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蓝蓝的威尼斯教案2苏教版

合集下载

蓝蓝的威尼斯

蓝蓝的威尼斯

《蓝蓝的威尼斯》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标画出自然段,圈划重点语句。

二、教学课题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过《阿里山纪行》等游记散文,对散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本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阅历甚浅,他们对文章语言的品味、鉴赏能力相对还比较薄弱。

所以根据以上这些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领略威尼斯绮丽的风光;(2)体会中意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3)理解比喻修辞手法对增强文章语言魅力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蓝蓝的威尼斯》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这是一篇介绍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威尼斯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称颂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友谊的自读课文。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魅力绚烂,充满着诗情画意,蕴含着作者对威尼斯美丽景色的无限热爱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领略威尼斯绮丽的风光教学难点:理解移步换景和比喻修辞手法对增强语言魅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1、教师搜索筛选威尼斯的风光图片或视频,有关文字资料。

2、学生课前上网查找搜索有关威尼斯的图片资料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教师适当引导、点拨的方法,让学生领略威尼斯瑰丽的风光;同时采用分组讨论、比较阅读、班级交流等手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

在本可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过一把“导游”瘾,活跃课堂气氛。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课前猜谜语:喜出望外(打两字活动词语) (旅游)2、导语:当今世界旅游大潮兴起,万众奔逐于途。

请看车站、码头、机场,济济人头有多少是办公事的?现代通讯使多数政事商务不必亲自抵达,而必须亲自抵达、不能让设备和别人代劳的,便是旅游。

世界旅游者首选的几个旅游点中,其中一个就是威尼斯。

其他一些著名景点,都是目标单一,空间开阔,累了旅客却累不着风景;威尼斯正恰恰相反,目标繁多而空间狭窄,却不必登高下坡,累不着旅客却累坏了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点拨:水都美:“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入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建筑美:泛舟在大运河上,就像在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
秋色美: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二)明确目标:学生齐读教学目标,教师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感受威尼斯程度美
齐读教学目标
二、设疑探究精讲点拨
(一)检测预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句,理清作者的游踪,想想威尼斯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作者以什么为顺序为我们展现了威尼斯哪些方面的绮丽风光?
(二)问题导学:
1、威尼斯美在什么地方?
2、读课文,品味下列句子:
(1)、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点拨: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的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扣住了题目,描绘出了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蓝蓝的威尼斯》
十八课《蓝蓝的威尼斯》
授课教师: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能力目标:学习移步换景写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重难
点:
1、生动形象、瑰丽绚烂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
2、学习移步换景写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小结、概括



初二语文上册20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苏教版

初二语文上册20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苏教版

初二语文上册20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苏教版蓝蓝的威尼斯【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威尼斯的漂亮风光和文化艺术。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观赏课文优美的语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江山漂亮多娇,培养学生热爱世界、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学法】自主学习、交流反馈、合作探究、模拟写作相结合的课堂形式。

【课时】1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认识威尼斯:相伴许志安的《威尼斯》的歌,观赏两张图片,分别是“东方威尼斯”苏州和“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的图片。

对威尼斯产生初步认识,引入课题。

2.作者链接马信德,中国体育记者、作家,中国江苏人。

1982年7月出版《走向世界——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故事》,1958出版的《党救活了他》,1985年7月出版《体育新闻学ABC》。

《蓝蓝的威尼斯》(1978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是他比较有阻碍的作品,此作品选入了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课本(节选)。

【合作·探究·展现】一、出示学习目标:(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二、感受威尼斯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作者的游踪。

(2)你对威尼斯有哪些了解。

2.教师概括介绍威尼斯:既有世上独一无二的温柔,又不乏历史上地中海最强的高雅风景,东西方的桥梁。

这座建于公元5世纪的世界闻名都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座落在威尼斯湖约118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

150多条运河和400座桥梁纵横交错,把这些岛屿联成一个都市整体。

威尼斯无可比拟的专门外貌和丰富的艺术宝藏,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行都市。

威尼斯的美离不开蓝蓝的水和摇动的小船,更离不开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物。

站在圣马可广场向四周眺望,纵横的街道在那个地点化身成曲折的运河;在一般都市街上通行无阻的车辆,在那个地点变成了小船。

八年级语文上册20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20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二十蓝蓝的威尼斯教学目标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

3.学习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4.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体会文章所歌颂的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重点: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教学难点: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一、目标导学1.导入新课:同窗们,意大利有位闻名的旅行家叫马可.波罗,他带着对东方文明的满腔好梦从西方来到了中国。

你可明白,马可•波罗的故乡在哪吗?那是一座令人向往、充满魅力的城市——威尼斯。

它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上出名的水上城市,下面让咱们一路去走进威尼斯,去感受它梦幻般的漂亮吧!2.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现有关图片:李亚度桥、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3.展现目标。

