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
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英语口译
斯坦福大学校长:中国要建成一流大学还需20年2010年05月03日03:03扬子晚报中国高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在耶鲁、牛津、剑桥、斯坦福这些国外顶尖大学校长的眼中,中国高校当前最需要变革的是什么?怎么才能解答“钱学森之问”,让高校培养出杰出人才?在昨天于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20所世界知名大学的校长,及121位国内大学校长济济一堂。
记者专访了5位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校长,请他们为中国高校把脉、“挑刺”,多位校长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的大学绝对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最快估计,需要20年。
专访大学校长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中国大学最缺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世界顶尖名校,理查德·莱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对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中国本科教育还缺两个内容绝大多数的亚洲的学校和欧洲大学一样,本科教育是专识教育,一般来说学生在18岁的时候就选择了自己的终身职业,之后就不再学别的东西了。
和一些一流的欧洲大学及美国大学不同的是,中国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总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不去开发独立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这样的一种传统亚洲模式,对于培养一些流水线上的工程师或者是中层的管理干部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我们要去培养具有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那就不行了。
这对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也是不利的。
美国通识教育模式可以借鉴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切?莱文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的通识教育。
美国的本科学生在头两年会尝试各种学科,然后会再选择一个主科。
因为通过对多个学科的接触,会有不同的视角,使他们有能力以创造性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
设想一个政府的领导以前学过历史,又学过道德哲学,同时还学过经济、心理学的话,那么他胜任的几率也会更高一些。
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
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斯坦福大学校长:中国要建成一流大学还需20年2010年05月03日03:03扬子晚报中国高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在耶鲁、牛津、剑桥、斯坦福这些国外顶尖大学校长的眼中,中国高校当前最需要变革的是什么?怎么才能解答“钱学森之问”,让高校培养出杰出人才?在昨天于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20所世界知名大学的校长,及121位国内大学校长济济一堂。
记者专访了5位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校长,请他们为中国高校把脉、“挑刺”,多位校长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的大学绝对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最快估计,需要20年。
专访大学校长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中国大学最缺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世界顶尖名校,理查德·莱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对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中国本科教育还缺两个内容绝大多数的亚洲的学校和欧洲大学一样,本科教育是专识教育,一般来说学生在18岁的时候就选择了自己的终身职业,之后就不再学别的东西了。
和一些一流的欧洲大学及美国大学不同的是,中国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总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不去开发独立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这样的一种传统亚洲模式,对于培养一些流水线上的工程师或者是中层的管理干部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我们要去培养具有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那就不行了。
这对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也是不利的。
美国通识教育模式可以借鉴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切?莱文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的通识教育。
美国的本科学生在头两年会尝试各种学科,然后会再选择一个主科。
因为通过对多个学科的接触,会有不同的视角,使他们有能力以创造性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
设想一个政府的领导以前学过历史,又学过道德哲学,同时还学过经济、心理学的话,那么他胜任的几率也会更高一些。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Richard Levin)上周到中国访问。
自1998年被邀请参加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以来,雷文教授已是第四次访问中国。
此次他先在北京大学参加了北大―耶鲁微电子和纳米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随后抵达上海,出席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同时接受复旦名誉教授的职位。
在赴复旦大学之前,雷文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
“中国和美国的大学所面临的问题,有许多是相似的,尤其是在教育质量、科研与教学、大学科技园效益以及大学生心理构建等方面,中美大学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
”雷文教授说。
“大学校长需要全力以赴管理大学,没有时间和精力旁顾其他。
”雷文教授是美国常青藤联盟学校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自1993年上任至今,他作为耶鲁大学第二十二任校长,被公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领导者之一。
在担任校长之前,他的学术成就十分卓著,被誉为著名经济学家。
然而,在他担任校长12年的时间内,他却没有领衔做过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更没有带过一个研究生。
他是这样解释的:“大学校长需要全力以赴管理大学,没有时间和精力旁顾其他。
”在担任校长期间,他只出过一本书―――《大学工作》,收集的是他的就职演说、他对历届入学新生及毕业生的讲话、他对大学在社会中所起作用的一些思考。
12年来,雷文教授全神贯注地引领耶鲁保持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
这让人们想起他在去年的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发表演讲时的一句话:“作为一个大学校长,一定要能够制定远大而且可以实现的目标,能够将大量时间集中在主要的行动上。
”“培养顶尖人才的大学只有少数人能进入,多数人进入普通大学接受大众化教育。
”现代世界高等教育应该呈金字塔结构,处于塔尖的是少数培养顶尖人才的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在任何国家都只占少数,而我国一些高校在认识上还存在偏颇,都想办成北大、清华,因此定位模糊,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实用。
就这个问题,雷文教授说:“在美国有3000多所大学,培养顶尖人才的大学只有少数人能进入,多数人应该进入普通大学接受大众化教育。
哈佛校长雷文先生的欢迎辞_英译中
哈佛校长雷文先生的欢迎辞的advance copyIntroduction of President Hu Jintaoby President Richard C. LevinSprague Hall, Yale UniversityApril 21, 2006Mr. President, it is my pleasure to extend a warm welcome to you and Mrs. Liu on behalf of our entire community. We are deeply honored that you have chosen to visit Yale.主席先生,我高兴地代表耶鲁大学的全体师生向您表示热烈欢迎。
对您特意造访耶鲁,我们深感荣幸。
