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热力环流

合集下载

3.3大气热力环流+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3.3大气热力环流+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B
C
假设某一理想区域,地表性质均一,且受热均匀。
近地面A空气膨 胀上升,使上空 空气密度增大, 形成高气压。
高压 D
热力环流示意图
B地空气冷却收 缩下沉,使上空 空气密度减小, 形成低气压。
C 低压
近地面空气上升
受 热
后,使近地面空

气密度减小,形

成低气压。
低压 热 A
地面
冷 却 下 沉
上空空气收缩下 沉,使近地面空 气密度增大,形
3000
2000 ①
② ④
1000
A
B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④___,气压 等压面 最低的是___⑤__。 等高面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B_地,空气__上__升;冷
却的是__A___地,空气___下__沉。
(3)A、B、C、D四处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序:
A>B>C>D
(4)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认识自然界中的几种常见的
热力环流 2.能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活、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背景知识
700百帕 800百帕 900百帕 1000百帕
成高气压。
B 冷 高压
小结
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
地面 冷热 不均
空气 垂直 运动
热力环流
同一水平 面上的气 压差异
大气 水平 运动
✓ 垂直方向: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 受冷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3.3 热力环流 课件(共18张PPT)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 热力环流 课件(共18张PPT)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C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 汽易凝 结成雨
B. 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 易凝结成雨
C. 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 凝结成雨
D. 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 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理想下垫面,受热均匀,同样高度的各点气压相同。
【合作探究】
● 45900
● 490 ● 5010
● 45900
● 1000 ● 10120
● 10100
● 1000 ● 10120
尝试画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
【自主探究】
A ● 490
B ●520
气压: C、D、B、A
C ●1020
D ●1000
必修Ⅰ第三章 第三节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说巴山夜雨时。
必修Ⅰ第二单元 第三节
新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464hpa 695hpa 1013hpa
6000m 3000m 0m
【合作探究】
气压 降低
气压 升高
【学以致用】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
A 市中心 (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学以致用】
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 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
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下题
山顶
山顶 山顶
山顶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山谷
山谷
2、在图中绘制热力环流,并说出在白天和夜晚分别吹什么风

高中地理 新湘教版 必修第一册 3.3 大气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 新湘教版 必修第一册 3.3 大气热力环流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1.大气运动(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

(3)表现形式⎩⎪⎨⎪⎧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

水平运动:即是风。

2.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①图a:当地面不受热时,空气没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

②图b:当A地接受热量多,B、C两地接受热量少时,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于是,空气从气压高的A地上空向气压低的B、C两地上空扩散。

③图c: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向外流出后,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这样近地面的空气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判断1.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 √ )2.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 √ )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例如,在陆地与海洋之间(海陆风)、山坡与山谷之间(山谷风)都可能形成热力环流。

探究点大气热力环流和谐社会深入人心,“创建和谐城市”是每个城市追求的目标。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城市热岛”现象展开了研究。

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

答案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居民生活、生产、交通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

城市建筑高且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递的热量多。

3.3大气热力环流STEAM案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3.3大气热力环流STEAM案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3.3大气热力环流STEAM案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中的“3.3大气热力环流STEAM案例”为主,旨在通过实际案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大气的基本性质和气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然而,对于大气热力环流这一复杂的现象,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通过本案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反思与评价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进步情况,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方向。同时,评价标准和反馈机制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参与度等方面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继续探索和运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真实自然灾害事件为例,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对大气热力环流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展示事件中的气候、地形等因素,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理解大气热力环流与灾害之间的关联。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形象地展示大气热力环流的现象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问题和线索,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通过问题导向,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3大气热力环流(共30张ppt)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3大气热力环流(共30张ppt)
在风形成的瞬间,马上受到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 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等压线越密8 496 494 492 490 气压/hPa
北半球近地面的俯视图 大气环流的形成 01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假设下图中①②③④四点间存在热力 环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下面关于①②③④四点间热力环流正确的是( )
500 498 496 494 492 490 气压/hPa
北半球高空的俯视图 大气环流的形成 01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地转偏向力
垂直运动方向/风向,北右南左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高空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 风向应该与水平气压梯度力 的方向一致
新湘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1 运用示意图,讲述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动态和系统地 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形成综合思维。
2 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内的热 力环流状况,感悟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3 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 描述与热力环流相关的地理现象,具备运用模拟实验等 方式探究热力环流的意识和能力。
如 地面一般情况下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偏转30°-45°左右就行)。

