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治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猪的传染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动物疫病防治课件)
毒后建立新猪群。
对非免疫母猪所生的仔猪,1~3周龄时肌肉注射灭活苗1 mL,间隔1周后,
再注射2 mL,结合滴鼻免疫效果更佳。
也可对怀孕母猪产仔前2个月和1个月分别注射1 mL和2 mL,下一胎预产
期前,皮下2.5 mL加强免疫1次。
前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能力单元四 猪的传染病
第4-3节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概要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 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 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 吸染病。 它以鼻炎、鼻中隔扭曲、鼻甲骨 萎缩和病猪生长迟缓为特征,临诊 表现为打喷嚏、鼻流鼻涕、鼻出血 、颜面部变形或歪斜,常见于2~5 月龄猪。 目前已将这种疾病归类于两种形 式:非进行性萎缩性鼻炎和进行性 萎缩性鼻炎。
鉴别诊断
✓ ①传染性坏死性鼻炎由坏死杆菌引起,主要发生于外伤后, 引起鼻腔的软组织、软骨及骨发生坏死,形成瘘管,流出 腐臭的液体。
✓ ②由绿脓杆菌引起的出血性化脓性鼻炎。体温升高,并常 出现神经症状,鼻腔和鼻窦黏膜出血明显。
防制
未发病地区,重点是加强检疫工作,以杜绝传染源。 发病猪场,最好淘汰病猪,可采用肥育后全群屠宰利用,严格、彻底消
萎鼻猪经常流出鼻涕
病猪鼻梁变形,鼻吻变短
受害病猪鼻甲骨一侧鼻孔出血
萎鼻病猪临床症状眼有泪斑 萎缩性鼻炎
病理变化
最特征的病变是鼻腔的软骨和鼻甲骨的软化 和萎缩,特别是下鼻甲骨的下卷曲最为常见。 有的萎缩严重,甚至鼻甲骨消失。
受害鼻甲骨上下卷曲不同程度的萎缩
正常鼻甲骨
AR病猪鼻甲骨萎缩
鼻中隔变形,右边鼻甲骨差不多消失
传染方式主要是飞沫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
任何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本病,但以仔猪的易感性最高。1 周龄的猪感染后可引起原发性肺炎,并可导致全窝仔猪死 亡,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下降。1月龄以内的感染, 常在数周后发生鼻炎,并引起鼻甲骨萎缩。
对非免疫母猪所生的仔猪,1~3周龄时肌肉注射灭活苗1 mL,间隔1周后,
再注射2 mL,结合滴鼻免疫效果更佳。
也可对怀孕母猪产仔前2个月和1个月分别注射1 mL和2 mL,下一胎预产
期前,皮下2.5 mL加强免疫1次。
前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能力单元四 猪的传染病
第4-3节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概要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 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 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 吸染病。 它以鼻炎、鼻中隔扭曲、鼻甲骨 萎缩和病猪生长迟缓为特征,临诊 表现为打喷嚏、鼻流鼻涕、鼻出血 、颜面部变形或歪斜,常见于2~5 月龄猪。 目前已将这种疾病归类于两种形 式:非进行性萎缩性鼻炎和进行性 萎缩性鼻炎。
鉴别诊断
✓ ①传染性坏死性鼻炎由坏死杆菌引起,主要发生于外伤后, 引起鼻腔的软组织、软骨及骨发生坏死,形成瘘管,流出 腐臭的液体。
✓ ②由绿脓杆菌引起的出血性化脓性鼻炎。体温升高,并常 出现神经症状,鼻腔和鼻窦黏膜出血明显。
防制
未发病地区,重点是加强检疫工作,以杜绝传染源。 发病猪场,最好淘汰病猪,可采用肥育后全群屠宰利用,严格、彻底消
萎鼻猪经常流出鼻涕
病猪鼻梁变形,鼻吻变短
受害病猪鼻甲骨一侧鼻孔出血
萎鼻病猪临床症状眼有泪斑 萎缩性鼻炎
病理变化
最特征的病变是鼻腔的软骨和鼻甲骨的软化 和萎缩,特别是下鼻甲骨的下卷曲最为常见。 有的萎缩严重,甚至鼻甲骨消失。
受害鼻甲骨上下卷曲不同程度的萎缩
正常鼻甲骨
AR病猪鼻甲骨萎缩
鼻中隔变形,右边鼻甲骨差不多消失
传染方式主要是飞沫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
任何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本病,但以仔猪的易感性最高。1 周龄的猪感染后可引起原发性肺炎,并可导致全窝仔猪死 亡,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下降。1月龄以内的感染, 常在数周后发生鼻炎,并引起鼻甲骨萎缩。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课件
王小明
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硕士,从事疫病防治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多年。
技术概述
本节将介绍动物疫病防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帮助您建立对疫病控制 的基本认识。
主要动物疫病
禽流感
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禽类疾 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严 重威胁。
口蹄疫
一种会感染偶蹄类动物的 病毒性疾病,对畜牧业造 成巨大损失。
猪瘟
一种会感染猪类动物的高 致病性疾病,对猪肉产业 造成严重影响。
预防方法
1
疫苗接种
使用疫苗预防动物疫病,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
卫生措施
保持动物栖息环境的清洁与卫生,减少疫病传播。
3
动物检疫
对动物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疫病。
治疗方法药物疗法使用适当药物治疗动物疫 病,帮助康复。
手术治疗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PPT课件
欢迎来到《动物疫病防治技术》PPT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深入了解动物疫病, 学习预防和治疗技术,让我们一起开始吧!
作者介绍
Dr. 张莉
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博士,拥有十年以上的动物疾病防治经验。
Dr. J o h n S m ith
PhD in Veterinary M ed icine fro m H arvard University, sp ecialized in anim al d 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对某些疫病进行手术干预, 提高治愈率。
中兽医疗法
运用中兽医疗法治疗动物疫 病,促进康复。
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感染禽流感的鸡群如何控制疫情? 应对口蹄疫疫情的紧急措施是什么? 采取哪些措施减少猪瘟的传播风险?
