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点对问题

合集下载

二维空间最近点对问题的分治算法伪代码

二维空间最近点对问题的分治算法伪代码

间的最近距离。

常用的解决方式是分治算法。

以下是分治算法的伪代码表示:假设我们的输入是一组点集,我们将它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在每一部分内应用我们的搜索策略,最后将结果合并以得到整个点的最接近对。

```pythonfunction KPPSearch(points, k)if points is empty or k is 1return (points[0], points[0])else if k is 2return min(minDistance(points[left], points[right]), minDistance(points[right], points[middle]))mid = partition(points)closest = minDistance(points[mid], points[left])if k is 3 or closest is greater than 0return (mid, left)elseleftLeft = minDistance(points[left], points[leftLeft])leftRight = minDistance(points[left], points[leftRight])if leftLeft is greater than 0 and leftRight is greater than 0return (leftLeft, leftRight)elsereturn (left, leftRight)function partition(points)pivot = points[0]left = []middle = []right = []for point in points:if point is less than pivot in Euclidean distance:append(point to left)else:append(point to middle)for point in middle:append(point to right)return pivot, left, middle, right```上述伪代码中的主要步骤包括:分治法的核心步骤`partition`函数用于将数据集分为三部分,并且根据选择的"轴"进行划分;然后在每一个部分内,我们会使用这个方法进行搜索。

最接近点对问题实验报告

最接近点对问题实验报告

最接近点对问题一.实验目的:1.理解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各步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2.加深对分治设计方法基本思想的理解,并利用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3.通过本次实验初步掌握将算法转化为计算机上机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编写实现算法:给定n对点,在这n对点中找到距离最短的点对。

2.将输出数据存放到另一个文本文件中,包括结果和具体的运行时间。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三.实验操作:1.最接近点对查找的思想:首先,将所有的点对按照x坐标排序,找到x坐标的中位数,将所有的点对分成三部分,横坐标小于x(S1)、等于x(S2)和大于x(S3)的点对,在求取每部分中的最短距离,利用分治法,一步步地分解为子问题,找到最短距离d。

由于距离最近的两个点可能在不同的区域中,需要进一步判断。

选择S1中的一个点,由于与它相比较的点的距离不可能超过d,故其配对范围为d*2d的矩形,将这个矩形划分为6份2/d*3/d的小矩形,其对角线的长度为5/6d,小于d,故S1中的任意一个点只需和S2中的6个点比较即可,最终确定最短的距离。

2.取中位数:为了减少算法的时间开销,需要将所有的点对进行分组,以中位数为基准,考虑到快速排序的不稳定性,本次排序使用了合并排序。

代码实现:template <class Type>void Merge(Type c[],Type d[],int l,int m,int r){int i = l,j = m + 1,k = l;while((i<=m)&&(j<=r)){if(c[i]<=c[j]) d[k++] = c[i++];else d[k++] = c[j++];}if(i>m) {for(int q=j; q<=r; q++) d[k++] = c[q];}else{for(int q=i; q<=m; q++) d[k++] = c[q];}}template <class Type>void MergeSort(Type a[],Type b[],int left,int right){if(left<right){int i = (left + right)/2;MergeSort(a,b,left,i);MergeSort(a,b,i+1,right);Merge(a,b,left,i,right);//合并到数组aCopy(a,b,left,right);//复制回数组a}}3.数据存入文件:本次对文件的输入没有存入文本文件中,只将输出数据输入到指定的文件夹中,用到了输出流文件。

用分治法解决最近点对问题:python实现

用分治法解决最近点对问题:python实现

⽤分治法解决最近点对问题:python实现 最近点对问题:给定平⾯上n个点,找其中的⼀对点,使得在n个点的所有点对中,该点对的距离最⼩。

需要说明的是理论上最近点对并不⽌⼀对,但是⽆论是寻找全部还是仅寻找其中之⼀,其原理没有区别,仅需略作改造即可。

本⽂提供的算法仅寻找其中⼀对。

解决最近点对问题最简单的⽅法就是穷举法,这样时间复杂度是平⽅级,可以说是最坏的策略。

如果使⽤分治法,其时间复杂度就是线性对数级,这样⼤⼤提⾼了效率。

⾸先⽤分治法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可以参考 /lishuhuakai/article/details/9133961 ,说的很详细,但⼤致思路就是先根据x轴把所有点平分,然后分别在每⼀部分寻找最近点对,最后通过⽐较选⼀个最⼩的。

当然其中最核⼼的地⽅是跨域求距离,原⽂写的很清楚,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以下是代码:from math import sqrtdef nearest_dot(s):len = s.__len__()left = s[0:len/2]right = s[len/2:]mid_x = (left[-1][0]+right[0][0])/2.0if left.__len__() > 2: lmin = nearest_dot(left) #左侧部分最近点对else: lmin = leftif right.__len__() > 2: rmin = nearest_dot(right) #右侧部分最近点对else: rmin = rightif lmin.__len__() >1: dis_l = get_distance(lmin)else: dis_l = float("inf")if rmin.__len__() >1: dis_2 = get_distance(rmin)else: dis_2 = float("inf")d = min(dis_l, dis_2) #最近点对距离mid_min=[]for i in left:if mid_x-i[0]<=d : #如果左侧部分与中间线的距离<=dfor j in right:if abs(i[0]-j[0])<=d and abs(i[1]-j[1])<=d: #如果右侧部分点在i点的(d,2d)之间if get_distance((i,j))<=d: mid_min.append([i,j]) #ij两点的间距若⼩于d则加⼊队列if mid_min:dic=[]for i in mid_min:dic.append({get_distance(i):i})dic.sort(key=lambda x: x.keys())return (dic[0].values())[0]elif dis_l>dis_2:return rminelse:return lmin# 求点对的距离def get_distance(min):return sqrt((min[0][0]-min[1][0])**2 + (min[0][1]-min[1][1])**2)def divide_conquer(s):s.sort(cmp = lambda x,y : cmp(x[0], y[0])) nearest_dots = nearest_dot(s)print nearest_dots测试⼀下,⽐如说要找这些点中最近的⼀对s=[(0,1),(3,2),(4,3),(5,1),(1,2),(2,1),(6,2),(7,2),(8,3),(4,5),(9,0),(6,4)]运⾏⼀下divide_conquer(s),最终打印出[(6, 2), (7, 2)],Bingo。

