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1)

合集下载

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不同的运动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快慢也有不同的体验。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运动的快慢,培养学生对于运动的热爱和理解,是本文教案的重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运动的快慢,体会运动的节奏和感受。

2.培养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增强身体素质。

3.让学生在快慢运动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放松。

二、教学内容:
1.认识运动的快慢,包括快跑、慢跑、跳绳、游泳等。

2.体验快慢运动带来的不同感受,比如快跑可以让心情愉悦,慢跑可以让身体放松。

3.学习快慢运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三、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播放快慢运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运动的节奏和感受。

2.学习:教师示范快慢运动的动作和技巧,让学生跟着一起练习。

3.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不同快慢运动带来的感受,比如在操场上进行快跑比赛、慢跑放松训练等。

4.总结:带领学生总结快慢运动的好处和体会,鼓励他们多参与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体验快慢运动时的表现,包括动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够理解快慢运动的概念等。

2.听取学生对于快慢运动的感受和体会,了解他们是否能够从中获得快乐和放松。

3.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快慢运动的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不同运动的快慢带来的不同感受,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放松。

愿每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坚持锻炼,保持健康!。

运动的快慢 课件

运动的快慢 课件

1000
1
1km/h=__3_6_0_0___ m/s =__3_.6_m/s
1练8k习m:/h=
m5/s
15m/s=
km54/h
1.1 m/s和1 km/h哪个大?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1 m/s大, 1 m/s=3.6 km/h
2.72m/s= 259.2 km/h 3.108 km/h=___3_0__m/s
科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机械运动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单位:黑龙江省尚志市逸夫学校 作者:李轶婧
3.运动的快慢
1.能用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物体的运动有_快__慢__
我们是怎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呢?
2008年奥运会男子100米赛跑起跑6秒后的情景 谁运动得快?_4__道__的_2__1_6_3_号__ 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_相__同__时__间__比__较__路__程__大__小__
求:t=? mV=36km/h
解:由速度公式
t=
S V
=
1.8km 36km/h
= 0.05h
答:火车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为0.05h
❖ 思考:如图所示甲、乙两质点的s—t图象; 谁运动得比较快?
s/
m
90


此运动为匀速 直线运动
10
30 t/s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9.69秒 汤普森:9.89秒 迪克斯:9.91秒 鲍威尔:9.95秒
谁运动得快?_博__尔__特___
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相__同__路__程__比__较__时__间__长__短__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讲学稿)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讲学稿)

二、运动的快慢(讲学稿)姓名班别(1 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课前预习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_来表示,符号是__________,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速度,单位是__________。

其中1m/s=__________km/h。

2、比较物体快慢两种方法:(1)在相同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2)物体经过相同的,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

速度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表示速度,单位是__________。

其中1m/s=__________km/h。

3、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__________运动,特点是:速度的_______和________都不变。

记住人的步行速度,人乘自行车速度,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学习与探究1、在物理学里,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火车的速度是72km/h,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12.5s,在此过程中,他所做的是运动,他的速度是米/秒,这个速度是指它的。

3、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是。

某物体在前6s通过的路程是9m,在接下去的10s通过的路程是17m,则物体在前6s内的平均速度是,在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4、由速度公式V=S/t,可得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B.物体的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C.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D.物体的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小,速度越大5、火车在2h 内行驶了120km,飞机在5min飞行了50km ,则火车与飞机的速度之比是()A.1 :10 B、1 :100 C、1 :1000 D、1 :26、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A.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B、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C.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D、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7、三个人步行的速度:甲为3.5km/h,乙为63m/min,丙为1m/s,比较他们的速度,则( )A.V乙>V丙>V甲B. V甲>V乙>V丙>C. V丙>V乙>V甲D. V甲>V丙>V乙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0m/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50m/sB. 25 m/sC. 24 m/sD. 10 m/s。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内的路程.
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百米冠军:= m/s
万米冠军:= m/s
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生]米/秒和千米/时都是速度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练习2:火车的速度是72 km/h,汽车的速度是30 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谁的速度大,谁就跑得快.由于单位不一样,没有办法比较快慢.
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就要统一单位.
可以把km/h化成m/s.72km/h就是72个1 km/h,1 km就是103m,1 h就是3600s等量代换以后,进行计算就可以换算成m/s.
三、小结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
2.在变速运动中,v=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计算
练习
板演
பைடு நூலகம்小结
蜗牛爬行最慢,光速最快.因为蜗牛爬行的速度最小,光的速度最大.
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自行车的速度约5 m/s.
想想议议
学生演算
练习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m/s”是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时(km/h)”作单位,应该怎样读?
“千米/时”中的“时”应该是“小时”,所以可以读作“千米每小时”.
(2)36 km/h=______ =______ =_____ m/s.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ppt课件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ppt课件

