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化范式与文综历史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文综知识点(精品11篇)
高考历史文综知识点(精品11篇)高考历史文综知识点(1)错因:误认为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孔子的“儒学”。
正确理解: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已经与先秦儒学大有不同,实际上是“外儒内法”。
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精华的基础上,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宣扬“君权神授”,建立了“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君主统治秩序,神化了皇权的同时,也塑造了对君主权力进行约束的“天”的形象。
这一思想适应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因此被汉武帝确立为正统思想。
高考历史文综知识点(2)错因:不理解二者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正确理解: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利用和改造,其所著《孔子改制考》中体现了借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通过改良儒家思想达到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目的;而陈独秀、李大钊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则呈现出不同的做法,他们猛烈抨击儒家思想,有些人甚至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运动中存在着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儒家思想的错误偏向。
但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激进派,虽然对待儒家思想的立场截然不同,但其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高考历史文综知识点(3)错因:认为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相同。
正确理解: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具体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的思想出发,把它扩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仁”的思想适用于任何人的修养,而“仁政”则是对统治者发出的建言。
高考历史文综知识点(4)错因:认为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是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正确理解:黄宗羲等人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现代化历史高三知识点总结
现代化历史高三知识点总结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国家现代化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
现代化历史作为高三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变革。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对现代化历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现代化的种子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扎下了根基。
英国的工业化进程标志着雇佣劳动制度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通过发展经济,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这一转变不仅促进了城市化进程,而且加速了人们的迁移。
20世纪初,技术与工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汽车的问世使得交通更加便利,电力的普及提高了工业生产力和家庭生活的舒适程度,无线电和电视的发明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此外,现代化进程也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妇女和少数族裔赢得了更多平等的权利,社会结构的层次变得更加扁平化。
同时,新的思想观念也迅速蔓延开来,例如普世主义和民族自决思想等。
这些变革为社会进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二战的爆发,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各个国家也开始追求自主、独立的现代化。
亚洲国家加强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努力,拉美地区推进内外资产阶级合作的发展,非洲国家则是以国家独立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为目标。
然而,实现现代化并非易事。
作为全球现代化过程中的动力和制约因素之一,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共同难题。
在这一问题上,地理、历史和政治等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部分国家由于资源贫乏、战乱频发等原因,使得现代化进程进展缓慢甚至陷入停滞。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由于过于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忽视环境、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建设,给现代化进程带来种种问题和挑战。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便捷的桥梁。
历史史观的总结归纳
历史史观的总结归纳近几年我国引进了多种史观来纠正我们过去历史研究的弊端,这些史观被大量的运用到我们的历史教学中,高考题中也出现了大量与之有关的题目,因此影响了我们备考的方向,在这里我将各种史观及典型的题目总结如下:一、现代化范式(现代化史观)的主要观点及典型试题1、主要观点现代化范式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
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要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2、用“现代化范式”指导的命题“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总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
在我国,现代化史观的创立者是已故著名史学家罗荣渠先生。
罗先生指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进程(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95页)。
例题1,2011年滨州二轮模拟.(25分)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世界化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大批技术发明者、新机器的制造者。
这与英吉利民族特有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材料二“……我们将看到,尽管产业革命开始在英国(而且就是在那里,也只是一部分地区),那并不是由于英国人的大智大勇、善于创新和经营有道,相反却是印度、中国、和新大陆殖民地等全球发展的结果。
换言之,产业革命是全球各种力量的历史产物。
高中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的现代化内容要点总结
中国的现代化(近代化)历程1800年中国是世界一流国家(世界大国)1900年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东方弱国)2000年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比较近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主要区别一、近代化(现代化)含义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中国近代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
简言之,是指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近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
它发生于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近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前提,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以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的一场革命,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全方位的社会大变革。
近代化是相对于封建化的一个历史观念。
封建化在古代史上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曾经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进步的代名词,其标志性的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无比的优越性取代奴隶制经济,推动历史前进的步伐。
从封建化与近代化的对比中,两者的根本区别是: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引起了生产方式的本质的差别。
主要表现有:1、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
2、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
3、政治体制由封建专制向资产阶级民族共和的变化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的产生。
具体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领域的理性化、科学化。
概括为:民主化和工业化。
贯穿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知识梳理1、起步阶段(1840——1895年)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后,传统受到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经济领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①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新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学科的考试内容也发生了一系列
的变化。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本文将对新高考历史
必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第一个知识点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第一个必背的知识点。
这个知识点是关于...