最近点对算法

最近点对算法

最近点对算法1. 简介最近点对算法(Closest Pair Algorithm)是一种用于找到平面上最近的两个点的算法。

该算法可以在给定一组点的情况下,找到距离最近的两个点,并计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最近点对问题在计算几何学、图像处理、数据挖掘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可以使用最近点对算法来查找距离最近的两个地理位置;在机器视觉中,可以使用该算法来寻找图像中距离最接近的两个特征点。

2. 算法思想最近点对算法采用分治策略,将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并通过递归求解子问题来得到整体解。

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1.将所有点按照横坐标进行排序。

2.将排序后的点集平均划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称为P_left和P_right。

3.分别在P_left和P_right中递归求解最近点对。

4.在左右两部分求得的最近点对中,选择距离更小的那一对作为候选解。

5.在区间[P_left[-1].x, P_right[0].x]内,查找可能的更近点对。

6.比较候选解与新找到的更近点对,选择距离更小的那一对作为最终解。

3. 算法实现3.1 数据结构在实现最近点对算法时,需要定义合适的数据结构来表示点。

常见的表示方法是使用二维数组或类对象。

以下是使用类对象来表示点的示例代码:class Point:def __init__(self, x, y):self.x = xself.y = y3.2 算法步骤3.2.1 排序首先,将所有点按照横坐标进行排序。

可以使用快速排序或归并排序等算法来实现排序功能。

def sort_points(points):# 使用快速排序按照横坐标进行排序# ...3.2.2 分治求解将排序后的点集平均划分为左右两部分,并递归求解最近点对。

def closest_pair(points):n = len(points)# 如果点集中只有两个点,则直接返回这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距离if n == 2:return points, distance(points[0], points[1])# 如果点集中只有三个点,则直接计算出最近点对if n == 3:d1 = distance(points[0], points[1])d2 = distance(points[0], points[2])d3 = distance(points[1], points[2])if d1 <= d2 and d1 <= d3:return [points[0], points[1]], d1elif d2 <= d1 and d2 <= d3:return [points[0], points[2]], d2else:return [points[1], points[2]], d3# 将点集平均划分为左右两部分mid = n // 2P_left = points[:mid]P_right = points[mid:]# 分别在左右两部分递归求解最近点对closest_pair_left = closest_pair(P_left)closest_pair_right = closest_pair(P_right)# 在左右两部分求得的最近点对中,选择距离更小的那一对作为候选解if closest_pair_left[1] < closest_pair_right[1]:min_pair, min_distance = closest_pair_leftelse:min_pair, min_distance = closest_pair_right3.2.3 查找更近点对在区间[P_left[-1].x, P_right[0].x]内,查找可能的更近点对。

最近点对问题

最近点对问题

算法分析与设计最近对问题最近对问题问题描述:在二维平面上的n 个点中,如何快速的找出最近的一对点,就是最近点对问题。

程序设计思想:1.蛮力法求最近对问题:基本思想:分别计算每一对点之间的距离,然后找出距离最小的那一对,为了避免对同一对点计算两次距离,只考虑j i <的那些点对()j i P P ,。

复杂度分析:对于此算法,主要就是算两个点的欧几里得距离。

注意到在求欧几里得距离时,避免了求平方根操作,其原因是:如果被开方的数越小,则它的平方根也越小。

所以复杂度就是求平方,求执行次数为: )()1()(2n O n n n T =-=;即时间复杂度为)(2n O 。

2.分治法求最近对问题:基本思想:用分治法解决最近点对问题,就是将一个问题分解两个子问题,然后递归处理子问题,然后合并。

可能两个点在每个子问题中,也可能两个点分别在两个子问题中,就这两种情况。

则基本过程为:找一条中垂线m (坐位S 集合x 坐标的中位数)把n 个元素分成左右两部分元素,然后分别求得两边的最短距离1d ,2d ,然后取两者中的最小者记为d ,在中线两边分别取d 的距离,记录该距离范围内点的个数,中线左边有L 个元素,右边有R 个元素,分别将两边的点按y 坐标升序排列,在左边集合中每一个点,找右边集合的点,找到与之距离小于d 的点,更新最短距离,直到循环结束,即可求出最短距离。

复杂度分析:应用分治法求解含有n 个点的最近对问题,其时间复杂性可由递推式表示:)()2/(*2)(n f n T n T +=。

由以上分析:合并子问题的解的时间)1()(O n f =。

进而可得分治法求最近对问题的时间复杂度为:)log ()(2n n O n T =。

程序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math.h>#define NUM 1000typedef struct{int x;int y;}N;double distance(N n1,N n2);double minDis(double d1,double d2);double shortestDis(N *data,int length,N *n1 , N *n2); double shortestDis(N *data,int length,N *n1 , N *n2){ int pre,last,middle,median;int i,c1num = 0,c2num = 0,j;N* dataP;N* dataL;N* CP;N* CL;N tn1,tn2;double dis1 ,dis2;// 当只有两个点时,返回最短距离,和点if(length == 2 ){double dis1 = distance(data[0],data[1]);*n1 = data[0];*n2 = data[1];return dis1;}else if(length == 3){// 当只有三个点时,返回最短距离,和点double dis1 = distance(data[0],data[1]);double dis2 = distance(data[1],data[2]);double dis3 = distance(data[0],data[2]);double temp;temp = dis1 < dis2 ? dis1:dis2;temp = temp < dis3 ? temp : dis3;if(temp == dis1){*n1 = data[0];*n2 = data[1];}else if(temp == dis2){*n1 = data[1];*n2 = data[2];}else{*n1 = data[0];*n2 = data[2];}return temp;}middle =length/2;pre = middle;last = length - pre;median = data[middle].x; // 记录中位数dataP = (N*)malloc(sizeof(N)*pre);dataL = (N*)malloc(sizeof(N)*last);CP = (N*)malloc(sizeof(N)*pre);CL = (N*)malloc(sizeof(N)*last);for( i = 0;i < pre ;i++)dataP[i] = data[i];for( i = 0; i< last;i++)dataL[i] = data[i+pre];dis1 = shortestDis(dataP , pre , n1 , n2);dis2 = shortestDis(dataL , last , &tn1 , &tn2);if(dis1 > dis2){*n1 = tn1;*n2 = tn2;}dis1 = minDis(dis1,dis2);for( i = 0; i < pre ; i++)if(dataP[i].x - median < dis1){CP[c1num++] = dataP[i];} // 将在中位数之前的区域中与中位数距离小于最短距离的点放到CP 中for( i = 0; i < last ; i++)if(median - dataL[i].x < dis1){CL[c2num++] = dataL[i];}// 将在中位数之后的区域中与中位数距离小于最短距离的点放到CL 