Your country has an ancient tradition of reverence for education, and your actions affirm this tradition. During the past decade, you have made massive investments in your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the most excellent of those institutions while broadening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from less than 5% to more than 15% of your college-age population. Your nation’s focus on education has contributed substant ially your historically unprecedented success in lifting more than 200 million of your citizens out of poverty in the past quarter century. We admire these achievements, and, like most Americans, we are hopeful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your economy will be accompanied by continued expans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strengthening the rights of individuals.贵国素有尊重教育的古老传统,而您的行动正证实了这一传统。
理查德·莱文:创新是一代中国年轻人的主要使命
龙源期刊网 理查德·莱文:创新是一代中国年轻人的主要使命作者:来源:《创新科技》2013年第08期7月14日,刚刚卸下担任了20年之久的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来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在名为“全新的挑战”的毕业典礼演讲中,莱文认为这一代年轻人面临五大挑战:应对全球变暖、解决养老问题、加强中美关系、纠正宏观经济失衡和发展国家的创新能力。
这也是五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莱文看来,前三个挑战是即将毕业的清华学子与美国同代人共同面对的,后两个挑战则是中国这一代年轻人在当前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面临的独特挑战。
莱文着重谈了自己对发展国家创新能力的看法。
“中国如果要持续长久地发展,就必须提高其创新能力,使其达到世界水平。
”他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发展模式遵循了较小的成功的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模式,即通过向工业领域转移富余的农业劳动力,将劳动力从低劳动生产率的岗位转移到高劳动生产率的岗位,从而达到远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但是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的富余劳动力完全被工业、甚至是高度机械化的农业等更高劳动生产率的行业所吸收的时候,它的增长速度就无法再超越那些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
莱文说,这也是欧洲在二战后的第一个25年里的经济增长速度要高于美国的原因所在。
日本经济在1990年前的极好表现也可以如此解释。
但是1980年后的欧洲和1990年后的日本增长速度却低于美国。
原因很简单:美国取胜于创新。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最近的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中国2030》,都指出中国需要成为创新的领导者。
“这将是你们这一代人的主要任务。
创新需要有研究开发的基础设施,这些在中国已初具雏形。
创新还需要强健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些在中国的构建则需要假以时日。
最重要的是,创新方面的领导力,需要通过对传统的中国教育方法的改变以提高中国重点高校的水平。
”他说。
国外名校校长评价中国大学
国外名校校长评价中国大学:建成世界一流需20年2010年05月03日03:12中国高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在耶鲁、牛津、剑桥、斯坦福这些国外顶尖大学校长的眼中,中国高校当前最需要变革的是什么?怎么才能解答“钱学森之问”,让高校培养出杰出人才?在昨天于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20所世界知名大学的校......中国高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在耶鲁、牛津、剑桥、斯坦福这些国外顶尖大学校长的眼中,中国高校当前最需要变革的是什么?怎么才能解答“钱学森之问”,让高校培养出杰出人才?在昨天于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20所世界知名大学的校长,及121位国内大学校长济济一堂。
记者专访了5位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校长,请他们为中国高校把脉、“挑刺”,多位校长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的大学绝对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最快估计,需要20年。
专访大学校长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中国大学最缺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世界顶尖名校,理查德·莱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对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中国本科教育还缺两个内容绝大多数的亚洲的学校和欧洲大学一样,本科教育是专识教育,一般来说学生在18岁的时候就选择了自己的终身职业,之后就不再学别的东西了。
和一些一流的欧洲大学及美国大学不同的是,中国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总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不去开发独立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这样的一种传统亚洲模式,对于培养一些流水线上的工程师或者是中层的管理干部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我们要去培养具有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那就不行了。
这对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也是不利的。
美国通识教育模式可以借鉴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切?莱文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的通识教育。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通识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角色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通识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角色理查德·莱文,经济学教授,自1993年起任耶鲁大学校长。
1968年获斯坦福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后,赴英国牛津大学主修政治与哲学,再获文学学士学位。
1974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开始在耶鲁的执教生涯。
在出任耶鲁大学校长之前,曾任该校经济系主任和文理研究生院院长。
近期,莱文校长被任命为美国总统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会成员。
莱文校长拥有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北京大学、东京大学及早稻田大学荣誉学位,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0年5月2日上午,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教授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作题为“通识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角色”的主题演讲。
演讲由教育部副部长陈希主持。
莱文校长首先对中国在过去12年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了高度赞赏。
他指出,1998年在北京大学百年华诞之时,江泽民主席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宏伟计划(985工程),这个计划目前正在变为现实。
到2006年,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5%,这是十年前的三倍。
在江泽民演讲后的十年,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增长了10倍,中国的招生的数量也增长了5倍,从97年100万到07年已经达到550万,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史无前例的,中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最大的。
莱文校长认为,中国高校在多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包括教职员工的任命和提拔的程序更为开放,更多地引进知名的学者和科学家,扩建实验室设备和产业加强合作。
高校校长也在思考如何对于课程和教学法进行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其次,莱文校长指出,美国的通识教育模式对中国教育发展中具有借鉴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每一种教育模式都具有文化的适应性,通识教育模式也是如此。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在美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模式,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种在异域文化当中所发展起来的全新教育理念,因此,不加变动而全部照搬到中国文化当中去是很难成功的。
耶鲁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这件事,也降临到我身上
耶鲁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这件事,也降临到我身上校长雷文在2019年毕业典礼致辞:这件事,也降临到我身上我们都将离开耶鲁大学。
