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口诀歌 学会你也能号脉
中医诊脉口诀歌诀顺口溜
中医诊脉口诀歌诀顺口溜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疗系统,其中诊断脉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虽然现代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但许多中医师依然依靠脉诊来做出正确的诊断。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一些关于脉诊的口诀、歌诀和顺口溜。
一、脾脉:“沉细前浮后,尺脉切薄弦,两伏鬓部起,微弱无力拍。
”脾脉是中医诊断中常用的重要脉象之一。
口诀提到的“沉细前浮后”是指浅部脉搏比较浮,而深部脉搏则比较细。
薄弦的脉搏是指脉搏弱而细,我们可以在尺部脉搏中发现这种脉象。
当然,还有其他的脉象特征,例如细微无力和两侧脉搏不同等。
二、肝脉:“左浮右沉细,尺脉缓结弦。
”肝脉是人体五脏之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脉象。
在这个口诀中,我们可以听到“左浮右沉细”这句话,这是指左边的脉搏比右边高,并且左右两侧的脉搏应该都是细弱的。
缓结弦是在运用压脉技巧时感受到的另一种脉搏特征。
三、心脉:“沉细前浮后,平和㫖数名,右弱左盛贵,细数动中空。
”心脏是人体的泵,也是中医中另一个重要的脏器。
这个口诀介绍了心脏脉象的特征,其中“沉细前浮后”是指浅层脉搏比深层的脉搏浮,而深层脉搏则比浅部的脉搏细弱。
平和的脉象是指脉搏稍微有点速度,而鸣动中空则暗示着中断、不连续的脉搏。
四、腎脉:“沉细前弦后,尺関石滑脑,右高左低遇,双侧力量差。
”腎脏是人体的血液净化器和荷尔蒙调节器。
在这个口诀中,我们可以听到“沉细前弦后”的描述,这是指浅表的脉搏比较浮,而深层脉搏则比浅部的脉搏细弱。
滑脑是指脉搏手感滑而柔软。
此外,左右两侧的力量也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身体的血液循环并不是绝对对称的。
五、肺脉:“外浮内沉细,尺関曲直分,上滑下涩声,数急汗为功。
”肺脏是呼吸器官,负责我们的呼吸功能。
口诀中提到的“外浮内沉细”是指外层脉搏比内层的脉搏浮,深层脉搏则比浅部脉搏细弱。
尺关曲直分是指在压脉时,我们会观察到尺部和关节部的脉搏特征。
这个口诀还提到了其他的脉象特征,如下滑声音和略带急促的脉搏,这些都是中医师可以用来诊断肺病的重要特征。
中医脉象口诀歌_学会你也能号脉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
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号脉口诀顺口溜大全
号脉口诀顺口溜大全
号脉口诀顺口溜大全
一脉两脉三脉四,血管变化心知透。
力度小,浅按摩,慢慢找到最佳脉。
脉来时,要细心观,频率快慢需分明。
脉搏弱,气血少,身体虚,要调养。
脉搏强,气血旺,阳气盛,要保养。
沉细脉,气血瘀,循环差,需疏通。
浮大脉,阳气亢,心火旺,要降温。
徐脉急,阴虚火,气血虚,要补养。
脉象变,体质弱,阴阳失调需调理。
脉搏有规律,身体健康需保持。
号脉口诀,记心头,医者艺,患者求。
号脉是中医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体质、气血运行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等。
号脉时需要注意力度、频率、脉象等方面的变化,通过观察和感受,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根据号脉的经验和规律,可以总结出一些口诀和顺口溜,便于医生和学习中医的人记忆和理解。
这些口诀和顺口溜涵盖了脉搏的各种变化和可能的病理情况,为中医诊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例如,口诀中提到的脉搏弱、气血少、身体虚,需要调养的情况,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气血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调整饮食、运动、药物等来补充气血。
口诀中还提到的脉搏强、气血旺、阳气盛,需要保养的情况,提示患者可能存在阳气过旺的问题,需要注意调节饮食、生活习惯等,避免过度养阳。
此外,口诀中还提到了一些特殊的脉象变化,如沉细脉、浮大脉、徐脉急等,这些脉象变化可能对应着不同的病理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口诀和顺口溜的运用使得中医诊断更加生动有趣,也方便了医生和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的辨证施治。
中医脉搏顺口溜汇总,学会它你也能号脉了,朗朗上口,建议收藏
中医脉搏顺口溜汇总,学会它你也能号脉了,朗朗上口,建议收藏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10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以上是一点心得,希望为大家指点方向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
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脉学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东西,写出来供大家欣赏多了繁琐,少了不够,要明白看下去就知了。
1、脉大小。
主管察气。
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看,多简便呀!)2、脉快慢。
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脉硬软。
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太简便了吧?)4、脉浮沉。
主管表里。
(亦可说阴阳)脉浮表症,脉沉里症。
(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议呀!)5、脉匀乱。
主管察安危。
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太直观了!)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老中医整理的最全把脉口诀,朗朗上口,5分钟学会,你也可以当医生!
