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总平面 空间肌理
城市景观铺地(二)

柔性铺地
软性材料边缘 土边 面层 碾压的沙地接合层 混凝土层 防风雨粘胶剂 土织物膜 碎砖石基层 素土夯实
面层
用于承重的碎砖石基层 素土夯实
石头碎木铺地
安全铺地
刚性铺地
石方块面层
砂浆结合层 碎砖石基层 素土夯实
石块面层 砂浆结合层 碎砖石基层 素土夯实
天然石块砌 边面层 砂浆结合层 碎砖石基层 素土夯实
铺 地 尺 度
概述
铺装是指在现代景观中,运用自然或人工材料铺设而成的表面装饰。作 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铺装不仅展现了景观空间的功能实用性,还在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地域文化。而尺度作为铺装品质的衡量手段影响人 们的行为方式和景观体验,是人性化景观的重要体现。
尺度
尺度的概念:景观空间尺度,即空间个要素的大小与人体的相对关系。 在景观设计中,铺装的尺度主要是指景观铺装所构成的空间尺度,包括 铺装面积及其界面细节与人体感知的相对关系。 尺度与比例:比例是指存在于整体与局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逻辑关系。 当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尺寸找到合适的比值关系,建立协调.匀称.统一的 比例,便产生了和谐的视觉形象。在景观铺装中,合理侧比例是尺度的 构建方式,是整个景观空间构建的核心。各要素在具备合事的单体尺寸 的同时,必须满足合适的组合比例,才能形成一个合适的铺装界面。 感知尺度:人们通过视觉触觉等感知空间尺度,人们早生活中积累了无 数的尺度信息。这些信息就是人么评判尺度的标准。所以通过对人么这 些尺度评判标准的研究,设计者就可以运用这些尺度评判标准设计出带 给人们不同尺度感受的景观铺装。
图案——组合方式
在景观营建中,铺装的地面以它多种多样的形态、纹样来衬托和美化环 境,增加园林的景色。纹样起着装饰路面的作用,而铺地纹样因场所的 不同又各有变化。一些用砖铺成直线或平行线的路面,可达到增强地面 设计的效果。但在使用时必须小心仔细。通常,与视线相垂直的直线可 以增强空间的方向感,而那些横向通过视线的直线则会增强空间的开阔 感。另外,一些基于平行的形式(如住宅楼板)和一些成一条直线铺装 的砖或瓷砖,会使地面产生伸长或缩短的透视效果。
空间设计肌理知识点总结

空间设计肌理知识点总结一、空间设计概述空间设计是以人为本,以空间为载体,通过建筑、室内装饰、景观设计等手段,创造出适宜人们生活、工作和休闲的环境。
在空间设计中,肌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材料的质地、纹理、表面处理等方面,对空间的视觉和触觉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材料的质地、纹理和表面处理的特征,包括光滑、粗糙、光泽、哑光、有机、无机等不同的特性。
通过不同的肌理的运用,可以在空间设计中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触感和视觉效果,为空间增添质感和趣味性。
三、肌理的分类1. 根据材料的特性分- 有机材料的肌理:如木材、纺织品、天然石材等,具有自然的纹理和质感。
- 无机材料的肌理:如金属、玻璃、瓷砖等,具有更加坚硬和冷静的质感。
2. 根据表面处理的方式分- 光滑肌理:表面平整、光亮,具有一定的反射性,能够反射出周围的环境。
- 粗糙肌理:表面粗糙、不规则,具有一定的凹凸感,给人一种朴实和质朴的感觉。
- 光泽肌理:表面处理后具有高光泽度,如玻璃、金属等,能够产生闪耀的反射效果。
- 哑光肌理:表面处理后呈现出哑光的效果,不具有明亮的光泽感,显得更加柔和和厚重。
3. 根据使用的场景和需求分- 视觉肌理:通过视觉感知产生的效果,如不同材料的颜色、纹理等,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观感。
- 触觉肌理:通过触觉感知产生的效果,如不同材料的质地、温度、硬度等,给人一种触觉上的触感。
四、肌理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1. 墙面肌理墙面是空间设计中的重要部分,通过不同的肌理处理,可以使墙面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在室内装饰中,常见的墙面肌理包括粉刷、涂料、壁纸、石材、玻璃等不同的处理方式,用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氛围。
地面是人们活动的场所,通过不同的地面肌理处理,可以为空间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
常见的地面肌理包括木地板、瓷砖、地毯、石材等,它们的不同质地和纹理可以为空间增添丰富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3. 家具肌理家具是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它们的肌理特性直接影响到空间的整体效果。
建筑景观规划与城市肌理

建筑景观规划与城市肌理建筑景观规划是当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规划,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城市环境、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等多个方面。
在城市肌理的形成与发展中,建筑景观规划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市肌理指的是城市中建筑、道路、绿化等各种元素组成的整体性结构。
它既代表着城市的外观形象,又代表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沿革。
建筑景观规划与城市肌理紧密相连,可以通过规划来优化城市呈现,提升城市的品质和魅力。
首先,建筑景观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的绿化环境。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中的绿地和园林逐渐减少,这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而建筑景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设计,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供更多的公共绿地和休闲空间,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其次,建筑景观规划可以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
