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源地选择共69页文档
wA9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为增加开采补给量、保证水源地的长期均衡开采,水源地应 尽可能选择在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接近补 给水源和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地段。
如基岩地区的水源地常常选择在集水条件最好的区域性阻水 界面的上游一侧;在松散地层分布区,水源地应尽可能靠近补 给地下水的河流岸边;在岩溶区,水源地最好选择在区域地下 水径流的排泄区附近。
Qb Qp A h (9-3)
t
如果要求稳定型开采动态(即储存量不补不动用), 则最大允许开采量为
Qk max Qb Qp Qb Qb (9-4)
如果是合理的疏干型(消耗型)开采动态,则最大允许开
采量为
Qkmax
Qb
Qb
A
Smax Tk
Qb Qb A Smax m3/d(9-5)
A.地下径流量Q
Q=K·J·B·H或Q=K·J·B·M (9-6)
Q—地下径流量m3/d K—渗透系数m/d
J—水力坡度 B—计算断面宽度m
H(或M)—无压(或承压)含水层厚度m
B.´ó Æø ½µ Ë® Èë Éø Á¿
²É Óà ½µ Ë® Èë Éø ϵ Êý ¼Æ Ëã ʱ
Qb=A¡¤¦Á ¡¤x/365 (9-7)
ÔÚ µØ Ï ¾¶ Á÷Ìõ ¼þ ²î £¬ ÒÔ ½µ Ë® Èë Éø ²¹ ¸ø Ϊ Ö÷µÄ DZˮ Çø £¬
¿É Óà ˮ λ Éý · ù ¼Æ Ëã ½µ Ë® Èë Éø Á¿ (¼´ ´¢ ´æ Ë® λ Éý · ù )£º
Q A å h
365
(m3/d) (9-8)
Qb=α·m·A·1/365 (9-11)
α—入渗系数
地下水取水
管井使用注意事项:
抽水设备的出水量应小于管井的出水能力,过滤器表面进 水流速小于允许进水流速 建立管井使用卡,逐日按时记录井的出水量、水位、出水 压力等信息 机泵应定期检修,要及时清理沉淀物,必要时进行洗井 季节性供水的管井,停运期间应定期抽水,以防电机受潮 和井管腐蚀与沉积 管井周围卫生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和进行绿化
等)、真空井法、爆破法、酸处理法、换泵或管
管井验收资料
施工说明书:管井地质柱状图,过滤器和填砾规格,井位 座标及井口标高,抽水试验记录,水质分析资料,过滤器 安装、填砾、外围封闭施工记录 使用说明书:最大开采量和选用抽水设备的型号规格,使 用维护注意事项 钻进的岩样:名称、厚度、埋藏深度
第十章
地下水取水工程
1. 水源选取与合理开采量
(1)水源的选取
取水地段与范围 取水井的井位与布置 开采量的确定
(2)一般原则
水质好、不易受污染的富水地段
靠近用水户 施工、运行河维护方便
地质条件好
水文地质条件:补给好、渗透强、富水地段
(3) 布置要点
布置在补给区的中、下游,渗透性能较好的地段 平原地区,有河流: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平行于河岸 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垂直于地下水流向 无河流:网格或梅花状布置 山谷:开阔地带,垂直布井 山前平原(冲洪积扇):上部多大砾石,施工困难;下部多 细砂,渗透性较差。因此以中、中上部较佳。 其它:选择富水地段,垂直分布
图9-4
管井分段钻进示意图
过滤器
进水孔眼:数量多,进水性能良好,强度较高
孔隙率:取决于管材的强度,各种管材允许孔隙率为: 钢管30%~35% 铸铁管18%~25% 钢筋混凝土管10%~15%
水源选择
3类 4类 5类
重点控制区 一般控制区 一般控制区
执行一级标准 执行二级或三级标准(排人城镇生物处理污水 处理厂)
返回
城市水源保护 防止水源水质污染措施: 合理规划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应尽量将容易造成污染的工厂布置在城市 及水源地的下游;
加强水源水质监督管理,制定污水排放标准并切实贯彻实施;
返回
我国径流地带区划及降水、径流分区
降水 分区 多雨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年降水深 (mm) >1600 800~1600 400~800 200~400 年径流深 (mm) >900 200~900 50~200 10~50 径流分区 丰水 多水 过渡 少水 缺水 (干涸) 大概范围 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大部、湖南山地、广西 南部、云南西南部、西藏东南部,浙江 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淮海大平原,山西、陕西、东北大部、四川 西北部、西藏东部 东北西部、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西部和北 部、西藏北部 内蒙古、宁夏、甘肃的沙漠.柴达木盆地.塔里 木和准噶尔盆地
返回
2.地表水
Ⅰ.顺直微曲河段、Ⅱ.弯曲河段、Ⅲ.游荡河段 返回
3.海水 海水含盐量很高,淡化比较困难。但由于水资源缺乏, 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开始开发利用海水。海水作为水源 一般用在工业用水和生活杂用水方面,如工业冷却、除 尘、冲灰、洗涤、消防、冲厕等。也有对海水进行淡化 处理,作为生产工艺用水和饮用水。海水腐蚀和海生物 附着会对管道和设备造成危害,但这一问题从技术上和 经济上都可以得到合理解决。
