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与对策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正确的方法处理问题。
学生干部在开展活动中最能体现综合素质的是创新思维。
创新表现是能灵活地处理一些问题,具有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一方面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干部独立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开设创新思维培训班,有意识地开发学生干部潜在的创新思维,激发干部们的思维火花;结合工作实际运用理论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开展工作,从而实现工作的新颖性和严密性。
4、注重加强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
有人曾经把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称之为一个人成功的三件法宝,不难看出这三项能力占有的分量。
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适当放宽管制力度,利用活动审议的形式,让每一名干部都参与到活动的筹划中,把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思考,并能够在独立思考后寻求大众意见,力争协商解决,从而锻炼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三)以学生党建为龙头,加强学生干部梯队建设,保持整体先进性学生干部的梯队建设是学生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学生干部的循环是十分明显的,一任学生干部的期限很短,如果不注意梯队建设会导致工作的断层。
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党建工作客观要求学生工作者从培养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加强对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认真做好其群体的考察和发展工作,积极要求,严格把关。
提高其组织纪律性,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学生干部的整体先进性,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1]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林志范.大学心理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3]孙昌增.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刍议[J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1999,(3).[4]曾向前.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思考[J ].琼州大学学报,2000,(3).[5]刘岗.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探讨[J ].扬州大学学报,1999,(1).(责任编辑:高学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李仲元(山东行政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收稿日期6 摘 要:高校贫困生由于面对经济上的窘迫、现实环境的非绝对公平、自尊与自卑的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征,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摘要:我国普及高等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踏入了高校,但一些问题日渐突出,如贫困生问题,大学贫困生已成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国家对此采取了多种资助政策,但在解决物质方面问题的同时,更需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就贫困大学生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75-02一、高校贫困生的状况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扩招,大大提高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长远来看,无疑是一个好举措。
但高等教育并非义务教育,一些家庭无法承担起昂贵的学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
高等院校贫困生是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1]。
虽然教育部和各高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完成学业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
但解决他们经济危机的同时,却又面临着心理健康的危机。
贫困既可以成为奋发进取的动力,鼓励学生奋发向上,但有时也成为不少贫困生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适当的引导,势必会产生一些消极事件。
二、各种心理问题的体现(一)目标迷茫和其他大学生一样,在高考的指引下,把考上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的唯一目标。
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他们贫困生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面对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他们感到困惑,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受教育体制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其中蕴含着许多人为因素,一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差,能力一般的同学凭借优越的家庭背景却能找到很好的工作。
面对不公平的竞争现实,不少贫困生表现出气馁和无奈,甚至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二)焦虑焦虑是对外部事情或内在想法与感受的一种不愉快的体验[2]。
贫困生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自尊心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由此会引起紧张不安、担心、失望、焦虑、害怕、恐慌等负性情绪。
他们做出种种努力想改变现状,这与严酷现实又形成巨大的反差,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严重的冲击,再加上社会和周围环境中的无形压力,如就业压力等,都会使贫困生处于焦虑的状态。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等 现象 。 而严 重 影 响他 们 的学 习效 果 和 学 习成 绩 。 从 3抑 郁 心 理 。 抑 郁 是 以 情 感 低 落 、 泣 、 伤 、 望 、 . 哭 悲 失 活 动 能 力 减 退 , 及 思 维 、 知 功 能 迟 缓 等 为 主 要 特 征 的 以 认
一