老中医整理的最全把脉口诀,朗朗上口,5分钟学会,你也可以当医生!十三、细脉「体象歌」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主病歌」细主气衰,诸虚劳损。
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
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
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十四、濡脉「体象歌」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主病歌」濡主阴虚,髓绝精伤。
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
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
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十五、弱脉「体象歌」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主病歌」弱为阳陷,真气衰弱。
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
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
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十六、紧脉「体象歌」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主病歌」紧主寒邪,又主诸痛。
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
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
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十七、缓脉「体象歌」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
「主病兼脉歌」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
浮缓风伤,沉缓寒湿。
缓大风虚,缓细湿痹。
缓涩脾薄,缓弱气虚。
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
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
士弱湿侵。
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十八、弦脉「体象歌」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主病歌」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
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
左关弦兮,痰疟癥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
左尺逢弦。
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浮弦支饮,沉弦悬饮。
弦数多热,弦迟多寒。
弦大主虚,弦细拘急。
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十九、动脉「体象歌」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歌」动脉主痛,亦主于惊。
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
中医把脉歌诀
中医把脉歌诀,郎朗上口,太好记了赶紧收好一、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二、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三、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四、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五、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六、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七、虚脉体象歌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主病歌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八、实脉体象歌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主病歌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兼脉歌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九、长脉体象歌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主病歌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十、短脉体象歌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主病歌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十一、洪脉体象歌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表,滔滔满指;主病歌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十二、微脉体象歌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主病歌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十三、细脉体象歌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主病歌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十四、濡脉体象歌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主病歌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十五、弱脉体象歌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主病歌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十六、紧脉体象歌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主病歌紧主寒邪,又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十七、缓脉体象歌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主病兼脉歌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士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十八、弦脉体象歌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主病歌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关弦兮,痰疟症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兼脉歌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十九、动脉体象歌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主病歌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二十、促脉体象歌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主病歌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二十一、结脉体象歌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主病歌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心寒,疼痛可决;右寸肺虚,气寒凝结;左关结见,疝瘕必现;右关结形,痰滞食停;左尺结兮,痿躄之疴;右尺结兮,阴寒为楚;二十二、代脉体象歌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主病歌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二十三、革脉体象歌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主病歌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二十四、牢脉体象歌牢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主病歌牢主坚积;病在于内;左寸之牢,伏梁为病;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肝家血积;右关见牢,阴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中医把脉歌诀