地表水主要指江河、湖泊、蓄水库等
地表水由于受地面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径流量较大、汛 期混浊度较高、水温变幅大、有机污染物和细菌含量高、 容易受到工农业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矿化度及硬度 低。含铁锰量低。 采用地表水源时,在地形、地质、水文、人防、卫生防护 等方面较复杂,并且水处理工艺完备,所以投资和运行费 用较大。地表水源水量充沛,常能满足大量用水的需要, 是城市给水水源的主要选择。
第7章地下水取水工程
第7章地下水取水工程7.1 地表水取水工程概述7.1.1地下水水源地的选择水源地的选择,对于大中型集中供水,关键是确定取水地段的位置与范围;对于小型分散供水而言,则是确定水井的井位。
它不仅关系到水源地建设的投资,而且关系到是否能保证水源地长期经济、安全地运转和避免产生各种不良环境地质作用。
水源地选择是在地下水勘察基础上,由有关部门批准后确定的。
7.1.1.1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选择进行水源地选择,首先考虑的是能否满足需水量的要求,其次是它的地质环境与利用条件。
1.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取水地段含水层的富水性与补给条件,是地下水水源地的首选条件。
因此,应尽可能选择在含水层层数多、厚度大、渗透性强、分布广的地段上取水。
如选择冲洪积扇中、上游的砂砾石带和轴部、河流的冲积阶地和高漫滩、冲积平原的古河床、厚度较大的层状与似层状裂隙和岩溶含水层、规模较大的断裂及其他脉状基岩含水带。
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考虑其补给条件。
取水地段应有较好的汇水条件,应是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或接近补给水源和地下水的排泄区;应是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段。
例如在松散岩层分布区,水源地尽量靠近与地下水有密切联系的河流岸边;在基岩地区,应选择在集水条件最好的背斜倾没端、浅埋向斜的核部、区域性阻水界面迎水一侧;在岩溶地区,最好选择在区域地下径流的主要径流带的下游,或靠近排泄区附近。
2.水源地的地质环境在选择水源地时,要从区域水资源综合平衡观点出发,尽量避免出现新旧水源地之间、工业和农业用水之间、供水与矿山排水之间的矛盾。
也就是说,新建水源地应远离原有的取水或排水点,减少互相干扰。
为保证地下水的水质,水源地应远离污染源,选择在远离城市或工矿排污区的上游;应远离已污染(或天然水质不良)的地表水体或含水层的地段;避开易于使水井淤塞、涌砂或水质长期混浊的流砂层或岩溶充填带;在滨海地区,应考虑海水入侵对水质的不良影响;为减少垂向污水渗入的可能性,最好选择在含水层上部有稳定隔水层分布的地段。
第6章取水工程(地下水)_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讲述
在基岩地区,水井布置主要取决于强含水裂隙带及强岩溶发育带 的分布位置;
布井地段的地下水水位埋深浅、上游汇水补给面积较大。
第6章 取水工程
6.4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类型: 管井:井管从地面打到含水层,抽取地下水。 大口井:由人工开挖或沉井法施工,设置井筒,以截取浅层地下水的构筑 物。 复合井:管井与大口井的组合,上部为大口井,下部为管井。常用于同时 集取上部空隙潜水和下部厚层基岩高水位的承压水。 辐射井:辐射井一般用于取集含水层厚度较薄而不能采用大口井的地下水。 辐射井适应性较强,但施工较困难。 渗渠:在渠壁上开孔,以集取浅层地下水的水平管渠。
2.井管
安装:不需进水够的强度;内壁平整光滑;轴线不弯曲,便于设备安 装和管井清洗
材料:可采用钢管、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 钢管可用于任意井深的管井; 铸铁管适用于井深小于250m的管井; 钢筋混凝土管适用于井深小于150m的管井; 井壁管内径应比水泵设备的外径大100mm。
第6章 取水工程
6.4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适用条件: ① 管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大于4米,其底板埋藏深度大于8米;一般用于开 采深层地下水,井深一般在200m以内,但也可达1000米以上; ② 大口井适用于集取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在5m左右,底板埋藏深度小 于15m; ③ 辐射井适用于地下水埋深12m以内,含水层厚度一般大于2m; ④ 渗渠仅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小于5米,渠底埋藏深度小于6米。
第6章 取水工程
6.4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6.4.1 管井 6.4.1.2 管井构造 1.井室 作用:保护井口免受污染、安装水泵等设备,并维护其正常运行。 水泵类型:深井泵、潜水泵和卧式水泵。
6-3取水工程-地下水
图 过滤器ell, drilled well )
