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三 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及系统分析资料

实验三  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及系统分析资料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题目: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及系统分析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三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及系统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使用MATLAB软件绘制Bode图及Nyquist曲线的方法;2.进一步加深对Bode图及Nyquist曲线的了解;3.利用所绘制Bode图及Nyquist曲线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内容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如下形式,(1))2)(5(50)(++=s s s G (2) )15)(5(250)(++=s s s s G (3)210()(21)s G s s s s +=++ (4))12.0)(12(8)(++=s s s s G (5)23221()0.21s s G s s s s ++=+++ (6))]105.0)125.0)[(12()15.0(4)(2++++=s s s s s s G 1.绘制其Nyquist 曲线和Bode 图,记录或拷贝所绘制系统的各种图形; (1))2)(5(50)(++=s s s G g=tf(50,conv([1 5],[1 2]));bode(g);g=tf(50,[conv([1 5],[1 2])]);nyquist(g);Nyquist Diagram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80-60-40-20020M a g n i t u d e (d B)10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2))15)(5(250)(++=s s s s G num=[250];den=conv(conv([1 0],[1 5]),[1 15]);>> nyquist(num,den);>> bode(num,den)Nyquist Diagram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150-100-50050M a g n i t u d e (d B)10-1100101102103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3)210()(21)s G s s s s +=++ num=[1 10];den=conv([1 0],[2 1 1]);nyquist(num,den);-25-20-15-10-50-200-150-100-50050100150200Nyquist Diagram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150-100-50050100M a g n i t u d e (d B)10-210-1100101102103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4.))12.0)(12(8)(++=s s s s Gg=tf([8],[conv(conv([1 0],[2 1]), [0.2 1])]);nyquist(g);bode(g)-250-200-150-100-50050100150200250Nyquist Diagram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s M a g n i t u d e (d B )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5).23221()0.21s s G s s s s ++=+++ g=tf([1 2 1],[1 0.2 1 1]);nyquist(g);bode(g)-3-2-1123Nyquist Diagram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M a g n i t u d e (d B )10-210-1100101102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6))]105.0)125.0)[(12()15.0(4)(2++++=s s s s s s G g=tf([conv([4],[0.5 1])],[conv(conv([1,0],[ 2 1]),[0.015625 0.05 1])]);nyquist(g);bode(g)-7-6-5-4-3-2-10-150-100-5050100150Nyquist Diagram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M a g n i t u d e (d B )10-210-1100101102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2.利用所绘制出的Nyquist 曲线及Bode 图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1)利用以上任意一种方法绘制的图形判断系统的稳定性;①用奈氏图判断稳定性:(1)Z=P-N=0,故该系统稳定。

实验四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实验报告

实验四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实验报告

实验四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一.实验目的认识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掌握用频率特性法测试被控过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确定系统组成环节的参数。

二.实验装置(1)微型计算机。

(2)自动控制实验教学系统软件。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1)基本概念一个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的作用下,输出稳态与输入信号关系如下:幅频特性相频特性(2)实验方法设有两个正弦信号:若以)(y tω为纵轴,而以tω作为参变量,则随tω的变xω为横轴,以)(t化,)(y tω?所确定的点的轨迹,将在 x--y平面上描绘出一条封闭的xω和)(t曲线(通常是一个椭圆)。

这就是所谓“李沙育图形”。

由李沙育图形可求出Xm ,Ym,φ,四.实验步骤(1)根据前面的实验步骤点击实验七、控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菜单。

(2)首先确定被测对象模型的传递函数, 预先设置好参数T1、T2、ξ、K(3)设置好各项参数后,开始仿真分析,首先做幅频测试,按所得的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及ω由小到大慢慢改变,特别是在转折频率处更应该多取几个点五.数据处理(一)第一种处理方法:(1)得表格如下:(2)作图如下:(二)第二种方法:由实验模型即,由实验设置模型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绘制bode图,绘制Bode图。

(三)误差分析两图形的大体趋势一直,从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在拐点处有一定的差距,在某些点处也存在较大的误差。

分析:(1)在读取数据上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使得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之间存在。

(2)在数值应选取上太合适,而使得所画出的bode图形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3)在实验计算相角和幅值方面本来就存在着近似,从而使得误差存在,而使得两个图形之间有差异六.思考讨论(1)是否可以用“李沙育”图形同时测量幅频特性和想频特性答:可以。

在实验过程中一个频率可同时记录2Xm,2Ym,2y0。

(2)讨论用“李沙育图形”测量频率特性的精度,即误差分析(说明误差的主要来源)答:用“李沙育图形”测量频率特性的精度从上面的分析处理上也可以看出是比较高的,但是在实验结果和理论的结果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误差主要来自于从“李沙育图形”上读取数据的时候存在的误差,也可能是计算机精度方面的误差。

线性度实验报告

线性度实验报告

线性度实验报告篇一:传感器实验报告传感器实验报告(二)自动化1204班蔡华轩 UXX13712 吴昊 UXX14545实验七:一、实验目的: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及其特点。

