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说课稿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说课稿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一、引言在化学实验和工业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一种溶液或混合物中某种物质的含量,来确定浓度。

而物质的量浓度就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二、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容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常用符号为c。

它的数学表示式为:c = n/V其中,n 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mol),V 表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L)。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3.1 从质量计算如果我们已知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 m/(M × V)其中,m 表示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g),M 表示溶质的单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V 表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L)。

3.2 从浓度计算如果我们已知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 C/V其中,C 表示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升(mol/L),V 表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L)。

3.3 示范计算例如,我们有一瓶体积为 500 毫升(0.5 升)的溶液,其中含有 12 克 NaCl。

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 NaCl 的单质摩尔质量,其中,Na 的摩尔质量为 22.99g/mol,Cl 的摩尔质量为 35.45 g/mol。

M(NaCl) = 22.99 + 35.45 = 58.44 g/mol根据公式 c = m/(M × V),可以计算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 12/(58.44 × 0.5) = 0.409 mol/L四、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计算量。

例如,在制备溶液和反应物的添加中,都需要对浓度进行计算。

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对原料进行配制、检测及质量控制,也需要使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

此外,在学习化学时,物质的量浓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教案设计(4)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教案设计(4)
计(4)
分类: 作文 > 应用文 > 说课稿 > 化学说课稿 >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教案设计(4)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2009-05-29 15:30:07
(1)矿泉水中各元素的组成常用质量体积浓度来表达,其单位为mg/L。其中钙的含量为≥4.0,它表达什么含义?其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枝江大曲的酒精度为450,它表示体积百分含量,要将其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尚须哪些物理量? 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的学生们,此时又带着化学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衔接,课堂教学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我相信,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将使他们受益无穷。一周前,学生们经历了溶液标签的收集过程,都主动与我交流,他们这样说道:“原来我的家里就有这么多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物品呀!” “我带来的1:4的盐酸是什么意思?”“我们什么时侯上这节课呢?”……课未始而思无尽,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为我和我的学生们创造了一片共同学习的广阔天地。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课件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课件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物质的量浓度概述 • 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 • 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操作 • 物质的量浓度的注意事项 • 物质的量浓度的拓展知识
01
物质的量浓度概述
定义与意义
定义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 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常用符 号为c表示。
意义
物质的量浓度是化学中重要的物 理量,用于描述溶液的组成和浓 度,是化学实验、工业生产和科 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参数。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VS
详细描述
在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 量浓度可以通过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溶 液中其他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来计算。根 据计算结果,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度,即 pH值。物质的量浓度是计算溶液中离子 物质的量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和掌握溶 液的酸碱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溶液的渗透压与物质的量浓度
总结词
反应方向判断
通过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浓度,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如 果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高于生成物 的物质的量浓度,则反应正向进行; 反之,则反应逆向进行。
03
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
精确计量
在配制溶液时,需要使用精确的计量工具,如天平、量筒等,确保所取用的溶质 和溶剂的量准确无误。
在溶液配制中的应用
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配制标准溶液,如酸碱滴定实验中 的标准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这些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必须 精确控制。
稀释溶液的计算
在稀释溶液的过程中,需要知道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 度,以计算需要加入的溶剂的量。
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依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需要能够领悟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说明一些简约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技能。

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控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分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猎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猎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a、在相互沟通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进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进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援助同学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技能”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猎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为了培育同学学会自主探究猎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技能,本节课采纳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力求“同学在老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讨论的方式去猎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控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同学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高中化学说课稿:《物质的量浓度》

高中化学说课稿:《物质的量浓度》

高中化学说课稿:《物质的量浓度》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一堂化学课,主题是《物质的量浓度》。

在我们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质溶液的概念,而溶液的浓度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所以,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讨一下物质的量浓度。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物质的量浓度是什么。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通常是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它是用来描述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那么,我们如何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呢?通常,我们使用两种方式来进行计算: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用质量浓度(C)表示,其计算公式为:C = m/V。

其中,C表示质量浓度,m表示溶质的质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另一种浓度的表示方法是摩尔浓度。

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单位体积内溶质的物质的量。

用摩尔浓度(C)表示,其计算公式为:C = n/V。

其中,C表示摩尔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容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假设我们有100ml的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为10g,那么我们来计算一下这个溶液的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

首先计算质量浓度,根据公式C = m/V,将溶质的质量10g代入,溶液的体积100ml代入,得到质量浓度C =10g/100ml = 0.1g/ml。

接下来计算摩尔浓度,根据公式C = n/V,将溶质的物质的量n代入,溶液的体积100ml代入,注意到溶质是NaCl,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8.5g/mol,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n = 10g/58.5g/mol = 0.17mol,得到摩尔浓度C =0.17mol/100ml = 0.0017mol/ml。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溶液的浓度进行调节。