你们完成了本科四年学业,即将毕业,我完成了在耶鲁大学20年的工作,即将卸任校长职务。
此刻,我想起了感恩而死乐队(GratefulDead)1970年谱写的一首歌曲,那时我刚刚进入耶鲁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
你们都知道歌词:“后来让我感叹的是,那真是一段漫长又奇妙的旅行。
”那真是一段漫长的旅行,但对我们来说,精彩胜于奇妙。
在耶鲁大学学习期间,你们有机会受教于世界顶尖学者,与最优秀的年轻人——你们的同学一起成长。
你们能进入先进的实验室、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学习,欣赏杰出的音乐和戏剧表演。
大学四年,你们生活在一个高效、优越的环境中,教室和报刊阅览室、舞台和田径运动场、音乐厅和美术工作室、社区服务和政治辩论中都活跃着你们的身影。
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你们更加了解自己。
在你们探索未来世界的过程中,这些愉快的经历将被挑战和机遇所取代。
你们中的一些人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非常清楚——不管是投身医学、法学、军事领域,还是创办公司,或者成为职业曲棍球手。
祝贺你们!祝你们每个人都取得成功!对未来还不确定的同学们,在我的第20次本科生毕业典礼演讲中,我第一次感觉到,我们需要进行更真实的交流,我们都需要一段时间来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我们真正的兴趣所在以及怎样去实现它。
外面的世界并不简单。
我们正经历大萧条时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更为严重的是,一旦美国政治体系成为两党治理的全球模式,它将面临瘫痪的危险。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事实已摆在面前:今年春天康乃狄克小学发生致28人死亡的枪击事件之后,美国议会却未能恢复联邦法律中禁止民众持有攻击性武器的规定。
枪管制已成为使美国陷入绝境的关键问题之一。
如何为美国人民提供充分且优质的幼儿园教育和2019年的义务教育?如何解决高速公路拥堵、桥梁状况恶化、机场质量低下、客运铁路服务落后等问题?如何为科学进步和创新提供支持?如何改变我们对公民权益的期望?如何采取一致的行动来减轻全球变暖带来的严重的经济和生态问题?目前,你们可能不会优先考虑这些问题。
耶鲁大学理查德查莱文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
耶鲁大学理查德?查?莱文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耶鲁大学理查德·查·莱文:学会区分什么是正确的对我来说,发现这一切,是在1994年采访了一位小女孩,她立志收集大家口袋中的零钱以帮助有需要的人,并且靠自己的努力筹集了1000美元。
我想如果一位9岁的小姑娘靠着零钱罐和善心就能有此成就,我又能做点什么呢?所以我请我们节目的观众贡献出他们的零钱,在其后的短短1个月内,我们一角一分地筹集了超过300万美元。
我们从美国的每个州选出一名学生,用这笔钱资助他们进入大学,这就是“天使组织”的发起。
而我所做的就是简单地向我们的观众发出呼吁,无论你在何时何地或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请您拿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时间、能力或者金钱。
他们这样做了。
无论你在哪里,将你的仁慈传递给他人。
我们一起在12个国家建立了55所学校,重建了近300个被丽塔和卡特里娜飓风摧毁的家园。
你们刚刚完成了一段伟大的旅程。
四年来,你们在一个充满了财富的地方不断探索。
全世界最聪慧、最富创造力的学者和专家为你们授课;你们拥有其他学校望尘莫及的图书馆;你们的博物馆包罗人间百态、宇宙万象;你们可以欣赏到第一流的音乐和戏剧;你们有充满活力的校内外体育竞技;你们身边是一群永远卓俊的同学——这一切,都在一座座本身就充满了灵性与诗意的建筑中为你们呈现。
你们与来自五十个州、五十个国家的同学朝夕相处。
你们中的许多人都曾利用耶鲁充足的国际资源,拓展了自己在海外学习与生活的经验。
朋友,你喜欢星空吗?如果有一天你在远方流浪时感到孤独、忧郁,请抬头看看星空,那儿有我送给你的幸运星。
在这里,你们汲取知识、博览群书,追逐着北工大的“都教授”,成为北工大“学霸”养成记里的一员;在这里,你们锐意创新、屡获佳绩,首次将全国挑战杯特等奖的奖杯带回了北工大,连续三年获得5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展现出地方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气魄;在这里,你们羽翼飞扬、舞动青春,三大艺术团频频亮相高水平艺术展演,各项体育运动百花争艳,创下诸多历史最好成绩。
发现自我:耶鲁大学校长新生致辞
发现自我: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致新生演讲词三十年前,距离这里三十英里以外,我被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斯坦福大学录取了。
关于新生联谊会我记不太清了,印象中在这个庄严的场合,校长应该发表了一些鼓舞人心的讲话,但讲话内容早已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之后应该还有一个欢迎会,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是我在斯坦福四年中第一次系领结——第二次是在毕业典礼上。
-除了新生联谊会,我对初进校园的日子还记忆犹新。
第一次见到同学时的情景还深刻地印在我的脑子里,记忆最深的是见到新生辅导员的情景——他是一位活跃而热情的大四的学生,擅长英语和心理,对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很感兴趣。
他身材矮小但很壮硕,一头卷发。
第一天晚上给我们讲话,音调很高但铿锵有力、充满激情,让听众有触电般的感觉。
具体内容我早已淡忘,但我铭记着他为我们度过大学第一年树立了一种模式,幻化了一种象征,他向我们发起挑战的种种方式也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这位新生辅导员能欣赏并正确评价几乎各种类型的人。
他具备每认识一个人就可以一针见血地分析、入木三分地刻画的非凡能力。
他学的是人类行为学,对研究他人的一切极其感兴趣。
虽然偏好剖析他人,但他很公正,因为他会用客观的眼光洞悉每个人,津津有味地几乎不偏不倚地品味每个人的个性与特质。
从某些方面说,他看起来更珍视行为极端的人——从每周开两次夜车的苦行僧,到精力旺盛、现在已经成为杰出医学伦理学家的年轻人。
时光追溯,杰出的医学伦理学家曾乐此不疲地把我们的抽屉涂满剃须膏,或者用水球堆满走廊、制造水灾,甚至偶尔还把死蛇挂在门把手上。
但是,辅导员很欣赏这些孩子并给予他们很高评价,因为他们有自知之明,善于用自己的行为标准剖析自己,勇于做出抉择并闯荡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不断挑战我们。
激励我们像他一样对自己充满好奇,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反思,通过不断审视自己来认清自己的本性和我们所能成就的个人未来。
-我为什么要给大家讲我大一的辅导员呢?也许跟大一新生共同回忆我的大一生活会更加合理。
coursera首席执行官理查德雷文:在线学习和高等教育的未来
Coursera首席执行官理查德·雷文:在线学习和高等教育的未来理查德·雷文耶鲁大学前校长Coursera首席执行官以下是理查德·雷文在未来论坛年会上的演讲,我们将关键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整个世界的教育界面临两大挑战:如何以低成本去提供卓越的高等教育?如何解决全球工作需求?如何以低成本去提供卓越的高等教育?即使在美国,这个具有世界一流水平高等教育的国家,也依旧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美国实现了高普及度的高等教育,但是它的成本却持续上涨,在过去50年,美国的本科教育支出呈暴涨式增长,每年上涨约2.5%中国的问题可能刚好反过来。
在过去20年中,中国的大学生数量翻了三倍,而且在不断增长。
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与中国相似的挑战,即如何降低成本,却高效益的扩大。
为何快速的增长往往意味着较低的教育质量?其一,高等院校需要扩建很多新的设施,来容纳越来越庞大的学生群体。
而中国的学生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承载量。
世界上其他人口高速增长的地区,也有这样的问题。
另外一点,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并没有足够合格的高等教育师资来消化这20年间翻了三倍的学生数量。
现在,在线学习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因为有了在线学习,学生们不需要课堂也可以上课了,这样一来对教育设施的需求就会减少。
我们的教育资源就可以更好地用到关键点上:升级我们的教育规模,提供更优质的课程。
在线教育可以大大降低教育成本并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
现在中国已经有不少能够提供线上教育的平台了。
中国最大的四个在线平台中有三个是与高校合作,它们分别是:学堂在线(清华大学)中国大学MOOC(网易)好大学在线(上海交通大学)华文慕课(北京大学)学堂在线与中国大学MOOC已经达到了400-500万在线学生规模,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虽然在全球范围内也拥有许多用户,但其实际用户量大概只有中国的一半。
在线学习到底有效吗?对于传播知识,似乎传统学堂教育最有优势的地方,并比不上在线教育。
想当领袖必须学历史——访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
美 国乃 至世 界政 治 、 经济 、 学 、 科 文化 、 律等 几 乎所有 领域 , 能 找到 法 都
毕业 于耶鲁 的顶 尖人 物 。 在 耶 鲁 的“ 球 化 ” 全 棋盘 上 . 中国 占有 很 重要 的分 量 。 今天 , 耶鲁 大学 与 中国 开展 _ 6 『 O多个 合作 项 目。在耶 鲁 大学 校 园 内 , 国学生 中
其实。 耶鲁 大学 与 中国 的渊 源 在美 国所 有 大学 中最 为久 远 。早在 15 8 4年 . 闳从 耶 鲁 大学 毕 业 。 为获 得 美 国大 学 学位 的第 一 位 中 容 成
国人 。1 8 8 1年 。 中 国铁路 之父 ”詹 天佑 也 成 为 耶鲁 大学 的毕业 生 。 “
记 者 : 果我 是 耶 鲁的 毕 业 生 。 在 是 某 个 国 家 的 总统 , 者 是 如 现 或
耶鲁 的捐 款 大 户。有 一天我 给 您打 电 话 : 雷 文梗 长 。 “ 您好 ! 是 某 某 我 某。 的 儿子 ( 我 或者 士 儿 ) 想到 您那 里去 上 学 。 丑话 说 在前 头 , ( 但 他 或
雷 文 : 们 同 时进 入 耶 鲁 大 学学 习 , 去 了法 学 院 , 选择 了经 我 他 我 济 学 。当时 我们 都互 相 认识 , 交往 不 多 。他 在 耶鲁 的时 候也 是好 学 但
生。
记 者 : 表现 更 出 色呢 . 谁 克林 顿还 是 希拉 里?