二、自主学习1.释题:课文题目比较专门,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独特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以为宜在哪里?点拨:本文用“蓝蓝的威尼斯”为题目,是因为作者是坐在飞机上从舷窗向外眺望“一片湛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是蓝的。

”而威尼斯“恍如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也写出了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

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点,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因此用“蓝蓝的威尼斯”相当好2.熟读课文,把握字词。

舷()窗瑰()丽荒芜()眺()望魅()力穿梭()鳞次栉()比摇橹()沼泽()祈()祷()绚()丽点缀()3.文章采纳移步换景的手法,请从本段中找出表明作者游踪的文句。

朗诵课文,边读边想像威尼斯水城有哪些独特的瑰丽的形象,在书中划出来。

点拨:“咱们登上汽船”、“泛舟在大运河上”、“穿过一座座桥梁”、“汽船向前驶去”。

明确:利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三、合作探讨1.朗诵课文,说说威尼斯水城独特瑰丽的形象表此刻哪里?如课文的第四段:3—9句是具体说明“独特在何处,穿梭般的来往不绝”,突出了大运河中的忙碌景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江山多娇 二十 .蓝蓝的威尼斯》研讨课教案_2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江山多娇  二十 .蓝蓝的威尼斯》研讨课教案_2

蓝蓝的威尼斯【学习目标】1.能抓取作者行踪,明确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2.结合文中独特的比喻,感受作者瑰丽的语言3.学习作者紧扣中心选材成文的构思【学习重点、难点】1.能抓取作者行踪,明确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2.结合文中独特的比喻,感受作者瑰丽的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让我们翻开课本,一起来学习马信德的《蓝蓝的威尼斯》板书、齐读课题:从这个题目来看,你能够发现几方面的信息——游览的城市是威尼斯。

你了解威尼斯吗?在马信德的眼中,威尼斯的特点是蓝蓝的。

“蓝蓝的”是一种颜色,能够用来概括一个城市的特点吗?周国平在《城市的个性和色彩》中这样说道:城市没有个性,颜色就无从谈起。

一个城市无论怎样繁荣,都不能丢失自己的个性。

一个城市必然是可以有与之个性匹配的色彩的,这样的城市色彩,是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文明的前世今生。

那威尼斯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城市,让马信德看到了浓浓的蓝色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发现这座城……二、漫游威尼斯1.听读课文的第一、二段,感受威尼斯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2.学生自由谈第一印象→简单概括:蔚蓝的世界、人间奇景……我们用美丽的威尼斯先简单概括。

3.作者立足于何处为我们描绘这么美的威尼斯——从舷窗眺望(板书)4.那么马信德是怎样呈现了威尼斯的这份美丽呢?(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这段文字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诗意的蓝色世界。

作者似握一支奇妙的画笔,把威尼斯当作“蓝色的盆景”来描绘,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成了“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比喻新鲜而极富张力,不仅回扣主题,还大大浓化了威尼斯的独特韵致,深邃了作品的意境,使平凡的威尼斯变得瑰丽曼妙,魅力四射。

使人萌生去观赏个究竟的欲望。

(2)这个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这份蔚蓝我能不能换成这样的句式来表现呢?①天地都是蓝的——这样的表述似乎抹杀了原句独有的层次感,更缺失对于天和地这样的水天一色的强调②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这样的表述,对于“天”“地”没有强调出来,同时也缺少了一些带着惊叹的情韵。

八年级语文上册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威尼斯的了解。

(2)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意大利文化的认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威尼斯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的理解。

(2)对课文中有深意的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的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搜集和整理关于威尼斯的资料,包括历史、文化和地理方面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威尼斯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预习所了解的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朗读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内外资料,深入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的热爱和向往,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威尼斯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威尼斯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威尼斯的文化特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威尼斯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生字词的学习。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学生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威尼斯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材内容: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

2. 教学资源:课文原文、相关威尼斯的图片、视频、历史文化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威尼斯的美丽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生字词的学习。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内容预览:《蓝蓝的威尼斯》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江山美丽多娇,培养爱我世界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意大利半岛南端,亚得里亚海边,有一个美丽的城市叫威尼斯,她被人们称为“世界水城”。

说到她人人都赞不绝口;我们也曾通过书本、电视、网络对她有所了解。

课前我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下面我就请大家说说你对威尼斯的了解。

1、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有多少个大小岛屿?2、威尼斯有多少条大小河流?3、威尼斯有多少座桥梁?4、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桥,名叫什么?5、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是什么?6、威尼斯已有多少年的历史?7、威尼斯的机场是用哪位名人的名字来命名的?8、威尼斯的护城神是谁?9、威尼斯的城徽是什么?二、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威尼斯风情照片。

通过照片让学生对威尼斯的美有一个感性的、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威尼斯的无比喜爱之情。

三、生字注音舷眺缀簇魅瑰鳞次栉比绚四、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威尼斯的绮丽风光的?作者的漫游路线2.请学生概括作者的漫游路线及所写之景:飞机上俯瞰威尼斯概貌--一片蔚蓝色的世界。

