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讲义利率的变动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利息和利率
利息和利率的计算方法
简单利息
利息根据借款的本金和利率来计算。
复利
利息会根据固定的时间间隔不断积累,本利和 重复计算。
利率的分类
1 名义利率
指合同规定的利率。
2 实际利率
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利率。
3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异
通货膨胀率带来的利率偏差。
利率的影响因素
货币供应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产生下降 的利率。
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的增加对利率有着积极的影响。
政府政策
政府的货币政策对利率有直接 影响。
利率的重要性
利率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可影响储蓄、投资、消费和生产等方面。
利息和利率的应用案例
1
企业投资
2
企业抵押贷款或融资所涉及的利息和利
率。
3
个人贷款
个人通过借贷资金而支付的利息和利率。
国家财政政策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利 息和利率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货币银行学中与利息和利率相关的重要概念 和计算方法。
货币银行学简介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和银行系统的学科,它涉及了货币的发行、监管和银 行的运作方式。
利息和利率的概念
利息是指借贷资金所产生的报酬,而利率是指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它们是金 融领域中常见的重要概念。
货币银行学讲义:利率的变动
第二节利率的变动一、影响利率的因素:一般性的描述1、从货币的供求看1〕收入。
从流动性偏好角度看,收入的增加意味着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因而会引起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移。
因此,在货币供应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上升。
从可贷资金的角度看,收入的提高意味着储蓄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供应;另一方面又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需求,因此导致收入对利率的影响难以最终确定。
2〕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上升意味着货币的实际购置力下降。
在没有货币幻觉的情况下,人们要完成相应的交易量所需持有的名义货币量就会增加,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因此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
2、从可贷资金的供求看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意味着在人们的总收入中用于储蓄的局部将会减少,从而可贷资金供应减少,结果使均衡利率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3〕政府的预算赤字。
预算赤字往往是用发行政府债券向公众借贷的方式加以弥补,这种政府的借贷造成可贷资金需求增大,从而意味着利率的上升。
4〕预期利率。
当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时,会使当前的利率上升。
相反,当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时,将使当前利率下降。
预期利率就像是一种能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利率就会上升;反之亦然。
其实,这一有趣的现象在金融市场上是非常普遍的。
5〕预期通货膨胀率。
说明:在前面曾经讲过,如果价格水平上升那么利率也会上升。
但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前者是与人们预计的未来价格水平波动相联系的,后者那么是指已经发生的价格水平变动。
如果大家认为将来利率将进一步上升,那么利率会怎样变化呢?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可贷资金的供求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如果大家认为将来利率将进一步上升,那么利率会怎样变化呢?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可贷资金的供求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从可贷资金的供应来看:可贷资金的供应者关心的是实际利率,即扣除物价因素后货币的实际购置力。
《货币银行学讲义》利率原理2
参考阅读
• 米什金第5章。
• 关于利率决定可贷资金理论及其与流动偏好利 率决定理论的比较可参见哈里斯《货币理论》 (梁小民译)第15-16章,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 年;或饶余庆《现代货币银行学》第197-204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r*
Bd
• 从债券供给方面看:
– 投资机会的预期盈利性,同向变化 – 预期通货膨胀率,同向变化 – 财政赤字,同向变化
P
Bs
r
P*
r*
Bd
• 以上是分别从需求和供给方面进行分析的, 再看一例,同时考虑供求两个方面。
• 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会导致债券需求 下降,债券供给增加。
• 亦即,可贷资金的供给下降,可贷资金的 需求增加。见下图。
• 先看流动偏好利率决定理论的说明:
r
Ms
Md M
• 再从可贷资金利率决定理论看
• 经济周期处于高涨阶段,可贷资金需求和 供给都会增加,对均衡利率的影响需要具 体分析。
r Ls
Ld L
• 如果可贷资金需求增加更多,那么均衡利 率上升,表现为顺周期性;
• 如果可贷资金供给增加更多,那么均衡利 率也有可能下降——从而,理论上不排除 “逆周期”而动的可能性。