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硕士,从事疫病防治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多年。
技术概述
本节将介绍动物疫病防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帮助您建立对疫病控制 的基本认识。
主要动物疫病
禽流感
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禽类疾 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严 重威胁。
口蹄疫
一种会感染偶蹄类动物的 病毒性疾病,对畜牧业造 成巨大损失。
猪瘟
一种会感染猪类动物的高 致病性疾病,对猪肉产业 造成严重影响。
预防方法
1
疫苗接种
使用疫苗预防动物疫病,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
卫生措施
保持动物栖息环境的清洁与卫生,减少疫病传播。
3
动物检疫
对动物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疫病。
治疗方法药物疗法使用适当药物治疗动物疫 病,帮助康复。
手术治疗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PPT课件
欢迎来到《动物疫病防治技术》PPT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深入了解动物疫病, 学习预防和治疗技术,让我们一起开始吧!
作者介绍
Dr. 张莉
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博士,拥有十年以上的动物疾病防治经验。
Dr. J o h n S m ith
PhD in Veterinary M ed icine fro m H arvard University, sp ecialized in anim al d 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对某些疫病进行手术干预, 提高治愈率。
中兽医疗法
运用中兽医疗法治疗动物疫 病,促进康复。
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感染禽流感的鸡群如何控制疫情? 应对口蹄疫疫情的紧急措施是什么? 采取哪些措施减少猪瘟的传播风险?
动物疫病的防控PPT
接种操作
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 操作,确保疫苗剂量、注射部
位和方法正确。
免疫监测
定期对动物进行抗体检测,了 解免疫效果,及时补种或加强
免疫。
定期检查与监测
定期健康检查
对动物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采取相应措施。
疫情监测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报告疫 情,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病流行规律和传 播途径,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样品采集与检测
采集动物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疫病, 为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生物安全措施
隔离措施
对疑似感染动物进行隔离观察 和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消毒措施
定期对养殖场、屠宰场等场所 进行消毒处理,消灭病原微生 物。
品进入本国。
区域性联防联控
在跨境动物疫病高发区域,相邻国 家开展联防联控,共同监测边境地 区的动物疫情动态,加强信息沟通 和协作。
跨境合作项目
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开展跨境动 物疫病防控合作项目,分享防控技 术和经验,共同提升区域内的动物 疫病防控能力。
05
动物疫病防控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新型动物疫病的出现
信息共享
兽医部门应及时将疫情信息与其他相 关部门共享,如卫生、农业等部门, 以便采取联合防控措施。同时,应向 公众发布疫情信息,提高公众的防疫 意识。
04
动物疫病防控的国际合作与法规
国际动物疫病组织与合作
1 2
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 该组织是动物疫病防控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 织,负责制定动物疫病国际标准,促进各国间的 合作与交流。
新型动物疫病不断涌现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课件
三、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三)动物疫病流行过程的特点
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发病动物数量的多少和传播
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四种表现形式 :
1.散发性
如破伤风
2.地方流性 如巴氏杆菌病、喘气病
3.流行性
如猪瘟、蓝耳病
4.大流行性 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
三、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四)影响动物疫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对流行过程有影响的自然因素,主要气候因素 (气温、湿度等)、地理因素(地形、海拔高度等)和季 节等。
一、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 1.询问调查 2.现场观察 3.查验有关资料 4.实验室检查 5.数理统计
一、流行病学发调生疫查情时要了解的内容:
⑴最初发病的时间、地点、发病季节、传播速
度及蔓延情况,疫区的各种畜禽的数量和分布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情的况,步发骤病和畜禽内的容种类、数量、年龄、性别及
• 免疫无规定疫病区: 在规定期限内,某一划定的区域没有发生
过某种或某几种疫病,对该区域及其周围一定 范围内允许采取免疫措施,对动物和动物产品 及其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
一、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有关概念
• 监测区: • 缓冲区: • 感染区: • 自然屏障: • 人工屏障:
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立的目的、意义
• 制定疫情监测规划和计划,科学、全面、准确 地开展动物疫情监测预报,是做好防疫工作的 重要内容。
具体要求
根据动物防疫法,结合本省、本地实际情况。
1、每年进行两次省级以上的实验室检查
2、每月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选3个乡-2个村-20 个养殖户=120个养殖户)
3、检测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 临诊症状检查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防制应急预案
㈠什么是防制应急预案? ㈡—防—制为应防急止预和案尽的量内减容轻重大动物疫病给人畜带 来⒈损组害织,指在挥发系现统重大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 高效、有序地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和扑灭疫病, 为⒉此疫而情预分选级制及定防的治综原合则性应急处理方案,称动物 疫⒊病紧防急制疫应情急的预扑案灭。程序 ⒋保障系统(资金、物资、人员和技术力量保障等) 5.其它
一、疫病监测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 2、临床症状检查 3、血清学监测 4、病原学检测
问诊、视诊、触诊、 叩
凝集诊试、验听、诊沉、淀嗅试诊验等、免 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 免疫磁力分离技术等
①细菌学诊断:镜查、分离培养、动物试验、
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等方法;
②病毒学诊断: 电镜检查、动物接种、禽胚接
㈣疫源地
1.疫源—地—是指有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 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
2.疫源地与传染源的差异?