城市肌理中的建筑物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见证。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传统建筑面临着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通过建筑景观规划,可以保护历史建筑的完整性,修复老建筑的历史风貌,让城市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再次,建筑景观规划可以提升城市的交通和功能性。
城市中的交通流线和功能布局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规划合理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便利性,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将不同的功能区域划分清楚,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建筑景观规划还可以促进社会的交流和融合。
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层面的空间,更是一个凝聚人们情感和活动的社会空间。
通过建筑景观规划,可以营造出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和社交场所,如广场、公园、商业街等,使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交流、互动和沟通。
这有助于增进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城市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建筑景观规划与城市肌理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景观设计的五个要素

景观设计的五个要素景观设计通常包括以下五个要素,每个要素都对于创造出独特而令人愉悦的景观环境至关重要:1.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景观设计的基础,涉及到整体的布局和组织方式。
这包括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大小和相互关系,以及定义路径和连通性。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创造出流畅、舒适且易于使用的景观空间。
2.植物选择与配置:植物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能够赋予景观独特的美感和氛围。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尺寸和颜色,根据景观目标进行配置,可以实现季节性变化、景观层次和色彩对比等效果。
同时,考虑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生态特性,以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适应环境。
3.地形与水体:地形和水体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能够赋予景观独特的形态和动态特性。
通过地形塑造、起伏和平整的变化,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和动感。
水体如池塘、喷泉或小溪,不仅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还为景观增添了生命力和活力。
4.材料与构造:材料与构造涉及到景观设计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如石材、木材、金属和混凝土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营造出不同的风格和质感,同时考虑其可持续性和耐久性。
构造技术包括路径、座椅、围栏、照明等元素的设计和安装,以提供功能和舒适性。
5.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景观设计中常常被忽视但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可以改变景观的视觉效果和氛围,延长景观的使用时间,并强调特定的景点或元素。
合理选择照明设备、灯光色温和照明角度,以创造出安全、温馨和戏剧性的照明效果。
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并根据项目的目标、场地条件和用户需求进行灵活的组合和平衡,可以创造出独特而具有魅力的景观设计。
同时,与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考虑相结合,能够营造出宜人、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环境。
简析对肌理的认识及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简析对肌理的认识及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作者:刘佳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1期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经常会涉及到肌理。
肌理是事物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勾勒了事物的表面。
肌理常被用于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中,提升了设计的效果和质量。
不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很少涉及到肌理元素,对其的运用也很少。
但肌理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果能够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会为园林景观提供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景观空间。
