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讲义(3)

合集下载

四年级升五年级奥数综合讲义第3讲-差倍问题

四年级升五年级奥数综合讲义第3讲-差倍问题

第三讲差倍问题一、专题简析:已知两个数的差与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叫做差倍问题。

二、典型例题例1:仓库里存放大米和面粉两种粮食,面粉比大米多3900千克,面粉的千克数比大米的2倍还多100千克。

仓库有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千克?练一练:1、三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做游戏的人数比打球人数的3倍多2人,已知做游戏的比打球的多38人,打球和做游戏的各有多少人?2、学校今年参加科技兴趣小组的人数比去年多41人,今年的人数比去年的3倍少35人。

今年有多少人参加?例2:有大小两个书架,大书架上书的本数是小书架上的4倍。

如果从大书架上取出140本放在小书架上,那么大书架上的书还比小书架上的书多20本。

大、小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1、现有两筐橘子,甲筐橘子是乙筐的5倍,如果从甲筐中取出18千克倒入乙筐,那么甲筐橘子还比乙筐多4千克。

那么两筐橘子原来各有多少千克?2、老猫和小猫去钓鱼,老猫钓的鱼是小猫的3倍。

如果老猫给小猫3条后,小猫还比老猫少2条。

两只猫各钓了多少条?例3:育红小学买了一些足球、排球和篮球,已知足球比排球多7只,排球比篮球多11只,足球的只数是篮球的3倍。

足球、排球和篮球各买了多少只?练一练:1、某服装厂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多生产2800套西服,第一季度比第二季度少生产1200套。

第三季度生产的是第一季度的3倍。

求每季度各生产多少套西服?2、三个小朋友们折纸飞机,小晶比小亮多折12架,小强比小亮少折8架,小晶折的是小强的3倍。

三个人各折纸飞机多少架?例4 :有甲乙两桶色拉油,如果向甲桶中倒入8千克,则两桶色拉油就一样重,如果向乙桶中倒入12千克,乙桶的色拉油就是甲桶的5倍,求甲乙两桶原来各有色拉油多少千克?1、有甲乙两桶水, 如果向甲桶倒入10千克的水, 则两桶水的重量相等; 如果向乙桶中倒入4千克水, 那么乙桶水的重量是甲桶的3倍. 原来甲乙桶各有水多少千克?2、小敏和小文每人都有一些玻璃珠,如果小敏给小文3粒,两人的玻璃珠就一样多;如果小文给小敏1粒,小敏的玻璃珠就是小文的5倍。

四年级奥数讲义-简单逻辑推理附答案

四年级奥数讲义-简单逻辑推理附答案

知识精讲知识点(简单逻辑推理【知识梳理】小文比小林高,小林比小佳高,那我们可以推断,小文一定比小佳长得高,这也是一种推理。

与前面推理题不同的是,这种推理解答时不需要或很少用到计算,而要求我们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通过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合理的结论。

做推理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认真分析,为了找到突破口,有时先假设一个结论是正确的,然后验证它是不是符合所给的一切条件,若没有矛盾,说明推理正确,否则再换个结论来验证。

【例题精讲】【例1】晴晴比珊珊高,珊珊比惠惠高。

她们三人中,谁最高?【试一试】1.青青比林林重,林林比力力重。

他们三人中,谁最轻?谁最重?2.爷爷的年龄比奶奶大,奶奶的年龄比外婆大。

他们三人中,谁最大?谁最小?【例2】桌上有三盘苹果,小猫说:“第一盘比第三盘多3个。

”小狗说:“第三盘比第二盘少5个。

”猜一猜,哪盘苹果最多?哪盘苹果最少?【试一试】1.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的两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 (1)芳芳比阳阳大3岁,(2)宁宁比芳芳小1岁。

芳芳最大,阳阳最小2.有三种水果,请根据动物们的话,猜一猜,哪种水果最重?哪种水果最轻? 小猪:“香蕉比桃重”;小龟:“苹果比香蕉轻”;小鹿:“苹果比桃重。

”香蕉最重,桃最轻【例3】红红、聪聪和颖颖都戴着太阳帽去参加野炊活动,她们戴的帽子一个是红的,一个是黄的,一个是蓝的。

只知道红红没有戴黄帽子。

聪聪既不戴黄帽子,也不戴蓝帽子,请你判断红红、聪聪和颖颖分别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红红:蓝聪聪:红颖颖:黄【试一试】1.爸爸买回3双袜子,其中2双是花袜子,1双是红袜子,爸爸塞了1双花袜子给妹妹,又塞了1双红袜子给哥哥,把剩下的1双袜子藏在自己手中,让兄妹猜是什么颜色的,谁猜对就把袜子给谁。

你们说,谁肯定会猜对?哥哥2.黄颖、李红和马娜都穿着新衣服,她们穿的衣服一个是花的,一个是粉红的,一个是蓝的。

已知黄颖穿的不是花衣服,李红既不穿蓝衣服,又不穿花衣服,她们分别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李红:粉马娜:花【例4】一个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分别涂有红、绿、黄、白、蓝、黑六种颜色,你能根据这个正方体的三种不同的摆法,判断出这个正方体每一种颜色的对面是什么颜色吗?红--蓝绿—-白黄一黑八、、【试一试】1.有一个正方体,每个面上分别写着1, 2, 3, 4, 5, 6,有三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如下图:这个正方体每个数字的对面是什么数?1--52--43--62.有一个正方体,每个面上都画有。