①含义方面:疫源地比传染源更广泛. ②防治方面: 对传染源要进行隔离、治疗和处理; 对疫源地要进行封锁、检疫、预防接种、消毒 等综合措施,才能防止疫源地内传染病的传播和 防止新疫源地的出现。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监测区: 缓冲区: 感染区: 自然屏障:是指自然存在的具有阻断某种疫情传 播、人和动物自然流动的地理阻隔,包括大江、 大河、湖泊、沼泽、海洋、山脉、沙漠等。 人工屏障:是指为建设无疫区需要,限制动物和 动物产品自由流动,防止疫病传播,由省级人民 政府批准建立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隔离设施、 封锁设施等。
动物防疫管理ppt课件
病、寄生虫病。
动物传染病病原:
细菌
H5N1病毒
支原体
3
第一节 动物防疫的概念
动物寄生虫病病原
华支睾吸虫
绦虫
线虫
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生皮、原毛、精液、胚胎、种蛋以 及未经加工的胴体、脂、脏器、血液、绒、骨、 角、头、蹄等。
4
第一节 动物防疫的概念
动物防疫的直接目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动 物疫病。
最终目的: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保护人体健康。
26
第三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动物疫病的控制:当疫病发生后,对其采取的相应 的措施,把疫病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使之不再继 续扩大流行。
动物疫病的扑灭:在疫病控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 的措施,使发病的范围、数量逐渐减小,最终使疫 情完全停止,并尽可能使发病地区不再存在病原, 或打破流行环节,使疫病无重新发生的可能。
18
第二节 动物疫病的预防
二、动物疫病预防中各有关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1.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制定国家动物疫病预防规划
及时规定并公布动物疫病预防办法
规定并公布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 病种名录
2.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组织、安排、指挥、协调 3.对饲养、经营、屠宰、加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及厂建设的要
无明确结论而又怀疑为疫病的,应尽快确诊是否属于疫病, 以及是何种疫病。
29
第三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快报、月报、年报。
快报: (1)发生一类或疑似一类动物疫病; (2)动物疫病呈暴发流行时; (3)新发现的动物疫病; (4)已经消灭又发生的动物疫病。 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点确认发现上 述动物疫情后,应在24小时内报至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总 站应在12小时内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动物传染病病原:
细菌
H5N1病毒
支原体
3
第一节 动物防疫的概念
动物寄生虫病病原
华支睾吸虫
绦虫
线虫
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生皮、原毛、精液、胚胎、种蛋以 及未经加工的胴体、脂、脏器、血液、绒、骨、 角、头、蹄等。
4
第一节 动物防疫的概念
动物防疫的直接目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动 物疫病。
最终目的: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保护人体健康。
26
第三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动物疫病的控制:当疫病发生后,对其采取的相应 的措施,把疫病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使之不再继 续扩大流行。
动物疫病的扑灭:在疫病控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 的措施,使发病的范围、数量逐渐减小,最终使疫 情完全停止,并尽可能使发病地区不再存在病原, 或打破流行环节,使疫病无重新发生的可能。
18
第二节 动物疫病的预防
二、动物疫病预防中各有关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1.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制定国家动物疫病预防规划
及时规定并公布动物疫病预防办法
规定并公布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 病种名录
2.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组织、安排、指挥、协调 3.对饲养、经营、屠宰、加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及厂建设的要
无明确结论而又怀疑为疫病的,应尽快确诊是否属于疫病, 以及是何种疫病。
29
第三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快报、月报、年报。
快报: (1)发生一类或疑似一类动物疫病; (2)动物疫病呈暴发流行时; (3)新发现的动物疫病; (4)已经消灭又发生的动物疫病。 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点确认发现上 述动物疫情后,应在24小时内报至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总 站应在12小时内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轮状病毒感染课件(共14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防控
治疗 预防
发现病畜后除采取一般防疫措施外应停止哺乳,用葡萄糖盐水给病畜自由饮 用。对病畜进行对症治疗,如投用收敛止泻剂,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继发的细 菌性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和碳酸氢钠溶液以防止脱水和酸中毒等,一般 都可获得良好效果。
依靠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母畜和仔畜的抵抗力。在疫区要做到新生仔畜及早 吃到初乳,接受母源抗体的保护以减少和减轻发病。
其他
驹、羔和鸡等的轮状病毒感染, 潜伏期短,主要症状也是腹泻、 萎顿、厌食、体重减轻和脱水 等。一般经4~8d痊愈。幼小 动物也有死亡。
病理变化
各种动物轮状病毒感染病理变化基本相同,病变主要限于消化道。幼龄动物胃壁 弛缓,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 小肠肠壁菲薄,半透明,内容物呈液状、灰黄或灰黑色。有时小肠广泛出血,肠 系膜淋巴结肿大。 病犊小肠绒毛用电镜切片观察和免疫荧光检查,可看到绒毛萎缩变短,隐窝细胞 增生,圆柱状的绒毛上皮细胞被鳞状或立方形的细胞所取代,而绒毛固有层有淋巴 细胞浸润。
仔猪多发于8周龄以内,呈地方流行性。潜伏期12~24h。病初精神委顿,食欲不振,不愿走动,常 有呕吐。迅速发生腹泻,粪便水样或糊状,呈黄白或暗黑色。腹泻时间越久脱水越明显,严重的脱水 常发生于腹泻开始后第3~7天,体重因此可减轻30%,并导致血液酸碱平衡紊乱。
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取决于发病日龄和环境条件,特别是寒冷环境和继发大肠杆菌病,常使临床症状 加重和病死率增高。
临床症状
牛
➢多发生于1周龄内新生犊牛。潜伏期15~96h。 ➢病犊精神萎顿,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若体温下 降到常温以下则是死亡征兆。 ➢厌食和腹泻,粪便黄白色,液状,有时带黏液和 血液,病程长者脱水明显。 ➢病死率可达50%。病程1~8d。
猪
