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典型村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25
-
❖ 而今,再次来到元宝村,一幅有着鲜明改革发展印 迹的现代乡村图景展现眼前。人们高兴地看到了, 往昔那个“光腚屯”,已经成为充满现代生活气息 的小康村,成为黑龙江省优秀的、发展前景巨大的 乡村改革的典型。据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宝介绍:目 前全村现有农户354户,耕地面积2258亩。2003年, 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5亿元,人均纯收入5680元, 户均存款16万元。随着村经济实力的增强,该村已 12年未向村民收取乡统筹和村提留费,所有学生上 学费用均由村里负担。农户住房砖瓦化率、自来水、 有线电视人户率均达100%。
2020/5/25
-
无工不富
202wenku.baidu.com/5/25
-
元宝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宝向温家宝总理汇报工作
2020/5/25
-
❖ 元宝村地处半山区,周边有7个国营林场,木材资源十分丰 富,居住地在公路边,进入县以上市场比较方便。此外,就 是地少人多,富余劳动力很多。自1986年始,在党支部书记 张金宝的倡议下,先办起了小型木材加工厂。由于前些年靠 贷款维持农业生产,已经欠了银行27万元,那时仍无偿还能 力,再贷款已不可能。于是,只能靠个人集资办厂。初办企 业的农民对办厂信心不足,不敢将仅有的一点血汗钱拿出来, 出现了村民看干部、干部不知怎么办的情景。张金宝书记率 先做通妻子的工作,将家中的1.3万元拿出来,放到村委会 的桌上。张金宝跟大伙说:“炒豆大家吃,砸锅就一人。干 好了算大家好,干不好先赔党员干部的。”经动员共筹集资 金3.7万元。第一个小木农具加工厂1986年3月开工了。经 过认真经营,这个小厂当年就获利2万余元,乡亲们乐了。
小岗村、华西村、南街村、周家庄、元宝村 大寨的变迁
2020/5/25
-
安徽小岗村没什么变化 浙江华西村人均$6K,家家有轿车和别墅 河南南街村“红色亿元村”的神话 河北周家庄华夏大地“最后一个人民公社” 元宝村--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
2020/5/25
-
❖ 全村已经发展各类企业28家,全村总资产达 1.7亿元
2020/5/25
-
农业学大寨
2020/5/25
-
2020/5/25
-
2020/5/25
-
2020/5/25
-
❖ 据统计,从1962年到1979年,共有来自世界 134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多批国家元首和国 际友人来大寨参观访问,参访总人数超过 25000人。
2020/5/25
-
1973年,在大寨参观访问的外国来宾观看村里 的孩子们表演节目。
2020/5/25
-
“以工为主,工农并举”
❖ 近年来,元宝村坚持走“以工为主,工农并举”之路,实 现了富民强村。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全村已经发展各类 企业28家,全村总资产达1.7亿元。从前的“光腚屯”一举 摘掉了穷帽子,变成了“亿元村”。在元宝村,大大小小的 厂房到处可见,走进村里各企业的生产车间,到处是一片繁 忙的景象。在远东木制品有限公司筷子厂的生产车间,工人 们熟练的分拣着筷子。他们都是元宝村的农民,可是有许多 人没种过一天地。于克彬初中毕业后她就来到这个筷子加工 厂上班,现在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0多年,由最初的挑筷子 工人,成为一名车间管理人员。现在她每月的工资已经超过 千元。工厂的100多名工人大都是当地的农民,也有不少是 从外地来打工的农民。每个月他们都有过千元的收入。“在 这里生活得不错,没有感觉这里是农村,和城里的工厂一 样。”这是他们发自肺腑的话。
2020/5/25
-
王宏斌:红色村庄南街村的领路人
2020/5/25
-
华夏第一村:华西村和吴仁宝
2020/5/25
-
小岗村:见证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一纸契约”
2020/5/25
-
上图:大寨大队改造前的后底沟原貌。 下图:大寨建设的后底沟第一个人造 平原。
2020/5/25
-
1983年初,大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了家庭副业。 这是一名村民在村口喂猪
2020/5/25
-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拍摄的大寨村
2020/5/25
-
春节里,大寨村民在看村里自编自演的小节目 (1964年摄)。
2020/5/25
-
元宝村与日本联合开发的环保型可降解苇浆餐具盒工厂
2020/5/25
-
《暴风骤雨》故事原发地 现代新型元宝村
❖ 黑龙江省尚志市的元宝村,是中国当代著名长篇小 说《暴风骤雨》的故事原发地。那时的周立波先生 在这个过去叫元茂屯的小村搞土改,壮丽的生活令 他动笔将一群翻身农民写进中国的历史。 于是,人们记住了在中国的北方,在冰雪深处 有一个贫穷而充满活力的小村——元茂屯。 几十年过后,元茂屯改叫元宝村了,与全国人 民一道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进了改革开放的年代, 走进一场波澜壮阔的经济开发建设中。
❖ 1978年,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后,曾靠“集 体的力量”创下高产梯田奇迹的大寨人难以接受 “不再吃大锅饭了”的事实,陷入了低谷。虽然 1983年这个村也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 整个八十年代,大寨都处在沉默之中,停滞未前。
2020/5/25
-
❖ 1992年春,重回大寨担任村支书的郭凤莲带着村里 的老少爷们出娘子关去“取经”,寻找致富门路, 先后兴办起制衣、水泥、煤炭运输、贸易、饮品等 企业,涉及杂粮加工、猪牛养殖、奶业发展、秸秆 加工等10多个领域。这些企业不仅给大寨带来了先 进的思想观念,高层次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带来了 滚滚财源,大寨这个昔日的农业典范正向着市场经 济“新农村”的方向不断发展,重新焕发出勃勃生 机。
2020/5/25
-
“农业学大寨”,那时的天空
❖ 山西省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陈永贵(左三)、郭凤莲(左五) 和其他大寨带头人的合影。
2020/5/25
-
这是1972年拍摄的大寨获得谷子丰收的情景
2020/5/25
-
❖ 上世纪六十年代,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在“七沟八 梁一面坡”的恶劣环境里,历经常人难以忍受的艰 辛,造出700多亩高产农田,成为中国发展山区农 业的典范,由此曾掀起一场长达10多年的“农业学 大寨”运动,以陈永贵、郭凤莲等为代表的大寨人 也随之名满神州。据统计,在十几年间,海内外约 有100万人来到大寨参观、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