等 教育 进 行成 本 补偿 ,无论 在 政 策上 还 是 在 现 实 上都 具 有相 当的合 理 性 。然 而 , 于我 国 经 济发 展 的不 平衡 , 由 贫 困 地 区 较 多 . 别 是 来 自 “ 少 边 穷 ” 区 的 及 城 镇 低 收 特 老 地 人 家庭 的 学生 , 中基 本 生 活 困难 , 纳 学 费 及 购 置必 要 家 缴 的生 活 和学 习用 品相 对 吃力 。 年来 。 着 大学 学 费 的普 近 随 涨 及 高 校 的 不 断 扩 招 , 校 贫 困 生 比例 日趋 扩 大 , 教 育 高 据
部 的 抽 样 调 查 和 分 析 ,全 国 大 学 生 中 贫 困 生 的 比 例 达 到 了 近 3 % , 困 生 比 例 可 能 占 1 %一 5 。 贫 困 生 的 困 难 , 0 特 0 1%
类 情 感 障碍 。 体 表现 为 情 绪低 落 。 什 么事 情也 不 感 具 做
兴趣 , 不起 精 神 , 不 愿 意 与 他 人交 往 , 打 更 自我 封 闭 , 乏 缺
烦 闷 、 疚 , 而 久 之 就 会 产 生 健 忘 、 意 力 不 集 中 、 眠 内 久 注 失
二 十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以来 , 中 国 进 行 了 高 等 教 育 投 资 体 制 改 革 。对 大 学 生 接 受 高 等 教 育 的 费 用 从 主 要 依 靠 政
府出资, 日益 趋 向 于 学 生 家 庭 和 个 人 进 行 成 本 补 偿 。 高 对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 ?@&A%TUVWXYZ[,"#$%G\.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 围 。 贫困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他们的成才和发展离不 开同学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如果一个人与集体、 同学、 朋友 的关系良好, 他就会感到安全、 温暖, 感到自己能被人理解, 被人接受, 心情就会更加舒畅, 身体就会更加健康。 因此, 创 造一个和谐、 互助互谅、 团结向上的集体, 形成良好的校风, 对贫困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大力 倡导平等、 关爱的文明新风, 应充分发挥学生会、 社团的作 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别是对有贫困生参与的社 团, 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使其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 会和学校的温暖, 化解自卑、 焦虑、 自闭等不良心理, 进一步 增强自信心。
!"#$%&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 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
赵 红 代艳丽
一、 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心理学认为, 自尊与自卑都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 自 尊感体现的是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一种肯定和认可。自卑 感是指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否定和贬低。贫困生在经济窘 迫的情况下, 排除外在种种诱惑,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进 入到大学学习,潜意识里有一种对自我价值感的肯定和认 可。 但是人的自我价值感具有不稳定性, 它会随外在条件的 改变而改变。特别对于世界观、 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 身心 发展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价值感难免会发生某些 变化。一些大学生的自尊感会在巨大的经济反差下产生动 摇, 在内心深处萌生出与自尊感相反的一种体验, 进而否定 自己, 在能力、 自身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 从而导致自轻、 自 贱、 自我鄙视, 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否 定自己的长处或对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常表现出 胆怯、 畏惧、 怀疑, 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 行为中采取逃避方 式。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贫困生无论是穿着打扮、 生活用 品、 学习工具的使用, 还是见闻经历都远不如经济条件好的 同学。 他们害怕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和鄙夷眼神, 喜欢保持 沉默, 或者远离热闹人群独来独往。 有些性格偏外向的贫困 学生尽管笑口常开, 情绪却不太稳定, 常常担心别人看不起 自己, 处处想证明自己虽穷, 但并不软弱。通常不想让别人 知道自己的困难情况,宁可自己艰苦一些,也不愿轻易求 助。总感到别人在背后讥笑自己的寒酸、 土气, 这正是贫困 生内心极度敏感引起的。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贫困处境和寒酸外表感到羞愧, 在 行为上表现出与自己的现实条件不相符,甚至是相反的举 动, 极力包装自己, 这种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更大的心理压 力。贫困生每年都要交纳对于他们来说很高昂的学费和各 种各样的杂费, 因此他们每花一分钱, 都要精打细算。一些 贫困生在花钱的时候常常牵挂家人辛勤劳作的辛酸,常常 担心明年的学费还能否按时交纳。贫困生中大多数来自贫 困地区, 他们的成长环境极为艰苦, 长期的艰苦生活, 使他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自1997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来,上大学已逐步从政府基本包办的教育投资体制转变为政府、社会、受教育者多方共同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
但是日益高昂的学费使许多家庭捉襟见肘,贫困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客观的说,贫困生现象的产生,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有社会现实原因。
当前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转型时期。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乡差别、阶层差别、地域差别的消除尚需时日,因此贫困生现象将势必成为一个长期存在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核心是应确保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获得自身发展的受教育的机会。
因此如何解决贫困生上大学的费用等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
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生主要来自老少边穷地区,他们承担着父母的希望,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格言,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步入大学的殿堂。
然而大多数家庭都存在因教致贫的现象,本不富裕的家庭又为大笔学费支出而一筹莫展。
高校学子在人生巨大转折点时却被贫困问题阻挡了脚步,这不得不令人惋惜,不得不引起政府和全社会人民的关注。