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动物疫病防治课件)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带病毒的蚊虫叮咬而传播。三带喙库蚊是优势蚊 种之一,嗜吸畜(猪、牛、马)血和人血,感染阈低(小 剂量即能感染),传染性强,病毒能在蚊体内繁殖和越冬, 且可经卵传至后代,带毒越冬蚊能成为次年感染人畜的传 染源,因此蚊不仅是传播媒介,也是病毒的贮存宿主。某 些带毒的野鸟在传播本病方面的作用亦不应忽视。
传染源
多种动物和人感染后都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在本 病流行地区,畜禽的隐性感染率均很高,国内很多 地区的猪、马、牛等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在90%以上, 特别是猪的感染最为普遍。
猪感染后出现病毒血症的时间较长,血中的病毒含 量较高,媒介蚊又嗜其血,而且猪的饲养数量大, 更新快,容易通过猪--蚊--猪等的循环,扩大病毒 的传播,所以猪是本病毒的主要增殖宿主和传染源。
病理变化
猪:肉眼病变主要在脑、脊髓、睾丸和子宫。脑的病变与马相似。肿胀 的睾丸实质充血、出血和坏死灶。流产胎儿常见脑水肿,腹水增多,皮 下有血样浸润。胎儿大小不等,有的呈木乃伊化。
牛、羊、鹿的脑组织学检查,均有非化脓性脑炎变化。
死产胎儿脑内积水
死产胎儿脑缺损
脑组织内的血管周围细胞浸润呈袖套现象
病毒 分离
在本病流行初期,采取濒死期脑组织或发热期血液,立即进 行鸡胚卵黄囊接种或1-5日龄乳鼠脑内接种,可分离到病毒, 但分离率不高。
血清 学诊 断
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是常用的实验室诊 断方法。抗体在病的初期效价较低,且隐性感染或免疫接种 过的人、畜血清中都可出现这些抗体,因此均以双份血清抗 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作为诊断标准。只能用于疾病回顾性诊 断或流行病学调查,无早期诊断价值。
人乙脑症状
人感染后从隐性到急性致死性脑炎,潜伏期一般为7~14d。患者大多数为儿 童,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8月份,其次是9月和7月。
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课件(共19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消灭媒介动物,加强人畜粪 便及动物废弃物的管理,搞 好饮食品的卫生监督是切断 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途径的 重要措施。
提高免疫力
给人群和动物群提 供相应的免疫接种 可提高其免疫力。
人畜共患传染病 防治基础知识
01 定义和分类 02 流行病学特征 03 防治原则
一、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人畜共患传染病: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 病学上有关联的人和动物的疾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分为两类: 一类为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另一类为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对检出的感染动物及其产品, 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 不能因为经济等原因而放任 不管。
检查和治疗人群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例
牧民、饲养员、兽医、动物 性食品加工人员、卫生防疫 人员、地质工作者和军队有 关人员以及从事实验室的医 学工作者,是人畜共患病的 高危人群,他们应该作为检 查和治疗的重点。
切断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途径
皮肤接触传播
由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即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 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患病动物接触。 间接接触传播多见于接触疫水而感染。
节肢动物传播
节肢动物中的蚊、蝇、蟑螂、蜱、虻、虱和蚤等在 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主要作用。其传播方式分两类, 即机械性传播和生物学传播。
人与家畜的易感性
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和家畜都有相同的侵袭力。同时, 人和家畜(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性。 由于人和动物的进化程序不同,受感染后所表现的临 床特征也不同。 易感性的高低与病原体的种类、毒力强弱和易感机体 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消化道传播 以消化道为其侵入门户的病原体,通常不能单独侵人, 需伴随水和食物等媒介物侵入。 经饮水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与水源类型、污染程序、 饮水量的多少以及病原体在水中存活时间的长短等因素 有关。
提高免疫力
给人群和动物群提 供相应的免疫接种 可提高其免疫力。
人畜共患传染病 防治基础知识
01 定义和分类 02 流行病学特征 03 防治原则
一、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人畜共患传染病: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 病学上有关联的人和动物的疾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分为两类: 一类为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另一类为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对检出的感染动物及其产品, 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 不能因为经济等原因而放任 不管。
检查和治疗人群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例
牧民、饲养员、兽医、动物 性食品加工人员、卫生防疫 人员、地质工作者和军队有 关人员以及从事实验室的医 学工作者,是人畜共患病的 高危人群,他们应该作为检 查和治疗的重点。
切断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途径
皮肤接触传播
由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即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 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患病动物接触。 间接接触传播多见于接触疫水而感染。
节肢动物传播
节肢动物中的蚊、蝇、蟑螂、蜱、虻、虱和蚤等在 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主要作用。其传播方式分两类, 即机械性传播和生物学传播。
人与家畜的易感性
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和家畜都有相同的侵袭力。同时, 人和家畜(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性。 由于人和动物的进化程序不同,受感染后所表现的临 床特征也不同。 易感性的高低与病原体的种类、毒力强弱和易感机体 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消化道传播 以消化道为其侵入门户的病原体,通常不能单独侵人, 需伴随水和食物等媒介物侵入。 经饮水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与水源类型、污染程序、 饮水量的多少以及病原体在水中存活时间的长短等因素 有关。
动物疫病防控基本PPT课件
