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15731 孙媛媛主讲 赵荣《人文地理学》考研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15731 孙媛媛主讲 赵荣《人文地理学》考研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第 1节 ㊀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考点 1 : 人文地理学及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 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是以人 地关系为基础, 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人地关系:
㊀3
“ 人” 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 在一定地域空间上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 “ 地” 是指 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 无机与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 存在着地域差异、 在人的作用下 已经改变了的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互感互动的关系, 一方面反映了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与作用, 另一方面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与把握, 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顺应与抗衡。 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的区别。 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一般说来, 根据研究对象的 侧重点不同, 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 或分为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和人文 地理学三部分。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持征、 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 包括 大气团对流层、 水田、 生物团和岩石团上部) 是其研究的舞台。经济地理学是以有关经济学的理论为 基础来阐述经济地理各现象的空间格局的原因。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 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地理学把地球表面作为人类活动的空间来研究, 地球表面是人类生存活动最直接、 最重要的场 所, 人类的生存、 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理环境, 人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 的重要课题。而且, 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影响着地理环境, 由于科学技术进 步, 人类利用环境的范围扩大了, 强度不断提高, 人对地理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越来越大, 出现了危害人 类社会的各种环境问题, 如人口数量加速增长, 资源在地域上和时间上的供应失调, 环境污染扩大及 质量恶化, 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城市扩展失控等。 人类在关注自然环境在经济增长、 社会进步中的基础地位的同时, 进一步认识到人类自身在其中 的主体作用, 社会、 经济、 文化和政治体制等因素改变了自然界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 自然环境与 人文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统一的综合体, 因此, 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是无法割裂开来进行研究的, 脱 离了人类活动的纯自然成脱离自然环境的人类社会都是不全面的。 面对工业化、 城市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引发的资源、 环境、 生态问题, 可持续发展成为在世界范围 内倡导的一种全新发展观, 正确处理和协调人口、 资源、 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世界 各国共同的发展战略, 也是人文地理学的主题。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主导趋势, 各国、 各地区之间呈现相互渗透、 相互依赖、 相互 竞争的格局,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空间经济系统。随之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 经济、 政治、 环境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凸显。重视文化的多样化、 全球化与本土化成为人文地理学解决当今世界 问题的又一重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第5、6章 农业、工业区位 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第5、6章 农业、工业区位 知识点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一)农业的起源1、农业起源的理论2、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二)农业的发展与类型农业发展阶段原始农业——迁移农业农业最大的特点是对土地进行轮种传统农业 基本特征:由原始农业发展而形成的,是一种生计农业,家庭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参加生产劳动;传统农业水平低,整个社会农民占绝大多数,二、三产业的人比例低,人数少;在土地私有下,进行生产的劳动者占有很少土地,甚至没有耕地。

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传统农业的类型现代农业 基本特征1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计农业不同,其产品不是以供给自己消费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润,亦称为商品农业。

2主要为居住在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提供生活消费品,保证制造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顺利进行。

3专业化生产使得现代农业体现出规模经济,并向纵深发展,形成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与其他农业企业形成联合体,使农业社会化的程度很高。

补充:◆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农场多依靠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所以从事现代农业的人口在该国或地区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传统农业区低的多;◆现代农业不像传统农业那样依靠人力与畜力、草木灰与厩肥为主的有机肥料,以及当地凭经验选取的品种,而是使用化石燃料所推动的机械,人工合成的化肥,以及用生物遗传过程所产生的高产种子。

由于这些条件,现代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超过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的生产往往与其他农业企业形成联合体,其产品从原料、半成品到成品,从运输到成品包装和销售,也就是从农场生产的粮食到餐桌的食品形成联合经营,农业社会化的程度很高。

现代农业的类型:种植园、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业、乳品业、市场园艺农业和大牧场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对自然的影响农业依赖于自然,虽局部可以改变自然环境,但改造力度较小。

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是生产单位群体变小,促进了家庭的发展,农业要求的定居、聚居状态促成了村落的出现。

