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归化和异化
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作者:姚琦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8年第4期摘要:文化差异是翻译中最难逾越的鸿沟。
翻译不能拘泥于字词的层面,而应该深入到其深层的含义。
与其说翻译是语言文字的翻译,不如说是文化的翻译。
恰当地应用异化和归化策略,能够降低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异化;归化;目的语;源语言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在翻译实践中,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准确度的重要因素。
翻译过程中,将相对陌生的语言文化转化为相对熟悉的语言文化,需要正确运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法。
异化和归化是对立统一的,科学运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法,才能真正起到文化的桥梁作用,才能最大限度消除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异化和归化由于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译者们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研究角度和研究目的的不同,任何翻译都是在一定翻译思想指导下,对作品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文化转向。
异化即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也指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和源语言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的语。
异化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译者倾向于介绍异国风土文化,倾向于发挥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倾向于丰富目的语文化。
归化是要把源语言本土化,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要求译者向读者靠拢,译者要把原作者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转化为读者所熟悉的语言和文化。
归化有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译文,使文章更具趣味性。
二、异化和归化的相互关系英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瓦里在归纳总结各国翻译家的实践经验之后,提出了12条翻译指导原则:必须译出原文文字;必须译出原文意思;必须译得读起来像原作;必须译得读起来像译作;必须反映原作风格;必须反映译作风格;必须译成与原文同时代的作品;必须译成与译者同时代的作品;可以对原文进行增减加工;不可对原文进行增减加工;诗体必须译成散文体;诗体必须译成诗体。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摘要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策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互相补充的翻译方法,译者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本文用实例阐述了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并用互补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翻译归化异化辩证统一引言近年来,国内的外语类学刊发表了不少有关归化和异化的文章,这些文章努力将西方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理论中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讨论运用于翻译理论和实践之中,有的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对意译和直译作出概括,还有的文章运用关联理论来寻求归化和异化的最佳关联点,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拓宽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本文认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对抗性概念,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归化能很好地传达原语寓意和精神,异化能很好地保留原语文化和形象,二者各具特色,各有用途。
本文就英汉翻译中的归化法和异化法进行粗略探讨,旨在说明英汉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译者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种处理方法,根据具体语境把握分寸,灵活运用。
二、归化和异化理论归化和异化是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来的。
归化和异化可以视为意译和直译概念的延伸,是两种相异的翻译策略。
归化论认为翻译应该遵循“何处去”的原则,采取认同目的语文化的策略。
异化论强调“何处来”,认为翻译就是传播陌生的文化,因此在翻译的作品中应有原语文化的风格。
归化追求最大程度的等效,而异化则追求最大程度的等值。
因此,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具有不同的社会语用价值和文化构形特征。
1、归化翻译所谓归化翻译就是改变原文的诸多特征,以读者习惯的思维方式表达原文的内容,让作者向译文读者靠近,意在用流畅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传统的情调”取悦译文读者。
归化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美国交际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他提出了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和其他一些翻译理论。
从语用角度谈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从语用角度谈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作者:武清宇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第12期摘要对于归化和异化2种翻译方法的争论一直伴随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持续着。
从语用角度探讨翻译实践中归化和异化的关系,适度归化可以使译文流畅易懂,更贴近读者;适度异化可以消除2种语言文化之间的某些差异,使读者增加对源语国文化的了解,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关键词语用;翻译;归化;异化中图分类号:G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9)12-0058-02Study of Foreignizing and Domesticating in Transl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Wu QingyuAbstract Foreignizing method and domesticating method, the tw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debated for a long tim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two methods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Appropriate domesticating can make the translation fluent and easy to understand. Appropriate foreignizing can remove the gaps in some turns of express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cultures, so as to increase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methods is dialectical unity.Key words pragmatics;translation;domesticating;foreignizingAuthor’s address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Shangdong 271016目前,国内翻译界对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关系问题争论颇多,许多学者从文学翻译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异化和归化是翻译实践中常用的策略,用来处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