• 三类动物传染病: 三类动物疫病(63 种)多种动物共患病(8 种) : 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 附红细 胞体病、Q 热 牛病(5 种) :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 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 绵羊和山羊病(6 种) :肺腺瘤病、传染性脓疱、羊肠毒血症、干酪性淋巴结炎、绵羊 疥癣,绵羊地方性 流产 马病(5 种) :马流行性感冒、马腺疫、马 鼻腔肺炎、溃疡性淋巴管炎、马媾疫 猪病(4 种) :猪传染性胃肠 炎、猪流行性感冒、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 禽病(4 种) :鸡 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病 蚕、蜂病 (7 种) :蚕型多角体病、蚕白僵病、蜂螨病、瓦螨病、亮热厉螨病、 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 犬猫等动物病(7 种) :水貂阿留申病、水 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猫泛 白细胞 减少症、利什曼病。 鱼类病(7 种) :鮰类肠败血症、迟缓爱德华 氏菌病、小瓜虫病、黏孢子虫病、三代虫病、指环虫病、链 球菌病 甲壳类病(2 种) :河蟹颤抖病、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贝类病(6 种) :鲍脓疱病、鲍立克次体病、鲍病毒性死亡病、包纳米虫病、折 光马尔太虫病、奥尔森派 琴虫病 两栖与爬行类病(2 种) :鳖腮腺 炎病、蛙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病
• 2.前驱期 • 从最初的临床症状出现到主要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这个
阶段,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这个时期仅可察觉出 一般症状。数小时至1~2天。 • 3.明显(发病)期 • 前驱期之后,出现传染病特征性临床症状的阶段,这个 阶段很多有代表性的特征性症状和病理变化相继出现。
• 4.转归期(恢复期) • 是传染病的发展到最后的阶段,表现为痊愈(康复或免
二、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
家禽传染病—新城疫(动物疫病防治课件)
❖ 母鸡产蛋停止或产软壳蛋。 ❖ 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比较典型的症状,病鸡咳嗽,呼吸困难,张口呼吸。 ❖ 嗉囊内充满液体内容物,倒提时常有大量酸臭液体从口内流出。 ❖ 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时混有少量血液,后期排出蛋清样的排泄
物。 ❖ 有的病鸡还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等,最后体温下降,不久在昏迷中
死亡。病程约2~5d。1月龄内的小鸡病程较短,症状不明显,病死率高。
亚急性或慢性
初期症状与急性相似,不久后渐见减轻,但同时出 现神经症状,患鸡翅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 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动作失调,反 复发作,最终瘫痪或半瘫痪,一般经10~20d死亡。 此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病死率较低。
免疫鸡群中发生新城疫,是由于雏鸡的母源抗体高,接种新城疫疫苗 后,不能获得坚强免疫力或因免疫后时间较长,保护力下降到临界水 平,当鸡群内本身存在NDV强毒循环传播,或有强毒侵入时,仍可 发生新城疫,症状不很典型,仅表现呼吸道和神经症状,其发病率和 病死率较低,有时在产蛋鸡群仅表现产蛋下降。
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咳嗽,发出呼噜声
活疫苗目前国内使用的有5种:I系苗(Mukteswar株)、Ⅱ系
苗(HBl株)、Ⅲ系苗(F株)、Ⅳ系苗(Lasota株)和V4弱 毒苗。
2、母源抗体对ND免疫应答有很大的影响。母鸡经过鸡新城疫疫苗接种 后,可将其抗体通过卵黄传播给雏鸡,雏鸡在3日龄抗体滴度最高,以后 逐渐下降。
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鸡既有一定的免疫力,又对疫苗接种有干扰作用。
血凝性:NDV一个很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就是能吸附于鸡、火鸡、鸭、鹅及某些 哺乳动物(人、豚鼠)的红细胞表面,并引起红细胞凝集(HA),这种特性 与病毒囊膜上纤突所含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有关。这种血凝现象能被抗NDV的 抗体所抑制(HI),因此可用HA和HI来鉴定病毒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物。 ❖ 有的病鸡还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等,最后体温下降,不久在昏迷中
死亡。病程约2~5d。1月龄内的小鸡病程较短,症状不明显,病死率高。
亚急性或慢性
初期症状与急性相似,不久后渐见减轻,但同时出 现神经症状,患鸡翅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 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动作失调,反 复发作,最终瘫痪或半瘫痪,一般经10~20d死亡。 此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病死率较低。
免疫鸡群中发生新城疫,是由于雏鸡的母源抗体高,接种新城疫疫苗 后,不能获得坚强免疫力或因免疫后时间较长,保护力下降到临界水 平,当鸡群内本身存在NDV强毒循环传播,或有强毒侵入时,仍可 发生新城疫,症状不很典型,仅表现呼吸道和神经症状,其发病率和 病死率较低,有时在产蛋鸡群仅表现产蛋下降。
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咳嗽,发出呼噜声
活疫苗目前国内使用的有5种:I系苗(Mukteswar株)、Ⅱ系
苗(HBl株)、Ⅲ系苗(F株)、Ⅳ系苗(Lasota株)和V4弱 毒苗。
2、母源抗体对ND免疫应答有很大的影响。母鸡经过鸡新城疫疫苗接种 后,可将其抗体通过卵黄传播给雏鸡,雏鸡在3日龄抗体滴度最高,以后 逐渐下降。
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鸡既有一定的免疫力,又对疫苗接种有干扰作用。
血凝性:NDV一个很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就是能吸附于鸡、火鸡、鸭、鹅及某些 哺乳动物(人、豚鼠)的红细胞表面,并引起红细胞凝集(HA),这种特性 与病毒囊膜上纤突所含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有关。这种血凝现象能被抗NDV的 抗体所抑制(HI),因此可用HA和HI来鉴定病毒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课件
动物防疫的起源: 古代的动物疫病 防治措施
动物防疫的发展: 现代动物防疫体 系的建立和发展
动物防疫的重要性: 保障动物健康,促 进畜牧业发展
动物防疫的未来展 望: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动物疫病 挑战
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的介绍 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监管和执行 违反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处罚和案例分析
及防治措施
动物防疫的实践与 应用
动物防疫的重要性:介绍动物防疫在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动物防疫的实践经验:分享在动物防疫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包括疫苗接种、疫情监测、隔离治疗等方面的具体措 施。
动物防疫的应用案例:介绍动物防疫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包括成功控制疫情、减少经济损失等方面的具体案例。