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因为生活窘迫而产生压力,进而产生交际障碍,心理问题精神匮乏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贫困生自身主要存在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的问题,从内部原因来说:第一,自卑心理严重。
贫困生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变化让他们本身引以为豪的成绩优越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经济的拮据让他们在与同学交往中总觉得抬不起头。
他们把贫困看成一种耻辱,不愿意让其他同学看到自身的窘迫,因此长期闷闷不乐。
大多数贫困生会用自我封闭的方式,不愿与人交往,不愿申请补助,认为是一种”施舍”,从内心深处来说根本无法接受。
第二,如不及时引导会产生仇富心理。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方 玉 0 1 1 4 9 ) ( 北京物 资 学院 北 京 1
摘 要: 高校 中来 自贫 困家庭的学生 , 他们绝 大部分是积极 向上的 , 但是也存在 少数 学生 由于经济原 因 出现 “ 心理 障碍 ” 、 “ 学业 障 碍” 等现 象, 即“ 双 贫现 象” 。本文就“ 双贫现 象” 进行 了分析 , 并提 出一些意见以帮助 贫困生树 立 自信和保持 乐观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 : 贫 困生 ; 心理 ; 双贫现象
一
、
‘
传递 。其三 、高校可 以根据学生 的专业设立一些 助研 助教的 岗 位 .这样 贫困生在勤工助学 中不仅得 到锻炼并 能得 到满 足感 与 骄傲感 。其四 、 可 以为 贫困生提供一些创 业机会 , 这不仅可 以缓 解贫 困生 的经 济压力 , 而且 教会 他们 自立 自强 , 有利 于贫 困生的
身 心发展 。 2 、 心 理 方 面的 辅 导 第一 、 定期对贫 困生进行 自立 自强教育 , 加强贫 困生 的个人 心理素质 , 使其 内心强 大起来 , 不再 为了小小 的嘲笑感 到 自卑 , 而是 面带笑容去迎接未来 ,用 自己的行动告诉他人 自己不是弱 者。第二 、 定期开展心理讲座 , 帮助贫 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价 值观. 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 增强贫困生的 自我调节能 力。第三 、 辅导员可经常代领贫 困生去帮助其他更需 要帮助的人 ,让他们 理解 帮助人 的心态 , 不再对 他人 的帮助有排斥心理 。 3 、 就 业 方 面的 帮 助 贫困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远远大于普通 的学生 ,帮助大 四贫 困生解决 就业可有效地避免 因就业压 力导致 的心理问题 。定期
小部分贫 困生由于经济方面 的拮据产生 了 自 卑心 理 ,把 自己
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改革开放多年来,全国各地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但同时社会各方面都出现了分化现象,与此相应,高校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也使得高校中贫困生队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这些学生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心理上也有着更大的压力感和挫折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因而,如何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与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主要心理压力来自三个方面:回报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虑感,相对剥夺造成的自卑感以及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
因为对就业的困惑,55.8%的贫困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选择考研究生。
调查显示,41.1%的贫困大学生表示,自己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58.9%的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价值目标是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绝大多数(87.7%)的贫困大学生已经做好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想好或者随遇而安的贫困大学生只占12.2%。
这次参加调查的贫困大学生有162名,还有181名大学生接受了访谈。
鉴于这样的压力,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变得严重,因为经济的拮据、综合素质的差距、学习上的落差以及新环境的压力,他们变得自卑、自暴自弃,不愿意与人交流,开始进行自我封闭,甚至还扭曲了自己的心理。
(1)自卑:由于家庭经济的拮据,往往这部分学生对于“缺衣少钱”这类情况体会的更加敏感,这种经济上的问题往往会对其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使他们感到贫困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耻辱。
久而久之他们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我封闭,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感觉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这样可能就会影响到其人际交往和平时的生活行为习惯,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2)自闭:由于自卑缺乏自信心,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往往表现出一种较强的自我防卫心理状态,他们往往不想将自己的情况去告诉别人,即使是自己比较熟悉的朋友。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
教 育 研 究
高校贫困生心理 问题 的研 究及对 策
◎周富彦 赵 玉强 郭瑞鹏 西 安理工大学经济 与管理学 院
【 要 】 目前 高校 贫 困生 的心 理 问题 已成 为 学生 工作 中 的一个 突 出 问题 。 由于 高校 贫 困生 的特 殊成 长 经历 和家 庭 背景 ,造 成他 们 身心 负 摘 担过 重 和心 理缺 陷。本 文 就高校 贫 困生 心理 健康 的特 点及 成 因进 行 了分析 ,就高校 对 贫 困生教 育 与资 助 中存在 的 问题进 行 了探 讨 , 最终针 对 高校 贫 田生 的心 理特 点提 出了一些 应对 策略 , 以期帮 助他们 走 出心理 困扰 ,成长 为 自强 自立的人 才 。 【 键词 】高校 贫 困 生;心理 问题 ;现 状 成 因;对 策措施 关
随着 社会经 济 的不 均衡发展 ,贫 富差 距 的进 一步扩 大 ,使 得一些 贫 困人 群在 生 活和工 作上都 表现 出软弱 性和特殊 性 。 目 前 ,在 高校贫 学 生身上 这些特性 表现 的 更为突 出, 困学生要 } 】 占学生 总人数 的2% 4% O一 0 ,其 中家庭特别 困难 的占l% 1% ] 0一 5 『。这些特殊 的学 生群 2 体不 仅 经 济 上 与 其他 学生 有 差 距 ,而 且 在 心 理 上 也 有 很 大差 距 ,显 示 出其 特 殊 性 和 软弱 性 。
