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整理:呼吸生理学-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生理学——呼吸(一)

生理学——呼吸(一)

第五章呼吸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

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的扩大或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主要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辅助吸气肌: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等(仅在用力呼吸时起作用)(1)呼吸运动的过程:(2)呼吸运动的型式: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一般情况下:腹胸混合式呼吸特殊情况:①仅胸式呼吸:妊娠后期女性、腹腔巨大肿块、腹水、胃肠道胀气、腹膜炎等因膈肌运动受限,主要依靠肋间外肌舒缩运动呼吸。

②仅腹式呼吸:胸腔积液、胸膜炎、婴幼儿等因胸廓运动受限,主要依靠膈肌舒缩运动进行呼吸。

2.肺内压❖吸气:肺容积增大,肺内压随之降低,低于大气压后,气体进入肺,随着肺内气体的增加,肺内压逐渐升高,至吸气末,肺内压升高到与大气压相等,吸气停止;❖呼气:肺容积减小,肺内压随之升高,高于大气压后,气体流出肺,随着肺内气体的减少,肺内压逐渐降低,至呼气末,肺内压降低到与大气压相等,呼气停止。

❖总结:肺内压:吸气——先降低后升高;呼气——先升高后降低。

3.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随呼吸运动而发生周期性波动。

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较大气压低3~5mmHg,平静吸气末,较大气压低5~10mmHg。

胸膜腔内压在平静呼吸时,始终低于大气压,若以大气压为0计,胸膜腔内压为负压。

用力呼吸时,胸膜腔内压波动幅度增大。

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压。

胸膜腔内压由肺回缩压决定。

胸膜腔负压的意义:①不仅扩张肺,而且使肺能随胸廓的张缩而张缩;②作用于胸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使之扩张,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保持负压的前提:胸腔保持其密闭性。

(二)肺通气的阻力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1)顺应性顺应性:是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

生理学第五章 呼吸生理

生理学第五章 呼吸生理
中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反映肺活量及呼吸阻力(弹性阻力及气道通
畅程度)。
(4)肺总量 = 肺活量 + 余气量 男:5000 ml; 女:3500 ml
(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1. 肺通气量(pulmonary ventilation) = 潮气量 × 呼吸频率
最大随意通气量: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 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
HbO2呈鲜红色, Hb呈蓝紫色
临床:发绀(Hb含量达5g/100ml),常表示缺氧。 例外:红细胞增多症;相反,严重缺氧和CO中毒
4. 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 Hb为紧密型 HbO2为松弛型
(三)氧解离曲线
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胸廓容积>肺容积
•胸廓将肺拉大
•肺回缩
胸内负压
•胸内压=肺内压 - 肺回缩力 =大气压 - 肺回缩力 = - 肺回缩力
•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压为负压 呼气末:-3 ~ -5 mmHg 吸气末:-5 ~ -10 mmHg
临床:气胸
胸内负压的作用:
①利于肺扩张, 实现肺通气
②利于静脉血、 淋巴液回流
第五章 呼吸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肺通气 呼吸气体的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1 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
2 气体在血中的运输
3 内呼吸(组织换气+细胞内氧化)
血液循环
组织细胞

O2 CO2
O2 CO2
肺通气 肺换气 外呼吸

护理呼吸知识点总结

护理呼吸知识点总结

护理呼吸知识点总结一、呼吸的生理机制呼吸是人体维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生理功能。

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来实现。

呼吸的主要生理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指通过肺波(胸廓)的扩张和收缩,使空气进入和排出肺部的生理过程。

正常的呼吸是由肺波、膈肌和骨骼肌的协调运动来实现的。

呼吸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是呼吸肌,包括膈肌和肋间肌。

1.2、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桥的下部。

呼吸中枢主要有两个部分:呼吸节律产生中枢和呼吸运动调节中枢。

呼吸节律产生中枢对呼吸的频率和深度起着调节作用,而呼吸运动调节中枢则负责调节呼吸运动的强弱和节奏。

1.3、肺泡气体交换:肺泡是实现呼吸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肺泡内的气体通过血气膜,与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发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1.4、呼吸道清理功能:呼吸道清理功能包括鼻毛、鼻黏膜等对气体的过滤、加温和湿化作用,还有气管及支气管粘膜上的纤毛和分泌物的作用。

1.5、血液气体交换:呼吸系统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将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维持全身组织细胞的氧供需平衡。

以上是呼吸的主要生理机制,掌握这些机制对护理工作者来说,是进行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的基础。

二、呼吸系统的病理生理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威胁人们健康的各种肺部和呼吸道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所致,这些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免疫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2.1、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肺炎、结核病等。

这些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

2.2、呼吸系统阻塞性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

这些疾病主要是由于气道阻塞、肺功能受损导致气体交换障碍。

2.3、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这些疾病主要是由于呼吸道对某些过敏原的异常反应。

2.4、呼吸系统肿瘤:包括肺部肿瘤、气管瘤等。

这些疾病主要由于细胞的异常增生和恶化引起。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归纳呼吸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对于我们了解生物体的生存方式、代谢过程以及能量获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一生物课程中所学的呼吸作用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一、呼吸的概念和分类呼吸是指生物体利用氧气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能量、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种生命活动。