关键词:肌理;园林景观设计;运用一、肌理概述对于肌理,人们的观点都是不同的,并没有给肌理一个统一确定的定义。
普遍上认为,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表现出高低、粗滑等纹理变化。
“肌”是指皮肤,“理”是指纹理,所以事物的肌理和人的外表一样,是事物外在的“皮肤”,表现出不同的质感,有的坚硬,有的柔软,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有的隆起,有的凹陷等。
对于不同的事物,其肌理形式是各不相同的。
(1)肌理的构成类型。
在自然界中,肌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人文肌理和自然肌理。
其中自然肌理是自然存在的,没有经受过人为干扰的自然要素,如天然的河流、山川、树木等。
自然肌理经受了人类的干扰,被改造或破坏后,就形成了人文肌理,如城市、农田、水库等。
这些人文肌理蕴含了人为的要素,在视觉上和自然肌理有着显著的区别。
(2)肌理的构成要素。
肌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的,如具象或抽象的点、线、面等,这些元素通过相互叠加,按照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结合颜色、维度等,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肌理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随处可见的,如房子粗糙的墙壁、镜子光滑的表面、大地起伏的山脉等。
在平面设计当中,一般将材料搭配上不同的形状和色彩,表现出肌理的独特艺术效果;在室内设计中,利用装饰材料对室内的墙壁、天花板、地面等进行装饰,就形成了室内的艺术肌理形式。
二、肌理在景观中的表现形式自然景观中的山水、草木等都是肌理,人为设立的景观是人们根据自然界的形象而设定,如园林、绿化带等,带有着一定的肌理特征。
景观空间构成要素

景观空间构成要素景观空间是指由自然景观(如山水、植被、水体等)和人工景观(如建筑、道路、广场等)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独特区域。
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与自然互动的场所,也是城市发展和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观空间构成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建筑、道路和广场等。
地形地貌是景观空间的基础要素,它决定着景观的整体形态和结构。
具有流动性和连续性的地形地貌能够为景观提供创造性的构思和设计方案。
比如,山脉和丘陵可以提供独特而壮观的景观,平原和盆地则可以提供较为开阔和平坦的空间。
地形地貌的高低起伏、曲折程度以及坡度等因素对景观的可塑性和使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植被是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增加空间的生态价值,还能够提供舒适的环境和美感。
植被的种类和分布方式直接影响着景观的色彩、纹理和质感。
景观中的树木、花坛、草坪等植被元素可以带来清新宜人的氛围,提供遮荫和风景效果。
同时,植被还可以吸收噪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提供栖息地等生态功能。
水体是景观空间中常见的自然要素,它既可以是自然生成的湖泊、河流等,也可以是人工构筑的水池、喷泉等。
水体在景观中具有明显的视觉吸引力和艺术特色,能够增加空间的韵律感和动感。
同时,水体还能够调节景观的气候和温度,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建筑是景观空间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它可以给人们提供居住、工作、学习和娱乐等方面的功能。
建筑的形式、风格和尺度对景观空间的整体效果和氛围具有重要影响。
高层建筑可以提供独特而壮观的景观视野,历史建筑可以提供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
建筑的布局和布置方式还直接关系到景观的空间组织和流线。
道路是景观空间中的交通线路,它连接不同的区域和功能场所。
道路的宽度、形状和轨迹对景观的整体组织和畅通度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道路规划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道路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和便利性,为出行提供舒适和便捷的环境。
广场是景观空间中起连接和聚集作用的场所,它不仅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还是社交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景观风貌结构

景观风貌结构一、景观空间布局景观空间布局是整个景观风貌结构的基础,它决定了景观的整体格局和各个功能分区的分布。
在进行景观空间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地形、气候、文化等因素,合理安排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私密空间等不同类型的空间,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景观节点与标志物景观节点是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是景点、雕塑、建筑等具有观赏价值的元素。
标志物则是景观中的亮点,能够突出景观的特色和主题。
在景观设计中,应合理设置景观节点和标志物,使之成为游客的视觉焦点,增强景观的可识别性和吸引力。
三、景观路径与流线景观路径是游客游览景观的通道,它应该符合游客的游览习惯和心理需求。
流线则是景观中的交通线路,它应该尽可能地减少游客的行走距离和重复路程,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
在景观设计中,应合理规划景观路径和流线,使之成为游客便捷、舒适游览的重要保障。
四、景观功能分区景观功能分区是根据景观的不同特点和功能需求,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区域。
这些区域可以包括文化区、休闲区、娱乐区、生态区等。