人 三、如果没有告知等压线是表示近地面还是高空时,可借助等压 以 线气压值的大小确定:一般情况下气压值在1000百帕左右为近地
渔 面,低于800百帕为高空。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下面几幅图是几位同学绘制的自然界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3.3大气热力环流(共20张ppt)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3.3大气热力环流(共20张ppt)

A’ B’ C’
平原
A
B
C
山坡
夜晚,与同高度的平原相比, 山坡气温更?
A’ B’ C’
平原
A
B
C
山坡
同一水平面冷热不均会造成什么现象?
页码:4
(天气晴朗)白天,地面升温快,接近地面
的大气,气温随着地温的升高而升高;而距
离平原较远的大气升温较慢,故山坡上方的
气温较平原上方同一海拔处高。
TA’<TA
A’
北京的风向为何存在昼夜相反的变化?
页码:1
▲华北地形和北京风场变化
北京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常有“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 向南转北”的语句,即存在风向昼夜相反的变化。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3.3 大气热力环流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比较同一水平面的气温差异
页码:3
白天,与同高度的平原相比, 山坡气温更?
TC’<ATC
B’
B
C’
C
山坡
平原
(天气晴朗)夜晚,因为地面温度不断降低, 距离地面较近的大气的热量传递给地面,所 以气温较低;而平原上方的大气由于离地面 较远,故气温较山坡同一海拔处高。
TA′>TA
A’
B’ C’
TC′>TC A
B
C
山坡
平原
使用气态法实验进行验证
页码:5
实验器材 酒精灯模拟山坡,冰块模拟山谷,沉香模拟空气,玻璃罩模拟密闭空间
针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页码:7
理想状态1:地面质地均匀、受热情况相同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小,气压越低
B′
A′
高空
(百帕)
500
700
近地面

3.3 大气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3.3 大气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人地协调观:帮助学生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引导学生尊重自然规律,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决生活问题。

综合思维:在对热力环流活动的探索中,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如温差的出现导致垂直运动的变化,从而导致气压出现差异,再引发水平方向的运动,从而产生热力环流现象。

地理实践力:本堂课开展的孔明灯活动及热力环流模型的建立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提升了大家的行动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在真实情境中观察热力环流现象的意义,从而感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常见的热力环流难点:等压面的判断教学过程实验导入:教师准备孔明灯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燃放,此时,孔明灯缓缓上升。

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说出孔明灯上升的原因。

(此时学生通常能够答到浮力大于重力)教师讲解:当孔明灯中部燃烧,气体膨胀,密度变小,此时受热的空气在竖直方向膨胀上升,那么,空气在受冷时又会怎么运动,水平方向的空气会运动吗?实验模拟:在学生兴趣小组制作的教具(两个透明矿泉水瓶分别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再用透明吸管进行连接,模拟空气受热受冷变化)中进行热力环流的模拟,将两侧水瓶分别放入冷水与热水中,此时能观测到放入冷水的蓝色瓶内的水在下沉,而放入热水的红色瓶的水在上升;接着红色的水通过上侧的吸管进入蓝色瓶,蓝色的水通过下侧的吸管进入红色瓶;此时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标记水流运动的方向,此方向也就是热力环流的方向。

实验讲解: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一起来分析一下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

(1)若A、B、C三地(如左上图)受热均匀,则①三地气温相同;②三地气压相同;③三地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规律相同;④三地上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等压面为互相平行的水平面。

(2)若A地受热(如右上图),则①A地气温较高,B、C两地气温较低;②A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C两地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③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降低,B、C两地近地面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升高,三地近地面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A地较小,B、C两地较大,迫使空气从B、C流向A,导致空气水平运动,此时三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不再是水平面,在气压较低的A处,等压面往下移,在气压较高的B、C处,等压面往上移;④A地上空一定高度A′处,因上升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地区高,B′、C′处因空气下沉后密度减小,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周围地区低,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A′处流向气压较低的B′、C′处,形成热力环流。