根据其进行的场所不同,呼吸可以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

1. 外呼吸外呼吸指的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外呼吸中,氧气从外界进入生物体,二氧化碳从生物体排出到外界。

外呼吸主要是通过呼吸系统实现的,包括呼吸道、肺、鳃等。

人类是通过呼吸道进行外呼吸的。

2. 内呼吸内呼吸指的是细胞内与气体交换的呼吸过程。

在内呼吸中,氧气由呼吸系统通过血液运送到细胞,供细胞进行代谢反应。

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逆向流通,通过血液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相关器官呼吸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涉及多个器官的协同工作。

1. 呼吸道和呼吸肌肉呼吸道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空气从鼻腔进入,经过喉、气管和支气管到达肺部。

呼吸肌肉包括膈肌和肋间肌,它们的收缩与放松使得肺腔容积发生变化,实现外呼吸的进行。

2. 肺和肺泡肺是外呼吸的主要器官,其内部包含许多小囊泡状结构,即肺泡。

肺泡具有巨大的表面积,便于气体交换。

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其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进入肺泡并排出体外。

3. 呼吸色素血红蛋白是一种具有携氧功能的呼吸色素,在内呼吸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血红蛋白通过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合血红蛋白,将氧气运送到细胞进行代谢。

在细胞内,氧合合血红蛋白释放氧气并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脱氧合血红蛋白,再经过内呼吸流通到肺部排出。

三、外呼吸的实质过程外呼吸的实质过程是气体的扩散,包括氧气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扩散、二氧化碳从体内到外界的扩散。

1. 氧气的吸入与运输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然后经由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中。

呼吸系统生理学

呼吸系统生理学
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 呼气肌:腹壁肌、肋间内肌。
(一)吸气和呼气的发生
1、吸气过程的发生:平静呼吸时,主要的吸气 肌群收缩。
2、呼气过程的发生:平和呼吸时,呼气动作是 被动的。当动物用力呼气(主动)时,除了吸气 肌群的舒张外,还有呼气肌群的参与。
(二)胸内负压及其意义
无论在吸气还是呼气过程,胸内压始终是低于大气压, 因此,通常将胸内压称为胸内负压。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①保证呼吸时肺泡张缩。
②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 回流。
脏层胸膜 壁层胸膜
负压降低中心静脉压, 促进回流; ③利于呕吐和反刍。
胸膜腔
图27
091
(三)呼吸式、呼吸频率和呼吸音
1.呼吸式:三种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正常家畜)
2.呼吸频率: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3.呼吸音:呼吸运动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及出入 肺泡(只能)时产生的声音。
奋→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吸气中枢兴奋→吸气。 意义 • 肺张反射有利防止吸气过深过长,加速由吸气向
呼气转换。 • 肺缩反射有利阻止呼气过深,防止肺过度萎缩。
(二)体液调节
CO2浓度增高、缺氧、H+浓度增高 中枢(主)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
呼吸中枢兴奋 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
肺通气增加
• 好哭的小孩为达到一定目的,嚎啕大哭,哭声强度 节节攀升,突然一下子没有了声音,连呼吸也嘎然 而至,这一幕让家长好生紧张。你说为什么呢?
吸气中枢兴奋----呼气中枢抑制 → 吸气运动 呼气中枢兴奋----吸气中枢抑制 → 呼气运动
2、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调整呼吸的节律性和深度
3、大脑皮层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使呼吸变慢、加快或暂时停止。
4、反射调节Biblioteka 肺牵张反射 • 肺吸气扩张 →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中牵张感受器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笔记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笔记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笔记(一)生理1.肺通气肺泡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肺通气的动力●原动力: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直接动力:肺泡气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胸内压=-肺回缩压●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静态阻力70%)●肺的弹性阻力(主要)●肺本身的弹性回缩力: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肺泡液-气表面张力(最主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二棕榈酰卵磷酯●胸廓的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主要)支哮长期最有效治疗:糖皮质激素●惯性阻力●黏滞阻力●肺通气的功能评价●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肺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内更新气体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通气血流比值=肺泡通气量/心输出量2.肺换气肺泡与肺CAP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气体的扩散单纯扩散●分压差:是气体扩散的动力和决定气体扩散方向的因素Co2的扩散系数是氧气的20倍●呼吸气体的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厚度(反比)●呼吸膜面积(正比)●通气血流比值●正常:0.84●过大:通气过度或血流相对不足→Ⅰ型呼衰●过低:通气不足或血流相对过多→支哮→动静脉短路→Ⅱ型呼衰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气:氧合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碳酸氢盐(主要)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发绀不一定缺氧(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缺氧不一定发绀(严重贫血、一氧化碳中毒)●氧解离曲线“S”右移↑左移↓●上段>60mmHg(>90%)●影响因素:PH、温度、2,3-DPG、二氧化碳分压4.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神经调节●中枢化学感受器刺激:脑脊液,局部细胞外液中的氢离子●外周化学感受器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氢离子↑●颈动脉体:主要调节呼吸●主动脉体:主要调节循环升压反射(二)肺炎1.细菌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致病菌:肺炎球菌●病理变化: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临床表现:青壮年(30-40岁)+受凉淋雨后+寒战高热+铁锈色痰+口角鼻周单纯性疱疹+胸片示肺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并发症●肺肉质变(机化性肺炎):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肺脓肿和脓胸:金葡菌感染●感染性休克●治疗:首选青霉素,不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致病菌:化脓性细菌●病理变化: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临床表现:老年人+寒战高热+砖红色胶冻样痰+胸片示蜂窝状脓肿、叶间隙下坠●治疗:首选氨基糖苷类●金葡菌肺炎:婴幼儿/糖尿病老年人+寒战高热+痰中带血丝/脓痰带血+圆形透亮影,液气囊腔空洞半合成青霉素(万古霉素)/头孢菌素2.非典型病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军团菌肺炎●致病菌:嗜肺军团杆菌●病理变化:急性纤维素性化脓性炎●临床表现:青壮年(30岁)+外出旅居史+高热(39-40℃)呼吸道症状+斑片状阴影+低钠血症●支原体:青少年(16岁)+外出旅居史+低热(37.3-38℃)咳嗽(阵发性剧烈干咳)痰少,可伴有咽痛,头痛+胸片斑片状阴影+β内酰胺类无效●衣原体3.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致病菌:流感病毒●病理:间质性肺炎,可见病毒包涵体,炎细胞浸润●临床表现:发热+阵发性剧烈咳嗽,痰少+SaO2早期下降+磨玻璃影(三)肺脓肿1.吸入性(最常见):口咽鼻(厌氧菌)●好发部位:右肺●临床表现: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分三层)慢性病人可有杵状指,胸片大片浓密炎性阴影,其中可有圆形透亮区及气液平面●治疗:首选青霉素2.血源性:皮肤疖痈(金葡菌)●临床表现:转移性脓肿●治疗:万古霉素/头孢3.继发性(四)慢性支气管炎1.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且症状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2.病理●黏液-纤毛排送系统受损纤毛柱状上皮变性、坏死,再生的上皮杯状细胞增多,并发生鳞状上皮化生●黏膜下腺体增生肥大和浆液性上皮发生黏液腺化生●管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管壁平滑肌断裂、萎缩●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周围炎(五)支气管哮喘1.是一种由呼吸道过敏引起的以支气管可逆性发作性痉挛为特征的慢性阻塞性炎性疾病。

