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化范式与文综历史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
第二部分多种史观与文综历史高考
一、现代化范式与文综历史
★主要观点
1、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
化的历史。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经济现代代主要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化和法治化。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转变。
2、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
治等内容。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
化等内容。
③、文化现代化主是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此外,还包括: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
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进程是的两个主要内容,重要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3、对现代化模式问题的认识: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
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
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
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开始的。如:美
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②、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
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
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
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
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模式)。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实现民族独立
后应尽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是殖民地、半
殖民地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双重任务。
(一)、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
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
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
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现代化的基本进程: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从社会制度来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起动的新型现代化。
(二)、在认识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几种偏差
1、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因为现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的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还有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
2、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3、现代化与近代化的关系。一般来说,近代化就是现代化,二者只是在时间上的差别而已。
(三)、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近代化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40—1870年)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西方世界
(A)、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少数先进国家已经确立。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起来,与此同时,工人运动蓬勃
发展。
(B)、经济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向
机器大生产的时期过渡,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C)、思想方面: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自由主义产生,取
代重商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
(D)、世界一体化进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一体化进程加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资
本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与此同时,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的
侵略
的加剧,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B、西方的冲击。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从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渗透侵略。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同
时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开端。
C、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个阶段:中国在经济、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变化与回应
(A)、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②、地主阶级发起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B)、思想:固步自封→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①、鸦片战争之前:传统的儒家学说主导着人们的思想
②、鸦片战争之后:开眼看世界与新思潮的萌芽
③、洋务派的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中国近代第一个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洪仁玕《资政新篇》
⑤、早期维新思想:具有资本主义要求的政治、经济、文化主张
(C)、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半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半殖民地──中国主权的逐步丧失。
②、社会矛盾: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民族矛
盾、阶级矛盾并存,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
因此,革命任务随之发生了转变。
③、阶级关系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D)、政治:近代化过程中各阶级的回应
①、地主阶级权力的变动:辛酉政变
②、地主阶级的回应:洋务运动
③、农民阶级的回应:太平天国
④、资产阶级的回应:资产阶级的产生,早期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主张。
⑤、无产阶级的产生:为以后的民主革命准备了新的领导阶级。
☆第二阶段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
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A、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B、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C、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
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三阶段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
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