四年级数学奥数讲义+练习-第3讲 简单推理(全国通用版,含答案)

四年级数学奥数讲义+练习-第3讲 简单推理(全国通用版,含答案)

奥数已经成为现在孩子学习的加强工具。

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一种让孩子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法宝,一种可以扩宽孩子思维的奥秘兵器。

老师经常对学生们说,养成好的学习品质,拥有好的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自己重要得多,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

学习奥数更是如此。

奥数题对学生们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你既要注意到思维有广度有深度,在做题时还要加倍小心。

有些题往往是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有些家长往往错误地认为。

只要是标题问题理解了,出点小错不妨。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助长了学生粗心大意之习气。

而在奥数题中,一点小错,往往是致命的。

学生做题出错了,我们应把它做为一个好的教育学生的契机,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不停积累,是知识方面的,要牢记。

是习惯方面的,要改正。

相信久而久之,好的习惯必能养成。

第3讲简单推理一、知识要点解答推理问题,要从许多条件中找出关键条件作为推理的突破口。

推理要有条理地进行,要充分利用已经得出的结论,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

二、精讲精练【例题1】一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等于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饼干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思路导航】根据“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两袋饼干的重量”与“4袋牛肉干的重量=一包巧克力的重量”可推出: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量。

因此,一袋饼干的重量=两袋牛肉干的重量。

练习1:(1)一只菠萝的重量等于4根香蕉的重量,两只梨子的重量等于一只菠萝的重量,一只梨子的重量等于几根香蕉的重量?(2)3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糖的的重量,12袋牛肉干的重量等于3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糖的重量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3)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3只鸡的重量等于4只鸭的重量。

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几只鸭的重量?【答案】(1)2(2)6(3)8【例题2】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

四年级奥数讲义教案库四年级寒假第03讲几何综合教师版

四年级奥数讲义教案库四年级寒假第03讲几何综合教师版

第三讲几何综合【例1】如图,边长为12厘米的白色正方形的中心放了一个阴影正方形,已知空白部分面积为63,那么空白部分的宽为多少厘米?分析:由白色正方形边长和空白部分面积可求出阴影部分面积,从而求出阴影部分边长,接着求出空白部分的宽。

答案:白色正方形的面积为12×12=144平方厘米,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144-63=81平方厘米,所以阴影部分的边长为9厘米,所以空白部分的宽为(12-9)÷2=1.5厘米。

【例2】三个相同的小长方形如图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面积是216平方厘米,那么和它周长相同的正方形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小长方形的长等于宽的两倍。

答案:小长方形的面积为216÷3=72平方厘米,由于72÷2=36,所以小长方形的宽为6厘米,长为12厘米。

所以大长方形的周长为(6+12+12)×2=60厘米,所以和它周长相同的正方形的边长为60÷4=15厘米,要点总结本讲要求掌握平均数的相关概念。

关于权重平均数的计算问题,以两组数的平均数与它们的总平均数之间的关系为内容的相关问题,可转化成倍数问题的平均数问题。

课堂精讲?所以和它周长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5×15=225平方厘米。

拓展训练一块长方形地被分割成4个小长方形,其中三块的面积如图所示,那么第四块的面积应是多少?答案:应为28÷21×18=24。

【例3】在△ABC 中,BD 长是6,DC 长是3,AE 长是4,EC 长是2,那么△ABD 面积是△DEC 面积的多少倍?分析:由BD =6和DC =3可得出△ABD 面积和△ACD 面积的关系,由AE =4和EC =2可得出△DEC 面积和△ACD 面积的关系,由此可求出△ABD 面积与△DEC 面积的关系。

答案:依题意△ABD 面积是△ACD 面积的6÷3=2倍,△ACD 面积是△DEC 面积的(4+2)÷2=3倍。

四年级奥数学习讲义 第33讲 速算与巧算(三) 练习及答案

四年级奥数学习讲义  第33讲 速算与巧算(三)  练习及答案

第33讲速算与巧算(三)一、专题简析:这一周,我们来学习一些比较复杂的用凑整法和分解法等方法进行的乘除的巧算。

这些计算从表面上看似乎不能巧算,而如果把已知数适当分解或转化就可以使计算简便。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计算题我们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特征,通过对已知数适当的分解和变形,找出数据及算式间的联系,灵活地运用相关的运算定律和性质,从而使复杂的计算过程简化。

二、精讲精练:例1:计算236×37×27练习一计算下面各题:132×37×27 315×77×13 6666×6666例2:计算333×334+999×222练习二计算下面各题:9999×2222+3333×3334 37×18+27×42例3:计算20012001×2002-20022002×2001练习三计算下面各题:192192×368-368368×192 19931993×1994-19941994×1993例4:不用笔算,请你指出下面哪个得数大。

163×167 164×166练习四1、不用笔算,比较下面每道题中两个积的大小。

(1)242×248与243×247(2)A=987654321×123456789B=987654322×123456788例5:888…88[1993个8]×999…99[1993个9]的积是多少?练习五1、666…6[2001个6]999…9[2001个9]的积是多少?2、999…9[1988个9]×999…9[1988个9]+1999…9[1988个9]的末尾有多少个0?三、课后作业:46×28+24×63 9990999×3998-59975997×6668353×363-8354×3623、999…9[1992个9]×999…9[1992个9]+1999…9[1992个9]的末尾有多少个0?第33讲速算与巧算(答案)专题简析:这一周,我们来学习一些比较复杂的用凑整法和分解法等方法进行的乘除的巧算。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需要牢背的基本概念1、加法中的巧算:加法交换律: a+b =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巧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相反,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即a-b—c=a-(b+c) a—(b+c) =a-b-c(2)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如:a—b+c=a+c—b(3)加、减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或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里“—”变“+”,“+”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里的符号不变。