间的文化差异。
异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和表现形式,
不过度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规范。
通过异化策略,译者试图呈现源语言
文化的特点和风格,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独特韵味。
这种策略常见
于翻译文学作品,例如保留原文的地名、人名、习俗等。
但是,过度使用
异化策略可能导致目标语言读者难以理解或感受到源语言文化的真实性。
归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表达方式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
和规范。
通过归化策略,译者试图让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翻译文本,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
这种策略常见于商务翻译、科技翻译等领域,目的是使翻译结果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然而,过度使用归
化策略可能导致原文的独特之处和文化内涵丧失。
在实践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异化和归化策略。
在保证
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应适当考虑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文
化差异对翻译结果的影响。
同时,译者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跨文
化交际能力,以便更好地处理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平衡关系。
文化交流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文化交流翻译的归化与异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文化交流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现象,分析两者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作为沟通的桥梁,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与交流。
因此,如何在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让译文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的两种基本策略,它们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具有不同的特点。
归化策略强调译文应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习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而异化策略则强调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以展现原文的异域风情。
这两种策略在文化交流翻译中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本文首先将对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定义、特点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这两种策略在文化交流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
本文将对归化与异化策略在文化交流翻译中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和文化交流有所启示。
二、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顾名思义,是指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倾向于采用目标语读者所熟悉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使得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
这种翻译策略的核心目的是减少译文中的异质性,使得译文更加流畅、自然,易于被目标语读者接受和理解。
在归化翻译中,翻译者会尽可能地使用目标语中的对等词或表达方式来替代原文中的异域元素,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理解障碍。
这样做的好处是,目标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不会感到过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而是能够顺畅地理解并接受译文所传达的信息。
然而,归化翻译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翻译者过于追求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可能会导致原文中的某些文化特色或异域风情在译文中被淡化或丢失。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译文的文化传播功能,使得原文中的文化价值在译文中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因此,在使用归化翻译策略时,翻译者需要把握好度,既要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又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价值。
论翻译目的论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应用
论翻译目的论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应用
在翻译领域中,归化和异化是两种常用的翻译策略,用于处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结构差异。
归化是指将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调整到目标语言中,使得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异化则是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使得译文更贴近源语言的原貌。
在翻译目的论中,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取决于翻译目的和读者群体。
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译文更容易被目标语言读者理解和接受,那么归化策略可能更为适用。
通过归化,翻译可以将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转化为目标语言读者熟悉的形式,使得译文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例如,将源语言的特定习语或文化隐喻转化为目标语言中相应的习语或文化隐喻,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译文。
然而,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适合使用归化策略。
在某些情况下,翻译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保留源语言的独特风格和文化背景,或是为了满足特定读者群体的需求。
这时,异化策略可能更为合适。
通过异化,翻译可以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使得译文更贴近源语言的原貌。
例如,诗歌、文学作品等文化载体通常需要保留原作的特色和风格,这时候采用异化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美感和情感。
总之,归化和异化是翻译过程中常用的策略。
在实际应用中,翻译者
需要根据翻译目的和读者群体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策略。