二、第二个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必背的知识点。
这个知识点是关于...
三、第三个知识点
第三个必背的知识点是...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新高考历史科目中,这三个知
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它们分别涉及到...
除了上述的知识点外,还有其他重要的内容也需要同学们进行重点
复习,比如...
在实际备考中,同学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深入理解历史概念和关键词,例如...
2. 掌握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
3. 能够分析历史文献、地图和图片,理解其中的信息并作出推理。
4.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文献分析、史料处理等。
5. 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制定周密的备考计划,并进行有目的性的复习。
最后,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上述的知识点,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本文仅对新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归纳,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还需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更加详细的学习和理解。
文史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文史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文史类高考考试是中国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包含了语文、历史、地理等多个科目。
在这些科目中,文史类学科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对于考生来说,文史类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来总结归纳一下文史类高考知识点,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语文知识点1. 语法: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语序等基本语法知识。
2. 阅读理解:包括对诗词、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理解和分析,以及逻辑推理和文章段落的主旨把握。
3. 写作技巧: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作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要领和技巧。
4. 古文阅读:包括对古代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如《论语》、《史记》、《诗经》等。
5. 文学常识: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古代文学家、文学名句等。
以上是语文考试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考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掌握,以便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统一国家、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2. 世界古代史:包括埃及、希腊、罗马、印度、波斯等古代文明的兴衰和发展。
3.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革命等方面的历史知识。
4. 当代史:包括中国和世界当代历史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5. 中国文化史:包括中国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文化的影响等知识。
以上是历史考试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考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学习和掌握,以便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地理知识点1.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自然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以及气候与气候变化等知识。
2.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讯以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
3. 地图知识:包括地图的使用与分析、地图上的位置与方向、地图中的图例与比例尺等知识。
4. 地理区域:包括中国地理区域划分、世界各大洲特点、国际主要国家与地理特点等知识。
全国卷文综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全国卷文综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全国卷文综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历史作为文科考试重要科目之一,一直是学生们在备考高考时比较重视的科目。
全国卷文综的历史考试题目非常灵活,考查范围涵盖了古代、近代、现代等不同阶段的中国历史,历史知识点也十分繁杂。
本文将对全国卷文综历史考试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的开端和奴隶社会的形成2. 商代和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4. 秦朝的统一、法制和经济特点5. 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7.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8. 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9. 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二、近代历史1.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2.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3.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成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4.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5.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三、现代历史1. 对外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内部矛盾的解放战争2.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建设3.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内容、影响4.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制度改革5. 入世和对外关系问题此外,历史考试中还会涉及考古学、历史地理、历史人物等方面的知识点。
在备考历史考试时,考生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熟悉并掌握重要事件和人物:需要抓住重点,着重掌握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比较和分析:需要对不同事件、阶段进行比较和分析,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3. 全面掌握:需要对历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掌握,不要只关注政治或经济等某一方面。
4. 理论联系实际:要能够结合历史知识点,深刻分析当今社会的发展问题和特点。
5. 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历史考试不仅是对知识点的考察,也是对考生的综合素质的考查。
因此,考生需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历史思维的训练。
高考文综历史知识点大全
高考文综历史知识点大全在高考文综科目中,历史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不仅仅是背诵一些历史事件和年代,更是要理解历史的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为了帮助准备高考的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历史知识,下面将给出一个历史知识点大全,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简要的概述。
古代史知识点1. 古代文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等,各大洲的主要文明及其发展特点。
2. 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等主要社会形态及其经济、政治、文化特点。
3. 夏、商、周时期:各个朝代的国家形态、社会制度、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
4.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兴衰、对外战争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5. 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一系列的改革。
6. 汉朝:汉武帝时期的经济繁荣、政治制度、文化发展及其与汉末的对比。
7.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争夺以及文化交流。
8. 隋朝和唐朝: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对外扩张、文化繁荣的特点。
9. 宋朝:北宋和南宋的对比、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及其与外族的斗争。
10. 元朝:蒙古帝国对中国的征服、政治制度、文化传播以及元朝的衰落。
11. 明朝:明朝的初期、中期和晚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变化与发展。
12. 清朝:清朝的初期、中期和晚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变化与发展。
现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战争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
2.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发展。
3.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的起因、结果及中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4.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发起、背景、结果及对中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5.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背景、目标、影响及其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6.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党的早期历史、抗日战争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影响。