如a-(b-c)=a-b+c,a+(b—c)=a+b-c如果两个数的和恰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么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互补数”。

2、乘法中的巧算: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3、除法中的巧算:(1)除法交换律:a÷b÷c=a÷c÷b(2)根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公式:如果a÷b=c 则 (a×n)÷(b×n)=c (a÷n)÷(b÷n)=cn≠0(3)根据“一个数除以两个因数的积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因数”的规律,进行巧算.公式:a÷(b×c)= a÷b÷c(4)根据“一个数除以两个因数的商等于一个数除以第一个因数乘以第二个因数"公式:a÷(b÷c)= a÷b×c(5)除法分配律:(a + b)÷c = a÷c + b÷c a÷c + b÷c=(a + b)÷c4、你知道巧算中有几对好朋友吗?请写出来: 2×5=10 4×25=100 8×125=100016×625=10000 3×37=111 7×11×13=1001 37037×3=10101 5、“头同尾合十”:头×(头+1)×100+尾×尾“尾同头合十":(头×头+尾)×100+尾×尾6、平方差公式: a2-b2=(a+b)×(a—b)7、配对求和,也就是等差数列求和。

【全国通用】小学四年级奥数经典培训讲义——盈亏问题(三)

【全国通用】小学四年级奥数经典培训讲义——盈亏问题(三)

盈亏问题〔三〕姓名1. 为了奖励勤奋学习得奖的学生,教师拿来一些练习本。

如果每人分5本,那么还多23本;如果每人分7本,那么还多7本。

得奖的学生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练习本?2. 大队辅导员请即将入队的同学每3人一排,发现多了20人,他又将这些学生改成5人一排,人数正好不多不少,入队的同学有多少人?3.四〔2〕班同学参加义务劳动,到学校工地上搬砖,如果每人搬24块,那么缺120块;如果每人搬30块,那么缺300块。

那么,四〔2〕班共有多少学生,工地上有多少块砖?4.紧急救援中心要运一批生活用品到地震灾区,如果每辆车装3吨,这批货物就有2吨运不完;如果每辆车再装1吨,装完这批货物还可以装其他物品1吨。

这批货物有多少吨?5.四〔1〕班同学到科技馆参观,收门票费,每人收5元,那么少165元;每人收7元,那么少55元。

四〔1〕班一共有多少人?6. 城南小学组织学生春游,如果每辆车坐45人,那么多10人;如果每辆车多坐5人,又多出一辆车,一共多少辆汽车,有多少名学生去春游?7. 学校给一批入学的学生分配宿舍。

如果每个房间住12人,那么34人没有位置;如果每个房间住14人,那么空出4个房间。

求宿舍有多少间?住宿学生有多少人?8. 四〔1〕班开元旦晚会,买来一些桔子分给学生。

如果每人分5个桔子,还剩余32个;如果每人分8个桔子,还有5个学生分不到桔子。

这批桔子有多少个,四〔1〕班有多少名学生?9. 学校安排学生到会议室听报告,如果每3人坐一条长椅,那么剩下48人没座位;如果每5人坐一条长椅,那么刚好空出2条长椅。

参加会议的学生有多少人?10. 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7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人。

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同学?11. 甲、乙都买了一套一样的信笺盒,甲把每个信封里装1张信纸,结果用完所有信封后还剩50张信纸;乙把每个信封里装3张信纸,结果用完所有信纸后还剩50个信封,问信笺盒里有多少张信纸?多少个信封?12. 春风小学的学生乘汽车到东湖风景区去春游,如果每车坐65人,那么有15人不能乘车。

(北京市)小学四年级寒假奥数班讲义

(北京市)小学四年级寒假奥数班讲义

小学四年级奥数目录第一讲图形的计数(一)第二讲图形的计数(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一)第四讲速算与巧算(二)第五讲和差倍问题第六讲还原问题第七讲年龄问题第八讲盈亏问题第九讲最佳方案第十讲平均数问题第十一讲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第十二讲综合测试第一讲图形的计数(一)一.知识点回顾1.弄清图形中所包含的基本图形,图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2.从各图中所包含基本图形的个数多少出发,依次数出它们的个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3.被分成几个部分的图形,可以先从各部分的基本图形出发,数出所含图形的个数,再求各部分的总和,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正确地解答较复杂的图形个数问题,有助于培养同学们思维的有序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典型例题例1. 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思路导航: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A点出发的不同线段有3条:AB、AC、AD;从B点出发的不同线段有2条:BC、BD;从C点出发的不同线段有1条:CD。

因此,图中共有3+2+1=6条线段。

数线段的规律:线段上有n个点(包括两个端点),n个点把这条线段共分成线段总数为:1+2+3+…+(n-1)。

解:这条线段有4个点,所以线段的总和为1+2+3=6(条)答:图中的线段有6条。

练一练:数出下列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2)例2.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个角。