二、基本原理:利用平板电容C=εA/d 和其它结构的关系式通过相应的结构和测量电路可以选择ε、A、d 中三个参数中,保持二个参数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则可以有测谷物干燥度(ε变)测微小位移(变d)和测量液位(变A)等多种电容传感器。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测微头、相敏检波、滤波模板、数显单元、直流稳压源。

四、实验步骤:1、按图6-4 安装示意图将电容传感器装于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上。

2、将电容传感器连线插入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实验线路见图7-1。

图 7-1 电容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3、将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的输出端V01 与数显表单元Vi 相接(插入主控箱Vi 孔),Rw 调节到中间位置。

4、接入±15V 电源,旋动测微头推进电容传感器动极板位置,每间隔0.2mm图(7-1)五、思考题:试设计利用ε的变化测谷物湿度的传感器原理及结构,并叙述一下在此设计中应考虑哪些因素?答:原理:通过湿度对介电常数的影响从而影响电容的大小通过电压表现出来,建立起电压变化与湿度的关系从而起到湿度传感器的作用;结构:与电容传感器的结构答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电容面板的面积应适当增大使测量灵敏度更好;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还应包括测量误差,温度对测量的影响等六:实验数据处理由excle处理后得图线可知:系统灵敏度S=58.179非线性误差δf=21.053/353=6.1%实验八直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霍尔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二、基本原理:霍尔式传感器是一种磁敏传感器,基于霍尔效应原理工作。

它将被测量的磁场变化(或以磁场为媒体)转换成电动势输出。

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H=KHIB,当霍尔元件处在梯度磁场中运动时,它就可以进行位移测量。

实验四 系统频率特性测量

实验四 系统频率特性测量

实验四系统频率特性测量一、实验目的1、加深了解系统及元件频率特性的物理概念。

2、掌握系统及元件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设备1、D1CE-AT-∏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带串口计算机一台3、RS232串口线三、实验原理及电路1、被测系统的方块图及原理: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G(jω)是一个复变量,可以表示成以角频率3为参数的幅值和相角:G(M=IG(%)I∕G(网本实验应用频率特性测试仪测量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牲。

图4-1所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B(jω)B(ιω)B(jω)G3)GR3)H(j3)=叼舟I/追采用对数幅频特牲和相频特性表示,则式(4-2)表示为:(4—1) (4-2)图4-1被测系统方块图2。

IgGG3)G∕)Hg)H。

啕需I=2(Hg1BG3-2(Hg1EG3)I (4—3) C⅛Gω)G<jω)HGω)=/*线=∕BQω)-EGω)(4-4)E(j3)将频率特性测试仪内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并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人端Et)],然后分别测量相应的反馈信号[b⑴]和误差信号[e(t)]的对数幅值和相位。

频率特性测试仪测试数据经相关运算器后在显示器中显示。

根据式(4—3)和式(4—4)分别计算出各个频率下的开环对数幅值和相位,在半对数座标纸上作出实验曲线:开环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根据实验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画出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的渐近线,再根据渐近线的斜率和转角频确定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

所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的正确性可以由测量的相频曲线来检验,对最小相位系统而言,实际测量所得的相频曲线必须与由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所画出的理论相频曲线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如果测量所得的相位在高频(相对于转角频率)时不等于一900(q—p)[式中P和q分别表示传递函数分子和分母的阶次],那么,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必定是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频率特性。

实验二线性系统分析

实验二线性系统分析

实验二线性系统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线性系统的特性和分析方法,了解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二、实验原理1.线性系统线性系统是指遵循叠加原理和比例原理的系统,可以表示为y(t)=h(t)⊗x(t),其中h(t)为系统的冲激响应,x(t)为输入信号,y(t)为输出信号,⊗为线性卷积操作。

2.系统的频域特性系统的频域特性可以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简称DFT)来进行分析,DFT是将离散时间域信号变换到离散频域的方法。

3.系统的幅频特性系统的幅频特性描述了输出信号的幅度随频率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对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进行DFT来得到。

4.系统的相频特性系统的相频特性描述了输出信号的相位随频率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对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进行DFT来得到。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设置为100Hz,幅度设置为5V。

b.将示波器的触发模式设置为自动,并调节水平位置使信号波形居中显示。

2.测量系统的幅频特性:a.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连接到线性系统的输入端口,将示波器的通道1连接到线性系统的输入端口,将示波器的通道2连接到线性系统的输出端口。

b.调节示波器的时间基准使波形显示在适当的范围内。

c.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示波器的触发模式,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

d.在示波器中进行幅度测量,并记录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

e.使用DFT算法对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幅频特性曲线。

f.绘制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频特性曲线,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3.测量系统的相频特性:a.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示波器的触发模式,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

b.在示波器中进行相位测量,并记录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

c.使用DFT算法对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相频特性曲线。

d.绘制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频特性曲线,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系统频率测试实验报告(3篇)

系统频率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

2. 掌握使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设备进行系统频率测试的操作技巧。

3. 分析测试结果,确定系统的主要频率成分和频率响应特性。

二、实验原理系统频率特性是指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通常用幅频特性(A(f))和相频特性(φ(f))来描述。