管井的井群(battery of wells)系 统及其合理布局
1.管井的井群系统:按取水方法和 集水方式,可分为:
(1)自流井井群:适用于静水位高于地面的承压含水层;
(2)虹吸式井群:适用于静水位接近地面的含水层; (3) 卧式泵取水井群:适用于静水位接近地面且水位 降落较小的含水层; (4)深井泵取水井群 :适用于各类含水层。
6.4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
(1)管井( deep well ,drilled well ) 井管从地面打到含水层,抽取地下水的 井。管井是井壁和含水层中进水部分均为管 状结构的取水构筑物。管井一般由井室、井 壁管、过滤器和沉淀管组成。管井可分为完 整井和非完整井。
(1)潜水完整井:凿井至潜水含水层底板(隔水层), 水流从井的四周流入井内,如图1(a),(b)所示。 (2)潜水非完整井:凿井未到含水层底板,地下水可 以从井底及井的四周进入井内, 如图1 (c),(d)所示。
矿化度和硬度较大
取水构筑物构造简 单,处理设施简单, 费用低,便于靠近用 户设置及卫生防护, 同时便于维护及运行 管理
矿化度和硬度较地下水小
取水构筑物构造复杂,处理设 施占地大,费用高,维护管理较 地下水复杂
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基本要求
(1)取水地点应与城市或企业总体规划相适应; (2)应位于出水丰富、水质良好的地段; (3)应尽可能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4)应有良好的卫生防护措施,免遭污染。在易 污染地区,城市生活饮用水的取水地点应尽可 能设在居民区或工业区的上游; (5)应考虑施工、运转、维护管理方便,不占农 田,或少占农田; (6)应注意地下水的综合开发利用。
沉淀管:沉淀进入管井的砂粒
地下水
第四章地下水如何寻找地下水结合地质、地貌和水文条件找水山区1 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中2 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山谷中3 两山夹窄谷,谷中利于截堵地下水平原1 古河道2 河流阶地:河漫滩上卵石多,地下潜流似暗河3 洪积扇中找水第一节地下水的组成与结构地下水的概念地下水的贮存空间地下水流系统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地下水的概念:广义: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各种形式的水--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结合水、毛管水、重力水狭义: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的重力水✓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山前倾斜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水质较优✓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地下水资源的特点➢系统性干旱地区洪积扇地形水系平面图干旱区山前洪积扇水文地质剖面图➢可恢复性➢复杂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 由过度抽取引起的损耗问题➢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桥梁等交通受损、海水倒灌入侵2 水涝和盐渍化问题➢由排水不当、粗放灌溉等引起的水涝和盐渍化问题,我国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形势十分严峻。
➢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
它是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3 污染问题●工业、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农业化肥、农药的施用等,导致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
地下水环境污染呈现出由点向面、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的趋势。
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由污染造成的缺水城市和地区日益增多。
地下水的贮存空间空隙:孔隙、裂隙、溶隙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连通性好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分布不均匀可溶性岩石中的溶隙连通性差分选良好排列疏松的砂岩分选良好排列紧密的砂岩分选不良含泥、砂的砾石部分胶结的砂岩具有裂隙的岩石具有溶隙的可溶岩➢含水层:能含水并能透水的岩土层(砂层、砂砾石层)--含水带➢隔水层:可含水但不透水的岩土层(页岩、粘土层)➢蓄水空间:岩土层有较大空隙;为隔水层所限;有补给来源。
地下水取水工程设计方案