①.同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它的平均速度是随着 各段时间或路程的不同而变化的. ②.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不能用 例.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后一 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5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是多大? ③.如果把变速运动分成几段,各段的平均速度都 不一定相等 ④.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物体实际的速度有时比平 均速度值大,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小
s/m
6
思考:此题若换成 v-t 图答案又如何?
4 2
o
2
4
6
8
t/s
例1.火车的速度144km/h,某人跑步的速度4m/s, 问谁快? ( 火车快 )
例2.已知: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 运动的时间之比为3︰2,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之比? 甲 s乙 解:
s v甲 t甲
v乙
v甲 s甲 t乙 2 2 4 v乙 t甲 s乙 1 3 3
v1 v2 vn v 来计算 n
例.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以v1匀速驶完前 一半路程,又以v2匀速驶完后一半路程.则全程 2v1v2/(v1+v2)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1:如果列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 (v1+v2) /2 度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2:一段路程为s,如果列车在通过前2s/3时 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后s/3时的平均速度为v2, 3v1v2/(v1+2v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1.速度(v) 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长短 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举例: 飞机2s内飞行了500m 小汽车1min行驶了1800m 谁运动得快? 500m/2s=250m/s ∴飞机运动快 1800m/60s=30m/s 2.速度的计算 3.速度的单位 由s和t的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中: 米/秒(m/s)

12.2 运动的快慢

12.2 运动的快慢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体验运动的快慢,比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速度的计算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二、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三、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通过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五、教具准备: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㈠引入新课: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而且他们运动的快慢也不一样),在实际的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在田径运动会上短跑比赛中,人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㈡新课教学:⒈速度:⑴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在奥运会上,100m赛跑中,观众和裁判员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跑在最前面;裁判员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员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例题: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s,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下面我们比较他们在1s内的路程:百米赛冠军:100/12s=8.33m/s万米赛冠军:10000/(28×60s)=5.95m/s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速度。

小学科学7《运动的快慢》(教案)

小学科学7《运动的快慢》(教案)

小学科学7《运动的快慢》(教案)运动的快慢(教案)引言:《运动的快慢》是小学科学七年级的教学内容之一。

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为学生打下科学学习的基础。

一、学情分析:小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对物理世界有了一定的感知和认知。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事物的规律和关系。

但他们在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本课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2)学习速度的概念;(3)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索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3)通过合作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问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的快慢?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步骤二:观察和探究1.教师放置两个不同大小的小车,并让它们在同样的距离内运行。

2.学生观察两个小车的运动情况,思考它们运动的快慢有什么不同。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判断运动的快慢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4.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并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步骤三:概念解释与拓展1.教师对速度的概念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速度。

2.学生通过实例和问题解答,深入理解速度的测量方法和公式。

4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2、3节检测

4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2、3节检测

班级:姓名:学号:第二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体量。

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

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

公式为。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为。

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1m/s= km/h4.72km/h= m/s 5m/s= km/h 5.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

6.列车的速度是15m/s,表示。

7.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s内通过的路程是160m,它的速度是 m/s,它在25内通过的路程是 m,它在第30s的速度是 m/s。

8. 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

9. 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C.平均速度能准确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D.求平均速度时,要考虑这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班级:姓名:学号: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比米大的单位有(),比米小的单位有()、()、()、()、()。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时间的单位还有()、()。

4.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叫做。

测量时,是可以避免的,而是不能避免的。

5. 多次测量求、选用精密的,改进,都可以减小误差。

6.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为1.65 ;(2)人的头发直径约为70 ;(3)圆珠笔的长度约为140 ;(4)某同学左手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是12.9 。

7. 纳米是一个单位,1nm= m。

8. 2.3m= cm 650mm= m1.5h= min 5min= s 9. 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A. 偏大B. 偏小C. 不受影响。

【学案】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学案】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1、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初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知道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课前学习一、复习回顾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进行分类,可以把运动分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