幅频特性表示系统输出信号幅度与输入信号幅度之比,相频特性表示系统输出信号相位与输入信号相位之差。

频率测试实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使用正弦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输入信号;2. 将输入信号输入被测系统,并测量输出信号;3. 使用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观察和分析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

三、实验设备1. 正弦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频谱分析仪4. 被测系统(如放大器、滤波器等)5.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将正弦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与被测系统输入端相连;2. 打开正弦信号发生器,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确保信号正常传输;4. 使用频谱分析仪分析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记录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5.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重复步骤4,得到一系列频率特性曲线;6. 分析频率特性曲线,确定系统的主要频率成分和频率响应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幅频特性曲线:观察幅频特性曲线,可以发现系统存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增益峰值和谷值。

这些峰值和谷值可能对应系统中的谐振频率或截止频率。

通过分析峰值和谷值的位置,可以了解系统的带宽和选择性。

2. 相频特性曲线:观察相频特性曲线,可以发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存在相位滞后或超前。

相位滞后表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相位延迟,相位超前表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相位提前。

通过分析相位特性,可以了解系统的相位稳定性。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

2. 使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等设备,我们成功地分析了被测系统的频率特性。

3. 通过分析频率特性曲线,我们了解了系统的主要频率成分和频率响应特性。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实验报告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实验报告

实验四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一、实验目的:1. 测量线性系统的幅频特性2. 复习巩固周期信号的频谱测量二、实验原理:我们讨论的确定性输入信号作用下的集总参数线性非时变系统,又简称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是齐次性与叠加性、时不变性、微分性以及因果性。

对线性系统的分析,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求解,可分为时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

这里主要讨论以频率特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傅里叶变换以频率为独立变量。

设输入信号)(t v in ,其频谱)(ωj V in ;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t h ,系统的频率特性)(ωj H ;输出信号)(t v out ,其频谱)(ωj V out ,则时间域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t h t v t v in out *=频率域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ωωωj H j V j V in out ⋅=时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并没有本质区别,两种方法都是将输入信号分解为某种基本单元,在这些基本单元的作用下求得系统的响应,然后再叠加。

变换域方法可以将时域分析中的微分、积分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将卷积积分变换为乘法;在信号处理时,将输入时间信号用一组变换系数(谱线)来表示,根据信号占有的频带与系统通带间的关系来分析信号传输,判别信号中带有特征性的分量,比时域法简便和直观。

三、实验方法:1. 输入信号的选取这里输入信号选取周期矩形信号,并且要求τT不为整数。

这是因为周期矩形信号具有丰富的谐波分量,通过观察系统的输入、输出波形的谐波的变化,分析系统滤波特性。

周期矩形信号可以分解为直流分量和许多谐波分量;由于测量频率点的数目有限,因此需要排除谐波幅度为零的频率点,周期矩形信号谐波幅度为零的频率点是ΩKT,其中1=K 、2、3、… 。

图11.1 输入的周期矩形信号时域波形t图11.2 输入的周期矩形信号幅度频谱2.线性系统的系统函数幅度频率特性分析 (1)RL 低通网络(a ) RL 电路 (b ) 幅频特性曲线图11.3 RL 电路及其幅频特性曲线)()()(t v dtt dv R L t v i o o =⋅+输入周期矩形信号,通过RL 低通网络的输出波形如下:图11.4 通过RL 低通网络的输入、输出信号V )(ωjV out)(s t μ)(s t μ对比输入、输出信号,可以看到输出信号的跳变部分被平滑,说明输入信号通过RL 低通网络后,滤除高频分量。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实验报告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实验报告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实验报告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线性系统是控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在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时域分析是研究线性系统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系统输入和输出的时域信号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到系统的动态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线性系统进行时域分析,探究系统的稳定性、阶数和频率响应等特性。

实验一:稳定性分析稳定性是线性系统的基本性质之一,它描述了系统对于不同输入的响应是否趋于有界。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个简单的一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首先,我们搭建了一个一阶系统,其传递函数为H(s) = 1/(s+1),其中s为复变量。

然后,我们输入了一个单位阶跃信号,观察系统的输出。

实验结果显示,系统的输出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后,经过一段时间后稳定在一个有限的值上,没有出现发散的情况。

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该系统是稳定的。

实验二:阶数分析阶数是线性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它描述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所需的最小延迟时间。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个二阶系统进行阶数分析。

我们搭建了一个二阶系统,其传递函数为H(s) = 1/(s^2+2s+1)。

然后,我们输入了一个正弦信号,观察系统的输出。

实验结果显示,系统的输出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才稳定下来。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系统的输出波形具有两个振荡周期,这表明系统是一个二阶系统。

实验三:频率响应分析频率响应是线性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它描述了系统对于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响应情况。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个低通滤波器进行频率响应分析。

我们搭建了一个低通滤波器,其传递函数为H(s) = 1/(s+1),其中s为复变量。

然后,我们输入了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观察系统的输出。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增加,系统的输出幅值逐渐减小,表明系统对高频信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这一结果与低通滤波器的特性相吻合。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三)
频率特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线性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了解和掌握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波德图)的构造及绘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被测系统是一阶惯性的模拟电路图见图3-2-1,观测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填入实验报告。