地下水取水工程设计方案前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地的水资源日益减少,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务之急。
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形式,其储量大、不易受污染、水质稳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工程设施,地下水取水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介绍地下水取水工程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选址条件、取水井的类型与设计、水质检测及处理等方面,希望为有需要的读者提供参考。
选址条件地下水取水工程的选址应考虑以下条件:1.地下水资源丰富。
选址时要首先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选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2.地下水水质好。
地下水水质稳定,不受大气、生物等的影响,而且不易受到污染,因此水质是选择地下水取水工程的重要条件之一。
3.地形条件平缓。
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建设往往需要大量的土方工程,选择地势平坦的地区可以减少土方工程的难度和建设成本。
4.土层条件稳定。
地下水取水井需要在固定的地下深度上进行,如果选址的土质条件不稳定,可能会导致井筒损坏、坍塌等安全问题。
5.交通条件便捷。
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材料,因此交通便捷的地区能够大大减少建设成本和设备进出的难度。
取水井的类型与设计地下水取水井的类型可以分为单口井和多口井。
单口井是指只在一个地点开挖的取水井,多口井一般由多个单口井组成,以增加取水量。
一般来说,单口井适用于取水量较少、用途单一的场合,多口井则适用于取水量较大、用途复杂的场合。
下面以单口井为例,介绍取水井的设计:1.井深:选择井深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地面水位、地下水的质量、工作面积等因素,一般选址时应留有足够空间以用于井深的不断调整和改变。
2.井径:井径应根据设计取水量选定,但同时应充分考虑设计的安全性和工作条件,一般井径较小的井壁较薄、强度较低,井径较大的井则施工较为困难。
3.井筒结构:井筒结构的选定应考虑到施工难度、工期、安全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基础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水和土层情况,采用适当的防渗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工程的稳定性。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报告题目: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分析摘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划分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两类方法——数值模型法和经验法。
对两种方法在划分时存在的有点和弊端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根据污染物的迁移规律,两种方法互相结合是准确划分保护区的有效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当数值模型法和经验法不能同时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使划分的范围更准确。
关键词:地下水源地保护区经验法数值模型法目录1. 引言 (5)2.地下水源地保护区的类型 (6)2.1一级保护区 (6)2.2二级保护区 (7)2.3准保护区 (7)3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依据与原则 (7)3.1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划分的依据 (8)3.2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原则 (8)4.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指标 (9)4.1距离标准 (9)4.2时间标准 (9)4.3边界标准 (10)5.地下水水源地划分方法 (10)5.1经验法 (10)5.1.1理论基础 (10)5.1.2具体划分步骤 (11)5.1.3存在的问题 (11)5.2数值模型法 (11)5.2.1理论基础 (11)5.2.2具体划分步骤 (12)5.2.3存在的问题 (14)5.3两种方法的比较 (14)6. 案例分析:陕县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15)6.1自然地理条件 (15)6.1.1地理位置及经济概况 (15)6.1.2地形地貌 (15)6.1.3气候与气象 (16)6.2 水文地质 (16)6.3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17)6.3.1地下水资源状况 (17)6.3.2用水及供水状状况 (18)6.4.