据 调 查 , 当 代 贫 大 学 生 心 理 问 题 最 突 出 地 表现 在 自卑心 理 上 _。高 校 3 ] 贫 困生 的 自卑 感 主要 … 以下 几 个方 面 形 成 :首 先 是 家庭 经 济 困难 ,生 活条 件 落 后 ,让 争 强 好胜 的年 轻 大 学 生 感到 在 起 跑 线 上 输 给 非 贫 困生 ,更 让 贫 困生 觉 得 低 人 一 等 : 其 次 是 随着 学 习环 境和 生 活 环 境 的改 变 ,现 代 高科 技 学 习 工具 或 时 尚 的 文 化 消 费 方 式 ,他 们 一 时 难 以 适 应 ,也 无 条 件享 用 , 由此 产 生 自卑 感 : 第三 ,由 于他 们 大 多数 来 自农村 ,较 为 老 实 憨 厚 , 说话 耿 直 ,人 际 交往 中不 能 很 好 地 处 理 各种 关 系 ,特 别 是 个别 同学 的言 行 过 于 随便 ,极 容 易 挫伤 他 们 的 自 尊 心 。这 些 原 因共 同 导致 了高校 贫 困生 自轻 、 自贱 、 自我鄙 视 的心 理 。 12 抑 郁和 孤 僻 的心 理 . 高 校 贫 困 生 的父 母 一 般社 会 地 位 较 为低 下 , 文 化程 度偏 低 , 山于 生活 中 的 重压 和 挫 伤 , 家 长与 子 女 很 少 有思 想 和 心 理 上 的 沟 通 , 家庭 内部 气 氛 并不 是 祥 和 而 愉 快 的 ,所 以绝 大 部 分 贫 困生 内心 深 处 普 遍 存 在抑 郁 ,并 带 有 羞 怯 、胆 小 现 象 。当 一 直专 心 学 习的 贫 困 生进 入 高 校 后 ,面 对 来 自五湖 四海 的优 秀学 子 , 他 们 朝 气 蓬 勃 ,物 质 牛活 条件 富裕 ,与 自己有 H 显 差距 。贫 困生 就 不敢 面 对 贫 』 j 富差 距 在校 中 凸显 的现 象 ,更 不 敢 面 对 同学 问 的 正常 交 往 、感 情 的沟 通 ,生 活 上 的 攀 比 , 开始 躲 避 , 孤独 自己 ,性 格 逐渐 变得 孤 僻 与 内 向。
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摘要:我国高校家庭贫困生数量庞大,贫困生资助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是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依然不能忽视,甚至出现了由助学金引起的过激行为。
实现教育公平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根源,贫困生的诚信和感恩意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是应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教育公平高校家庭贫困生数量较为庞大,作为一个比重较大的特殊学生群体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国家的资助政策相对完善,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到缓解,但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表现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大多数贫困生的首要心理问题。
经济的拮据让他们在穿衣吃饭方面与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
现在学生中家庭经济好的学生穿用讲究名牌,甚至奢侈品,吃饭方面讲究情调,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能一边打工一边维持生活,还要节约一部分用于交学费,甚至补贴家用。
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从小接触到更多先进思想,拥有更多的先进电子产品,熟悉更多的娱乐方式;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这些知之甚少,强烈的对比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贴上贫困的标签,产生自卑心理。
(二)敏感心理自卑心理引起他们的敏感心理,对他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过度敏感,个别学生由此引起过激行为。
有真实案例,某学生因为助学金未被评选上,对他人的话语过度敏感而走向杀人的犯罪道路。
由于经济的困扰,娱乐、社交方面的缺失,由此很容易产生别人瞧不起自己的判断,部分贫困学生会对其他同学谈及品牌等过度敏感,严重的同学会因为别人的一句玩笑、一个眼神而产生仇视情绪。
这些贫困生的自卑心理越是严重,他们就越是敏感。
(三)自闭心理自闭心理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缺乏,而人际关系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进入大学是学生开始接触社会的开始,大学生渴望友情也期待爱情。
论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0 年 2 2 8 第1 0 期●— —
论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周 文 静
( 南 农 业 大 学) 湖
[ 摘 要】 当前 高校部 分 贫 困生在 面 临经 济 贫 困的 同时存 在 着诸 如 自卑 、敏 感 、 焦虑 、抑 郁 和 自 闭等 心 理 问题 ,这 些 心 理 问题 的产 生有 社 会 环境 的影 响 ,也 有 贫 困 生 个人 自身的 原 因。 高校 应 建 立
的影 响 下 ,社会 上 “ 钱 至上 ” 抬头 ,人情 往 来加 剧 , 金 攀 比之 风盛 行 ,这 些 都 影 响着 高 校 学 生 ,侵蚀 着他 们
的 思 想 ,动 摇着 他 们 还 尚 未稳 固 的世 界 观 、人 生 观 和
价 值 观 。同 时 ,社 会 上一 些企 业 和个 人 资 助 贫 困生 的
活 动 也 大 多 带 有 寻 求 利 益 与 名 誉 的 色 彩 , 在 捐 助 过 程
中大 肆 宣 扬 、大 做 文 章 ,使一 些 学 生 虽 然 得 到 了物 质 上 资 助 ,但 精 神 上却 遭 受 了挫 伤 。 2 家 庭 环 境 。 家 庭 环 境 对 人 的一 生 发 展 有 着 重 大 .
三 位 一 体 的 贫 困 学 生 心 理 援 助 体 系 , 以 经 济 资 助 为 基 础 , 以 心 理 扶 助 为 关 键 , 以提 高 素 质 为 核 心 ,
全 面、深 入 地做 好 贫 困生 “ 心理 解 困” 工作 。 【 关键 词】高校 贫 困生 心 理 问题 对 策
老 师 、同学 的帮 助 ,陷 入 自尊 与 自卑 的 矛盾 中。
( ) 情 绪 上 长 期 焦 虑 与 抑 郁 二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
困生担心 自己学 习成绩不好 , 愧对父母而产生焦 虑。贫 困生这些过于持久或过度 的焦 虑体 验 , 会
起 了社 会 和 高校 的 高度 重视 。本 文分 析探 讨 了贫 困大 学 生主要 心理 问题 的 表 现 , 提 出 了解 决 贫 困 大 并
学生 心理 问题 的 对策 。
关 键词 贫 困大 学 生
心 理 问题
对 策
文 献标 识 码 : C 损 害他 们 的正 常 心理 活动 , 致 心理 疾病 , 而严 导 从
V 1 27, 0. o . N 4(S m98) u
高 校 贫 困大 学 生 心 理 问题 与 对 策
李 健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成都 6 3 ) 17 1 1
摘 要 贫 困大 学生是 当前我 国高校 大 学生 中的一 个特 殊 群 体 。近 年 来 , 困 大 学 生的 心 理 问题 引 贫
焦虑是 由心理冲突和挫折所引起 的不 良的情 绪 反应 , 现 为 自尊 心 的损 伤 , 表 自信 心 的丧 失 , 愧 疚感 等 交 织 而形 成 的紧 张 、 安 、 惧 、 虑 的情 不 恐 忧
绪状 态 。贫 困生 由于家 庭 负担重 、 想 压力 大 , 思 经 常处于一 种悲观、 世和情绪不安 的焦虑状 态。 厌 有 的贫 困生 为 家 庭 焦虑 , 他们 或是 不 放 心 父 母 多 病 的身体 , 是 担心 家 中的欠 债增 多 , 害怕 家 中 或 或 再 发 生意 外 ; 的 贫 困 生 为生 活费 用 和学 习 费用 有 焦虑 , 因为家 中无 可靠 的经济 收入 来 源 ; 有 的贫 也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单位 ,然后 以此为跳板另谋高就。 四 就 业指导 和思 想政 治教 育相 互融合 的有 效方 式 我们看到 ,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 一些 学生在不 同程度上存在人才概念模糊、价值取向扭 曲、 诚信 意识 淡 薄 , 社会 责任 感缺 乏 、 团结 协作 意识 差和 心理素 质差 , 盲 目跟随和依赖的严重问题 ,直接反映在学生择业就业的 过 程 中 ,就 业 指 导工 作 和 高校 思 想政 治 教 育具 有 不 可推 卸