7.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在二战中的抗战经历、解放战争及建立新中国。
8.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目标、结果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高考文综历史必背的知识点
高考文综历史必背的知识点高考文综中历史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目,常常需要考生们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因此,文综历史的必背知识点也就变得十分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综历史必背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中西文化交往和传播在这一部分中,考生们需要重点学习中国与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如“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对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中西交流的历史背景和态度等。
例如,在宋代,王安石变法的推行,以及元代的“西善之政”,都表现出了中国文化对外界的开放和交流态度;而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殖民化,则进一步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刻与激烈。
二、中国各时期的政治在学习文综历史时,考生们还需要掌握中国各时期的政治史。
这其中,尤其要重点学习中国的封建制度、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主要政治家的思想和政策等方面的知识点。
例如,在封建时代,考生需要了解如何诞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以及它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等;而在中华民族的革命年代,如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则必须熟悉民主、思想解放等概念。
三、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除了以上两个方面之外,考生们还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具有极高价值和独特性的科技及文化,如中医药、诗文、书画等。
例如,在中医药方面,考生需要掌握中药分类、炮制方法、製药技术等基本知识,以及了解中医药在历史与现代中的价值、研究现状等;同时在文化方面,考生也需要了解到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语言和文学及其与西方文化的异同之处。
四、中国现代史最后,考生们还需要详细了解中国现代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各种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等。
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后,中国政府的建设还有在建国初期的改革措施,这些都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必要知识点。
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到经济和文化改革的一个大阶段,以及中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对此的具体实践。
总而言之,文综历史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目,考生必须加强对于其必背知识点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应对高考的能力。
现代化历史高三知识点汇总
现代化历史高三知识点汇总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2.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3.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的成立4. 经济大萧条对世界的影响二.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2. 北洋政府与国共合作3.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4. 土地革命与中共的发展三. 民族抗战与解放战争1. 卢沟桥事变与全面抗战的爆发2.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3. 日本战败与台湾归国4.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四. 社会主义改革与开放1.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2. “文化大革命”与“四人帮”的崛起3.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与特色社会主义4. 对外开放与中国的崛起五.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1. 冷战格局的形成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2. 柏林墙的倒塌与苏联解体3. 全球化与新的全球秩序的形成4. 少数国家的崛起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六. 当代中国的发展1.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2.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经济结构转型3. 当代中国的政治与法制建设4.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与影响力的提升七. 历史知识技巧与方法1. 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与目的2. 历史资料的收集与利用3. 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解读4. 历史认识的融合与发展结语:通过对现代化历史的高三知识点的汇总,我们可以了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的重大事件和变革,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国内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同时,还需要掌握历史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以便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提高历史认识。
历史是一面照妖镜,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现代化历史高三知识点
现代化历史高三知识点现代化历史作为高三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工业革命到现代世界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变革。
本文将围绕现代化历史的关键知识点进行阐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历史阶段。
# 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革命是现代化历史的起点,它首先在英国兴起,随后迅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从手工作坊向工厂生产的过渡。
这一变革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结构和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
技术创新与生产力提升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它不仅推动了铁路和航运的发展,还促进了机械制造和纺织工业的革新。
此外,电力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为现代经济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社会结构的变迁工业化带来了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农民纷纷离开土地,涌入城市成为工人阶级。
这一转变导致了社会阶层的重新划分,工人阶级的兴起和资本家阶级的壮大,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全球扩张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渐成为全球主导。
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也带来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扩张。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自由贸易和资本流动,将全球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国际贸易的增长和跨国公司的兴起,使得世界经济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带来了殖民主义的浪潮。
欧洲列强通过殖民征服,控制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地区。
然而,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殖民地人民开始反抗外国统治,民族解放运动在20世纪中叶达到高潮。
# 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20世纪上半叶,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
战后,世界格局重塑,冷战成为主要的国际关系特征。
世界大战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深刻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战争催生了新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以及新的国际关系原则,如民族自决和集体安全。
冷战时期的对抗与合作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对立时期。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史学范式基本概念解读
1、文明史观:传承、交流、融合是其基本概念。 2、整体史观:交往、联系、全球化、集团化是其基本概念。 3、现代化史观:工业化、民主化、法制化、城市化是其基本概念。 4、社会史观: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揭示生活习俗是其基本概念。 5、革命史关:不同阶级、不同派别的探索与抗争是其基本概念。
的包容,促进其共同发展。
问题二:特立独行的文明轨迹
16世纪至19世纪早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中西文明 在相似的经济状态下,其文明发展的轨迹却出现巨大的反差,表现在 政治上是“专制化”与“民主化” 趋势的强化。 (1)指出东(以中国为例)、西方(以英法美为例)在政治上差异 的具体表现。
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答案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 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 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历史 的发展机遇。