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都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和文化素养,以确保译文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源语言的原始意义和风味。
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一、引言归化翻译(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与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是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在1995年所著的《译者的隐身》(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根据韦努蒂的界定,归化翻译是译者为了制造出透明、通顺的译文而将异域文本中的“陌生性”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翻译策略。
而异化翻译是译者为了故意对目的语文化的规范进行冲击而保留原作中一些“陌生性”的翻译策略。
可见,归化翻译主要是遵循目的语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翻译时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将读者立于核心地位,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信息接受心理与接受习惯。
尤金·奈达(E u g e n e A Nida)是推崇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翻译即是交流,这个过程要看人们在听、说、读译文时所获得的是什么。
判断一个译本的效用不宜拘于相应的词汇意义、语法类别和修辞手段的对比,重要的是考察接受者正确理解和欣赏译语文本的程度。
”奈达认为成功的翻译就是要使译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类似的反应。
而归化翻译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避免文化冲突,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异化翻译的前提是:认为文化是有差异的。
主张异化的译者,不仅可以在译文的表达手段上异化,而且会选择对目的语中的外国文学规范提出挑战的外国文本来翻译。
劳伦斯·韦努蒂本人就是异化翻译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
这种翻译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 在风格和其它方面突出原文之“异”。
劳伦斯·韦努蒂公开声言:“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差异。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当前翻译界近年来争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对这两种翻译策略做一对比,并探讨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分析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
我们将对归化和异化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两者在文化翻译中的具体表现。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实际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文化翻译中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两种策略。
我们将总结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价值,强调在跨文化交流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和翻译目的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以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播和交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文化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推动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二、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翻译手段,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以目标语言的文化为归宿,尽量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传统,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归化翻译强调译文的自然流畅,减少源语言文化的陌生感,从而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在归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者会倾向于使用目标语言中的常见表达方式和文化元素,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融入译文所传达的情境。
这种策略注重译文与目标语言文化的融合,旨在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
归化翻译策略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
同时,归化翻译还有助于传播目标语言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过度使用归化翻译策略可能导致源语言文化的某些独特元素丢失,使译文失去原有的文化色彩。
在实施归化翻译策略时,译者需要谨慎处理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确保在保留源语言文化特色的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
这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处理能力,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的有效融合。
归化翻译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翻译手段,有助于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译者在运用这一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源语言文化元素的保留和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实现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的有效融合。
议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议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议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翻译在不同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在议文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常常被用来处理语言及文化之间的差异。
本文将全面探讨议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并提供一些建议,以期对翻译工作者有指导意义。
一、异化策略异化策略,即保留源语言的语言形态、文化特征和习惯用法,对目标语言进行较小程度的调整。
这种策略有助于保留现象学、文化背景或学术观点等议文学特色。
在实践中,翻译者可以采取以下异化策略:1. 保留原文结构与语序:尽可能保持原文的结构和语序,即使在目标语言中可能显得不自然或怪异。
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者的论述思路。
2. 保留专有名词与特定术语:议文学中常涉及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为了确保学术准确性,翻译者应该保留这些专门的名词,避免译语化或替换。
3. 保留习惯表达方式: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习惯,为了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个性,翻译者可以尽量保留习惯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贴切原文。