• 凯恩斯只考虑两类资产:货币与债券,经济中的 财富总量应该等于货币供给量和债券供给量,人 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和债券量,应该等于经济中 的财富总量。所以,
Ms+Bs=Md+Bd Ms-Md=Bd-Bs
• 所以,当债券市场均衡时,货币市场也是均衡的。 这意味着,两种利率理论有可能等价。
货币银行学-利率变动及其决定因素
(一)债券市场的供求
• 债券的价格越高,表明发行单位债券筹集的资金量 越大;债券的利率水平越高,表明发行债券的成本 越高。 • 当债券价格为750美元时,利率为33.3%,F点对应 的债券供给量为1000亿美元;当债券价格上升到 800美元时,利率下降到25.0%,H点对应的债券供 给量增加到2000亿美元。在每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 上,发行债券的成本越低,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 的动因越强。 • 图形表明:债券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表明债券供 给量与债券的价格正相关,与利率水平负相关。
(一)债券市场的供求
• 情形二,债券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在750美元的 债券价格上,E点的债券需求量为5000,F点的债 券供给量为1000,存在4000亿美元的债券超额需 求,由于债券供给小于债券需求,债券价格将会 上升。 • 只要债券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债券超额需求就会 仍然存在,债券价格就会持续上升。这一过程一 直要持续到债券价格达到850美元的均衡价格为 止。此时债券超额需求完全消失,债券供给等于 债券需求,债券市场恢复均衡。
本讲主要内容
• 一、可贷资金模型 • 二、流动性偏好模型 • 三、利率决定模型的应用
一、可贷资金模型
• 可贷资金模型从债券市场供求的角度来解释均衡 利率的确定。 • 本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 (一)债券市场的供求 • (二)供求分析与可贷资金模型 • (三)可贷资金模型中供求分析的实质 • (四)债券需求曲线的位移 • (五)债券供给曲线的位移 • (六)均衡利率的变动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 and Financial Markets
一、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 1、Frederic S. Mishkin,《货币金融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 2、易纲、吴有昌著,《货币银行学》,上 海人民出版社; • 3、姚长辉著,《货币银行学》,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5年8月; • 4、其它参考书。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3章利息与利率
• • •
金融学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 (一)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 • • • • • • • • • • 1、中介目标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为更好地观测货币政策的效果并保 证最终目标的实现,在货币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插入的一些过渡性指标。 作用: 第一,反应货币政策的实施进度 第二,为中央银行提供一个追踪检测的指标 第三,便于中央银行随时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方向 2、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①可测性 可控性 ③相关性 3、中介目标的分类 近期目标或者操作目标: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 远期目标或者中介目标:利率、货币供应量
• 实践中,三个阶段:
• 20世纪50至60年代,各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主要是利率; • 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各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大都以货币供应量作为 中间目标; • 进入90年代以来,各国大都摒弃了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控,转向以利率 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2016/6/2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金融系
i i2 i1 E L2 0 L1 (MS/P) (MS/P)1 (MS/P)2
此时,货币当局面临两种选择: -继续维持原来的货币供应量目标(MS/P)1 ,利率上升到i2
-继续维持原来的利率目标i1,结果是实际货币供应量增加到(MS/P)2
总之,无论货币当局坚持哪一个目标,都要被迫放弃另一个目标。 究竟应该如何在利率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目标之间进行选择呢?实际上,这也是凯 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经常争论的一个问题。
2016/6/2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金融系
货币银行学讲义:利率的变动
货币银行学讲义:利率的变动引言在货币银行学中,利率是一项重要的概念。
利率的变动对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货币银行学中利率的变动原因及其影响。
利率的定义利率是指借贷资金的价格。
当一个人需要借入资金时,他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作为借款的成本。
相反,当一个人将资金借出时,他可以获得相应的利息作为资金的回报。
利率的变动通常由供求关系决定。
当资金供应增加或需求减少时,利率下降;当资金供应减少或需求增加时,利率上升。