思路导航:在∠AOB内有三条角分线OC1、OC2、OC3,∠AOB被这三条角分线分成4个基本角,那么∠AOB内总共有多少个角呢?首先有这4个基本角,其次是包含有2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3个(即∠AOC2、∠C1OC3、∠C2OB),然后是包含有3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2个(即∠AOC3、∠C1OB),最后是包含有4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1个(即∠AOB),所以∠AOB内总共有角:4+3+2+1=10(个)数角的规律:数角的方法和数线段的方法类似,图中共有几条射线组成若干个角,角的总个数为1+2+3+…+(n-1)。

第03讲 基本直线型面积公式(学生版)-三升四暑期数学奥数培优讲义

第03讲 基本直线型面积公式(学生版)-三升四暑期数学奥数培优讲义

一、基本直线形面积计算公式(四上)第3讲 基本直线型面积公式 四年级 暑期知识点熟练掌握各种图形面积公式,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最后一定要除以 2.理解每个图形的高是什么,会做高.一、 长方形、正方形1、如下图,有一块长方形田地被分成了五小块,分别栽种了茄子、黄瓜、豆角、莴笋和苦瓜.其中栽种茄子的面积是16平方米,栽种黄瓜的面积是28平方米,栽种豆角的面积是32平方米,栽种莴笋的面积是72平方米,而且左上角栽种茄子的田地恰好是一个正方形.请问:剩下的栽种苦瓜的田地面积是多少?课堂例题方法精讲2、(金帆四年级春季)如图有九个小长方形,其中编号为1,2,3,4,5的5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4,6,8,10平方米,求6号长方形的面积.二、三角形求面积3、如下图所示,两个正方形并排放在一起,大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请问: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4、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6厘米,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1厘米,请问: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5、如图,把两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小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大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请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三、平行四边形6、下图是由两个边长分别为4和7的正方形拼成的,请求出阴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7、如下图所示,两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相互错开3厘米,那么图中阴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8、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大正方形的边长是8,小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9、如图,两个一样的长方形相互错开2厘米拼在一起,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4厘米,请问:图中阴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四、梯形10、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按下图的方式排放,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49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为11厘米,宽为8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11、如图,两个正方形按如图方式放在一起,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厘米,大正方形的面积是49平方厘米.请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12、如图,ABCD是直角梯形,△AEC和△EB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梯形高为20,那么梯形的面积是______(改自2010年4月18日考试真题)13、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15厘米,这条边上的高为6厘米,一条线段将此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两部分,它们的面积相差18平方厘米.请问:其中梯形的上底是多少厘米?1、如图,有一块长方形田地被分成了四小块,分别栽种了冬瓜、西瓜、南瓜、黄瓜,其中冬瓜地的面积是24平方米,西瓜地的面积是36平方米,南瓜地的面积是18平方米,而且左下角西瓜地恰好是一个正方形.请问:剩下的黄瓜地的面积是多少?2、如图,大正方形里有一个小正方形还有一个阴影平行四边形.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那么阴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3、右图是由两个边长分别为4和6的正方形拼成的,请求出阴影三角形的面积. 36 1824随堂练习4、如下图,大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请问:图中的阴影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在下面的三角形中,以AB 为底作高,正确的是__________.课后作业2、如图,大正方形被分成三块区域.左上角的正方形面积为4,右上角的长方形面积为6,那么大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3、下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是64,小正方形的面积是36.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4、下图是边长为8和6的两个正方形拼成的,根据图中所示的线段长度,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_.5、如图,两个正方形并排放在一起,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1平方厘米,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69平方厘米.那么阴影梯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平方厘米.6、(金帆四年级春季)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长10cm,直角三角形BCE的直角边EC长8cm,已知两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比△EFG的面积大10cm2,求CF的长.。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核心素养(三)——《空间与图形》奥数培优讲义(3课时)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核心素养(三)——《空间与图形》奥数培优讲义(3课时)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核心素养(三)——《实践与应用》奥数培优讲义(3课时)第一讲解决问题【一】三个小和尚和一个大和尚吃的包子数相同,照这样计算,3个大和尚和几个小和尚吃的包子数相等?练习1、一次家庭聚会,每个大人与两个小孩用碗的数目相同,那么6个小孩与几个大人用碗的数目相同?2、每张桌子的价钱与4把椅子的价钱相等,8把椅子与几张桌子的价钱相等?【二】一人骑摩托车和一行人同时同地出发,摩托车的速度是行人的6倍,行人每小时走5千米,2小时后两人共走了多少千米?练习1、一个大纸箱和2个小纸箱放的书本同样多,每个小纸箱放20本书,4个大纸箱和2个小纸箱共放了多少本书?2、有200本书分别放在4个大纸箱和2个小纸箱里,1个大纸箱与2个小纸箱放的书本同样多,每个大纸箱装了多少本书?【三】某车间把400个零件分别装在7个塑料箱和6个纸箱里,1个塑料箱与2个纸箱装的玩具同样多,每个塑料箱和纸箱各装多少件玩具?练习1、学校买来150件小礼物分别装在两个纸箱和四个塑料盒里。