在此基础上,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导致文明的出现,这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性变化。

赵荣《人文地理学》笔记

赵荣《人文地理学》笔记

赵荣《人文地理学》笔记
赵荣的《人文地理学》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关注人类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和发展趋势。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口、城市与乡村、经济活动等方面。

其次,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人地关系的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以及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

此外,人文地理学还涉及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最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的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方法,以及现代的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人文现象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协调人地关系、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笔记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作者观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各章复习重点笔记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各章复习重点笔记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笔记赵荣、王恩涌等编著,《人文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一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简答题1.分析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第_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硏]答:人文地理学是指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其硏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研究对象上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硏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也引逬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

2埃拉托色尼[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硏]答:埃拉托色尼是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的古希腊善名学者。

他运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出了地球周长,成为最早测量地球半径的人,并在测地学和地理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首创了 "地理学"(Geogr叩he )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

他的硏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硏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坏境之间的关系。

3文化特质的源地[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文化特质的源地是指某一特征文化特质的源地。

文化特质的源地有单核源地和多核源地。

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从一个地点产生,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的源地除单中心的源地之外,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源地,以道教的文化源地为例,道教的文化源地有西部源地和东部源地。

4坏境决走论[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研]答:坏境决定论是指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种思潮,它强调自然坏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环境决定论的最大优势是:为人们从自然坏境角度理解对人类的极大制约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但其不足也是显然的,即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类对自然坏境的能动作用,显示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

因此,在运用此理论时,须辩证地去发挥出优势来。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一、笔记复习笔记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三部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1)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2)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3)经济地理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阐述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者对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具体包括三大主题:(1)人地关系的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2)区域研究的传统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出发,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3)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①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②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并不断运动的。

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发展实际和不同发展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 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 知识点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一)聚落起源与发展1、城市化与乡村聚落: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被称为居民点。

它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①城市: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②集镇: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过渡性聚落。

既无行政上的含义,亦无确定的人口标准,一般是对建制城镇以外的地方服务中心的统称。

③乡村分类:一般类型(按形态分:密集型、分散型、半聚集型)和活动型✧密集型农村聚落(不规则密集型村落):村落格局大而紧凑,各户住房排列杂乱无章,毫无条理,村中道路弯弯曲曲,发展缺乏条理,大方块形团聚状。

✧分散型农村聚落:地形条件不好的地方,如山区,相对集中,特殊出现独家村,形成排列松散的不规则村落。

分布于特殊的生产地区,最典型的是水稻种植区的村落,若干农家住在地势较高之处。

西方殖民地区孤立的家庭农场。

政府调整地块、合并土地使村落趋于分散。

✧半集聚型农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各家排列不太靠近、村落小。

法国式村落(类似街道式村落),村落沿着一条交通线排列,每户彼此保持距离,相互不联结,长条式松散村落。

✧活动型村落:出现在草原半干旱地区、牧区、少数山区、牧区服务为帐篷式,可拆迁。

少数以农、猎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山区,住房多为草棚,容易搭建。

上诉两种村落规模很小,甚至单户成村。

✧特殊类型:a.美国单户型:非自然形成,单户构成一个聚落,出现分散型单户型聚落形态,有完善的设施。

聚落出现的社会基础是土地私有制。

b.集体农场型:非自然形成,建立聚落时做了规划,各种设施齐全,俨然一个小集镇。

c.经营性农场:非自然形成,生活服务设施较差,农场的经营性较强,居民的社会组织程度较低。

2、起源和发展3、城镇标准(二)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1、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成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农业活动和价值观念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第4章人口、人种和民族知识点总结1.1人口与发展1、世界人口增长过程特点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1、极低的人口密度2、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3、人口的分布相对集中人口迁移特征:渔猎采集经济活动、人口的繁衍带来人口的迁移人口分布特征: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疏散分布与相对集中,人口密度极低人口发展特征: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人口发展特征: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营养,对流行病的抵抗力差,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死亡率呈现大幅度波动状态,出生率也相应变化,平均寿命低。