中for(i = 0; i< c1num;i++){for( j =0; j < c2num ; j++){double temp = distance(CP[i],CL[j]);if(temp < dis1){dis1 = temp;*n1 = CP[i];*n2 = CL[j];}}}//依次计算中位数两旁的区域中,每一个点与另外一个区域中的距离,并且记录最短距离return dis1;}double distance(N n1,N n2){return sqrt((n1.x -n2.x)*(n1.x -n2.x) + (n1.y - n2.y)*(n1.y - n2.y));}double minDis(double d1,double d2){double d = d1 < d2 ? d1 : d2;return d;}// 分治法排序void MergeSort(N q[],int num,int mode){int i,nump,numl;N* qPre;N* qLast;if(num == 1 )return;if(num%2&&num != 2){numl = num/2;nump = num/2;nump++;}else{numl = num/2;nump = num/2;}qPre = (N*)malloc(sizeof(N)*nump);qLast = (N*)malloc(sizeof(N)*numl);for(i = 0;i < nump;i++)qPre[i] = q[i];for(i = 0;i<numl;i++)qLast[i] = q[nump+i];MergeSort(qPre,nump,mode);MergeSort(qLast,numl,mode);Merge(qPre,qLast,q,nump,numl,mode);}void Merge(N *pre,N *last,N *total,int nump,int numl,int mode){ int i = 0,j = 0,k = 0;while( i< nump && j< numl ){if(mode == 0){if(pre[i].x > last[j].x ){total[k++] = pre[i++];}else{total[k++] = last[j++];}}else{if(pre[i].y > last[j].y ){total[k++] = pre[i++];}else{total[k++] = last[j++];}}}if(i == nump){for(i = j; i < numl; i++)total[k++] = last[i];}else{for(j = i; j < nump; j++)total[k++] = pre[j];}}void computeShortestDistance(N* data , int num ,int result[4]){FILE *fo;int i,j,l = 0;int *datax,*datay;double dis = 666666,temp;datax = (int*)malloc(sizeof(int)*1000);datay = (int*)malloc(sizeof(int)*1000);for(i =0; i<num ;i++){datax[i] = data[i].x;datay[i] = data[i].y;}for(i = 0;i<num;i++){for(j = i+1;j<num;j++)if((temp = (datax[i] - datax[j])*(datax[i] - datax[j]) + (datay[i] - datay[j])*(datay[i] - datay[j])) < dis){dis = temp;result[0] = datax[i];result[1] = datay[i];result[2] = datax[j];result[3] = datay[j];}}printf("\n蛮力法:\n");printf("shortest dis: %f",sqrt(dis));}void generateDots(int number){FILE *fo;int i,n1,n2;if(!(fo = fopen("data.txt","w"))){printf("open file fail");exit(1);}for(i = 0;i< number;i++){srand((i*i));n1 =rand()%8000;srand(time(NULL)*i*i);n2 = rand()%6000;if(i%2)fprintf(fo,"%d %d\n",n1,n2);elsefprintf(fo,"%d %d\n",n2,n1);}fclose(fo);}int main(){ FILE* fo;N* data;int i;N n1,n2;double dis;int re[4];// 生成数据generateDots(NUM);data = (N*)malloc(sizeof(N)*1000);if(!(fo = fopen("data.txt","r"))){printf("open file fail");exit(1);}for(i = 0;i < NUM;i++){fscanf(fo,"%d %d",&data[i].x,&data[i].y);}fclose(fo);// 合并排序,排好序的数据放置到data 中。

平面最近点对问题(分治)

平面最近点对问题(分治)

平⾯最近点对问题(分治)平⾯最近点对问题是指:在给出的同⼀个平⾯内的所有点的坐标,然后找出这些点中最近的两个点的距离.⽅法1:穷举1)算法描述:已知集合S中有n个点,⼀共可以组成n(n-1)/2对点对,蛮⼒法就是对这n(n-1)/2对点对逐对进⾏距离计算,通过循环求得点集中的最近点对2)算法时间复杂度:算法⼀共要执⾏ n(n-1)/2次循环,因此算法复杂度为O(n2)代码实现:利⽤两个for循环可实现所有点的配对,每次配对算出距离然后更新最短距离.for (i=0 ; i < n ;i ++){for(j= i+1 ; j<n ;j ++){点i与点j的配对}}⽅法2:分治1) 把它分成两个或多个更⼩的问题;2) 分别解决每个⼩问题;3) 把各⼩问题的解答组合起来,即可得到原问题的解答。

⼩问题通常与原问题相似,可以递归地使⽤分⽽治之策略来解决。

在这⾥介绍⼀种时间复杂度为O(nlognlogn)的算法。

其实,这⾥⽤到了分治的思想。

将所给平⾯上n个点的集合S分成两个⼦集S1和S2,每个⼦集中约有n/2个点。

然后在每个⼦集中递归地求最接近的点对。

在这⾥,⼀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分治法中的合并步骤,即由S1和S2的最接近点对,如何求得原集合S中的最接近点对。

如果这两个点分别在S1和S2中,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为了使问题变得简单,⾸先考虑⼀维的情形。

此时,S中的n个点退化为x轴上的n个实数x1,x2,...,xn。

最接近点对即为这n个实数中相差最⼩的两个实数。

显然可以先将点排好序,然后线性扫描就可以了。

但我们为了便于推⼴到⼆维的情形,尝试⽤分治法解决这个问题。

假设我们⽤m点将S分为S1和S2两个集合,这样⼀来,对于所有的p(S1中的点)和q(S2中的点),有p<q。

递归地在S1和S2上找出其最接近点对{p1,p2}和{q1,q2},并设 d = min{ |p1-p2| , |q1-q2| } 由此易知,S中最接近点对或者是{p1,p2},或者是{q1,q2},或者是某个{q3,p3},如下图所⽰。

平面最近点对问题

平面最近点对问题

平⾯最近点对问题平⾯最近点对问题正如其名,给定平⾯上的n个点,找出其中的⼀对点,使得这对点的距离在所有点对中最⼩。

⾸先显⽽易见地我们可以得到这个问题的O(n^2)算法,枚举所有点对即可。

但是很显然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有很多点对显然不是最优的,那么我们可以想到⼀种剪枝⽅法,就是将只对x坐标差值⼩于当前已知最⼩值的点对进⾏判断(否则必然不是最优解),从⽽减少判断量。

我们考虑使⽤分治来实现这种剪枝,先将平⾯上的点分为两部分,分治求出两部分内部的最近点对距离。

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枚举两个集合之间的点对,并与两部分内部的最近点对距离⽐较来得到最近点对距离。

这⾥我们是不需要枚举所有点对的,因为我们已经得到了⼀个两部分各⾃内部最⼩的点对距离,因⽽我们可以结合上⾯的根据x坐标的剪枝⽅法,只枚举分别属于两部分的x坐标差⼩于已知最⼩距离的点对。

这样做的复杂度近似于O(n\log^2n),⾄于怎么得到的……我也不知道。

_(:зゝ∠)_例题:1. Vijos 1012 清帝之惑之雍正链接:2. 平⾯最近点对(加强版)链接:另外附上模板:注意,本模板保留六位⼩数,不能直接⽤于提交上⾯的例题,若要提交请修改输出精度。

