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说明 (1)

第二章施工准备 (7)

第三章施工部署和总进度计划 (9)

第四章主要分部(项)工程施工方法 (15)

第五章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20)

第六章基坑力学计算 (20)

第七章施工现场及周边设施的保护措施 (49)

第八章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51)

第九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56)

第十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62)

第十一章工期保证措施 (68)

第十二章冬、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71)

第十三章原材料与构件质量检验制度 (74)

第十四章工程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75)

1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天津市北辰区现状及规划北辰西道南侧沿线,东起京沪高铁以东规划污水泵站,西至双青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管道管径

DN800mm—d1000mm—d1200mm,管道总长约4.4km。京沪高铁以东新建污水泵站一座,设计流量为0.63m³/s,以及配套进出水管道。

本工程范围内均无现状排水设施,属于排水空白区。新建污水干管承接京沪高铁以东现状污水管道转输来污水,并经新建污水泵站提升后,由DN800mm污水压力管道向西穿越京沪高铁,排入京沪高铁以西d1000mm重力流管道。自京沪高铁西侧由东向西敷设d1000mm—d1200mm污水管道,沿线收集京沪高铁以西、北辰西道以南、津霸线以北区域的污水,与七纬路污水主干管汇合后排入双青污水处理厂。新建污水干管包括重力流主干管道(W1~W46以及WA1~WA3)、污水泵站压力出水管(WB1~W1)及预留支管。

重力流主干管道W1~W46(桩号K0+000~K4+138.528)以及WA1~WA3均采用顶管施工,管材采用d1000mm—d1200mm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其中

W14~W15顶管穿越现状京福路,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作为外套管;污水泵站压力出水管道(WB1~W1)及预留支管采用土方明挖开槽施工,管材采用

DN800mm—d600mm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二、地质、水文情况

1、场地地层分布及土质特征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该场地埋深20.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以下5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之:

1

1.1人工填土层(Qml)

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0.50~2.70m,底板标高为6.80~3.51m,主要由素填土(地层编号1)组成,呈褐色,可塑状态,粉质粘土质,属中压缩性土。

人工填土填垫年限小于十年。

1.2新近冲积层(Q43N al)

厚度3.20~7.50m,顶板标高为6.80~3.51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土(地层编号3a):厚度一般为0.90~4.40m,呈褐黄色,稍密~中密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其中在19号孔附近缺失该层。

第二亚层,粘土(地层编号3b):厚度一般为2.10~5.80m,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尚均匀,分布尚稳定。

1.3全新统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

厚度1.40~2.90m,顶板标高为0.60~-1.30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4)组成,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其中在40,41,42,43,44号孔附近缺失该层。

本层土除局部地段外,水平方向上土质尚均匀,分布尚稳定。

1.4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

厚度5.50~10.90m,顶板标高为2.58~-3.20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土(地层编号6a):厚度变化较大为1.50~3.90m,呈灰色,中密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低)压缩性土。仅在42,43,44号孔附近分布。

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6b):厚度一般为5.50~7.70m,呈灰色,软塑状态,有层理,含贝壳,属中(偏高)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透镜体。

本层土6a亚层土质砂粘性有所变化,分布不稳定;6b亚层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1.5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

2

本次勘察钻至最低标高-13.79m ,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5.00m,顶板标高为-7.90~-9.34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8)组成,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透镜体。

本层土在揭示深度内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2、地勘结论

2.1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属设计地震第二组,本场地属不液化场地,场地土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Ⅲ类。对建筑抗震属一般地段。

2.2本工程浅层地下水主要为潜水,静止水位埋深1.60~2.00m,相当于标高5.56~4.40m,年变幅一般为0.50~1.00m。抗浮设防水位可按地面以下0.50m考虑。本场地标准冻结深度为0.60m。

2.3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按Ⅲ类环境,无干湿交替作用及有干湿交替作用时,地下水对砼结构有弱蚀性,腐蚀介质为SO42-。

2.4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在长期浸水作用时,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在干湿交替作用时,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中等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

三、基坑支护设计概况

1、顶管工作坑及接收坑

1.1尺寸大小

工作坑:5×10m,接收坑:5×5m;

1.2支护形式

(1)依据地勘资料、施工场地条件综合考虑,建议采取如下支护形式:

顶管坑前后采用双排旋喷桩,左右采用单排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钢板桩竖向支护+2道腰梁水平支护+C35钢筋混凝土底板+坑内设置大口井降水: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