陕县地下水质评价 (18)6.4.1评价标准及方法 (18)6.4.2水质综合评价 (20)6.5陕县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21)6.5.1 陕县水源地划分依据 (21)6.5.2数学模型法划分 (21)6.5.3经验法划分 (21)6.5.4划分结果 (23)6.6.水源地保护区污染分析与保护措施 (24)6.6.1水源地保护区污染分析 (24)6.6.2污染防治措施 (25)6.6.3污染源整治方案与原则 (25)7. 结论 (25)致谢 (26)参考文献 (27)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分析1. 引言地下水作为重要的供水水源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是维持水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人民健康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第五章水源选择及取水构筑物
表5-1
砂,砾石为主要含水层,一般 砾石为主要含水层, 水量较大 一般不含水 不含水 一般不含水 含水量很少 砂岩含少量水 砂岩有时含少量水 砂岩有时含少量水 砂岩含少量水 砂岩含少量水
易形成溶洞,溶洞发育地段, 易形成溶洞,溶洞发育地段, 一般水量丰富 石灰岩含水量不均匀有时水量 较多 石灰岩含少量裂隙水 片麻岩含少量裂隙水
1、上层滞水: 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地下 上层滞水: 为上层滞水。 水,图5-1为上层滞水。 为上层滞水
图5-1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 特征:分布范围有限,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 特征:分布范围有限,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水量随季节变 旱季甚至千枯,只宜做少数居民或临时供水水源。 化,旱季甚至千枯,只宜做少数居民或临时供水水源。我国西北黄 土高原某些地区,埋藏有上层滞水,成为该区可贵水源。 土高原某些地区,埋藏有上层滞水,成为该区可贵水源。
表5-2
频率(%) 频率 m ×100 P= n +1 8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 1961 1959 1960 1958 1973 1964 1962 1963 1965 1966 1968 1956 1957 1976 1972 1967 1971 1955 1969
(一)给水水源应有足够水量 1、对地面水源应满足如下水量要求: 、对地面水源应满足如下水量要求: 河流的最枯流量按设计枯水流量Q 的保证率为90~95% 河流的最枯流量按设计枯水流量Qs的保证率为90~95%考虑 。 最枯流量:某一年段( 年 最枯流量:某一年段(20年)中统计的每年枯水位的最小流 中的1971年的枯水量)。 年的枯水量)。 量(如表5-2中的 中的 年的枯水量 设计枯水流量: 设计枯水流量:规划设计中满足最小流量保证率要求的枯水 流量。 流量。 保证率:保证枯水量大于设计最枯流量的概率。 保证率:保证枯水量大于设计最枯流量的概率。如保证率为 90%,则保证一百年中有 年的枯水量大于设计最枯流量。 年的枯水量大于设计最枯流量。 ,则保证一百年中有90年的枯水量大于设计最枯流量 取水量Q 和设计枯水流量Q 的关系: 取水量Qk和设计枯水流量Qs的关系: ①对河流窄而深,流速小,下游有浅滩、潜堰,在枯水期形 对河流窄而深,流速小,下游有浅滩、潜堰, 成壅水时,或取水河段为一深潭时: 成壅水时,或取水河段为一深潭时: Qk≤(0.3~0.5)Qs (m3/s) ~ 转13
浅谈冻土区傍河水源地选择
浅谈冻土区傍河水源地选择某金矿位于巴颜喀拉山北坡,已探明金金属量达83.48t。
为解决该矿的供水水源问题,要求以该矿选址为中心,在方圆50公里范围内,寻找满足其新水用量7489m3/d的水源地。
区域上因多年冻土层的广泛分布,使地下水资源较为匮乏[1,2]。
在紧靠常年性河流旁侧建立的地下水水源地称为傍河地下水水源地,是在很多水资源紧缺地区具有开发潜力的水源地,一般情况下其供水的水量和水质都可得到保证[3]。
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地处中纬度高海拔区,地面标高4280--5022m,多年平均降水量444.0mm,多集中于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5%以上,平均气温-3.9℃,属高寒草原半干旱气候。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1)二叠系马尔争组(P2m),分布面积较小,主要以角砾状灰岩、生物碎屑岩灰岩为主;2)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昌马河组(T1-2C),为区内主要地层,占区内出露所有基岩面积的80%,岩性以长石砂岩、石英砂岩、泥钙质板岩为主;3)第四系,广泛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河流冲洪积平原的上部及现代河床及漫滩上,岩性主要为砂卵砾石,局部夹不稳定的粗砂及粉砂透镜。