二、归化策略归化策略,即将源语言的信息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或阅读习惯。
在议文学翻译中,归化策略可以提高读者的可理解性和阅读流畅性。
以下是可采取的归化策略:1. 转换句式与语序: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的转换句式和语序,使译文读起来更自然、通顺。
2. 考虑文化差异:跨文化翻译时,翻译者需注意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对原文中可能引起歧义或不易理解的文化元素进行转化,以保持理解的连贯性。
3. 使用本土化词汇与习语: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环境,使用本土化的词汇和习语,使译文更容易被目标读者接受并理解,增加读者的亲近感。
结论:议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是翻译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方法,它们在平衡原文风格保持和适应目标语言要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翻译工作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策略,确保翻译品质的准确性与可读性。
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
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引言翻译作为连接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桥梁,在全球化这个时代更加突显出其重要性。
翻译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使得受众能够真正理解源语言文本的意义和信息。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归化和异化的策略。
本文主要探讨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探究其哲学思考和存在的意义。
一、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归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言文本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语言习惯等方面的特点,从而使译文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而异化则是指将源语言文本保持其原本的形式和特点,尽可能地保留原汁原味的文化和语言差异。
二、归化与异化的哲学思考归化和异化的存在形式反映了翻译中对文化以及语言本质的不同理解和处理方式。
1、认同和保持差异归化策略体现了一种认同和同化的思维模式。
将源语言文本进行归化调整,旨在使目标语言的受众能够感受到源语言文化气息的相似性,并将其融合到目标文化中去。
从翻译的角度来看,归化能够使得译文更加符合目标文化的行文规范和语言表达规律,使得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译文所传递的信息。
而异化策略则体现了一种保持差异的思维模式。
异化可以使得受众领略到源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语言特色。
从翻译的角度来看,异化能够让译文保留源语言文化中的特点和差异,保持译文的独特性。
同时,异化也能激发受众对文化差异的认知和理解,增进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2、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归化策略更加注重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差异进行消解和忽略。
将源语言文本进行归化调整,认为目标语言的受众不可能理解源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将其消解或者简化,使其更符合目标文化的行文规范和语言表达方式。
而异化策略则更加注重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
源语言文本中的文化差异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展现,并且异化技巧会被广泛运用以使译文保留尽可能多的原汁原味的文化和语言不同。
3、审美偏好和消费导向归化策略也体现了审美偏好和消费导向。
目标文化中的受众,通常认为翻译人应该遵循自己的审美偏好,将源语言文本进行适度的调整,以便更好地表达自我以及获得更好的消费效果。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_异化与归化_郭建中
· 13 ·
( alienation) 与 “ 归 化” ( adaptation) 。 前 者主 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 , 后者则 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 。 就 翻译中涉及的文化转换而言 , 我们可分为以 源语文化为归宿( source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 , or SL culture-oriented) 和以目的语文 化为归宿( target lang uage cult ure oriented , or T L cult ureo riented) 这两种原则和方法 。 Venuti 可 以说是 异化 的代 表人 物 。 他 提出了“ 反翻译” 的概念 。 这种翻译刻意在目 的语的文本中 , 在风格和其他方面突出原文 之“ 异” 。 Venuti 公开 声言 , “ 其 目的 是要发 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 , 以抵御目的语文化 占指导地位的趋势 , 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 文化这两方 面的 差异 ( Venut i 1991) 。 在这 一概念中 , 他提出了一种反对译文通顺的翻 译策略( Neubert 1992 : 2 -4) , 即译文故意弄 得不通顺 。 有些译者也对读者毫不妥协 , 要求 读者接受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 Brewer 1988) 。 Nida 可以说 是归化的 代表人物 。 他提 出了“ 最切近的自然对等” 的概念 。 他从社会 和文化的角度出发 , 把译文读者置于首位 , 并 仔细分析 源语信息的意 图 。 Nida 在各种不 同场合 , 重复他的这一观点 , 即“ 译文基本上 应是源语信息 最切近的自然对 等 。 ” 对 Nida 来说 , 动态对等( 或功能对等) 的目的是 , 译文 的表达方式应是完全自然的 , 并尽可能地把 源语行为模式纳入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 。 这 种关于翻译的概念不强调读者为了理解源语 信息 一 定 得 接 受 源 语 文 化 的 模 式 ( Nida 1964a : 159 ) 。 他提 出 了 “ 功 能同 构 ” ( f unctional isomorphs) 的策略作为解决的方法 , 以 求在不同体系中取得相同的效果 。 因此 , 英 语成语“ to g row like mushrooms” 在译成中文 时 , 可用汉语成语 “ 雨后春笋 ” 来表达 ( Nida 1993 : 121) 。 以上两种对翻译中文化因素处理对立的 原则和方法 , 都有各自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观 点辩护 。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作者:孙楠楠来源:《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第22期摘要:长时间以来,翻译界一直把“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看做对立体,对二者的争论一直伴随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持续着,本文从理论与翻译实例两方面来论证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并试图探索“归化”与“异化”使用中度的把握的问题。
一、“归化”与“异化”释义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是在处理文化差异问题上,翻译界有两种对立意见,即归化(domesticating)与异化(foreignizing). 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谈到这两种翻译方法:“就文体和风格而论,也许会有希莱尓马柯区分的两种翻译方法,譬如说,一种尽量欧化,尽可能让外国作家安居不动,引导我国读者走向他们那里,另一种尽量汉化,尽可能让我国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外国作家走向咱们这来”。