1 #include <iostream>2 #include <cstdlib>3 #include <cstdio>4 #include <cstring>5 #include <string>6 #include <sstream>7 #include <cctype>8 #include <cmath>9 #include <algorithm>10#define THE_BEST_PONY "Rainbow Dash"1112using namespace std;13const int maxn=220000,INF=~0u>>1;1415struct Point{16double x,y;17bool operator < (const Point &a) const {18if(x<a.x) return true;19if(x>a.x) return false;20return y<a.y;21 }22 }p[maxn];2324int n;25double ans;2627double DisP(int a,int b){28return sqrt((p[a].x-p[b].x)*(p[a].x-p[b].x)+(p[a].y-p[b].y)*(p[a].y-p[b].y));29 }3031double GetAns(int l,int r){32int mid=(l+r)>>1;33if(l==r) return INF;34if(l==r-1) return DisP(l,r);35double len=min(GetAns(l,mid),GetAns(mid+1,r));36for(int i=mid;i>=l;i--){37if(p[i].x+len<p[mid].x) break;38for(int j=mid+1;j<=r;j++){39if(p[mid].x+len<p[j].x) break;40 len=min(len,DisP(i,j));41 }42 }43return len;44 }4546int main(){47 scanf("%d",&n);48for(int i=0;i<n;i++)49 scanf("%lf%lf",&p[i].x,&p[i].y);50 sort(p,p+n);51 ans=GetAns(0,n-1);52 printf("%.6lf",ans);53return0;54 }Processing math: 0%。

最近点对算法

最近点对算法

最近点对算法
最近点对算法是一种计算平面上最近的两个点的算法。

该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计算几何学的研究方向之一。

最近点对问题是指在平面上给定n个点,找出其中距离最近的两个点。

该问题的一个简单暴力解法是对每对点进行距离计算,然后选取距离最小的一对。

但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当n较大时效率较低。

因此,研究者提出了更高效的算法。

其中一种著名的解法是分治法,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该算法的思路是将点集分成两个子集,然后递归地计算每个子集中的最近点对,并找出跨越两个子集的最近点对。

除分治法外,还有其他更优秀的最近点对算法,如随机增量法、基于网格的算法等。

最近点对算法在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机器人技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 1 -。

求两组点之间的最近点对实验总结

求两组点之间的最近点对实验总结

求两组点之间的最近点对实验总结在计算几何学和算法设计中,求两组点之间的最近点对是一个重要且常见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简到繁地探讨这个主题,深入分析求解最近点对的算法,并进行实验总结,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什么是最近点对问题?最近点对问题是指在一个平面上给定n个点,要求在这些点中找到距离最近的两个点。

这个问题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计算机视觉中的物体识别、无人驾驶车辆的障碍物检测等都涉及到最近点对的计算。

设计高效的算法来解决最近点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最近点对的暴力解法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遍历所有点对,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并找到最小值。

这种暴力解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虽然简单易懂,但对于大规模的数据集来说效率较低。

三、分治法解决最近点对问题分治法是解决最近点对问题的常见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点集分成两个子集,分别求解最近点对,然后再找出整个点集的最近点对。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分治、筛选和合并三个步骤。

具体算法流程如下:1. 将点集按照x坐标排序,找到中间线将点集分成左右两个子集。

2. 递归求解左右子集的最近点对。

3. 筛选出距离中线距离小于当前最近距离的点,将它们按照y坐标排序。

4. 在筛选后的点集中,以每个点为中心,向上下各取6个点。

5. 计算这些点之间的距离,更新最近距离。

6. 合并左右子集的结果,得到最终的最近点对。

使用分治法解决最近点对问题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效率较高,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

四、实验总结及个人观点在进行最近点对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分治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算法设计合理、程序实现简单高效。

对于中等规模的数据集,暴力解法也能够得到较好的结果,但对于大规模数据集来说效率明显低于分治法。

我个人认为在解决最近点对问题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分治法,并且可以根据数据规模选择不同的算法来达到更高的效率。

总结来说,求两组点之间的最近点对是一个重要且常见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近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近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近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近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问题分析近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 时间管理困难:近期工作中,大家经常发现自己在工作中时间不够用,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这主要是因为大家没有合理安排时间,没有将任务分解为可操作的小任务,并确定优先级。

同时,大家对自己的日常工作没有进行时间评估,无法准确预估实际需要的时间。

2. 沟通不畅:近期工作中,我们发现沟通不畅成为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主要因素。

存在部门间信息不畅通、协作不够紧密的问题。

无论是会议还是邮件沟通,都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不明确等问题。

3. 工作目标不明确:近期工作中,很多人反映自己不知道所从事的工作的具体目标,缺乏对整体工作的清晰认知。

这导致了大家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没有思考和提出改进的意见。

4. 持续学习不足:近期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在工作之余遗忘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不再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这导致了知识更新速度慢,技能发展停滞不前,影响了个人职业发展和工作表现。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时间管理:建议大家合理评估和分配工作时间,采用时间管理工具进行日程安排,将任务分解为可操作的小任务,确定优先级与截止日期。

并鼓励大家主动学习时间管理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2. 沟通畅通:建议部门间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设立沟通渠道。