( 1 )
机结合 , 在教学中做好思想道德教育 , 挖掘各学科 自身的优 势与教学中的思想道德元素有机结合, 发挥全体教师教书育 人的作用 ,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 切实提高学生的思
的责 任 。
想 觉悟 ,指导教育 ,充分认识到
就 业指导 的重要 性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只在低年级抓得紧, 进 行思 想政 治教 育活 动时不 能忽 略高 年级学 生 , 应 使整 个 职业 生涯 指导 流程 系统 化 、结 构化 。 4 . 打造 一 支职 业化 、专业 化 、专 家化 的 思想政 治教 育
学园 I X U E Y U A N
2 0 1 3年 第 1 4期
高校贫 困生 的心理 问题 及解 决对策
陈晋旭 淮 阴工学院
【 摘 要 】 高校贫困生在面对物质贫困的同时也承受着 巨大的心理压力, 要帮助贫 困生解决好心理问题应当做好以下工 作:建立贫困生档案、关心贫困生的经济需求、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造 良 好 的校 园氛 围。 【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压力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 G 4 4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0( 2 0 1 3) 1 4 -0 0 6 8 -0 2
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
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随着我国高校并轨招生的全面实施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人数也呈逐渐上升趋势,贫困生问题也日益突出。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使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相比较物质上的贫困,心理上的贫困更为严重。
标签: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特征对策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特征1.自卑、自尊与敏感并存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否定自我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是贫困生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
贫困生家庭的贫寒,地处偏远,享受的教育等各种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导致在许多方面与其他同学相差悬殊,感到自惭形秽,很容易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产生自卑心理。
在强烈的自卑心理阴影下,他们变得敏感多疑,很容易体验到别人话语中无意的嘲讽、戏弄,遇到打击就很容易失落,同时,过分的自尊导致自卑心理更严重,大学同学之间在物质水平上的差异,使得一些贫困大学生在自尊上感到异常脆弱和敏感,他们既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又害怕得到别人的帮助,他们将得到别人善意的物质帮助视为是对自身人格的伤害,从而人际关系冷漠。
2.焦虑与压力心理一般情况下,贫困大学生大都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经济拮据,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使得他们经常处于一种悲观、厌世和情绪不安的焦虑状态。
贫困大学生更看重大学学历,他们把取得大学学历以及就业视为自己和家庭唯一脱贫的有效途径,因此他们比非贫困生在求学过程中怀有更大期望与压力。
因为家庭常常无法提供足够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使得他们在学习、生活上没有可靠保证,他们不得不紧衣缩食,想法设法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参与勤工俭学或兼职工作,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压力,面对学习与打工的矛盾,他们往往力不从心。
3.自我封闭心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相互理解、信任,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是维持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但是,相当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因为对贫困的错误认知,在人际交往中明显表现出自我封闭现象,多数人避免参与集体活动,不愿积极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不敢上台演讲,在公共场合选择沉默寡言,将自己隔离与同学、老师、学校之外。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建议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家庭贫困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这一特殊群体,传统的关注点已经由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问题转向他们的心理层面。
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学生普遍反映出来的自卑、焦虑、嫉妒、不合群等心理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职中生贫困生心理心理问题随着职业中学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
据统计,经济困难生占职业中学在校生的15%-30%,经济特困生占在校生的8%-15%。
从总体上看,尽管他们有许多优秀的心理品质,如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顽强的意志力、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认真勤奋、生活俭朴、作风朴实、为人诚恳等,但从少数个体上看,也存在不少心理失衡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心理弱势群体。
全面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准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精神救助的对策,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形成健全的人格,是职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1.外表争自尊,内心多自卑这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
自尊是一种自我体验,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
经济困难学生和其他职业中学学生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意识,而且这种自尊意识的强烈程度甚至超过了后者。