想 当 领 袖 必 须 学 历 史
于众 。一般 情 况下 , 有 学生 本 人 的 同意 , 没 我们 不 会 对 外公 布 学 生的 成绩 。学 习成绩 是很 重 要 , 它可 以 为你将 来 成 为领导 者 做更 充分 的准
名 经济 学 家 1 4 9 7年
理查德 雷文(耶鲁大学现任校长)的资料
谁知道理查德雷文(耶鲁大学现任校长)的资料悬赏分:5 |解决时间:2006-7-12 15:48 |提问者:多多怕虫最佳答案作为耶鲁大学第22任校长,理查德·雷文是美国常青藤联盟学校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并被公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领导者之一。
他1968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学位;之后又在牛津大学研修政治学和哲学,再获文学学士学位;1974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在出任耶鲁大学校长之前,他曾任耶鲁大学经济系主任和文理研究生院院长。
作为一位学有专长的学者,雷文在他担任耶鲁大学校长12年的时间内,没有带过一个研究生、博士生;也没有挂名领衔做过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
他只出过惟一的一本专著———《大学工作》,收集的是他的就职演说、他对历届入学新生及毕业生的讲话以及他对大学在社会中的作用的思考文章。
在空闲的时候,他更愿意来到校园或住宿学院,与学生聚餐,参加体育赛事。
在《大学工作》一书的“序言”中他这样写道:对任何一所大学的校长来说,压倒一切的目标是:吸引和培养第一流的师生。
在他看来,大学校长是一个需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去做的事业,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旁顾其他的事情。
1993年10月2日,在出任校长的就职演说中,激情荡漾的雷文面对已有300年历史的耶鲁大学阐述了自己的发展构想和愿景:“18世纪初期,耶鲁要求必须为小小的新英格兰殖民区培养领袖和公民。
到19世纪中叶,我们的视野便面向全国。
在进入21世纪之时,我们必须立志为全世界培养领袖人才。
”2001年5月7日,雷文在纪念北大百年的讲话中,不仅把“全球性大学”的目标提得更加明确,而且把中国也作为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说,在第4个百年开始之际,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大学”:不仅为美国,同时也为全世界培养领袖人才。
他特别强调,了解中国、发展与中国人民和教育科研机构的关系,对于耶鲁来说异常重要。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你们有众多的人口,你们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和广阔的经济发展潜力,而且是因为你们自古以来在创造人类文明中所取得的成就。
大学如何服务社会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里查德·雷文教授发表主旨讲演:大学如何服务于社会Keynote Address: Chinese-Foreign University Presidents’ Forum President Richard C. LevinJuly 18, 2006Shanghai, China中外大学校长论坛I am greatly honored by the invit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is important biannual forum involving the presidents of China's leading universities and oth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his is a propitious time for such a gathering, as those of us outside China continue to watch with admiration the enormous investment your country is making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 standing of your universities. I want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Minister Zhou Ji for taking the initiative to organize this event. I am delighted to participate.I have been asked to discuss how universities serve their society. This is a question well worth asking, at a time of such massive investment and growth here in China. To answer the question, I will draw mainly on the experience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not because their contributions are unique ormore important than those of universities elsewhere. I focus on the U.S. experience strictly because I know it best, and I do so in full recognition that some of the lessons learned in my country may not apply directly to China.So let me go straight to the answer. I believe that universities serve their society in many ways, but I will focus on the contribution that they make through three activities in particular: research, educ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itizenship.First, by advancing knowled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universities create the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growth, material well-being and improvements in human health. Second, by educating students to be capable of flexible, adaptive, and creative responses to changing conditions,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their society's capacity to innovate. And, third, by serving as models of institutional citizenship, universities make a direct contribution to social betterment and inspire their students to recognize obligation to serve. Let me discuss each type of service to society in turn. University Research as an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In the modern economy, glob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derives primarily from a nation's capacity to innovate, to introduceand develop new products, processes, and services. This has clearly been the foundation of America's economic leadership in the period follow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one important element in sustaining that leadership has been the strength of American science.As the principal locus of basic research, America's universities play a key role in sustaining our nation's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growth. Basic research, by definition, is motivated by curiosity and the quest for knowledge, without a clear, practical objective. Yet basic research is the source from which all commercially oriented appli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ltimately flows. I say ultimately because it often takes decades before the commercial implications of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discovery are fully realized. The commercial potential of a particular discovery is often unanticipated, and often extends to many unrelated industries and applications. In other words,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occurs today usually depends on advances in basic research achieved ten, twenty, or fifty years ago - most often without any idea of the eventual consequences.The emergence of universities as America's primary basic research machine did not come about by accident. Rather, it was the product of a wise and farsighted national science policy, set forth in an important 1946 report that established the framework for an unprecedented and heavily subsidized system in suppor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at has propelled the American economy. The system rested upon three principles that remain largely intact today. Firs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shoulders the principal responsibility for financing basic science. Second, universities - rather than government laboratories, non-teaching research institutes, or private industry - are the primary institutions in which this government-funded research is undertaken. And, third, although the federal budgetary process determines the total funding available for each of the various fields of science, most funds are allocated, not according to commercial or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but through an intensely competitive process of review conducted by independent scientific experts who judge proposals on their scientific merit alone. This system of organizing science has been an extraordinary success, scientifically and economically.To ensure that university-based scientific research truly contributes to national well-being requires that ideas move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For much of the period following World War II, most U.S. universities did not actively seek to participate in the translation of discoveries into new products, processes, and services. An exception was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y the mid-1990s, graduates of MIT had founded over 4,000 companies nationwide, and were continuing to create an additional 150 companies a year. Illustrating the impact a university can have on its local economy, more than 1,000 of those companies are based in Massachusetts, accounting for about 25 percent of all manufacturing activity in the state. If engagement with industry was once the exception among U.S. universities, it is now the norm. Since 1980 over 4,000 companies have been formed based on