中医把脉歌诀,郎朗上口,太好记了!赶紧收好!一、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二、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三、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四、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五、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六、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中医脉象口诀歌_学会你也能号脉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就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就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就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与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就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
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与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与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与缓从容为气安。
中医把脉歌诀
【兼脉歌】 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六、涩脉
【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十九、动脉
【体象歌】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歌】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二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促脉
【体象歌】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主病歌】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
十、短脉
【体象歌】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歌】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十一、洪脉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口诀一:一脉之理要记清,手腕寸关尺有名。
就像小路有三段,寸在最上近鱼际。
关在中间不偏离,尺部靠着手腕底。
左手心肝肾来应,右手肺脾命相依。
轻按为浮重按沉,浮取就像树叶轻。
风吹叶动飘又停,沉取好比石沉井。
仔细体会指下情,脉象不同病相异。
口诀二:把脉入门不犯难,首先知晓寸关尺。
寸关尺部像阶梯,一步一步往下递。
一寻浮脉如毛羽,轻轻搭手就觉起。
好似风吹浮柳絮,表证常常能触及。
二看沉脉力深沉,重按才把脉象寻。
仿佛水底石沉稳,里证可能把身侵。
缓脉四至平和态,不急不躁很自在。
若见数脉跳得快,一息六至病邪来。
口诀三:中医把脉有诀窍,一二三四要记牢。
一是脉象有部位,寸关尺部定位准。
好像地图标地点,找对地方才能诊。
二说脉象之形状,滑脉就像珠滚盘。
溜溜滚动很圆滑,痰饮食滞可能患。
涩脉恰与滑相反,往来艰涩不顺畅。
如同轻刀刮竹般,瘀血气滞要考量。
三看脉象之力度,有力无力意义长。
口诀四:把脉开始莫慌张,先找寸关尺地方。
寸关尺部似桥梁,连通气血之征象。
一观洪脉气势强,来盛去衰像波浪。
洪水滔滔奔流淌,热盛之证可推想。
二察细脉细如丝,丝线一般真纤细。
精血不足或湿痹,细脉出现要注意。
微脉更加微弱极,若有若无似游丝。
阳气衰微身体虚,看到微脉心忧思。
口诀五:学把脉呀趣味多,听我来讲小口诀。
寸关尺部先明确,如同家里三间屋。
一间住着心和肺,这是右手寸与关。
另一间里脾和胃,就在右手关尺间。
左手屋子肝肾连,寸关尺部各有专。
再看脉象怎分辨,一瞧弦脉像琴弦。
端直而长绷紧感,肝病常常现此弦。
二看紧脉如牵绳,左右弹手紧绷绷。
寒证疼痛它先行。
口诀六:中医把脉要入门,简单口诀心中存。
寸关尺部定好根,就像种树先挖坑。
坑挖好了苗才稳,部位找准脉才真。
一讲濡脉极细软,浮细无力水上绵。
好似棉花漂水面,虚证湿困会出现。
二谈弱脉沉而细,重按无力软兮兮。
像是小草被风欺,气血不足是根基。
散脉散漫无规律,浮散无根不整齐。
元气离散多危机。
口诀七:把脉入门有妙法,数字口诀来帮咱。
中医二十八脉必背口诀
中医二十八脉必背口诀中医一直都是以脉象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而熟记每一条脉象及其口诀也成了中医诊断的必备知识。
下面就介绍其中一个重要的脉象二十八脉必背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二十八脉必背口诀1、少阳上输:少陷表中十字汇,下输医毕方可知。
2、太阴下走:止小腿邻脚外,遍行跗走行精微。
3、少阳下走:少陷表中十字汇,发于足背下行遂。
4、太阳上输:上输于肱骨联,上臂内侧向肩膀。
5、阳明上输:尺侧外络穿,止于二两止痛苦。
6、手厥阴上输:手内侧一穿,止于缺盆去病苦。
7、太阳下输:下输入腹内游,遍行腰腹去腹部。
8、少阴上走:小腿内侧向上行,发于耻部入膀胱。
9、足太阴下走:足内侧直行,发于足背外侧精微。
二、二十八脉的功能1、少阳上输:输血润燥,调节内分泌,滋养脾胃。
2、太阴下走:活血调经,通络无堵,润燥调理。
3、少阳下走:活血调经,温经安神,强壮全身。
4、太阳上输:滋补肝肾,补血通络,增强抗病能力。
5、阳明上输:活血化瘀,调血调气,温窝循行。
6、手厥阴上输:发汗散寒,温胃安气,行气活血。
7、太阳下输:通络调节,行气滋补,活血化瘀。
8、少阴上走:滋补养阴,温经安神,活血止痛。
9、足太阴下走:调节阴阳,生津润燥,健脾养肾。
三、二十八脉的作用二十八脉又称“经络君子”,是经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将身体之间各个部位的血液和精华流动调节的重要职能。
其作用主要有五点:1、补血行气:二十八脉能够帮助补血行气,增强身体能量,同时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使身体更加健康。
2、活血化瘀:二十八脉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血液物质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排除阻碍血液循环的瘀滞,促进伤口康复。
3、健脾胃:二十八脉主要宣泻运化脾胃,有助于消化,维持消化功能正常,使身体得到适当的营养。
4、调经安神:二十八脉可以利用其丰富的精华,调节集中,增强机体的自身反射,调整内分泌,使身体恢复自然状态,让思想平静,身心平衡。
5、温经安筋:二十八脉能够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避免外感病变,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温经安筋,改善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脉诊趣味歌诀
脉诊趣味歌诀
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病情。
以下是一首关于脉诊的趣味歌诀,帮助你记忆脉诊的知识:浮沉迟数四脉象,洪微弱涩紧弦长。
濡革洪散微细弱,长短涩弦紧洪强。
浮脉轻取如木浮,沉脉重按似石投。
迟脉一息三至缓,数脉息六疾如风。
虚脉无力大而软,实脉长强大三候。
滑脉如珠走盘状,涩脉滞涩似刮竹。
洪脉满指波浪状,微脉如丝按无踪。
紧脉如索拘急痛,缓脉从容四至平。
濡脉浮柔水浮棉,弱脉沉柔力气虚。
长脉迢迢过本位,短脉缩缩如龟藏。
芤脉中间有空洞,弦脉挺然似琴弦。
散脉浮乱无规律,细脉如线沉取细。
伏脉推筋着骨头,动脉数在关中跳。
革脉绷急如鼓皮,牢脉沉取实大长。
促脉数止如马急,结脉缓止如结聚。