所谓归化翻译就是指以目的语为文化归宿的翻译方法,运用目的语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使译文通俗易懂,跟适合于目的语读者,它不考虑原文的目的和形式,而使用读者熟悉的语言和形式来翻译,尽可能地达到原文的功能和意义。
在英美翻译文化中,一直以归化理论为主导,其主要代表是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倡功能对等,强调原文和译文读者反映的对等。
而异化翻译则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尽力再现原文语言和文化特色,以便更好地保留原语文化的异国情调,其目的是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为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以表现外国文本的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
二、“归化”还是“异化”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近年来电影中出现了一些被西方大众所接受的翻译,功夫为Koufu而不是Shadow Boxing,豆腐为tufou, 麻将为majiang等等。
这些词汇采用的都是异化的翻译方法而不是归化法,可见这种异化法翻译的词汇还是为大众所接受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国外旅游,可以更多的收到异域文化的影响。
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_异化与归化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郭建中提要: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这一区分是基于对中国古典名著 红楼梦 的两种英译本在隐喻、明喻和典故等方面翻译的分析上作出的。
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考虑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以及读者对象,以上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价值。
以上的分析也希望有助于调和有关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争论,即 归化 与 异化 之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归化,异化,翻译目的论Abstract:Approaches to cultures involved in translatio n may be divided into tw o methods:SL culture -oriented and T L culture -or iented.T his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r anslations of the figur ative use of language in the t wo English v ersions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novel H onglou M eng .T he analys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 n that both methods may be justified in their own r ight if we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ur pose of translat ion,t he type of texts,the intentio n of the aut hor and the r eadership.Key word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daptation,alienation,skopos theory一最近二十多年来,翻译研究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向。
浅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公关论坛浅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文/王琪摘要:在各个国家联系日趋紧密的今天,翻译对促进各国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在处理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选择哪种翻译方法是由作者意图、读者对象、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实践中使用哪一种方法还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应该根据上下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论文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深入探讨,以期让翻译工作者更深入了解两种重要的翻译理论,为日后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在国与国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国与国文化的交流互鉴。
关键词:归化法;异化法;跨文化交际;源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联系日趋紧密,在当今这个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翻译对实现各民族的融合、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翻译工作已经不再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的传播必须借助语言这个媒介;文化对语言起到了制约的作用,不同地区的文化下,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英语与汉语各自隶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甚至篇章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要完成读者能够理解,又能体会到其中文化特征的英汉跨文化翻译是一项相对来讲比较困难的工作,很多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翻译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研究中一对非常重要的范畴。
熟练掌握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对于开展国际交流、文化输出等大有益处。
一、何为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可以分成两种对立的看法,即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这两种原则和方法。
英汉谚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异化与归化
翻译带来障碍。因此我们在翻译谚语时 , 必须充分了 l 带有宗教色彩的谚语 。 基督教是英 国等西方 国家 的主
解和考虑英汉谚语间的文化差异 , 分析和比较两种谚 I 要宗教之一 , 在英语谚语 中有着不少与基督教相关如 语的异同, 灵活运用处理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一
、
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
《 教学与管理 》
21年 2 2 00 月 0日
.一.
央 汉 语 译l 谚 翻 【 】
文化差 异硇处理 异化与 归化
⑩东华大学外 国语 学院 吴苏苏 曾淑芳
谚语是语言中最 富有 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 , 它蕴 『 I i be hi a m ks Gab m s el s n t s e “ stb t ae r a t pe t d n e a a r. Gm ̄a wy ”( r l m大教堂塔尖高2 0 8英尺 , 从下仰视 , 好 涵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和丰富的民族内涵。 其具体的表 『
G a r oe , o o d ei的文 化词 语 ,如 :如 M n p p ssG d J o 和dvl s s . edv odt h w . 们中 国主 : i o s h ei i go i on dp eT ls o s 而我
要信奉佛教 , 因此 , 许多汉语谚语都和佛教密切相关 , 谚语是各民族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无论 『 是汉谚语还是英语谚语都是反映社会及 自 然界的一 f 常借用庙 、 佛等来作比喻。如 : 平时不烧香 , 临时抱佛 些规律, 而这些规律是不分国界, 具有共性的。 但另一 I 。跑得 了和尚跑不 了庙等。 脚