本实验将正弦波发生器(B4)单元的正弦波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用虚拟示波器观测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了解各种正弦波输入频率的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图3-2-1 被测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实验步骤:
(1)将函数发生器(B5)单元的正弦波输出作为系统输入。

(2)构造模拟电路。

三.实验记录:
ω
ω=1
ω=1.6
ω=3.2
ω=4.5
ω=6.4
ω=8
ω=9.6
ω=16
实验分析:
实验中,一阶惯性环节的幅频特性)(ωL ,相频特性)(ωϕ随着输入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T 是表征响应特性的唯一参数,系统时间常数越小,输出相应上升的越快,同时系统的调节时间越小。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次实验报告-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次实验报告-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该方法在时域曲线窗口将信号源和被测系统的响应曲线显示出来,直接测量对象输出与信号源的相位差及幅值衰减情况,就可得到对象的频率特性。
间接频率特性的测量
用来测量闭环系统的开环特性,因为有些线性系统的开环时域响应曲线发散,幅值不易测量,可将其构成闭环负反馈稳定系统后,通过测量信号源、反馈信号、误差信号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对象的开环频率特性。
六、数据处理
1.直接测量方法 (测对象的闭环频率特性)
测各参数下时域波形(部分)
测得波特图如下:
测得对象的闭环极坐标图:
2.间接测量方法:(测对象的开环频率特性)
测各参数下时域波形(部分)
测得波特图如下:
测得对象的闭环极坐标图:
七、分析讨论
(1) 测量过程中要去除运放本身的反相的作用,即保持两路测量点的相位关系与运放无关,所以在测量过程中可能要适当加入反相器,滤除由运放所导致的相位问题。
③ 理论依据
④ 测量方式:实验中采用间接方式,只须用两路表笔CH1和CH2来测量图 3.1-1 中的反馈测量点和误差测量点,通过移动游标,确定两路信号和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和幅值关系,即可间接得出积分环节的波特图。
(2) 直接频率特性测量方法
只要环节的时域响应曲线收敛就不用构成闭环系统而采用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输入、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关系,就可得出环节的频率特性。
④ 测量方式:实验中选择直接测量方式,用 CH1 路表笔测输出测量端,通过移动游标,测得输出与信号源的幅值和相位关系,直接得出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
三、仪器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或 TD-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四、线路示图( 见模拟电路图 )
五、内容步骤
(一).实验内容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 熟悉自动控制实验设备,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3. 通过实验验证自动控制理论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动态过程及其控制规律的科学。

实验主要验证以下原理:1. 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在任意时刻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可用线性方程表示,且系统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2. 稳定性: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逐渐恢复到稳定状态。

3. 控制器设计:通过控制器的设计,使系统满足预定的性能指标。

三、实验设备1. 自动控制实验台2. 计算机及控制软件3. 测量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据采集器等)四、实验内容1. 线性时不变系统阶跃响应实验2. 线性时不变系统频率响应实验3. 控制器设计实验五、实验步骤1. 线性时不变系统阶跃响应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相关仪器;(2)设置输入信号为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3)分析阶跃响应曲线,计算系统动态性能指标。

2. 线性时不变系统频率响应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相关仪器;(2)设置输入信号为正弦信号,改变频率,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3)分析频率响应曲线,计算系统频率特性指标。

3. 控制器设计实验(1)根据系统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类型;(2)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相关仪器;(3)调整控制器参数,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4)分析控制器效果,验证系统性能指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线性时不变系统阶跃响应实验(1)实验结果:绘制阶跃响应曲线,计算系统动态性能指标;(2)分析: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系统动态性能。

2. 线性时不变系统频率响应实验(1)实验结果:绘制频率响应曲线,计算系统频率特性指标;(2)分析: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系统频率特性。

3. 控制器设计实验(1)实验结果:调整控制器参数,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2)分析:验证系统性能指标,评估控制器效果。