3.3 大气热力环流11.5

3.3 大气热力环流11.5

D. ④
B. 水循环 D. 全球变暖
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 读甲、乙两地高空等压面与等高面关系 海拔/m
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3000
(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气压由低到高依次 2000
是 ③<①=②<④ 。
1000

等高面



等压面



(2)图中甲、乙两地相比,甲地温度 高 ,大气垂直 下沉 (填“上升” 或“下沉”);乙地温度 低 ,大气垂直 上升 (填“上升”或“下 沉”)。
山区增温快 膨胀上升 低压
山区降温快 收缩下沉 高压
平原增温慢 收缩下沉 高压 白天
平原降温慢 膨胀上升 低压 夜晚
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3、城市热岛环流 P87 活动2 《城市热岛环流》
1)形成 2)表现
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 生产生活中排放大量废热
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城市热岛)

等温线
空气在市区上升,郊区下沉; 例
谷风
山风
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2、山谷风
4)影响 白天 谷风沿山坡上升,其中水汽凝结常形成山顶积云(阵雨)
暖 暖

谷风
山顶积云
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2、山谷风
4)影响 夜间
谷地多夜雨: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至谷底, 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成云致雨;河谷地形,空气水汽含量大
冷空气堆积谷底,多逆温现象
规律2:① 同一等压面,各点气压值相等 ② 同一水平高度,等压面往高空凸为高压,往低空凹为低压
“高高低低” 规律
1000 1005 1010 1015 1020

3.3+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3.3+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大气运动,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学生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探究知识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是有普遍联系、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的辨证唯物观。

2.综合思维:空调和暖气片摆放位置不同引出热力环流,从而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且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典型地理现象。

3.区域认知:可以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在生活实际中的案例分析。

难点:判断气压的高低。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创设情境:南方空调挂在墙壁上,北方暖气片放在地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南北方的差异。

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大气热力环流》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一)热力环流形成原因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热力环流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生:直接原因是地表的冷热不均,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二)引入气压大小师:展示地面受热均匀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等压面和地面关系以及气压的大小生:受热均匀情况下,等压面和地面平行;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高。

(三)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受热不均匀的情况下过渡:在地球上,很多情况下地表都不是均质的,有的地方热有的地方冷,因此地表冷热不均而形成了大气热力环流。

师:播放一段在密闭空间内,一杯热水,一杯冰水,要求学生观察空气的运动方向?生:观看实验现象,绘制实验过程图。

师:假设地表上存在A、B、C三点,A点受热,B、C冷却,请问空气会如何运动?(提示学生:一杯热水时,空气如何运动?)气压会发生什么变化?生:假如A点受热,近地面大气就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空气比同一水平面的空气密度大,高空气压升高形成高压区,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同理,B、C两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空比同一水平面的空气密度大,近地面形成低压区,高空形成低气压。

3.3《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3.3《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3.3《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二、教材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呈现了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以及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两部分知识内容。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首先,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涉及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学科,是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而本节内容概念性强,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在知识的建构上缺乏理论支撑点,学生在学习热力环流的过程中往往对这些知识点存在“留白”现象,难以深刻理解。

其次,热力环流中涉及的气温、气压等地理要素的变化呈现多时空交换耦合。

高一学生未建立地理时空观,综合思维能力薄弱,理解这些问题还存在较大难度。

第三,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是走入“田野”的教学,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教学。

在此之前,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缺少地理意义的思考,易出现置身其中不明其理的现象。

最后,对热力环流原理的分析理解需要借助模拟实验、地理视频、模拟现实技术,这对学校的教学资源及周边的自然条件提出了一定要求。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知识。

四、教学目标1、运用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动态和系统的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形成综合思维。

2、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内的热力环流状况,感悟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3、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热力环流相关的地理现象,具备运用模拟实验等方式探究热力环流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动态和系统的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六、教学准备教材,PPT课件,实验器材:三个杯子,冰块,水槽,自来水,不同颜色的墨水。

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教师领学生复习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3.3 大气热力环流