生理学关于【呼吸】名词解释集锦(一)

生理学关于【呼吸】名词解释集锦(一)

生理学关于【呼吸】名词解释集锦(一)引言概述:呼吸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过程,涉及多个生理学概念和名词。

本文将介绍与呼吸相关的一些重要术语和定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呼吸过程的生理学基础。

正文内容:一、呼吸系统1. 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了呼吸系统。

其功能是将空气引入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

2. 肺活量:指个体在一次最大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人的肺活量约为4-6升。

3. 肺泡:是肺组织的最小结构单位,呈球状,并与微小血管毛细血管相临。

肺泡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供氧气进入血液,同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

二、呼吸控制1. 自主呼吸:指由脑干呼吸中枢控制的正常呼吸。

该呼吸模式主要受到呼吸中枢的调控,包括延髓和桥脑。

2. 呼吸频率: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约为12-20次/分钟。

3. 肺通气量:指单位时间内肺泡内气体与外界交换的量,可分为静态肺通气量和动态肺通气量。

三、呼吸气体交换1. 氧合作用:指在肺泡内,氧气通过肺的薄膜分子层和微血管内膜渗出到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2. 氧输送:指氧分子通过血液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取决于动脉氧分压、血红蛋白浓度、心输出量等因素。

3. 氧解离:指在组织细胞内,氧合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的结合被破坏,使氧分子能够进一步传递到细胞内。

四、呼吸肌肉1. 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薄而宽的肌肉,是呼吸过程中的主要肌肉之一。

膈肌的收缩和放松控制着肺的容积变化。

2. 外肋间肌:位于肋骨间的肌肉,参与胸腔的扩张和收缩,进而影响呼吸的深浅。

3. 锁骨上肌和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和肩部的肌肉,与呼吸过程中的颈部姿势和肩部活动密切相关。

五、呼吸调节1. 呼吸酸中毒和呼吸碱中毒:指血液中pH值因呼吸功能失调而出现偏酸或偏碱的情况。

呼吸调节主要通过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来维持酸碱平衡。

2. 呼吸神经元:是位于呼吸中枢中的神经元,负责控制和调节呼吸。

考研呼吸科知识点总结

考研呼吸科知识点总结

考研呼吸科知识点总结一、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1. 呼吸系统的结构呼吸系统由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气管分枝成两支肺,左肺有两个叶,右肺有三个叶。

肺内又分支成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等结构,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关键部位。

2. 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机体内外气体的平衡。

在呼吸过程中,肺泡内的氧气通过肺泡膜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经血管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为细胞进行氧化反应提供能量。

同时,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液输送到肺泡,再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二、呼吸生理学1. 呼吸的调节呼吸的调节是由呼吸中枢、感受器和效应器共同完成的。