频率特性的测量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的测量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控制理论乙 指导成绩:实验名称: 频率特性的测量 实验类型:同组学生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李沙育图形法,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2.根据所测得的频率特性,作出伯德图,据此求得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实验内容〔1〕R-C 网络的频率特性.图5-2为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接线图,分别测试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闭环频率特性的测试被测的二阶系统如图5-3所示,图5-4为它的模拟电路图. 取参考值051R K =,1R 接470K 的电位器,2510R K =,3200R K =2.实验原理对于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或环节,当其输入端加入一正弦信号()sin m X t X t ω=,它的稳态输出是一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但其幅值和相位随着输入信号频率ω的改变而改变.输出信号为其中()mmY G j X ω=,()arg ()G j ϕωω= 只要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就可以测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G j ω和它们的相位差()ϕω.不断改变()x t 的频率,就可测得被测环节〔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本实验采用李沙育图形法,图5-1为测试的方框图在表〔1〕中列出了超前于滞后时相位的计算公式和光点的转向.表中 02Y 为椭圆与Y 轴交点之间的长度,02X 为椭圆与X 轴交点之间的距离,m X 和m Y 分别为()X t 和()Y t 的幅值.三、主要仪器设备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慢扫描示波器一台;3. 任意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4.万用表一只.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实验一〔1〕根据连接图,将导线连接好〔2〕由于示波器的CH1已经与函数发生器的正极相连,所以接下来就要将CH2接在串联电阻电容上,将函数发生器的正极接入总电路两端,并且示波器和函数发生器的黑表笔连接在一起接地.〔3〕调整适当的扫描时间,将函数发生器的幅值定为5V 不变,然后摁下扫描时间框中的menu,点击从Y-t变为X-Y显示.〔4〕改变函数发生器的频率,记录数据与波形.2.实验二:基本与实验一的实验步骤相同.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一根据测得的数据,并经过一系列计算之后,得到的实验一幅频相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实验一幅频特性曲线〔实验〕实验一相频特性曲线〔实验〕通过运用公式理论计算得到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实验一幅频特性曲线〔计算〕实验一相频特性曲线〔计算〕通过matlab仿真所得实验一中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由此可以看出,所测并计算之后得到的幅频特性曲线与相频特性曲线和公式计算结果所得到的曲线非常相近,并且与通过matlab仿真得到的波特图之间的差距很小,但仍然存在一定误差.(2)实验二根据测得的实验结果,在matlab上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图如下图所示:实验二幅频特性曲线〔实验〕实验二相频特性曲线〔实验〕根据计算结果,在matlab上绘制幅频曲线如下图所示实验二幅频特性曲线〔计算〕实验二相频特性曲线〔计算〕通过matlab程序仿真得到的幅频与相频曲线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分析可以得到,实验所测得到的幅频特性曲线与计算结果得到的曲线几乎一样,并且与matlab仿真的波特图非常相近.但是实验所测得到的相频特性曲线虽然和计算结果得到的曲线较为温和,但是却与matlab 仿真得到的相频曲线有着非常大的差别.这一点的主要原因为:...2.实验误差分析本次实验的误差相对于其他实验的误差而言比较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示波器读取幅值的时候,由于是用光标测量,观测到的误差相对来说非常大,尤其是当李萨如图像与x 轴的交点接近于零的时候,示波器的光标测量读数就非常困难了.(2)在调整函数发生器的频率过程中,由于示波器的李萨如图像模型对于横坐标扫描时间的要求,导致当频率增加的时候,可观测的点寥寥无几.只能用display里面的连续记录显示功能来记录波形.这样记录下来的波形,由于本身点走动的时候带有一定厚度,导致记录波形的宽度非常大,并且亮度基本一致,无法判断曲线边界的具体值,造成的误差也是非常大的.(3)在绘制曲线过程中,由于测量数据点有限,而造成绘制曲线与计算值存在一定误差.(4)本次实验的计算量非常繁琐且冗杂,对于实验误差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5)电阻和电容等非理想元件造成的误差3.思考题(1)在实验中如何选择输入的正弦信号的幅值?解:先将频率调到很大,再是信号幅值应该调节信号发生器的信号增益按钮,令示波器显示方式为信号-时间模式,然后观测输出信号,调节频率,观察在各个频段是否失真.(2)测试频率特性时,示波器Y轴输入开关为什么选择直流?便于读取数据,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3)测试相频特性时,若把信号发生器的正弦信号送入Y轴,被测系统的输出信号送入X轴,则根据椭圆光点的转动方向,如何确定相位的超前和迟后?若将输入和输出信号所在的坐标轴变换,则判断超前和滞后的办法也要反过来,即顺时针为滞后,逆时针为超前.七、讨论、心得1.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耐心仔细,因为可能会出现李萨如图像与光轴的两个交点非常接近于原点,由于曲线本身的宽度,造成的视觉误差会非常大.所以在用光标测量数据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耐心,尽可能让误差降到最小.2.在实验过程中,随着频率的增加,李萨如图像的显示光点也会随之减少,这个时候一定要适当调节扫描时间,尽量往小调,让扫描光点增加,形成比较完整的曲线,以便于测量与观察.3.在做第二个实验的时候,即使扫描时间已经调到了最小,仍然无法看见完整的曲线,这时,需要摁下示波器上display按钮,然后点击是否记录轨迹,然后就可以让点完整清晰地将曲线还原回来,从而减小误差.4.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认真仔细.计算量繁杂,容易导致计算错误,可以多设几个变量来解决.5.在绘制曲线过程中,如果直接用角速度w的话,有可能会出现小频率的点比较密集,大频率的点比较疏松,得到的曲线误差比较大,并且并不美观.当数据相差较大时,我采用了将横坐标求对数之后,再将新得到的数据作为横坐标绘制图像,则实验图像变得非常美观和清晰,并且具有说服力.6.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了频率特性测量的方法以与怎样求幅频特性|G<w>|和相频特性φ<w>的值,并且通过将自己实验所得曲线、实际计算曲线与matlab仿真之间的对比,将理论、实践、仿真融为一体,使我更加加深了频率响应曲线的认识.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应用的更加广泛,并且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串联校正实验报告五..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串联校正实验报告五..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报告专业 电气自动化 班号 指导教师 姓名 同组者 无实验名称 线性系统串联校正实验日期 第 五 次实验 一、 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用MATLAB 语句绘制频域曲线。