命题立意:本题以新航路开辟切入,考查全球史观在历 史研究中的运用,考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具体 历史现象的能力。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 殖民 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文明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 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 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 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革命史观
推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推动资本 主义发展
现代化史观
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史观
高考文综知识点资料
高考文综知识点资料高考文综考试中,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等。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高考文综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时期:重点学习夏朝、商朝、周朝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了解三代的历史演变。
- 秦汉时期:重点学习秦朝和汉朝的统治特点、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内容。
- 魏晋南北朝:重点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文化变迁以及佛教的传播等方面的内容。
2. 世界近代史- 年表题:重点掌握近代史的重要事件的时间顺序,包括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的兴起、殖民主义、两次世界大战等。
- 俄国革命:理解俄国革命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 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参战国家以及战争带来的深远影响。
二、地理知识点1. 自然地理- 大地构造:包括地球内部的结构、板块构造理论以及与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关系。
- 气候与气象:了解气候类型、气象要素以及天气系统等方面的知识点。
- 水文与水资源:学习水循环、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质污染等内容。
2.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包括人口分布、人口迁徙、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知识点。
- 交通与通信:了解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建设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政治知识点1. 国家制度与国家管理- 国家制度:学习国家的类型、国家政权的性质以及宪法的作用等内容。
- 政党制度:重点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党的基本理论以及党的组织制度等方面的知识点。
- 国家管理:包括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公共政策及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运行机制以及改革开放的历程等内容。
- 经济体制改革: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成就。
四、经济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 国民经济核算:了解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核算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新高考历史核心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历史核心知识点归纳新高考历史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
2.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朝的开疆拓土、文化繁荣等。
3. 魏晋南北朝:政治分裂与民族融合,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4. 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唐朝的开放政策、科举制度、文化繁荣等。
5. 宋元明清:宋朝的商业发展、理学兴起,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朝的海禁政策,清朝的康乾盛世等。
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对清朝统治的冲击。
3. 洋务运动:清朝的自强运动,学习西方科技。
4. 戊戌变法:清朝末期的改革尝试,失败后的辛亥革命。
5.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6. 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战历程,民族精神的体现。
7. 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
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2.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
3. 近代化: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兴起、民族国家的建立。
4.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殖民地的扩张与反抗,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5. 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原因、过程、影响,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
6. 冷战与全球化: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全球化的发展与挑战。
历史方法论1. 历史研究方法: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解释的多元性。
2. 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比较分析、历史联系的把握。
3. 历史价值观: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客观评价,历史教训的汲取。
结束语:通过对新高考历史核心知识点的归纳,我们能够更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的重点内容,加深对历史发展脉络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获得知识与智慧的双重提升。
新高考文综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文综知识点总结归纳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文综科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综合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新高考文综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中国历史古代中国历史包括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需掌握各个朝代的典型代表人物、事件及其影响。
2. 近代中国近现代史近代史主要涉及晚清、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等。
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影响,并理解中国近代史的演进过程。
3. 世界史世界史包括古代世界史和近代世界史。
古代世界史主要涉及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发展,了解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等;近代世界史主要涉及欧洲各国的历史、经济、政治等。
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主要涉及中国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划、经济地理、政治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口分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
2. 世界地理世界地理需要了解各大洲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
特别需要关注世界各国的政治状况、地缘关系、国际组织等。
三、政治知识点总结1. 宪政政治基础政治知识的基础是宪政,考生需要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政制度、宪政运行等。
同时还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府组织及职责等。
2. 政治思想理论考生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渊源。
3.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
需掌握国际组织、国际法、国际关系理论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四、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涉及国民收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指标。
需了解经济增长原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关注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详细归纳总结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详细归纳总结新高考历史科目是高中学生必须要学习和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