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了谚语的 内 与表达形式 涵 是一个畜牧业大国, 因而, 英语谚语中的很多谚语都 f
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如何处理
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如何处理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学作品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文学作品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然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给文学作品的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何妥善处理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成为了翻译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文化差异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独特的历史、宗教、价值观、社会习俗等,这些因素都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等观念,在西方文化中可能难以找到直接对应的表达。
同样,西方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基督教文化元素,对于不熟悉基督教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也会有一定的困难。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文化中往往存在差异。
一些词汇在源语文化中可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但在目标语中可能无法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汇。
以“龙”为例,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和力量,是一种备受尊崇的神话形象。
但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通常被视为邪恶和恐怖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与“龙”相关的词汇时,不能简单地直译为“dragon”,而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灵活处理,以避免文化误解。
在处理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时,异化和归化是两种常见的翻译策略。
异化策略强调保留源语文化的特色,尽量向读者传达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
例如,将“功夫”音译为“kung fu”,“风水”音译为“feng shui”,让目标语读者直接接触和了解中国独特的文化词汇。
归化策略则更注重使译文符合目标语文化的表达习惯,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将“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翻译为“一贫如洗”,用目标语中熟悉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源语的意思。
在实际翻译中,翻译工作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策略。
对于一些具有独特文化内涵、不易为目标语读者理解的内容,可以采用异化策略,辅以适当的注释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
谈处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两种方法
谈处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两种方法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两种策略。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译者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种策略,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翻译;异化;归化;策略;文化差异如果我们把语言比作是一块织物的话,文化便是这块织物的部分经线或纬线,它已巧妙地融入语言中。
语言各不相同,文化各有特点。
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不同文化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外显形式。
无论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生存发展,于是在各个民族需要交流的前提下便有了翻译活动。
翻译绝非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甚至也不是语言、专业知识及翻译技巧的简单相加,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因此必然涉及两种不同的文化。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对这些文化因素作何处理呢?尤其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之下,在文化方面人们提倡文化多元化,追求文化平等,交际与文化都具有以人为本的特质,人文关怀在翻译界已经赢得高度的重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适当传达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一个译者而言,不但要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更要了解语言背后两种文化的异同,从而在翻译活动中特别是在文化因素的转换中选择有效的转换手法,促进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
1.文化与语言及翻译过程中文化的传达近几年来在翻译界掀起了文化热潮,认为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还涉及两种文化的转换。
那么到底如何界定文化呢?一般认为,“文化”是指不同的人种、民族、社会成员所特有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一切后天习得的方面。
从共时角度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是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凝结着这一民族世世代代在其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从历时的角度看,文化又处在不间断的进化中,各个民族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产生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吸收,从而使各个民族文化关系处在一种动态变化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译文的准确性和读者的理解。
文化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主要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现象,分析这两种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并探讨如何在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实现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通过深入剖析具体翻译案例,本文希望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二、异化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策略,又称为“外向翻译”或“异语翻译”,是翻译中的一种重要策略。
其核心思想是尽量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以展示源语的独特性和异域风情。
在异化翻译中,译者倾向于让读者去适应源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而不是将源语迁就于目标语的习惯。
异化翻译策略在处理文化因素时,特别注重保持源语文化的异质性。