2.掌握控制系统频域范围内的分析校正方法。

3.掌握用频率特性法进行串联校正设计的思路和步骤。

二、 实验内容1.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s s Ks G ,试设计一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20-=s K v ,相位裕量050=γ,增益裕量dB K g 10lg 20=。

解:取20=K ,求原系统的相角裕度。

num0=20; den0=[1,1,0]; w=0.1:1000;[gm1,pm1,wcg1,wcp1]=margin(num0,den0); [mag1,phase1]=bode(num0,den0,w);[gm1,pm1,wcg1,wcp1] margin(num0,den0) grid; ans =Inf 12.7580 Inf 4.4165 由结果可知,原系统相角裕度7580.12=r ,srad c /4165.4=ω,不满足指标要求,系统的Bode 图如图5-1所示。

考虑采用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以增加系统的相角裕度。

1010101010幅值(d b )--Go,-Gc,GoGcM a g n i t u d e (d B )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Gm = Inf dB (at Inf rad/sec) , P m = 12.8 deg (at 4.42 rad/sec)Frequency (rad/sec)图5-1 原系统的Bode 图由),3,8.12,50(00000c m c Φ=Φ=+-=Φ令取为原系统的相角裕度εγγεγγ,mm ϕϕαsin 1sin 1-+=可知:e=3; r=50; r0=pm1;phic=(r-r0+e)*pi/180;alpha=(1+sin(phic))/(1-sin(phic)) 得:alpha = 4.6500[il,ii]=min(abs(mag1-1/sqrt(alpha)));wc=w( ii); T=1/(wc*sqrt(alpha)); num0=20; den0=[1,1,0]; numc=[alpha*T,1]; denc=[T,1];[num,den]=series(num0,den0,numc,denc); [gm,pm,wcg,wcp]=margin(num,den); printsys(numc,denc) disp('校正之后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printsys(num,den) [mag2,phase2]=bode(numc,denc,w); [mag,phase]=bode(num,den,w); subplot(2,1,1);semilogx(w,20*log10(mag),w,20*log10(mag1),'--',w,20*log10(mag2),'-.'); grid; ylabel('幅值(db)'); title('--Go,-Gc,GoGc'); subplot(2,1,2); semilogx(w,phase,w,phase1,'--',w,phase2,'-',w,(w-180-w),':'); grid; ylabel('相位(0)'); xlabel('频率(rad/sec)');title(['校正前:幅值裕量=',num2str(20*log10(gm1)),'db','相位裕量=',num2str(pm1),'0';'校正后:幅值裕量=',num2str(20*log10(gm)),'db','相位裕量=',num2str(pm),'0'])1010101010-100-5050幅值(d b )--Go,-Gc,GoGc1010101010-200-150-100-50050相位(0)频率(rad/sec)图5-2 系统校正前后的传递函数及Bode 图 num/den = 0.35351 s + 1-------------- 0.076023 s + 1校正之后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num/den = 7.0701 s + 20 -----------------------------0.076023 s^3 + 1.076 s^2 + s 系统的SIMULINK 仿真:校正前SIMULINK 仿真模型:单位阶跃响应波形:校正后SIMULINK仿真模型:单位阶跃响应波形:分析:由以上阶跃响应波形可知,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减小,调节时间变短,稳定性增强。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四_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四_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实验室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名称: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实验室: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21/11/24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2二.实验原理2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3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4五.实验记录4六.实验分析4七.预习与答复5八.实验结论5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目的:〔1〕明确测量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的意义〔2〕掌握幅频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3〕利用幅频曲线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报告要求:〔1〕画出系统的实际幅度频率特性曲线、相位频率特性曲线,并将实际幅度频率特性曲线转换成折线式Bode图,并利用拐点在Bode图上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2〕用文字简洁表达利用频率特性曲线求取系统传递函数的步骤方法。

〔3〕利用上表作出Nyquist图。

〔4〕实验求出的系统模型和电路理论值有误差,为什么.如何减小误差.〔5〕实验数据借助Matlab作图,求系统参数。

二.实验原理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而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前提和难点。

建模一般有机理建模和辨识建模两种方法。

机理建模就是根据系统的物理关系式,推导出系统的数学模型。

辨识建模主要是人工或计算机通过实验来建立系统数学模型。

两种方法在实际的控制系统设计中,常常是互补运用的。

辨识建模又有多种方法。

本实验采用开环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确定系统传递函数,俗称频域法。

还有时域法等。

准确的系统建模是很困难的,要用反复屡次,模型还不一定建准。

模型只取主要局部,而不是全部参数。

另外,利用系统的频率特性可用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用Bode图设计控制系统就是其中一种。

幅频特性就是输出幅度随频率的变化与输入幅度之比,即,测幅频特性时,改变正弦信号源的频率测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或峰峰值和输输出信号的幅值或峰峰值测相频有两种方法:〔1〕双踪信号比较法:将正弦信号接系统输入端,同时用双踪示波器的Y1和Y2测量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两个正弦波,示波器触发正确的话,可看到两个不同相位的正弦波,测出波形的周期T和相位差Δt,则相位差。