代脉缓止不即还,疾脉躁而有力猛。
通过这首趣味歌诀,你可以轻松地掌握各种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断的水平。
中医脉象口诀歌学会你也能号脉
中医脉象口诀歌_学会你也能号脉中医脉象口诀歌
浮脉:浮在皮肤上,如浮萍在水面,水中浮萍,浮滑而散,浮在皮肤,如浮萍在水上,按之即散,不按即浮。
沉脉:沉于筋骨,如深井之无底,按之不应指,不按即应指,按之则有力。
迟脉:迟缓而短,如来去皆迟,至数分明。
数脉:快速而促,如箭疾行,按之不移。
滑脉:滑润如珠,如滚珠走盘,往来流利。
涩脉:涩滞无力,如轻刀刮竹,艰涩难行。
弦脉:紧束如弦,如弦音相连,按之不移。
钩脉:脉象微钩,如鸡爪钩牙,往来细小。
代脉:迟缓有止,有止无定,良久复来。
疾脉:极快而促,如箭疾行,按之即无。
虚脉:脉象无力,按之空虚,如细线轻摆。
实脉:脉象有力,按之实硬,如弦索紧束。
弱脉:脉象微弱,如细线轻摆,往来微弱。
紧脉:脉象紧急,如弦索紧束,按之不移。
濡脉:濡软无骨,如细线浮水,往来流利。
牢脉:坚固不散,如弦索久长,按之有力。
动脉:跳动无定,如豆芽上下翻动。
伏脉:隐伏难寻,如伏击潜行,需重按始得。
散脉:散漫无定,如散乱之豆子,按之即散。
芤脉:芤虚无实,如空洞无物,往来空虚。
纵向口诀:浮脉轻按得清楚,沉脉重按始能寻;迟脉有力为得状,数脉往来似箭行;滑脉如珠走盘上,涩脉滞涩难行;弦脉端直如弦音,钩脉细微似弓弦;代脉
止有常数歇,疾脉来去急促状;虚脉空洞无物应,实脉坚硬有力量;弱脉细微难捉摸,紧脉有力如弹丸;濡脉浮细软无骨;牢脉坚实有力量;动脉摇摆无定形;伏脉重按难寻找;散脉散漫无定点;芤脉空洞似无物。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脉诊中有经典的29种脉象,这里我们进行了记忆歌诀的汇总,希望大家在学习以后可以轻而易举的去记并实践。
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三、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四、数脉类(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4类分)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五、虚脉类(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2.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3.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4.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5.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有力郁。
六、实脉类(应指有力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6)1.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两类全。
2.滑脉:往来流利指圆滑,痰湿食积与实热,青壮年脉或孕妇。
3.弦脉: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病疼或痰饮,疟疾老年健康者。
4.紧脉:绷急弹指如转索,实寒疼痛与宿食医学教|育网整理。
一学就会:24种脉象歌诀
一学就会:24种脉象歌诀一、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二、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三、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四、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五、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六、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MISSING IMAGE: , ]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
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
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MISSING IMAGE: , ]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
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MISSING IMAGE: , ]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
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MISSING IMAGE: , ]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
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MISSING IMAGE: , ]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
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MISSING IMAGE: , ]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MISSING IMAGE: , ]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MISSING IMAGE: , ]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MISSING IMAGE: , ]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MISSING IMAGE: , ]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
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MISSING IMAGE: , ]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MISSING IMAGE: , ]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
(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MISSING IMAGE: , ]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MISSING IMAGE: , ]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MISSING IMAGE: , ]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
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MISSING IMAGE: , ]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MISSING IMAGE: , ]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MISSING IMAGE: , ]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
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MISSING IMAGE: , ]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
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
[MISSING IMAGE: , ]
中医脉象口诀歌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
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
(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
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
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
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
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