在景观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和游客的需求,合理设置各个功能分区,使之相互协调、互为补充。
五、景观特色营造景观特色是景观的独特之处,它可以是景观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特色,也可以是文化、历史、民俗等人文特色。
在景观设计中,应根据景观的特点和主题,营造出独特的景观特色,使之成为游客难以忘怀的体验。
六、景观绿化与植被绿化与植被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改善景观的环境质量,提供给游客清新、宜人的游览环境。
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绿地的分布、植物的种类、生长特点等因素,合理安排绿化与植被的布局和搭配,使之与整个景观风貌相协调。
七、景观设施与小品景观设施与小品是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它们包括休息设施、照明设施、指示牌、雕塑等。
这些设施与小品应该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并且要符合整个景观的主题和风格。
在景观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设施与小品的特点和用途,合理设置其位置和数量,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和便利性。
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点

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点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空间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和营造,创造出美观、舒适且有意义的室外环境。
它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点,包括设计原则、景观构成要素、景观规划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一、设计原则1. 统一性:景观设计需要保持整体的统一性,通过在材料、色彩、形状等方面的协调和统一,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2. 适应性:景观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和手法。
设计师需要了解场地的自然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使设计与环境相融合。
3. 可持续性: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需要使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等手段,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创新性:景观设计需要具备创新精神,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景观形象。
二、景观构成要素1. 硬景观:硬景观是指景观中的建筑物、道路、广场等硬性构筑物。
它们是景观的骨架,能够为人们提供空间和功能。
2. 软景观:软景观是指景观中的植物、水体、草坪等生态要素。
它们赋予景观绿色和活力,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
3. 空间组织:空间组织是指通过不同的布局和形状来划分和连接景观空间,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4. 地形塑造:地形塑造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改变地势,打造出各种地形特征,如山丘、峡谷等,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5. 色彩运用:色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颜色的植物和材料,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三、景观规划1. 形式规划:形式规划是指根据景观设计的要求和场地条件,确定景观的形状、尺度、布局等基本要素。
2. 功能规划:功能规划是指确定景观设计的功能需求,如休闲娱乐、交通、环保等,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3.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将景观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绿化带、游憩区、交通区等,以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
4. 景观细部规划:景观细部规划是指对景观中的细节进行规划和设计,如座椅、雕塑、灯具等,使之与整体景观相协调。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将艺术和科学相结合,通过对自然与人工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创造出适合人类活动和欣赏的宜人环境。
本文将介绍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景观设计的本质和实践。
一、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1. 自然性原理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是尊重自然。
设计师应通过研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植被特点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现有条件,打造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景观。
自然性原则要求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如水体、植被和地形等,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存在和美妙。
2. 人文性原理景观设计要追求与人文特点相契合。