可以定期召开部门会议,分享工作经验和问题,并及时通过邮件或即时通讯工具传达紧急信息。

在沟通中,大家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明确性,尽量避免歧义和误解。

3. 清晰目标:建议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并进行及时沟通和确认。

部门领导要及时向团队明确工作目标和预期成果,以提高员工对工作的参与度和归属感。

员工们也要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与团队协商确定目标,达成共识。

4. 持续学习:建议大家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课程,跟进行业发展和趋势。

我们鼓励大家建立个人学习计划,设立学习目标,并与团队成员分享学习成果和心得。

【精品】最近点对问题

【精品】最近点对问题

【精品】最近点对问题点对问题是计算机科学中常见的算法问题,也称为最近点对问题。

其目标是在给定一组点的集合中找到最近的两个点。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将使用分治法来解决最近点对问题。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点集按照x坐标进行排序,并将其分成两个子集。

然后,我们对每个子集递归地应用算法,直到子集中只有一个或两个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出最近的点对。

然而,当子集中有超过两个点时,我们需要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

我们选择一个中间点,将点集分成两个子集,并计算出每个子集中的最近点对。

然后,我们需要考虑横跨两个子集的点对。

我们使用一个辅助函数来计算两个子集中的最近点对,并返回最小距离。

在计算最近点对时,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子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两个子集中的最近点对。

其次,我们需要找到横跨两个子集的最近点对。

为了找到两个子集中的最近点对,我们可以使用递归地应用相同的算法。

我们将两个子集分别按照y坐标进行排序,并计算出每个子集中的最近点对。

然后,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子集之间的点对。

我们将点集中的点按照y坐标进行排序,并找到一个以中间点为中心,距离中间点小于最小距离的点集。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循环来比较这些点对,并计算出最小距离。

在计算横跨两个子集的最近点对时,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子集之间的点对。

我们将点集中的点按照y坐标进行排序,并找到一个以中间点为中心,距离中间点小于最小距离的点集。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循环来比较这些点对,并计算出最小距离。

最后,我们将上述步骤的结果与之前计算的最小距离进行比较,选择较小的距离作为最终的最近点对。

分治法是解决最近点对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它通过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然后递归地解决这些子问题,最终得到整个问题的解。

在最近点对问题中,我们通过将点集按照x坐标和y坐标进行排序,并使用分治法找到最近点对。

通过使用分治法,我们可以在O(nlogn)的时间复杂度内解决最近点对问题。

这使得它成为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理想选择。

对近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

对近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

对近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对近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在我们最近的工作中,我们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团队成员之间缺乏密切的合作,信息传递不及时和不清晰,导致任务拖延和误解。

2. 时间管理不当:由于没有明确设定优先级和合理规划时间表,导致部分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或质量下降。

3. 缺乏技术支持与培训:某些项目需要特定领域的知识或技能支持,但团队成员缺乏相应专业背景或培训机会。

二、问题分析1. 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在多人协同工作环境中尤为重要。

缺乏沟通可能导致信息断层、任务错漏等后果。

此外,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协同工具来促进实时交流,则更容易出现信息丢失甚至冲突。

2. 时间管理不当:时间是非常珍贵的资源。

如果没有正确处理时间并设立明确目标以及合理安排任务,很容易产生疲惫感以及过度承担的问题。

人们可能会陷入苦恼和紧迫感,这可能导致质量下降和效率低下。

3. 缺乏技术支持与培训:某些项目需要特定的专业知识或领域经验。

如果团队成员缺乏相关背景或培训机会,就会面临无法正确应对挑战的问题。

这不仅会影响个别任务的执行结果,还可能在整体上影响团队绩效。

三、解决方案1. 加强沟通与协作:使用有效的沟通工具(如Slack、Microsoft Teams等)确保实时交流,并设立例行性会议来分享最新信息并澄清疑虑。

此外,建立一个共享文档平台来促进文件共享和版本控制可以减少信息断层问题。

2. 设定明确目标和时间表:每个项目都应有明确目标,并合理安排时间表以达到这些目标。

为了更好地管理时间,请采用经典方法如番茄钟(Pomodoro Technique)或提醒事项等来帮助团队成员掌握自己的时间分配情况。

3. 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机会:确定团队所需专业知识,并寻找途径提供培训机会,例如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内部培训、组织参加研讨会或在线学习平台等。

此外,鼓励团队成员相互分享并互帮互助,在困难时给予支持和指导。

C++实例:最近点对问题

C++实例:最近点对问题
出整个点集最近点对。
void Divide_and_Conquer(const Points& points ,Closest_Pair& closest_pair ,int from ,int to) { if( (tofrom+1) <4 ) { Brute_Force(points ,closest_pair ,from ,to ) ; cout << "
遵循分治方法利用递归求出左子集和右子集的最近点对然后再对两子集之间点对进一步分析比较最后求出整个点集最近点对
通过代码来学习实例,看下面truct Pair { int x ; int y ; } Pair ; //最近点对结构 typedef struct Closest_Pair { Pair pair_a ,pair_b ; double distance ; } Closest_Pair ; //点对结构 typedef struct Points { Pair* p_pair ; int pair_nums ;//点对数目 } Points //蛮力法:分别计算每一对点之间的距离,然后找距离最小的那一对 bool Brute_Force(const Points& points ,Closest_Pair& closest_pair ,int from ,int to) { for(int i=from ;i<=to ;++i) { for(int j=i+1;j<=to ;++j) { double next= Account_Distance_2(points.p_pair[i] ,points.p_pair[j]) ; if(closest_pair.distance > next ) { closest_pair.pair_a = points.p_pair[i] ; closest_pair.pair_b = points.p_pair[j] ; closest_pair.distance = next ; } } } return true ; } //分治法:遵循分治方法,利用递归求出左子集和右子集的最近点对,然后再对两子集之间点对进一步分析比较,最后求

最接近点对问题课件

最接近点对问题课件

能否在线性时间内找到p,q?