线性系统时域分析实验报告

线性系统时域分析实验报告

线性系统时域分析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加深对线性系统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原理线性系统是指满足叠加性和比例性质的系统。

时域分析是通过观察系统对不同输入信号的响应来研究系统的特性。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研究线性时不变系统(LTI)在时域上的特性,包括冲激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

3. 实验步骤3.1 实验准备准备如下实验设备和材料:•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电阻、电容等元件•连接线3.2 实验步骤1.搭建线性系统电路。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路结构,包括电阻、电容等元件。

将信号源(函数发生器)连接到输入端,示波器连接到输出端。

2.设置函数发生器和示波器。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函数发生器以产生不同类型的输入信号,如方波、正弦波等。

调整示波器的时间和电压刻度,以便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输出信号的变化。

3.测量冲激响应。

将函数发生器的输出设置为冲激信号,并观察示波器上输出信号的变化。

记录下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参数,如幅度、延迟等。

4.测量单位阶跃响应。

将函数发生器的输出设置为单位阶跃信号,并观察示波器上输出信号的变化。

记录下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参数,如幅度、上升时间等。

5.分析实验结果。

根据测量的波形和参数,进一步分析线性系统的特性。

比较不同输入信号对输出信号的影响,讨论线性系统的时域特性。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测量的波形和参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冲激响应:冲激响应是指系统对一个冲激信号的响应。

通过观察冲激响应的波形,我们可以了解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例如,当系统为低通滤波器时,冲激响应的幅度在低频时较大,在高频时逐渐减小。

2.单位阶跃响应:单位阶跃响应是指系统对一个单位阶跃信号的响应。

通过观察单位阶跃响应的波形,我们可以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例如,当系统为一阶惯性系统时,单位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较长,而当系统为二阶系统时,单位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较短。

5.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线性系统时域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四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四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实验四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MATLAB 语句绘制各种频域曲线。

2.掌握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二、基础知识及MATLAB 函数频域分析法是应用频域特性研究控制系统的一种经典方法。

它是通过研究系统对正的Nyquist 曲线没有逆时针包围(-1,j0)点,所以闭环系统稳定。

p =-0.7666 + 1.9227i-0.7666 - 1.9227i-0.4668若上例要求绘制)10,10(32-∈ω间的Nyquist 图,则对应的MATLAB 语句为:num=[2 6];den=[1 2 5 2];w=logspace(-1,1,100); 即在10-1和101之间,产生100个等距离的点nyquist(num,den,w)2)Bode图的绘制与分析系统的Bode图又称为系统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

Bode图有两张图,分别绘制开环频率特性的幅值和相位与角频率ω的关系曲线,称为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和对数相频特性曲线。

mag,phase是指系统频率响应的幅值和相角,幅值的单位为dB,它的算式为magdB=20lg10(mag)指定幅值范围和相角范围的MATLABnum=[0 0 15 30];den=[1 16 100 0];w=logspace(-2,3,100);[mag,phase,w]=bode(num,den,w); %指定Bode图的幅值范围和相角范围图4-2(a) 幅值和相角范围自动确定的Bode图图4-2(b) 指定幅值和相角范围的Bode图subplot(2,1,1); %将图形窗口分为2*1个子图,在第1个子图处绘制图形semilogx(w,20*log10(mag)); %使用半对数刻度绘图,X轴为log10刻度,Y轴为线性刻度grid onxlabel(‘w/s^-1’); ylabel(‘L(w)/dB’);title(‘Bode Diagram of G(s)=30(1+0.5s)/[s(s^2+16s+100)]’);subplot(2,1,2);%将图形窗口分为2*1个子图,在第2个子图处绘制图形semilogx(w,phase);grid onxlabel(‘w/s^-1’); ylabel(‘ (0)’);注意:半Bode图的绘制可用semilogx函数实现,其调用格式为semilogx(w,L),其wcp = 1.1936如果已知系统的频域响应数据,还可以由下面的格式调用函数:[Gm,Pm,Wcg,Wcp]=margin(mag,phase,w)其中(mag,phase,w)分别为频域响应的幅值、相位与频率向量。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实验报告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实验报告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来分析系统的特性,并进一步理解系统的频率响应对输入信号的影响。

2. 实验原理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描述了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响应情况。

在频域中,系统的频率响应可以用复数形式表示,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输入信号为正弦信号,通过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差,可以得到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

具体的测量方法如下: 1. 选择一定范围内的频率,设置正弦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输出。

2. 将正弦信号输入线性系统,同时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

3. 通过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计算得出系统的相位频率特性。

3. 实验步骤3.1 实验准备1.连接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和线性系统的输入端。

2.连接线性系统的输出端和示波器的输入端。

3.打开正弦信号发生器、线性系统和示波器,确保它们正常工作。

3.2 测量幅频特性1.设置正弦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范围,并选择一定的频率间隔。