二、尝试学习1.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

在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这种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_表示。

课堂学习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观察图1-2-1,讨论以下问题:谁运动得快?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与小结。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1)运动的时间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_(2)运动的路程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___ __(3)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的物体运动得快。

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二、速度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

即______和_____的比值。

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速度越大。

3.速度公式: 。

其中s表示,单位是, t表示,单位是, v 表示,单位是;◎根据速度公式,当已知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时,你能写出计算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公式么?◎若已知路程s和速度v,你能写出计算时间的公式么?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做单位,符号是或。

(写出下面单位换算的过程)1m/s= = km/h 1km/h= = m/s[及时练习1]1.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运动的快慢第一课时学案

运动的快慢第一课时学案
1m/s=km/h1km/h=m/s
2、阅读小资料记住
人步行的速度=m/s=km/h骑自行车的速度=m/s=km/h
小轿车速度=m/s=km/h列车速度飞机速度=m/s=km/h
【针对性练习】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
(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1.8km/min (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3.猎豹是动物世界的短跑冠军,速度可达28m/s,则经过0.5min,它能跑多远?
4、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 m,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
2)速度公式:
s表示单位是( );t表示,单位是( );v表示单位是( );
◎根据速度公式,当已知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时,你能写出计算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公式吗?
◎若已知路程: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做单位,符号是或。(写出下面单位换算的过程)
反思升华
学习难点
正确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设计
【自学指导】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内看物体运动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相同,看运动的长短比较快慢。
A、(1) (2) (3) B、(3 ) (2) (1) C、(2) (3) (1) D、(1) (3) (2)

《运动的快慢》PPT公开课课件苏教版科学1

《运动的快慢》PPT公开课课件苏教版科学1
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来测量,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相同距离内比较所用的时间,用 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反 之运动速度。
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跑 的距离越远,说明运动速度快, 反之运动速度慢。
小明行走的速度: 5 千米 / 小时。
读作: 5千米每小时
7..穿越浩瀚的银河,被月亮镶嵌的梦 ,具备 了无限 的属性 。自然 之子天 真而崇 高的想 象力是 对我们 神五、 神六的 理想设 计。当 我们通 过超越 自身而 实现人 类对月 的最好 抵达。 华夏人 几千年 的美好 向往, 终于与 多少代 人的热 烈渴望 有了一 个完美 的对称 。
表示:小明1小时通过的距离是5千米。
苏教版(四下)科学优秀课件:3.2运 动的快 慢PPT( 21页)
• 给下列各种运动速度排序。
苏教版(四下)科学优秀课件:3.2运 动的快 慢PPT( 21页)
1 3 7 4
6 5 2 8
苏教版(四下)科学优秀课件:3.2运 动的快 慢PPT( 21页)
PART 03 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大小和方向.
苏教版(四下)科学优秀课件:3.2运 动的快 慢PPT( 21页)
苏教版(四下)科学优秀课件:3.2运 动的快 慢PPT( 21页)
浙江省气象台发布“2005年第15号台风‘卡努’的中 心位置,今天上午10点钟已移到了某地,下午两点中 心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目测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 向西北方向移动。
实验要求:
1、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一人做计时,一 人做“小鸡”,一人做“虫虫”,一人做记 录。
2、按小组计划有序实验,及时记录. 3、实验结束后,放好器材; 4、观察实验数据,思考“小鸡和虫虫” 谁运动的快,谁运动的慢?为什么?

第二节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第二节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第二节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

天空中,雄鹰翱翔;草原上,骏马奔驰;丛林中,蜗牛爬行。

古代,人用视觉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这样是很不可靠也是很不准确。

100m 短跑比赛,裁判是如何判出运动员的快慢的?中途观众是怎么判断的?本节课将要学习的速度,就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速度1.区分速度的不同在初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

并重点研究了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并没有给出速度的科学定义。

不同的运动,位置变化的快慢往往不同。

也就是说,运动的快慢不同。

而位移表示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并不能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

如何才能表示物体变化的快慢呢。

一是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二是可以比较相同位移所用的时间。

但如果位移不同时间也不同呢?如甲物体3s 内的位移为6m ,乙物体4s 内的位移为16m ,哪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快呢?很显然乙物体位置变化的快。

2.速度的严格定义(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的定义物理学中用位移与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通常用字母v 来表示。