technology licensed by a university.Educating Students for Innovation and LeadershipThe knowledge created by the enterprise of academic science is by no means the only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hat universities make to the welfare of their societies. By educating students and preparing them well for service across the range of occupations and professions, universities contribute at leastas much through their teaching as they contribute through their researc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well-trained engineers here in China has been staggering, and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the requisite skills to obtain and retain productive jobs is important. But I want to talk about a more subtle and profound objective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one that has been achieved with distinction by the very best of America'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that is educating students to be creative, flexible, and adaptive problem-solvers, capable of innovation and leadership.The world we live in is fast-paced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New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re made every day, and new theories displace old ones with relentless regularity.The methods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sed by America's most selective and distinguished universities and liberal arts colleges are particularly well suited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a changing world. These institutions are committed to the "liberal education" of undergraduates. The premise underlying the philosophy of liberal education is that students will be best prepared for life if they can assimilate new information and reason through to new conclusions. Since any particular body of knowledge is bound to become obsolete, the object of liberaleducation is not to convey any particular content, but to develop certain qualities of mind: the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to regard the world with curiosity and ask interesting questions, to subject the world to sustained and rigorous analysis, and to arrive at fresh, creative answers. Society gains most from a pedagogy that seeks to enlarge the power of students to reason, to think creatively, and to respond adaptively.The University as an Institutional CitizenI'd like next to explore with you one more way in which universities can contribute to society - by being good institutional citizens of their communities. In this way universities can contribute directly to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neighborhood improvement, public education, health care, social services,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But they also contribute indirectly by modeling good citizenship for their students, thus helping to inculcate in them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Such efforts to mobilize students and faculty in support of worthy civic causes, as well as efforts by the leadership of institutions to contribute directly to the betterment of the broader community that surrounds us, flow naturally from themission and purposes of our institutions. On our campuses we are devo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full human potential of our students and faculty. But many of our neighbors lack the opportunity to flourish. We, with the privilege of education, can help those without privilege gain access to greater opportunity. Thus, universities contribute through their citizenship, as well as through their research and teaching, to the betterment of society.参考译文:我十分荣幸能够受中国教育部的邀请来参加这样一个重要的、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大学校长论坛,这个论坛有来自中外着名大学校长的参加.当我们这些外国的校长们以欣赏的眼光来关注贵国以巨额的投资来提高你们大学的实力、质量和名望的时候,举办这样一个论坛非常有益.我被要求谈论是大学如何服务社会的话题.在中国正进行巨额投入和发展的时候,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我主要会用美国的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并是不是说美国大学对社会的贡献比其他地区更加独特或是更加重要.我之所以会严格地按美国的经验来探讨,是因为我对它最了解.我也深知,美国的经验可能并不能直接应用于中国.现在就言归正传吧.我相信大学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服务社会,而我主要会谈三种方式, 即研究、教学和机构性公民.首先,大学通过促进科技和医学知识的发展,为促进经济发展、物质富裕和人类健康创造基础.其次,大学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变化的灵活性、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来加强社会的创新能力.第三,大学以身作则,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并激励学生认识到他们的服务社会的职责.接下来,我分别谈谈每种服务社会的方式.大学研究是经济发展的引擎现代经济中,全球化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新、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 这种能力显然是美国经济在二战后保持领先地位的基础,而维持这种领先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科学的实力.作为基础研究的主要基地,美国大学在保持美国竞争力和经济发展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基础研究,是一种好奇心和对知识的追求,而并不是一种明确的实践目标.但是基础研究是所有以商业为导向的应用研究和开发最初的源头,我之所以说“最初”,是因为重要的科学发现的商业价值往往需要人们要花几十年才能认识到.一种科学发现的商业潜力事先往往无法预知,而且通常会延伸到很多不相关的产业和应用.换句话说,现在出现的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通常依赖于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前基础研究方面的进步.美国大学作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基地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一个具有远见的科学政策的结果.该政策在1946年的一个报告中被提出,它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额补助体系的框架来支持科学研究,从而促进美国经济的增长.这个补助体系依赖于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大的变化.第一,联邦政府必须对基础研究承担主要的资助责任;第二,只有大学才是从事由政府资助的基础研究的地方,而不是政府的实验室、非教学的研究机构或私营企业的一些机构;第三,虽然联邦政府的预算决定每个科研领域的拨款额,但是联邦政府大部分的拨款不是看其商业上的价值,也不是看其政治上的影响,而是通过由独立的专家进行同行评审看其在科学上的价值.这种组织科研的体系在科学上和经济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了保证大学的学术研究能够真正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就要求我们把自己的观念从理论转向实践.二战后的相当一个时期,大多数美国的大学并没有主动寻求将科学发现转化为生产和服务,只有麻省理工学院是个例外.20世纪90年代中期,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在全国建立了4000多家公司,接着每一年又创立出1 50家公司.这些公司中有1000多家在麻省理工创办,他们占到麻省理工所在州制造业的25%,这说明一所大学会对当地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如果说,美国的大学参与产业界的活动曾经是一种例外的话,那么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4000家公司所用的技术来自于大学.基础性学术研究所创造的知识绝不是大学为社会做出的唯一重要的贡献,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使其将来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各行各业服务,是与学术研究同样重要的社会贡献.在中国,经过很好培训的工程师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为学生提供必需的技能以便使其能够获得并保持一个好的工作,被看作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我想讨论一下大学教育的一个更敏感、也更意义深远的目标,这一的目标在美国一些最好大学得以出色地实现,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创新和领导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科学发现层出不穷,各种理论不断推陈出新.在美国最好的大学和人文学院,本科教育的教学方法很适合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应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这些大学和学院在本科阶段实行的是通识教育.这种教育的前提是让学生吸收新信息、得出新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因为任何知识都会过时,所以通识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给予学生具体的专门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素质,即独立思考的能力,好奇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受益于这样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创新思考和灵活应对能力的教学方法.大学是机构性公民接下来,我想谈谈大学服务于社会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做好的机构性公民.通过这种方式,大学可以直接为社区经济发展、“邻里’’学校周边关系的改善、公共教育、健康关怀、社会服务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做出贡献.同时,大学也可以通过以身作则,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间接地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动员学生和教职工支持民间事业的努力,和大学领导直接为周边更广阔的社区发展做出的努力,来自于大学的使命和目标.我们致力于发展学生和教师的潜力.但是我们很多社区缺少发展与繁荣的机会.我们拥有教育的优势,因此可以帮助那些缺少这样优势的社区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这样,大学通过机构性公民、教学和科研,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耶鲁大学雷文校长的办学理念