呼吸中枢主要位于延髓和脑干,包括呼吸节律生成区和呼吸运动神经元。

感受器主要包括化学感受器、肺部和胸廓感受器,用于感知血气和组织氧供需情况。

效应器是指肌肉和膈的调节和控制。

2. 呼吸的肺力学呼吸的肺力学是指呼吸过程中肺泡和胸廓肌肉的力学变化。

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其中吸气主要由胸廓肌肉和膈肌完成,呼气主要由胸廓弹性回缩和膈肌松弛完成。

肺力学的正常与失常对呼吸功能有重要影响。

3.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指肺泡内气体与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气体交换被称为外呼吸,主要发生在肺泡毛细血管膜上。

气体交换的速度和效率对机体氧供需平衡有重要影响。

4. 气道阻力气道阻力是指气体通过呼吸道时所受到的阻碍。

气道阻力的大小取决于气道的直径和长度,同时和气体的流速和密度有关。

气道阻力的增加会导致呼吸困难和通气不足。

5. 肺通气肺通气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肺泡的空气量。

肺通气的大小与通气量和呼吸频率有关,是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

三、呼吸系统疾病1.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指肺组织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

包括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常见疾病。

肺部感染的症状包括咳嗽、发热、胸痛、咯血等,需通过影像学和痰涂片等方法进行诊断。

生理学第五章 呼吸重点知识总结

生理学第五章 呼吸重点知识总结

第五章呼吸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生理过程之一。

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内呼吸:又称组织换气,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肺的可扩张性,肺顺应性二肺容积的变化/跨壁压的变化。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二型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它能有效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及保持肺泡干燥作用。

肺活量(vc):尽力吸气后我会内所能呼出的最大剂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不补呼气量之和。

时间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段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测定1,2,3S末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用力呼气量)FEV1=83%,FEV2=96%,FEV3=99%。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内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生理无效腔:肺泡无效腔和解剖无效腔的总量,无效腔中的气体未进行气体交换,健康人平卧时,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解剖无效腔。

呼吸膜:肺泡气体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组织结构,称为呼吸膜.由外向内:肺泡液体层,肺泡上皮,基膜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吸气后再用力最快的速度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胸内负压:即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平静呼吸过程中,因其比大气压低,故称为胸内负压,主要由肺回缩力所形成。

肺牵张反射: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反射性呼吸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肺牵张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可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Hb的饱和度: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比。

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力量与重吸收的力量之差。

心房钠尿肽:是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具有强烈的利尿和利尿钠的作用,并能使血管平滑肌舒张血压降低。

另外还可使肾素血管紧张素2和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也受抑制。

生理学笔记讲义知识点总结第七章 呼吸(下)

生理学笔记讲义知识点总结第七章 呼吸(下)

【讲义】第七章呼吸(下)精品课程——生理学【讲义】第七章呼吸(下)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肺泡血液组织O2 →溶解的O2→结合的O2→溶解的O2 →→ O2 CO2 ←溶解的CO2 ←结合的CO2 ←溶解的CO2 ← CO2二。

氧的运输血液中O2 形式:1.5%为物理溶解,98.5%为化学结合。

氧的结合形式: 氧合血红蛋白(HbO2) (hemoglobin)血红蛋白(Hb)结构: 由一个珠蛋白和四个血红素组成。

一个血红素由4 个吡咯环组成,中心为一个Fe2+。

珠蛋白由四条多肽链组成,每条多肽链与1 个血红素相连。

Hb 与氧结合的特征: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受PO2 影响。

2.是氧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

Fe2+与O2 结合后仍为二价铁。

3.1 分子Hb 可结合4 分子O2.1gHb 可结合1.34-1.39ml 的O2.氧容量:100ml 血液中Hb 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15g × 1.34 = 20.1ml(100ml 血液)氧含量:100ml 血液中Hb 实际结合的氧量。

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如15/20 = 75%HbO2 呈鲜红色,去氧Hb(HHb)呈紫蓝色。

HHb 5g/100ml,出现紫绀。

4.Hb 与O2 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 形,与Hb 的变构效应有关。

Hb 两种构型:紧密型(T 型),即去氧Hb.疏松型(R 型),即氧和Hb.Hb 的一个亚单位与O2 结合后,由于变构效应,其他亚单位更易与O2 结合;HbO2 的一个亚单位释放出O2 后,其他亚单位更易释放O2。

因此,Hb 氧离曲线呈S 型。

(三)氧离曲线是表示PO2 与Hb 氧结合量或Hb 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它既表示不同PO2 下O2 与Hb 的分离情况,也表示O2 与Hb 的结合。

特点及功能意义:1.氧离曲线的上段: 60 - 100 mmHg 段特点: 曲线平坦, PO2 的变化对Hb 影响不大。

生理学笔记——第五章呼吸

生理学笔记——第五章呼吸

⼀、呼吸过程 呼吸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外呼吸,包括肺通⽓和肺换⽓;(2)⽓体在⾎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

掌握要点:(1)外呼吸是⼤⽓与肺进⾏⽓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肺⽑细⾎管⾎液进⾏⽓体交换的全过程。