他们渴望在同学中间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地位,但由于经济困难,生活学习条件差,见识少,导致他们又很难达到维护自尊的目的。
在矛盾冲突中,他们把经济上的不如人、见识上的不如人扩大到能力上的不如人,甚至扩大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自己产生怀疑,陷入强烈的自卑心态中。
常表现为在能力、自身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从而导致自轻自贱、自我鄙视,对自己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否定自己的长处或对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上采取逃避方式。
2.情绪忧郁、冷漠,对生活缺乏激情贫困学生的生活条件,给贫困职业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上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贫困并不仅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匮乏,同时也给贫困学生带来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境,贫困学生更容易陷入焦虑、自卑和自我怀疑。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困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 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已经越来越受重视,但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资源不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贫困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家庭条件,他们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资源和支持,无法获得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
教育机构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
校园里的心理辅导师通常面对着庞大的工作量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导致无法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帮助。
缺乏全面、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也是一个问题。
通常,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只涉及到一些基本的心理问题的认知,缺乏系统性和个性化的内容。
3. 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为了解决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资源支持。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资源,并建设更多可供学生使用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2)建立多层次的支持系统。
学校可以与社区、家庭和其他机构合作,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支持系统,为贫困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等。
(3)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个性化的识别和干预。
这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评来实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和辅导方案。
4. 对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中,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全面性发展的关注。
我们不能仅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是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来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对策摘要:贫困生是当前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健全其良好的社会心态、心理素质,培养其高尚的心理情操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攻关的课题。
从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对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据初步统计,2007年,全国公办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1999.26万人。
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407.71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39%;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147.99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4%。
贫困生是当前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健全其良好的社会心态,培养其高尚的心理情操及坚毅的心理素质,日益成为全社会及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攻关的课题。
一、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1.自卑、抑郁、人际交往困难。
自卑和抑郁是贫困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和物质生活方面的限制,使他们在与其他同学相比较之后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心理反差。
这样不仅对其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同时无形中也产生了一种心理压力,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因贫困而自卑,但同时作为自我意识已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他们对于贫困非常敏感,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
这种自尊与自卑的矛盾性使得他们的情绪容易产生波动,非常敏感。
他们渴望融入集体,但由于自身的问题及存在的矛盾导致他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困难重重。
2.较大的压力与焦虑心理。
贫困生多来自落后山区、农村或多子女家庭,有些来自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单亲家庭或有天灾人祸的家庭,几乎都无法获得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障。
他们把取得大学学历作为日后提高就业水平,从而让家庭和自己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