3.3 大气热力环流

3.3 大气热力环流
一、大气热力环流
1.根本原因
地表冷热不均/太阳辐射在高低纬度分布不均
2.形成过程
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热力环流细小知识点:
①近地面气压必大于高空(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②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大气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④近地面与高空的高、低气压相反,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⑤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二、自然界的热力环流
1.山谷风
①白天谷风,晚上山风,谷风风速大于山风;
②谷地或盆地多夜雨;
③易出现逆温
2.海陆风
①白天海风,晚上山风;
②可调节海滨城市气温,减小昼夜温差
3.城市热岛环流(城市风):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1)原因:
①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大量的认为热;
②路面硬化;
③高楼林立,空气流通不畅通,影响散热
(2)布局:
①卫星城、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在城市下沉距离之外;
②绿化带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内;
③在城市风的作用下,有利于城市上空污染物的扩散,但污染郊区;
④由于城市气流上升,固体颗粒物多,所以多雾天
(3)如何让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①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
②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
③减轻认为热的释放;
④合理布局城市有污染的工厂以及与郊区之间的距离,达到利用郊区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效果。

3.3热力环流课后练习(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3.3热力环流课后练习(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3.3热力环流课后练习(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一、单选题1.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下题。

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A>B>C>D B.气压:D>A>B>CC.A地温差小于B地D.B地因温度高气流上升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风示意图,那么气流②表示的可能是()①白天的陆风②白天的海风③夜晚的陆风④夜晚的海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温度减去城市郊区温度所得数值。

下图为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一年中,北京热岛强度( )A.春季夜间最强B.夏季日变化幅度最小C.秋季正午最强D.冬季日变化幅度最大5.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热力环流是( )A.B.C.D.6.下列措施不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是( )A.扩大城市水面面积B.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C.大量建设城市道路D.营造绿色通风系统为了避免在切洋葱时眼睛流泪,人们在实践中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在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下图示意切洋葱的场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为A.大气的保温作用B.大气的热力环流C.大气的削弱作用D.大气的温室效应8.下列四图中能够正确解释上述原理的是A.B.C.D.9.为了增强切洋葱时的防护效果,人们还可以A.将洋葱先进行加热B.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C.洒香水改善气味D.在冰箱冷却洋葱上海市在进行城市新规划设计时,决定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大搞植树造林。

3.3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高中地理

3.3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高中地理

《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其形成机制及其在气候、气象现象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含义;2.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3. 学会分析热力环流对气候和气象现象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提高其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是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和形成过程,难点在于理解不同因素如何影响热力环流的运动规律。

为突破重难点,教学将通过以下策略:重点:详细讲解热力环流的形成机制和基本原理;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热力环流在气候和气象现象中的作用。

难点:通过图示、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热力环流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探讨不同因素对热力环流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料;2. 准备实验教学器材,如温度计、风速仪等,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直观感受热力环流现象;3.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了解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4. 准备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提问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通过一幅生动的大气热力环流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大气运动的重要性和日常生活中的关联性。

随后,老师简述大气热力环流的概念和背景,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知识讲解1. 基础理论讲解详细讲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地面加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等过程。

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过程。

2. 大气热力环流的产生与分布利用气温和风矢量的图解法,描述热量差异是如何形成低压区和高压区的。

解释季风环流、海陆风等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分布规律。

(三)案例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大气热力环流现象,我们选择几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3.3大气热力环流-气压等压线课件高一地理

3.3大气热力环流-气压等压线课件高一地理

空气没有上升或下沉运动, 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与地面平行
地表受热均匀
冷热不均