这时,可以通过向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溶质或溶剂来实现。

比如,我们要调整一个NaCl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1mol/L,那么我们可以使用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C = n/V进行计算,假设目标体积为100ml。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中的第三个课时《物质的量浓度>>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溶液的组成,以及前面两课时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学习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也了解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初步用定量的方法做实验,特别是又扩充了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以后的化学计算几乎每次都要遇到物质的量浓度,所以也为以后的化学计算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的成败,决定了以后化学计算的成败。

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特别是在化学计算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目标分析(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物质的量的概念,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且此时的高一学生刚入学不久,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和自信心、上课时积极性高。

因此上课时要充分利用这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3、熟练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完成配制任务(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并思考其成分的表示方法,使学生逐渐建立起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通过反思实验过程和计算练习深化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最终版)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最终版)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X,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第①点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三课时的内容。

对于溶液,量取体积要比称量质量更易操作。

若能通过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其中含有多少摩尔溶质,将解决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的不便,并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是非常便利的。

为此引入一个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第②点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及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C.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A.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B.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学会从熟悉、具体的概念入手来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养成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B.体会物质的量浓度给生活、生产带来的重要意义。

C.通过理论及实验操作体会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

第③是教材的重,难点我将重点放在:(1)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难点:其次我认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教学中的难点。

第④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新概念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思维集中和思考有关,故应多提问并使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多思多练多做,在参与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我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本节内容特点我将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对比、提问、实验法在学法上:学生通过刚学过的物质的量,自主预习,对比熟悉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合作讨论及操作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物质的量浓度”属于基本概念,而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没有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没有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怎样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呢,对此我进行了许多尝试,接下来我将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和教学预想五个方面,将我对“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研究和交流。

一、指导思想在新课堂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案教学、目标教学与分层次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 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学习,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认知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课前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课前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课前说课稿一、引入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物质的量浓度》这一部分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些液体或者溶液的浓度问题。

比如,我们常常需要知道某瓶药水的浓度,或者我们需要根据饮料包装上的浓度信息来调制饮料。

亦或是在实验室中需要知道一种溶液的浓度。

因此,学习浓度这一概念以及如何计算一些液体和溶液的浓度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都非常重要。

二、知识点简介1. 物质的量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

物质的量是一种描述物质数量的物理量,我们用符号n来表示,单位是摩尔(mol)。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是反应中物质数量的重要参量,在进行反应计算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用符号C来表示,单位是摩尔/升(mol/L)。

也就是说,当我们知道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以及溶液的体积,进而计算出摩尔浓度,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描述出我们所研究的液体或溶液的浓度。

3. 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指的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体积之比,用符号m来表示,单位是克/升(g/L)。

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质量浓度衡量饮料、药水等的浓度。

三、教学重点1.掌握物质的量及摩尔浓度与质量浓度这两个概念;2.了解常用饮料、溶液等的浓度范围、浓度计量单位及其转换关系;3.学会如何进行液体或溶液的浓度计算。

四、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结合实例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引导学生进行浓度计算练习,并及时纠正;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对液体及溶液浓度问题的思考,进入本课程内容的学习。

2. 讲解物质的量及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的概念讲解各个概念,以及实际应用中常用饮料、药水、溶液等的典型浓度范围及浓度计量单位及其转换关系。

同时,揭示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3. 讲解浓度测量方法讲解常见的浓度测量方法,如比重法、色谱法等,并以常见实验仪器为例,详细讲解其中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思想汇报专题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一、引言物质的量浓度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与溶剂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本次说课将围绕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展开,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知识点概述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准确地控制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因此了解和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1. 知道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和计算,确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3. 能够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溶液中的盐浓度对食物的味道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 理论讲解2.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物质的量浓度(C)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或物质的量(n)。

其计算公式为:C = m/V 或 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m表示溶质的质量,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2.2 计算方法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已知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计算出物质的量浓度。

3. 实验操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3.1 准备一定体积的溶液,如100 mL的盐水溶液。

3.2 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如5 g的食盐。

3.3 将溶质加入溶液中,充分搅拌使其溶解。

3.4 用天平测量溶质的质量和容量瓶测量溶液的体积。

3.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溶液中盐的物质的量浓度。

4. 计算练习通过一些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5. 拓展应用通过引入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如药品的配制、化肥的制备等,让学生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一中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我将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料想五个方面对“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一一共同研究和交流。

一、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在教学过程中表达以学生为主体,学案导学、目的教学与分层次教学和分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三课时,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根底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稳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根底上扩大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进步化学计算的才能。

并理解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

2.教学目的分析〔1〕知识与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络。

c.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消费中的运用。

(2)才能与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根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学习,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比照,进步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在互相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消费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开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浸透“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络〞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应用教学难点: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三、学情、学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初步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才能。

但是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感受概念、应用详细实例去运用概念、在交流评价中强化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抽象感和乏味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是XX最新发布的《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XX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