夜里泛舟亚得里亚海--进入水晶宫般的人间奇景。

汽船上观赏运河两岸的建筑--像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

散步时领略圣马可广场秋景--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3、从总体上看,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从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幅幅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临其境,陶醉其中。

五、把握特色1、思考:作者抓住威尼斯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水都美桥梁精细优美蓝蓝的威尼斯建筑美游船造型别致秋色美广场绚丽多姿2、思考:从总体上看,本文虽然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但细细梳理,在景点与景点之间,作者还穿插了其他内容,看看这些内容的穿插对表现威尼斯的美丽景色有什么影响。

八年级语文上册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3)了解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对威尼斯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外国文化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 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一些长句子和复杂句型的理解。

2. 对威尼斯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威尼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威尼斯的印象。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 新课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3. 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教师讲解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4.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2)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并进行讲解和辅导。

5.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熟记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 收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进行阅读和了解。

3. 写一篇关于威尼斯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威尼斯的感受和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课后练习题和写一篇关于威尼斯的短文,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2. 教师是否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进行有效的辅导。

八年级语文上册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word文档资料

八年级语文上册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word文档资料

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行踪,掌握移步换景的手法。

2、探究威尼斯的瑰丽与奇特,并归纳出作者的写法。

3、感悟作者蕴含在文中浓郁的情思。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辅助: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课题、作者。

课前互动:“话旅游”。

请几位学生谈谈自己曾旅游过的地方,并谈谈感受。

一、导入投影《辞海》有关威尼斯的介绍,激发学生品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蓝蓝的威尼斯》。

威尼斯是欧洲国家意大利的一座城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辞海》里是怎么介绍它的。

投影:世界著名水城和旅游中心。

在意大利东北部。

人口34.3万(1982年)。

建于离陆地4千米的一百十八个小岛上,有一百七十七条水道贯通其间,四百多座桥梁将各岛连成一体。

全城以舟代车,是世界上唯一不通行汽车的城市。

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花边、刺绣等著称。

市内有古老教堂、钟楼和宫殿。

多海湾浴场。

——摘自《辞海》明确:这是一段纯说明性的文字,它是缺乏艺术表现力的,无法体现威尼斯的独特的魅力。

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作家马信德笔下的威尼斯的异域风情。

二、初识威尼斯师: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城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作者在威尼斯到了哪些地方,每次又都观赏到了什么,做好记号,用投影上的句式回答问题。

投影:作者在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

(移步)(换景)明确:作者的行踪在不断地变化,景色也随之而不断地变化。

像这种按照一定的路线,边走边看,把看到的景物依次描写出来的手法就是游记散文常用的手法——移步换景。

三、威尼斯之奇引领学生感受独特的异域风情师:刚才课前有位同学提到他去过……,那里……的……至今让他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的确,一个景点、一座城市要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有独到之处。

现在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威尼斯这座城市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划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小结:奇在地理面貌(一系列的数字)——“百岛城”、“桥城”奇在“开门见水”奇在交通工具——“公朵拉”资料辅读:“公朵拉”——希腊语,是“轻便之舟”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蓝蓝的威尼斯教案2苏教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

2、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体会文章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重点难点]
1、重点: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学时数] 一教时
一、导入
威尼斯介绍:
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水城,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有关威尼斯的图片,如:李亚度桥、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等,让学生一睹威尼斯的风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威尼斯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第二部分(4—6),介绍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第三部分(7),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精读第4段。

第4段写威尼斯是一个水城,作者是怎样写的?试简要分析。

明确:
第1句是中心句,运用“不是……而是……”的对比并列句式,强调“开门见水。


第2句是采用比较法,突出威尼斯“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第3——9句是具体说明独特在何处,瑰丽在何处。

第3句突出了大运河中的繁忙景象。

第4、5句写观赏两岸风光和建筑艺术。

第6句是介绍威尼斯运河上的桥梁,突出介绍威尼斯最美的桥——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

第7—9句介绍水上交通工具,重点突出介绍“公朵拉”小游船。

由此可见,威尼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交通工具,“瑰丽”之处在于泛舟,大运河欣赏到的古典建筑艺术和两岸风光,表现了“水都之美”。

五、品味语言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请你摘抄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本文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

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

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2、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
真是人间奇景。

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贴切的比喻。

前一个比喻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夜晚之美。

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

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这段文字是圣马可广场的秋景。

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给人陶醉的感觉。

文中三个比喻也恰如其分,特别是“画卷”,这一比喻带有综合美,富有诗情画意。

六、探究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

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如果将题目改成“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就显得太一般化,没有一点新鲜感;如果改为“奇特的威尼斯”又不能突出威尼斯的特征,“奇特”在哪里,显示不出来,与文章的内容也不甚吻合。

七、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八、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