空气 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 的气压差异

空气水平运动 (风)
高压

P近地面 > P高空
热 膨 胀


受热 膨胀
低压
低压


冷却
收 缩
收缩
下 沉
高低压都是对 同一水平面上 气压差异而言
高压
热 地表冷热不均 冷
小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降)→
影 将响卫:星城将距方或绿不面污化染带到与较布1市重局0区0的在k工气有m厂流密的下布切范沉局联或在围下气系内沉流,,距下人在离沉以距口生内离规产;以模、外在。生数活万等 城市“五以岛上”效的应城:镇。通常把中心市区称作母城, ①热岛:外市围区气的温卫经星常比城郊称区作高子。 城,具有吸收母城的 ② ③混干浊岛岛 :部: 白分市 天区 市人污 区口染近,物地比面接郊的纳区水母多汽城,含能量的见小扩度于散低郊。区企。业,分担母 ④湿岛:城夜的晚市某区些近功地面能的等水作汽用含量。高于郊区。
A 市热区 B
C
郊区
高压
(1)对大气污染风险较大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哪里?
(2)如何降低城市温度,缓解城市热岛问题?
城市热力环流的形成: 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市区气温
大于郊区卫。星空气城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 是指在大城管辖区范围内或与市中心相
A.甲地气流上升 B.乙地气流上升
C.甲地气温较高
D.乙地气温较高
若你决定灿烂,山无栏,海无遮

3.3大气热力环流

3.3大气热力环流
6.陆地比热容大,海洋比热容小。( ) 答案:× 7.白天山坡受热所造成的温差,比夜间辐射冷却造成的温差大,谷 风的风速大于山风。( ) 答案:√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情 境 探 究】
材料一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火熄上方谷”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 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 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 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刹那 间, 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正当司马 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 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 机逃脱。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 天。”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甲 。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4)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 甲地 阴雨天 ,乙地_晴__天_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____乙__地____。
(5)画出近地面等压面图
常见的热力环流
地区间受热不均
海海陆陆热热力力性性质质差异异 人人类类活活动动 地地表表形形态态
探究:
热气球是指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 气球。相传热气球的原型由三国时期诸葛 亮(字孔明)所发明。诸葛亮被司马懿围 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 准风向,制成能在空中飘浮的纸灯笼,附 上求救信息,后来终于脱险,于是后世就 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现代载人热气球由 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球囊 下端开口,下悬一只载人吊篮,用火焰加 热器将热空气灌入球囊,使球囊膨胀并平 稳升空。
1020
1030
B
A
C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 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在地表冷热不均的情况下。原先的等压面发生了弯曲

3.3大气热力环流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3.3大气热力环流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大气热力环流相关的现象,如热气球升空、风扇吹风等,引导学生关注大气运动的形式和特点。
2.提问学生对大气热力环流的了解和认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已有知识基础。
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演示和板书,系统地讲解大气热力环流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基本形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演示,如动画、图片、视频等,创设生动形象的大气热力环流情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大气运动的形式和特点。
2.结合生活实际,提供一些典型案例,如热岛效应、季风气候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气热力环流的作用和影响。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气热力环流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概念,掌握其产生的原因和基本形式。
2.能够运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如天气预报、气候形成等。
3.掌握大气垂直和水平运动的特点,理解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4.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演示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天气系统、气候系统的基本概念,对地球大气有一定的认识。但热力环流作为一种复杂的大气运动形式,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气热力环流,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演示和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3大气热力环流(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一3

3.3大气热力环流(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一3

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教案
教学目标
综合思维
1 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能够具备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区域认知
根据提示,能归纳出大气热力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能够自主辨识给定区域内的大气受热运动特征
人地协调观
对于给定的大气环流现象,能够简单分析其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辨识人类活动影响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方式,说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地理实践力
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实验,对热力环流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并做出简要解释,树立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气热力环流过程
教学难点
大气热力环流原理与过程
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高一地理】3.3热力环流形成及常见形式

【高一地理】3.3热力环流形成及常见形式
石子地面增温较快,林 木增温较慢,增强了房 前房后的温差,从而增 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 压梯度力
能量来源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热力环流
太阳 辐射
地表 冷热 不均
大气 垂直 运动
水平气压差
大气水平运动 (风)
一、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成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地面冷热不均
近地面冷热不均
低压
高压
引起
大气垂直运动
导致
冷却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受热上升
引起
大气水平运动
问题: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 照,提升茶叶品质。武夷山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坡地,原因是?
坡地白天多上升气流,容易形成云雾
城市风
上升气流
城市风的成因:城市生活和生产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废热和温室气体,此外城市 多沥青、水泥路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多,因此城市气温高,郊区气温低,近地面风
高空
490
1010