利率的变动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1.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资金供应增加,利率下降;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资金供应减少,利率上升。
2.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也会对利率产生影响。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需求增加,利率上升;在经济衰退时期,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3. 央行政策央行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和经济活动。
当央行降低利率时,资金供应增加,利率下降;当央行提高利率时,资金供应减少,利率上升。
利率的变动对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产生广泛的影响。
1. 借贷成本利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借贷成本。
当利率上升时,借款人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借贷成本增加;当利率下降时,借款人的借贷成本减少。
2. 投资决策利率的变动对投资决策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当利率下降时,投资回报率增加,鼓励投资者进行投资;当利率上升时,投资回报率减少,抑制投资者进行投资。
3. 货币供求关系利率的变动也会影响货币供求关系。
当利率上升时,借贷需求减少,资金供应增加;当利率下降时,借贷需求增加,资金供应减少。
4. 资本市场利率的变动对资本市场也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降,股票价格也可能受到影响;当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上升,股票价格可能受到积极影响。
结论利率的变动是货币银行学中的重要内容。
利率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货币供应量、经济周期和央行政策等。
货币银行学第6章利率变动及其决定因素
2020/7/28
货币银行学讲义
22
2、预期回报率
• (6)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会改变实物资 产的预期收益率,进而也会影响债券需求。
• 原因:一般价格水平是根据经济体系中有 代表性的商品篮子计算出来的,预期通货 膨胀率取决于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而一 般价格水平的变动与实物资产的价格同方 向变动。
• 根据资产需求理论,在其他经济变量不变的情况 下,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越高,债券需求量越大。 债券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 图形表明:债券需求量与债券价格负相关,与债 券利率正相关。
2020/7/28
货币银行学讲义
7
(二)供给曲线
• 债券供给曲线表明债券供给量与债券价格 之间的关系。假定除了债券价格和利率之 外,其他所有的经济变量保持不变。
2020/7/28
货币银行学讲义
9
(三)市场均衡
• 均衡的经济学内涵:供给=需求 • 债券市场均衡;债券供给=债券需求 • 在图形中,债券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
于C点,C 点为均衡点,均衡债券价格为 850美元,均衡利率或市场出清利率为 17.6%,均衡债券数量为3000亿美元。 • 市场均衡、均衡价格、均衡利率是非常有 用的概念,市场存在趋向均衡的趋势。
2020/7/28
货币银行学讲义
15
(五)均衡利率的变动
• 当某些因素变化使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发 生位移时,均衡利率会相应变化。
• 我们将首先找到影响债券需求曲线和债券 供给曲线位移的因素;
• 然后将分析预期通胀率、收入水平等因素 的变化对均衡利率水平的影响。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利息和利率_2023年学习资料
复利的运用-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是更符合生-活实际的计算利息的观念。-我国银行公布的官方利率以单利标示 -但是银行制定利率水平遵循复利原则:不-论以单利计算还是以复利计算,都应该是-期限越长的定期储蓄,利率越高 而且按-长期储蓄利率计算出来的利息必须高于按-短期储蓄利率用复利方法计算出来的利息。
5、按照计算方法划分-单利simple interest.:在计息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 并计算。-利息I=本金PX利率r×期限n-本利和SP1+r×n-复利compound interest:将 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额再加入本金,一并计算出来的利息。-S=P●1+r
单利-复利-对本金所获得的利息不计息.」-对本金所获得的利息重复计息-本利和=本金+利息-利滚利-S=P+ =P+Prn=P1+rn-S=P1+r)n:-例:本金100,年利率20%.-2年后本金和:-100×1+ .2×2=140:-100×1+0.22=144
三利率的种类-1、按照性质划分-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是指包括了-通货膨胀因素 利率。-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是指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二者的关系:-名义 率=1+实际利率*1+预期通货膨胀率-1-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案例: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基本原理:-在经济活动中,区别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至关重要。是赔是-赚不能看名 利率,而要看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别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影响后-的利率。