能否在线性时间内找到p3,q3
第一步筛选:如果最近点对由S1中的p3和
S2中的q3组成,则p3和q3一定在划分线L 的距离d内。
需要计算P1中的每个点与P2中的每个点的距离?
并不必计算P1中的每个点与P2中的每个点的距离!O(n2)
第二步筛选:考虑P1中任意一点p,它若与

下面来考虑三维的情形。
选取一垂平面l:y=m来作为分割平面。其中m为S中各 点y坐标的中位数。由此将S分割为S1和S2。 递归地在S1和S2上找出其最小距离d1和d2,并设 d=min{d1,d2},S中的最接近点对或者是d,或者是某个 {p,q},其中p∈S1且q∈S2。
能否在线性时间


public static double Cpair1(S,d) //找S中最接近点对的距离d { n=|S|; //S中点的个数 if(n<2) O(n) d=∞; m=S中各点坐标的中位数; 构造S1和S2; //S1={x∈S|x<=m},S2={x∈S|x>m} Cpair1(S1,d1); 2T(n/2) Cpair1(S2,d2); p=max(S1); O(n) q=min(S2); d=min(d1,d2,q-p); return true; O(1) n4 T (n) } 2T (n / 2) O(n) n 4
4、设P1是S1中距垂直分割线l的距离在dm之 内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 P2是S2中距分割线l的距离在dm之内所有 n=|S|; 点组成的集合; O(n) 将P1和P2中点依其y坐标值排序; if (n < 2) return ; 并设X和Y是相应的已排好序的点列; 1、m=S中各点x间坐标的中位数; 5、通过扫描X以及对于X中每个点检查Y中与 构造S1和S2; 其距离在dm之内的所有点(最多6个)可以完成 O(n) 合并; O(n) //S1={p∈S|x(p)<=m}, 当X中的扫描指针逐次向上移动时,Y中的 S2={p∈S|x(p)>m} 扫描指针可在宽为2dm的区间内移动; 2、d1=cpair2(S1); 设dl是按这种扫描方式找到的点对间的最 2T(n/2) 小距离; d2=cpair2(S2); 6、d=min(dm,dl); 常数时间 3、dm=min(d1,d2); return d; 常数时间 }

近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近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近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一、问题分析近期工作中,我们团队面临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组织管理、沟通协调、任务分配以及流程优化等方面。

1. 组织管理不够有效:在项目启动阶段,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责任分配,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同时,领导层对下级团队成员的监管和反馈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

2. 沟通协调不畅:在跨部门合作时,信息传递不及时准确,导致需求变更频繁,并加大了工作压力。

此外,在内部交流中也存在着意见抵触和角色定位模糊等问题。

3. 任务分配失衡:有些同事负担过重,而有些同事则相对较轻。

这使得部分人员承受巨大压力且难以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4. 流程优化亟待改善:当前某些决策流程较为复杂且效率低下。

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并未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生产效能。

二、建议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和达成目标。

1. 提升组织管理效能:1.1 确定明确的目标和责任:在项目启动前,领导层应当设定清晰具体的工作目标,并将其有效地传达给每个团队成员。

同时,根据成员实际情况分配相应的职责。

1.2 建立监管与反馈机制:领导层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来跟踪项目进展,并及时为团队成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

这有助于增强整个团队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把握。

2. 加强沟通协调:2.1 制定准确传达信息流程:明确信息交流渠道和权责。

将部门之间沟通要点纳入例会或报告中,并借助各种技术手段保障消息准确及时地传递到相关人员。

2.2 定期召开跨部门会议:通过召开跨部门会议,促进各部门之间更加紧密合作并就关键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研究。

此举有助于减少需求变更次数和提升工作效率。

3. 优化任务分配:3.1 定期评估员工负载:领导层应对人员的工作负荷进行定期评估,并按照能力、经验以及兴趣进行合理分配,避免某些成员过度承担压力。

3.2 鼓励知识分享与学习:创建内部交流平台,鼓励团队成员相互学习和分享经验。

最接近点对问题算法

最接近点对问题算法

最接近点对问题算法
最接近点对问题是指在平面上给定N个点,找出其中距离最
近的两个点的距离。

可以使用以下算法来解决最接近点对问题:
1. 将所有点按照水平或垂直坐标排序,以便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后续操作。

2. 将所有点分为两个大致相等的集合,分别称为左集合和右集合。

3. 递归地在左集合和右集合中找出最小距离的点对。

4. 取两个集合中最小距离的点对中较小的距离minDistance。

5. 在以水平坐标为准的线段中,确认是否存在两个点,它们的横坐标之差小于minDistance,并计算它们的距离。

6. 在以垂直坐标为准的线段中,确认是否存在两个点,它们的纵坐标之差小于minDistance,并计算它们的距离。

7. 取步骤5和步骤6中距离的最小值,记为delta。

8. 在左集合和右集合中,找出间距水平线的范围内的点,并按照纵坐标排序。

9. 使用二重循环,依次计算两个集合中的相邻点对之间的距离,直到纵坐标的差大于等于delta。

10. 比较得到的距离和minDistance,取较小的值作为最终的最小距离。

以上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为点的数量。

最近点对问题线扫描算法

最近点对问题线扫描算法

最近点对问题线扫描算法