设计师应该对当地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不同场所和功能,营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和地方特色的景观。
人文性原则强调景观设计与人的关系,通过独特的空间布局、材料选择和艺术表达等手法,创造出具有情感共鸣和人文价值的景观作品。
3. 可持续性原理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设计师应该选用环保材料,设计合理的排水和节能系统,提倡生态循环和绿色出行等环保措施。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景观设计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既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二、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1. 规划布局景观设计的规划布局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
设计师需要根据场地的大小、形状和功能要求,合理分配空间,确定主次景观元素的位置和比例关系。
规划布局要考虑人流线路、道路交通和沟通配套设施等因素,以提高景观效果和人的体验度。
2. 植物选择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设计师应根据景观需求选择合适的植被品种。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其适应性、景观效果和生长特点等因素,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的美化。
植物选择要注意保持植物的多样性,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品种。
3. 材料运用景观设计中材料的运用对于整体效果至关重要。
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理念和主题,选择适合的材料,如石材、木材、金属、水泥等,用于空间分隔、装饰和硬质铺装等方面。
空间设计肌理知识点

空间设计肌理知识点空间设计肌理是指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色彩、质感和形状等元素,来打造出具有视觉和触觉效果的空间表面特征。
在空间设计中,肌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为空间增添层次感和趣味性,同时也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风格。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空间设计肌理相关的知识点。
一、材料选择与运用材料是空间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直接决定了空间的肌理效果。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和触感,如木材、石材、金属材料等。
在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风格选择适合的材料,并运用不同的材料之间进行对比和搭配,以营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二、色彩运用与变化色彩是另一个重要的肌理元素,它可以通过不同的色调和色彩的变化来呈现出丰富的空间效果。
设计师可以运用冷暖色调的对比、明度的变化、色彩的层次感等手法,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肌理。
此外,色彩的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搭配合理可以突出空间的特点,搭配不当则可能破坏整体效果。
三、质感与形状的塑造质感和形状是空间设计中能够增加肌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质感指的是物体表面的触觉效果,如光滑、粗糙、细腻等。
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不同材料的质感来打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如利用石材的粗糙感、玻璃的光滑感等。
形状则是指物体的外形特征,可以通过不同形状的组合和搭配来创造出丰富的肌理变化。
四、光线的运用光线在空间设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可以照亮空间,还可以为空间增添特殊的肌理效果。
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直射光、散射光、灯光等手法,来创造出阴影效果、光影变化等肌理效果。
此外,光线的颜色和强度也可以对空间的肌理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五、空间布局与比例空间布局和比例是空间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它们直接决定了空间的肌理效果。
设计师可以通过精心的布局和合理的比例来创造出丰富的肌理变化。
如在大空间中运用屏风、隔断等手法来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或者通过对家具和装饰品的选择和摆放来提升空间的肌理效果。
总结:空间设计肌理是通过材料选择、色彩运用、质感与形状的塑造、光线的运用、空间布局与比例等手法来创造出视觉和触觉效果的重要元素。
景观的肌理

景观的肌理 [图片]
景观的肌理分为海洋与陆地,细分有沙滩、深海、山峦、湖泊、江河、森林、沙漠、戈壁以及广袤的田园与牧场……,几从被动尝试着去刻画大地的肌理,到现在主动而科学甚而艺术的雕琢着大地肌理,赋予了地球村越来越丰富的景观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可避免的犯了很多错误,使地球村良好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所幸人类依靠着责任与智慧的反省,正纠正着自己的失误。
创意设计界,尤其是建筑、景观与室内设计界,“节能减排、低碳设计”的理念正在普及,保证人类在享受人继续呼吸自然清新的空气,放眼湛蓝清澈的天空,聆听韵律悦耳的大地之声……
更多文字的东西留给自己,这里就存留一些图片吧。
选了部分景观设计师对大地勾勒出的肌理作品,感谢他们美妙的创意。
建筑肌理设计理念