他们在求学过程中承载着比非贫困生更大的期望和更大的心理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贫困生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在拼命学习以期获得奖学金的同时又不断寻求勤工俭学的机会,这使贫困生身心俱疲,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学习压力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祝玥夏树强【摘要】贫困大学生在高校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他们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还要承受学习和精神压力。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大大提升,但他们心理问题却被一直被忽视。
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作为测试工具,通过测试数据,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作者单位】祝玥,夏树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人真正的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健康,而是要达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因此,在新时期,深入研究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学校的安定和保持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贫困学生的现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贫困生人数逐年上升。
据统计,我国在校大学生从1998年的600多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1,400万人。
在这个庞大的数量中贫困生比例接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 15%,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偏远山区、城镇下岗职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或者单亲家庭。
面对生活的艰难和学习的压力,许多贫困生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成就学业,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但不能否认的是,贫困生特定的成长环境、特殊的成长经历以及在高校学习和生活所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素质缺陷给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正日益凸显。
二、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许多贫困大学生进了大学校门后感觉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宽广马路、高楼大厦和校园依山傍水、建筑物起伏有致与他们未进大学时的所见所闻有天壤之别,但是,经济上的拮据,文化上的差异,环境的熏陶终究导致了一些高校贫困生无所适从的一种不平衡,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跳出“农门”的一系列梦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撞击得支离破碎,前所未有过的失落与迷茫越来越浓,最终导致各种消极的心理特点。
(一)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研究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
1.研究工具。
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将从十个方面来了解被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适用对象为16岁以上的用户,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
2.研究对象。
本课题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量表)作为测试工具,在学校心理辅导员的指导下随即抽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全校范围内1 4年级内特别困难学生300人为主要测试数据,同时选取非困难学生30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测验。
根据学生作出的结果,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由被测试者自填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时间在20分钟左右,测试前告诉被试讲明注意事项,告之该测试为匿名测试,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测试后,收集好所有问卷,将有效问卷的结果录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贫困大学生在SCL-90量表各因子上的比较及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贫困生SCL-90各因子的平·241·均分在1.38 1.86之间,得分比较高的因子是人际敏感、抑郁、强迫和焦虑,得分比较低的是躯体化和精神病性,标准差在0.33 0.67之间。
与非贫困生比较,贫困生的人际敏感、抑郁、强迫、焦虑及偏执5个因子得分都高于非贫困生,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或显著意义(P <0.01或P <0.05),躯体化、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的得分与非贫困生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
根据有关标准,当任一因子分≥3时,便认为该因子症状的严重程度已达中度以上,提示被试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表2结果表明,被调查的300名贫困生中各因子分≥3的为32.67%(98人),因子分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焦虑、人际敏感、强迫。
非贫困生各因子分≥3,其检出率为14.33%(43人)。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 <0.01),贫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非贫困生。
(三)结合SCL -90量表对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强迫、焦虑及偏执5个因子得分上都高于非贫困生,差异有显著意义或极显著意义,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67%,明显高于非贫困生,说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一群体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分析其原因,贫困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无论是在饮食和穿着方面,还是在人际交往、娱乐以及学习费用投资方面,都明显低于非贫困大学生的水平,由此引发生活中的焦虑、人际交往上的挫折、情感上的自卑及过度的自尊、耐挫能力下降,这些可能是其产生的外在因素,其内在因素可能是由于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差异而导致心理上的不适应。