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1、人口死亡率的下降2、人口出生率先上升后逐渐下降3、发达与发展中地区人口增长出现分化:发达地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趋于下降,发展中地区在后期死亡率才开始下降,出生率却居高不下。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呈增长趋势,而且每10亿增长所用的时间一直在缩短,目前虽然人口增长率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巨大,世界人口总量将持续增长。

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三者不同的组合形式,因此,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这两者的变化所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构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两个基本要素。

(1)★★★人口转变理论①兰迪“三个序列”理论1、原始阶段:人口增长的典型特征是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2、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两者较原始阶段为低)和低自然增长率3、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率却维持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是出生率也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转入低②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提出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型(融合前人的观点)1、高位静止阶段HS: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出于静止状态2、早期扩张阶段EE: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3、后期扩张阶段LE: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扩张至最快尔后减速4、低位静止阶段LS:死亡率和出生率先后降至低水平并重新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再次处于静止状态5、减退阶段D: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状态③寇尔的人口转变模型其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并非始终由高往低降。

赵荣《人文地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圣才出品】

赵荣《人文地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圣才出品】
3.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1)从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来研究 ①概况
3 / 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从 19 世纪中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开始,西方就从栽培植物的遗传变异和地理分布 来研究农业的起源。
②代表人物 a.阿尔芳斯·德·康德尔 认为中国、西南亚、亚洲热带是农业的发源地,主张农业起源多元论。 b.瓦维洛夫 在康德尔植物地理学中应用达尔文物种变异概念,追述栽培植物的多样性和变异的幅度 与区域性,并对各种栽培植物的原产地进行了研究,发现世界有八处栽培植物的发源中心, 进一步发展了农业起源多元论,其中第一个中心便是中国。 c.哈兰 运用考古学与植物学、孢粉学、古生态学等新资料并吸收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对瓦维 洛夫的观点进行了修正,将起源地分为近东、华北、中美洲三个中心地和非洲、南亚、中国、 非洲、中美、中安第斯山和南美东部。 d.索尔和卡特 他们认为农耕是从东南亚向全世界扩展的,而中国、印度等都是其传播地区。 (2)从西方文明中心论和各自成果来研究 ①布雷德·伍德 在《农业革命》一文中曾说:“食物生产的最初的成功实验,发生在西南亚洲肥沃的新 月形地带的山坡上,后来的农业实验也在中国(可能上独立的)和新大陆(当然是独立的) 出现过”。 ②N.C.瓦西里耶夫 认为直到公元前 4000 至 3000 年间,伊朗农业向中亚强烈渗透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迁,才使中国人“接受并掌握了邻人的最重要成就——农业经验和定居生活方式,栽培谷 物,驯养动物,磨制石器和制造彩陶,建筑房屋和埋葬仪式等”。
③费正清 中国人使用的铁器、战车、马匹、麦子、家畜和象形文字,全都是从近东经由中亚路线 传入的。 ④凯瑟温 在所有的栽培作物中,只有谷子才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 (3)索尔的推论 ①观点 a.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他们是中石器时代居于河水沿岸以捕鱼为主的人。 由于鱼类丰富,人类食物供应较为稳定,故人类可以在这个地方定居下来。 b.热带地区生态环境多样化,具有食用价值的植物种类繁多,可以常年生长。这里的 环境条件就为那些具有无性繁殖的食用植物提供被人类选择进行驯化的机会。 ②最早发生驯化的区域和人群需具备的条件 a.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 b.驯化中心要有多样化的地形和气候。 c.驯化不可能首先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因为那里需要先进的治水工程。 d.耕种不得不在林地中开始,因为原始的人类在那里“能够容易取得由于树木枯死而 用于栽培的空地”。 e.最早的农民必须已经掌握使之倾向于耕种的技能,索尔认为“林居”的使用斧头者 必然是驯化者的祖先。 f.原始的驯化者应该是定居的,因为“人类的食物也是兽类喜欢吃的”;如果人类不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解读