呼吸性细⽀⽓管以上的管腔不进⾏⽓体交换,仅是⽓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传送带。

对肺泡的⽓体交换来说,传送带构成解剖⽆效腔。

⽽呼吸性细⽀⽓管及以下结构则可进⾏⽓体交换,称为呼吸带,是⽓体交换的结构。

呼吸带内不能进⾏⽓体交换的部分则成为肺泡⽆效腔。

正常肺组织内肺泡⽆效腔为零,在病理情况下,可出现较⼤的肺泡⽆效腔,它和解剖⽆效腔⼀起构成⽣理⽆效腔,所以,⽣理⽆效腔随肺泡⽆效腔增⼤⽽增⼤。

(2)内呼吸指的是⾎液与组织细胞间的⽓体交换,⽽细胞内的物质氧化过程也可以认为是内呼吸的⼀部分。

⼆、肺通⽓:⽓体经呼吸道出⼊肺的过程 1.肺通⽓的直接动⼒——肺泡⽓与⼤⽓之间的压⼒差(指混合⽓体压⼒差,⽽不是某种⽓体的分压差)。

肺通⽓的原始动⼒——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时吸⽓是主动的,呼⽓是被动的,即吸⽓动作是由吸⽓肌收缩引起,⽽呼⽓动作则主要是吸⽓肌舒张引起,⽽不是呼⽓肌收缩。

⽤⼒呼吸时,吸⽓和呼⽓都是主动的。

吸⽓肌主要有膈肌和肋间外肌,呼⽓肌主要是肋间内肌。

吸⽓肌收缩可使胸廓容积增⼤,肺内⽓压降低,引起吸⽓过程。

主要由膈肌完成的呼吸运动称腹式呼吸,主要由肋间外肌完成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正常⽣理状况下,呼吸运动是胸式和腹式的混合型式。

2.肺通⽓阻⼒:包括弹性阻⼒和⾮弹性阻⼒,平静呼吸时弹性阻⼒是主要因素。

(1)弹性阻⼒指胸郭和肺的弹性回缩⼒(主要来⾃肺),其⼤⼩常⽤顺应性表⽰,顺应性=1/弹性阻⼒。

肺的顺应性可⽤单位压⼒的变化引起多少容积的改变来表⽰,它与弹性阻⼒、表⾯张⼒成反变关系,顺应性越⼩表⽰肺越不易扩张。

在肺充⾎、肺纤维化时顺应性降低。

肺泡的回缩⼒来⾃肺组织的弹⼒纤维和肺泡的液⼀⽓界⾯形成的表⾯张⼒。

护理呼吸知识点总结归纳

护理呼吸知识点总结归纳

护理呼吸知识点总结归纳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鼻腔和喉部作为呼吸道的入口,主要功能是过滤、暖化和湿润空气,保护呼吸系统。

气管和支气管是将空气输送至肺部的通道,肺部则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同时肺部还能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的表面张力,以防止肺泡萎缩。

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理解呼吸问题的发生和处理至关重要。

2. 正常呼吸的特征正常的呼吸一般是无声、均匀、有规律的。

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2-20次,通常是深浅一致的。

正常呼吸的频率和深浅会因为年龄、性别、体位、情绪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了解正常呼吸的特征,有利于护士识别异常呼吸状态,及时采取措施。

3. 呼吸的生理变化呼吸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都会有所不同。

在正常情况下,深呼吸或浅呼吸是根据身体需要来调节的。

当身体运动时,呼吸通常会加快深化以满足氧气的需求。

而在睡眠时,呼吸则会放缓变得更加规律。

在疾病状态下,如呼吸系统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些生理变化的了解有助于护士评估患者呼吸状态,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

4. 呼吸的影响因素呼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温、海拔、环境、情绪等。

气温的变化会引起鼻腔黏膜的收缩和扩张,影响呼吸频率和深度。

在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减少导致呼吸深度增加。

环境因素如污染物、烟雾等也会影响呼吸健康。

情绪状态的变化也会影响呼吸,如紧张、焦虑会导致呼吸急促。

护士需要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5. 呼吸疾病和异常呼吸系统的疾病和异常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栓塞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还会造成其他系统的紊乱。

护士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便及时识别和处理患者的呼吸问题。

6. 护理呼吸系统的常规护理措施对于呼吸系统的常规护理,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及时清除分泌物、口腔分泌物等。

人体呼吸系统科学笔记摘抄(3篇)

人体呼吸系统科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人体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生命系统之一,主要负责气体的交换,即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

本笔记将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生理过程以及常见疾病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1. 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人体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呼吸道具有清洁、湿润、温暖和过滤气体的作用。

(1)鼻腔: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内衬黏膜,具有加湿、加温和过滤空气的作用。

(2)咽:咽是连接口腔和鼻腔的管道,也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3)喉:喉是呼吸道的上端,内衬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4)气管:气管是连接喉和支气管的管道,具有输送气体的作用。

(5)支气管:支气管是气管的分支,将气体输送到肺部。

2. 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分为左肺和右肺。

肺由肺泡、肺泡管、细支气管和肺血管等组成。

(1)肺泡:肺泡是肺的基本单位,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2)肺泡管:肺泡管是连接肺泡和细支气管的管道。

(3)细支气管:细支气管是肺泡管的分支,将气体输送到肺泡。

(4)肺血管:肺血管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同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

三、呼吸系统的功能1. 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通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2. 气体调节呼吸系统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调节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维持酸碱平衡。