它不仅要求学生熟悉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对新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古代史知识点1. 先秦时期-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百家争鸣和战国七雄的兴衰2. 秦汉时期- 秦始皇的统一和变法措施- 汉武帝的扩张和外交政策- 西汉和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3.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操、刘备、孙权三国争霸的局势和特点- 晋代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宋朝的兴起和北方民族的入侵4. 唐宋时期- 唐朝的长治久安和文化繁荣- 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辽、西夏、金、元等民族政权对中原的影响5. 明清时期-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航海活动- 清朝的内外问题和政治改革- 清朝后期的西方列强侵略和社会变革二、近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割地2. 辛亥革命及其后果-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宪政运动- 弱国强党和北洋政府的崩溃3. 五四运动及其影响-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和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国共合作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九一八事变和中日战争的爆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5. 建国初期的探索和改革- 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文化大革命的失败和改革开放的启动三、现代史知识点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步走发展战略和经济特区的建设 - 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的崛起- 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全球化影响2. 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成就- 四个现代化的全面建设和科技进步- 对外开放和外交政策的调整- 社会问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挑战3. 当代中国的发展和挑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问题的攻坚以上是对新高考历史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总结。
全国卷文综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全国卷文综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随着高考的临近,历史作为文综科目的一部分也成为了考生备考的重点之一。
在历史中,由于题目的变化很多,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相当大,因此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系统化地进行知识点学习和理解。
下面,我将通过对历年文综高考题的分析,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历史知识点,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明1、文明起源:早期文化、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城市文明、文字的出现等。
2、中华文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的王朝演变和社会制度、思想文化、文物遗存等。
3、西方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中世纪文化等。
二、世界历史1、封建社会:罗马封建制、基督教、欧洲的封建制度、日本的幕府时代等。
2、资本主义:近代机器工业、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英国的产业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
3、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践、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等。
三、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近代中国与帝国主义的接触,不平等条约等。
2、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起义和失败,农民阶级革命运动等。
3、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戊戌政变、《辛丑条约》等。
4、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反帝爱国运动等。
5、抗日战争:侵华战争期间的中国,全民抗战,中国抗战胜利等。
四、现代国际关系1、联合国:联合国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安理会、维和行动等。
2、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的对抗,军备竞赛,南北韩、越南战争等。
3、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反恐战争、核武器扩散、环保等。
以上是我对历年文综高考题的梳理和总结,相信大家也可以发现,历史知识点的体系是相当庞大且分散的,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来逐渐构建和拓展。
在备考过程中,同时要注意掌握常见的历史名词、事件、人物等,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和联系,这样才能在考场上信心十足地应对各种题目。
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高考历史知识内容归纳总结2024
高考历史知识内容归纳总结2024高考历史是考查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的了解程度以及历史思维能力的考试科目。
2024年高考历史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古代史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部分,主要涵盖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考生需要掌握每个时期的国家政权更迭、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成就等方面的知识。
2.近现代史近现代史主要包括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以及中国与外国的交往等内容。
3.特定历史时期或事件历史的发展中有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考生需要对这些时期或事件有相应的了解。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时期,如与苏联的合作与分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等。
另外,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也是高考历史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改革开放的起源、目标与特点,以及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政治制度的改革等。
4.历史思维和方法历史思维和方法是高考历史的重要考点,考生需要具备历史的基本概念、史料分析能力、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框架判断能力等。
此外,考生还需要培养对历史问题的辨析能力,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历史问题的途径。
对于考生来说,备考高考历史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并结合历年高考试题,查漏补缺,理清知识脉络和考点。
同时,多阅读与历史相关的著作和文章,提高对历史事件背后原因和影响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此外,积极参与历史研究社团和活动,进行历史学术交流,拓宽历史视野。
请注意,以上只是对2024年高考历史科目的一些概括性内容的归纳总结,并不是详尽无遗的内容列表。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校的具体教学安排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高考文综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文综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文综考试是考生向大学进军的一道重要关卡,既考验学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学科的掌握程度,也考察他们对于综合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总结和归纳各个学科的重点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别对高考文综的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领域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1.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夏商周时期:夏朝的时代特征,禅让制度的确立,商朝的兴起和灭亡,周朝的封建制度。
-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西汉和东汉时期的政治、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汉武帝的开辟丝绸之路。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代及其政治治理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
- 唐宋时期: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宋朝的科技发明和经济繁荣,北宋和南宋时期的政治、农业和商业发展。
2. 世界史知识点-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城邦制度的兴起,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古罗马帝国的宏伟建筑和法律制度。
- 近代欧洲史:十字军东征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 美洲大发现及殖民地化:哥伦布航海和美洲大陆的发现,殖民地化对原住民的影响,英国殖民主义在北美的发展。
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 自然地理知识点- 大洲和大洋: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地理特点。
- 地球的气候带: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寒带气候带的特点和分布。
- 地球的地形特征:高山地带、平原地带、丘陵地带、盆地地带和河流特征。
2. 人文地理知识点- 人口与城市:人口变化和迁移的影响因素,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经济地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全球和国内的分布特点。
- 地理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城市发展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三、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1.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优点,我国的政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现代化范式与文综历史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第二部分多种史观与文综历史高考一、现代化范式与文综历史★主要观点1、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经济现代代主要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化和法治化。
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转变。
2、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
③、文化现代化主是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此外,还包括: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