人文地理学复习要点解读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复习要点客博他乡2012-01-06 21:21:27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德国,发源地,拉采尔环境决定论系统理论(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赫特尔区域学派(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施吕特尔景观学派,区位理论学派(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城市区位论—中心地学说,廖什市场区位理论)法国,维达尔·白兰士人地关系,白吕纳(人地学原理)英国,麦金德(历史地理枢纽),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亨丁顿(气候与文明),巴罗斯人类生态学。

索尔文化景观学派,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俄国,经济地理学,地理学派巴朗斯基和萨乌什金,经济学派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古代思想萌芽,《禹贡》《徐霞客游记》等。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等,成立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创办《人文地理》学术期刊,翻译介绍国外人文地理著作、论文,出版了一系列教材、论著,逐步实现了人文地理学科的普及。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一、人文事项的空间表征——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人文地理学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这是指某中文化现象易于为接受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等级扩散:这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当面,存在等级现象。

刺激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的改变,使得其在当地存在。

迁移扩散的特征:1、比扩展扩散传播快;2、使文化现象出现孤立的点或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3、随着时间向四周传递,范围逐渐扩大,并逐渐减弱最后完全消失;4、存在周期性。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三类。

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具有以下意义:(1)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成为人文地理学的基本主题,文化区是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

(2)文化区是具有相似的文化现象和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所占据的空间或地区,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的分布地区。

人文地理学以文化为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人文地理现象。

(3)文化区是由不同类型的文化为对象来分的。

一个文化区具有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包含许多文化综合形成的文化复合体,划分文化区并确定其界限,探讨当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区,研究文化区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容,其范围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都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答:(1)文化扩散类型文化扩散类型包括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①扩展扩散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由于扩展扩散的传播的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分为三种类型:a.接触扩散(亦称传染扩散)接触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b.等级扩散等级扩撒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c.刺激扩散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②迁移扩散迁移扩散是指由于作为文化载体的人在空间上的移动使文化也发生空间上的变迁。

(2)文化扩散特征①扩展扩散的特点空间上的连续性,并且其中各种文化现象的扩散速度是不同的。

例如,我国在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在民间生产的麻纸基础上,生产出更好的植物纤维纸。

人文地理学_第二版_赵荣_考研整理

人文地理学_第二版_赵荣_考研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征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

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

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①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

②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美国学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文化地理学的鼻祖:索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的区域观点:《地理学的性质》是代表作。

俄国学派:承袭德国思想,但在十月革命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取代人文地理。

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分立的局面。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在美国,战后区域学派占据了上风;50——60年代,数量革命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

70年代后,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前苏联,50年代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熟悉历年真题是备考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赵荣版《人文地理学》2021 考研真题库的相关内容。

一、名词解释1、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指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文化景观反映了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2、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迁移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定性,通常会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3、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空间上的投影。

常见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等。

4、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他认为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取决于运费、劳动力、地租等因素。

在假设条件下,农业生产围绕城市呈同心圆分布,形成不同的农业生产圈层。

5、政治地理单元政治地理单元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

它可以是国家、州、省等不同层次的政治实体。

二、简答题1、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其研究对象包括人口、聚落、文化、政治、经济等人文现象。

学科特性主要有:区域性,强调地理现象的地域差异;综合性,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人文现象的影响;社会性,关注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和现象;历史性,研究人文现象的发展演变过程。

2、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方面,气候条件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往往人口较为密集。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第一篇:《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一、单选题1、地理学代表人物。

2、扩散类型的应用。

3、种族分布。

4、古文明分布(文化特殊性)。

二、多选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2、近代德国地理学流派的主要地理学家。

3、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4、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哲学方法论。

三、填空1、民族具有的共同特征。

(共同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2、民俗的特性。

(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相对稳定性、传统与变异性)四、名词解释1、文化2、形式文化区3、适度人口(要先解释人口容量的概念)五、判断题(主要以各个地理流派、地理学家经典理论论述为重点)六、简述题1、中国人文地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在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提出过哪些主要理论。