非传染病的特点: 由非生物因素引起 的疾病,如营养缺 乏、中毒等,通常 具有散发性、突发 性等特点,对动物 的健康造成一定危 害。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 触传播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 言简意赅,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防疫意义:保护动物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防疫措施:定期接种疫苗,加强饲养管理,做 好环境卫生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 言简意赅,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防疫意识:提高公众对动物防疫的认识和意识, 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 言简意赅,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免疫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严格控制传染源,防止疫 情扩散。
诊断技术:通过观察、检查、试验 等方法确定动物疾病种类和病情
诊断和监测技术在动物防疫中的应 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课件(共16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2024/6/20
第四章 猪的主要传染病
14
• 3.加强消毒 发病后要加强消毒工作,对空圈及猪舍周围环境 用2%热氢氧化钠溶液彻底消毒,对圈舍内外及猪体用百毒杀、 过氧乙酸、复合酚等消毒剂,每隔3d进行1次大面积喷雾消 毒。
2024/6/20
第四章 猪的主要传染病
15
• 4.对症治疗
• (1)用四环素类及磺胺类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公猪的精液经生殖道进行传
播。
2024/6/20
第四章 猪的主要传染病
5
2024/6/20
• 5.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在新疫区常呈地方性流行,老
疫区则多为散发。
• 2006年夏秋季节,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 疫情。对猪“高热病”病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分离 到的病毒采用全基因序列分析、回归本动物感染试验等 技术手段,迅速锁定了新的变异猪蓝耳病病毒,最终确 定变异猪蓝耳病。
第四章 猪的主要传染病
10
三、病理变化
•
最常见的是局限性间质性肺炎,随着感染时间延
长,可波及肺的各个肺叶。
• 在死胎和弱仔的病理变化为头部水肿,下颌淋巴结 和肠淋巴结及扁桃体也有水肿及弥散性出血,腹腔 积液,肺尖叶或心叶、膈叶有暗红色肉变区,心外 膜点状出血,肠系膜充血,胃底出血及粘膜脱落, 肾表面点状出血明显,脑软膜轻度淤血。
2024/6/20
第四章 猪的主要传染病
9
• 3.育肥猪 主要表现轻度 • 4. 公 猪 发 病 率 低 , 约
类流感症状,暂时性的厌食 2%~10%,表现厌食,呼 及轻度的呼吸困难,少数猪 吸困难,消瘦。公猪精液质 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和尾 量下降。 部皮肤有一过性的深青紫色 的斑块。
蓝舌病课件(共11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牛通常缺乏症状,约有5%的病例 可显示轻微症状,其临床表现与 绵羊相同。
6
病初体温升高达40.5~41.5℃, 稽留5~6d。表现厌食、委顿, 落后于羊群。发热1~2d后症状 开始出现,流涎、口唇水肿,蔓 延到面部和耳部,甚至颈部、腹 部。
口腔黏膜充血,后发绀,呈 青紫,故称“蓝舌病”,口 腔连同唇、齿龈、颊、舌黏 膜糜烂,致使吞咽困难;随 着病的发展,在溃疡损伤部 位渗出血液,唾液呈红色, 口腔发臭。
7
鼻流炎性、黏性分泌物,鼻孔周 围结痂,引起呼吸困难和鼾声, 最急性病例因肺水肿而呼吸困难 。有时在体温消退期,蹄冠、蹄 叶发生炎症,触之敏感,呈不同 程度的跛行,甚至膝行或卧地不 动。病羊消瘦、衰弱,有的便秘 或腹泻,有时下痢带血,早期有 白细胞减少症。
病程一般为6~14d,发病率30%~ 40%,病死率2%~3%,有时可高达 90%。患病不死的经10~15d痊愈, 6~8周后蹄部也会恢复。怀孕4~8周 的母羊遭受感染时,其分娩的羔羊中 约有20%发育缺陷,如脑积水、小脑 发育不足、回沟过多等。
蓝舌病
一、简 介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反刍 动物的一种急性、非接触性传染 病。特征为发热,消瘦,口、鼻 和胃粘膜发生溃疡性炎症。由于 病羊,特别是羔羊长期发育不良、 死亡、胎儿畸形、羊毛的破坏, 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本病的分布很广,很多国家均有 本病存在,1979年我国云南省首 次确定绵羊蓝舌病,1990年在甘 肃省又从黄牛分离出蓝舌病病毒。 该病被பைடு நூலகம்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 我国也将其列入一类动物疫病。
8
四、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见于口腔、瘤胃、心脏、肌肉、皮肤和蹄部。口腔出现 糜烂和深红色区,舌、齿龈、硬腭、颊粘膜和唇水肿。瘤胃粘膜 有深红色区和坏死灶。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粘膜及心肌、心 内外膜均有出血点,重者消化道粘膜有坏死和溃疡。
6
病初体温升高达40.5~41.5℃, 稽留5~6d。表现厌食、委顿, 落后于羊群。发热1~2d后症状 开始出现,流涎、口唇水肿,蔓 延到面部和耳部,甚至颈部、腹 部。
口腔黏膜充血,后发绀,呈 青紫,故称“蓝舌病”,口 腔连同唇、齿龈、颊、舌黏 膜糜烂,致使吞咽困难;随 着病的发展,在溃疡损伤部 位渗出血液,唾液呈红色, 口腔发臭。
7
鼻流炎性、黏性分泌物,鼻孔周 围结痂,引起呼吸困难和鼾声, 最急性病例因肺水肿而呼吸困难 。有时在体温消退期,蹄冠、蹄 叶发生炎症,触之敏感,呈不同 程度的跛行,甚至膝行或卧地不 动。病羊消瘦、衰弱,有的便秘 或腹泻,有时下痢带血,早期有 白细胞减少症。
病程一般为6~14d,发病率30%~ 40%,病死率2%~3%,有时可高达 90%。患病不死的经10~15d痊愈, 6~8周后蹄部也会恢复。怀孕4~8周 的母羊遭受感染时,其分娩的羔羊中 约有20%发育缺陷,如脑积水、小脑 发育不足、回沟过多等。
蓝舌病
一、简 介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反刍 动物的一种急性、非接触性传染 病。特征为发热,消瘦,口、鼻 和胃粘膜发生溃疡性炎症。由于 病羊,特别是羔羊长期发育不良、 死亡、胎儿畸形、羊毛的破坏, 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本病的分布很广,很多国家均有 本病存在,1979年我国云南省首 次确定绵羊蓝舌病,1990年在甘 肃省又从黄牛分离出蓝舌病病毒。 该病被பைடு நூலகம்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 我国也将其列入一类动物疫病。
8
四、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见于口腔、瘤胃、心脏、肌肉、皮肤和蹄部。口腔出现 糜烂和深红色区,舌、齿龈、硬腭、颊粘膜和唇水肿。瘤胃粘膜 有深红色区和坏死灶。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粘膜及心肌、心 内外膜均有出血点,重者消化道粘膜有坏死和溃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磁力分离技术等
①细菌学诊断:镜查、分离培养、动物试验、
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等方法;
②病毒学诊断: 电镜检查、动物接种、禽胚接
种、细胞培养
③分子生物学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核酸探针
医学PPT
14
二、动物检疫与疫情监测的区别
检疫
1.针对性 流动的动物与动 物产品
2.是否主动
被动
3.证明 / 时效 检疫证明
1.防疫制度 2.防疫计划
途径,根据本场、本地区防 ⑴动疫物工疫作病的防实制际的情方况法,步建骤立健 ⑵人全员切组实织可及行分的工卫生防疫制度。 ⑶经费来源及所需物资
⑷统筹考虑防疫接种及消毒的
对象、时间、接种的先后次序.