1015
热1020
B
1015
近地面
5
二、等压面的判读技巧
C②
D



上升气流上容升易形成雨降水,下沉气流往往下晴沉④朗 晴
气压值:① > ( ②=③=④) > ⑤
等地压面面气上压弯状说况明与该高处空是相高反压【,地下面弯与则高是空低等压压面相反】
等压面 等高面
热 低压
A
冷 高压
(2)“两种运动”
近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
大气垂直运动
导致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引起
大气水平运动

统编湘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湘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课前准备好孔明灯及火柴等用具。
讲述:在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放飞天灯,祈求幸福的美好画面。据说天灯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也称孔明灯。孔明灯真会飞吗?我这里就有一只孔明灯,我们一起试一试。孔明灯真会飞起来。那么,你知道孔明灯为什么“会飞”吗?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大家学习《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思考、绘制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山谷风等,倾听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板图绘制自然界的热力环流;(PPT)显示: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山谷风等
13分钟
承转过渡
地表受热不均,为什么会形成热力环流呢?这还需要从大气压说起。
倾听
引入大气压的垂直变化学习环节
(PPT)显示:某地方的空气柱
课题名称:3.3热力环流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同一地方垂直方向气压变化的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等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等自然现象。
1分钟
温故知新
指导学生看图,并提出关于大气压的相关问题:
1、联系初中物理、地理课的学习内容,说出大气压是如何定义的?
2、读图,说出同一地方气压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
讲述:等压面和等压线。
观察、回忆、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回忆初中物理、地理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大气压的定义;说明同一地方气压垂直变化特点。

3.3大气热力环流STEAM案例教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一

3.3大气热力环流STEAM案例教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一

热力环流STEAM案例教学设计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本节steam课程选取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内容—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成,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学科很难就是从这部分内容开始的。

因此,学好本节课知识对于学好后面大气更为复杂的内容具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

在内容的选取上,本节课的设计内容全部来自生活中的案例和情景,力求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在授课过程中,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方式,以实验探究为主要路径,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手段融合了历史、物理、数学、语文、艺术、化学等六个学科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实验过程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空气的受热上升,遇冷收缩下沉,并且通过形象手段例如受热状况下的等压面像弓箭,遇冷状况下的等压面像烤串,讲到山谷风时,白天吹谷风形象记忆为:白骨精,夜晚吹谷风形象记忆为黑山风,再比如,最后让学生通过亲自其洋葱的实验感受热力环流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让地理真正融入生活。

二、教学主要环节及与STEAM的关联:第一个环节:上方谷,突降雨?(融合历史和文学)开篇以中国古典文学《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的历史故事为线索,上方谷为什么会突降暴雨?是天意如此还是背后有着科学的依据呢?以此将文学和历史学融入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来,另一方面,力求培养学生应该以一种求真的科学态度面对地理事物。

第二个环节:高低压做铺垫(融合物理学)要学好热力环流,如果单纯意义上的学习形成过程,学生很难掌握,因此在第二环节,引入了气压、高压、低压、等压线等概念,这样通过融合物理学,让学生为学好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做好了铺垫。

第三个环节:小实验,大道理(融合物理学)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很多学生并不理解这样一个物理知识,以至于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很难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道理,通过现场让学生点蚊香以及观察空调冷风的吹向,使学生很好的理解了这个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想一想,载人热气球能平稳升空的原因是什么?
2. 有人提供了“点蜡烛切洋葱,不流泪”的生 活小窍门。动手做一做,这是真的吗?如果是,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地理(湘教版) 必修一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学习目标】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其影响 3、掌握近地面气温与近地面气压和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的关系
活动: 1. 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 读图 3-19,完成相关任务。
(2)我国海南岛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运用海陆风 形成的原理,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白天,海岛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形成海风,气流湿润,水汽充足,且陆地盛行上 升气流,水汽被携带到高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因此海南岛白天多雨。夜 间,海岛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陆风,气流干燥,且陆地盛行下沉气流,因此 夜间多晴朗。
思考:白天在海边拍照为使头发不被吹乱,应该 是面向海洋还是背向海洋?
探究: 热气球是指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气球。相传热气球的原型由三国
时期诸葛亮(字孔明)所发明。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 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能在空中飘浮的纸灯笼,附上求救信息,后来终 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现代载人热气球由球囊、吊 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球囊下端开口,下悬一只载人吊篮,用火焰加 热器将热空气灌入球囊,使球囊膨胀并平稳升空。
2. 有人提供了“点蜡烛切洋葱,不流泪”的生 活小窍门。动手做一做,这是真的吗?如果是,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点上蜡烛会使周围空气变热,热空气呈上升状态将切洋
葱时产生的刺激性气体带入空气中,在加上空气的流动
而扩散,故点蜡烛切洋葱是可以有效减轻流泪的。
规律一: 高压、低压是指同一海拔高度而言; 规律二: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气压。如