这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即使某些表达方式在目标语中并不常见或难以理解,译者也会选择保留这些特色,而不是简单地用目标语的惯用表达来替代。
这种策略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让读者有机会接触和认识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然而,异化翻译策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差异,有些源语中的文化因素可能在目标语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
这可能导致读者在阅读译文时感到困惑或不解。
过度的异化也可能导致译文过于生硬和晦涩,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因此,在使用异化翻译策略时,译者需要谨慎权衡。
他们需要在保持源语文化特色的尽量确保译文的可读性和流畅性。
这需要译者具备深厚的双语能力和跨文化理解,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和调整。
异化翻译策略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有助于展示源语的文化独特性和促进文化交流。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一策略,以确保译文的质量和效果。
三、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与异化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它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期待。
浅谈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异化与归化
浅谈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异化与归化
张慧琴;张瑞卿
【期刊名称】《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从两段译文入手,对比其不同的翻译方法,深入分析后得出:面对翻译中存在着的大量文化差异,译者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合理而又恰到好处地使用异化与归化的翻译方法,一篇好的译作往往就是在异化与归化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的体现.【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张慧琴;张瑞卿
【作者单位】华北工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030051;山西大学,外语部,山西,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
【相关文献】
1.从归化、异化的角度看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J], 王依宁
2.英汉谚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异化与归化 [J], 吴苏苏;曾淑芳
3.汉英时政习俗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归化与异化 [J], 李利红
4.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异化与归化 [J], 郭林花
5.归化与异化——处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两种方法 [J], 赵春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St^butions in cⅢdc oils and sourcc mcks丘Dm t11e Son出de C卸_Ip“het998
151李素梅等.低热油、烃源岩中舍氯化舍物分布规律及其地球化学
值得一提的是.图2一图4中作为各自的横坐标比值中的二甲基咔 意叉.地球化学,2fH)2,31(1)
际性及目标语文本的对象~译文读者, “强调最近似的自然对等
物”,即泽语文本应在交际功能上与原语文本实现等值.可以不考虑 原语语言表达形式等蹦素.尽可能保证目标语读者产生与原语读者基 本相同的反应…。归化翻泽法以泽文读者为出发点,使泽文读者更容 易接受译文。例如,下列英语短语的翻译:make a mountain out ofa molehj】】(小题大作),曲l tbe Gordian knol(快刀斩乱麻J.gj】d妞Ⅲy (画蛇添足),puttl蛇c10ck back(开倒车)。又如:①wben you said 岫t whaI he cbieny l解ks is selfI-disciplim,y叽hit me IIail fight∞tIle
特点正好相反,多借助语义搭配反映种种关系。基于以上原因,采取 归化法来处理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某些表达或意象有其必要性。
(2)归化的相对性。在原语向目标语转换过程中.归化在合适 的情况下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是泽者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明白. 这种翻泽方法也是相对的.不是任何地方都需要这种方法,要避免过 度归化.否则会造成文化失真.同时还会出现语言表达失真.甚至失 去交际功能。提倡归化,不是提倡过度归化.而是提倡适度的归化; 反对归化.不是反对适时适度的归化.而是反对无视原作者语言表达
18l玛合甫拉提-吾不力哈斯禾,艾海提·沙力。阿不都艾尼.乙醇 琉酸铵一邻二氟菲体系萃取光度法测定铁的研究Ⅱ1.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6。25(4):15
开它”l。 上面翻译中采取了归化法。以译语中富有文化色彩或内涵的意象
来代替原语中特有的意象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使用了不同的词 语或意象来表达或反映相同或类似的观念或事物~为了准确地再现原 文的精神实质.使泽文生动、流畅、地道,改变原语的用词不仅是必 然的,而且是可能的。同时,我们使用了泽语即汉语中的成语.这种 翻泽方法适应了译语读者的要求,是他们能够更明确地理解译者所传 达的意义。
风格、无视异国文化等因素的过度归化。
2异化翻译法
异化翻译法的倡导者也是其提出者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
蒂。二十世纪后期.韦努蒂在T瑚sla【c—s Invisibility一书中明确提出
并倡导异化翻译法他认为,我们依靠翻译作品来理解原语文化,闲 此我们对这种文化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作品所传达的文化 信息.译者应忠实地传达原文所要表达的信息。他认为.归化翻译方 法存在种种弊端.对异域文化的传播形成障碍,使翻译的文化传播功 能消失.改变了原作者的语言表达风格.并将目标语文化强加给了原
1归化翻译法
归化翻泽法是把原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或意象用目的语中相 应的词语或意象体现出来。由于不同文化风俗爿惯、宗教、历史、地 域的差异.不同语言往往使用不同的意象来表达或反映相同或类似的 观念或事物。从交流功能角度来看,在一种文化中有效的交流方式在 另一种文化中并不一定同佯有效,另外.读者对于译文内容与形式的 理解,在很大程度£都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重要的关系。也就是 说.泽文读者试图根据已有的文化知识来理解泽文的信息,陶此我们 有必要采取归化翻泽法。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是美困著名的翻泽理论 家尤金奈达(Eugen Nida)。奈达提倡归化.注重翻译目的、翻译交
化色彩或内涵的词语来描述原语文化背景下的意象或词语。译文中虽 然使用了不同于汉语常用表达方式的词语或意象来表达或反映某一观 念或事物。但原语中所描写的文化或表达的意思用原语的用词或意象 翻译出来.既能够为译文读者所理解接受,又为译文渎者提供了学习 原语文化和思维的机会,使译文更加准确。
(1)异化的必要性。语言在交际过程中作为载体传播异国文 化,折射出浓厚的文化色彩.闪此翻泽并不是简单地借助字典与语法 知识将一种语言符号的意义移植到另一种语言符号中。德国翻译理论 家Ha|ls J.Vemecr曾说: “翻译不是从一种语言的i;司句到另一种语言 的解码译码.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行为方式:译者将原语文本的信息 在新的、改变了功能、文化、语言的条件下复制.同时尽可能地保留 原语的形式”“。。当今.文化差异与翻译相关性日显突出,异化翻泽 法极大地影响着原语在目标语文化环境中文化的预期功能。因此,异 化在原语向目标语转换过程中有其必要性。
c∞stitu把tIle chief delight of山e ma【emaI part of the spectatorS. 译文:这个很有希望的年轻人就扮成极其讨人喜欢的插着翅膀的
爱神丘比特。 ②unless youtlave柚ace upyo叫sleevc,weaI.edished.