3. 声音产生喉部是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产生声音的功能。

4. 保护作用呼吸道具有清洁、湿润、温暖和过滤空气的作用,保护人体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四、呼吸生理过程1. 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肺内压降低,气体进入肺部。

2. 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松弛,胸腔容积减小,肺内压升高,气体排出体外。

3.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肺泡和血液之间,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呼吸完整版(生理整理笔记)

呼吸完整版(生理整理笔记)

第五章呼吸1.呼吸:指呼吸肌节律性舒缩引起的轮廓扩大与缩小的运动。

成人平静呼吸时呼吸频率12~18次/min。

2.肺通气:①直接动力(大气与肺泡气之间的压力差)②原动力(呼吸肌舒收)呼吸运动:平静呼吸时:吸气运动:膈、肋间外肌收缩(主动)呼气运动:膈、肋间外肌舒张(被动)深呼吸(均为主动):吸气:膈、肋间外肌收缩+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呼气:膈、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腹壁肌收缩肺内压变化:吸气初期,肺内压<大气压,末期,肺内压=大气压呼气初期,肺内压>大气压,末期,肺内压=大气压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平静呼吸时,始终比大气压低,称为胸膜腔负压:(原因)①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腔隙,肺组织始终处于被动扩张状态②肺是弹性组织,有回缩倾向。

即胸内压=肺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的生理意义:①维持肺组织处于扩张状态②促进血液(静脉血)和淋巴回流。

若胸膜受损可引起气胸!3.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增加)(一)弹性阻力:(对吸气是阻力,对呼气是动力)即肺的回缩力由肺泡表面的张力(使肺泡缩小的力。

表面张力占回缩力的2/3。

)和弹性回缩力(肺被扩张得越大,回缩力越大)构成。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令肺泡脆弱的薄膜不会粘连在一起!)其生理意义为①降低肺泡液层表面张力(有利于肺部扩张,使吸气省力)②防止发生肺水肿③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病理意义:可因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而发生肺不张或肺水肿。

4.(潮气量: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增加的吸入量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增加的呼出量;残气量:最大呼气后,肺内仍残留不能呼出的气量。

无效腔气量: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肺泡容积。

)①肺活量:(VC)指最大吸气后作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

②时间肺活量:(FEV又称用力呼气量)指在一次最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计算单位时间内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生理学 第7章 呼吸生理

生理学 第7章 呼吸生理
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它是一种动态指标,不仅反映 肺活量大小,而且反映了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
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补呼气量 肺总容量=肺活量+余气量
肺活量=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时间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并快速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潮气量: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余气量:全力呼气后肺内所留的气量 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用全力呼出的气量。 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用全力吸人的气量
3 . 呼吸运动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 性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4、基本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胸廓的扩大和 缩小→肺容积变化→肺张缩→压力差→呼吸。
总之:当呼气肌收缩时→胸廓扩大→肺随之扩 张→肺容积增大→肺内压下降→并低于大气压→ 空气顺此压力差而进入肺→吸气。
反之,当吸气肌舒张或呼气肌收缩→胸廓缩小 →肺也随之缩小、肺容积减小,肺内压暂时升 高,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便顺此压力差流出肺→ 呼气。
①惯性阻力:是气流在发动、变速、换向时因气流和组织 惯性所产生的阻止运动的因素。平静呼吸很小为0
②粘滞阻力:来自呼吸时组织相对移位所发生的摩擦。
③气道阻力:来自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和气体 分子与气道壁之间的摩擦,是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约 占 80-9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公式:
气道阻力力
推动气体流动的压力大气压与肺内压之差cm
(2)肺泡表面张力形成的回缩力,平表时约占2/3。
5、胸内负压的形成原理。
1 出生后形成
胸膜腔内负压是出生后形成的。胎儿出生后,
胸廓生长的速度比肺快,使胸廓容积大于肺的自然容积,以致胸廓经 常牵引着肺,即便在胸廓因呼气而缩小时,仍使肺处于一定程度的扩 张状态,只是扩张程度小些而已。所以,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出 回缩倾向,胸膜腔内压因而经常为负。如剪开胸廓使之与大气压相

精华整理:呼吸生理学-学习笔记

精华整理:呼吸生理学-学习笔记

呼吸生理学---学习笔记一.呼吸过程分三部分1.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呼吸二.外通气(一)肺通气:肺与外界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1.呼吸道以环状软骨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传导区---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功能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2.肺泡:肺的基本机构和单位。

Ⅰ型细胞:扁平细胞,占95%Ⅱ型细胞:分泌活性细胞,占5%,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活性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混合物。