等压面
上升① 雨

下沉⑤ 晴
等高面 高空

热 低压

冷 高压

近地面
二、热力环流的应用
热力环流------常见表现形式—1.海陆风
1.海陆风 提示:陆地比热容比海洋小
陆地升温快 (热源)
陆地
海风
白天吹海风
海洋升温慢 (冷源)
海洋
1.海陆风 提示:陆地比热容比海洋小
陆地降温快 (冷源)
陆地
陆风
A>A’; 规律三: 同一水平面等压面高凸低凹,高空和近地面相反。
规律四: 一般而言,近地面是热低压,高空是冷高压;
规律五: 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下沉气流往往晴朗
练习:下图是高空的等压面
1.比较①②③④⑤气压值的大小 ①>②=③=④>⑤
2.画出近地面等压面及甲乙两地间的热力环流
3.判断甲乙两地天气

表 冷
根 本
热原 不因

大气 垂直 运动 (对流)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
大气 水平 运动 (风)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探究: 热气球是指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气球。相传热气球的原型由三国时期诸葛亮
(字孔明)所发明。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 成能在空中飘浮的纸灯笼,附上求救信息,后来终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 灯。现代载人热气球由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球囊下端开口,下悬一只 载人吊篮,用火焰加热器将热空气灌入球囊,使球囊膨胀并平稳升空。
等压面越往高空气压值越低
热力环流形成
假设ABC两地受热均匀,则形成的等压面如下:
高空
920hpa
960hpa
1000hpa
地面
C
A
B
热力环流形成
C'
高空 低压
920hpa
960hpa
1000hpa
地面
高压 C
冷却
A' 高压
低压 A 受热
B' 低压
高压 B
冷却
太 阳
能 量
辐来 射源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2.高压、低压是指同一海拔高度而言;
A
B
PA < PB
知识储备
3.等压面?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则形成的等压面如下:
一般情况下,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 于地面。
850百帕 900百帕 950百帕 1000百帕



空白演示
动 最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简 单



知识储备
1.气压?
气压即大气的压强。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产生压力。气压以
百帕(hPa)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1.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知识储备
2.高压、低压?
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 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晚上为陆风
海洋降温慢 (热源)
海洋
思考:白天在海边拍照为使头发不被吹乱,应该 是面向海洋还是背向海洋?
2 海陆风
冷 高压
热 低压
海风
活动: 1. 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读图 3-19, 完成相关任务。
(1)在图 3-19 中,分别画出白天、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 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并说明理由。 理由:白天陆地升温快,陆地上方的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同纬度海洋升温慢,海 洋上方的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叫作海风。 夜晚陆地降温快,陆地上方的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海洋上的空气上升, 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形成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叫作陆风。
1. 想一想,载人热气球能平稳升空的原因是什么?
热气球加热后,气囊内的空气温度愈 高,气囊内气体的密度就愈小,能产 生更大的向上浮力,让热气球向上飞 行。
探究: 热气球是指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气球。相传热气球的原型由三国
时期诸葛亮(字孔明)所发明。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 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能在空中飘浮的纸灯笼,附上求救信息,后来终 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现代载人热气球由球囊、吊 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球囊下端开口,下悬一只载人吊篮,用火焰加 热器将热空气灌入球囊,使球囊膨胀并平稳升空。
活动: 1. 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 读图 3-19,完成相关任务。
(3)大湖泊周围、大江大河沿岸也会出现与海陆风相似的风的周期变化,分 别称为“湖陆风”或“江(河)陆”。赴上述地区进行考察,观察白天 和夜间风向是怎么变化的,验证所学过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