最近点对问题是一种计算几何问题,其目标是寻找在给定点集中距离最近的两个点。

线扫描算法是一种有效的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

具体的线扫描算法过程如下:
1. 排序:首先对给定的点集进行排序,以便按照一定的顺序处理点。

2. 扫描线:然后,从左到右扫描这些点,每次选择一个点作为当前扫描线的端点。

3. 计算距离:对于当前扫描线上的每个点,计算它与未被处理的点的距离。

4. 更新最近点对:如果发现更近的点对,则更新最近点对。

5. 重复步骤:重复步骤2-4,直到所有点都被处理完。

这种算法的关键在于利用线扫描来减少需要处理的点的数量,从而在O(n log n)的时间内找到最近的点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点对问题I.一维问题:一、问题描述和分析最近点对问题的提法是:给定平面上n个点,找其中的一对点,使得在n个点组成的所有点对中,该点对间的距离最小。

严格的讲,最接近点对可能多于1对,为简单起见,只找其中的1对作为问题的解。

简单的说,只要将每一点与其它n-1个点的距离算出,找出达到最小距离的2点即可。

但这样效率太低,故想到分治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将所给的平面上n个点的集合S 分成2个子集S1和S2,每个子集中约有n/2个点。

然后在每个子集中递归的求其最接近的点对。

这里,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分治法中的合并步骤,即由S1和S2的最接近点对,如何求得原集合S中的最接近点对。

如果组成S的最接近点对的2个点都在S1中或都在S2中,则问题很容易解决,但如果这2个点分别在S1和S2中,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下面的基本算法中,将对其作具体分析。

二、基本算法假设用x轴上某个点m将S划分为2个集合S1和S2,使得S1={x∈S|x<=m};S2={x ∈S|x>m}。

因此,对于所有p∈S1和q∈S2有p<q。

递归的在S1和S2上找出其最接近点对{p1,p2}和{q1,q2},并设d=min{|p1-p2|,|q1-q2|}。

由此易知,S中的最接近点对或者是{p1,p2},或者是{q1,q2},或者是某个{p3,q3},其中p3∈S1且q3∈S2。

如下图所示:S1 S2p1 p2 p3 q1 q2 q3图1 一维情形的分治法注意到,如果S的最接近点对是{p3,q3},即|p3-q3|<d,则p3和q3两者与m的距离不超过d,即|p3-m|<d,|q3-m|<d。

也就是说,p3∈(m-d,m],q3∈(m,m+d]。

由于每个长度为d的半闭区间至多包含S1中的一个点,并且m是S1和S2的分割点,因此(m-d,m]中至少包含一个S中的点。

同理,(m,m+d]中也至少包含一个S中的点。

由上图知,若(m-d,m]中有S的点,则此点就是S1中最大点。

同理,若(m,m+d]中有S的点,则此点就是S2中最小点。

因此,用线性时间就可以找到区间(m-d,m]和(m,m+d]中所有点,即p3和q3。

从而用线性时间就可以将S1的解和S2的解合并成为S的解。

其中,为使S1和S2中有个数大致相等的点,选取S中个点坐标的中位数来作分割点m。

具体算法实现见程序。

三、实现环境本程序在VC++环境下实现。

四、测试情况本程序可按屏幕提示进行输入操作,即相应输出如下:输入一维点集的各元素(以-1结束):5 3 96 8 15 26 -1该一维点集中最近点对为(9,8),其距离为1五、源代码#include "iostream.h"#define M 20struct cpair//表示具有最近距离的点对(d1,d2)的距离dist {float dist;float d1,d2;};int input(float s[],int n)//s[]为一维点集,n为s[]中的元素个数{cout<<"输入一维点集的各元素(以-1结束):\n";n=0;cin>>s[n];while(s[n]!=-1){n++;cin>>s[n];}return n;}float max(float s[],int b,int e)//返回s[b]到s[e]中的最大值{float m1=s[b];for(int i=b+1;i<=e;i++) if(m1<s[i]) m1=s[i];return m1;}float min(float s[],int b,int e)//返回s[b]到s[e]中的最小值{float m1=s[b];for(int i=b+1;i<=e;i++) if(m1>s[i]) m1=s[i];return m1;}//返回s[]中的具有最近距离的点对及其距离cpair cpair1(float s[],int n){cpair temp={1000,0,0};//当点集中元素的个数不足2时,返回具有无穷大的dist值(此处设为1000)的temp if(n<2) return temp;float m1=max(s,0,n-1),m2=min(s,0,n-1);float m=(m1+m2)/2;//找出点集中的中位数int j=0,k=0;//将点集中的各元素按与m的大小关系分组float s1[M],s2[M];for(int i=0;i<n;i++){if(s[i]<=m) {s1[j]=s[i];j++;}else {s2[k]=s[i];k++;}}cpair d1=cpair1(s1,j),d2=cpair1(s2,k);//递归float p=max(s1,0,j-1),q=max(s2,0,k-1);//返回s[]中的具有最近距离的点对及其距离if(d1.dist<d2.dist){if((q-p)<d1.dist){temp.dist=(q-p);temp.d1=q;temp.d2=p;return temp;}else return d1;}else{if((q-p)<d2.dist){temp.dist=(q-p);temp.d1=q;temp.d2=p;return temp;}else return d2;}}void main(){int n,m;float s[M];cpair dist;m=input(s,n);dist=cpair1(s,m);cout<<"\n 该一维点集中最近点对为("<<dist.d1<<","<<dist.d2<<"),其距离为"<<dist.dist<<endl;}II.二维问题一、问题描述与分析问题描述与分析见上。

下面仅对最接近点对中的2个点分别在S1和S2中的情形作具体分析。

二、基本算法S 中的点为平面上的点,它们都有两个坐标值x 和y 。

为了将平面上点集S 线形分割为大小大致相等的两个子集S1和S2,选取一垂直线l :x=m 来作为分割直线。

其中m 为S 中各点x 坐标的中位数。

由此将S 分割为S1={p ∈S|x (p )<=m }和S2={p ∈S|x (p )>m }。

从而使S1和S2分别位于直线l 的左侧和右侧,且S=S 1∪S2。