建筑肌理设计理念建筑肌理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对建筑外立面和内部空间的材料、颜色、纹理等要素进行搭配和组织,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和表现力的建筑肌理效果。
建筑肌理设计不仅能够丰富建筑的形式语言,还能够与环境相融合,为人们带来舒适和愉悦的空间体验。
我的建筑肌理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材料的自然性和真实性。
在建筑肌理设计中,我倾向于运用自然的材料,如石材、木材、金属等,以增强建筑的自然气息。
材料的质感和表现力是营造建筑肌理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选材和处理技巧,使得肌理的触感和表面效果更加丰富和真实。
其次,强调肌理的层次感和变化性。
建筑肌理设计需要考虑不同部位的变化及其与整体的协调。
通过材料表面的纹理、颜色的变化以及形式的转换,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动态效果。
层次感和变化性的设计可以使建筑更具立体感和生动感,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增强视觉冲击力。
第三,追求简洁和精细。
在建筑肌理的设计中,追求简洁和精细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简洁的肌理设计能够传达出建筑的清晰性和力量感,使建筑形象更加鲜明和有力。
精细的肌理设计则可以为建筑增添细腻和品质感,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艺术性。
另外,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和整合。
建筑是与周围环境相互关联的,建筑肌理设计也需要与环境相协调和整合。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颜色,以及适当的肌理处理方法,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或城市环境相融合。
这样既可以凸显建筑的个性,又能够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的整体。
最后,注重人的感受和体验。
建筑是为人类生活而存在的,良好的建筑肌理设计应该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通过对材料、颜色、纹理等的细致处理,创造出丰富而有趣的肌理效果,为用户提供宜居的空间环境。
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感受,提供多样化的肌理体验。
总结起来,我的建筑肌理设计理念是注重材料的自然性和真实性,强调肌理的层次感和变化性,追求简洁和精细,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和整合,以及注重人的感受和体验。
海口大英山城市设计——城市中心蔓藤肌理的紧凑填补

335楼纳报告 2017 LOUNA REPORT 2017海口大英山城市设计——城市中心蔓藤肌理的紧凑填补Urban Design in Dayingshan,HaiKou —Compact Filling of Vines in City Center项目名称:海口大英山CBD 片区城市设计设计团队: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者:黄文亮、刘莹项目地点:海南省海口市委托单位:海南航空集团项目面积:研究范围567 ha,城市设计范围200 ha设计时间:2014年海口大英山国兴大道鸟瞰图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36[ UED ] 107 | 06 | 2017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定位为海口未来城市中心的大英山片区,过去为海口机场用地,目前片区中央国兴大道两旁的用地大部分均为海航所有。
近年来海航已经积极启动了城市中心的建设。
经过数年发展,大英山地区基础建设及部分建筑已初具规模,但也反映出诸多问题。
在交通上,地区的可及性急需提升,同时遵照过去规划所形成的碎片化城市空间肌理,导致地区城市活力及人气明显不足。
配合中央积极面向南海拓展海洋经济的态势, 以及大力建设海南为国际旅游岛的政策机遇,省市领导及海航均认为应该重新审视大英山的发展方向及开发形态,智慧地运用大英山土地整合的优势,一致形成了大英山应该作为“南海海洋经济精锐CBD”及“海口最具魅力的城市旅游磁石”的愿景共识。
针对大英山的新愿景共识,华汇提出了城市修补的概念,将国兴大道由严重分隔片区的交通性大流量快速通道的现状,转变为融合片区的魅力城市蔓藤主干。
就像枝叶茂盛健康的蔓藤般,主干旁应该呈现紧凑乐活的城市肌理。
蔓藤主干国兴大道的具体改造构想包括:• 片区内国兴大道地下化,承载跨市的通过性交通。
地面上的国兴大道强化具备海南风情的林荫大道景观特质,形成宜人的地区名片地址大道。
• 地面上提供快速公共运输专用路线,直接连通美兰机场。
景观设计基本原理

景观设计基本原理
景观设计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性原则:景观设计应尽量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氛围,使人们感到身临其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2. 美学性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美感的追求,使人们感到愉悦和舒适。
通过运用艺术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空间。
3. 可持续性原则:景观设计应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选择植物和材料,节约能源和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功能性原则:景观设计应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和功能要求,实现良好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提升景观空间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5. 文化性原则:景观设计应结合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体现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