医学PPT
17
㈡平时的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2.拟定和执行定期接种和补种计划,降低动 物的易感性。
期,而无新病例或新的感染。
医学PPT
11
㈤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生产力…… 2.自然因素:气候、气温、湿度、阳光、地理……
医学PPT
12
第二节 疫病监测
一、疫病监测方法 二、动物检疫与疫情监测的区别
疫病监测——通过系统、完整、连续和规则
地观察一种疾病在一地或各地的分布动态,调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涟水县农广校阳光工程培训课件
医学PPT
1
第一章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内 容
疫病监测
提 防疫计划与防制应急预案
要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立
医学PPT
2
第一节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一、动物疫病的特征
①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③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④被感染的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反应。
查其影响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正确防治对策和
措施的方法。
例如: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布氏杆
菌病、结核病等疫病的监测。
医学PPT
13
一、疫病监测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 2、临床症状检查 3、血清学监测 4、病原学检测
问诊、视诊、触诊、
叩 凝集诊试、验听、诊沉、淀嗅试诊验等、免 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
医学PPT
4
㈡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⒈传染源
⒉传播途径
⒊易感动物群
——是指能使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
殖,并能经常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⑴患病动物
⑵病原携带者:潜伏期病原携带者、病后病
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
⑶患人畜共患病的病人
医学PPT
5
⒉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传播的途径。
①直接接 ②间接接 ③垂直传播 ④水平传播 触传播 触传播 (纵向传播) (纵向传播)
A)交配:见于马媾疫、布鲁氏菌病、伪狂犬 病、猪细小病毒、爱滋病、性病等。 B)舔咬:见于狂犬病
医学PPT
6
⒊易感动—物—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或致 病因子缺乏足够抵抗力而易受其感染的动物。
◆影响动物易感性的因素主要有: ⑴遗传因素; ⑵动物群体的外界因素; ⑶动物特异性免疫状态。
医学PPT
7
㈢流行过程的特点
二、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
①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体以及适宜的侵入部位
②易感动物
③外界环境
医学PPT
3
三、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㈠流行过程和流行病学
1、流行过程:
传染源
病原体 传播途径
易感动 物体内 继续传播 形成新的传染
2、流行病学:
群体 感染 发病
——研究各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规律, 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预防、控制以至逐 步消灭疫病在畜禽群中的发生和传播的科学。
— 般宰是、—指经是患营指单病患位动疫病3点。物公动里所物在所受的在区威饲的疫养地胁场点区(划户区定受)国或动为家其物2疫规1他疫点天定有病,未的关发一3重~5生公大里
疫区示意图
医学胁PPT 威
10
7.疫源地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传染源的活动范围 ②传播途径的特点 ③周围的免疫状况
8.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①传染源已经被消灭(治愈或死亡); ②消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③所有易感动物度过了该传染病最长潜伏
3.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4.加强动物检疫,防止动物疫病的传入、传出。
5.根据当地动物疫情分布,有计划地进行消灭
和控制,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医学PPT
18
(三)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1.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 2.迅速隔离,紧急消毒。 3.实行紧急接种和药物治疗。 4.对病死畜禽的进行合理的无害化处理。
1.表现形式
2.季节性和周期性
①散秋季节:细菌性疾病多见。 ②冬春季节:病毒性疾病多见。 ③口蹄疫每隔2-5年流行一次。
医学PPT
8
㈣疫源地
1.疫源—地—是指有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 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
2.疫源地与传染源的差异?
①含义方面:疫源地比传染源更广泛.
医学PPT
19
国家为什么要制定预防为主的方针?
1.动物传染病具有传染扩散的特点,一旦蔓延很 难扑灭,有的会给人类健康及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 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才能加以消除。因此,对动物疫病,首要的是防止 其发生与流行。
2.根据中国现状,动物饲养以农户为主,生产分 散,防疫基础薄弱,疫病种类多,蔓延范围广,严重 影响养殖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妨 碍中国畜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所以必须大力加强动 物疫病的预防工,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②防治方面:
对传染源要进行隔离、治疗和处理;
对疫源地要进行封锁、检疫、预防接种、消毒
等综合措施,才能防止疫源地内传染病的传播和
防止新疫源地的出现。
医学PPT
9
3.疫点 4.疫区 5.受威胁区 6.非疫区
——是指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行严格的疫病监
测—,—有是— 定指期—以的是疫疫指点情疫为报区中告外,心一确的定认一范在定围3范~内围5的公内区里的域半区。径域内一。,般至 一少般21指指天以距未疫疫发点区生为国周中家边心规3~定,5的半公重径里大3内公动的里物区疫内域病的的。区该域区。域。
时效较短
疫情监测
不移动的动物与动 物产品
主动 疫情监测证明
时效较长
(第二节 完)
医学PPT
15
第三节 防疫计划与防制应急预案
1.防疫制度与防疫计划
防疫计划 2.平时的预防措施
内
容
3.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概
要
1.防制应急预案的概念
防制应急预案
2.防制应急预案的内容
医学PPT
16
一、防疫计划
㈠防疫制度与防疫计划为了切断疫病传播的各种
①细菌学诊断:镜查、分离培养、动物试验、
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等方法;
②病毒学诊断: 电镜检查、动物接种、禽胚接
种、细胞培养
③分子生物学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核酸探针
医学PPT
14
二、动物检疫与疫情监测的区别
检疫
1.针对性 流动的动物与动 物产品
2.是否主动
被动
3.证明 / 时效 检疫证明
1.防疫制度 2.防疫计划
途径,根据本场、本地区防 ⑴动疫物工疫作病的防实制际的情方况法,步建骤立健 ⑵人全员切组实织可及行分的工卫生防疫制度。 ⑶经费来源及所需物资
⑷统筹考虑防疫接种及消毒的
对象、时间、接种的先后次序.