2、按照管理方式划分-固定利率fixed rate: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间-内按事先约定的利率计息而不作调整的 率。-浮动利率floating rate:是指在借贷期间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我国人 币借贷以固定利率为主。
《货币银行学讲义》利率原理3
推理过程
• 考虑跨期相同的债券投资策略 • 如两年期,有两种策略:
– 1 投资于一个两年期债券 – 2 连续投资于两个一年期债券
• 策略1下的收益率:
• 策略2下的收益率:
• 套利之下,策略1和2的收益率趋于相等,
亦即:
=
有:
• 以上讨论了确定某种债务工具利率水平的 主要影响因素:风险和期限。
小结
• 简言之,利率结构指的是不同金融工具利率水平 之间的差异和关系。
• 利率的风险结构关注风险因素对利率结构的影响。 一般的规律是,风险越高,利率水平越高。
• 利率的期限结构关注期限因素对利率结构的影响。 往往用收益曲线yield curve反映利率的期限结构。 收益率曲线有多种形状,但通常向右上方倾斜, 表明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
分割市场假说:
• 分割市场segmented market • 假设人们对特定期限的债券有着特别的偏爱,并
且不可改变,亦即不受其它期限债券预期收益率 的影响。 • 这意味着不同期限债券之间完全不可相互替代。 对比纯粹预期假说,可以看出二者各处于一个极 端。 • 市场分割假说下,各种期限债券的利率由该债券 的供求所决定。
• 在1930年代,相当之高; • 而在1950年代则有可能相当之低,如AAA几乎为
零。
• 在经济高涨年份,风险贴水趋于缩小。 • 风险贴水与经济周期呈反向变化的关系。
几何分析: 何以风险越高,利率越高。
• 利用几何图形说明
ic
ig L书在这一标题下要引入 “税收因素”,给人的感觉是提出了对原 有原理的修正。但实际上不是修正。
• 在期限结构的纯粹预期理论下,若预期未 来短期利率上升,则现在长期利率高于短 期利率。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7章 利率
二、利率的种类
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2020/9/28
二、利率的种类
1.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基准 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会 相应随之变动的利率。 在市场经济中,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 成的无风险利率(risk-free interest rate)。 利率 = 机会成本补偿水平 + 风险溢价水平
1)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之前流行的利率决定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克、马歇尔和费雪etc.
2)理论要点:
主要从储蓄(S)和投资(I)等实际因素来讨论利 率决定,认为利率决定于资本的供给和需求,这两 种力量的均衡决定了均衡利率水平,均衡利率水平 使S和I趋于一致,从而使经济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投 资不变,储蓄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下降;储蓄不变, 投资增加,则有均衡利率上升。
2020/9/28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建立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并以剩余 价值在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的分割作为 分析起点 利率~[零,平均利润率]
利率的决定
长期:平均利润率,利率与其同方向变化 短期:借贷双方的竞争 其他影响因素:传统习惯、法律规定等
2020/9/28
二、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2020/9/28
I’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I
投资曲线的移动由投
资的边际收益引起
r2
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 r0 储蓄曲线的移动由边 r1
际储蓄倾向引起
S
S’
O
S S’
I’ I
2020/9/28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课件第三章 精品
2021/8/1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2
第三章 目录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利息与利率 利率的计算 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的结构 利率的作用 本章作业
2021/8/1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3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概述
❖ 一、利息的含义与本质 ❖ 二、利率的含义与分类 ❖ 三、现行利率体系
– 2.利息是借用货币资本使用权付出的代价 – 3.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
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2021/8/1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12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概述 一、利息的含义与本质
❖ (三) 利息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 1、“收益的资本化”
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 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2021/8/1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4
讨论1
❖ 为什么要收利息?