2.将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值调至合适的范围。

3.逐渐调整正弦信号的频率,同时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

4.记录下每个频率点上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

3.3 计算幅频特性1.将测得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2.绘制幅频特性曲线,横轴为频率,纵轴为幅值。

3.4 测量相频特性1.设置正弦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一个特定值。

2.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

3.记录下每个频率点上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

3.5 计算相频特性1.将测得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转换为弧度制。

2.绘制相频特性曲线,横轴为频率,纵轴为相位差。

4. 实验结果与分析由测得的数据绘制的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幅频特性曲线幅频特性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在低频时幅值较大,随着频率的增加逐渐减小,最终趋于0。

这说明系统对低频输入信号具有较好的增益放大作用,而对高频输入信号则产生一定的衰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实验目的:
1. 测量线性系统的幅频特性 2. 复习巩固周期信号的频谱测量
二、实验原理:
我们讨论的确定性输入信号作用下的集总参数线性非时变系统,又简 称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是齐次性与叠加性、时不变性、微分 性以及因果性。对线性系统的分析,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求解,可分为时 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这里主要讨论以频率特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通 过傅里叶变换以频率为独立变量。
电压
6.5
(dB)
电压
2.6
(dB)
H(jω) -3.9 (dB)/Vo-
RL低通电路仿真图
10
15
1.8
-12.3
-3.9
-19.8
-5.7
-7.5
20 -7.9 -17.0 -9.1
25 -5.7 -16.2 -10.5
H(jω) 0.638263 0.5188 0.421697 0.350752 0.298538 实测
H(jω) 0.148314 0.286954 0.416114 0.516044 0.598618 仿真
频率
5
(kHz)
电压
6.5
(dB)
RC高通电路仿真图
10
15
20
25
1.8
-12.3
-7.9
-5.7
电压
-9.3
(dB)
-8.5
-19.9
-14.0
-10.7
H(jω) -15.8
-10.3
-7.6
-6181 0.305492 0.416869 0.49545 0.562341 实测
对比输入、输出信号,可以看到输出信号的跳变部分被保留,说明 输入信号通过RC高通网络后,滤除低频分量。 描述RC高通网络的系统函数的频率特性为
四、实验实验设备与器件
1. 函数信号发生器 2. 选频电平表 3. 双踪示波器 4. 实验箱 5. 电阻、电感、电容若干
五、实验内容
1. 仪器使用与调试(参见实验一) 输入信号选取:周期方波信号,周期,脉冲宽度,脉冲幅度。
设输入信号,其频谱;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系统的频率特性;输出 信号,其频谱,则 时间域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频率域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时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并没有本质区别,两种方法都是将输入信 号分解为某种基本单元,在这些基本单元的作用下求得系统的响应,然 后再叠加。变换域方法可以将时域分析中的微分、积分运算转化为代数 运算,将卷积积分变换为乘法;在信号处理时,将输入时间信号用一组 变换系数(谱线)来表示,根据信号占有的频带与系统通带间的关系来 分析信号传输,判别信号中带有特征性的分量,比时域法简便和直观。
对比输入、输出信号,可以看到输出信号的跳变部分被平滑,说明 输入信号通过RL低通网络后,滤除高频分量。
描述RL低通网络的系统函数的频率特性为
(2)RC高通网络 R
(a) RC电路
(b) 幅频特性曲线
图11.5 RC电路及其幅频特性曲线
输入周期矩形信号,通过RC高通网络的输出波形如下:
图11.6 通过RC高通网络的输入、输出信号
图11.1 输入的周期矩形信号时域波形 图11.2 输入的周期矩形信号幅度频谱
2.线性系统的系统函数幅度频率特性分析 (1)RL低通网络 R
(a) RL电路
(b) 幅频特性曲线
图11.3 RL电路及其幅频特性曲线
输入周期矩形信号,通过RL低通网络的输出波形如下:
图11.4 通过RL低通网络的输入、输出信号
H(jω) 0.83646 0.593939 0.40819 0.369361 0.285953 仿真
3. RC高通网络 在实验箱上连接成RC电路(47nF电容、220Ω电阻)。测量数据的要 求同RL低通电路。 测量电路如下:
选频 表 信号源 CH1 示 CH2 波 器
图11.8 RC高通电路测量图
三、实验方法:
1. 输入信号的选取 这里输入信号选取周期矩形信号,并且要求不为整数。这是因为周
期矩形信号具有丰富的谐波分量,通过观察系统的输入、输出波形的谐 波的变化,分析系统滤波特性。周期矩形信号可以分解为直流分量和许 多谐波分量;由于测量频率点的数目有限,因此需要排除谐波幅度为零 的频率点,周期矩形信号谐波幅度为零的频率点是,其中、2、3、… 。
2. RL低通网络 在实验箱上连接成RL电路(4.7电感、220电阻)。分别测量输入、
输出的时域波形;分别测量RL低通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的基波到第 十次谐波,并记录测量的各次谐波频率及对应谐波频率的幅度。
测量图如下:
选频 表
信号源 CH1 示 CH2 波

图11.7 RL低通电路测量图
频率
5
(k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