通过运用符号、象征和艺术表达方式,传递文化信息和观念。
6. 安全性原则:景观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感。
合理设置道路、设施和照明等要素,确保人们在景观空间中的安全交通和活动。
7. 可访问性原则:景观设计应考虑各类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儿童等。
通过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提供方
便的使用环境。
这些基本原则可以作为景观设计的指导,使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全面考虑各方面的需求,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的景观空间。
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一、引言景观空间结构是指园林景观中各种空间形式的组织方式和相互关系,是园林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基本模式、元素构成、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基本模式1. 点线面结构点线面结构是园林景观中最基本的空间结构形式。
点指单个景观元素,如树、花坛;线指游走于各个点之间的路径,如小路、长廊;面指由多个点和线组成的整体空间形态,如花园、广场等。
2. 中心轴对称结构中心轴对称结构是以一个中心轴为对称轴,左右两侧呈镜像对称分布的一种空间结构。
这种结构常用于宫廷式园林和公园大道等场所。
3. 均衡分布结构均衡分布结构是在整个园林空间内均匀地分布各种景观元素,使其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这种结构常用于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
4. 游走追随结构游走追随结构是以游人行进路径为主线,将各种景观元素沿途分布,使游人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景致。
这种结构常用于公园、庭院等场所。
三、元素构成1. 点元素点元素是指园林景观中单个的景观元素,如树、花坛、雕塑等。
它们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组合成线和面。
2. 线元素线元素是指连接各个点元素的路径或界限,如小路、长廊等。
它们可以引导游人行进,也可以分隔不同的空间区域。
3. 面元素面元素是指由多个点和线组成的整体空间形态,如花园、广场等。
它们是园林空间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游人活动和休息的主要场所。
四、设计原则1. 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是指在整个园林空间中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
设计师应该在选取材料、色彩搭配等方面保持一致性。
2. 对比性原则对比性原则是指通过对比不同的景观元素来产生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一个绿树成荫的花园中,加入一些色彩鲜艳的花坛,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3. 运动性原则运动性原则是指通过布局和设计来引导游人行进,并使游人在行进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空间变化。
例如,在一个公园中设置多个景点和休息区域,可以引导游人在其中穿梭,增加游览乐趣。
4. 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在设计时考虑到场地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
空间设计肌理知识点归纳

空间设计肌理知识点归纳入门篇空间设计肌理的概念:空间设计肌理指的是在室内或室外空间中,通过材质、质地、颜色、图案等元素的组合与应用,创造出视觉和触觉上的效果,使空间更丰富、有层次感、有质感的艺术效果。
一、材质与质感1. 木质材料:木质材料在空间设计中常被用于创造温暖、自然的氛围。
不同种类与颜色的木材搭配使用,可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质感。
2. 金属材质:金属材质在空间设计中常被用于表现现代、冷峻的风格。
不同金属材质的选择和处理方式,能够创造出光泽感、反射感、冷暖感等不同的肌理效果。
3. 石材材质:石材材质在空间设计中常被用来表现稳定、坚固的感觉。
不同种类的石材具有不同的纹理、光泽度和硬度,可营造出各种独特的肌理效果。
4. 墙面装饰材料:墙面装饰材料如壁纸、壁布、瓷砖等,通过不同的图案、颜色和纹理,能够为空间带来丰富的肌理效果。
二、颜色与色彩1. 单一色彩:单一色彩的运用可使空间简洁明快,突出主题与氛围。
2. 对比色彩:对比色彩的使用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活力,使空间更加丰富多彩。
3. 冷暖色彩:冷暖色彩的选择与搭配能够创造出冷峻或温暖、舒适的氛围。
4. 色彩搭配原则:色彩的搭配需要考虑其相邻关系、互补关系和对比关系,以及色彩在空间中的分布平衡。
三、图案与纹理1. 几何图案:几何图案常被用于表现现代、简约的风格,能够创造出整齐、有序的效果。
2. 自然图案:自然图案如花纹、植物纹等,能够带来亲切、自然的感觉。
3. 纹理材质:纹理材质如织物、瓷砖等,通过其独特的纹理和质感,为空间增加了层次和趣味。
四、光线与阴影1. 光线的应用:光线是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合理的光源配置和光线组合,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2. 阴影的运用:阴影的形成可以强调空间的立体感,使空间更加丰富和有趣。
3. 色彩与光线:色彩与光线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空间的氛围和感觉,合理运用能够增加空间的变化和吸引力。
五、空间布局与视觉效果1. 比例与尺度:空间布局中的比例和尺度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到空间的整体效果,合理运用可以使空间更加和谐、舒适。
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是指景观设计师在规划和设计景观时考虑到环境的物理和生态特征,以及人文和社会特征等的因素,将这些要素适当的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结构,在景观空间中实现一系列的功能。