(3)速度的公式:如果在时间t ∆内物体的位移是x ∆,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s v t= (4)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速度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5)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速度的单位除了“米每秒”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单位:千米每时(km /h 或km·h -1)、厘米每秒(cm /s 或cm·s -1)。

典例1. 三辆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它们的速度是:甲车72km/h ,乙车22m/s ,丙车900m/min ,则这三辆车的速度A 甲车最大B 乙车最大C 丙车最大D 一样大[研析] 将甲、乙、丙三车的速度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在单位换算中,1km/h=6.31m/s ,1m/min 601=m/s 。

运动的快慢说课教案

运动的快慢说课教案

《运动的快慢》说课教案济源市实验中学段林艳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运动的快慢》是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

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小学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亲身的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

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科学世界”,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美感,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因为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要求学生遇到未知事物要去发现,遇到新问题要去解决。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速度的计算。

二、说教学与学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因此,我在教学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观察法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在学法上采取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法以及观察法等。

《运动的快慢》的教案

《运动的快慢》的教案

《运动的快慢》的教案《运动的快慢》的教案第二节运动的快慢(1)素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1、建立速度的概念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速度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 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_____; 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 方向 方向表示力的______; (3)若在同一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 长 越_____,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标出力 的 大小 。
小组讨论:船是如何离开岸边的?
划船时,船到岸边,人用力推岸,对岸 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岸施加的力的作用, 船离岸而去.
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 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小实验:探究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因素
(1)怎样使塑料刻度尺向下弯曲?施加力 的方向应向____(上/下)

(2)要使塑料刻度尺产生相同的弯曲,力 作用于哪点较省力呢?作用于__(A/B)
A
(3)如何使塑料刻度尺向下弯曲程度大 一些?作用在A点的力应_____(增大/减 小)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的作用
压路机
施力 物体
接触
不接触
?
受力 物体
磁铁吸引铁钉
苹果会落到地面上
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小结
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1.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 作用点
2. 力
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为 N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左手 运动员 起重机 运动员 施力 物体 受力物体
拍 踢 吊 举
作用力
右手 球 货物 杠铃 物体 受力 施力物体
作用 作用
反作用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反作用力
反作用力 作用力
作用力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 个物体也对这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因此力 的作用是相互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跑线
图甲
起跑线

1 起跑线
图2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学案)(课本第31页)
龙潭中学 何燕飞 2011-9-24
一、速度
问题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米跨栏金牌,从起跑线到终点只用了12.91秒,打破了世界纪录。

现场情况大致如下(中间者为刘翔),仔细看图回答(1)-(4)小题:
(1)在跑步过程中,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3名选手都在 ;( )
(2)当刘翔率先到达终点时候只用了12.91秒,此时,其余选手同样用了 秒时间;( )
(3)如果你是观众,比较甲乙两图你能判断出谁跑得最快?答 最快;( )
(4)判断刘翔跑得最快的理由是 ( )
问题2: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米跨栏金牌,从起跑线到终点只用了12.91秒,打破了世界纪录。

现场情况大致如下(中间者为刘翔),仔细看图回答(1)-(5)小题:
(1)图1表示参赛者从起跑线上起跑,各赛道秒表均从零开始计时;( )
(2)图2表示各个选手分别跑完110米所用时间的长短,从秒表指针的位置可知刘翔用时 ;( )
(3)如果你是裁判,比较丙丁两图你能判断出谁跑得最快?答 最快;( )
(4)判断刘翔跑得最快的理由是 ; ( )
(5)上述研究运动的方法叫做 法; ( )
总结上述两种情况,我们学到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个粗略方法:
①在相同时间内, ( )
②在相同路程下, ( )
二、速度及其公式
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3:黄包车、自行车和跑车,它们所用时间以及相应的路程如下图所示:处理数据回答(1)-(5)小题:
(1)黄包车每秒通过 米( ),自行车每秒通过 米( ), 跑车每秒通过 米( );
(2)黄包车、自行车和跑车中, 车运动最快, 车运动较慢, 车运动最慢;( ) (3)为什么(1)中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能比较出它们运动的快慢?这实际上时采用了上述哪种比较方法?
答: 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际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大的物体运动快。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即:
速度的物理意义是:直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大运动快,速度小运动慢。