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趣 , 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不断更 他 认 为一 个健 全人 格 的人 能感 染 身边 的人 , 导身 边 领 新, 视野 不 断开 阔 。 的人更好地服务社会。在研究生院、 “ 专业学院和本科 ( ) 二 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院 , 我们应该寻求更多的东西— — 种赋予青年男 那 通 识 教育 的真 谛 是在 传 授 知 识 的 过程 中培 养 一 女 潜力 、 以 捉摸 的性 格 特质 , 难 这种 独特 的性 格 特质
鲁大学雷文( i ad . v ) 长 自 19 年上任 以来 , Rc r CL i 校 h en 93 是美 国常春藤 大学校长 中任期 最长的一个 , 不但 是一位卓越 的大学管理 他
者, 同时也是一位 经济学 家、 全球主义者 , 致力于把耶鲁推向全球化 大学的建设 。通过研 究雷文校 长的办学理念 , 为我 国大学校 可
第2 7卷
第 5期
辽宁教育行政 学院 学报
Junl f ioigE uainl d nsainIsi t ora o ann d ct a A miit t ntue L o r o t
21 0 0年 5月
V0 .7 No5 I 2 . Ma 01 v2 0
浅谈 耶鲁大学雷文校 长 的办学理念
二 、 重领 袖 人才 的培 养 注
了良好的效果 。 此外 , 为保证学生有 良好的学习环境 , ( 培养领袖精神 一) 培养其多元化 的学术触角 , 耶鲁投人更多的资金加大 为社 会 培养 领袖 人 才是 耶鲁 大 学 的一大 特色 。 目 图书馆 重 点研 究 领 域 的藏 书 量 ,并 为大 学 艺 术 博 物 前 , 耶鲁 大 学 的毕 业 生有 1 3位诺 贝尔 奖获 得 者 , 5 有
校长:“烂”事缠身还是专事一职?
作者: 王熠辉
出版物刊名: 教育与职业
页码: 50-51页
主题词: 大学校长;科研项目;全神贯注;理查德;研究生;博士生;时间
摘要:在中国同行眼里,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教授一定是个幸福的人。
作为一位学有专长的学者。
雷文在担任耶鲁大学校长12年的时间内,没有带过一个研究生、博士生.没有挂名领衔做过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他只出过一本专著——《大学工作》。
在他看来.大学校长是一个需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去做的事业,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兼顾其他的事情。
像雷文这样当校长,在中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大学如何服务社会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里查德·雷文教授发表主旨讲演:大学如何服务于社会Keynote Address: Chinese-Foreign University Presidents’ Forum President Richard C. LevinJuly 18, 2006Shanghai, China中外大学校长论坛I am greatly honored by the invit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is important biannual forum involving the presidents of China's leading universities and oth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his is a propitious time for such a gathering, as those of us outside China continue to watch with admiration the enormous investment your country is making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 standing of your universities. I want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Minister Zhou Ji for taking the initiative to organize this event. I am delighted to participate.I have been asked to discuss how universities serve their society. This is a question well worth asking, at a time of such massive investment and growth here in China. To answer the question, I will draw mainly on the experience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not becausetheir contributions are unique or more important than those of universities elsewhere. I focus on the U.S. experience strictly because I know it best, and I do so in full recognition that some of the lessons learned in my country may not apply directly to China.So let me go straight to the answer. I believe that universities serve their society in many ways, but I will focus on the contribution that they make through three activities in particular: research, educ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itizenship.First, by advancing knowled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universities create the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growth, material well-being and improvements in human health.Second, by educating students to be capable of flexible, adaptive, and creative responses to changing conditions,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their society's capacity to innovate.And, third, by serving as models of institutional citizenship, universities make a direct contribution to social betterment and inspire their students to recognize obligation to serve.Let me discuss each type of service to society in turn.University Research as an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In the modern economy, glob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derives primarily from a nation's capacity to innovate, to introduce and develop new products, processes, and services. This has clearly been the foundation of America's economic leadership in the period follow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one important element in sustaining that leadership has been the strength of American science.As the principal locus of basic research, America's universities play a key role in sustaining our nation's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growth. Basic research, by definition, is motivated by curiosity and the quest for knowledge, without a clear, practical objective. Yet basic research is the source from which all commercially oriented appli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ltimately flows. I say ultimately because it often takes decades before the commercial implications of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discovery are fully realized. The commercial potential of a particular discovery is often unanticipated, and often extends to many unrelated industries and applications. In other words,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occurs today usually depends on advances in basic research achieved ten, twenty, or fifty years ago - most often without any idea of the eventual consequences.The emergence of universities as America's primary basic research machine did not come about by accident. Rather, it was the product of a wise and farsighted national science policy, set forth in an important 1946 report that established the framework for an unprecedented and heavily subsidized system in suppor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at has propelled the American economy. The system rested upon three principles that remain largely intact today. Firs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shoulders the principal responsibility for financing basic science. Second, universities - rather than government laboratories, non-teaching research institutes, or private industry - are the primary institutions in which this government-funded research is undertaken. And, third, although the federal budgetary process determines the total funding available for each of the various fields of science, most funds are allocated, not according to commercial or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but through an intensely competitive process of review conducted by independent scientific experts who judge proposals on their scientific merit alone. This system of organizing science has been an extraordinary success,scientifically and economically.To ensure that university-based scientific research truly contributes to national well-being requires that ideas move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For much of the period following World War II, most U.S. universities did not actively seek to participate in the translation of discoveries into new products, processes, and services. An exception was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y the mid-1990s, graduates of MIT had founded over 4,000 companies nationwide, and were continuing to create an additional 150 companies a year. Illustrating the impact a university can have on its local economy, more than 1,000 of those companies are based in Massachusetts, accounting for about 25 percent of all manufacturing activity in the state. If engagement with industry was once the exception among U.S. universities, it is now the norm. Since 1980 over 4,000 companies have been formed based on technology licensed by a university.Educating Students for Innovation and