主要成分是二棕榈卵磷脂。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力的作用肺通气原动力:呼吸运动3.胸膜腔●胸膜腔形成:没有气体,没有液体,潜在的腔隙意义:把胸廓和肺的运动偶联在一起●胸压形成:胸负压和胸膜腔负压意义:维持肺的扩,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5肺通气阻力6.肺通气容思维导图小结:(二)肺换气1.气体交换:肺泡气体交换和组织其他交换●原理:扩散●动力: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表一: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组织分压●换气动力:分压差;●换气方向:分压高分压低●换气结果:2.影响肺泡气体交换的因素●通气血流比正常值:0.84,但存在区域性差异通气血流比区域性差异的生理性调节➢V A/QC减小---局部血液低氧---局部区域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血液被分配到通气良好区域➢V A/QC增大---肺泡中PCO2减小---局部区域支气管收缩减少通气量---通气分布到V A/QC偏低区域➢小结:通气血流比是衡量肺换气功能的指标,但因肺脏各局部的肺泡通气量和血流量的不均性,故临床上更应测量肺部各局部的V A/QC 如:人体直立时,肺上部的V A/QC为3.4,而肺下部的V A/QC为0.64●呼吸膜的面积:60-100m2安静状态时仅有40m2参与气体交换,呼吸膜面积下降,气体交换下降。

如肺气肿,肺不等。

●呼吸膜的厚度《1um呼吸膜厚度增加,通透性降低,气体交换下降。

呼吸系统解剖笔记

呼吸系统解剖笔记

呼吸系统解剖笔记一、呼吸道。

1. 鼻。

- 外鼻:由骨和软骨构成支架,外覆皮肤。

- 鼻腔:- 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又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 鼻前庭:为鼻翼所围成的空间,内面衬以皮肤,生有鼻毛,有滤过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 固有鼻腔:其黏膜按生理功能分为嗅区和呼吸区。

嗅区位于上鼻甲及其相对的鼻中隔黏膜,内含嗅细胞,能感受气味的刺激;呼吸区黏膜富含血管和腺体,对吸入的空气有加温、湿润和净化作用。

-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共四对,分别为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鼻窦开口于鼻腔,可协助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上颌窦是鼻窦中最大的一对,开口于中鼻道半月裂孔。

由于窦口高于窦底,在直立位时不易引流,故上颌窦炎较为常见。

2. 咽。

- 咽是一个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位于第1 - 6颈椎前方,上起自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续于食管。

- 咽以软腭与会厌上缘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 鼻咽:位于鼻腔的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软腭游离缘平面。

在鼻咽侧壁上,有咽鼓管咽口,其与中耳鼓室相通,以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

咽鼓管咽口的后上方有一隆起,称咽鼓管圆枕,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有一凹陷,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 口咽:位于口腔后方,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之间。

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

口咽侧壁有腭扁桃体,由淋巴组织构成,是机体的免疫器官。

腭扁桃体位于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扁桃体窝内。

- 喉咽:位于喉的后方,上起自会厌上缘,下至第6颈椎下缘与食管相续。

喉咽在喉口两侧与梨状隐窝相通,异物常易嵌顿于此。

3. 喉。

- 喉既是呼吸道的一部分,又是发声器官。

- 喉的位置:位于颈前部正中,上借甲状舌骨膜与舌骨相连,下接气管,成人喉的上界约平对第3 - 4颈椎体之间,下界平第6颈椎体下缘。

- 喉的结构:- 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杓状软骨等。

- 甲状软骨: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由两块前缘相互融合的近似四边形的软骨板组成,构成喉的前壁和侧壁。

呼吸生理学笔记总结

呼吸生理学笔记总结

呼吸生理(respiration)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一)原理1.动力(直接:肺内压与大气压差值;原动力:呼吸肌舒缩)1)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呼吸肌舒缩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缩小)i.过程:呼吸肌节律性舒缩引起胸廓的扩大、缩小→肺容积→肺内压→呼吸ii.形式:呼吸肌(胸式呼吸[肋间外肌]、腹式呼吸[膈肌]);用力程度(平静呼吸、用力呼吸)2)肺内压:呼吸运动中,肺内压呈周期性波动。

吸气时肺容积增→肺内压降,低于atm;呼气相反正压人工呼吸(口对口);负压人工呼吸(节律性举臂压背、挤压胸廓)3)胸膜腔负压(密闭的胸膜腔将肺、胸廓两个弹性体耦联在一起)i.肺、胸廓间存在的潜在的密闭的胸膜腔(贴于肺表面的脏层+贴于胸廓表面的壁层,内为10μm薄层浆液)ii.大小:①平静呼吸(吸气末-10~-5mmHg;呼气末-5~-3mmHg);②用力呼吸(假吸-90mmHg;假呼110mmHg)iii.形成:生长发育时,胸廓生长速度比肺快iv.测定:直接、间接(气囊测食管内压)v.作用:①使肺随胸廓运动而舒缩;②抽吸作用,促血、淋巴回流vi.气胸(pneumothorax):外伤导致胸壁破损,胸膜腔与大气直接相通(胸膜腔内压=atm,肺塌陷,不再随着胸廓节律运动)2.阻力1)弹性阻力(R)和顺应性(C)(C=1/R)弹性阻力(elastic resistance):物体对抗外力下形变的力称~顺应性(compliance):弹性体在外力下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i.肺弹性阻力(吸气阻力、呼气动力)a)胶原纤维、弹性纤维(1/3)异常: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吸气困难);肺气肿(呼气困难)b)肺泡表面张力(2/3)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主要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肺泡II型细胞产生。

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节律的形成1.延髓的作用在延髓内与呼吸相关的神经核团主要有背侧呼吸组(DRG)和腹侧呼吸组(VRG)。

