,所以赶牲灵的家人们非常惦念他们,凡是遇到赶牲灵的队伍通过,许多妇女、小孩就会上前探望。

陕北秧歌基本动作教学教案

陕北秧歌基本动作教学教案

陕北秧歌基本动作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舞蹈基础教程》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陕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重点掌握陕北秧歌的基本步伐、手臂动作和身段协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陕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增强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舞蹈表现力。

3.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陕北秧歌的动作协调性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掌握陕北秧歌的基本步伐、手臂动作和身段协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教学视频、秧歌服装、道具。

2. 学具:舞蹈鞋、镜子、把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陕北秧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陕北秧歌的特点和风格,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1)教师示范陕北秧歌的基本步伐,学生跟随学习。

(2)教师分解动作,指导学生练习手臂动作和身段协调。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组合练习:(1)教师示范陕北秧歌组合,学生跟随学习。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动作。

(3)全班合练,共同完成组合。

4. 随堂练习:(1)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所学动作。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鼓励和指导。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陕北秧歌基本动作基本步伐手臂动作身段协调2. 陕北秧歌组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练掌握陕北秧歌基本步伐、手臂动作和身段协调。

(2)分组练习陕北秧歌组合,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2. 答案:(1)基本步伐:踢踏步、踹步、跨步等。

(2)手臂动作:摆动、绕动、拍打等。

(3)身段协调:上下身协调、左右手协调、头部与身体的协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动作协调性方面仍有待提高,需要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地区的民间舞蹈,如东北秧歌、西藏锅庄等,丰富舞蹈知识。

陕北秧歌教学设计

陕北秧歌教学设计

陕北秧歌教学设计陕北秧歌是陕西省陕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为一名教师,我设计了以下陕北秧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教学目标:1.了解陕北秧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掌握陕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向学生介绍陕北秧歌的背景和发展历史,播放一段陕北秧歌表演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秧歌动作自行编排并表演。

通过小组之间的比赛,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动作和编排,并请几个小组表演他们的作品。

2. 分组训练:将学生重新分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秧歌舞蹈,并通过老师指导来进行训练。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第三课时1. 学习秧歌曲目:为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陕北秧歌曲目,并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歌曲教给学生。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演唱歌曲,了解陕北秧歌的基本情感和表现手法。

2. 练习舞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和练习舞蹈动作,逐渐将舞蹈和歌曲结合起来。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学生的动作准确度和舞蹈的整体配合度。

第四课时1. 彩排与小演出:让每个小组进行最后的彩排,确保舞蹈和歌曲的顺利过渡和协调。

然后,组织一个小演出,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 总结反思:在小演出结束后,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并听取学生的反馈。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感受,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和步骤,学生可以在秧歌教学活动中,全面了解和体验陕北秧歌的艺术魅力,提高他们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学习和传承陕北秧歌,也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语文民歌教案模板下册

初中语文民歌教案模板下册

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语文下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基本特点、艺术风格及其在陕北地区的流行情况。

2. 通过学习“信天游”,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语言、形象等途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理解“信天游”的基本特点及其艺术风格。

2. 通过欣赏、分析“信天游”,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相关资料、视频、音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陕北地区及其文化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了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信天游”的基本特点,如:结构、韵律、表现手法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信天游”的艺术风格。

3. 教师播放“信天游”音频,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魅力。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每人选择一首“信天游”进行朗诵。

2. 分组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四、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信天游”的艺术特色。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分析1. 教师讲解“信天游”的表现手法,如:比兴、拟人、夸张等。

2. 学生结合所学,分析一首“信天游”中的表现手法。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每人选择一首“信天游”,分析其中的表现手法。

2. 分组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信天游”的艺术特色。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3. 教师推荐其他优秀“信天游”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陕北民歌“信天游”,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了民族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语言、形象等途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民歌》教学设计
课程:公共艺术(音乐欣赏)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面向中职学生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中的音乐欣赏内容之一,宗旨是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水平。

音乐欣赏是公共艺术的重要内容,陕北民歌又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陕北是中国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养育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是民族民间文化宝库,陕北民歌独具特色,魅力感人,经久不衰,代代相传,至今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欢迎。

中职校一般专业没有开设专门的艺术课程,一方面中职生缺乏艺术修养,另一方面中职生又喜欢音乐,对[公共艺术]课充满兴趣和期望。

为此本课从陕北民歌欣赏入手,引起青年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喜爱。

教学目标:1、了解陕北的风土人情、服饰特点与民歌的风格特点;
2、感受、体验陕北人民的音乐与生活;
3、.通过欣赏、感受、体验,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

教学重难点:1.初步熟悉陕北民歌的风格及特点;
2.了解陕北民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与学法:运用任务驱动法、情景创设、对比、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方法相结合,始终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课前准备:学生自行分组,先通过网络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陕北民歌的分类,学唱《走西口》、《想亲亲》、《赶牲灵》,并了解该作品的故事情节及情感表现。

教学过程:
导入:
1.通过卫星地图带到那片神奇的黄土地(了解地理位置);
2.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成果:(1)陕北服饰;(2)陕北地貌;(3)陕北风俗;(4)
陕北民歌的种类;
3.快播多首视频音乐陕北民歌片段,带领学生走进那片神奇的黄土地。

通过这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播放视频音乐《走西口》
边听边唱,了解作品表达的意境,熟悉作品描述的故事情节及情感表现。

二、播放视频音乐《想亲亲》
边听边唱,了解作品表达的意境,作品描述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何种情感?
三、分析这两首作品
1.讨论:.这两首作品,通过对比,分别描述的是怎样的故事场景、表达了何种情感世界?根据课前学习,谈谈陕北民歌的种类,分别是何种风格?
2.通过这两首作品,谈谈陕北民歌的特点;
3.分组表演唱《走西口》《想亲亲》;(视频)
通过创设情境,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作品情感。

在唱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故事情节人物的思想活动与情感表现。

四、播放视频音乐《赶牲灵》
1.播放视频音乐:
边听边唱
2.提问:故事情节中所描述的场景中分别有哪些内容?根据以上所学判断属于哪种风格?
学生讨论,老师补充。

3.再听再唱:
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作品情感。

4.请同学表演唱:(视频)
在唱的过程中加强体验、感受。

五、总结
1.请同学总结以上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老师补充
陕北民歌的特点:节奏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等,在演唱特点上,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

六、提升
1.欣赏陕北歌舞、秧歌、安塞腰鼓(图片、视频),了解陕北民歌与舞蹈的风格特点。

体现了陕北人豪爽,粗犷的性格特点。

2.尝试根据所学创编歌舞(视频)
歌舞不分家,载歌载舞。

七、拓展
1.欣赏以陕北民歌为元素的流行歌曲《信天游》、《黄土高坡》
这两首作品开创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先河,此后才出现中国流行音乐。

尝试通过网络,看看现代流行音乐中是否还有陕北元素的作品?
2.在《陕北民歌》的网站中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从而加深对陕北人民的音乐与生活的了解。

教学反思:
1.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学生的音乐欣赏起到一个视觉、听觉的冲击,有效的提高了欣赏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务要恰到好处,特别是在艺术欣赏课堂上更是要手段合适、质感充足,避免画蛇添足之效。

2.音乐欣赏以情感体验为重要线索,本课牢牢把握情感这一主线,以听、唱、跳多种形式,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层层递进,引领学生进入丰富的情感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