如果两个纸箱与一个塑料盒装的小礼物同样多,每个纸箱和每个塑料盒各装多少件小礼物?2、竹苑小学买了5张桌子和3把椅子,共付款360元。

已知每张桌子的价钱是每把椅子的3倍,每张桌子多少元?【四】一桶水连桶重100千克,倒掉一半水后,连桶还有52千克,问:水和桶各重多少千克?练习1、一筐桔子,连筐重45千克,卖掉一半后,连筐还有25千克,问:桔子和筐各重多少千克?2、一箱香蕉,连筐共重26千克,先拿一半送给男同学,再拿剩下的一半送给女同学,余下的香蕉连筐重8千克,这筐香蕉重多少千克?【五】有8桶水,如果从每桶中倒出20千克,那么8桶剩下的水正好和原来6桶水的重量相等,原来每桶有水多少千克?练习1、有4筐苹果,每筐苹果个数相等,如果从每筐中拿出40个,4筐苹果剩下的个数的总和正好和原来2筐苹果的个数相等,原来每筐有多少个?2、在6个纸箱中放着同样多的梨子。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第一部分:数学基础知识1.1 自然数和整数- 自然数是指从1开始的正整数,用符号$N$表示。

- 整数是自然数和其相反数的集合,用符号$Z$表示。

1.2 加法和减法- 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它们的总数。

- 例如:$2 + 3 = 5$。

- 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

- 例如:$5 - 2 = 3$。

1.3 乘法和除法- 乘法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

- 例如:$2 × 3 = 6$。

- 除法是将一个数分割成若干等份,得到它们的商。

- 例如:$6 ÷ 3 = 2$。

第二部分:奥数技巧和练2.1 快速计算- 利用9的乘法法则,可以快速计算一个数乘以9的结果。

- 例如:$4 × 9 = 36$。

- 利用倍数关系,可以快速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 例如:$3 × 4 = 12$。

2.2 算式变换- 利用算式的性质,可以将复杂的算式转化为简单的算式。

- 例如:$(3 + 4) × 5 = 7 × 5 = 35$。

-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的和或差。

- 例如:$8 × 7 = (5 + 3) × 7 = 5 × 7 + 3 × 7 = 35 + 21 = 56$。

2.3 枚举法和猜想法- 枚举法是一种通过列举所有可能情况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 例如: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可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公约数,然后找出其中最大的一个。

- 猜想法是一种根据已有规律猜测答案的方法,然后通过严谨的推理来证明猜想是否正确。

- 例如:猜测一个数是偶数时,它一定能被2整除,然后通过证明偶数定义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第三部分:练题1. 计算:$2 + 3 × 4 - 5 = ?$2. 计算:$7 - (4 × 2 + 1) = ?$3. 快速计算:$6 × 9 = ?$4. 快速计算:$5 × 7 = ?$5. 利用枚举法找出10以内的所有偶数。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3)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3)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3)姓名:
课题
第三讲:归一与归总。
励志言
小朋友们:
知道吗?“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知识反思
归一应用题是已知相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发生同样的变化的应用题。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一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时间所行的路程、单位面积的产量及物品的单价等等)。所以将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应用题。
10制鞋厂原来30名工人10天生产皮鞋1500双,照这样的速度,现在增加了10名工人,要生产9000双皮鞋,需要多少天?
自我评价
与归一应用题对应的是归总应用题,归一应用题是要求出“单一量”,而归总应用题是要求出“总量”。(总路程、总产量、工作总量、物品的总价等等)。所以叫做归总应用题。
解答归一应用题与归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
单一量×份数=总量总量÷单一量=份数总量÷份数=单一量
课前检测
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熟悉上面的知识,记住数量关系的同学,奖励一个标志“※”,别忘记了,累计十个,可以得到老师的一份小礼物。
(二)
弄清题意是重点,关键的字、词、句。暗藏着解题突破口。
训练检测与能力挑战
1、第一机械厂原计划用15名工人3天生产900个零件。生产开始后,又增加一批任务,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要10个人8天完成,那么增加了多少零件?
2、修一条公路,原计划60人用80天完成,现在这批人工作20天后,又增加30人,则剩下的部分再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6、某食堂存有16个人可吃15天的大米,16个人吃了5天后,走了6人。余下的米还可以吃多少天?
课后巩固
7、修一段公路,12人工作45天可以完成,如果要提前9天完成任务,需要增加几人?
8、6台拖拉机2天耕地240亩。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耕地200亩需要几天?

四年级奥数讲义

四年级奥数讲义

第一讲和倍问题知识点:已知两个量的和与这两个量的倍数关系,要我们求这两个量分别是几。

和÷(倍数+1)= 较小数;较小数×倍数= 较大数;和-较小数= 较大数例1:甲、乙两个仓库共存货物960吨,已知甲仓库所存货物是乙仓库的2倍,问甲、乙两个仓库各存货物多少吨?例2:果园里有梨树,苹果树和桃树共1800棵,其中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问三种树各多少棵?例3:学校里的足球只数是排球的3倍,篮球的只数是排球的5倍,足球和篮球共72只,问三种球各多少只?例4:三块钢板共重207千克,第一块的重量是第二块的3倍,第二块的重量是第三块的2倍,第三块钢板重多少千克?例5:某小学购进红粉笔和白粉笔共244盒,购进的白粉笔比红粉笔的7倍少12盒,问购进红粉笔、白粉笔各多少盒?例6:两箱茶叶共重88千克,如果从甲箱取15千克放入乙箱,那么乙箱的重量是甲箱的3倍,问两箱原有茶叶各多少千克?例7:甲水池有水1500升,乙水池有水1200升,每分钟从甲水池流入乙水池25升水,问多少分钟后乙水池的水是甲水池的2倍?自我检测:一.填空。