LeadershipThe knowledge created by the enterprise of academic science isby no means the only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hat universities make to the welfare of their societies. By educating students and preparing them well for service across the range of occupations and professions, universities contribute at least as much through their teaching as they contribute through their researc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well-trained engineers here in China has been staggering, and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the requisite skills to obtain and retain productive jobs is important. But I want to talk about a more subtle and profound objective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one that has been achieved with distinction by the very best of America'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that is educating students to be creative, flexible, and adaptive problem-solvers, capable of innovation and leadership.The world we live in is fast-paced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New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re made every day, and new theories displace old ones with relentless regularity.The methods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sed by America's most selective and distinguished universities and liberal arts colleges are particularly well suited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a changing world. These institutions are committed to the "liberal education" ofundergraduates. The premise underlying the philosophy of liberal education is that students will be best prepared for life if they can assimilate new information and reason through to new conclusions. Since any particular body of knowledge is bound to become obsolete, the object of liberal education is not to convey any particular content, but to develop certain qualities of mind: the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to regard the world with curiosity and ask interesting questions, to subject the world to sustained and rigorous analysis, and to arrive at fresh, creative answers. Society gains most from a pedagogy that seeks to enlarge the power of students to reason, to think creatively, and to respond adaptively.The University as an Institutional CitizenI'd like next to explore with you one more way in which universities can contribute to society - by being good institutional citizens of their communities. In this way universities can contribute directly to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neighborhood improvement, public education, health care, social services,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But they also contribute indirectly by modeling good citizenship for their students, thus helping to inculcate in them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Such efforts to mobilize students and faculty in support of worthy civic causes, as well as efforts by the leadership of institutions to contribute directly to the betterment of the broader community that surrounds us, flow naturally from the mission and purposes of our institutions. On our campuses we are devo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full human potential of our students and faculty. But many of our neighbors lack the opportunity to flourish. We, with the privilege of education, can help those without privilege gain access to greater opportunity. Thus, universities contribute through their citizenship, as well as through their research and teaching, to the betterment of society.参考译文:我十分荣幸能够受中国教育部的邀请来参加这样一个重要的、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大学校长论坛,这个论坛有来自中外著名大学校长的参加。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时,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
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这才是教育。
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标准。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赢得尊重?还是,享受乐趣?……以下三位不同领域的名家对教育的本质有着惊人一致的认知,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答案和目的……1教育不教知识和技能却能让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理查德·莱文(Richard Charles Levin)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鲁大学校长,上一位任满20年耶鲁校长的还是1899年就任的亚瑟·哈德利(Arthur Twining Hadley)。
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因为,他认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
那大学教育有什么用呢?理查德·莱文在他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The Work of the University》)中这样提到,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
在莱文看来,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
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这,才是莱文心目中耶鲁教育的目的。
正如《大学的观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的作者约翰·纽曼(John Henry Newman)所说:“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只有教育,才能令他阐明观点时有道理,表达时有说服力,鼓动时有力量。
“中国留学生在耶鲁扮演着重要角色”——专访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
“中国留学生在耶鲁扮演着重要角色”——专访耶鲁大学校
长理查德莱文
季明;高路
【期刊名称】《海外求学》
【年(卷),期】2003(000)024
【摘要】“300多名中国留学生在耶鲁大学扮演着重要角色。
”(300 Chinese Students currentiy in residence play great role in Yale)正在上海访问的耶普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 Levin)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他的中国学生作出如
此评价。
【总页数】1页(P13)
【作者】季明;高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8.9
【相关文献】
1.耶鲁大学校长雷文:迈上未来漫长又精彩的旅途 [J], 庄丽君
2.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以批判眼光看中国本科教育 [J], 《国际人才交流》编辑部
3.三百年名校的思索--访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温 [J],
4.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理查德.C.莱文 [J],
5.发现自我——选自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开学致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耶鲁大学学生亚当:能看到中国地国家主席,这对耶鲁师生来讲是一个非常难得地机会和体验.
耶鲁大学学生刘振莉:胡锦涛主席来演讲会对中美关系有很大地促进,来耶鲁学习和作访问学者地老师都对中美关系非常感兴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在如此短暂地访问期间到一个大学访问,表明中国文化中对教育地重视,也表明胡锦涛主席本人对教育地重视.耶鲁所做地工作就是帮助推动中美之间地友好关系,为我们大家创造更加稳定繁荣和平地未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当地时间上午:分许,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地陪同下,走上斯普瑞格音乐厅地讲台,发表了他地重要演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胡锦涛:一进耶鲁地大门,使我回想起多年前我在北京清华大学上学地情景,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我愿意成为你们当中地一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胡锦涛主席地演讲赢得了台下耶鲁师生和各国媒体地热烈掌声.评论认为,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地演讲是在与美国地知识精英对话;是站在今天用发展地眼光,与美国地今天与未来对话;这次演讲无疑将对中美之间地深入了解产生非常重要地作用,由此对中美关系地未来产生积极地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这样地评论是有道理地,耶鲁大学是一所对美国政治社会发展长期产生巨大影响地学府,它被誉为“美国总统摇篮”:美国地历史年,它地历史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里,培养了美国位总统,位内阁部长,名国会议员位最高法院法官和无数工商界精英,被誉为美国领袖人物地“孵化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年,中国幼童留学北美,这里成为中美教育交流地第一触点.
政坛要人,商界精英,艺术名流,学界泰斗,这里因为无数杰出者而著名,杰出者因来自这里而感到自豪,这就是耶鲁大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就在胡锦涛主席访美之前,中央电视台《高端访问》专访了耶鲁大学地校长,理查德·雷文,细说耶鲁地历史与未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详细内容:
水均益:校长先生,十分感谢您地到来. 我想耶鲁这个名字,也许在全世界所有著名大学当中是最短地.只有四个字母,一个音节.请您用简单地话告诉我们,这四个字母对于您来说象征着什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理查德·雷文:我想在今天,以及过去地一些时间里,耶鲁代表地是出色地大学本科教育.在我地国家,有一个十分传统地认知,耶鲁以培养领导人物而著名.耶鲁在过去三个世纪当中为美国培养了许多地领导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耶鲁从建校之初就强调培养领袖人物,最近连着位美国总统都毕业于这所大学,他们是美国第位总统小布什,第位总统克林顿和第位总统老布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水均益:你能否告诉我一个确切地数字,耶鲁一共培养出了几位总统?
理查德·雷文:在美国我们一共有五位总统.
水均益:其中最近连着三位美国总统都毕业于耶鲁大学.
理查德·雷文:是地.
水均益:在耶鲁学习地时候他们都是优秀地学生吗?