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进程是的两个主要内容,重要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3、对现代化模式问题的认识: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
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
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开始的。
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②、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
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第二部分多种史观与文综历史高考一、现代化范式与文综历史★主要观点1、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经济现代代主要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化和法治化。
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转变。
2、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
③、文化现代化主是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此外,还包括: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
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进程是的两个主要内容,重要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3、对现代化模式问题的认识: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
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
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开始的。
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②、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
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实现民族独立后应尽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双重任务。
(一)、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现代化的基本进程: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从社会制度来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起动的新型现代化。
(二)、在认识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几种偏差1、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
因为现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的探索中纠正失误。
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
还有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
2、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
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
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3、现代化与近代化的关系。
一般来说,近代化就是现代化,二者只是在时间上的差别而已。
(三)、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近代化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40—1870年)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西方世界(A)、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少数先进国家已经确立。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起来,与此同时,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B)、经济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时期过渡,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C)、思想方面: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
自由主义产生,取代重商主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
(D)、世界一体化进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一体化进程加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与此同时,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的侵略的加剧,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B、西方的冲击。
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西方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渗透侵略。
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开端。
C、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个阶段:中国在经济、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变化与回应(A)、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地主阶级发起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B)、思想:固步自封→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①、鸦片战争之前:传统的儒家学说主导着人们的思想②、鸦片战争之后:开眼看世界与新思潮的萌芽③、洋务派的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④、中国近代第一个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洪仁玕《资政新篇》⑤、早期维新思想:具有资本主义要求的政治、经济、文化主张(C)、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半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半殖民地──中国主权的逐步丧失。
②、社会矛盾: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并存,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因此,革命任务随之发生了转变。
③、阶级关系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D)、政治:近代化过程中各阶级的回应①、地主阶级权力的变动:辛酉政变②、地主阶级的回应:洋务运动③、农民阶级的回应:太平天国④、资产阶级的回应:资产阶级的产生,早期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主张。
⑤、无产阶级的产生:为以后的民主革命准备了新的领导阶级。
☆第二阶段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A、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B、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C、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三阶段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
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A、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人绝境。
B、政治上: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对共产党、工农群众的屠杀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实行保甲制度和特务统治;制定"伪宪法"确认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C、现代化的新发展:首先,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
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再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第四阶段腾飞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现代化任务的主角是无产阶级。
A、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来不断对宪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等。
B、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思想上:1957年整风运动提出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期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
D、外交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现代化。
1、求生存,为独立:中国人民历经国民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长期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为真正意义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2、谋发展,图富强: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拉开了全面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第一阶段:1949-1965年,重点发展工业化;第二阶段:1966-1976年,特点是文化大革命及其破坏;第三阶段:1978-现在,特点是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
历史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主要是围绕推进中国现代化而进行的。
在革命战争时代搞武装斗争乃是为了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建国后的建设则是利用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有利条件发展生产力,向现代化目标迅速前进,而改革则是为了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中国近代化的启示:①、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②、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⑤、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健。
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