三、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一)政策支持,拓宽帮助贫困生渠道。
1.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高校应建立健全各种勤工助学机构,加强勤工助学的管理办法、联系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及奖惩等制度建设,组织贫困生多渠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勤工助学活动。
除了学校多为贫困生开设各类勤工助学岗位外,还可拓展校外勤工助学资源,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积极开辟能提供长期、稳定岗位的勤工助学基地。
2.进一步完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制度。
随着高校缴费制度的实施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的经费收入也随之增加,高校一方面应加大从学费中提取奖助资金的额度,扩大资助贫困生的覆盖面,增加资助金额;另一方面还应设立贫困生优秀学生奖学金,使优秀贫困生通过自己勤奋学习获取较高额度的奖学金。
此外学校还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设立奖助学基金,确保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3.通过校产学合作实现贫困生“卖力”,到“卖技”转变。
像本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有着十多年的“工作学期”合作教育制度,与相关的企业建立顶岗工作互动机制,让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大学生定期(寒暑假)到企业打工,以得到这些单位和企业的培养和能力发展。
学校可多推荐贫困生参与,这既可使贫困生能更充分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贫困,又能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丰富其人生阅历和增强才干。
(二)思想重视,加大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1.增强个体抗挫折能力。
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扶持活动中,应该重视对他们的关怀,增强贫困大学生战胜困难的本领。
首先要培养挫折不可避免观。
在人生的旅途中,困难挫折不可避免,遇到挫折情境不必抱怨。
其次要培养挫折辨证观。
挫折对人既是威胁,也是挑战,挫折可以让人增长经验,增强自信,·341·推行知行体系教材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式中的作用研究□王青陈赟【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较快。
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目前,独立学院的教材大多与母体学校使用同一版本教材,且类型单一,数量较少,教材内容缺乏实验实训环节,不适合独立学院的自身发展需要。
推行知行体系教材,实现独立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战略目标是未来独立学院教材的发展方向,能有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循环往复中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培养运用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知行教材;应用型人才【基金项目】本文为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学生特点的独立学院知行体系教材研究(项目编号:2010J19)”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王青,陈赟,石家庄经济学院独立学院正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正面临着填补“高等学校分类体系空挡”的新的历史机遇。
目前,全国各独立学院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正在结合自身情况,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在高等学校的定位上,一是一批高水平本科院校纷学会对自己负责,变得更加成熟。
第三要培养挫折可控观。
挫折情境多数是可控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战胜挫折,至少也能减少挫折造成的损失程度。
第四要培养挫折承受观。
当挫折过大一时无法抗拒时,不妨抱着豁出去的态度,暂时放弃无谓的一时之乱,减少精力的损耗。
2.加强社团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宽松、和谐、乐观、向上的群体氛围,有利于贫困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因此,高校应注意加强班级、宿舍文化建设,要积极营造和谐、平等、互助的气氛。
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和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努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让贫困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从而消除经济困难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消极影响。
同时应鼓励贫困生成立他们自己的社团组织。
通过建立社团,能够让贫困生找到自己的群体,获得一种归属感,也为他们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
3.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同大四贫困生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踏进大学的校门,他们对未来就有了美好的憧憬,认为毕业后在大城市里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可以摆脱贫困了。
但现实中,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多,给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困难。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要开设专门的就业辅导课,让学生学会如何就业,掌握技巧。
其次,学校要广开门路,拓宽渠道,帮助贫困生联系用人单位,必要时学校要对贫困大学生给予政策倾斜。
最后,贫困大学生自身应合理定位,不能好高骛远,要摆脱就业一定要在大城市的思想,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能够发挥专业特长的工作岗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参考文献】1.张莉.以人为本,关注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J].湖南省社会学院学报,2006,62.丁官元.高校贫困学生消极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3.王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1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