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上面的等式可写成:
速度= 路程
时间
其中:S ── ──国际单位:米(m) 其中:t── ──国际单位:秒(s) 其中:V ── ──国际单位:米/秒(m/s)读作“米每秒”
交通运输中,速度常用的单位是:千米/小时,即k m / h,
km/h 6.3h
13600km 001.03600
h 1m001.01sm1 =s/m1=⨯== 例题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成绩是12.91s。

这项奥运会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0k m / h,刘翔与摩托车谁的速度比较大?
解:刘翔赛跑时候的平均速度为 摩托车速度为 所以,刘翔的运动速度比摩托车速度大。

※课堂练习※
考点1:用速度判断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某同学从北京想坐火车赶往上海,他看到火车站(技巧:“1”的妙用) 的屏幕上的时刻表如下: )小汽车的速度表表明此时该车的速度大小为
并在下面的方框中写出过程. (1)D7069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少小时? (2)它们的路程相同吗?时间相同吗? (3)K9018与D7069谁跑得快一些?
考点3
1.a 、b a
b
考点4: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考点5:速度的测量
1.某列车从北京去上海速度为104k m / h,两 1.公路两旁每隔1k m 就立着一个里程碑,利用里程碑 地之间铁路线长为1463k m ,火车从北京到上 如何测量自行车的速度?请你设计出方案,并用等 海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式表示自行车的速度。

※课堂小测※
1.一辆小汽车在广深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
过左图所示的A 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当车经过B 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时48分,则小汽车从A 处到B 处所用时间是 min ,在A 、B 之间该车行驶的速度是 k m / h。

2.某驾驶员的车正向广州的方向去,看见路边的指示牌如
图甲所示,车内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若车一直以这个 速度行驶,求:汽车到达广州需要多少时间?
解:
※课后作业※《课时达标检测》第19页
V1= S t = 110m 12.91s =8.52m/s V2=30k m / h=30×1k m / h=30× 1000m 3600s
=8.3m/s a 20 180 1 3 6 0 1 8k距深圳 A 20 180 2 0 8 9 1 6k甲 乙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课本第31页)
龙潭中学 何燕飞 2011-9-24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内容,重点内容是讲述如何用速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以及如何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这是继用参照物描述物体大概的运动状态之后,首次讲述运用速度准确描述运动快慢,学习好这一节内容,将为学生下一阶段进一步研究物体运动揭示运动规律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从生活实际(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掘学生分析解问题决问题能力的灵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早就知道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但是对速度之外的描述方法还是比较模糊混乱的;学生早在小学时候就能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但是对速度公式怎么建立的还不清楚,对速度大小单位之间的换算也难以做到毫无差错,因此应该把上述情况作为重点讲解;而对于新接触的“匀速直线运动”与“平均速度”概念,学生倒是容易理解的,切忌累赘啰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建构运动情景,让学生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建构运动情景、引导学生理解速度计算公式的建立
(3)灌输创新思维,发掘学生分析解问题决问题能力的灵感
(4)重温“控制变量法”和“函数图像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探索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2)研究物体快速运动或慢速的好方法:“频闪摄影法”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比较-发现法;归纳-概括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在一些跑步比赛中,观众是怎样比较运动员谁跑得快谁跑得慢的呢?
请看问题1,回答(1)至(4)小题。

板书①: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物体就运动得越快
老师:同学们,在一些跑步比赛中,观众是怎样比较运动员谁跑得快谁跑得慢的呢?
请看问题2,回答(1)至(5)小题。

板书②:在相同路程下,物体所花的时间越短,物体就运动得越快
二、导入新课
老师: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请看问题3,回答(1)-(3)小题: 老师追问:为什么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能比较出两辆列车运动的快慢?这实际上时采用了上述哪种比较方法?
板书3: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即:
速度的物理意义是:直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大运动快,速度小运动慢。

交通运输中,速度常用的单位是:千米/小时,即k m / h,
km/h 6.3h
13600km 001.03600
h 1m001.01sm1 =s/m1=⨯== ※课堂练习※(见学案)
※课堂小测※(见学案)
※课后作业※《课时达标检测》第19页
教学反思:如果以复习旧知识作为引入新课的手段,那不要超过两分钟。

因为这节课内容是非常紧的,要避免前松后紧,甚至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速度= 路程 时间 其中:S ── 路程──国际单位:米(m) 其中:t── 时间──国际单位:秒(s) 其中: V ── 速度──国际单位:米/秒(m/s)读作“米每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