1、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

妈妈岁,小红岁。

2、生产队养公鸡、母鸡共404只,其中公鸡是母鸡的3倍。

公鸡有只,母鸡有只。

3、小明买语文本和数学本共25本,其中语文本比数学本的2倍多4本,语文练习本买了本,数学练习本买了本。

4、师傅和徒弟一共生产零件190个,师傅生产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少10个。

徒弟生产零件个,师傅生产零件个。

5、A、B两人同时从学校出发相背而行,2小时共行48千米,A的速度是B的2倍,求A的速度是,B的速度是。

6、一块长方形木板,长是宽的2倍,周长是54厘米。

这块长方形木板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7、甲、乙两个冷藏库原来共存肉92吨,从甲库运出28吨后,乙库存肉比甲库的4倍少6吨。

【精品奥数】四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三讲 数的变化规律(二) 人教版(含答案)

【精品奥数】四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三讲  数的变化规律(二)   人教版(含答案)

第三讲 数的变化规律(二)第一部分:趣味数学星期天,牙牙正在做数学报上的走迷宫,可是做着做着就开始遇到难题了,本想算了,可是又不甘心,于是向妈妈请教,“这道题怎么算呀?”牙牙急的直挠头,妈妈来了,看了看题目笑着说:“做题目时要先仔细看题,这是找规律类型的,这道题目是有规律的,你仔细看看就是了:“2×3=6、6+1=7;6×5=30、30+4=34;按照这种规律来算的话,那么方框里的?是多少呢?”牙牙冒起了小灯泡,想了一会儿,又把题目看了一遍,恍然大悟,连忙说是“79,8×9=72、72+7=79。

”听完牙牙的回答,妈妈笑着说:“真棒,那别的类型的题目会吗?例如:3、15、35、63、99、()195;这道题怎么做呀?”牙牙一边看着题目,一边开动着自己的小脑袋瓜子,拼命的想啊,忽然灵光一闪,想了出来:1×3=3、3×5=15、5×7=35、7×9=63、9×11=99、11×13=143、13×15=195;对了,括号里面应该是143,牙牙连忙大声的回答说:“143!”妈妈笑眯眯的点了点头说:“牙牙可真棒呀,这么快就做出来了!”牙牙特有自信的说:“妈妈,这题目也是有规律的,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题目就会很快的做出来的。

”妈妈听完牙牙的话开心的笑了!对于较复杂的按规律填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 对于几列数组成的一组数变化规律的分析,需要我们灵活地思考,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其他知识,一种方法不行,就要及时调整思路,换一种方法再分析;2.对于那些分布在某些图中的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往往与这些数在图形中的特殊位置有关,这是我们解这类题的突破口。

3.对于找到的规律,应该适合这组数中的所有数或这组算式中的所有算式。

乘、除变化规律见下表(m ≠0)1 2 3 7 4 5 6 34 7 8 9 ? 数学小故事——找规律。

四年级学而思奥数讲义

四年级学而思奥数讲义

四年级学而思奥数讲义
目录
1. 引言
2. 第一章: 基本数学运算
3. 第二章: 数字与数的关系
4. 第三章: 分数和小数
5. 第四章: 几何形状
1. 引言
学而思奥数讲义是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数学研究材料。

本讲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奥数中的基础概念和解题技巧,以提升他们在数学领域的能力。

2. 第一章: 基本数学运算
这一章节将介绍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学生将研究如何进行这些运算,并通过练题加深理解。

3. 第二章: 数字与数的关系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研究数字的分类和排序,以及数字之间的关系。

他们将掌握如何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来比较数字,并通过实例练加强掌握。

4. 第三章: 分数和小数
分数和小数是四年级数学中的重要概念。

本章将介绍如何读写分数和小数,并涵盖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换。

学生将通过实例练巩固所学知识。

5. 第四章: 几何形状
在这一章中,学生将探索不同的几何形状,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他们将研究如何计算这些形状的周长和面积,并通过练题应用所学知识。

本文档将作为四年级学生研究学而思奥数的参考资料。

学生可以根据讲义中的例题和练题进行实际操作和巩固知识。

希望这份讲义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并享受数学研究的乐趣。

以上是《四年级学而思奥数讲义》的简要目录和介绍。

祝学生们研究愉快!。

四年级奥数讲义专题三 加减巧算

四年级奥数讲义专题三  加减巧算

专题三加减巧算专题简析: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运用“凑整”的方法,把接近整十、百、千的数看作所接近的数进行简算。

要根据“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多减要加上,少减要再减”的原则进行处理。

可以结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进行凑整,从而达到简算的目的。

例题1计算下面各题。

(1)396+55 (2)427+1008(3)456-298 (4)582-305思路:396+55=400+55-4=451(多加要减去)427+1008=427+1000+8=1435(少加要再加)456-298=456-300+2=158(多减要加上)582-305=582-300-5=277(少减要再减)试一试1:速算。

(1)497+28 (2)750+1002(3)574-397 (4)472―203(5)402+307―297―99 例题2你有好办法迅速计算出结果吗?(1)502+799―298―97(2)9999+999+99+9思路:先把每个数分别看作整千、整百、或整十数进行加减,再把零头数加减。

502+799―298―97=500+2+800-1-300+2-100+3=(500+800-300-100)+(2-1+2+3)=900+69069999+999+99+9=10000+1000+100+10-1-1-1-1=11110-4=11106试一试2:速算。