2021/8/1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5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概述 一、利息的含义与本质
❖ (一)定义 ❖ 利息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使用货币或借来资金所支
付的代价。
❖ 利息是货币资本所有者所获得的报酬。
2021/8/1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2021/8/1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10
4.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利息乃是人们 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之报酬。
❖ 被称为“流动性偏好论”
2021/8/1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讲义利率的变动第二节利率的变动一、影响利率的因素:一般性的描述1、从货币的供求看1)收入。
从流动性偏好角度看,收入的增加意味着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因而会引起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移。
因此,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上升。
从可贷资金的角度看,收入的提高意味着储蓄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供给;另一方面又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需求,因此导致收入对利率的影响难以最终确定。
2)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上升意味着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在没有货币幻觉的情况下,人们要完成相应的交易量所需持有的名义货币量就会增加,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因此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
2、从可贷资金的供求看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意味着在人们的总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将会减少,从而可贷资金供给减少,结果使均衡利率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3)政府的预算赤字。
预算赤字往往是用发行政府债券向公众借贷的方式加以弥补,这种政府的借贷造成可贷资金需求增大,从而意味着利率的上升。
4)预期利率。
当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时,会使当前的利率上升。
相反,当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时,将使当前利率下降。
预期利率就像是一种能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利率就会上升;反之亦然。
其实,这一有趣的现象在金融市场上是非常普遍的。
5)预期通货膨胀率。
说明:在前面曾经讲过,如果价格水平上升那么利率也会上升。
但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前者是与人们预计的未来价格水平波动相联系的,后者则是指已经发生的价格水平变动。
如果大家认为将来利率将进一步上升,那么利率会怎样变化呢?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可贷资金的供求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如果大家认为将来利率将进一步上升,那么利率会怎样变化呢?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可贷资金的供求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从可贷资金的供给来看:可贷资金的供给者关心的是实际利率,即扣除物价因素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当人们认为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就意味着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在下降,因此供给者愿意提供的可贷资金就会减少,所以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就会左移。
其次,从可贷资金的需求来看:借贷方在筹资的时候考虑的是借贷的实际成本,同样他们所关心的也是实际利率。
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就意味着每一个给定的名义利率所对应的实际利率在下降,因此在给定的名义利率下人们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从而导致利率的大幅度上升。
利率随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上升的现象,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作“费雪效应”。
注意:费雪效应指的是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的名义利率的上升的现象,而不是断言通货膨胀率上升就会导致名义利率上升。
注意:费雪效应指的是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的名义利率的上升的现象,而不是断言通货膨胀率上升就会导致名义利率上升。
详细内容请参看教材386页专栏12.1通货膨胀与名义利率二、货币供给与利率表面上货币供给对利率的影响似乎很简单:因为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可贷资金供给曲线的右移,从而导致利率下降(请参看教材图12.3)1、几种可能的影响:首先,在没有充分就业之前,货币的增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引起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进而使货币交易需求增加。
根据上面的分析,这将使利率上升。
其次,货币供给的增加还会引起价格水平上涨,价格水平的上升会使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上升,从而使利率上升。
最后,当物价因货币供给增加而上升时,人们往往会形成物价继续上升的预期,这种预期的通货膨胀同样会导致利率的上升。
1)流动性效应;2)收入效应;3)价格水平效应;4)预期通货膨胀效应。
事实上,货币供给对利率的影响就可以归纳成上述四种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货币供给与利率2、利率变动的轨迹可能出现的情况请参看教材《货币金融学》123页图6-16。
虽然四种效应都会对利率发生作用,但是作用的时间是有所不同的。
一般说来,流动性效应的作用是比较快的。
在流动性效应发挥作用之后,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所导致的产出和价格的上升开始慢慢的发挥影响。
所以说,价格水平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作用有一个时滞。
预期通货膨胀效应的快慢取决于人们形成预期的方式。
如果人们形成的是适应性预期,那么预期通货膨胀效应的作用就会比较晚;如果人们形成的预期是比较理性的,那么预期通货膨胀效应就会在货币增加后立即起作用。