(人地关系论的七个学说)3、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以课件上的内容为主)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5、世界人口分布的一半特征。

(10点)6、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七、论述题1、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论述尼罗河古文明形成的优越条件。

2、人地关系论的基本思想,举例说明人地关系。

3、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4、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的原因。

(自然、经济、政治三方面)5、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重大意义。

(6点)6、民工流的成因、特点及利弊。

7、从狩猎到农耕的变化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伟大创新。

(7点)八、读图题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示意图,分析其特点与原因。

(分5阶段)2、世界人口增长趋势放缓图,分析原因。

(6个)3、建国后中国人口变化图。

(分6个阶段,分析其原因及特征)第二篇:《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全)109012009006第一章绪论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一)现代地理学1、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

2、三个不同的阶段:1)古代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2)近代地理学,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德国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现代地理学,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考研整理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考研整理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

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

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

○2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美国学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文化地理学的鼻祖: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的区域观点:《地理学的性质》是代表作。

俄国学派:承袭德国思想,但在十月革命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取代人文地理。

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分立的局面。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在美国,战后区域学派占据了上风;50——60年代,数量革命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

70年代后,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前苏联,50年代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60年代以后建立起“统一地理学”的概念。

70年代后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展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实际上已接近人文地理学的内容。

赵荣《人文地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人口、人种和民族)【圣才出品】

赵荣《人文地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人口、人种和民族)【圣才出品】

第4章人口、人种和民族4.1 复习笔记一、人口与发展1.世界人口增长过程总的来看,世界人口发展历程是不断增长的。

根据人口在不同时期的增长特点、速度等方面的差异,把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1)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其人口发展特征包括:①人口密度极低。

②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③人口分布相对集中。

(2)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其人口发展特征包括:①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营养,对流行病的抵抗力差。

②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死亡率呈大幅度波动状态,平均寿命低。

③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3)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①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医疗卫生技术进步和日益完善的服务所起的作用最为直接,它们是大幅度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②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a.在工业化早期第一,概况欧洲一些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曾一度上升,例如英国。

第二,原因经济良性发展使结婚年龄降低,人们更易于多生育。

且城市地区曾一度持有孩子作为劳动力非常重要的态度。

b.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欧洲出生率仍持续下降。

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种:第一,限制家庭规模的意愿引起的;第二,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了出生率的下降;第三,经济因素与出生率的下降关系密切;第四,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20世纪后出生率仍持续下降的原因:第一,计划生育及控制生育的有效性;第二,妇女晋升机会增多;第三,在一些离婚率高的国家人们对传统家庭体系稳定性的怀疑等。

第四,现代人的求学、接受培训、就职和恋爱生涯占用了较多的时间,相对地就推迟了生育行为。

第五,现代社会将一名婴儿培养成人并使其接受高等教育将花费相当的代价,都使得人们不愿多生育。

③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a.从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幅度明显加大b.人口增长及自然变动情况在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之间出现了分化发达地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趋于下降,发展中地区在后期死亡率才开始下降,出生率却居高不下。

(4)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世界上每增长一个10亿所用时间在逐渐缩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复习笔记论绪第1章复习笔记 1.1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三部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1)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2)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3)经济地理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阐述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者对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具体包括三大主题:(1)人地关系的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2)区域研究的传统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出发,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3)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①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②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并不断运动的。

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发展实际和不同发展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2)区域性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

(3)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它与研究地球表面人文要素的学科联系密切,人文地理学从相关学科吸取有关各种要素的专门知识,反过来又为这些学科提供关于各种要素及其他现象间空间联系的知识。

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一般是指19世纪中叶以前。

该阶段基本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

对未知区域的探索和描述构成了古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1)古希腊地理学的发展①产生渊源希腊地理学是在地理考察和哲学中产生的。

a.地理考察军事扩张以及人类早期的商业活动,不断扩大了地理视野,促使早期的学者对不同地方进行描述和记载;b.哲学哲学对古代人文地理学的解释奠定了基础。

②代表人物a.荷马古希腊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

b.埃拉托色尼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Erathosthenes,约前273~前192)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为描述。