2 冻土区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地下水受气候、地形地貌等影响,多年冻土层广泛分布,顶板埋深为3.10m,底板埋深为20.85m,平均厚度为17.75m,地下水以固态形式赋存于松散岩类孔隙或基岩裂隙中,为稳定的相对隔水层。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将本区地下水划分为冻结层上水及冻结层下水。
2.1冻结层上水特征冻结层上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冻结层上水和基岩类冻结层上水两类。
松散岩类冻结层上水在河流沟谷两侧冲(洪)积层分布;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冲(洪)积层及冰水堆积物,结构松散,分选性、磨圆度一般;含水层受季节性融化层制约,表现为含水层厚度薄,埋藏浅,主要依赖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的入渗补给;受蒸发、气温等因素影响,致使地下水位、相态不稳定,水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大。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演示
地质、水文地质在保护区划分工作 中的重要性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其地下水污染途径和程度也不一样。 1 包气带特性:厚度 岩性 物理化学特性 生物降解特性
2 含水层特性:厚度 岩性 渗透性 物理化学特性 生物降解特性 3 地下水特性:径流强度 流向 地下水物理化学性质
现在是33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五
需要注意的问题
具体到某个具体水源地时,必须根据水源地的实际情 况进行调整
同时要加强地对水源地的水质情况进行监测,发现划 分半径不合理时,及时进行范围校正。
现在是34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五
现在是23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五
地下水水位 100天的迁移距离
水源开采影响区
开采井 包气带 包气带
含水层
地下水流向
现在是24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五
参数的获取 本次保护区划定所需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系数、
有效孔隙度和给水度等主要通过利用前人成果,从已 有资料中获取。
对于个别需要通过室内或野外试验获取水文地质参数的 地段,可参阅水文地质手册有关章节测定水文地质参数。
现在是6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五
地下水分类
按埋藏条件分
潜水:饱水带中 包气带
第一个具有自由水 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承压水:充满于
两个隔水层之间的
含水层中的水
饱水带
上层滞水
局部透镜体状隔水层 潜水水位
承压水测压水位 潜水含水层
隔水层
承压含水层
隔水底板
现在是7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五
潜 承水压特水征 特征
岩溶水:储存于可溶性 岩石溶穴中的地下水
现在是9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五
地下水取水与水资源保护
农业灌溉效率低
工业用水效率低
城市生活用水水平低
二、节约用水的涵义
国内外节约用水的解释
节约用水的定义 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发展水平,通过法
律法规、管理、技术与教育手段,以及改善供水系 统,减少需水量、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水的损失与 浪费,合理增加水可利用量,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 用,达到环境、生态、经济效益的一致性与可持续 发展 。
R
2 M
4M
潜水含水层
Q
2kSw rw
rw 11.185lg
R
2 Th
4H
c.含水层较厚Q4kSwrw
(2) 进壁进水、井底和井壁同时进水
井壁进水按管井出水量的计算公式
井壁井底同时进水时,出水量为井底与井壁进水之 和
2)经验公式
有效厚度(图6—54)
沿垂直地下水流动方向已建成1#和2#井,拟在2#井侧增建3#井, 如图所示,井距均为400m。已知影响半径R=700m,抽水实验 表明Q~S成直线关系,记录如下表:
井 出水量 水位降 单位降深出水 号 (L/S) 落(m) 量(L/S.m)
1# 10.2 3
3.4
单井出水影响另一井 的水位降落值(m)
渗渠的优缺点
渗渠构造(图6—57)
水平集水管、集水井、检查井、泵站
渗渠的出水量计算
1)截取地下水的渗渠
潜水含水层中Q 完整k式L渗H2渠hw 2
R
当L<50m,需构造rw,
1.36k
Q
H2
hw 2
R
lg
rw
QkLH2hw 2
潜水含水层中非完整式渗渠
R
2)同时集取河床和岸边地下水的完整式渗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