译文:除非你袖中藏有王牌,否则我们是输定了51。 上面翻译中采取了异化法.在泽语中仍然采用原语中具有特有文
walerl00(遇见某人的滑铁卢),撇甜to tbe teeth(武装到牙
齿)。NoaIl’s Ark(诺亚方舟),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犬不 咬人),AllmadSleadtoRonK.(条条道路通罗马)。又如:
①Ⅲs hopcful young pe体∞蝴red into So pleaSing a Cll删嬲to
(2)异化的相对性。异化在翻译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提 倡异化.不是提倡过度的异化。而是提倡相对适度的异化,就是既要 考虑原语表达风格和异国文化因素.也要考虑翻译的交际目的和译文 读者的可接受性。反对不顾泽语表达爿惯、不顾读者的(转19页)
万方数据
4结论
对比吐哈盆地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中的地球化学参数,发现除了 生物标志物参数的差异外,咔唑类化合物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尤其 是l,7一,1,“二甲基咔唑,2,4-陀,3一二甲基咔唑.1≯-,1.4-二甲基咔 唑等参数均有明显差异.如2,4-,2,3_二甲基咔唑比值,沼泽相沉积 环境下该值均小于2.大部分位于1.s左右,而湖相沉积环境下该值均 大于2(表2)。可以看出,不f司类型沉积环境下烃源岩中含氮化合物 的相对分布存在着差异,认识到烃源岩中含氮化合物的分布中沉积环 境所造成的差异性对研究不同地质背景下原油的运移作用具有重要的 意义。
语作者…’,支持异化翻泽的学者认为:翻译应在文化信息的交流中起 到桥梁的作用.让读者理解异国文化.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和语言表 达特别是在涉及民俗、成语、谚语、神活、历史人物或事件、特殊 典籍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时,更要突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性和地域 性。现代英语和汉语中外来语和表达方式的不断增加和改进就是异化 翻译方法的最好体现。例如,下列英语短语的翻译:meet 0lle’s
笔者发现除了沉积环境对其比值的差异性之外,两者均存在着一定的
及其成因Ⅱl地质学报,2006.2(80)
线形关系。
作者简介陈鹤(1984一),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
………………………………………………………… 学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w)9·04·02)
(接22页)141蔡亚岐,揭念芹.对氨基酚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U1.分析 化学U1.2000.28(6)753—755
Ilitrogen compounds in petr01cum duri“g mil即don—De^v3don of migHtion
related geoch帅ical arame忙n『^1In:Rbin J M,England w^,eds’nle Geochem沁ry of Reservoirslcl , Gcological society Special
f5l余萍,高俊杰,张东等.Fc(II)一5一BrPAD^P一徽乳液析相液 一液萃取光度法测定铁的研究卟冶金分析,2∞5.2:3
16l范哲锋.孙树志,温建玲等.聚乙二醇一硫酸铵一邻二氮菲体系萃 取光度法测定铁的研究Ⅱl化学世界,2001,(6):29卜292
f71张振新.邓兄政,宗伟等聚乙二醇一钍试卉】一硫酸钠体系中非有 杌溶刺萃取光度法测定铁Ⅱl光谱实验室,1998.15(5):75—77
唑均可以看做作为纵坐标比值中的甲基咔唑在相应位置甲基化的产
161李素梅,王铁冠,张爱云。等.原油中吭咯美化合物的地球化学
物.如图2中l,7一二甲基咔唑可以看作2一甲基咔唑在8号位甲基化的产
特征及其意叉UI沉积学报,1999,7(2)
物,而l,6-二甲基咔唑可以看作3一甲基咔唑在8号位甲基化的产物,
17l段毅.吴保祥,张辉,等.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1)归化的必要性。由于历史和文化等闪素的影响.不同语言 在表达形式上存有差异.但交际功能可以是一致的.载送的信息可以 是等值的,语青是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确有一 些文化特征是某一文化所独有的,在另一文化中很难找到类似的或是 对应的表达方式,,就英汉两种语言而青,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浏汇有形态变化,常肿替代、省略和变换表达方法避免重复.不 讲究用词的均衡和对偶;汉语则从词、旬到段落在表达上与英语表达
参考文献
lI}Li M。Lafc盯S R,S∞d山n D。Biory M.F鞠c60nadon ofpyrrok
咔唑类化合物的相对分布也存在着差异.图2是2一甲基咔唑,3一甲 基咔唑的比值与l,7一,l'扣二甲基咔唑的比值关系图,较好的反映了 不同沉积环境下烃源岩中咔唑类化合物之间的差异性,沼泽相沉积环
PIlbhcadon,1995,(86)
境下2一甲基咔唑,3一甲基咔唑和l,7一,l,6-二甲基咔唑比值均小于l,而
湖相沉积环境下两者均大于I,这说明不同沉积环境下咔唑类化合物
的分布存在着差异(图3和图他反映了这一点)。除差异性之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