DRG的呼吸神经元位于延髓背侧孤束核(NTS)的腹外侧部分;VRG包括包氏复合体、前包氏复合体、旁疑核(NPA)、后疑核(NRA),是自主节律性呼吸的起源部。

2.脑桥和迷走神经将节律变成正常的呼吸节律还需要脑桥的呼吸相关神经核团和迷走神经的传入冲动共同进行调节。

3.自动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起搏细胞学说和神经网络学说。

在新生动物自主呼吸节律中需要一个起搏神经元的启动,但动物长大后,神经网络的活动就成为更主要的节律来源。

4.其他呼吸可以是随意的,因此呼吸节律还受到高位脑(皮质)的控制。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1.肺牵张反射感受器位于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内。

传入纤维是通过迷走神经粗纤维进入延髓。

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时抑制吸气的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肺缩小反射。

平静呼吸时,肺缩小反射不参与人的呼吸调节,仅在病理情况下发挥作用。

2.肺毛细血管旁(J)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J感受器位于肺泡壁毛细血管的组织间隙内,它接受组织间隙膨胀作用的刺激,反射地引起呼吸变浅变快。

(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化学因素包括动脉血或脑脊液中的O2、CO2和H+。

1.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是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反射。

2.中枢化学感受器①PCO2升高可以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②[H+]对呼吸的作用与CO2类似。

③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呼吸抑制,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可以兴奋呼吸中枢。

④PCO2、[H+]和PO2在调节呼吸中的作用是相互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生理学---学习笔记
一.呼吸过程分三部分
1.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
二.外通气
(一)肺通气:肺与外界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1.呼吸道
以环状软骨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鼻,咽,喉
下呼吸道:传导区---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功能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
2.肺泡:肺的基本机构和单位。

Ⅰ型细胞:扁平细胞,占95%
Ⅱ型细胞:分泌活性细胞,占5%,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活性张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混合物。

主要成分是二棕榈卵磷脂。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肺通气原动力:呼吸运动
3.胸膜腔
胸膜腔形成:没有气体,没有液体,潜在的腔隙
意义:把胸廓和肺的运动偶联在一起
胸内压形成:胸内负压和胸膜腔负压
意义:维持肺的扩张,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5肺通气阻力
6.肺通气内容思维导图小结:
(二)肺换气
1.气体交换:肺泡气体交换和组织其他交换原理:扩散
动力: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
表一: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组织分压
换气动力:分压差;
换气方向:分压高分压低
换气结果:
2.影响肺泡气体交换的因素
通气血流比
正常值:0.84,但存在区域性差异
通气血流比区域性差异的生理性调节
?VA/QC减小---局部血液低氧---局部区域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血液被分配到通气良好区域
?VA/QC增大---肺泡中PCO2减小---局部区域支气管收缩减少通气量---通气分布到VA/QC偏低区域
?小结:通气血流比是衡量肺换气功能的指标,但因肺脏各局部的肺泡通气量和血流量的不均性,故临床上更应测量肺部各局部的VA/QC 如:人体直立时,肺上部的VA/QC为3.4,而肺下部的VA/QC为0.64
呼吸膜的面积:60-100m2
安静状态时仅有40m2参与气体交换,呼吸膜面积下降,气体交换下
降。

如肺气肿,肺不张等。

呼吸膜的厚度《1um
呼吸膜厚度增加,通透性降低,气体交换下降。

如:肺水肿,肺纤维
化等。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及内呼吸
1.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气体直接溶解在血浆中。

特点:量小,溶解量与分压成正比
化学结合:气体与血红蛋白等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特点:主要运输形式2.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特点
特点:反应快,可逆,无需酶催化。

反应方向取决于氧分压的高低
3.CO2在血液中的运输以化学结合为主(95%)
四.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指肺扩张或肺缩小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包括肺
扩张和肺萎陷反射。

肺扩张反射
肺扩张---支气管/细支气管牵张感受器兴奋---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呼吸中枢(兴奋吸气切断机制)---传出神经---吸气停止转为呼气
肺萎缩反射
肺缩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牵张感受器兴奋---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呼吸中枢(兴奋吸气)---传出神经----由呼气转入吸气
2.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中枢化学感受器
部位:延髓腹外侧区
适宜刺激:脑脊液和细胞外液中的H+
对缺氧刺激不敏感
外周化学感受器
部位:劲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适宜刺激:PCO2增高,PO2降低,H+增高;都高度敏感。

对O2含量
不敏感。

3.PCO2对呼吸的调节
4.PO2对呼吸的调节
轻度缺氧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传入冲动增加,促使呼吸中枢兴
奋而加强呼吸。

严重缺O2时,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不足以对抗缺O2对呼吸
中枢以对抗却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状态,导致呼吸减弱,甚至
停止。

5.【H+】对呼吸的调节
6.防御反射
咳嗽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喉,气管,支气管粘膜中。

大支气管以上部位对机械刺激比较敏感,二级支气管以下部位对化学刺激比较敏感。

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中上行进入延髓,作用是清理气道。

喷嚏反射是鼻粘膜受刺激引起的防御性反射,传入神经为三叉神经,反射动作与咳嗽类似。

气体主要从鼻腔急速喷出,以清除鼻腔中刺激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