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今天我们听了王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这一课,让我们觉得很有收获,下面就这一节课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王老师的课给我总的感觉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活跃,充满激情,学生学习劲头十足,教学效果良好,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值得我认真总结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1、概念教学层层深入,由简渐难,不断引导。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中老师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中体会、领悟单位“1”,共同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就是单位“1”;之后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老师扎实高效地推进教学,不断通过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通过适当的习题,引导学生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理解。教学中王老师设计了精练、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练习的设计层次鲜明,层层递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形式多样,不枯燥。今后我自己的数
学课,对习题设计还要精心、精炼,不断引导学生,通过习题加深理解。
3、精彩的实践性习题“分小棒”值得好好学习。这一课正是有了“分小棒”这一环节才显得光彩照人起来,首先通过“分小棒”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一下子变得爱学、爱说、爱参与;其次通过“分小棒”环节,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了有效练习,使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单位“1”是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你所拿的分数是几根小棒等等,使学生加深了理解,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难点。
总之,这节课是一节十分成功的课,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进而改进自己今后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听课可以使我们学习到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设计、语言等,可以使我不断改进自己,不断成长。今后有机会还是应该走出去多听课、多学习、多总结,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的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容分为3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也就是我的教学设计《分数的意义》,第二课时教学《分数单位》,第三课时《分数的意义》练习课。
《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简单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
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在经过比较、归纳、突破难点。并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四、学法指导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
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