307+201―398―99 1999+199+19例题3 计算:487+321+113+479 723-251+177872+284-272 537-142-58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和自信心,锻炼青少年的脑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 1 页共2 页思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把相加、减得整数的先算出来。

487+321+113+479 723-251+177=(487+113)+(321+479) =723+177-251=600+700 =900-251=1300 =649872+284-272 537-142-58=872-272+284 =537-(142+58)=600+284 =537-200=884 =337试一试3:速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讲用对应法解题【专题简析】小朋友在解答应用题时,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类题,给定的数量和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是在变化的。

为了使变化的数量看得更清楚,可以把已知条件按照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排列出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找到答案。

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叫对应法。

在用对应法解题时,通常先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等式,并把这些等式按顺序编号,然后认真观察,比较对应关系的变化,以便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例题1】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

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思路导航】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摘录下来进行比较:4千克梨+5千克荔枝=58元(1)6千克梨+5千克荔枝=62元(2)比较(1)和(2)式,发现两式中荔枝的千克数相等,(2)式比(1)式多了6-4=2千克梨,也就是多了62-58=4元,说明1千克梨的价钱为4÷2=2元,那么1千克荔枝的价钱就是(58-2×4)÷5=10元。

练习一1,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

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1,张老师为图书室买书,如果他买6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44元;如果买9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74元。

现在张老师买7本童话书和6本故事书,共需多少元?3,粮店运来一批粮食,4袋大米和5袋面粉共重600千克,2袋大米和3袋面粉共重340千克。

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例题2】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

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多少元?【思路导航】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摘录下来进行比较:3个足球+4个排球=190元(1)6个足球+2个排球=230元(2)我们把(1)、(2)两式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条件相加还是相减,都不可能求出足球和排球的单价,因为这里没有一个相同的条件可减去。

再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把(1)式同时扩大2倍,得到6个足球和8个排球共380元,然后再与(2)式进行比较,发现足球个数相同,而排球多了6个,也就多了380-230=150元,也就是6个排球是150元,一个排球为150÷6=25元,那么一个足球是(190-25×4)÷3=30元。

练习二1,5筐番茄和2筐黄瓜共重330千克,3筐番茄和4筐黄瓜共重310千克。

一筐番茄和一筐黄瓜各重多少千克?2,4本练习本和5枝圆株笔共14元,2本练习本和4枝圆珠笔共10元。

一本练习本和一枝圆珠笔各多少元?3,2件上衣和3条裤子共480元,4件上衣和2条裤子共640地。

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各多少元?【例题3】商店里有一些气球,其中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蓝气球和黄气球共28只,黄气球和红气球共29只。

红气球、蓝气球和黄气球各有多少只?【思路导航】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出下列关系式:红气球的个数+蓝气球的个数=21 (1)蓝气球的个数+黄气球的个数=28 (2)黄气球的个数+红气球的个数=29 (3)我们可将(1)+(2)+(3),即21+28+29=78只,这里包含有2倍红气球的个数、2倍蓝气球的个数和2倍黄气球的个数,由此,可得出三种气球的总只数:78÷2=39只。

然后再根据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可求出黄气球的只数:39-21=18只;同理可求出红气球的个数是39×28=11只,蓝气球的个数是39-29=19只。

练习三1.小明和小红共12岁,小红和小丽共17岁,小丽和小明共13岁。

三人各多少岁?2.新华书店有批书,故事书和连环画共70本,连环画和科技书共82本,科技书和故事书共76本。

三种书各多少本?3.公园开菊花展,白菊花和黄菊花共152盆,黄菊花和红菊花共128盆,红菊花和白菊花共168盆。

三种菊花各几盆?【例题4 】三年级三个班种了一片小树林,其中72棵不是一班种的,75棵不是二班种的,73棵不是三班种的。

三个班各种了多少棵?【思路导航】“72棵不是一班种的”,说明二班和三班共种树72棵;“75棵不是二班种的”,说明一班和三班共种75棵,“73棵不是三班种的”,说明一班和二班共种73棵。

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三个班共种多少棵树:(72+75+73)÷2=110棵。

用110-72=38棵就是一班种的棵数,110-75=35棵就是二班种的棵数,110-73=37棵就是三班种的棵数。

练习四1,百货商店运来三种鞋子,其中37双不是皮鞋,54双不是运动鞋,51双不是布鞋。

三种鞋各运来多少双?2,一个班同学在做作业,班主任问后得知:全班同学都只做完了语文、数学英语作业其中的一种。

有23人没有做完数学作业,有19人没有做完语文作业,有16人没有做完英语作业。

做完三种作业的各多少人?3,学校买四种颜色的气球,其中有93个不是红气球,有95个不是黄气球,有98个不是蓝气球,紫气球有10个。

学校共买了多少个气球?【例题5 】已知13个李子的重量等于2个苹果和1个桃子的重量,而4个李子和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1个桃子的重量。

问多少个李子的重量等于1个桃子的重量?【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列出等式:13李=2苹+1桃(1)4李+1苹=1桃(2)把(2)式代入(1)式得:13李=2苹+4李+1苹即9李=3苹,即3李=1苹(3)把(3)式代入(2)式得:4李+3李=1桃即:7李=1桃练习五1,3个菠萝的重量等于1个梨和1个西瓜的重量,而1个菠萝和3个梨的重量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