由于m 是S 中各点x 坐标值的中位数,因此S1和S2中的点数大致相等。

递归的在S1和S2上届最接近点对问题,分别得到S1和S2中的最小距离d1和d2。

现设d=min{d1,d2}。

若S 的最接近点对(p ,q )之间的距离小于d ,则p 和q 必分属于S1和S2。

不妨设p ∈S1,q ∈S2。

p 和q 距离直线l 的距离均小于d 。

因此,若用P1和P2分别表示直线l 的左边和右边的宽为d 的两个垂直长条。

则p ∈P1,q ∈P2,如下图所示。

在二维条件下,P1中所有点与P2中所有点构成的点对均为最接近点对的候选者。

由d 的意义可知,P2中任何两个S 中的点的距离都不小于d 。

由此可推出矩阵R 中最多只有6个S 中的点。

由此稀疏性质,对于P1中任一点p ,P2中最多只有6个点与它构成最接近点对的候选者。

因此,在分治法的合并步骤中,最多只需要检查6*n/2=3*n 个候选者。

但并不确切知道要检查哪6个点。

为解决这问题,可以将p 和P2中所有S2的点投影到垂直线l 上。

由于能与p 点一起构成最接近点对候选者的S2中的点一定在d*2d 的矩形中,所以它们在直线l 上的投影点距p 在l 上投影点的距离小于d 。

由上述分析可知,这种投影点最多有6个。

因此,若将P1和P2中所有S 中点按其y 坐标排好序,则对P1中所有点,对排好序的点列作一次扫描,就可以找出所有最接近点对的候选者。

对P1中每一点最多只要检查P2中排好序的相继6个点。

具体算法见程序。

S1S2图2 距直线l 的距离小于d 的所有点三、实现环境本程序在VC++环境下实现。

四、测试情况本程序可按屏幕提示进行输入操作,即相应输出如下:请输入点集中元素的个数:1该n值不存在最近点对,请重新输入!请输入点集中元素的个数:4请依次输入二维点集中的各点:第1个点:2 5第2个点:1 4第3个点:3 3第4个点:5 8该点集中的最近点对为(1,4)和(2,5),它们的距离为1.41421五、源代码#include "iostream.h"#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define M 20struct point{float x,y;//点的x,y坐标int id;//点在数组中的标号};struct pair{point a,b;float dist;//a,b两点间的距离};//若xx为真时,对point型数组x[n]按元素的x坐标排序;否则按其y坐标排序void sort(point x[],int n,bool xx){for(int i=0;i<n;i++){for(int j=i+1;j<n;j++){if(xx==true)//按元素的x坐标排序{if(x[i].x>x[j].x){//x[i]、x[j]互换point t=x[j];x[j]=x[i];x[i]=t;//修改x[i]、x[j]的id值x[i].id=i;x[j].id=j;}}else//按元素的y坐标排序{if(x[i].y>x[j].y){//x[i]、x[j]互换point t=x[j];x[j]=x[i];x[i]=t;//修改x[i]、x[j]的id值x[i].id=i;x[j].id=j;}}}}}//输入二维点集中的各点,记录于数组x[]中void input(point x[],int n){cout<<"请依次输入二维点集中的各点:\n";for(int i=0;i<n;i++){cout<<"第"<<i+1<<"个点:";cin>>x[i].x>>x[i].y;x[i].id=i;}}float dis(point a,point b){return sqrt((a.x-b.x)*(a.x-b.x)+(a.y-b.y)*(a.y-b.y));}pair closestpair(point x[],point y[],point z[],int l,int r){pair t;if(r==l)//1点的情形{t.dist=1000;return t;}if(r-l==1)//2点的情形{t.a=x[l];t.b=x[r];t.dist=dis(x[l],x[r]);return t;}if(r-l==2)//3点的情形{float d1=dis(x[l],x[l+1]),d2=dis(x[l+1],x[r]),d3=dis(x[l],x[r]);if(d1<=d2 && d1<=d3){t.a=x[l];t.b=x[l+1];t.dist=d1;return t;}if(d2<=d3){t.a=x[l+1];t.b=x[r];t.dist=d2;return t;}else{t.a=x[l];t.b=x[r];t.dist=d3;return t;}}//多于3点的情形,用分治法int m=(l+r)/2;int f=l,g=m+1;for(int i=l;i<=r;i++){if(y[i].id>m) z[g++]=y[i];else z[f++]=y[i];}//递归求解pair best=closestpair(x,z,y,l,m);pair right=closestpair(x,z,y,m+1,r);if(right.dist<best.dist) best=right;//将距中位线l=m的距离小于dist且宽度为2*dist的点置于z[]中int k=l;for(i=l;i<=r;i++){if(abs(x[m].x-y[i].x)<best.dist) z[k++]=y[i];}//搜索z[l:k-1]for(i=l;i<k;i++){for(int j=i+1;j<k && z[j].y-z[i].y<best.dist;j++){float dp=dis(z[i],z[j]);if(dp<best.dist){t.a=z[i];t.b=z[j];t.dist=dp;return t;}}}return best;}//寻找最近点对pair cpair2(point x[],int n){int i;pair t;if(n<2) {t.dist=1000;return t;}//当元素个数不足2时,返回具有较大dist值的t sort(x,n,true);//依x坐标排序point y[M];for(i=0;i<n;i++)//将数组x[]中的点复制到数组y[]中y[i]=x[i];sort(y,n,false);//依y坐标排序point z[M];return closestpair(x,y,z,0,n-1);//计算最近点对}void main(){int n;point x[M];pair t;cout<<"请输入点集中元素的个数:";cin>>n;while(n<2){cout<<"该n值不存在最近点对,请重新输入!\n";cout<<"请输入点集中元素的个数:";cin>>n;}cout<<endl;input(x,n);t=cpair2(x,n);cout<<"\n该点集中的最近点对为("<<t.a.x<<","<<t.a.y<<")和("<<t.b.x<<","<<t.b.y<<"),\n 它们的距离为"<<t.dist<<end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