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景观结构原理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生态和环境因素,将自然的元素,例如水体、植被、地形、土壤和动物等以及人文要素如人类文化、历史,和社会特征等组合成为整体设计。
景观结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和理解场地特征首先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庭院、公园和广场等场地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水文情况,以及当地植被、气候和光照等环境要素。
同时要考虑当地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特征,以及探索解决方案。
2.定位功能根据场地特征和社会环境,确定功能需求,包括娱乐、观赏、运动、交流、休息、耕种等等。
在景观设计中实现这些需求应当合理分配。
3.设计元素组合根据场地的管理要求、功能要求以及使用者的需求来确定景观元素的组合方式,包括水体、花园、景观亭、自行车道、人行道、树木、草地、景观石等等。
4.利用地形特征充分利用场地的地形特征,例如起伏、平缓、斜坡等特点改善景观,并使之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整体。
二、景观功能原理景观设计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景观设计师需要设计出能够满足公众需求的景观场所。
景观功能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社会文化需求景观设计师应该合理利用当地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特征设计出符合社会文化需求的景观,使之成为社交、节庆以及其他特定活动的场所。
2.体现环保理念景观设计师应该在设计中加入环保理念,选择环保材料和方式,使景观场所达到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的目标。
3.提高空间品质景观设计师应该通过景观设计提高空间品质,提供一个美丽、舒适、安静、清新、健康的空间,同时也要考虑目标用户的年龄、文化水平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使人们能够在里面享受自然、放松身心。
环境与景观的空间构成要素

环境与景观的空间构成要素•环境与景观的空间构成要素一、基本要素从点到一度的线,从线到两度的面,从面到三度的体。
每个要素首先都被认为是一个概念性的要素,然后才是环境景观设计语汇中的视觉要素。
作为概念性的要素,点、线、面和体实际上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能够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当这些要素在三度空间中变成可见的元素时,就演变成具有内容、形状、规模、色彩和质感等特性的形式。
当在环境景观中体验这些形式的时候,我们应该能够识别存在于其结构中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和体。
•基本要素点、线、面的构成形态是由视觉引起的最直观的感知1. 点点是视觉能够感觉到的基本单位。
任何事物的构成都是由点开始的,它作为空间形态的基础和中心,本身没有大小、方向、形状、色彩之分。
在环境景观中,点可以理解为节点,是一种具有中心感的缩小的面,通常起到线之间或者面之间连接体的作用。
“线”和“面”是点得以存在的环境,是点控制和影响的范围,同时也是点得以显示的必要条件。
点只有在和空间环境的组合中才会显露它的个性。
在环境中,点有实点和虚点之分。
实点是小环境中以点状形态分布的实体构成要素,是相对空间而言的点,本身有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特征。
虚点是指人们在环境中进行观察的视觉焦点,可以控制人们的视线,吸引人们对空间的注意。
在城市环境中虚点可以分为透视灭点、视觉中心点以及通过视觉感知的几何中心点。
透视灭点:指人们在观察中,通过视觉感知的空间物体的透视汇聚点。
视觉中心点:指在空间中制约人的视觉和心理的注目点。
几何中心点:指环境空间布局的中心点,空间的组成要素往往和它有对应的关系。
·点的造景手法·运用点的积聚性及焦点特性,创造环境的空间美感和主题意境。
点,具有高度积聚的特性,且容易形成视觉的焦点和中心。
点即是景的焦点,又是景的聚点,点往往成为环境中的主题主景。
在环境设计时,要重视点的这一特性,要画龙“点睛”。
这种手法的表现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功能
标志与分隔功能
交通与导向功能
休闲与集会功能
文化与展示功能
二.建筑特色
塔楼,寺庙、祠堂、住宅、 学堂、商铺、村门和亭、廊、 桥梁、道路等等, 这些建筑构成 为一座村落的整体。
三.色彩
色彩是乡村旅游村口设助于使木制建筑融合于乡村半林地或稻田景观环境。
四.地方材料
地方材料主要包括: 生土、木 材、瓦、石、草、竹。以这些地 方材料为主,可以令游客感受到朴 素、淡雅、恬静的乡村风格, 以及 浓郁的田园风光和乡土气息。
村口的选址主要受到地理
水系,古树和牌坊——村口景观构成要素
村口迂回的溪流,参天的大树,古老的牌坊 等作为整个村落景观层次的起点,不但与村落的 自然肌理和建筑形式一脉相承,而且具有更强的 可识别性。
村口设计一般主要考虑地形、乡土建筑特色、色彩、地方材料、功能 5 方面的因素。
一.地形
地形的变化对于民居及乡村聚 落形态的影响十分的明显。特别是 在山区或丘陵地带, 这种影响尤为突 出。 村口是乡村聚落中的一个组成 部分, 在其设计中也充分体现了对于 地形的考虑。
村口 村心 空间肌理
村口即村庄的入口,是指居村落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过渡和连接的空间, 是人流和物流的必经之路。村口景观是村落景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它 是村落景观的开始,村口的设计体现出了村落的文化性和标志性,担负着传 达村落特色的使命,具有“可印象性”和“可识别性”。
——村口概念
环境的限制和风水思想的影响。 皖南地区多山地,村口一般选在 场地较为开阔,地势相对平坦的 地方,方便村民在村口集会或与 外界联系。入口的朝向依据山势 和水系而定,选在避风,向阳的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