问多少个梨的重量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2,2个苹果的重量等于3个橘子和3个荔枝的重量,1个苹果和2个荔枝的重量等于3个橘子的重量。

问3个橘子的重量等于多少个荔枝的重量?3,三个好朋友去文具店买东西,一人买了4枝圆珠笔,一个买了2枝钢笔,还有一个买了1枝钢笔1枝圆珠笔和4枝铅笔,三个人用掉的钱相等。

那么1枝钢笔的价钱相当于几枝铅笔的价钱?第12讲盈亏问题【专题简析】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每人少分,则物品有余(盈);每人多分,则物品不足(亏)。

已知所盈和所亏的数量,求物品数量和人数的应用题叫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的基本解法是:份数=(盈+亏)÷两次分配数的差,物品数可由其中一种分法的份和盈亏数求出。

解答盈亏问题的关键是要求出总差额和两次分配的数量差,然后利用基本公式求出分配者人数,进而求出物品的数量。

【例题1】小明的妈妈买回一篮梨,分给全家。

如果每人分5个,就多出10个;如果每人分6个,就少2个。

小明全家有多少人?这篮梨有多少个?【思路导航】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知:第一种分法:每人分5个,多10个;第二种分法:每人分6个,少2个。

这说明全家人数为:10+2=12人,也就是说:不足的个数+多余的个数=全家的人数这篮梨的个数是:5×12+10=70个;练习一1,幼儿园阿姨把一袋糖分给小朋友们,如果每人分10粒糖,则多了8粒糖;如果每人分11粒糖,则少了16粒糖。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这袋糖有多少粒?2,有一根绳子绕树4圈,余2米;如果绕树5圈,则差6米。

树周长是多少米?绳子长多少米?3,一些同学去划船,如果每条船坐5人,则多出3个位置;如果每条船坐4人,则有3个人没有位置。

一共有多少条船?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例题2】幼儿园买来一些玩具,如果每班分8个玩具,则多出2个玩具;如果每班分10个玩具,则少12个玩具。

幼儿园有几个班?这批玩具有多少个?【思路导航】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知:第一种分法:每班分8个,多2个;第二种分法:每班分10个,少12个。

从上面的条件中,我们可看出:第二种分法比第一种分法每班多分10-8=2个,所以,所需的玩具总个数从多2个变成了少12个,也就是说在多2个的基础上再加12个,才能保证每班分10个;第二种分法所需的玩具个数比第一种多12+2=14个,那是因为每班多分了2个。

根据这一对应关系,即可求出班级的个数为:14÷2=7个,玩具的总个数为8×7+2=58个。

练习二1,小明带了一些钱去买苹果,如果买3千克,则多出2元;如果买6千克,则少了4元。

苹果每千克多少元?小明带了多少钱?2,一个小组去山坡植树,如果每人栽4棵,还剩12棵;如果每人栽8棵,则缺4棵。

这个小组有几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3,一组学生去搬书,如果每人搬2本,还剩下12本;如果每人搬3本,还剩下6本。

这组学生有几人?这批书有几本?【例题3】老师买来一些练习本分给优秀少先队员,如果每人分5本,则多了14本;如果每人分7本,则多了2本。

优秀少先队员有几人?买来多少本练习本?【思路导航】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知:第一种分法:每人5本,多了14本;第二种分法:每人7本,多了2本。

从上面可知第二种分法比第一种分法每人多分了7-5=2本,这样就从原来的多14本变为多2本,两种分配方法的结果相差了14-2=12本,每人多分了2本,多少人会多分了12本呢?根据这一对应关系,可求出优秀少先队员的人数为12÷2=6人,练习本的本数为:5×6+14=44本。

练习三1,把一袋糖分给小朋友们,如果每人分4粒,则多了12粒;如果每人分6粒,则多了2粒。

有小朋友几人?有多少粒糖?2,妈妈买来一些苹果分给全家人,如果每人分6个,则多了12个;如果每人分7个,则多了6个。

全家有几人?妈妈共买回多少个苹果?3,某学校有一些学生住校,每间宿舍住8人,则空出床位24张;如果每间宿舍住10人,则空出床位2张。

学校共有几间宿舍?住宿学生有几人?【例题4】学校派一些学生去搬一批树苗,如果每人搬6棵,则差4棵;如果每人搬8棵,则差18棵。

学生有几人?这批树苗有多少棵?【思路导航】根据题意,我们可知搬树苗的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每人搬6棵,差4棵;第二种方案:每人搬8棵,差18棵。

比较两种方案,每人多搬了8-6=2棵树苗,所需的树苗就从差4棵变为差18棵,结果相差了18-4=14棵,每人多搬了2棵,多少人会多搬了14棵呢?根据这一对应关系,可以求出学生人数为:14÷2=7人,树苗的棵数为:6×7-4=38棵。

练习四1,自然课上,老师发给学生一些树叶。

如果每人分5片叶子,则差3片叶子;如果每人分7片叶子,则差25片树叶。

学生有几人?一共有树叶多少片?2,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数学题,如果每人做6道,则少4道;如果每人做8道,则少16道。

有几个学生?多少道数学题?3,学校排练节目,如果每行排8人,则有一行少2人;如果每行排9人,则有一行少7人。

一共要排几行?一共有多少人?【例题5】三(1)班学生去公园划船,如果每条船坐4人,则少一条船;如果每条船坐6人,则多出4条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