医学PPT
17
㈡平时的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2.拟定和执行定期接种和补种计划,降低动 物的易感性。
期,而无新病例或新的感染。
医学PPT
11
㈤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生产力…… 2.自然因素:气候、气温、湿度、阳光、地理……
医学PPT
12
第二节 疫病监测
一、疫病监测方法 二、动物检疫与疫情监测的区别
疫病监测——通过系统、完整、连续和规则
地观察一种疾病在一地或各地的分布动态,调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涟水县农广校阳光工程培训课件
医学PPT
1
第一章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内 容
疫病监测
提 防疫计划与防制应急预案
要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立
医学PPT
2
第一节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一、动物疫病的特征
①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③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④被感染的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反应。
查其影响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正确防治对策和
措施的方法。
例如: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布氏杆
菌病、结核病等疫病的监测。
医学PPT
13
一、疫病监测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 2、临床症状检查 3、血清学监测 4、病原学检测
问诊、视诊、触诊、
叩 凝集诊试、验听、诊沉、淀嗅试诊验等、免 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
医学PPT
4
㈡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⒈传染源
⒉传播途径
⒊易感动物群
——是指能使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
殖,并能经常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⑴患病动物
⑵病原携带者:潜伏期病原携带者、病后病
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
⑶患人畜共患病的病人
医学PPT
5
⒉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传播的途径。
①直接接 ②间接接 ③垂直传播 ④水平传播 触传播 触传播 (纵向传播) (纵向传播)
A)交配:见于马媾疫、布鲁氏菌病、伪狂犬 病、猪细小病毒、爱滋病、性病等。 B)舔咬:见于狂犬病
医学PPT
6
⒊易感动—物—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或致 病因子缺乏足够抵抗力而易受其感染的动物。
◆影响动物易感性的因素主要有: ⑴遗传因素; ⑵动物群体的外界因素; ⑶动物特异性免疫状态。
医学PPT
7
㈢流行过程的特点
二、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
①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体以及适宜的侵入部位
②易感动物
③外界环境
医学PPT
3
三、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㈠流行过程和流行病学
1、流行过程:
传染源
病原体 传播途径
易感动 物体内 继续传播 形成新的传染
2、流行病学:
群体 感染 发病
——研究各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规律, 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预防、控制以至逐 步消灭疫病在畜禽群中的发生和传播的科学。
— 般宰是、—指经是患营指单病患位动疫病3点。物公动里所物在所受的在区威饲的疫养地胁场点区(划户区定受)国或动为家其物2疫规1他疫点天定有病,未的关发一3重~5生公大里
疫区示意图
医学胁PPT 威
10
7.疫源地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传染源的活动范围 ②传播途径的特点 ③周围的免疫状况
8.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①传染源已经被消灭(治愈或死亡); ②消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③所有易感动物度过了该传染病最长潜伏
3.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4.加强动物检疫,防止动物疫病的传入、传出。
5.根据当地动物疫情分布,有计划地进行消灭
和控制,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医学PPT
18
(三)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1.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 2.迅速隔离,紧急消毒。 3.实行紧急接种和药物治疗。 4.对病死畜禽的进行合理的无害化处理。
1.表现形式
2.季节性和周期性
①散秋季节:细菌性疾病多见。 ②冬春季节:病毒性疾病多见。 ③口蹄疫每隔2-5年流行一次。
医学PPT
8
㈣疫源地
1.疫源—地—是指有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 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
2.疫源地与传染源的差异?
①含义方面:疫源地比传染源更广泛.
医学PPT
19
国家为什么要制定预防为主的方针?
1.动物传染病具有传染扩散的特点,一旦蔓延很 难扑灭,有的会给人类健康及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 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才能加以消除。因此,对动物疫病,首要的是防止 其发生与流行。
2.根据中国现状,动物饲养以农户为主,生产分 散,防疫基础薄弱,疫病种类多,蔓延范围广,严重 影响养殖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妨 碍中国畜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所以必须大力加强动 物疫病的预防工,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②防治方面:
对传染源要进行隔离、治疗和处理;
对疫源地要进行封锁、检疫、预防接种、消毒
等综合措施,才能防止疫源地内传染病的传播和
防止新疫源地的出现。
医学PPT
9
3.疫点 4.疫区 5.受威胁区 6.非疫区
——是指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行严格的疫病监
测—,—有是— 定指期—以的是疫疫指点情疫为报区中告外,心一确的定认一范在定围3范~内围5的公内区里的域半区。径域内一。,般至 一少般21指指天以距未疫疫发点区生为国周中家边心规3~定,5的半公重径里大3内公动的里物区疫内域病的的。区该域区。域。
时效较短
疫情监测
不移动的动物与动 物产品
主动 疫情监测证明
时效较长
(第二节 完)
医学PPT
15
第三节 防疫计划与防制应急预案
1.防疫制度与防疫计划
防疫计划 2.平时的预防措施
内
容
3.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概
要
1.防制应急预案的概念
防制应急预案
2.防制应急预案的内容
医学PPT
16
一、防疫计划
㈠防疫制度与防疫计划为了切断疫病传播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