价格水平效应和收入效应一般是经过一段滞后时间才发挥作用的;流动性效应是马上产生作用的;预期通货膨胀效应产生作用的快慢取决于人们形成预期的方式如何,是否是理性的。
在现实中,当货币供给增长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利率水平也跟着上升,显然1)这种情况与现实不符。
而2)和3)又很难判断究竟哪一种情况更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所拥有的数据经常是年度或季度数据,这样的数据不能反映当期的情况。
第三节利率的结构在前面的研究中,为了方便我们假定只有一种生息资产,而现实中生息资产的种类繁多,各自的利率也不相同。
要了解他们利率差异的决定因素,实际上就涉及到了利率的结构问题。
利率的结构问题大体分两类:1、期限完全相同的各种债权的利率差异,即利率的风险结构;2、特征相同而期限不同的各种债权的利率差异,即利率的期限结构。
一、利率的风险结构利率的风险结构主要是由债券的违约风险,债券的流动性,以及税收等因素决定的。
1、违约风险:债券发行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风险补偿:有风险债券和无风险债券的利率差。
无风险债券:没有任何还本付息问题的债券。
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通常被认为是无风险的,因为中央政府总可以通过征税甚至发行货币等方式来偿付债券的本息。
美国的四家权威私人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标准普尔公司,费奇公司,价值线投资调查公司。
以标准普尔公司为例,债券被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十个等级,其安全性逐次递减。
2、流动性流动性是指变现的难易程度,流动性越高的债券,利息回报越低。
如果一种资产的流动性很低,那么持有这样的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这部分资产被扣牢了。
3、税收因素因为每一个投资者关心的是税后利润,所以如果利息所得税率越高债券发行者向投资人支付的税前利率就会越高。
如果债券利息收入的税收待遇因债券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那么这种差异必然要反映到税前利率上来。
相关例题请参看教材395页上述内容是利率的风险结构,主要是由违约风险,流动性和税收因素决定的。
此外还可能存在一些其它因素,例如:债券本身的附加权利。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定义:不同期限的同种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叫利率的期限结构。
收益曲线:又称收益率曲线,描述的是不同期限的同钟债券之间利率的关系,或者说是债券的期限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可能存在的关系:1)各种期限的同种债券,它们的利率相同。
即利率与期限无关,叫水平收益曲线。
2)债券的期限越长,债券的利率越高,称为向上倾斜的收益曲线。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最常见)3)债券的期限越长,债券的利率越低,称为向下倾斜的收益曲线。
利率曲线的特征:(两个典型的事实)(一)收益曲线一般向上倾斜。
(二)不同期限的债券,它们的利率往往是同向波动的。
三种理论:1、预期理论:优点:能够解释为什么各种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是同向波动的。
缺点:不能解释为什么短期利率要低于长期利率。
2、分割市场理论:优点:能够解释为什么收益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缺点:不能够解释为什么各种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是同向波动的。
3、优先聚集地理论:该理论能够很好地同时解释前面的两个典型的经验事实。
1、预期理论:假定条件:各种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给投资者提供的是完全相同的回报。
例1:讨论1年期债券与2年期债券之间年利率有什么关系。
结论:2年期的债券利率等于1年期债券利率和预期的一年以后的1年期债券利率的平均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1年期债券的利率上升,那么2年期债券的利率也会跟着上升。
n年期债券的年利率:通过这一理论将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解释了不同期限债券利率的同向波动,但它无法解释为什么长期债券利率会高于短期债券利率。
2、分割市场理论:假定条件:各种不同期限的债券完全没有替代性。
这种理论的理由:1)投资者可能对某种期限的债券具有特殊的偏好。
2)某些机构投资者的负债结构决定了他们在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之间的选择。
3)不同的借款人往往也只对某种期限的债券感兴趣。
分割市场理论的缺陷:1)市场是完全分割的假设过于苛刻和理想化。
2)无法解释不同期限债券利率的同向波动。
3、优先聚集地理论:该理论考虑到了投资者对不同债券期限的偏好,但它认为这种偏好并不是绝对的。
例2:假定投资者更偏好于1年期债券,其他条件与例1相同。
则:投资于2年期债券到期后的本利和为:投资于1年期债券两年后的本利和为:课后习题:教材402页第3、4、6、9、10、11、12题。
第十五章通货膨胀本章的四部分基本内容: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影响;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对策。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影响一、通货膨胀: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的和较为明显的上升。
三个含义:1)总体价格水平,而不是个别价格。
2)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某些暂时性的或一次性的价格水平上升不能算通货膨胀。
3)应该是较为明显的价格上涨,而不是轻微的上涨。
通货紧缩: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的和较为明显的下降。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通货膨胀率是中体价格水平上涨的幅度。
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三种指数: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该指数是根据家庭消费的代表性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状况而编制的。
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度量的通货膨胀率:这一价格指数的局限性就在于它不包括资本品、中间品的价格变动。
2)生产者价格指数:该指数是根据企业,而不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化状况编制的。
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意义:该指数所反映的生产成本的变化,最终会通过企业的定价行为反映到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中来。
3)国民生产总值价格平减指数:该指数反映了一国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价格变化状况。
指数的计算方法:就是将按当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乘以100。
国民生产总值价格平减指数的优缺点:优点:涵盖面广,能够全面地反映价格的变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