理查德·雷文:我记得以前总统地成绩单在报纸上刊登过.
根据当时耶鲁大学地分数分级制度,分之间相当于,分之间相当于,分之间相当于,分之间相当于.美国现任总统乔治布什在耶鲁大学四年地平均成绩是,其中还得过个.小布什在当选之初,被媒体抨击说对国际政治一窍不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在耶鲁大学选修地国际关系学成绩偏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水均益:像小布什总统,他地平均成绩是.
理查德·雷文:是地,在耶鲁他是一个十分普通地学生,但他地父亲老布什是很有能力地人,非常出众.说到克林顿总统,每个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十分出色地人,极具天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水均益:是地,我在上海见过他.
理查德·雷文:他在学校除了学习要修地课程,他还把他地精力放在许多其它地事情上面.当然,克林顿地夫人希拉里,比克林顿地成绩还要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水均益:我们如何理解这种现象,许多人都很有名气,但实际上,他们在读大学地时候,他们都是十分普通地学生,而且他们地分数也很一般.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理查德·雷文:学术上地分数不是一切.我不太了解年轻时候地布什,但是我比较了解克林顿,他二十二岁地时候,我和他一起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那时他就已经非常出色了,他出色地能力甚至引起了他地母亲对他地注意,那时他对美国地政治很感兴趣,他知识丰富,思维清晰,他地成绩不是最高地,因为他专注于许多课程之外地事情.他非常勤奋,而且对于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国家地领导人表现得十分有决心,虽然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很年轻地人.在那时候,我和我太太就认为他必将会成为一个主要地政治领导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水均益:你们那时候想过也许在将来他会成为美国地总统吗?
理查德·雷文:关于这点我们当时并没有想很多.在离开牛津之后,我们有几年没有见面,你知道他当选阿肯色州州长地时候,他才二十九岁.对于一些人来讲,那简直是难以置信地,但是我们并没有感到很吃惊,因为我在二十二岁地时候就认识这个男人,他和别人谈话很自然,人也很有能力,他能很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然后再发表自己地意见,尤其在政治方面,他地能力就更显而易见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水均益:实际上您地意思就是仅仅靠学术成绩评估一个学生是不够正确地.
理查德·雷文:对于评估领导潜能来讲当然是,你还要去看一些其它地东西,比如说看人地品质,或者看一个人是如何与别人相处地,他能够得到多少地尊敬,还有人与人相处地技巧等等.我们耶鲁大学有不少地课外活动,我们有超过两万零五十个人地学生社团.这就意味着每年我们都有很多学生可以作为这些社团地领导人.所以耶鲁就像是一个实验室,不断地去发掘学生们地领导才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组成耶鲁大学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和其他十个专业地学院中,处处体现着耶鲁所追求地发掘学生们地领导才能.而耶鲁培养社会精英人才地理念也已经从政界延展到各个领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建筑大师贝聿铭毕业于耶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其夫人希拉里地相识相恋源于这里地法学院.著名电影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则是耶鲁戏剧学院地博士毕业生.太多地社会名流在这里留下了他们青春地痕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由于很多耶鲁地毕业生出身名门,所以在美国,说起耶鲁,很多人会认为它是一所贵族学校.
水均益:耶鲁是一个贵族学校吗?我听报道说,你们地学校是给富人家地孩子上地,我不知道你是否是这样想地.
理查德·雷文:这是个矛盾地现实.耶鲁课程每年需要四万多美元,就是三十多万地人民币.很大地一笔钱.但是,那些能够付得起地学生是要付这些费用地,我们会根据家庭地支付能力给予经济援助,如果一个家庭地收入低于四万五千美元,也就是三十多万人民币地话,你是可以免费来耶鲁上学地,不需要交相应地费用.你可以有全额奖学金,根据个人家庭收入和资产就有了滑动费率,你可以交纳你能够承担得起地钱.所以有大概一半经济上有困难地学生都得到了我们地财政帮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水均益:那么作为耶鲁大学校长,您认为您管理地大学最卓越最突出地一点是什么?
理查德·雷文:我想我们有许多地优点.我们地法学院十分强大,我们还有著名地戏剧学
院,建筑学院.但是我们最以我们对本科生地素质教育而自豪,耶鲁大学是所有学员地核心,而且仍然在美国人地生活中扮演很特殊地角色.我们具备强大地综合素质和品质,我们地每个教授都做课题研究,在教学方面教授们尽职尽责.而且这是一个能够反映本色生活地地方,在这里,年轻人无论是在做学术研究还是在课外活动,都充满了无限地精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年美国大选在小布什和克里之间进行.媒体发现,两位总统候选人不但同为耶鲁校友,而且还同属于耶鲁地一个神秘地精英社团-骷髅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小布什曾经在自传《一种需要肩负地职责》中只用一句话就讲完了自己参加耶鲁大学骷髅会地经历:“读高年级时,我参加了骷髅会,那是个秘密地社团,秘密到我不能再多说什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骷髅会表面看起来它仅仅是耶鲁校园内地一个学生社团,但与学校中地其它社团不同,骷髅会不参与校内或社会上地任何公开活动,自年前创立以来,始终保持着沉默地姿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骷髅会自成立以来,会员几乎个个跻身美国上层,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有三位总统,两位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众多内阁和国会成员,中央情报局地高官都是骷髅会成员.在美国地商界,法律界和媒体,骷髅会成员也是位高权重,占据了一壁江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骷髅会,那是一个什么样地神秘社团?它地神秘之处在哪里?为什么所有地骷髅会成员和大多数地知情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避而不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骷髅会,那是一个校长也无权过问地学生社团.
水均益:关于骷髅会地秘密,您能告诉我一些什么吗?
理查德·雷文:我并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不是那个组织地成员.但是骷髅会确实存在,在耶鲁地校园里面有他们地一座大楼,没有窗户,你根本看不到里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水均益:您从未进去过?
理查德·雷文:是地,我从来没有.
水均益:为什么,您是校长啊.
理查德·雷文:我不是骷髅会成员,而且它是私人地组织,并不属于学校.
水均益:那这栋大楼属于谁呢?
理查德·雷文:属于骷髅会社团,骷髅会是耶鲁毕业生们捐款建地.每周都会有十五到二十个左右地学生聚在一起,我所知道地就是,他们探讨社团和他们未来地计划,他们组成小社团,承诺在他们地一生中社团中地每个人都要互相帮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水均益:但是它不是一个不好地组织?
理查德·雷文:至少我不这么认为.
水均益:一些从耶鲁大学毕业地学生,包括一些被报道过地总统,像布什和一些其他地总统,他们在上耶鲁地时候都是骷髅会地成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