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c.其他学者希罗多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学者的著作中,都有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的阐述。

(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洪堡和卡尔•李特尔是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位德国地理学家,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也有重要的影响。

①洪堡(1769~1859)洪堡的成就主要有:a.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通过在美洲的野外考察写成了三十卷的巨著《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晚年著有《宇宙》五卷。

b.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c.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既包括地表各自然现象,也包括人类社会活动。

②李特尔(1799~1859)a.主要观点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b.理论缺陷第一,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该方法并不是解释人地关系的正确方法。

第二,在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时带有浓厚的目的论色彩,把对地球和人的所有研究,都看作是上帝意志的层层揭示。

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入近代时期。

该阶段,人文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形成了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索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

(1)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①拉采尔(1844~1904)拉采尔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

其主要成就有:a.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思想;b.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

②赫特纳(1859~1941)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的地理学方法论著作有《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③施吕特尔(1872~1952)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感觉——景观的整体。

④区位理论学派其主要学说有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首先创立的农业区位论,韦伯创立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的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以及廖什建立的市场区位理论。

区位论思想对现代地理学的理论、方法乃至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①维达尔·白兰士(1845~1918)白兰士是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建立起来的法国学派主要特色是在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人文地理研究两个方面。

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

②白吕纳(1869~1930)在《人地学原理》一书中,把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即地面上建设事业的不能生产者——房屋与道路,动植物的利用事业——耕种与畜牧,经济上的破坏事业——动植物的滥杀滥伐和矿产的开掘,进一步细化了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

(3)英国近代人文地理学①麦金德(1861~1947)麦金德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索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②罗世培(1880~1947)主张适应论。

(4)美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思想源自德国,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①森普尔和亨丁顿在人地关系研究领域,一些学者片面接受了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观点。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森普尔和亨丁顿。

a.森普尔森普尔是拉采尔的学生,他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与国家历史有决定性影响,著有《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等著作。

b.亨丁顿亨丁顿在《气候与文明》一书中,特别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影响,提出人类文明只有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等观点。

②索尔(1889~1975)主张地理学者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③哈特向(1899~1992)区域学派代表人物,认为地理学是描述和解释作为人类世界的地球个地方之间变异特征的科学。

(5)俄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①概况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以经济地理学取代了人文地理学。

在经济地理学内部形成了两大学派:地理学派和经济学派。

a.地理学派以巴朗斯基、萨乌什金等人为代表,主张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重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区域的综合研究。

b.经济学派以费根、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分布的规律及具体部门的布局,着重对生产布局的因素、投资比例、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的分析。

②影响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分立的局面。

这种格局对1949年以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地理学吸收了近代科学的哲学方法论作为理论研究的指导,推动了人文地理学的革新。

①在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变地理环境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强化,给当代社会带来一系列全球性和地区性的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应用系统论应运而生。

②在哲学方法论上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向a.科学哲学首先引入人文地理学,大大加强了学科的自然科学基础。

b.西方人文地理界相继受到人本主义、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从其他社会科学引进一些新观念、方法、技术,大大地丰富了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其学术地位。

(2)研究方法的革新①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在人文地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②20世纪70年代,人文地理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称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

③现代地理学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现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

①现代地理学的人文化倾向愈益明显,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主体进行研究成为人地关系的主流,强调社会、文化等非物质因素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突出特点。

②人文地理应用方向的多样化。

人文地理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社会对人文地理学的需求呈现出愈加迫切的趋势。

③人文地理学是一门跨越自然与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广泛而频繁。

三、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学(1)概况中国古代不仅人文地理思想与知识极其丰富,而且人文地理记述也很丰富,但尚未形成科学的人文地理学。

(2)主要贡献①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之间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②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

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1)概况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科学技术逐渐引入中国,西方近代地理学思想被介绍到国内。

(2)代表人物①张相文(1866~1933)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1909年发起创办我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创办了最早的地理杂志《地学杂志》,用来翻译介绍国外的地理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